#

含砷矿物药的研究进展,请问堆淋的金矿中什么元素亏PH值的含砷的矿石怎样把砷预处理

  •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时间:2022-09-29
  • 540

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堆淋的金矿中什么元素亏PH值的含砷的矿石怎样把砷预处理

亏PH值的物质有很多种如硫磺、腐殖酸类等。至于砷的预处理要根据矿物中砷的状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金含量多少?

含砷矿物药的研究进展

2,砒霜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鹤顶红

不是吧,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学开始物料。它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故称砒霜。这是经某几种指定的矿物处理过程所产生的高毒性副产品,例如采金矿、高温蒸馏砷黄铁矿(毒砂)并冷凝其白烟等。
反正都是毒药
鹤顶红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呈红色,又叫红矾,有剧毒,“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

含砷矿物药的研究进展

3,如何在含砷较高的矿石中提炼黄金

一种在含砷金精矿中提取黄金的方法,其将熔炼室升温到100-300℃后保温,排除含砷金精矿物料中的水蒸气和少量灰尘;在残压≤50Pa的状态下,将熔炼室和结晶室升温到300-500℃后保温,排除挥发的砷的硫化物;保持结晶室温度,将熔炼室升温到500-600℃后保温,排除分解出的气态元素硫;将熔炼室升温到600-760℃后保温,将结晶室降温到270-370℃后保温,得到元素砷;停机降温充气,取出脱砷后的富金渣,用常规方法提出纯金。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方法的装置,其包括感应加热装置,熔炼装置,恒温结晶装置,液压操纵炉底自动排渣装置,收尘装置,自动控温装置,真空测量装置和真空抽气装置。本发明彻底解决了含砷金精矿脱砷过程长期存在的砷污染和安全问题。

含砷矿物药的研究进展

4,急金矿石含砷如何提高回收率

堆浸提金矿石中含铅、锌妨碍金的回收率,影响很大,金回收率很低。
一、焙烧大量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对于含细粒浸染金的砷黄铁矿、黄铁矿、辉锑矿和碳质矿石之类的难处理盒矿石来说,进行氧化焙烧或将氧化焙烧作为氰化之前的矿石准备作业,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如果不进行焙烧而直接对这些原料进行氰化时,金的回收率则不超过50%~70%。经过预先氧化焙饶之后,再用氰化法处理,就可能使金的回收率提高到95%~97.5%。(一)含砷、硫金矿石的焙烧处理含砷、硫金矿或金粒太细的金矿石或精矿,传统的方法都是采用预氧化焙烧脱除有害成分,然后对焙砂进行氰化浸出。精矿焙烧的目的在于硫化物分解时,能充分暴露金颗粒,使精矿中的硫、砷等杂质元素能最大限度以氧化物形式挥发,产出有利于氰化的疏松多孔的焙砂。

5,地表水中砷超标的治理

目前为止没有太好的方案。主要原因是地表水体量很大,用化学法需要很大的资金,基本上净化1方水需要十几至几十块钱,几千万方或上亿方的水体就是在烧钱。云南最近阳宗海砷超标,6亿方的水体,专家估计需要至少几十亿的资金。前一阵子出过一个方案,大意是通过用干净的水置换湖中的水,结果受到各方面的质疑,还没实施就夭折了,目前云南正向全世界招标呢。可见,砷超标的治理是世界性的难题
首先应该查明水源地中砷的来源。水中砷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矿物及岩石的风化、火山的喷发、温泉的上溢水;人为砷化物的开采和冶炼和各种含砷化学物质的应用。应该查看水源地上游是否存在矿石开采、化工企业偷排。如果查明原因应立即整治,切断污染源。如果是水源地本底的砷含量就高,那就需要考虑上一些工艺措施来除砷。水中砷主要去除方法有:沉淀法、吸附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法。目前沉淀法和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含砷水体的处理,其中开发高效的氧化剂和混凝剂是沉淀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寻求新型实用的吸附剂是吸附法的研究热点;生物法除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加快微生物除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该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膜分离法适用于对水质要求很高以及小规模的饮用水处理,研究较好的预氧化处理方法是该工艺的重点。将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除砷效果,是目前水体除砷的发展趋势。这些工艺的具体方法可查讯相关论文资料。还有就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如果不是常规水源地,建议在砷污染治理之前更换水源地供水。

