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佩兰的药用和主治是什么
健胃、发汗、利尿 清暑,辟秽,化湿,调经 阴虚、气虚者忌服
2,端午香草佩兰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管中药师 詹慧瑜 端午节, 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菖蒲、佩香囊等习俗。民间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因为香包里通常都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佩兰,就是香包的其中一味中药。 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内装佩兰的香囊。那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佩兰具有解暑避浊、化湿、芳香辟秽的功效。 又名 兰草、千金草、醒头草 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功效。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 因佩兰气味芳香,化湿和中的功效与藿香相似,配苍术、厚朴、蔻仁等可增强芳香化湿的功效。 如果是湿温初起可与滑石、薏苡仁、藿香等同用。 如果是湿热内阻、口中甜腻而多涎、口气腐臭之症,则由可以和一些清热化湿之品配伍,如黄芩、石菖蒲等。 入药一般是水煎服、冲服,一般最多5-10克,如果是用鲜品佩兰则可以10-20克。如果是入膳多用作茶饮、煮粥等,建议每次最多用量3-6克。阴虚、气虚、胃气虚者禁用,如果是过敏体质者慎用,女性患者在用药时要看月经情况。 1、藿香佩兰粥 原料: 藿香15克,佩兰15克,粳米100克。 做法: 藿香与佩兰洗净后放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取汁备用。将洗净的粳米煮粥,待粥将煮熟之时,再将藿香佩兰汁倒入粥中煮沸1-2分钟,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 解暑祛湿,开胃止呕。适用于夏季暑热、发寒热、头脑昏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精神不振、食欲消退等症。 2、香兰凉茶 原料: 藿香、佩兰各9克,绿茶6克。 做法: 将佩兰与藿香洗净,和绿茶一起放入壶中,加入适量的开水后,盖上盖闷5-8分钟之后即可饮用。 功效: 开胃止吐、清热解渴、消暑化湿。 3、清眩茶 原料: 佩兰叶3克、泽泻、白术各8克、菊花5克、荷叶蒂适量。 做法: 将洗净的佩兰叶、泽泻、菊花、荷叶蒂等与白术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后,取其汁当茶一样饮用。 功效: 作用于头晕目眩、袪湿除痰。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王若伦 【药盾公益】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3,中药佩兰都应用于哪些方面
佩兰,菊科植物,是传统的中草药。佩兰药性平,味辛,利湿,健胃,清暑热。主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洵。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用药禁忌:阴虚、气虚者、忌服。
4,佩兰的功效是什么
佩兰,有降秽祛湿、开胃和中 的功效,适用于暑湿内蕴、胸闷寒热佩兰:古称兰,多佩戴避秽,故名。《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叶似马兰,故名兰草”。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解暑化湿,辟秽和中。
5,佩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佩兰,中药名。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等功效。在食用这个中药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佩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佩兰的功效和作用 化湿和中: 用于湿阻中焦或脾经湿热,症见脘腹痞闷,呕恶厌食,口中甜腻多涎,口臭,口干渴不欲饮,常与苍术、茯苓、厚朴配用。 发汗解暑: 用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胸腹痞满,泛恶,舌苔白或黄厚腻,可与香薷、藿香、柴胡、黄芩、半夏、陈皮、荷叶等同用。 生津止渴: 用于消渴。《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可用佩兰生津止渴治之。 抗癌: 佩兰具有抗炎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还具有抗癌作用。 夏季防暑: 佩兰10克,洗净切碎,冲入开水泡10分钟,有解暑避浊,化湿和中的功效,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为夏令解暑佳品。 药酒: 佩兰叶治夏天蚊虫叮咬,佩兰叶搓出水后搽于被咬处,可立止蚊虫叮吸之瘙痒,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则疗效更佳。 药浴: 佩兰煎水沐浴,古时即有此风俗,“煎兰划汤沐浴以祛病”可除污秽,预防和治疗多种夏季皮肤病的发生,因含有挥发油可抑菌杀菌,还可起到开窍提神,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等医疗保健功能。 药枕: 佩兰古时又称为“醒头草”,将佩兰至于枕芯做内枕,可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之功效,有助于治疗鼻塞、神经性头痛、感冒性头痛。 香囊: 佩兰放入香囊内佩带具有芳香化浊辟秽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我国民间 端午节 佩香囊的习俗极为古老,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文物中的香囊中就有中药佩兰。 除口臭: 佩兰为芳香化湿类中药,其味辛,性平,具有解暑化湿,辟秽和中之功效。临床曾用单味佩兰治疗口臭,屡用屡验。 方法 很简单:取佩兰叶50克,水煎服或热水浸之代茶饮。此方对因胃热引起的口臭、口苦、苔腻等症久不能除者,确有良效。 佩兰的禁忌 阴虚、气虚者忌服。 《得配本草》:"胃气虚者禁用。" 佩兰的临床应用 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以及口中甜腻等症。佩兰气味芳香,善于化湿醒脾,功效与藿香相似,治疗湿阻脾胃症候,两药往往相须为用。