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真菌药材> 磺胺药对真菌有用吗吗,磺胺类药物抑制菌作用的原理

磺胺药对真菌有用吗吗,磺胺类药物抑制菌作用的原理

本文目录一览磺胺类药物抑制菌作用的原理2,磺胺醋酰钠的药理作用3,抗菌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药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呋4,磺胺类药物抑菌圈内为什么有微量细菌5,磺胺是什么药物6,真菌类皮炎症状7,磺胺类药是抗生素吗8,常用抗菌药物有哪些怎样……

本文目录一览

1,磺胺类药物抑制菌作用的原理

磺胺类药物竞争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细菌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是细菌生存必需的,细菌又不能从环境中获取。因此,阻碍了二氢叶酸合成也就起到了抑菌作用。
你好!磺胺类药物抑制菌作用的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磺胺药对真菌有用吗吗

2,磺胺醋酰钠的药理作用

本品为短效磺胺类药物,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因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使细菌叶酸代谢受阻,无法获得所需嘌呤和核酸,致细菌生长繁殖受抑制。本品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敏感,对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及沙眼衣原体也有较好抑菌作用。对真菌有一定作用。

磺胺药对真菌有用吗吗

3,抗菌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药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呋

答案:正确

磺胺药对真菌有用吗吗

4,磺胺类药物抑菌圈内为什么有微量细菌

磺胺类药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氨基苯甲酸和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又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再进一步形成活化型四氢叶酸,也就是辅酶F,它能传递一碳基团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由于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氨基苯甲酸很象,可与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形成,最终影响细菌核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搜一下:磺胺类药物抑菌圈内为什么有微量细菌?

5,磺胺是什么药物

  磺胺药(Sulfonamides)为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有的(如磺胺嘧啶,SD)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较为稳定、不易变质等优点。  1磺胺药分类  可分为三类:  1.全身感染用磺胺 本类药物口服后均可吸收,但其血药浓度持续时间不同。按其t1/2可分为短效磺胺(t1/2约6小时)、中效磺胺(t1/2接近12小时)和长效磺胺(t1/2超过24小时)三类。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是中效磺胺,常用磺胺甲[font\98t_1.gif]■唑(SMZ)和磺胺嘧啶(SD)两种。其他均已少用。  2.肠道磺胺 本类磺胺口服后吸收甚少,主要在肠道中起制菌作用,有磺胺眯(SG)、琥磺噻唑(SST)、酞磺噻唑(PST)、酞磺醋胺(息拉米,PSA)等。  3.外用磺胺 主要有磺胺醋酰钠(SA:SC-Na)、甲磺灭脓(SML)、磺胺嘧啶银(SD-Ag)等。  2磺胺药结构  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的衍生物:  磺胺药  式中R′一般为氢,个别产品为酞酰基或丁二酸单酰基;R″通常为杂环基,如噻唑、嘧啶、吡嗪、哒嗪、?唑和异?唑等。磺胺药对细菌主要是抑制其繁殖,一般无杀菌作用。  3作用机理  磺胺药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当前者浓度在体内远大于后者时,可在二氢叶酸合成中取代对氨基苯甲酸,阻断二氢叶酸的合成。这导致微生物的叶酸合成受阻,生命不能延续。  