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汤头歌,汤头歌诀是

  •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时间:2022-11-01
  • 409

本文目录一览

1,汤头歌诀是

中药配方口诀

中草药汤头歌

2,中药汤头歌诀是什么

00:00 / 00:51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中草药汤头歌

3,求中医汤头歌和中药十八反请高人帮助

汤头歌诀http://baike.baidu.com/view/463838.htm#3中药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1]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

中草药汤头歌

4,求个汤头歌名有这药方的直接发给我谢谢了 寒湿四肢步

附子6,肉桂9,细辛3,牛膝9,甘草6,黄芪15,白术12,当归15,白芍12,杜仲12,故纸12,制川乌9。按现代g算,此方剂补气活血,祛风除湿,效果好,成方科学。
附子15 桂枝20 细辛6 牛膝15 甘草10 黄芪30 白术15 当归15 白芍15 杜仲15 故纸15 制川乌9g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勺药三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曰三服,温经驱寒除湿
这个不是汤头歌,是病症和治疗办法,是很对称的歌决。你去找汤头歌是找不到的。一般是前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提炼而成。意思是病因有寒湿引起四肢不好,可以用这些药。中医是这样认为:存在有寒风湿最佳治疗就是要补养气血 ,总的讲,这个歌决是不错的治疗。具体方剂是: 附子15,桂枝6,细辛3,牛膝15,甘草5,黄芪30,白术15,当归15,白芍15,杜仲15,故纸15,制川乌6。

5,汤头歌全文

《汤头歌诀(经产之剂)》全文:1、妊娠六合汤海藏妊娠六合汤 四物为君妙义长伤寒表虚地骨桂 表实细辛兼麻黄少阳柴胡黄芩入 阳明石膏知母藏小便不利加苓泻 不眠黄芩栀子良风湿防风与苍术 温毒发斑升翘长胎动血漏名胶艾 虚痞朴实颇相当脉沉寒厥亦桂附 便秘蓄血桃仁黄安胎养血先为主 余因各症细参详后人法此治经水 过多过少别温凉温六合汤加芩术 色黑后期连附商热六合汤栀连益 寒六合汤加附姜气六合汤加陈朴 风六合汤加艽羌此皆经产通用剂 说与时师好审量2、胶艾汤胶艾汤中四物先 阿胶艾叶甘草全妇人良方单胶艾 胎动血漏腹痛全胶艾四物加香附 方名妇宝调经专3、当归散当归散益妇人妊 术芍芎归及子芩安胎养血宜常服 产后胎前功效深4、黑神散黑神散中熟地黄 归芍甘草桂炮姜蒲黄黑豆童便酒 消瘀下胎痛逆忘5、清魂散清魂散用泽兰叶 人参甘草川芎协荆芥理血兼祛风 产中昏晕神魂贴6、羚羊角散羚羊角散杏薏仁 防独芎归又茯神酸枣木香和甘草 子痫风中可回春7、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产后腹痛蓐劳匡亦有加入参芪者 千金四物甘桂姜8、达生散达生紫苏大腹皮 参术甘陈归芍随再加葱叶黄杨脑 孕妇临盆先服之若将川芎易白术 紫苏饮子子悬宜9、参术饮妊娠转胞参术饮 芎芍当归熟地黄炙草陈皮兼半夏 气升胎举自如常10、牡丹皮散牡丹皮散延胡索 归尾桂心赤芍药牛膝棱莪酒水煎 气行瘀散血瘕削11、固经丸固经丸用龟板君 黄柏樗皮香附群黄芩芍药酒丸服 漏下崩中色黑殷12、柏子仁丸柏子仁丸熟地黄 牛膝续断泽兰芳卷柏加之通血脉 经枯血少肾肝匡增辑1、交加散交加散用姜地捣 二汁交拦各自妙姜不辛散地不寒 产后伏热此为宝2、天仙藤散天仙藤散治子气 香附陈甘乌药继再入木瓜苏叶姜 足浮喘闷此方贵3、白术散白术散中用四皮 姜陈苓腹五般奇妊娠水肿肢浮胀 子肿病名此可医4、竹叶汤竹叶汤能台子烦 人参芩麦茯苓存有痰竹沥宜加入 胆怯闷烦自继根5、紫苑汤紫菀汤方治子嗽 天冬甘桔杏桑会更加蜂蜜竹茹煎 孕妇咳逆此为最6、失笑散失笑蒲黄及五灵 晕平痛止积无停山楂二两便糖入 独圣功同更守经7、如圣散如圣乌梅棕炭姜 三般皆煅漏崩良升阳举经姜栀芍 加入补中益气尝8、生化汤生化汤宜产后尝 归芎桃草炮姜良倘因乳少猪蹄用 通草同煎亦妙方9、保产无忧方保产无忧芎芍归 荆羌芪朴菟丝依枳甘贝母姜蕲艾 功效称奇莫浪讥10、泰山磐石饮泰山磐石八珍全 去茯加芪芩断联再益砂仁及糯米 妇人胎动可安痊11、抵当丸抵当丸用桃仁黄 水蛭虻虫共合方蓄血胞宫少腹痛 破坚非此莫相当12、安胎饮子安胎饮子建莲先 青宁还同糯米煎神造汤中须蟹爪 阿胶生草保安全13、固冲汤固冲汤中芪术龙 特蛎海蛸五倍同茜草山萸棕炭芍 益气止血治血崩扩展资料:《汤头歌诀》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在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副汤剂往往要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药材名称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尝试着将一些传统的灵验药方,改成诗歌,使其具有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汤头歌诀