6,砷在人体中有何益处

砷的基因毒作用:砷不是特异的致突变剂,不能诱发基因的点突变;但砷能诱发细胞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和微核的增加等DNA结构损伤的细胞学后果〔13〕,日本的Yamauch等〔14〕对摄取三氧化二砷引起的急性砷中毒的毒理学研究结果发现:成人急性砷中毒病人尿中DNA损伤的产物(8-羟-2去氧鸟苷,8-HodG)可被测定。摄入三氧化二砷后引起体内DNA损伤,使尿中8-HodG水平显著增加。还观察到体内砷几乎都从体内排出,仍有持续DNA损伤。然而,尿中DNA损伤的产物水平在6个月后恢复正常。尿中8-HodG水平的测定能有效的评价砷暴露引起DNA损伤。段志刚等〔15〕为了解体内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小鼠骨髓细胞DNA断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剂量的砷在小鼠体内对骨髓细胞DNA有损伤作用,并可诱发DNA-蛋白质交联,而低剂量的砷可影响DNA对其他诱变剂的敏感性。砷对DNA没有直接损伤效应,但有报道砷可造成DNA单链断裂。台湾省的Lynn研究了砷对于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DNA完整性的影响,结果提示:亚砷酸盐激活NADH氧化酶产生超氧化物,然后致DNA氧化损伤。Forance等〔16〕采用碱洗脱法分析DNA单链断裂,结果提出砷可使中等水平的DNA单链断裂。Rossman等〔17〕将具有不同修复功能的大肠杆菌依赖RecA的DNA复制后修复有抑制作用。Okri等〔18〕对三价砷(As2O3)和五价砷(Na2HAsO4)在正常人纤维细胞经RV照射以后DNA修复中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砷可致DNA修复作用的抑制。Lee等〔19〕研究表明砷对DNA合成的刺激作用导致基因的扩增。砷的致癌作用可能是通过癌发生相关基因(如癌基因,抑癌基因)扩增而实现。郭晓娟〔2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慢性砷中毒皮肤角化损伤中bcl-2蛋白,p53基因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PCNA阳性率为57.1%。提示慢性砷角化皮损中表达细胞增生活跃。可能是慢性砷角化皮损演变为皮肤癌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在肿瘤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细胞的异常增生及细胞凋亡的抑制均发挥一定作用。另外,砷至少影响5种基因的表达:热休克蛋白、亚铁血红素氧化酶、角朊、金属硫蛋白和多药耐药基因〔21〕。 2.3 砷对细胞缝隙连接间通讯(GJIC)的影响:GJIC是细胞的重要生理过程,对细胞的正常增生分化和代谢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2〕。许多资料表明,抑制GJIC可引起细胞生长调控失常。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以GJIC的检查作为检测非致突变性致癌剂的一个有效手段〔23〕。姚碧云等〔24〕利用V79细胞代谢协同实验探讨了亚砷酸钠和砷酸钠对GJIC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亚砷酸钠可明显抑制V79细胞间的代谢等协同,在低浓度(0.008~0.2 μmol/L)范围内,其抑制作用呈剂量—反应关系。砷酸钠对V79细胞的代谢协同亦能产生抑制作用,但剂量反应关系不明显。此研究提示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间通讯可能是砷的一个重要致癌机制。