4历史沿革  磺胺(即通式中R′、R″皆为H)早在 1908年就作为偶氮染料(见染料)的中间体合成出来。1932年,德国科学家K.米奇合成了红色偶氮化合物百浪多息;1932~1935年,G.多马克发现它对实验动物的某些细菌性感染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于1935年发表以后,轰动了全世界的医药界。不久,法国科学家的研究阐明了百浪多息的抑菌作用,乃是由于它在动物体内经过代谢而生成的磺胺所致。为了扩大磺胺抗菌谱和增强其抗菌活性,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对其结构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合成了数以千计的磺胺化合物(据1945年统计,达5000多种),从中筛选出30多种疗效好而毒性较低的磺胺药,例如:百浪多息、磺胺吡啶(SP)、磺胺嘧啶(SD)、酞酰磺胺噻唑(PST)、磺胺噻唑 (ST)、磺胺脒(SG)、磺胺异?唑(SIZ)、磺胺二甲嘧啶(SM2)。  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相继出现后,由于他们具有更高的抗菌作用,磺胺药的应用受到影响,但磺胺药具有性质稳定、易于组织生产、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等优点,在抗菌药物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1956年第一个每日只服一次的长效磺胺──磺胺甲氧嗪(3-磺胺-6-甲氧哒嗪)的出现,使磺胺药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以后,又出现一些每日服二次的中效磺胺,如磺胺甲基异?唑,即新诺明(SMZ),并阐明了磺胺嘧啶的中效性质。此外,还发现两个超长效品种:2-磺胺-3-甲氧吡嗪(可每2~3天服用一次),2-磺胺-5,6-二甲氧嘧啶(每周服一次,故称周效磺胺)。60年代,发现了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可增强磺胺药的抑菌作用达数倍至数十倍,并扩大抗菌范围,使磺胺药的医疗地位又得到了加强。现在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有磺胺嘧啶、双嘧啶(SD+TMP)、磺胺甲基异?唑和复方新诺明(SMZ+TMP)以及磺胺二甲嘧啶等产品。  此外,磺胺药临床应用中,发现有些品种具抑制碳酸酐酶的作用,有的则有降血糖的副作用。经过系统的化合物合成与筛选,终于发展以双氢克尿噻为代表的磺胺类利尿药和以甲苯磺丁脲为代表的磺胺类口服降血糖药。  5生产  磺胺药的生产一般都以乙酰苯胺(退热冰)为起始原料,经氯磺酸氯磺化(见磺化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经氨水胺化、碱液水解和盐酸中和便得磺胺(SN)。磺胺与硝酸胍、纯碱熔融,处理后得磺胺脒。磺胺和磺胺脒曾是磺胺药常用品种,现在它们和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都只作为磺胺药生产的中间体。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基异?唑的生产方法不同。①磺胺嘧啶:在N,N′- 二甲基甲酰胺中,依次加入三氯化磷和乙烯基乙醚进行加成反应,所得加成物与磺胺脒在甲醇钠中进行环合反应,即得磺胺嘧啶钠盐,再经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②磺胺甲基异?唑:草酸二乙酯与丙酮在甲醇钠作用下缩合成为乙酰丙酮酸乙酯,与盐酸羟胺进行环合,便得5-甲基异?唑-3-甲酸乙酯。经氨水胺解和次氯酸钠霍夫曼降解,便得 3-氨基-5-甲基异?唑。后者与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在缚酸剂作用下缩合,便得乙酰化物,最后经碱液水解、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  6应用  磺胺药物抗菌谱较广,对于多种球菌如脑膜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淋球菌及某些杆菌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鼠疫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真菌(如放线菌)和疟原虫也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如咽喉炎、扁桃体炎、中耳炎、肺炎等)、泌尿道感染(如急性或慢性尿道感染、轻症肾盂肾炎)、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肠炎等)、鼠疫、局部软组织或创面感染、眼部感染(如结膜炎、沙眼等)、疟疾等。

