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真菌药材> 真菌多肽类药,多黏菌类药物有哪些

真菌多肽类药,多黏菌类药物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多黏菌类药物有哪些2,肽类药物是做什么用的3,真菌多糖类有哪些功效4,真菌的药物5,多肽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如何使用6,有效杀灭真菌的药物有哪些7,抗真菌药有哪些8,抗真菌的药物有那些9,抗真菌药物的种类有10,多肽类是什麽……

本文目录一览

1,多黏菌类药物有哪些

临床常用的是多粘菌素B(PolymyxinB)和多粘菌素E(colislin,抗敌素).

真菌多肽类药

2,肽类药物是做什么用的

1.调节体内水分、电解质平衡;2.为免疫系统制造对抗细菌和感染的抗体,提高免疫力;3.促进伤口愈合;4.在体内制造酵素,有助于将食物转化为能量;5.修复细胞,改善细胞代谢,防止细胞变性,起到防癌作用;6.促进蛋白质、酶、酵素的合成与调控;7.沟通细胞间、器官间信息的重要化学信使;8.预防心脑血管疾病;9.调节内分泌与神经系统;10.改善消化系统、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11.改善糖尿病、风湿、类风湿等疾病;12.抗病毒感染、抗衰老,消除体内多余自由基;13.促进造血功能,治疗贫血,防止血小板聚集,提高血红细胞载氧能力。14,直接对抗DNA病毒,对病毒细菌有靶向性。

