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无机化学实验矿物药的鉴别
如何区分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淀粉加碘盐长期放置H2S,Na2S和Na2SO3溶液会发生什么:H2S沉淀Na2S和Na2SO3溶液变成硫酸钠铬酸洗溶液与浓硫酸和重铬酸钾配置超氧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可被氧化成铬酸钾重铬酸钾氧化有机物粘附到玻璃仪器,颜色是绿色酸性,中性和碱性介质,KMnO4和亚硫酸钠主要反应产物的锰,二氧化锰,K2MnO4氧化,酸性条件下,碱性最弱的,亚硫酸钠成为硫酸钠
2,矿物药的简介
传统医药学中以矿物组分为主的药材,包括大量无机矿物和少数自然产出的有机矿物或有机岩(如琥珀、地沥青)以及人工制品。在传统医药学中,矿物药单味药品种少于植物药和动物药,常用的有几十种;在成方、制剂中,常常是不可缺少的。不同国家(各民族或地区)各有其传统的矿物药材。

3,除 外均为原矿物药

4,在对矿物描述中其结构和构造分别指代什么有联系吗
岩石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大小、形态以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等粒、斑状、似斑状等名称。有时因在某种岩石中较为典型,结构的名称就以岩石名称命名,如花岗结构、粗面结构等。岩石结构是研究岩石形成条件和岩石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有人认为岩石的构造应是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的相互关系及充填方式,即这些矿物集合体的组合的几何学的特征。例如,片麻构造、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枕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晶洞构造等
5,任务认识矿物的形态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Minerals
00:00 / 10:21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6,矿物的产状具体是指什么东西与成因相关的矿物形态亦或是其他的什
广义地说,是物体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狭义地说,可以是指矿床或岩层等等在空间的产出形态。 产状有三个要素,即走向、倾向和倾角。矿物的产状指矿物岩体结构面(层理面、片理面、断层面、节理面等)的空间几何状态。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 同时矿物的形态和结晶程度往往与形成条件有关, 所以研究矿物的形态也能帮助我们了解矿物的成因。广义地说,是物体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狭义地说,可以是指矿床或岩层等等在空间的产出形态。 产状有三个要素,即走向、倾向和倾角。矿物的产状指矿物岩体结构面(层理面、片理面、断层面、节理面等)的空间几何状态。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 同时矿物的形态和结晶程度往往与形成条件有关, 所以研究矿物的形态也能帮助我们了解矿物的成因。
7,矿物的晶体结构有哪几种
矿物都是有一定化学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构。矿物内部的结构有的是规则的,有的是不规则的。决定这些结构的是离子、原子、分子等质点以及这些质点在矿物内部的排列。通常将质点呈有规则排列的矿物称为晶体矿物,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矿物称为非晶体矿物。晶格中的质点都以一定的作用力互相联系着,这些作用力又称为键(化学键)。由于组成矿物的质点不同,键就不同, 因而矿物具有不同的结构。矿物晶格中存在着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离子晶体: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引力相结合,这种键合方式称为离子键。离子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键合力强。阴、阳离子交替排列在晶格的节点上,离子堆积紧密。具有典型离子键的晶体的矿物有:岩盐、萤石、闪锌矿、白铅矿、铅矾、白钨矿、孔雀石、方解石等。原子晶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产生的力相结合,这种化学键称为共价键。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在原子晶体的晶格节点上排列的是中性原子,晶体中不存在自由电子,因此晶体是不良导体,且晶体结构的紧密程度远比离子晶体低。单纯以共价键联结的晶体在矿物中很少见。金刚石是典型的共价晶体。但有共价键成分的晶体却很多,如石英、金红石、锡石等。