6,真菌类皮炎症状

真菌性皮炎与中医的“牛皮癣”、“摄领疮”等相类似。因风湿蕴肤,经气不畅所致。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性疾病。
真菌性皮炎是皮炎类型中的一种,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及早的发现以及治疗此种病症,了解真菌性皮炎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临床上真菌性皮炎症状有哪些呢?为此北京国医堂中医研究院皮肤科的专家就真菌性皮炎症状进行简单介绍。 北京国医堂中医研究院皮肤科的专家指出患真菌性皮炎症状:患部脱毛,局部有白色粉末状结痂,痂下及周围有红色突起。治疗上那要看你部位和面积的。面积小的话,口服用药是不理智的,因为药物副作用大。长期用药也可以产生耐药性。所以可以考虑先做药敏试验。 除了这些以外,真菌性皮炎的治疗方法还有很多,例如:1、除去病因。2、脱敏止痒。口服或肌肉注射皮质激素。3、磺胺类软膏局部涂抹。4、慢性皮炎可用醋酸去炎松软膏或醋酸氟轻松软膏涂抹。5、真菌性皮炎可用克霉唑软膏、癣净软膏或达克宁软膏涂擦。6、皮肤寄生虫性皮炎,参照蠕形螨的治疗。7、对于有细菌感染的皮炎,可全身应用抗菌素疗法。 综上所述你对真菌性皮炎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有了大概的了解了吧,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自身肌肤出现真菌性皮炎症状,务必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的严重性,增加治疗难度。

