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动物药材> 什么动物可以用作药,可以做中药的动物有三个

什么动物可以用作药,可以做中药的动物有三个

本文目录一览可以做中药的动物有三个2,什么动物能做药物3,动物实验大鼠和小鼠给药剂量一样吗4,哪些动物可以做中药有什么作用5,什么动物能做药物6,什么动物可以作药7,什么动物可作药用和食用请详细做答8,什么动物可以制作成药材可以做中……

本文目录一览

1,可以做中药的动物有三个

水牛:用药部位-角,水牛角,功效:清热,凉血,定惊,解毒。蝉:用药部位-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蜕下的壳 蝉蜕,功效: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蜈蚣:用药部位-少棘大蜈蚣干燥全体 蜈蚣,功效:息风解痉,可用于治中风口眼歪斜。
蛇 蝎子 斑蝥
大黄牛—牛黄,水牛—水牛角,犀牛—犀角;鹿—鹿茸,鹿—鹿角胶,麝—麝香;鳖—鳖甲,龟板,龟板胶;... ... ...
很多呀!说不完的,但是不是拿来就是药哦!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制作以后才能药用的!
蜈蚣,蛤蚧,白花蛇

什么动物可以用作药

2,什么动物能做药物

在我国的药用动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乌龟、蛇类、蝎子、蜈蚣、海马、地龙 等《本草经集注》中有虫兽类入药的记载,是我国药用动物分类的开始;《唐本草》中有人、兽、禽、虫、鱼各部;到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更将药用动物分为虫、鳞、介、禽、兽、人各部。

什么动物可以用作药

3,动物实验大鼠和小鼠给药剂量一样吗

可以,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标准

什么动物可以用作药

4,哪些动物可以做中药有什么作用

龟壳不是动物,冬虫夏草严格来说是菌类。 许多节肢动物都可以作为药材。如蜈蚣、蝉、蝎子等,这些动物几乎都可以整个做药材。而其它大型动物等可能是一个器官做药材。如鸡胃的那层黄色的膜晒干后可以做药材,鹿、狗、牛等动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可以作为补阳的药材。
本草纲目把中药分为一下几类,本草纲目水部 火部 土部 金部 石部 草部A 草部B 草部C 草部D 草部E 谷部 菜部 果部 木部 虫部 鳞部 介部 禽部 兽部 人部其中虫部 鳞部 介部 禽部 兽部 都算动物药(我不知道动物的一部分算不算动物药,还有人算不算,哈哈)见本草纲目下载:http://down.fx120.net/Soft.Asp?ID=751http://bbs1.hwsyl.com/dispbbs.asp?boardID=20&ID=2677&page=1

5,什么动物能做药物

可以做药的的动物有很多,例如:一、蛇类蛇的一身都是宝,《中国毒蛇学》就蛇体的各个部分 — 蛇毒、蛇肉、蛇胆、蛇油、蛇鞭、蛇血、蛇蜕、蛇皮、蛇信、蛇骨、蛇内脏等 - 从保健学、营养学、医药学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中医药典记载:“蛇性温、归肝、脾二经,治诸风虚症、疱、疮、顽癣”等。1、蛇胆 - 清肝明目、去脂降压、降火除痘2、蛇蜕 - 祛风、解毒、明目、杀虫3、蛇鞭 - 壮阳补肾、填精益髓、强身固本4、蛇油 - 柔嫩肌肤、去皱防衰、防冻治烫5、蛇毒 - 治疗瘫痪、小儿麻痹症6、蛇酒 - 肿痛风湿、通栓降压、舒筋活络7、纯蛇粉 - 嫩肤养颜、去皱除斑、强身健骨8、蛇参 - 滋阴补阳、祛病强身二、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洛。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治秃发。三、蟾蜍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四、乌贼科动物海螵蛸是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具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之功效。五、复齿鼯鼠复齿鼯鼠的粪可入药(俗名五灵脂)。粪呈粒状的叫灵脂米,呈不规则块状的叫灵脂块,能止痛、活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药用动物

6,什么动物可以作药

蛇,蟾蜍
一,厚约2毫米。一面平坦而粗糙,一面具纵条纹(因涂在竹箬上,故有竹叶条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均一。其他性质与上种相似。(照片下) [效用] [性味] 甘辛、温。有毒。 [功用] 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痈疽恶疮、疔毒、牙痛、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 内服入丸散,随配方,外用无定量。 [禁忌] 体虚弱者忌内服。
蝉蜕
要看你治什么病,有许多动物可以入药。
在我国的中医学宝库中,可以做为药用的动物很多,在这里不便一一列举,比如: 水蛭(蚂蟥)--性平,味咸、苦。有毒。破血、逐淤、通经。 地龙(蚯蚓)--性寒,味咸。清热、定惊、平喘、通络。 全蝎--性平,味甘、辛。有毒。熄风镇痉,祛风功毒。 海马--性温,味甘。温肾壮阳,散结消肿。 等等不胜枚举,具体要看你想了解的具体品种或用途。

