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青腾根有何药用
青藤根性味微涩、温,有祛风利湿,通经活血的功效,可治关节酸痛,小儿疳积,妇女经闭、骨髓炎,慢性湿疹等疾病。
2,每日一中药青风藤
青风藤,跟上篇文章讲的海风藤同样是祛风湿、通经络的药,青风藤相比海风藤,还有利尿的作用。青风藤是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干燥根茎。 青风藤,味道苦,辛,性偏平,无太明显的寒热偏向。归肝经、脾经。其主要的功效是: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祛风湿之青风藤,能用来治疗风湿痹证。青风藤是辛散苦燥之药,祛风湿的作用相对比较强劲,通经络的作用也较为明显。临床上主要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胀变形,风湿麻木,针对这类疾病,单用青风藤即可取得很好的疗效。当然中药讲究配伍规律,配伍防己、红藤、防风等一起药材使用,疗效更好。 青风藤还能够通利小便。利尿消肿是治疗水肿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能用来指导临床治疗水肿疾病。青风藤具有利小便的作用,因此青风藤配伍白术、木瓜等,可以治疗水肿。 喜欢中医的小伙伴们,别忘了点点关注、转发,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

3,中药青风藤和青藤香是一种药吗
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主治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等症。青藤香:行气,解毒,消肿。主治胸腹胀痛,痧症,肠炎下痢,高血压,疝气,蛇咬毒,痈肿,疔疮,皮肤瘙痒或湿烂。它俩不是同一种药。
4,青风藤的中药属性
拼音: QING FENG TENG拉丁: Sinomeniumacutum英文名:CAULIS SINOMENII别名: 青藤、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青防己、青藤碱【出处】《中药志》【拼音名】QīnɡFēnɡTénɡ【别名】清风藤(《本草图经》),青藤、寻风藤(《纲目》)。 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华防己或清风藤科植物清风藤等的藤茎。青藤及华防己夏、秋采割藤茎,晒干,或润透切段,晒干。清风藤秋冬采老藤,切段,晒干。药用部位: 根产地: 江苏、浙江、湖北采收: 秋末冬初采割。加工: 扎把或切长段,晒干。药性: 平药味: 苦、辛归经: 归肝、脾经功能: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毒性: 无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药材性状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毫米,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气弱,味苦。青藤植物名: 青藤拉丁: Sinomenium acutum (Thunb.)科名: 防己科属名: 防己属毛青藤拉丁: Sinomenium acutum (Thunb.) Wils.var.cinereum科名: 防己科属名: 防己属形态描述: 本变种与正品青藤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叶表面被短绒毛,下表面灰白色,绒毛更密;花序及幼茎亦有短绒毛。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山谷林阴下或沟旁。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河北、广东、贵州。 饮片名: 青风藤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饮片性状: 为长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片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木部有放射状纹理,习称“车轮纹”其间具有多数小孔。髓部淡黄白色,周边绿褐色或棕褐色。体轻,质硬而脆。气微,味苦。炮制作用: 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英文名】 CAULIS SINOMENII【别名】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 (Thunb.) Rehd et Wils. 及毛青藤Sinomenium acutum (Thunb.) Rehd. et Wils. var. cinereum Rehd. et Wils.的干燥藤茎。秋末冬初采割,扎把或切长段,晒干。【制法】除去杂质,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常微弯曲,长20~70cm或更长,直径0.5~2cm。表面绿褐色至棕褐色,有的灰褐色,有细纵纹及皮孔。节部稍膨大,有分枝。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皮部窄,木部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淡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苦。【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用法用量】 6~12克。【贮藏】置干燥处。【摘录】《中国药典》 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①《本草图经》:治风。②《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治风水肿,脚气,风湿关节疼痛,口眼歪斜,痈肿恶疮。④《中国药植志》:除湿,祛风,行气,利水。治膀胱水肿,风肿,脚气湿肿。⑤《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驱风湿,通经络。治风寒湿痹,鹤膝风,肢节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附方】①治一切诸风:青藤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瓶内。用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毕,将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后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要痒止,即饮冷水-口便解。避风数日。(《濒湖集简方》青藤膏)②治骨节风气痛:大青木香根或茎叶适量,煎水常洗痛处。(《贵州民间药物》)【各家论述】①《本草汇言》: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须与当归、枸杞合用方善也。②《本草便读》: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以风气通于肝,故入肝,风胜湿,湿气又通于脾也。
5,中草药请问这是什么青草药
本人在中药房工作,你照片上的中药和木通最像。我拍的这个是木通,它的作用是清心降火,利尿,通乳。
6,白花藤中草药名称
白花藤是络石藤的别名,还有下面的名字[别名] 白花丹、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乌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 http://www.hulu.com.tw/tfd/Plumbago_1H.htm白花灯笼.灯笼草.鬼灯笼.马鞭草科这些都是白花鬼灯笼的别名!!! 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咳镇痛的功效..
7,这个中药叫什么名字叫什么
你好,我说这个中药叫蚤休,也叫重楼、重台、枝花头、草甘遂等,蚤休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息风定惊、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疔疖、瘰疬、喉痹、支气管炎、小儿惊风抽搐、蛇虫咬伤、妇女经血不调、跌打损伤。如果你有以上症状的话建议你可以服用它,因为它取材于大自然,副作用小
8,青滕香的功效
青藤香也叫“青木香”【别名】:马兜铃根,土青木香、独行根、兜零根,云南根,独行木香,土木香,青藤香,蛇参根,百两金、土麝,铁扁担,痧药【性味】辛苦,寒。【归经】入肺、胃经。【功能主治】行气,治胸腹胀痛,痧症,肠炎下痢,高血压,疝气,蛇咬毒,痈肿,疔疮,皮肤瘙痒或湿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磨汁涂。【注意】虚寒患者慎服青滕香是一种谷物 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等高海拔地区 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功效
9,中药青藤香谁知道
青藤香即是防已的根。它有 顺气止痛,解蛇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心胃气痛和腹痛腹泻等胃病。如治胃气痛,可用本品9g与广木香6g、砂仁6g、枳壳9g、元胡6g,水煎服。青藤香是木防已的茎 木防已别名:青藤香、马哥罗、小一支箭、过山龙、股藤、家同藤、野牵牛、毛风藤、石板藤、老鼠藤、风藤、小股藤、牛串子 味苦,性平。 功能祛风除湿;调气止痛;利水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腹痛;水肿;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青檀香 【青檀香的功效介绍】: 青檀香 (《四川中药志》) 【异名】青藤香(《阳春县志》),青风藤(《四川中药志》),小葛藤(《中国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叶。 植物形态详防己条。 【采集】10~11月采收。 【化学成分】木防己的叶含生物碱木防己里定碱和异波尔定碱。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无毒。 【功用主治-青檀香的功效】《四川中药志》:去风,除湿,消肿。 治诸风麻痹,痰湿流注,脚膝瘙痒,胃痛及发痧气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泡酒服。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选方】治大头风、头肿:青檀香叶、山慈姑、母猪藤叶、上树蜈蚣。 煎水外洗,病重者捣烂敷患处。 (《四川中药志》)
上一篇:中草药竹根,中药中的天竹根是什么
下一篇:中草药木通,中草药木通的代替药是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