6,中药的汤头歌和方剂的方歌一样吗

四妙勇安汤:四妙勇安,组成谨严,归二草一,银玄各三,脱疽化热,服之可痊 牛蒡解肌汤:牛蒡解肌用荆薄,山栀丹皮石斛翘,玄参夏枯共成方,头面风热疮疡消 透脓散: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潰破功 内补黄芪汤:内补黄芪用麦冬,参苓归地芍川芎,远志肉桂炙甘草,疮疡潰后理虚功 阳和汤:阳和汤法解寒凝,内证虚寒色属阴,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草相承 小金丹:小金丹内白胶香,木鳖地龙乳没当,麝香五灵墨草乌,流注瘰疬服之康。 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犀黄丸:犀黄丸内用麝香,乳香没药共牛黄,乳岩流注肠痈等,正气未虚均可尝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大建中汤建中阳,饴糖人参配椒姜,中阳衰弱胸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 石膏汤: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栀豉七味全,发汗解表清热毒,壮热神昏此方煎五积散:五积散将五积医,二陈平胃痰食祛,三物枳桔行气血,麻芷姜桂温表里 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和人参,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金 虎潜丸: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参地归,犀沉龙齿柏茯神,更加酸枣宁神志,镇心平肝此方推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合成方;通阳散结祛胸痹,胸满而痛急煎尝 大黄蛰虫丸:大黄蛰虫丸,桃杏虻蛭甘,芩芍与干漆,生地蛴螬全 活络丹:活络效灵主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 癥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胶艾汤:胶艾汤中当归芍,生地川芎生甘草,固冲安胎崩漏止,补血养血月经调 阿胶鸡子黄汤: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决明茯神络石藤,阴虚风动此方保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羌独芎,蔓甘藁本与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微微发汗有异功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枳术丸: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 葛花解酲汤: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参术蔻青陈 神曲干姜兼泽泻 温中利湿酒伤珍 七里散: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乳没儿茶朱共末,外敷内服均见长
单位药那叫歌诀吗。。。那本来就是他们的功效好吗。。。就是四个字四个字的
稍有所出入,药物组成是一样