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分子是结构的基本单元。由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通过范德华力(即分子间力)结合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分子键。分子键键合力弱,无饱和性,无方向性。在分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的是分子,晶体中无自由运动的电子,是不良导体。又因为是弱键,对水的亲和力小。具有典型分子晶体的矿物有石墨、浑钼矿、菱形硫等,这些矿物多数呈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是分子键。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运动于金属阳离子之间,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称为金属键。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堆积紧密。由金属键结合所形成的晶体成为金属晶体。金属晶体的晶格结点上分布的是金属阳离子。自然金属如自然金、自然铜属于此类晶体。自然界中矿物晶体结构中仅有典型的单一键的情况是少数,有的晶体结构中存在过渡性质;例如金属氧化物(石英等)具有离子键、共价键的过渡性质;硫化矿物和氧化矿物大多数为离子键—共价键或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氧化物和含氧盐类矿物则多数为离子键-分子键或离子键-共价键。多种元素所构成的晶体,常常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键;同一元素组成的晶体,有时也有不同的键。矿物结构不同,性质具有差异,金刚石和石墨就是典型例子。信息来源于: www.gyxxjx.com
8,大理岩的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有哪些
1.物质成分大理岩的化学成分富含CaO,MgO,通常其中Al2O3,SiO2,FeO等组分含量低、但含量变化较大。其原岩主要是石灰岩、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主要矿物是方解石、白云石、有时是菱镁矿。但岩石中常含有其他杂质(如燧石、赤铁矿和碳质),并有粘土、石英和长石等粉砂和砂粒。当岩石中上述物质增加时,由石灰岩和白云岩渐变为泥灰岩、钙质泥岩和钙质砂岩,与其相应的变质岩是大理岩渐变为钙镁硅酸盐变质岩(原岩为泥灰岩、钙质泥岩)、钙质石英岩或钙质石英片岩(原岩为钙质砂岩)。碳酸盐矿物的主要特征是:其晶形呈粒状,色浅,为白色、灰白色,当含有碳质时多为灰色及灰黑色,含有铁质时其风化面呈氧化铁的红褐色、褐色及暗褐色等。碳酸盐矿物具有三组完全解理,即使其颗粒细小,也总能在露头上或在手标本上观察到闪闪发亮的解理面,硬度小于小刀,在地上划擦有白色条痕或粉末。在显微镜下碳酸盐矿物呈无色粒状,具有明显的闪突起,切面上常见二组菱形解理。高级白干涉色,方解石和白云石具有聚片双晶,但菱镁矿无双晶,一轴晶负光性。在显微镜下要区别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较困难。在标本上区别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镁矿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冷的稀盐酸滴入岩石中,方解石会剧烈起泡,白云石起少量的气泡(可借助放大镜观察),菱镁矿不起泡。此外,菱镁矿的相对密度较方解石和白云石大,在大小相近的岩块中,菱镁大理岩会显得重些。如需要精确鉴别这些碳酸盐矿物,可采用染色法、化学分析、差热分析和测定相对密度等方法。当原岩中含有不同的组分,经变质作用后可形成不同矿物的大理岩,如原岩为纯的石灰岩、白云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粒径变得较粗的方解石和白云石,只有在高压条件下方解石可转变为文石。白云石在高温、低pCO2条件可分解形成方镁石和方解石。原岩为硅质白云岩,可形成钙镁硅酸盐和镁硅酸盐矿物。除白云石和方解石以外,常有滑石、透闪石、透辉石、镁橄榄石、硅镁石、方镁石等矿物。含有硅、铝、铁、钾、钠等杂质的碳酸盐岩石,除了形成方解石、白云石以外,还有滑石、蛇纹石、金云母、透闪石(或钙质角闪石)、透辉石、帘石类矿物(绿帘石、黝帘石、斜黝帘石)、镁橄榄石、钙铝榴石和方柱石等,也常有石英、长石在大理岩中,有时还有石墨和磷灰石等。2.结构构造大理岩由粒状的碳酸盐矿物组成,岩石的结构主要是粒状变晶结构,方解石、白云石界面平直圆滑、有时相邻颗粒之间相交面角近120°,形成三边镶嵌的平衡结构(照片3-123)。也有的碳酸盐矿物的界面曲折呈锯齿状粒状变晶结构,或粒径相差很大构成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岩石中的透闪石、透辉石、镁橄榄石等矿物有时呈变斑晶产出,则岩石具有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粒状变晶结构)。大理岩多为块状构造,但有的因矿物、颜色或矿物粒径粗细不同而形成条带状构造,大多数条带状构造是承袭原岩层理而形成,有时还可见到变余层理构造。当受到定向应力的影响,粒状的方解石和白云石被拉长,形成定向排列的片状构造,若大理岩中的片状或柱状矿物定向分布,也可形成片状或片麻状构造。上述的条带状、片状构造,可参与大理岩的命名。如条带状大理岩、片状大理岩(照片3-124,125,126)等。
