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中药养生> 康心养生壶怎么熬中药,请问用养生壶煮当归应按哪个功能键

康心养生壶怎么熬中药,请问用养生壶煮当归应按哪个功能键

本文目录一览请问用养生壶煮当归应按哪个功能键2,中药怎么熬3,电水壶养生壶可以熬中药吗4,怎样熬中药5,怎样熬中药6,怎么熬中药7,怎么熬中药请问用养生壶煮当归应按哪个功能键煮花茶一般是煮开后,再慢煮5-15分钟。养生壶是有花茶……

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用养生壶煮当归应按哪个功能键

煮花茶一般是煮开后,再慢煮5-15分钟。养生壶是有花茶键的,材料放进去,开机,选择“花茶”就行,全自动搞定。我用的是万迪王21a 228全玻璃养生壶。
首先搞清楚自己的壶是不是全玻璃的那种,如果是全玻璃的,那就放心用,用“煮汤”功能就行;如果不是全玻璃的,而是玻璃壶体+金属发热盘+硅胶的,就不要用了。

康心养生壶怎么熬中药

2,中药怎么熬

最好用砂锅熬,不锈钢的容器也可,绝对不能用铁、铝、铜之类的容器。 熬前先用凉水泡30-60分钟再熬(不要另外换水)。 熬药时药锅要盖上盖,不要敞着。 如果是治疗感冒的药,开锅后大火熬10分钟即可,时间久了有效成分就都破坏、挥发了;其他药,开锅后小火熬20-30分钟;如果有很贵重的药,如人参等,可以另外单独炖熟了和其他药一起服;如果有泻药,如大黄,要晚一些放入,煮5分钟就可以;如果有矿物质、贝壳类的药,如龙骨、牡蛎,应该先煎30分钟,是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另外,有些要用酒或其他物质辅助煎药的,医生会说明。 一般每剂药煎两次就可以了,把两次的药汤兑在一起,分2-3次服。 注意如果药熬糊了,千万不能喝。

康心养生壶怎么熬中药

3,电水壶养生壶可以熬中药吗

电水壶一般是金属或塑胶材质的,这都不适宜熬中药。一般的养生壶虽然壶体是玻璃,不过底下是金属发热盘的,还有一个硅胶圈,这些东西是泡在水里,和食材、药材接触的,这种壶更不适宜熬中药。真正的养生壶是全玻璃结构的,壶体是一体成型的,底下也是玻璃,完全没有金属和硅胶,这种壶无论熬中药、烧水、煮汤、做酸奶,都是非常合适的。代表品牌有:万迪王、海荣、加贝。
不行吧,那个电水壶是金属的,中药不能和金属接触。传统上煎药用砂锅、陶瓷锅。现在有一种电全玻璃养生壶,特别适合煎药。这个壶是全玻璃的,底下也是玻璃,完全没有金属,煎药功能有第一煎和第二煎,第一煎又可以设置4碗水煎成1碗水、3碗水煎成1碗水、2碗水煎成1碗水,还能保温、预约。全自动,不用看管。除了煎药,还有煮粥和煲汤功能,非常的实用。

康心养生壶怎么熬中药

4,怎样熬中药

用砂锅,降火的中药用凉水泡,温补类的用开水泡,均20分钟,水要漫过中药。然后大火熬开改为小火熬20分钟。一副中药可熬3~5次,然后全部混在一起,放凉后进冰箱,每次倒200毫升左右加热后服用。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现在都有专用的中药煲!插电的!煲到一定量(大约一碗)自动断电!
用砂锅,水漫过中药,用大火煮沸,2-5分钟后改成文火,再煮20分钟即可!

5,怎样熬中药

你这副中药没有什么特别注意的,正常煎熬就可。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服用方法:把两次煎的要兑在一起,分两次温服。
该炒的炒一炒,该炙的炙一炙,该用酒制的用酒制一下, 如果你那些药制好了,放一块熬吧,你那些药都是根茎类比较实在的药,没有毛毛草草之类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应该熬久一点,一砂锅水熬半砂锅行了,记住先把药放锅里加水泡泡再熬,如果抓药的给你配发了煎药袋就更好了,直接放锅里,泡泡熬。熬好了喝吧。
砂锅里凉水浸泡半小时,水高过药面2-3cm.先文火煮开后武火煮15-30分钟,分两次饭后服.
如果有需要特别注意的药,在取方的时候就注明了。先将药材砂锅里凉水浸泡半小时(没过药材2指),大火烧开后立即转为文火细炖半小时,滗出药液,再加开水文火煮半小时。两次药液合并,分一日两次喝(上下午)
你抓药的时候~卖药的都应该和你说~如果你这个是医生配的·~就应该不会有冲突~基本上都是3碗水熬成一碗水
如果按文火武火这些来煎药我想很多人现在都做不到了。平时叫病人煎药的方法告诉你,就是把药放在砂锅里不要用铁锅。没砂锅不绣钢的也行。用水泡半小时。水没药材2到3个指高就可以,大概就3到4CM。水涨后在煎15分钟就可以,再接着煎2次。把3次煎的药到在一个盆里。分成2天的喝,一天3次。书上是一天一剂早晚饭前用。但是我们这边的人都是做好多天喝,我认为2天就可以了。这样药效均匀。

6,怎么熬中药

砂锅,最好不要用不锈钢
煎煮器皿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也可以,但忌用铝、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 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5-1小时。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 煮沸前用武火(急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慢火)。 煎煮时间: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滋补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二煎(复煎):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胃火:实火为上腹部不适,伴有多食易饥、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牙痛、牙龈出血、鼻子出血、舌红苔黄等。宜以知母、黄苓、淡竹叶、石斛、天花粉等适量泡茶饮服,或者水煎服。虚火则表现为口渴、饮食减少有时有轻度腹胀、低热或潮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等。可适量吃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特殊煎服: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煎30分钟,再加入群药;注有“后下”的小包药,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好投入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液与“烊化”药物煎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

