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东北人参> 人参汤的方歌,温脾汤的歌诀

人参汤的方歌,温脾汤的歌诀

温脾汤的歌诀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你说呢...2,温经汤方歌是什么温经汤方歌是: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组成: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

1,温脾汤的歌诀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你说呢...

人参汤的方歌

2,温经汤方歌是什么

温经汤方歌是: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组成: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扩展资料:温经汤,中医方剂名。为理血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金匮要略》温经汤与《妇人良方》温经汤组成中均有当归、川芎、丹皮、人参、甘草等,皆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之功,均可用于治疗血海虚寒,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之证。然《金匮要略》温经汤的组成中还配伍吴茱萸、生姜、阿胶、麦冬、白芍等,故以温经散寒养血之功见长;而《妇人良方》温经汤则配以莪术、牛膝,故以活血祛瘀止痛之力为强。参考资料来源:

人参汤的方歌

3,喝人参汤禁忌什么

温经汤方歌是: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组成: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扩展资料:温经汤,中医方剂名。为理血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金匮要略》温经汤与《妇人良方》温经汤组成中均有当归、川芎、丹皮、人参、甘草等,皆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之功,均可用于治疗血海虚寒,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之证。然《金匮要略》温经汤的组成中还配伍吴茱萸、生姜、阿胶、麦冬、白芍等,故以温经散寒养血之功见长;而《妇人良方》温经汤则配以莪术、牛膝,故以活血祛瘀止痛之力为强。参考资料来源:

人参汤的方歌

4,人参养营汤的方剂

方剂:十全大补汤加减组成。白芍9克,当归、肉桂、炙甘草、陈皮、人参、炒白术、黄芪各30克,五味子、茯苓各22.5克,炒远志15克,研成粗末,每次12克,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近代各适量,作汤水煎服。炼蜜为丸即“人参养营丸”,每服10克,每日两次,开水送下。

5,方歌八珍双补气血方更加橘味志去芎其中这句更加橘味志

“更加橘味志去芎”意思是加橘(陈皮)、味(五味子)、志(远志)、去芎(去掉川芎),即是加陈皮、五味子、远志去掉川芎。也就是十全大补汤加加陈皮、五味子、远志去掉川芎而成为人参养荣汤。其实八珍汤歌诀中已包含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及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加黄芪、肉桂为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陈皮、五味子、远志就是人参养荣汤。我所看到的八珍汤的方歌都是包含上面三个方剂的。不知你所看的八珍汤方歌是什么样的?
“更加橘味志去芎”意思是加橘(陈皮)、味(五味子)、志(远志)、去芎(去掉川芎),即是加陈皮、五味子、远志去掉川芎。也就是十全大补汤加加陈皮、五味子、远志去掉川芎而成为人参养荣汤。其实八珍汤歌诀中已包含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及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加黄芪、肉桂为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陈皮、五味子、远志就是人参养荣汤。我所看到的八珍汤的方歌都是包含上面三个方剂的。不知你所看的八珍汤方歌紶郸官肝擢菲规十海姜是什么样的?

6,人参养营汤的药物组成有哪些

出处  “人参养荣丸”,即“人参养营丸”,是由《和剂局方》里的“人参养营汤”改制而成,其药物组成为: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远志、陈皮、杭芍、甘草,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 [编辑本段]歌诀  人参养营即十全,减去川芎五味联。   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温补宜。 [编辑本段]功能  温补气血,安神和胃。 [编辑本段]方剂  方剂:十全大补汤加减组成。白芍9克,当归、肉桂、炙甘草、陈皮、人参、炒白术、黄芪各30克,五味子、茯苓各22。5克,炒远志15克,研成粗末,每次12克,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近代各适量,作汤水煎服。炼蜜为丸即“人参养营丸”,每服10克,每日两次,开水送下。 [编辑本段]主治  中医病症:气血不足致病,惊悸健忘,身热自汗,咽干唇燥,饮食无味,体倦肌瘦,毛发脱落,气短,腰背酸痛,小便赤涩等征,没有热者,有良效。特别脾虚致之失血证其效更佳。本方偏温补,有热证勿用。   西医病证:常用于贫血、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浮肿、神经官能症等。
人参, 黄芪, 茯苓, 白术、

