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中药养生> 小儿推拿养生中药调理,小孩腹泻怎么办中医按摩哪里可缓解

小儿推拿养生中药调理,小孩腹泻怎么办中医按摩哪里可缓解

本文目录一览小孩腹泻怎么办中医按摩哪里可缓解2,中医推拿能解决孩子的脾胃虚弱吗3,小儿推拿的补清泻4,如何按摩治疗小儿营养不良5,小儿咽炎的中医按摩治疗是怎样的6,中医小儿推拿有哪些常见手法7,中医推拿如何治疗小儿厌食小孩腹泻怎么办……

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孩腹泻怎么办中医按摩哪里可缓解

艾灸可以灸天枢、足三里;可以给他上推腰骶部,兼捏脊。小孩子脾胃较弱,要好好调理
去医院看医生~

小儿推拿养生中药调理

2,中医推拿能解决孩子的脾胃虚弱吗

可以啊 没有任何副作用去 哆啦咪
小儿推拿可以调理脾胃,基柱堂养生教育集团有这方面的培训。
可以的,小儿推拿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可以的,通过推拿按摩效果很明显
可以啊,做小儿推拿效果很好的
当然啦 ,小儿推拿调理是最明显的

小儿推拿养生中药调理

3,小儿推拿的补清泻

不同的穴位,手法有所不同。一般旋推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 这里有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之上肢部穴位( 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00493.html)可以看看
正确
那要看在那条经上操作,像肝、肾、脾、心、肺经在指面旋推为补,由指尖向指根推为泻;清、泻意思差不多。像大肠经,小肠经,胃经就两样。

小儿推拿养生中药调理

4,如何按摩治疗小儿营养不良

中医儿科中的推拿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的具体方法: 1.用拇指推脾经、大肠、三关、六腑各100次。 2.用四手指罗纹面绕脐作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以脐周发热为宜。 3.用食、中二指摩脐2分钟。 4.用拇指点揉足三里2分钟。 5.用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捏拿患儿肌肤,两手交替边捏拿边向上推进,自尾骶部开始,捏拿至枕颈部,反复操作3~5遍。 上述方法每次反复操作两遍,每日两次。 1.用拇指推脾经、大肠、三关、六腑各100次。 2.用四手指罗纹面绕脐作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以脐周发热为宜。 3.用食、中二指摩脐2分钟。 4.用拇指点揉足三里2分钟。 5.用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捏拿患儿肌肤,两手交替边捏拿边向上推进,自尾骶部开始,捏拿至枕颈部,反复操作3~5遍。 上述方法每次反复操作两遍,每日两次。

5,小儿咽炎的中医按摩治疗是怎样的

小孩子抵抗力差,因此更易受病菌侵扰,有些幼儿因频繁感冒等患上了咽炎,吃了很多药效果也不理想,家长还担心有副作用。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风热邪毒侵袭咽喉部,或胃腑素有郁热,上冲咽喉,或虚火上炎所导致。因此治疗咽炎,家长不妨试试中医按摩。按摩方法一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挤捏天突穴30~50次,然后,以拇指指腹轻轻按揉1分钟。 2.按揉合谷穴1分钟。  天突穴: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主治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合谷穴: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主治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这里顺便提及一下合谷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此穴道的疗效。按摩方法二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食二指指腹按揉喉结旁1寸处,自上向下反复操作1~3分钟。 2.以拇指掐揉廉泉穴1分钟,同时嘱患儿做吞咽动作。 3.点按少商、尺泽穴10~15秒。  廉泉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喉痹,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少商穴: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主治疾病:咽喉肿痛,咳嗽,鼻出血,发热,昏迷,癫狂。尺泽穴: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穴”。主治喉咙疼痛、感冒、哮喘、手臂疼痛、心悸等。按摩治疗的同时,可配用中成药如珠黄散、冰硼散等外用。较大儿童,也可配合针刺放血疗法。