邓芙蓉等〔25〕研究亚砷酸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发现:亚砷酸可显著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GJIC,在0.005~5.0 μmol/L浓度范围内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表明:亚砷酸对GJIC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对细胞的早期特异作用,提示砷可能主要在癌症发生的促长阶段起作用。 2.4 砷致癌的细胞型特异性:台湾省的Guo〔26〕研究发现饮水中高浓度的砷与男、女性的膀胱、肾脏、输尿管和所有尿道的移行细胞癌的总和具有相关性。男性的膀胱腺癌也存在这种相关性。在皮肤的基底细胞癌和鳞癌中也看到了这种相关性,而在恶性黑色素瘤中却没有发现。在肺的鳞癌中也看到了类似的相关性,但在腺癌中却没有发现。多兰等〔27〕对地方性慢性砷中毒患者进行了砷性皮肤活检,发现砷性基底细胞上皮癌(BBC)占皮肤恶性肿瘤的60.0%。结果提示,砷的致癌作用是有细胞型的特异性的。 综上所述,砷化合物的致癌机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致癌性已为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所证实,但关于砷的致癌性还未建立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其致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砷的简介 砷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如雌黄和雄黄。最常见的化合物为砷的氢化物ash3或称胂。砷以三价和五价状态存在于生物体中,三价砷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甲基或甲基砷化物。 砷的发现 公元250年,罗马的马格努斯在由雄黄与肥皂共热时得到砷。 食物来源 鱼、海产品、谷类、和粮谷制品时砷的主要膳食来源。 代谢吸收 膳食中各种砷很容易被吸收,也可通过皮肤或呼吸进入体内。无机砷酸盐和亚砷酸盐的水溶液中的砷有90%以上可被吸收,不同形式的有机砷其砷的吸收程度也不一样,胂甜菜碱较胂胆碱多,而口服羟乙酰期砷酸钠后,大部分都由粪便排出。砷酸盐的吸收是依靠尝试梯度的转运,而有机砷的吸收主要通过肠界而脂质区扩散。砷被吸收后在肝脏进行甲基化,并受体内谷胱甘肽、蛋氨酸和胆碱状态的影响。砷以甲基化衍生物的形式由尿排出。有机砷中,胂甜菜碱在体内不经过生物转化即从尿排出,而胂胆碱大多数转化为胂甜菜碱后由尿排出,另一些与胆碱相似,掺入体内磷脂。 生理功能 大量的羊、微型猪和鸡的研究结果提出,砷是必需微量元素。饮料中含砷较低时(10~30mg/g),导致生长滞缘,怀孕减少,自发流产较多,死亡率较高。骨骼矿化减低,在羊和微型猪还观察至心肌和骨骼肌纤维萎缩,线粒体膜有变化可破裂。砷在体内的生化功能还未确定,但研究提示砷可能在某些酶反应中起作用,以砷酸盐替代磷酸盐作为酶的激活剂,以亚砷酸盐的形式与巯基反应作为酶抑制剂,从而可明显影响某些酶的活性。有人观察到,在做血透析的患者其血砷含量减少,并可能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血管疾病有关。 生理需要 根据动物实验资料提出,人的砷需要量为6.25μg/4.18mj~12.5μg/4.18mj,世界各地砷的摄入量一般为12~40μg,但摄入海产品多的人,砷的摄入量可达到每天195μg。 过量表现 砷的素性与其化合物有关,无机砷氧化物及含氧酸是最常见的砷中毒的原因。通过尿砷检测可确定是否中毒,暂行标准是尿砷含量达到0.09mg/l以上为中毒。检测发砷也可以了解砷中毒情况,中毒暂行标准为发砷含量达到0.06μg/g以上为中毒。但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各地区应有本地区的发砷正常含量的标准。 砷缺乏症 在雏鸡、仓鼠、山羊、猪和大白鼠实验中,砷缺乏最一致的表现是生长抑制和生殖异常,后者的特征是受精能力损伤和围产期死亡率的增加。所有物种在缺砷时都表现出各种器官内矿物质含量的变化。对砷缺乏的某些应答反应取决于应激因子或其他因素的存在。