7,怎么熬中药

一、选好药锅 据说,三国时候,有一个庸医叫陆矜,因久混江湖,识得一些医家的验方。随即到处行医卖药。有一年,他来到许昌,听说曹操患偏头疼,正到处查访名医。陆矜一听,认为这是天赐给他巴结权贵,升官发财的良机,便决定邀功献技。他兼程赶到军营,许下“包治”的诺言。粗略切脉后他便开出处方,取来一铜器为曹操熬药。药熬好后,他亲自捧给曹操,不料曹操服药后病情反而更加严重。这时,随军医生告诉曹操:“铜器熬药乃医家大忌”。曹操听罢,连呼:“庸医害我也!”盛怒之下,让士兵椎出陆矜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选择好熬药工具是熬药的首要环节。熬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目前一些人选用铝锅,严格说来亦不符合标准。不宜使用铁锅熬药。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贵重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降低药效。 此外,熬药用锅必须清洁,每次熬药完毕最好立即去渣洗净。锅内若残存一些药渣,将会影响再次熬药的效果。 二、注意加水量 熬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太多,则无端地延长药物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熬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熬出,且易熬干。 熬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熬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熬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还应当根据各位医师处方中的用药量(即药味的多少)来确定。有时医生开出某些预防流感或流脑、以及治肝炎及癌症的处方,用大剂量、超常配伍,一剂药多达二十味以上;再如考虑到一些药物吸水性强、体积大的特点。常可选下列加水法:①熬药代水法。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熬,弃渣取汤,然后用其汁熬其他药。②分熬合汁法。将需水量大与需水量小的药物分熬,各滤其汁,再混合熬浓缩。③多汁浓缩法。将药合在一起熬,熬上二、三次,将每次熬取的300毫升左右的药汁滤掉杂质混合在一起续熬,浓缩至400毫升左右服用。前二种方法适宜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的情况,后一种方法则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 熬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最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 三、掌握火候 古人对熬药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若用火过急,会使汤液沸腾外溢,造成浪费;另外,药汁也会很快熬干,药效不能充分熬取出来,且容易熬干。小火熬煮则费工费时。常采取急火熬沸,慢火熬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熬,多以急火熬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熬慢煨。中医外科炼制丹药,尤其强调掌握好武火(急火、大火),文火(慢火、小火)。 四、注意时间 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熬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 1.滋补类药物:俗称“补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熬药前常须捣碎,并适当延长熬药时间。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熬半小时至一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熬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 2.解表发汗类药物:俗称“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熬太久则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熬5—10分钟即可。 3.一般性药: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熬半小时即可。 下面,再介绍几种特殊的熬药方法。 1.先熬:有时,医生开完处方,会告诉你其中一味或数味应当先熬。这是因为,一个处方中,不同的药其有效成分析出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些药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有效成分,有些药则未必。矿石类及有壳的果实类药物应先熬,有毒类药物如附于、川乌,草乌等则更应先下久熬,以减轻毒性。 2.后下:多指含有芳香气味,久熬易失效的一类药物。另外,有一些药,为了留取其峻效,亦常后下,如大黄等。 3.包熬:多是带有绒毛或质地轻 体积小的颗粒种子以及易粘、易被熬糊的药物。绒毛在药汁中不易被去除,服下后刺激咽喉。易引起剧咳。质地轻的种子浮于水面,药汁沸腾时易溢出锅外,所以最好包熬。 4.另熬或冲服:多是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片等。若将之与众多药物混熬并作为药渣弃去,则太浪费,故应先熬好再兑入药汁服用。还有一些药,根本用不着水熬,只须加热溶化或磨汁兑进药液冲服,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一剂药熬成后,若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吃,应及时将药倒出,不宜久留罐中,如果药液在罐中若放置时间太久,就会发生凝集,太太影响药效。
把中到进你熬要的器具里,再到水进去!然后加热!
熬中药一付药一般熬3次,第一次40分钟(开锅沸腾开始算时间),第二次30分钟、第3次20分钟。将3次的药液混合再煎熬。熬到约3小碗的量就可以了。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一、特殊处理的药物    1,先煎。目的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发挥疗效。先煎的药物有:(1)有毒药物: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商陆等。(2)矿物类,动物骨类: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应先煎15~30分钟。    2,后下。目的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后下药物:(1)薄荷,木香,青蒿,玫瑰花,大黄,钩藤,番泻叶等。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钟入药即可。    3,烊化(溶化)。应于其他药物煎得虑出液后,再入药液中溶化。有阿胶,龟胶,鹿胶,蜂蜜,硭硝等。    4,另煎。贵重药材应另煎。如:羚羊角,人参等。    5,包煎。花粉淀粉等应包煎。     二、火候    一般应“先武后文”     三、煎药时间    解表药:头煎时间:10~20分钟。二煎时间:10~15分钟    滋补药:头煎时间:30~35分钟。二煎时间:20~25分钟    一般药:头煎时间:20~25分钟。二煎时间:15~20分钟     四、服药    1、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呕吐或中毒病人所服汤剂宜冷服,解表药宜热服。    2、服药时间    滋补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宜临睡前服,解表药宜趁热服并覆盖衣被,令其出汗    3、服药剂量    成人一次150ml,每日2次。儿童一次75ml,每日2次。 还有汤剂煎煮器具应用瓷器,陶瓷等,不锈钢也行。千万别用铜或铁具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