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求助药效实验和药代动力学2,药物分析和药代动力学哪个比较好就业呢考研的话哪个学校的3,关于药代动力学4,药代动力学5,兰索拉唑片的药代动力学6,药代动力学的药物代谢7,药代动力学参数有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求助药效实验和药代……
本文目录一览
1,求助药效实验和药代动力学
新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旨在阐明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主要涉及的内容有:1、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2、目标适应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3、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包括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儿童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实验一般是指药物的实验动物研究,给药后观察该药对造模动物的影响,观察药物的有效性。药代动力学有人体药代动力学和动物药代动力学,指观察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作用的研究。
2,药物分析和药代动力学哪个比较好就业呢考研的话哪个学校的
女孩子学习药分好些,男孩子学习药分药代都无所谓了,因为做药代动力学免不了和动物打交道,涉及到采集生物样本,包括血样、胆汁、粪便、尿液...怕女生不一定能适合,抓老鼠,杀动物什么的,确实有难度的。报考院校的话,我是山东大学的,我认为这边的药分一般,有实力的话报考中国药科大学还是比较好。祝你成功!
3,关于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简称。它用数学方程或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节、排泄及结构转化等过程的动态规律。过去,由于人们不可在人体直接测定组织中药物的浓度,所以,对全面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有困难,而药代动力学只要通过人的血、尿、唾液、乳汁等易得样品,测定浓度,再借助特定的数学模型就可计算出一系列药代动力学参数,从而掌握某药在体内的动态规律。 药代动力学有助于指导临床上正确地使用各种药物,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血药基本清除指的是单次给后,经过5~6个半衰期,血药浓度是达峰浓度的1/20;而稳态血药浓度是要经过连续用药之后,体内的血药浓度基本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二者基本概念是不同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药代动力学
我们书上写的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等动态过程和药学随血药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时间药代动力学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简称。它用数学方程或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节、排泄及结构转化等过程的动态规律。过去,由于人们不可在人体直接测定组织中药物的浓度,所以,对全面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有困难,而药代动力学只要通过人的血、尿、唾液、乳汁等易得样品,测定浓度,再借助特定的数学模型就可计算出一系列药代动力学参数,从而掌握某药在体内的动态规律。
药代动力学有助于指导临床上正确地使用各种药物,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5,兰索拉唑片的药代动力学
兰索拉唑的生物利用度具有个体差异性。健康成人空腹单次口服30mg,Tmax为1.5~2.2h,Cmax为0.75~1.15mg/l,T1/2为1.3~1.7h。兰索拉唑在肝内被代谢为火星的代谢产物,主要经胆汁和尿排泄,尿中测不出原形药物,全部为代谢产物,至服用后24小时为止,其尿中排泄率为13.1~14.3%。兰索拉唑在体内无蓄积性。口服劳拉西泮后吸收迅速,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0%。血药浓度峰值出现在服药后大约2小时。口服2mg劳拉西泮后的血浆药物峰浓度约为20ng/ml。人体血浆中游离劳拉西泮的平均消除半衰期大约为12小时,主要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劳拉西泮约为18小时。在临床相关的血药浓度水平时,劳拉西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5%。劳拉西泮在3-羟基位迅速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葡萄糖醛酸盐,然后在尿液中排泄。葡萄糖醛酸劳拉西泮在动物身上未见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活性。劳拉西泮的血浆药物水平与给药剂量成比例。没有证据表明服用长达6个月会产生过量蓄积作用。对年轻和老年受试者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年龄的增长对劳拉西泮的药代动力学未见显著影响。但是,在一项关于单剂量静脉注射劳拉西泮注射液1.5-3mg的研究中发现,与15例19到38岁年龄组比较,15例60至84岁老年年龄组的劳拉西泮人体平均总清除率降低20%。
6,药代动力学的药物代谢
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就是生物转化,也就是代谢。从理化性质上看,药物生物转化的结果,是使其增加极性和水溶性,以利于排泄,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从生物学性质上看,药物的代谢物的可能失去活性,也可能提高活性或产生毒性;特别是代谢的中间体,化学活性较强,可能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 第一步,通过氧化、还原或水解作用,在分子结构中引入(氧化)或暴露出(还原或水解)极性基团,如:-OH,-COOH,-SH,-NH2等。氧化作用有可能形成活性产物如环磷酰胺就是通过氧化代谢形成活性代谢物而发挥抗癌作用的;也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第二步:极性基团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共价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体外的结合物。这是解毒过程。药物代谢对药学性质的影响 药物代谢的结果是药物的失活、活化或产生新的毒性。 由于代谢酶的个体差异,会引起药效或毒性的个体差异,造成药学性质的不可预测性由于不同药物共用同一种代谢酶,引起药物的相互作用由于代谢一般在肝脏进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化学活性较高的中间体,从而带来肝脏毒性。年龄、种属、遗传、性别等的不同,药物代谢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所不同。药物对代谢酶也有诱导或抑制作用,从而产生耐药性和药物相互作用。代谢机理相同的药物,合并用药时,药代动力学性质会发生改变,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肝功能异常,也会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7,药代动力学参数有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1. 药峰浓度(Cmax) 给药后出现的血药浓度最高值。该参数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 2. 达峰时间(Tmax) 给药后达到药峰浓度所需的时间。该参数反映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吸收速度快则达峰时间短。 3. 末端消除速率(Ke) 末端相的血药浓度消除速率常数。将血药浓度取对数,对时间作线性回归后所得斜率值的负数为末端消除速率。 4. 末端消除半衰期(T1/2) 末端相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该参数直观反映了药物从体内的消除速度。末端消除半衰期在数值上与末端消除速率互为倒数,即: 末端消除半衰期=0.693/末端消除速率。 5.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血药浓度曲线对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该参数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暴露特性。由于药动学研究中血药浓度只能观察至某时间点t,因此AUC有两种表示方式: AUC(0-t)和AUC(0-∞),前者根据梯形面积法得到,后者计算式: AUC(0-∞) = AUC(0-t) + 末端点浓度/末端消除速率。 6. 清除率(CL) 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单位一般为L/h。该参数是反映机体对药物处置特性的重要参数,与生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清除率根据剂量与AUC(0-∞)的比值得到。 7. 表观分布容积(Vd) 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例常数,单位一般为L。该参数反映了药物在体内分布广窄的程度,数值越高表示分布越广。表观分布容积在数值上由清除率与末端消除速率的比值得到。 8. 平均驻留时间(MRT) 药物分子在体内停留时间的平均值,表示从体内消除63.2%药物所需要的时间。当药动学过程具有线性特征时才能计算该参数,其数值通过AUMC(药物与时间乘积对时间t的积分)与AUC(0-∞)的比值得到。 9. 生物利用度(F)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量度,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生物利用度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前者用于比较两种给药途径的吸收差异,计算公式为: F = (AUC_ext*Dose_iv)/(AUC_iv*Dose_ext)*100%,其中ext表示血管外给药,iv表示静注给药,Dose为剂量。后者用于评价两种制剂的吸收差异,计算公式为: F = (AUC_T*Dose_R)/(AUC_R*Dose_T)*100%,其中T和R分别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