本品气味清香,性平不温,故又为治疗湿温病症要药,常与藿香、黄芩、苡仁等药配合应用。此外,又适用于湿热内阻、口中甜腻多涎、口气腐臭之症。 2、用于暑湿症。佩兰能醒暑化湿,用于内蕴、畏寒、发热、头胀、胸闷、胃呆等症,常配合藿香、厚朴、荷叶同用。 3、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百虫孳生,易发瘟疫(传染病),民间流传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 谚语 ,故防疫禳灾成为端午节民俗的主要内容。 4、佩兰气味芳香,辛能发散,香能去秽,故其有化湿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症状表现为无汗发热、胸闷腹满。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气腐臭)者也适用。 5、夏季防暑佩兰10克,洗净切碎,冲入开水泡10分钟。有解暑避浊、化湿和中的功效。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 5、佩兰、金银花、野菊花、绿豆衣各10克,加水煎汤,代茶饮用,可加白糖调味,适用于痱子初起时。 6、疰夏该病主要表现为夏季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口渴、皮肤干燥等。患者多为小儿,多由排汗机能发生障碍引起。方用西瓜翠衣15克,乌梅、藿香、佩兰各10克,煎汤,加冰糖少许。 7、治狐臭:茵陈、香薷各30克,芦根45克,藿香、佩兰各10克,茉莉花5克,研为粗末,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能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8、佩兰药酒治夏天蚊虫叮咬,用佩兰叶搓出水后搽于被咬处,可立止蚊虫叮咬之瘙痒,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则疗效更佳。 佩兰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鲜品可用15-20g. 佩兰气味芳香,善于化湿醒脾,功效与藿香相似,治疗湿阻脾胃症候,两药往往相须为用。本品气味清香,不温,常与藿香、黄芩、苡仁等药配合应用。 用于暑湿症。佩兰能醒暑化湿,用于内蕴、畏寒、发热、头胀等症,常配合藿香、厚朴、荷叶同用。 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百虫生,易发瘟疫,民间流传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谚语,故防疫成为端午节民俗的主要内容。 佩兰气味芳香,辛能发散,故其有化湿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症状表现为无汗发热、胸闷腹满。 夏季防暑佩兰10克,洗净切碎,冲入开水泡10分钟。有解暑、化湿和中的功效。适用于流行感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 佩兰、金银花、野菊花、绿豆衣各10克,加水煎汤,代茶饮用,可加白糖调味,适用于痱子初起时。 治胡臭:茵陈、香薷各30克,芦根45克,藿香、佩兰各10克,茉莉花5克,研为粗末,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能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佩兰药酒治夏天蚊虫叮咬,用佩兰叶搓出水后搽于被咬处,可立止蚊虫叮咬,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则疗效更佳。 药枕佩兰古时又称为“醒头草”。将佩兰置于枕芯做内枕,可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之功效,有助于治疗鼻塞。 香囊:中国民间端午节佩香囊的习俗极为古老,将佩兰放入香囊内佩带,具有芳香化浊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 佩兰的用药禁忌 1、阴虚、气虚者忌服佩兰。 2、胃气虚者禁用佩兰。《得配本草》 佩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相关 文章 : 1. 佩兰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2. 佩兰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6,中药佩兰能有什么药效果
性味与归经】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阴,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一般没有问题的【佩兰】(兰草)
[性味归经] 本品性平,味辛、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 功能醒脾、化湿、解暑、适用于湿阻中焦、胃脘痞闷、或感受暑湿所致的寒热头痛、身困胸闷。
[现代研究] 鲜叶或干叶的醉浸剂对动物有毒性作用,佩兰能使上鼠动性周期暂时停止、排卵受抑制。
[用量用法] 3-10克
7,佩兰的俗名叫啥中药
兰草、水香、都梁香、大泽兰、兰泽、燕尾香、香水兰、孩儿菊、千金草、省头草、女兰、香草、醒头草、石瓣、针尾凤、鸡骨香。兰草.。在农村,妇人插于髻中,她们就常常叫为省头草。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佩兰是常用名
【别名】兰草、泽兰、圆梗泽兰、省头草、水香、都梁香、大泽兰、燕尾香、香水兰、孩儿菊、千金草、香草、醒头草 性平、味辛。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又名鸡骨香、 兰草、水香、都梁香、大泽兰、兰泽、燕尾香、香水兰、
孩儿菊、千金草、省头草、 香草、醒头草、石瓣、针尾凤
(《本经》)。以全草入药。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
8,佩兰的药用价值及服用方法
佩兰是菊科草本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性味辛平,归脾胃肺经,功效是,化湿解表,用于湿浊中阻证,可以治疗口中甜腻,口臭,煎服5-10克药理作用
1.佩兰挥发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
2.佩兰能引起牛羊慢性中毒,侵害肾、肝而生糖尿病。
3.鲜叶或干叶的醇浸出物含有一种有毒成分,具有急性毒性,家兔给药后,能使其麻醉,甚至抑制呼吸,使心率减慢,体温下降,血糖过多及引起糖尿诸症。
4.口服佩兰能引起小鼠动情周斯暂停,排卵受到抑制。
佩兰100%水煎剂,用试管稀释法,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鲜品可用15-20g.