真菌多肽类药

3,真菌多糖类有哪些功效

  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单糖之间脱水形成糖苷键,并以糖苷键线性或分枝连接而成的链状聚合物。一般将多于20个糖基的糖链则称为多糖。近年来,糖类结构测定和生物活性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大量实验事实揭示糖类是重要信息分子,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关研究已渗诱到生物学各个领域[1]。研究表明,中药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功能。  1免疫调节功能  1.1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多糖可以增加T、B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张秀娟等[2]报道灵芝多糖对T细胞及其亚群有明显的影响,它可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细胞的回收量,在增加Lyt2+和L3T4+细胞回收量的同时,还可增强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功能。张伟云[3]等用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纯化出胞外多糖(PEP)实验,得出PEP对小鼠胸腺淋巴细胞的增殖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浓度为6.25mg/L时即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的结论。  可以增加树突状细胞(DC)细胞前体细胞的数量。DC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它能摄取各类抗原,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控中均起着重要作用。何彦丽等[4]分析得出枸杞多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多种中药多糖(主要由β-1,3糖苷键为主链的葡聚糖或杂聚糖组成)可增加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CSF(集落刺激因子)活力,促进骨髓有核细胞数和粒/巨噬细胞集落数量的增加(CFU-GM),而DC细胞与单核、粒细胞、T、NK等细胞有共同的祖细胞,有可能同时增加DC前体细胞数量。  可以提高巨噬细胞(MΦ)的活性。MΦ是具有多种功能的重要免疫细胞,可通过处理抗原和释放可溶性因子对免疫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关于多糖激活MΦ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绝大多数中药多糖都能促进MΦ的吞噬功能。唐省三等[5]用猴头菇、香菇、茯苓3种真菌的多糖,配以葡萄籽多酚和甘草酸,制成复合多糖,研究对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得与荷瘤模型组和香菇多糖组比较,复合多糖各组可明显升高S180肉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姚金凤[6]等的研究发现,海洋真菌多糖(YCP)可以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并呈一定的浓度相关性。随药物浓度升高,其诱生作用增强,另外,YCP还可以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  1.2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多糖可以促进抗体的生成。陈丽芳[7]等报道香菇多糖能增加人体中外周单核细胞抗体的产生,裂褶菌多糖能促进患者脾脏形成抗体的细胞增加。云芝多糖能使抗体下降的患者产生抗体,使其免疫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  多糖还可以恢复空斑形成细胞(PFC)的反应。倪峰[8]报道灵芝多糖(5mg/kg)腹腔注射3天可明显恢复降低的PFC反应。  1.3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多糖可以促进干扰素生成。干扰素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控制细胞增殖等重要作用。倪峰[8]报道用平盖灵芝提取的多糖在体外可诱导Th细胞产生IFN,在体内增强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并产生IFN-α。  多糖还可以提高白细胞介素类(IL)的作用。倪峰[8]报道香菇多糖体内外均可增加腹腔MΦ产生IL-1,体内给药数小时后可见血清CSF和IL-1明显增加,且能提高免疫细胞对IL-2的敏感性。  1.4对补体系统的影响  补体系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系统。补体固有成分可被经典和旁路途径所激活。陈金烟等[9]报道香菇多糖也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导致MΦ的非特异细胞毒活性提高和嗜中性白细胞对肿瘤组织的浸润。茯苓多糖能激活肿瘤邻近的补体系统,协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杀灭肿瘤细胞。  1.5对红细胞免疫的影响  刘景田等[10]用灵芝、茯苓等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中药多糖对红细胞免疫有促进和调节作用,作用机理是提高了红细胞膜相CD35免疫活性,进而促进红细胞与补体致敏酵母菌的粘附作用,从而使RBC.C3bR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增高,从而达到调节和增强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2.抗肿瘤作用  2.1抗肿瘤复发转移作用  中药多糖作为血管活性抑制剂发挥抗肿瘤复发转移作用。汪效英等[11]试验得出灵芝多糖能显著对抗血栓形成,减少血栓湿重,缩短血栓长度;显著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对血小板数无影响。大剂量还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缩短凝血酶和凝血活酶时间的作用。  2.2对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唐省三等[5]用猴头菇、香菇、茯苓3种真菌的多糖,配以葡萄籽多酚和甘草酸,制成复合多糖,研究复合真菌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发现复合多糖Ⅰ、Ⅱ、Ⅲ组荷瘤和香菇多糖组动物的瘤重、抑瘤率、瘤体比与荷瘤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香菇多糖组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远不及复合多糖各组的作用效果。  