7,磺胺类药是抗生素吗

磺胺类药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不能与青霉素及其衍生药物和头孢类药物联合应用。
痢特灵是抗生素。 痢特灵为呋喃类合成抗生素,口服吸收较少,被吸收的药物经尿排泄,大部分药物在肠道中起作用,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它在产生抗菌作用的同时,还有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致其死亡。人、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呼无影响,因而对人体副作用较少。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2、头孢菌素类:本类抗生素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习惯上依据时间及对细菌的作用,分为一、二、三代。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等。 3、氨基糖苷类:本类抗生素性质稳定,抗菌普广,在有氧情况下,对敏感细菌起杀灭作用。其治疗指数(治疗剂量/中毒剂量)较其它抗生素为低,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耳毒性。常用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霉卡那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4、大环内酯类:本类抗生素均含有一个12—16碳的大内酯环,为抑菌剂,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但是为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红霉素为本类的代表,临床应用广泛,对青霉素过敏者常以本品治疗。近年来研制开发了许多新品种,临床效果显著,如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霉素、罗它霉素、地红霉素等。常用的还有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5、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本类抗生素可沉积于发育中的骨骼和牙齿中,反复使用可导致骨发育不良,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自妊娠中期至3岁,危险性最大,并可持续至7岁甚至更久,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小儿禁用。 6、氯霉素类:本类抗生素特点是脂溶性高,易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并对很多病原体有效,但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包括氯霉素、琥珀氯霉素等。 7、林可酰胺类: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8、多肽类及其它抗生素:本类抗生素结构复杂,按结构特征难以归类,如万古霉素、多粘菌素e、磷霉素、制霉菌素等。 临床上还有一些广泛应用的合成抗菌药物,主要有磺胺类(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及其它合成抗菌药物(痢特灵、甲硝唑、黄连素等)。

8,常用抗菌药物有哪些怎样使用

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随意滥用药物目前比较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另外许多患者,病情较重时尚能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菌素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及其复方制剂,这些是防治鸭细菌性疾病、真菌性和寄生虫病时广泛使用的药物。(1)青霉素 常用的是青霉素G钠盐或钾盐,溶于水后易失效,应现用现配。该药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该药可肌肉注射,按鸭每千克体重肌注1~2万单位,每天二次;也可溶于饮水中,小鸭每只按2~3万单位,大鸭每只按3~5万单位。饮水给药时,要求在1~2小时内饮完。(2)链霉素 主要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结核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肌肉注射时,小鸭每只0.02~0.05克,大鸭每只0.05~0.2克;饮水时用量可加大。在防治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禽霍乱时,常将青、链霉素联合使用,效果更佳。(3)庆大霉素 为广普抗菌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变性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抑制作用。可肌注或饮水,雏鸭每只2000~4000单位,成鸭每只5000~6000单位,一天2次。(4)土霉素 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为广普抗菌素,它不仅用于疾病的治疗,还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能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混料给药时,按每吨饲料加入土霉素200~800克,连用5~7天。(5)制霉菌素 为黄色或棕黄色粉末,有吸湿性,不溶于水。该药对各种真菌如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球孢子菌等有效,但对细菌无效。常用于治疗幼鸭曲霉菌病,每天每只鸭用1~1.5万单位,每天一次,连用2~3天。(6)磺胺类药 为合成的抗菌药物,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阴性菌有抑制、杀灭作用,常用于防治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禽霍乱和球虫病。常用磺胺药主要有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甲基异口唑(新诺明)、磺胺-5-甲氧嘧啶(SMD)和二甲氧苄氨嘧啶(敌菌净)等。SD和SM2混料和饮水时,分别按10千克饲料或饮水中,加入20~50克和10~20克,连用3天。新诺明混料按每吨饲料加100~200克连用3天。SMD混料按每吨饲料加500~1000克,饮水时每升水加0.25~0.5克,连用3~5天。复方敌菌净混料按每吨料加200~800克。产蛋鸭在产蛋期禁用,以免引起产蛋下降。(7)喹乙醇 是磺胺类药物的复方制剂,为浅黄色结晶性粉末。该药除了用于防治大肠杆菌病、禽霍乱、沙门氏菌和球菌病外,它还具有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生长等作用。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用量为每吨饲料中加25~35克。该药安全范围窄,应避免过量中毒。(8)喹诺酮类 属于新型合成抗菌素药物,目前主要有诺氟杀星、氧氟杀星、恩诺杀星(普杀平)等,为广普抗菌药物,对禽霍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霉形体等有杀灭作用。恩诺杀星(2.5%)饮水时,每1000克水中加2~3毫升,连用3~5天。(9)百病消(10%)为德国拜尔公司生产,为淡黄色液体,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及霉形体均有良效,尤其对出壳小鸭提高抗病力和预防雏鸭大肠杆菌病和鸭疫巴氏杆菌病效果特佳,饮水时按每10升水加5~10毫升。