7,汤头歌谣的汤头是什么意思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汤头揭秘  汤头,在中医学上也称为方剂,是多种中药的有机组合,它的最终目的就是纠正人体内在的平衡失调。  我们知道,每一种疾病对人体造成的平衡破坏都是多方面、多环节的,比如说风寒邪气侵袭人体,既能造成人体汗孔开合障碍,又会导致血脉收缩、鼻窍闭塞、肺气不宣等病理变化,我们在对药物进行配伍组成汤头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这些病理变化的主次轻重,并在汤头中加以体现,这样才能在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在《内经》中就已经提到了汤头的组成原则,其中说“主病之药为君,佐君之药为臣,应臣之药为使”,这个原则在后世医家的补充和完善下,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君、臣、佐、使在汤头中到底是什么含义。  君药。在一个方子中,君药往往体现在剂量最大上,李东垣就说:“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药剂量最大,其意义在于能使君药的药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至于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和牵制,就这就好比做菜,主料和副料之间的分量关系一定不能颠倒,这样才能保证主料的色、香、味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臣药。臣是君的辅佐,所以臣药也就是对君药能起到辅助作用的药物。在这里“助”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辅助和加强君药对疾病的主要环节起到治疗作用,二是对疾病的次要环节或兼证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佐药有三个含义。一是佐助,就是配合君药和臣药,加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二是佐制,就是消除君药、臣药的毒性,或者是制约君药、臣药的峻烈之性。三是反佐。我们在临床上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是寒证,但是当我们使用热药进行治疗时,病人却会对药物产生格拒反应。这是因为病邪深重,它盘踞在人体脏腑之中,当它发现进入体内的药物是针对它而来,就会产生一种抵抗,以抵制对证的药物顺利进入体内。对这样的病症,我们就需要对药物的性能进行一些伪装,使它表面上具有一种和疾病性质相类似的特性,从而迷惑病邪,使药物能顺利进入到体内,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这种方法,在中医上就称为“反佐”。比如说,疾病的性质是寒证,本来应该用热药进行治疗,但如果寒邪较重,它就会对热药产生格拒,使热药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反佐”的方法(如在大量热药中加入少量的寒凉药)来进行治疗。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主之。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少阴病的下利(大便泻泄)主要是寒邪损伤肾中所藏的元阳而造成的一种疾病,所以张仲景用白通汤来治疗,其中干姜、附子可以温补元阳,葱白可以驱除寒邪,是治疗少阴病下利的对证方剂。但有些人服用白通汤后反而会出现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躁等症状,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寒邪较重或人体元阳损伤严重而出现了“格拒”现象,对待这类病人,张仲景提出了用“白通加猪胆汁汤”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白通加猪胆汁汤”就是在白通汤温阳散寒的基础上,加入了猪胆汁一味寒凉药物,加入猪胆汁后,整个方子就具有了一种寒凉的假象,而盘踞在体内的寒邪受到这个寒凉假象的迷惑,就不会对进入体内的热药产生排斥和抵制,这就能有效消除病邪对药物的格拒现象,使白通汤的温阳散寒功效得以顺利实现,这就是反佐方法的具体运用。  使药。使药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引经,二是调和。中药具有归经的特性,也就是不同的药物可以对不同的经络或脏腑产生特殊的治疗作用,我们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根据中药归经的特性,选择某些归经作用比较突出的药物来引导其他药物更好地作用于病变经络和脏腑,这在中医上就称为“引经”。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头痛,太阳穴头痛属少阳经,我们就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对少阳经有突出作用的柴胡作引经药;巅顶头痛属厥阴经,我们就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对厥阴经有突出作用的吴茱萸作引经药;后脑勺疼痛,牵连颈项部的属于太阳经,我们就可以在药方加入对太阳经有突出作用的羌活作引经药;前额头痛属阳明经,我们就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对阳明经有突出作用的白芷作引经药;头痛牵连齿颊部的,属少阴经,我们就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对少阴经有突出作用的细辛作引经药;头痛而伴有腹泻的,属太阴经,我们就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对太阴经有突出作用的苍术作引经药;等等。通过这些引经药的引导作用,往往能增强药物对病变经络和脏腑的作用效果,而这些引经药物,在整个方剂中就是使药。  使药的另一个含义是调和诸药,“调和”也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调和药性,二是调和药味。调和药性的作用在于使各种药物的不同特性能够得到协调和统一,使各种药物能够综合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在治疗中发挥每一味药物的最大功效。调和作用在“汤头”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们可以把疾病看作是侵入人体的敌人,而“汤头”就是我们派去消灭敌人的军队,组成“汤头”的各种药物就是士兵,我们想要军队有很好的战斗力,首先就要保证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合作,所以调和药性对一个药方来说,是保证整个药方能发挥最大疗效的基础。调和药味又是什么意思呢?凡是喝过中药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那就是中药很苦、很难喝,所以有句话叫“良药苦口”,但苦味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病人不愿意喝、引起胃的恶心呕吐反应等。这时我们就需要对药方进行矫味,利用一些有甜味的药物来降低中药的苦味,从而减少苦味对治疗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中药中,有一味药物既可调和药性又有调和药味的作用,那就是甘草。甘草有个别名叫“国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甘草“能调和诸药之性,故称国老”,因为味甜,所以称“甘草”。甘草的这个特性,往往被用作为一个方剂的使药。我们可以看看历代的方剂,甘草的使用频率无疑是最高的。