2.3对B16肿瘤的抑制作用  张伟云[3]等用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纯化出胞外多糖(PEP)实验,发现PEP组对B16肿瘤细胞的生长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程度亦增加,当浓度为6.25mg/L时,差异有显著性;而当浓度为12.5mg/L时,其差异性有非常显著性。  2.4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  孙赛[12]等发现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出的一种多糖YCP,可明显抑制Lewis肺癌的生长。  3.降血糖作用  现己发现具有降血糖活性的真菌多糖有灵芝多糖、虫草多糖、云芝多糖、银耳多糖、毛木耳多糖、猴头多糖和木耳多糖。Hidino等[13]从灵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两种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多糖GanodetanA和GanodetanB,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小鼠都有明显降糖活性。  4.抗病毒作用  真菌多糖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利用其结构相似,通过免疫调节机制产生宿主免疫功能,以抗病原体的侵袭。许多研究证明,多糖对多种病毒,如艾滋病毒(HIV1)、单纯孢疹病毒(HSV1,HSV2)、巨细胞病毒(CMV)、流感病毒、囊状胃炎病毒(VSV)等有抑制作用[14]。另有研究表明,香菇多糖对泡状口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脑炎有显著疗效和预防作用,对阿伯耳氏病毒和十二型腺病毒感染也有效。裂褶菌多糖可提高感染仙台病毒(sendaivirus)小鼠的存活率,且有效抑制病毒的扩散。带有肽残基的云芝硫酸酯化多糖抗爱滋病病毒(HIV),作用效果与SO42-基的量成明显的比例关系。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等对抗慢性肝炎也有显著疗效[15]。  5.抗白血病作用  研究证明:杂色革盖菌多糖、猪苓多糖、茯苓多糖有抗白血病的作用[16]。  6.抗氧化作用  已发现许多真菌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活性,起到保护生物膜和延缓衰老的作用。从长白山野生云芝(coriolusversicolar)中提取的彩云多糖(cvPs),给予荷瘤或受γ射线全身照射的小鼠,能使多种脏器和细胞内soD活力升高、脂质过氧化物(LipidPeroxide,LPO)水平下降[17]。  7.展望  真菌多糖具有十分广泛的药理学活性,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新保健食品的发展方向,或是一种新药来源的开发研究方向。但是由于多糖的种类比较多,很难筛选出一种单体,对它的分离提纯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在多种药理学活性中还有很多作用机制并不清楚,而且在对其的毒理学特性、副作用方面的报道也并不多见。另外,真菌多糖作为一种植物药材的来源,它的采收加工对其的作用影响甚大,尤其现在,人们对它的高级结构还不了解,分离提纯技术还不到位的情况下,植物的来源、采加等对其发挥它独特的药理作用有着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焦克芳,陈望忠,曲红.糖类与生命科学研究进展[J].大学化学,1999,14(1):28-31.  [2]张秀娟,季宇彬.真菌多糖的免疫药理作用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2,18(1):63-65.  [3]张伟云,肖杭,杨金宇,施佩花,侯亚义,凌立君.假单胞菌多糖对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作用[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4,18(4):248-249  [4]何彦丽,苏俊芳.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的新思路——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1):73-76.  [5]唐省三,朱晓琴.复合真菌多糖的抗肿瘤及免疫增强作用初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24(5):599-600.  [6]姚金凤,吴亮,吴希哲,韩方,高向东.海洋真菌多糖YCP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6):573—575  [7]陈丽芳,吴文光,陈国锐等.真菌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探讨[J].海峡药学,2002,14(2):58-59.  [8]倪峰.免疫活性的中药多糖[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1):57-58.  [9]陈金烟,卢政辉.真菌多糖的免疫效应抗肿瘤作用机理的探讨[J].福建轻纺,2002,4:4-7.  [10]刘景田,党小军,王惠萍等.中药多糖对红细胞膜相CD35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7-9.  [11]汪效英,刘广芬,陈崇宏等.灵芝多糖的提取纯化及GLP-2抗血液凝固和抗血栓形成作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36(2):189-192.  [12]孙赛,陈真,钱之玉,高向东,郭青龙.真菌多糖YCP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和机制初步探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5):738-740。  [13]葛玉,肖红,张欣,段玉峰.真菌多糖的研究开发现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1):23-25。  [14]王长云,管华诗.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多糖抗病毒作用[J].生物工程进展.2000,20(1):17-20。  [15]王长云,管华诗.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I:多糖抗病毒作用[J].生物工程进展,2000,20(1):17-20。  [16]唐慎华、路羡.植物及真菌多糖抗白血病作用[J].中国新医药.2004,3(2):39-41。  [17]谭建权,魏文树,陈海生.彩云多糖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1999,21(5):259-260.  ——————————————————————  自己以前写的综述