9,哈士奇易发真菌病有哪些

哈士奇易发皮肤真菌病是一、定义:寄生于犬的被毛与表皮,趾爪角质蛋白组织中的真菌所引起的各种皮肤病,统称为皮肤真菌病。二、病原及流行病学:1.犬的皮肤真菌病分为两个属,即小孢子菌属和毛癣菌属。犬的小孢子菌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13个月,有的能存活5-7年。2.其流行受季节、犬龄、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3.其传染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4.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经治疗1-3个月症状可减轻或自愈。5.患犬康复后,对同种真菌病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1.组织胞浆菌病其病原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生长在土壤中,主要经呼吸道感染。病犬主要呈现持久、不易治愈的顽固性咳嗽和腹泻,无疾液排出。病犬厌食、消瘦、不规则发热、呕吐、皮炎,腹壁触诊常可发现肿犬的肠系膜淋巴结。慢性病例有时可见颊粘膜发生溃疡,扁桃体肿犬。临床上发现犬呈现难以治愈的咳嗽或腹泻时,即应考虑本病。如有条件应以美膜组织胞浆菌素做皮内试验,还可做胸部X线透视、血清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进行诊断。两性霉素B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总用量为4毫克/千克体重,分为10次,每隔2日注射1次,临用前先以注射用水溶解,再用葡萄糖盐水稀释成0.卫%(毫克)后静脉注射。总量不能超过5毫克/千克体重,否则可损害肾脏。克霉晔(抗真菌1号)对本病也有良好的疗效,剂量为0.75~1.5克,分两次内服。 2.球抱子菌病其病原为球抱子菌。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哈士奇病犬的肺脏及支气管或纵隔淋巴结发生肉芽肿,哈士奇病犬呈现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和腹泻。侵害关节时,即呈现跛行和肌肉萎缩。本病在犬群中传播迅速。当犬中出现可疑症状时,应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照相,有条件时可做球抱子菌素皮内试验及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治疗方法同组织胞浆菌病。 3.芽生菌病其病原为皮炎芽生菌。本病可分为全身型和皮肤型两种。全身型主要表现为肺脏的疾病,病犬精神沉郁、发热、厌食、消瘦及咳嗽。剖检病死犬时,肺脏各叶都有结节和脓肿,肺脏呈现灰白色或淡红色斑纹状,并有局灶性或弥漫性硬变。肉芽肿结节的中心发生坏死,但不钙化。病变向周围蔓延时,可使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化脓,甚至引起胸膜炎。皮肤型芽生菌病表现为单发性或多发性皮肤肉芽肿,最后则在中心液化坏死和发生溃疡。胸部X线照片所见到的肺部未钙化结节或硬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最好对皮肤结节做活组织检查。从脓汁、痰液中镜检时,发现有单个的或出芽的球形细胞且细胞壁厚而有折光性(双层轮廓)时,即可确诊。本病一旦扩散,难以治愈。早期可用两性霉素B治疗。对皮肤结节可施行手术摘除。 4.隐球菌病其病原为新型隐球菌。它存在于泥土中,可从土壤、鸟粪、水果和乳汁中分离到。犬的隐球菌病主要侵害脑、脑膜、鼻旁窦以及肺、脾、肌肉、关节、皮肤等部位,引起病犬的运动失调,转圈运动,行为异常,破行,感觉过敏和鼻漏。剖检时,于鼻旁窦、鼻甲骨、鼻腔以及脑有小的化脓灶,脑膜有粘液脓性炎症。耳、眼睑和脚等部位可见皮下肉芽肿。在临床上发现病犬有不明原因的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时,应考虑到隐球菌病的可能性。如能进一步做病原检查、血清学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助于本病的确诊。治疗方法同组织胞浆菌病。 5.孢子丝菌病病原为申克氏抱子丝菌。经创伤感染。病变主要侵犯皮肤,常发生于肢端,并沿淋巴管蔓延,形成典型的带状肿。原发部位为坚实、无弹性、可移动、无压痛的结节或肉芽肿,结节部被毛脱落后,可看到附有渗出物,干涸后形成结痴,有的结节可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溃疡。根据上述症状可怀疑为本病。为了确诊,可从未破溃的脓肿内采取病料,进行分离培养,若分离到病原菌,即可确诊。碘化物对本病有特效。可用碘化钾内服,日量4.4毫克/千克体重。也可静脉注射碘化钠。口服灰黄霉素,剂量为20毫克/千克体重?日,连用2~3周。皮肤溃疡处可用0.2%碘溶液(加2%碘化钾)温敷。局部涂敷5%~10%碘化钾软膏常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6.念珠菌病(鹅口疮)其病原为白色念珠菌。常存在于健康动物的消化道内。幼龄和体质衰弱,特别是长期饲喂抗菌添加剂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动物,都易感染发病。病犬的临床特征是在口腔和食道粘膜上形成一个大的或数个小的隆起的软斑,软斑表面覆盖有黄白色伪膜,剥离后露出容易出血的充血面。对有上述症状的病犬,从粘膜和皮肤病变处刮取标本镜检,如发现酵母细胞和缠结的菌丝体,即可确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其治疗方法可参照组织胞浆菌病。为了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是除去各种诱因,长期使用抗菌添加剂的应停止饲喂。抗菌剂使用时间过长的也应停止使用,以避免念珠菌的生长。也可不定期口服制霉菌素,剂量为60万~100万单位/日,连续服用5~7天。诺卡氏菌病 本病是由诺卡氏菌引起的主要以局部皮肤发生蜂窝织炎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诺卡氏菌又称放线菌或链丝菌,因此,本病又称链丝菌病、伪放线菌病或放线菌病。【防治措施】 本病尚无特异的疫苗可供预防。主要是做好皮肤和犬舍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发生外伤,发现外伤应及时涂擦紫药水或碘叮。对仅发生于体表皮肤的轻症病例,只须对脓肿做外科治疗即可治愈。如能配合使用磺胺类药物,可提高其疗效,但剂量要足够,疗程宜长。常用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二甲胺四环素(用量3毫克/千克体重?次,1日2次)、强力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均对本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也可将磺胺类药物与氨节青霉素联合使用。在治疗的同时,必须结合实行脓肿引流和坏死组织切除等外科疗法。