9,生药真伪与质量鉴定的主要办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 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也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也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本教材采用此分类法。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也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的在分类学上的...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 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也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也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本教材采用此分类法。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也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的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来分类,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效用,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 其它分类法 在历史上,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6类,每类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60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 在现代,《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等专著均按中文名的笔划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编排法,便于查阅。但各生药间缺少相互联系,教材中不采用此法。 以上各种分类方法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之处,必须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一个比较适宜的分类方法。
10,胶体矿物的成分结构特点
一、岩浆岩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直接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其主要识别标志有。 (一)、岩浆岩中喷出岩附近保存有明显的火山活动痕迹,如,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和柱状节理等;侵入岩常被其它岩石所包围。 (二)、岩浆岩的结构反映了岩浆结晶的特点。侵入岩中的各种矿物结晶良好,属全晶质结构,如花岗岩等;喷出岩是隐晶质或玻璃质,有的似煤渣状,用肉眼分不出其中的矿物成分。 (三)、岩浆岩中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在空间排列及填充方式上有如下特点: 1、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排列不显示方向性,而呈均匀分布。 2、岩石无论在颜色上还是在粒度上,都是不均匀的,从整块岩石来看,显得斑斑块块,杂乱无章。 3、有熔岩流动的痕迹,例如,不同颜色的条纹和拉长的气孔。 4、有由挥发成分逸散后留下的孔洞。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 5、有气孔被后来的次生矿物所充填而形成的杏仁状构造。 (四)、除火山碎屑外,岩浆岩不具备层理构造,不含化石。 二、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主要识别标志如下。 (一)、沉积岩的颜色、成分和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不同的岩层叠置在一起好像一部巨厚的“书”。因此,层理构造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构造特征之一,也是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重要的标志。 (二)沉积岩除层理构造外,它的层面上经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经常标志着岩层的特性,并反映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1、波痕:是由风、流水和波浪作用在层面上留下的一种波状起伏痕迹。 2、泥裂:又叫龟裂,指在粘土质或砂质沉积岩表面,由于干燥收缩而形成的不规则的多边形裂纹。 3、雨痕:雨滴打击未固结的细粒沉积物表面所留下的痕迹。但比较少见。 (三)、沉积岩的结构: 1、碎屑岩结构。特点是岩石可分为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 2、泥质结构。多为粘土矿物形成的结构。 3、化学结构。是通过化学溶液沉淀结晶而成。 4、生物结构。由生物遗体或碎片组成,如介壳结构等。 (四)、生物遗迹:指岩层中含有古代动物和植物的遗迹或遗骸,即化石。这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但不是所有的沉积岩都具有的特征。 三、变质岩 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得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以其特有的变质矿物、结构和构造区别于岩浆岩和沉积岩。 (一)、变质岩的矿物 变质岩中含有仅在变质作用下才能形成的变质矿物。最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的变质矿物有:滑石、石墨、红柱石、石榴子石、蓝闪石、绢云母、绿泥石、阳起石等。 (二)、变质岩的结构 1、变晶结构。在变质过程中矿物重新结晶所形成的结构。最常见的变晶结构有:①等粒变晶结构:矿物晶粒大小大致相等,多呈它形,互相镶嵌很紧,不具定向排列。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②斑状变晶结构:与岩浆岩的斑状结构相似,在细粒的基质上分布着一些大的晶体——变斑晶。如某些片麻岩和片岩常具有这种结构。③鳞片状变晶结构: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等)定向排列,如各种片岩。 2、变余结构。由于重结晶作用不彻底,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可以被保留下来,称为变余结构,也称残余结构。 此外,还有压碎结构、交代结构等。 (三)、变质岩的构造 变质岩中最常见的片理构造也是鉴别某些变质岩的重要根据。岩石中片状、板状和柱状矿物,在压力作用下呈平行排列的现象叫片理构造。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类: 1、 板状构造:岩石易剥成板状,破裂面光滑平整,肉眼难以分辨矿物颗粒。 2、 千枚状构造:在岩石的破裂面上可看到强烈的丝绢光泽和皱纹。 3、 片状构造:岩石中大量片状矿物和粒状矿物都呈平行排列,构成较薄而清晰的片理。自然界的胶体矿物,主要由水溶胶(直径1~100nm的矿物微粒分散于水中)凝聚而成。这种凝胶,叫水胶凝体。水溶胶主要是风化作用中形成的难溶物质(如铝、铁、锰、硅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微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例如直径1cm的圆粒,其表面仅0.0003m2,将该颗粒粉碎至直径为1nm的微粒后,总表面积为3000m2),因而能吸附大量离子,从而带有一定的电荷。胶凝作用,常常是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微粒的电荷被中和,使微粒得以聚集而发生的。因此,胶体矿物的成分常很复杂,含有不少被吸附的杂质。有许多胶体还含有或多或少的胶体水,如二氧化硅的胶体———蛋白石(SiO2·nH2O)。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水溶胶,再经胶凝作用固结为成分复杂的隐晶质或非晶质固体物质称为胶体矿物。胶体微粒吸附的杂质虽然很杂,但仍具有一定选择性。当某种杂质的量相当大时,往往造成有工业价值的矿产。如氧化锰的胶体常吸附钴,胶凝作用形成的含钴硬锰矿常作为钴矿开采,叫做钴土。胶体矿物是隐晶质的或非晶质的。所谓隐晶质,就是用肉眼,甚至光学显微镜都看不到晶粒,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它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而非晶质的胶体矿物,不仅无晶形可言,也不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大多数粘土矿物的胶体属于前者,其每个微粒就是一个晶体。非晶质胶体的例子有蛋白石等。胶体矿物化学式的写法视其结构状态不同而异。隐晶质胶体的每个微粒,都具有一定的结晶构造。因此,可以用晶体化学式明确地加以表示。如Al4[Si4O10](OH)4———高岭石等。对于非晶质的胶体,则只能以实验式的方式写出其主要成分,而且其比例往往是可以变化的。如SiO2·nH2O———蛋白石,以及nAl2O3·SiO2·mH2O———铝英石等。矿物的胶体状态是不稳定的。时间长了,特别是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会逐渐形成偏胶体(放射状雏晶),进一步形成显晶质矿物。