7,中医考研方剂学部分方剂方歌

四妙勇安汤:四妙勇安,组成谨严,归二草一,银玄各三,脱疽化热,服之可痊 牛蒡解肌汤:牛蒡解肌用荆薄,山栀丹皮石斛翘,玄参夏枯共成方,头面风热疮疡消 透脓散: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潰破功 内补黄芪汤:内补黄芪用麦冬,参苓归地芍川芎,远志肉桂炙甘草,疮疡潰后理虚功 阳和汤:阳和汤法解寒凝,内证虚寒色属阴,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草相承 小金丹:小金丹内白胶香,木鳖地龙乳没当,麝香五灵墨草乌,流注瘰疬服之康。 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犀黄丸:犀黄丸内用麝香,乳香没药共牛黄,乳岩流注肠痈等,正气未虚均可尝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大建中汤建中阳,饴糖人参配椒姜,中阳衰弱胸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 石膏汤: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栀豉七味全,发汗解表清热毒,壮热神昏此方煎 五积散:五积散将五积医,二陈平胃痰食祛,三物枳桔行气血,麻芷姜桂温表里 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和人参,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金 虎潜丸: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 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参地归,犀沉龙齿柏茯神,更加酸枣宁神志,镇心平肝此方推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合成方;通阳散结祛胸痹,胸满而痛急煎尝 大黄蛰虫丸:大黄蛰虫丸,桃杏虻蛭甘,芩芍与干漆,生地蛴螬全 活络丹:活络效灵主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 癥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胶艾汤:胶艾汤中当归芍,生地川芎生甘草,固冲安胎崩漏止,补血养血月经调 阿胶鸡子黄汤: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决明茯神络石藤,阴虚风动此方保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羌独芎,蔓甘藁本与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微微发汗有异功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枳术丸: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 葛花解酲汤: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参术蔻青陈 神曲干姜兼泽泻 温中利湿酒伤珍 七里散: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乳没儿茶朱共末,外敷内服均见长
完带汤有个好记的 完带参山“打”柴草 二术车芥前“卖”陈芍

8,每晚临睡前我的胃都会咕噜咕噜的响我想知道是不是胃酸过多还是胃

【酸性食物】 含硫、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酸性。 包括:蛋白质丰富的肉、鱼、禽、蛋类以及谷类、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 提示:我们所谓的酸性食物不是有酸味的食物,有酸味的水果经体内代谢后,留下一些矿物质,所以也是成碱性的。相对来讲,日常膳食中摄入的酸性食物较多,它们会使体液酸化,打破正常的酸碱平衡,甚至会形成酸性体质。而酸性体质是真正的百病之源! 【碱性食物】 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 包括:豆腐、牛奶、芹菜、土豆、竹笋、香菇、胡萝卜、海带、绿豆、香蕉、西瓜、草莓以及大部分的蔬菜和水果。 少吃【酸性食物】 ,适当吃【碱性食物】
  “肠鸣”不是独立病名,而是一种症状,肠中作声也。  根据古笈记载,有下列几种:  《素问藏气法时论》虚则腹满肠鸣。  《灵枢师传篇》肠中寒,则腹鸣飧泄。  《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篇》若肠鸣马刀挟瘿者,皆为劳得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篇》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篇》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腹逆满呕吐者,附子粳米汤主之。  肠鸣治法,有以下几种:  (一)由中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汤加炮姜。  (二)因脏寒有水者,宜理中汤加肉桂、茯苓、车前。  (三)因胃火激动其水者,宜二陈汤加黄苓、黄连、山栀。不应用胃苓汤加减。  (四)因胃寒泄泻者,宜升阳除湿汤,加益智、半夏各五分。  (五)因气下行。暂止复响者,宜益中汤。  (六)因肺移于肾,为涌水者,宜葶苈丸加木香。  附方:  一、半夏泻心汤  半夏 黄苓 干姜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  二、附子粳米汤  附子 粳米 半夏 甘草 大枣  三、补中益气汤  黄芪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四、理中汤  党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  五、二陈汤  半夏 陈皮 茯苓 炙甘草  六、胃苓汤  苍术 陈皮 厚朴 甘草 茯苓  猪苓 白术 桂枝  七、升阳除湿汤  苍术 升麻 柴胡 羌活 防风  神曲 泽泻 猪苓 陈皮 大麦芽  甘草  八、益中汤  人参 白术 黄连 黄苓 枳壳  干姜 甘草  九、葶苈丸  甜葶苈 黑牵牛 杏仁 汉防已  谨按:笔者学浅,尚未治过“肠鸣”病例,还以为“肠鸣”是生理现象,不足为患。  早年曾治一例“肠胀气”,形势急遽,迅即上胀至胸,呼吸困难,情急之下,用公丁香二克,研末吞服,不到一分种,即频枚屁,腹胀渐消。据古笈记载,“肠鸣  ”,有虚有寒,“治胃宜润,治肠宜温”。“肠胀气”是气,“肠鸣”也是气,何妨也用丁香以排气,但不知会有效否?  丁香有放屁功效见《现代实用中药》  (周呈祥 老中医 现年88岁,耳聪目明,手脚轻便,著有《麟趾集》)
我也有啊,不明白为什么,心里慌慌的楼上的说的我不太懂啊谁能说的明白点