7,金矿砷中毒会死人吗

含砷金矿石是世界上公认的难处理金矿类型之一,也是处理量最大、可回收经济价值最高的金矿石。我国含砷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含砷金矿石处理的难点在于金矿物与含砷矿物(主要是毒砂)以及黄铁矿密切共生,金以微细粒状分布,常被包裹在毒砂和黄铁矿中,或存在于其单个晶体之间,造成金的选别难度增大,同时金精矿中含砷量高,金的回收率低,也不利于后续的冶金工作。目前,浮选法是对含砷金矿进行预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浮选含砷金矿的目的是将砷与金分离,从而实现金的回收。研究并改进含砷金矿的选矿工艺十分必要,既能提高选冶技术经济效益,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毒砂和含金硫化矿的分选进行了大量研究,含砷金矿浮选分离是含金硫化矿与砷矿物浮选分离的主要体现。毒砂与含金硫化矿物分选的研究重点在于浮选药剂的选择与浮选工艺的研究。 1 含砷金矿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浮选药剂研究的重点是低成本、高效率及小毒性混合药剂的开发,到目前为止,浮选药剂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多成果。 1.1 高选择性捕收剂 选金捕收剂一般有乙基黄药、丁基黄药、异戊基黄药、甲酚黑药、羟肟酸钠和油酸等。朱申红和钱鑫、童雄和钱鑫]对某含砷金矿石进行研究时发现,丁基黄药、仲辛基黄药和氨醇黄药在碱性介质中能选择性地浮起含金黄铁矿,且这些药剂的组合使用对含金黄铁矿与毒砂的分离更有效,能够强化含金黄铁矿的浮选。随着性质单一、易浮选金矿石的减少,矿物组成复杂的难选金矿石成为主要的金矿资源。对于这类矿石的浮选,单一药剂制度很难取得理想指标,为此越来越多的选矿工作者根据现有药剂的性能,着力于混合用药和开发新药剂来解决现有难题。张大铸和贾振武等针对吴家塬含砷微细粒金矿石金回收率偏低问题,提出用25 号黑药与丁基黄药混合用药,取代原来的单一丁基黄药作捕收剂的用药制度,通过小型闭路试验,金回收率提高了26.11%。b a 钱图里亚在丁基黄原酸盐与过量丙烯氯醇的基础上,将丙烯基三硫代碳酸盐与丙氧基化硫化物组合制成的新型прокс 药剂固着于毒砂表面,通过阻止黄药吸附使得毒砂矿物表面亲水,从而抑制毒砂,用黄药作捕收剂浮选黄铁矿和毒砂时,先添加прокс 药剂能有效抑制毒砂,还能提高黄铁矿的可浮性。刘四清和张文林将烤胶与硫酸钠组合对毒砂进行抑制,获得了各项指标均比较理想的金精矿。黄万抚和李新冬以3∶2 比例组合使用38 号捕收剂与丁胺黑药对江西某含砷金矿进行研究,金回收率达到93.48%以上。 1.2 砷的抑制剂 在含砷金矿浮选中,往往使用抑制剂来提高矿物的亲水性或阻止矿物与捕收剂的作用,使其 可浮性受到抑制,以此实现砷与金的浮选分离,从而实现金的回收。砷的抑制剂主要有石灰组合型、氧化剂型、碳酸盐型、硫氧化合物类和有机抑制剂5 种类型。 (1)石灰组合型抑制剂。由于毒砂与硫化矿物具有不同的浮选临界ph 值,因此,在含砷金矿的浮选中,通常利用石灰作为ph 值调整剂促进矿物表面溶解或氧化,从而达到抑制砷的目的。然而,使用单一石灰法进行抑制毒砂或黄铁矿的效果不理想,为了取得理想的试验指标,常常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主要有石灰—铵盐法(nh4no3 和nh4cl)、石灰—亚硫酸钠法和石灰—硫酸铜法等。在碱性矿浆中,黄铁矿表面会氧化生成亲水物质fe(oh)3,毒砂表面则会氧化生成亲水物质feaso4、fe3(aso4)2和fe(oh)3,这些亲水物质覆盖在矿物表面形成亲水薄膜,使黄铁矿和毒砂受到抑制。河南某金矿为高砷难处理金矿,通过利用石灰将矿浆控制在抑制砷矿物所需的碱性条件,同时添加保护剂la,破坏载金矿物黄铁矿表面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的氧化亲水膜,经闭路实验得到的金精矿中金品位达68.00×10-6,回收率为78.43%,含砷量仅为0.37%,成功地实现了金砷浮选分离。 (2)氧化剂型抑制剂。针对浮选过程中毒砂易氧化的特点,可以通过对矿浆进行充氧搅拌或加入氧化剂达到有效抑制毒砂可浮性的效果。beattie在研究毒砂抑制剂时发现,采用naoh 作ph 值调整剂,以h2o2 或naclo 作氧化剂,可以在毒砂表面氧化生成铁的氧化物亲水薄膜,从而抑制毒砂。对天马山高砷高硫难选金矿石进行硫砷分离工艺研究发现,采用naclo 作为氧化剂能选择性氧化抑制毒砂,硫砷分离效果十分显著,脱砷率达90%,最终硫精矿中含砷量<0.3%。