佩兰是化湿,解表.用5-10克,鲜品加倍.不宜久煎煮.补充一下
主治 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洵佩兰气味芳香,治湿阻中焦之证,常与藿香相须配伍使用,因其性平,芳香化湿浊,去陈腐,用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的脾瘅症,可单用煎汤服,或者配伍黄芩、白芍、甘草等药。
内服:煎汤,5-10g;鲜品加倍,不宜久煎煮
9,中草药佩兰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啊药理如何
〖中药来源〗:本品始载於《本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佩兰 (兰草) 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地上部分。主产於江苏省、河北省、山东省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切段鲜用或晒干生用。
〖中药规格〗:商品均为统货,不分等级。以干燥、叶多、色绿、茎少、未开花、香气浓、不带根及杂质者为佳。习惯以江苏省产者质优。
〖药材性状〗:
地上部分的茎呈圆柱形,长短不等,直径2~5厘米,有分枝,表面黄褐色或紫褐色,节明显,有细顺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有空心。叶对生多有柄,叶片呈卵圆形或长圆形,多为绿色或灰色,干后抽皱,质脆易碎。气芳香,味微辛。
〖 成 分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成分为对一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醇酯和5-甲基麝香草醚。叶含香豆精、香豆酸及麝香草氢醌。根含兰草素。
〖药理作用〗:对-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醇酯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化湿,解暑。主治脘胀呕恶,口中甜腻,外感暑湿,湿温初起。
〖药材用法〗:煎服,5~10g。鲜品加倍。
中草药"佩兰"的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主要分为对-伞花烃(pcymene)、麝香草甲醚(methyl thymol ether)、橙醇乙酯(nerryl acetate),另含宁德洛非碱(lindelofine);叶、花尚含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taraxasteryl palmitate)等。
性味: 性平,味辛。
功能主治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10,中药佩兰治什么病
性味归经 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 解暑化湿,辟秽和中。
主治 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洵。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按《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王冰注云,辛能发散故也,李东垣治消渴生津饮用兰叶,盖本于此。兰草、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泽兰走血分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雷敩言雌者调气生血,雄者破血通积,正合二兰主治。大泽兰之为兰草,尤可凭据。血生于气,故曰调气生血也。
2.《本草经疏》: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则水谷不以时化而为痰癖,兰草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来诸证自瘳,大都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之圣药也。
3.《要药分剂》:兰草,为消痰除恶、散郁解结之品,《内经》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盖消渴由邪热郁结于胃,兰能除陈气。可知兰草固以荡涤为功,肃清肠胃者也。
4.《本草便读》:佩兰,功用相似泽兰,而辛香之气过之,故能解郁散结,杀蛊毒,除陈腐,濯垢腻,辟邪气。至于行水消痰之效,二物亦相仿耳,但泽兰治水之性为优,佩兰理气之功为胜,又为异也。
5.《神农本草经》:主利水道,杀蛊毒。
6.《雷公炮炙论》:生血,调气与荣。
7.《名医别录》:除胸中痰癖。
8.《开宝本草》煮水以浴,疗风。
9.李杲: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胆字疑为脾字)瘅。
10.《本草纲目》:消痈肿,调月经。
11.《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性健胃、发汗、利尿药。用于冒寒性头痛,鼻塞,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结石等。
12.《中药志》: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日中甜腻,口臭。
上一篇:中草药价格大全,中药市场价格
下一篇:成瘾中草药,我喝中药上瘾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