9,如何做参汤

编辑词条独参汤   独参汤   主料: 人参30克。   辅料: 红糖30克。   制法: 将人参切片,放入锅中,加水约100克,煎约3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搅化即可服食。   功能: 大补元气,回阳固脱,兼有养血活血之功,对于产后失血过多,阳气虚浮欲脱所致的产后昏厥有急救之功。   主治 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   独参汤   【来源】《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组成】大人参20~30克(去芦)   【用法】上药叹咀。用水300毫升,枣子5个,同煎至150毫升,随时细细服之。令患者熟睡一觉。   【功用】补气固脱。   【主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
清炖鸡参汤 水发海参400g,童子鸡7500g,火腿片25g,水发冬菇、笋花片各50g,鸡凤500g,小排骨250g [调味料] 精盐6g,料酒35g,葱、姜各10g,味精5g,高汤1000g [做法] 1.将发好的海参洗净,下开水锅氽一下取出。 2.鸡骨、小排骨斩成块,与童子鸡一起下开水锅氽一下取出,洗净血秽。 3.冬菇去蒂,洗净泥沙待用。 4.将海参、童子鸡放在汤锅内,将笋花片放在海参与童子鸡间的空隙两头,火腿片放在中央,加入料酒、味精、精盐、葱姜、鸡骨、小排骨、高汤,盖上盖子,上笼蒸烂取出,除去鸡骨、排骨,捞去葱姜即可食用。 [营养] 内含蛋白质1894g,脂肪192.4g,碳水化合物25.2g,钙246.7mg,磷18195.3mg,铁73mg,维生素A2455.4国际单位,维生素B119mg,维生素B217.7mg,维生素C12mg,尼克酸416.2mg,能产热12335.9kcal。 [功能] 补肾益精、养血润燥、健脾壮骨、培益脏腑,对于产后体虚食之有益。且富含磷、钙,对于婴儿骨质发育甚为有利;含蛋白质丰富,对于产后母体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人参汤 【处方】人参、川芎、枳壳(麸炒)、芍药、防风、细辛、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桂心,各半两;桔梗(炒)、茯神(去木)、木香,各一分。 【功能与主治】治风厥,志意不乐,身背疼痛,多惊善欠噫气。 【用法与用量】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半分,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出汗)1分,干姜(炮)1两,阿魏(酒浸,去砂石,面和作饼,炙)3分。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方剂主治】寒疟胸满。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2两,桑根白皮(锉,炒)2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知母1两,枇杷叶(拭去毛,炙)1两,黄连(去须,微炒)1两,葛根(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地骨皮1两,淡竹根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方剂主治】消渴,发作有时,心脾有热,饮水无度。 【制备方法】上锉细,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附 注】方中“淡竹根”,《普济方》作“淡竹叶”。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3分,茯神(去木)半两,龙齿(研如粉)1两,钩藤1分,蚱蝉(去足头翅,微炙)2枚,麦门冬(去心,焙)1两,杏仁(去双仁、皮尖,麸炒令熟)1两半,蛇蜕皮(微炙令黄)2寸。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方剂主治】小儿壮热,惊悸,并热疮出。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1-2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人牛黄1豆许大,分温2服,空心、午后各1。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2两,茯苓3两,麦门冬1两,粟2两。 【处方来源】《医心方》卷九引《耆婆方》。 【方剂主治】内虚上热下冷,气上,头痛,胸烦。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4升,分3服,日3夜2。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1两,桂心1两,栀子(擘)1两,甘草(炙)1两,黄芩1两。 【处方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引《必效方》。 【方剂主治】卒心痛。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2升,分3服。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2两,干姜4两,泽泻2两,桂心2两,甘草2两,茯苓4两,大黄1两。 【处方来源】《医心方》卷九引《深师方》。 【方剂主治】胃逆,干呕欲吐。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每服8合,1日3次。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半夏(汤洗去滑,炒)2两半,甘草(炙,锉)3分。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方剂主治】脾胃虚冷,呕逆醋心,冷癖翻胃,中酒后不得食,面色萎黄。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 人参汤 【药物组成】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高良姜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方剂主治】干霍乱。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材料:乌鸡一只,参一支(切片),糯米少量,红枣12粒(去核)。 做法:将参片、糯米、红枣放入鸡腹内,用炖盅装好,加开水后隔水炖三个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补气健脾益胃。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