真菌多肽类药

4,真菌的药物

吃的:“盐酸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用的:“联苯苄唑”“硝酸咪康唑”“曲安奈德益康唑”~~~
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

5,多肽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如何使用

多肽类抗生素从多粘杆菌或产气孢子杆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制得。常用的多肽类抗生素有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杆菌肽(枯草菌肽)、万古霉素(凡可霉素)等。多肽类抗生素中,不同的抗生素所具有的抗菌作用不同,可分别对抗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原虫的感染,对败血症、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牛乳腺炎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小剂量时抑菌,大剂量时杀菌。多肽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也各不相同,多粘菌素类可改变细菌胞浆膜的功能,而杆菌肽则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多肽类抗生素的最大优点是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但缺点为毒性较大,除对细菌细胞膜损伤外,对动物细胞膜也起作用,主要对肾、神经系统有一定毒性。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多肽类抗生素的使用方法:(1)硫酸多粘菌素B: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臭或带有微臭。易溶于水,在pH值为5.7~7.5时的水溶液最稳定,在碱性液中不稳定。主要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绿脓杆菌等敏感菌引起的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病症。用法用量为:肌内注射,一日量,每1公斤体重马、牛、猪、羊1万单位,分2次注射;牛乳室灌注每乳室5~10万单位;牛子宫灌注10万单位。应注意按兽医推荐剂量使用,否则使用剂量较大可引起肾脏损害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另本类抗生素内服不吸收,不能用于全身感染。肌内注射也吸收不良。(2)硫酸多粘菌素E(硫酸粘菌素、硫酸抗敌素):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微臭,味苦,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稳定。本品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绿脓杆菌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主要用于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病症,细菌一般对本品不产生耐药性,但本品与多粘菌素B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使用方法和剂量为:肌肉注射,一日量,每1公斤体重马、牛、猪、羊1万单位,分2次注射。本品不宜与氨基甙类抗生素联用,因联用可导致神经系统中毒而产生肌无力和呼吸暂停的危险;不宜与磺胺嘧啶钠、碳酸氢钠、氢化可的松、细胞色素C、氯霉素等配伍,以免产生沉淀或降效。(3)杆菌肽:是由一种苔藓样杆菌所产生的多肽类抗生素。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臭或微臭,味苦,有吸湿性。易溶于水,但水溶液在室温很快变质失效。故加锌使成杆菌肽锌,并制成1克中含杆菌肽锌100毫克(4000单位)或1克中含杆菌肽锌150毫克(6000单位)的杆菌肽锌预混剂,混入饲料中用于促进畜禽生长。杆菌肽的抗菌作用同青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球菌、螺旋体等均有杀菌作用。其作用机理不仅作用于细胞壁,也对胞浆膜有损伤作用。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及外用皮肤感染等。杆菌肽锌预混剂的用法用量为:混饲,每1000公斤饲料中,犊牛3月龄以下100~1000克(40万单位~400万单位),3月龄以上、6月龄以下40~400克(16万单位~160万单位);猪4月龄以下40~400克(16万单位~160万单位);鸡16周龄以下40~200克(16万单位~80万单位)。

6,有效杀灭真菌的药物有哪些

例如以下等药品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可分为抗真菌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烯丙胺类抗真菌药及其他合成抗真菌药,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甲帕霉素、曲古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

7,抗真菌药有哪些

兽医临床上根据其治疗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治疗体表浅部类和治疗深部(全身)类二大类。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水杨酸、十一烯酸、水杨酸苯胺或局部应用的咪康唑和克霉唑等。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有两性霉素、制霉菌素及咪唑类抗真菌药等。此外,还有添加于饲料、食品、药剂中防霉的山梨酸、苯甲酸、富马酸、丙酸等及其制剂。
按化学结构抗真菌药物分为 棘白菌素类 多烯类 嘧啶类 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 烯丙胺类 氮唑类
: 50万u/片;全部个人工作总结; : 50mg/片; .1g/粒;氟康唑; 0; 伊曲康唑常用的抗真菌药有; ,希望对您有用; :制霉菌素

8,抗真菌的药物有那些

灰黄霉素 两性霉素B 达克宁
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可分为抗真菌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烯丙胺类抗真菌药及其他合成抗真菌药。 (一)抗真菌抗生素按结构可分为多烯类和非多烯类。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甲帕霉素、曲古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非多烯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常用的有灰黄霉素、西卡宁(癣可宁)等。 (二)类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可分为咪唑类和三氮唑类。其中,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噻康唑、布康唑、硫康唑、奥昔康唑和联苯苄唑等;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康唑等。 (三)烯丙胺类抗生真菌药物代表药物为萘替芬。 (四)其它合成抗真菌药物还有氟胞嘧啶、托萘酯、托西拉酯、环吡酮胺、阿莫罗芬等。