袁来敏等对某含砷难选金矿进行分离研究,采用阶段选别、阶段抑制的工艺流程,选择多种抑制剂进行组合试验,最终筛选出石灰、nahso3 和少量氰化物的组合,能有效抑制毒砂,最终获得金精矿金品位为82.50×10-6,金回收率为87.01%,含砷0.27%,金砷分离效果非常显著。 (3)碳酸盐型抑制剂。方法原理:碳酸盐(主要是na2co3 和znco3)对黄铁矿等硫化矿物表面的氧化物有一定的清洗作用,从而活化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使硫化矿物与砷矿物的可浮性差异增大,提高分离效果。研究发现,na2co3 和znco3 的配比对浮选效果没有影响;na2co3 和漂白粉联合使用时,可强化对毒砂的抑制,通过适当控制药剂的加 入顺序可以改善黄铁矿的浮选效果。 (4)硫氧化合物类抑制剂。硫氧化合物作为砷抑制剂已经有长期的实践,主要有na2so3、硫代硫酸盐、na2s 和k2s2o8 等。其中,na2so3 是比较常用的无机调整剂,具有价廉且有效的特点;k2s2o8 抑制剂选择性较强,且分离浮选不受氧化时间的影响。 (5)有机抑制剂。由于成本较低且对环境没有危害,有机抑制剂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其中,抑制效果较好的有机抑制剂主要有糊精、腐植酸钠(铵)、丹宁、聚丙烯酰胺、木质素磺酸盐及其混合物等。通过组合使用有机抑制剂与无机抑制剂来提高金浮选过程的选择性是目前有机抑制剂研究的重点方向。童雄和钱鑫进行含金黄铁矿和毒砂浮选分离研究时,使用有机与无机组合抑制剂腐植酸钠,能有效抑制毒砂,取得了良好的金砷分离效果。张剑峰和胡岳华合成的一类含氮小分子非硫化矿有机抑制剂能有效抑制黄铁矿,在黄铁矿与毒砂的纯矿物和人工混合矿的浮选中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几乎能完全抑制毒砂。杨玮等对云南某磁选尾矿进行黄铁矿与毒砂的分离,试验采用有机抑制剂mf 作为砷的抑制剂,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指标。穆枭等从云南蒙自地区某高砷含黄铁矿尾矿中回收黄铁矿,使用新型有机抑制剂sn,在不影响黄铁矿回收率的前提下实现了对毒砂的有效抑制。 2 含砷金矿浮选工艺研究进展 常规浮选工艺对砷的抑制效果不理想,然而新科技和新工艺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含砷难处理金矿的浮选效率。我国在浮选技术与工艺创新方面已取得的突出表现:通过电位控制含金砷硫化矿的浮选,以n2 代替空气准确控制矿浆电位,实现对砷的有效抑制;在na2co3 介质中充入空气能有效提高砷黄铁矿的可浮性。 3 含砷金矿浮选技术研究展望 稀有金属资源开采中,单一矿源越来越少,绝大部分矿源都是成分复杂的复合型矿源,然而,我国对稀有金属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成分复杂金矿的开采成为当前形势的必然要求。针对含砷金矿在金矿资源中所占比例巨大,其浮选技术的发展必将得到各方重视,而浮选药剂和浮选工艺又是影响浮选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药剂选择和工艺研究将成为未来浮选技术的重要课题,含砷金矿的浮选研究正在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目前,含砷金矿浮选中,金的回收率并不高,因此浮选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浮选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药剂的使用是关键,捕收剂和抑制剂已成为我国难处理金矿开采的研究重点,随着更为先进的药剂出现,含砷金矿中金的回收率将会得到提高。浮选工艺及联合工艺的创新发展,能够使含砷金矿的处理过程更高效,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浮选技术的创新将会带来新的变革。
当然能!超量就会

上一篇:中国药典记载的矿物药,中药的来源有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还有哪三类
下一篇:磁石化合物矿物药,药材中磁石就是磁铁吗

更多

新闻动态

服务热线

— HOTLINE —

192-7871-9469

版权所有: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备案号: 滇ICP备19000309号-1

联系电话:电 话(微信):192-7871-9469

475678278@qq.com

关注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