6,中医小儿推拿有哪些常见手法

【推法】(直推;分推;旋推) 推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直推、分推、旋推三种。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为泻(向指根方向);往上推为清,往下推为补等说法。 1.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 【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1.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2.掌揉法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 3.鱼际揉法 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 【摩法】 摩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指摩法、掌摩法和旋摩法三种。有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掌摩为补,指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说法。 1.指摩法 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称指摩。 2.掌摩法 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称掌摩。 3.旋摩法 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称旋摩法。 【掐法】 掐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甲用力掐入穴内以不掐破皮肤为宜。 【拿法】 拿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后者又称五指拿。 【捏法】 捏法正位手势 捏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分捏脊法和挤捏法两种。 1.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移为抹法。 【捻法】 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

7,中医推拿如何治疗小儿厌食

[临床表现](1)乳食壅滞:有伤乳伤食史。伤乳儿呕吐乳片,口中有酸味,脘腹胀满,大便酸臭,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伤食儿呕吐酸腐食物残渣,腹痛拒按,大便臭秽,舌苔白腻,脉弦滑,指纹多见紫滞。(2)痰湿滋生:形体消瘦或虚胖,不思饮食,呕吐痰涎,大便稀,面无光泽而苍白,舌苔白腻,脉濡滑,指纹淡红。(3)虫积伤脾:面色苍黄,肌肉消瘦,精神不安,不欲饮食,嗜食异物,睡眠时磨牙,腹痛腹胀,大便不调,巩膜上有蓝斑,面有白斑,唇口生白点等。(4)脾胃虚弱:精神疲惫,全身乏力,不思乳食,或拒食,伴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大便溏薄或夹有乳食残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1)乳食不节:小儿喂养的原则应当是“乳贵有时,食贵有节”。饮食没有规律、没有节制可导致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或厌恶乳食之症。(2)痰湿滋生:乳母过食寒凉,小儿嗜食生冷瓜果,导致脾阳受伤,痰湿内生,壅阻中州,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出现厌食。(3)虫积伤脾:小儿脾胃虚弱,食不洁饮食或有吮手指的习惯易患肠道虫证。虫积扰乱脾胃气机,影响消化吸收而致厌食。(4)脾胃虚弱:小儿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致使脾胃虚弱,或疾病迁延,损伤脾胃,使消化功能下降而致厌食。 [治疗方法](1)乳食壅滞:1)治疗原则:消食导滞。2)推拿处方:清板门100次、逆运内八卦100次、推四横纹100次、捏脊6遍、退六腑100次、揉合谷100次。 (2)痰湿滋生:1)治疗原则:健脾燥湿化痰。2)推拿处方:补脾经200次、揉一窝风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摩腹3分钟、逆运内八卦100次、捏脊6遍、推四横纹100次。(3)虫积伤脾: 1)治疗原则:健脾驱虫。2)推拿处方:摩腹5分钟、揉天枢200次、推下七节骨200次、逆运内八卦100次、推四横纹100次、捏脊6遍。(4)脾胃虚弱:1)治疗原则:益气健脾和中。2)推拿处方:补脾经200次、揉一窝风200次、逆运内八卦100次、推四横纹100次、揉外劳宫100次、补肾经100次、清天河水100次。 [注意事项]1)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加体质。2)进食要定时定量,防止偏食、挑食,尽可能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助食品。食品结构合理,保证营养。3)对于虫积伤脾型厌食的治疗,应配合服用祛虫药。 [饮食调养](1)山楂麦芽粥:生山楂、炒麦芽各6~10克,粳米50克。先将山楂、麦芽煎水,然后用此水入粳米煮粥。服时加适量白糖,每日1~2次,连服数日。 适用于乳食不节型小儿厌食。(2)消食粥:莲肉10克,山药30克,芡实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扁豆20克,山楂15克,加入少许粳米煮粥,可健脾消食化滞。每日服1次,连服3日。适用于乳食不节型小儿厌食。(3)山药糯米粥:山药30克,糯米50克,文火煮成稠粥,每日1次。长期服用能达健脾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4)莲子粥:莲子粉或莲子去心5克,糯米30克。先加入适量水煮莲子,微软后加入糯米,文火熬至莲子软烂,随意服食,连服数日。适用于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