8,有谁知道中医中的汤头歌和把脉时的四字决

汤头歌决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 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解表剂: 扶正解表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辛凉解表剂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 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温下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 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泻下剂: 润下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 土燥津枯便难解,肠润热泻诸症却. 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 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泻下剂之逐水━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力佳,大戟甘遂与芫花. 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 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和解剂之调和肝脾━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和解剂之调和肝脾━柴胡疏肝散 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丹栀逍遥散 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 黑逍遥散 黑逍遥散有生地,血虚痛经功效卓.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和解剂之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清热剂之清气分热━白虎汤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仔? 白虎加人参汤 热渴汗出兼气虚,白虎加参最相宜. 白虎加桂枝汤 身热欲呕骨节痛,加入桂枝疏经脉. 白虎加苍术汤 湿温身重汗出多,方加苍术湿热减.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清热剂之清营凉血 ━犀角地黄汤
 脉学著作。又名《脉诀刊误集解》。二卷。元·戴起宗撰。戴氏认为当时流传颇广的高阳生《脉诀》,内容虽较通俗,又是歌诀,但其中不免语意不明,立异偏异,并存在不少错误。遂以《内经》、《难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及历代各家的有关论述,对《脉诀》原文考核辨妄,详为订正,观点颇多可取。后经明·汪机于1523年予以补订,并将其《矫世惑脉论》附录于后。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明刻本,及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脉诀刊误二卷、附录二卷(两淮监政采进本)   元戴启宗撰。启宗字同父,金陵人。官龙兴路儒学教授。考《隋书·经籍志》载王叔和《脉经》十卷,《唐志》并同,而无所谓《脉诀》者。吕复《群经古方论》曰,《脉诀》一卷,乃六朝高阳生所撰,讬以叔和之名,谬立七表、八里、九道之目,以惑学者。通真子刘元宾为之注,且续歌括附其後,词既鄙俚,意亦滋晦。其说良是。然以高阳生为六朝人,则不应《隋志》、《唐志》皆不著录,是亦考之未审。《文献通考》以为熙宁以前人伪托,得其实矣。其书自宋以来屡为诸家所攻驳,然泛言大略,未及一一核正其失。且浅俚易诵,故俗医仍相传习。启宗是书,乃考证旧文,句句为辨,原书伪妄,殆抉摘无遗,於脉学殊为有裨。明嘉靖间祁门汪机刊之,又以诸家脉书要语类为一卷,及所撰矫世惑脉论一卷并附录於後。以其说足相发明,仍并载之,资参考焉。   本书为脉学专著,又称《脉诀刊误集解》。作者广博前圣后贤之精旨,对高阳生《脉诀》原文考核辨妄,详为纠正。书中有论有辨,论据切实,博采众长,观点颇多可取之处,学习者不但可以丰富脉学上的知识,更可获得较正确的观点。此书2卷,后有附录。卷上论诊候入式歌、五脏歌、左右手分诊五脏四时脉歌、左手寸口心脉歌、左手关部肝脉歌、左手尺部肾脉歌、右手寸口肺脉歌、右手关上脾脉歌、右手尺部肾脉歌以及七表、八里、九道,主要阐述了三部九候及诸脉体状及主病。卷下载分合偶比类说、诊杂病生死候歌、诊暴病歌、形脉相反歌、诊四时病五行相克歌、诀四时五邪歌、伤寒歌、阳毒阴毒歌、诊诸杂病生死脉候歌、察色观病人生死候歌、论五脏察色候歌以及妇人有妊、杂病生死、心腹急痛、倒仆损伤、伤寒、产后诸疾、小儿诸疾的脉证和治疗。附录为明代汪机所撰诊脉法。载有诊脉早晏法、寸关尺、五脏六腑脉所出、五脏平脉、六腑平脉、四时平脉,三部所主、八段锦、怪脉等内容。《脉诀》一书是高阳生托品王叔和所撰的脉学专著,因为便于记诵,传习已久,但惜语意不明,论理有偏,戴氏遂引证《内经》、《难经》,以及秦越人、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等历代名家之说以证之。在《脉诀》的歌括后,辨其谬误,以正本源。此书除对每一脉象的体状、诊法和主病均作了详细解释说明之外,对《脉诀》谬误之处,详为纠正,其论述中肯,有理有据。此书虽为脉学专著,但作者并不专执一端,他说:“诊脉以知内,参以问证察言观色以知外,则可耳”。示人诊病宜四诊合参。由于本书年代已久,作者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书中亦夹有迷信色彩之内容,后来学者当加以鉴别。   现存主要版本:明·崇祯六年汪邦铎等重刻本;日本刻本;见《汪石山医书八种》本;见《四库全书》本;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医药书店都有卖的,我就买过。四字诀:浮沉尺数。
医宗金鉴-人民出版社
汤头歌诀》 医方著作。一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其中196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就是本书较为详明的一种注释本。现存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50余种。
医用书店有售《中药汤头歌诀》,《脉诊三字经》,《頻湖脉诀》

上一篇:中草药浴,什么中药可以用来洗澡
下一篇:助性的中草药,常与金石介类药同用以赋性助消化的中药是哪个

更多

新闻动态

服务热线

— HOTLINE —

192-7871-9469

版权所有: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备案号: 滇ICP备19000309号-1

联系电话:电 话(微信):192-7871-9469

475678278@qq.com

关注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