7,什么动物可作药用和食用请详细做答

猪、牛、马、羊。。。
蛇:蛇的一身都是宝。《中国毒蛇学》就蛇体的各个部分 — 蛇毒、蛇肉、蛇胆、蛇油、蛇鞭、蛇血、蛇蜕、蛇皮、蛇信、蛇骨、蛇内脏等 - 从保健学、营养学、医药学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中医药典记载:“蛇性温、归肝、脾二经,治诸风虚症、疱、疮、顽癣”等。 《本草纲目》记载了17种蛇的形态和药用功效, 蛇 胆 - 清肝明目 去脂降压 降火除痘 蛇 蜕 - 祛风、解毒、明目、杀虫 蛇 鞭 - 壮阳补肾 填精益髓 强身固本 蛇 油 - 柔嫩肌肤 去皱防衰 防冻治烫 蛇 毒 - 治疗瘫痪、小儿麻痹症 蛇 酒 - 肿痛风湿 通栓降压 舒筋活络 纯蛇粉 - 嫩肤养颜 去皱除斑 强身健骨 蛇 参 - 滋阴补阳 祛病强身 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洛。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织秃发?近年来发现,蚯蚓含蚓激酶,对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蚯蚓酶不仅能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而溶解血栓,更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临床治疗血栓病有效率达80%以上,蚯蚓酶还有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凝血,促进血流通畅等作用,对中风后遗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和高血粘度症等有治疗作用。 蚓激酶已被开发成药,服用方便、安全,不会像链激酶,脲激酶等药易引起高纤溶酶血症导致大出血。抗癌研究证明,地龙对食管癌有抑制作用,与化疗药物连用对肺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鼠妇可以止痛

8,什么动物可以制作成药材

果子狸……好东西,是现代鹤顶红
太多了啊!!
穿山甲。它能活血通经,还能下乳。
你的头发烧成灰,叫血余炭,可止血,您儿子的尿,叫童子尿,可治月经不调.....
壁虎去内脏的干制品入中药,名“天龙壁虎”,有补肺肾、益精血、止咳定喘、镇痉祛风和发散消肿的功效,可治淋巴结核、神经痛、慢性关节炎、乳房肿块。   常用作实验动物。   【别名】守宫、爬壁虎、爬墙虎、蝎虎、天龙   【来源】守宫科动物无疣壁虎Gekko subpalmatus Gunth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摔死或开水烫死,晒干或焙干。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散结。用于中风瘫痪,风湿关节痛,骨髓炎,淋巴结结核,肿瘤。   【用法用量】炒研细粉,每服3~5分;或0.5~1.5钱,水煎服。   【备注】(1)东北和华东地区产一种无蹼壁虎Gekko swinboana Gunther,亦同供药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来源】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守宫)Gekko swinhonis Guenther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全体或鲜品加工成的壁虎组织注射液。   【形态】全长约12cm,体与尾几乎等长。头扁宽;吻斜扁,比眼径长;鼻孔近吻端;耳孔小。头、体的背面覆以细鳞,躯干部圆鳞交错成12~14纵行;尾背面的鳞多排列成环状。指、趾膨大,指、趾间有蹼,除第一指、趾无爪外,其余均有小爪。体背灰棕色;尾易断,能再生。   【分布】喜栖于墙壁间、屋檐下等隐僻处,夜间出没于天花板及墙壁上,鲜用或捕食蚊、蝇等昆虫。分布于华北、华东及西南一带。   【采制】夏、秋季捕捉,可于夜间用灯光诱捕。鲜用或捕得后用竹片贯穿头腹,尾用绳固定于竹片上,然后用微火烤干。采集加工时,应注意勿使尾部脱落。   【成分】含蛋白质、马蜂毒样的有毒物质及组织胺样物质。   【药理】①同属无疣壁虎体外试验表明,壁虎水溶液对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②本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F,已证明维生素F有一定的抗癌活性[12:547]。   【临床】用于治疗食道癌、肠癌、原发性肝癌、肺癌等。   ⑴治疗原发性肝癌、肺癌:壁虎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药2g。肌肉注射每次4~6ml,每日2次。共治肝癌48例,总有效率为54%;治肺癌27例,显效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62.9%[11:103]。   ⑵治疗食管癌:用壁虎50g(夏季用活壁虎10条),泽漆100g,锡块50g,用黄酒100ml浸泡5~7日,滤去药渣,制成壁虎酒。每日3次,口服,每次25~50ml。共治疗食管癌患者42例,治愈率为30.95%,总有效率为92.86%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