10,详术几大类抗生素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 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β- 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 内酰胺类及β- 内酰胺类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青霉素类青霉素 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 G 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 V 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 G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 G+ 球菌较青霉素 G 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 G+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 G 相似,对 G- 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抗 G- 杆菌类:只用于抗 G- 杆菌,对 G+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 \ 氨苄 \ 唑林 \ 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G+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 G- 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 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 \ 拉定较常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 \ 克罗 \ 孟多 \ 替安 \ 美唑 \ 西丁等。对 G+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 G- 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 \ 孟多,对绿 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 β- 内酰胺酶稳定。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定 \ 三嗪 \ 噻肟 \ 哌酮 \ 地嗪 \ 甲肟 \ 克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二代为弱,对 G- 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 β- 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匹罗 \ 吡肟 \ 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 G+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 G- 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 Gˉ 杆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对 G+ 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 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对β- 内酰胺酶更稳定。新型 β- 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 β- 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亚胺培南 / 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对 G- 杆菌、G+ 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各种β- 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氨曲南:对多数 G- 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 G+ 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 β- 内酰胺酶稳定。β- 内酰胺酶抑制剂β- 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产生的 β- 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 β- 内酰胺不被 β- 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的β- 内酰胺酶 抑制剂有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它们与 β- 内酰胺类组成复合制剂,对耐药菌株可增强杀菌效果,并可使抗菌谱扩大。常用的品种有安灭菌(阿莫西林加克 拉维酸)、特美汀(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优立新(氨苄青霉素加舒巴坦)、舒普深(头孢哌酮加舒巴坦)和他唑西林(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氨基糖苷类此类属静止期杀菌剂。常用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及链霉素。主要抗 G- 杆菌,包括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沙雷菌、不动杆 菌等。阿米卡星作用最强。抗 G+ 球菌也有一定活性,但不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以奈替米星作用最强,对结核杆菌以链霉素最好。对厌氧菌无效。此类药物对听神经和肾有毒性作用,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大环内酯类属窄谱速效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 G 相似,主要为需氧的 G+ 球菌、G- 杆菌及厌氧球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部分流感杆菌对此类药物敏感。对绿脓杆菌、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无效。新大环内酯类包括罗红霉素、克 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抗菌谱没有明显扩大,但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善和副作用减少是其明显进步。阿奇霉素对 G+ 球菌作用比红霉素差,对 G- 杆菌比 红霉素强,尤其对社会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致病菌、流感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 CAP 治疗的第一选择。四环素类属广谱抗生素。因常见致病菌多已耐药,现在仅用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及军团菌感染,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抗菌谱同四环素,但抗菌作用比四环素强 5 倍,米诺环素作用更强,对多数 MRSA 有效。林可霉素类包括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氯林可霉素抗菌活性较林可霉素强 4-8 倍,主要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感染。多肽类包括多粘菌素 B 、多粘菌素 E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壁霉素。多粘菌素 B 和 E ,肾毒性大,疗效差,只用于严重耐药的 G- 杆菌感染。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对包括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 G+ 球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对 G- 杆菌多数耐药。壁霉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但对表皮葡萄球菌稍差,对肠球菌和难辩梭菌强于万古霉素。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依洛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格雷沙星、芦氟沙星、克林沙星、巴罗沙星、曲伐沙星等。抗菌谱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而较广,对 G- 杆菌抗菌活性较 G+ 球菌强,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相比,新喹诺酮类在保持原有对 G- 杆菌良好抗菌活性的同时,对 G+ 球菌抗菌活性增强,以克林沙星、曲伐沙星最强。对 G+ 厌氧菌抗菌活性也有所增强,其中曲伐沙星较甲硝唑高 10 倍以上,被认为是目前喹诺酮类对 G+ 厌氧菌抗菌活性最强者。对其他呼吸科常见病原体的抗菌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司帕沙星对结核杆菌抗菌活性较环丙沙星强 4-8 倍,对其他分支杆菌、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 MRSA 均具有相当活性。临床上多用于院内感染,尤其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 G- 杆菌及 MRSA 感染等。近年来,细菌耐药率日益增加,尤其以肠杆菌、MRSA 和绿脓杆菌最为显著。本类药物可使细菌在各品种间产生交叉耐药,并对其它抗生素,如β- 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故选用时应注意选择适应证。喹诺酮类药物新的分类法是将原来的第一、二代合称第一代,代表药物有萘啶酸、吡哌酸,抗菌谱为 G- 杆菌,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将比较早期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总称为第二代,代表药物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菌谱为 G- 杆菌为主,用于各系统感染。第三代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 G+ 球菌的活性,代表药物有司帕沙星、帕苏沙星,抗菌谱包括 Gˉ 杆菌和 G+ 球菌,用于各系统感染;第四代是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的活性,代表药物有曲伐沙星、莫西沙星,抗菌谱包括 G- 杆菌、G+ 球菌和厌氧菌,用于各系统感染。第三、四代与第二代相比,主要是增加了对 G+ 球菌、厌氧菌、支原体、结核杆菌、军 团菌的抗菌活性,可作为 CAP 的第一线治疗用药。磺胺类常用的有复方新诺明,多用于轻、中度细菌感染和衣原体感染,是卡氏肺孢子虫病的首选药物。抗结核药常用的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异烟肼是抗结核首选药物,是一个细胞内外结核菌的全效杀菌剂,对繁殖期细菌效果较好,对静止期细菌效果差。利福平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作用在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胞内和细胞外,为全效杀菌剂。吡嗪酰胺为细胞内及酸性环境中的强效杀菌剂,乙 胺丁醇对繁殖期细菌有抑菌作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是组成初始短程化疗方案的最主要药物,乙胺丁醇(或链霉素)可参与短程化疗方案的组成。以上药物 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延缓耐药性产生。抗真菌药包括两性霉素 B 、氟康唑、伊曲康唑及 5- 氟胞嘧啶等。两性霉素 B 是最强的广谱抗真菌药,尽管其毒副作用大,但仍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对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念珠菌及曲霉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氟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对大部分念珠菌属、隐球菌屈和孢子菌属等有高效,但对曲霉 菌无效。伊曲康唑口服吸收好,抗菌谱广,对曲霉菌也有明显活性,毒副作用小。5- 氟胞嘧啶抗菌谱窄,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某些曲霉菌也有一定作用,与两性霉素 B 或氟康唑合用,可以提高疗效,防止耐药性产生。其他抗菌药物如磷霉素,抗菌谱广,但抗菌作用不强,毒性低。甲硝唑、替硝唑,对各种专性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疗效明显优于林可霉素,对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无效,可与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感染。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