如沉积形成的黄铁矿结核,从断面上常看到黄铁矿的放射状晶体(图7-23),这就是胶体结晶的结果。胶体矿物是非晶质或隐晶质的,因此看不到晶体的多面体外表,但常可形成独特的隐晶(非晶)集合体形态。如钟乳状、葡萄状、肾状等。详见矿物形态一章。学习指导本章内容与普通化学关系密切。许多基本概念,如离子半径、核外电子层结构、化学键等已在化学中建立。本章只是在此基础上补充和强调了与矿物成分、结构和性质关系最密切的一些内容。矿物的性质和成因主要决定于成分和结构。所以,本章是矿物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注意联系,实际运用本章内容。离子半径大小和离子外电子层结构———离子类型对离子的晶体化学作用(在晶体结构中的作用)和地球化学行为(在地质作用中的活动情况)有决定性影响。学习时,一定要和周期表联系起来,对照周期表,分析半径变化规律和各类型离子的分布。学习以后各章节时,还可以返回来查阅离子半径表和离子类型表,做到熟悉某些常见离子的半径和离子类型。化学键和晶格类型,对晶体性质影响极大,化学课程中已深入介绍,这里为了表示强调,又列表并列举矿物实例加以说明。同学们要重点掌握四种典型晶格的特点。以此为基础,不难了解过渡型和多键型晶格。等大球体最紧密堆积主要说明晶体结构中阴离子分布以及阳离子的位置(空隙)。要求了解立方和六方两种堆积的特点以及八面体空隙和四面体空隙的形状和数量。配位数是经常用到的概念。对配位数的概念、半径比和配位数的关系,以及2、3、4、6、8五种规则配位多面体的形状等,必须牢固掌握。同时还应知道配位数受离子极化和温度、压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同质多象的概念必须掌握,同时还要求了解同质多象可以说明矿物生成时的环境。类质同象是矿物成分、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关于类质同象的概念、类型、条件(内因、外因)及其意义应全面地、正确地了解。同时,掌握类质同象在矿物化学式中的表示方法。对类质同象概念中的要点———“类似质点互相代替,代替的质点仍然占据同种位置,但占据同种位置中具体哪一个位置是任意的”要反复地、深入地思考。矿物化学式表示法中,重点是晶体化学式。而晶体化学式中的重点在络阴离子的表示法和类质同象的表示法。水在矿物中的存在方式很多,应联系在化学式中的表示法全面了解。胶体矿物的概念一节主要讲什么是胶体矿物,胶体矿物在成分、结构、形态上有何特点。总的来说,在全面了解本章内容的基础上,应着重掌握以下内容:离子半径和离子类型、四种晶格类型的特点、配位数、类质同象和晶体化学式。复习思考题1.比较V3+、V5+的半径大小,说明原因。2.比较Na+、Mg2+、Al3+、Si4+的半径大小,并说明原因(与核电荷数有无关系)。3.为什么在周期表上同族元素的离子半径自上而下变大?如Rb+<Cs+、Sr2+<Ba2+、Y3+<La3+。为什么Zr4+反而比Hf4+略大,Nb5+和Ta5+大小一样?4.TR(或REE)代表哪些元素?5.离子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三种类型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各有何特点,试各举三种离子加以说明。6.为什么离子晶格在水中溶解度比较高,而金属晶格和原子晶格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试从水是极性分子这一点加以说明。7.四种晶格类型中,哪些类型的结构中质点趋向于紧密排列,哪些类型不作最紧密排列,原因何在?8.石墨具有金属晶格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具有原子晶格的高熔点和化学稳定性,具有分子晶格的低硬度。试从晶格类型加以说明。9.等大球体最紧密堆积是否占满了全部空间?有些什么空隙?哪种空隙大?哪种空隙较小?在离子化合物中,为什么阴离子常作等大球体最紧密堆积而阳离子位于空隙中。这和半径相对大小有何关系?10.何谓配位数?两种质点的半径相差越大,配位数越大,对不对?当某阳离子位于立方体、八面体、四面体或正三角形配位多面体中,此阳离子在这四种情况下分别被几个阴离子包围?11.配位数取决于哪些因素(内、外因素)?Al3+在长石中配位数为4,在高岭石中为6。哪种矿物在高温下更稳定?12.黄铁矿的晶形有时呈立方体,有时呈五角十二面体,这是同质多象吗?何谓同质多象?13.有些同质多象变体只形成于高温(如透长石、方英石)或高压下(如金刚石),在常温、常压下是不稳定变体,但为什么还能见到它们?研究同质多象有何地质意义?14.何谓类质同象?方铅矿和石盐都能形成立方体晶形,能叫类质同象吗?15.类质同象分哪些类型?异价类质同象中相互代替的离子电价不同,如何才能保持电荷平衡?16.影响质点间相互代替的因素有哪些(内外因两方面)?为什么有些离子大小几乎一样,仍然不能相互代替,原因何在?17.研究类质同象有何实际意义?18.晶体化学式Ca3(Al,Fe)2[SiO4]3中,Al和Fe哪种离子多,阴离子是什么?19.矿物中的水有几种形式,在晶体化学式中如何表示?20.胶体矿物的成分有何特点?何谓偏胶体?
上一篇:最早记录矿物药的本草著作,我国最早记载1558种药物的本草著作是
下一篇:芦荟矿物晶神药,完美芦荟矿物晶药用价值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