9,抗真菌药物的种类有

浅部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 克霉唑 深部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 制霉素抗浅部真菌药及深部的 酮康唑 氟康唑 伊曲康唑
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可分为抗真菌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烯丙胺类抗真菌药及其他合成抗真菌药。 (一)抗真菌抗生素按结构可分为多烯类和非多烯类。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甲帕霉素、曲古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非多烯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常用的有灰黄霉素、西卡宁(癣可宁)等。 (二)类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可分为咪唑类和三氮唑类。其中,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噻康唑、布康唑、硫康唑、奥昔康唑和联苯苄唑等;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康唑等。 (三)烯丙胺类抗生真菌药物代表药物为萘替芬。 (四)其它合成抗真菌药物还有氟胞嘧啶、托萘酯、托西拉酯、环吡酮胺、阿莫罗芬等。

10,多肽类是什麽

多肽就是多个氨基酸由肽键连接成的肽链,多条肽链组成蛋白质
多肽是有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它是蛋白质的前身。 多肽折叠盘绕可以形成特定的蛋白质。
多肽类抗生素polypeptide antibiotic 具有多肽结构特征的一类抗生素。包括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杆菌肽类(杆菌肽、短杆菌肽)和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编辑简介从多粘杆菌属不同的细菌中分离出的一组抗生素,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粘菌素A、B 、C、D、E、K、M和P8种,其中仅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 E两种毒性较低,用于临床,其余数种均因毒性过大而不能在临床应用。多粘菌素B及多粘菌素E在1960年代曾被用于治疗重症绿脓杆菌或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由于新的、低毒、效好的抗生素陆续开发,此两药已被其代替,不过当上述细菌对其他抗生素耐药而对此两药敏感时,仍可作为次选的药物。   多粘菌素B的商品为多粘菌素硫酸盐;多粘菌素E的商品有多粘菌素E甲烷磺酸盐、多粘菌素E硫酸盐。粘菌素是多粘菌素E的不同名称的同种药品。多粘菌素B及多粘菌素 E具有相同的抗菌谱。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莱布斯氏杆菌属、肠杆菌属对其非常敏感,对嗜血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有较好抗菌作用,对变形杆菌属、粘质塞拉蒂(原译沙雷)氏杆菌则相对耐药,奈瑟尔氏菌属、布鲁斯氏杆菌属对其不敏感。对革兰氏阳性菌无效。厌氧菌中除脆弱拟杆菌外,其他拟杆菌和梭形杆菌等均敏感。细菌对此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较慢,偶可见到耐药的绿脓杆菌菌株。多粘菌素B与多粘菌素E存在完全的交叉耐药。作用机理此类抗生素首先影响敏感细菌的外膜。药物的环形多肽部分的氨基与细菌外膜脂多糖的 2价阳离子结合点产生静电相互作用,使外膜的完整性破坏,药物的脂肪酸部分得以穿透外膜,进而使胞浆膜的渗透性增加,导致胞浆内的磷酸、核苷等小分子外逸,引起细胞功能障碍直致死亡。由于革兰氏阳性菌外面有一层厚的细胞壁,阻止药物进入细菌体内,故此类抗生素对其无作用。体内代谢两药主要从肾脏排泄。多粘菌素 B硫酸盐排泄较慢,进入体内后有一延滞时间。注射后开始的12小时仅有0.1%药量从尿中排出,但继续用药后则尿中排泄量增加,尿中可回收总量的60%;多粘菌素E甲烷磺酸钠排泄较快,注射给药8小时后的40%从尿中排出。在肾功能不良时,两药的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必须减少药量。多粘菌素B硫酸盐的消除半衰期为6小时,多粘菌素E甲烷磺酸钠的消除半衰期为 1.6~2.7小时。两药在体内均不能进入胸水、腹水、房水或脑脊液,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性脑膜炎时需用鞘内给药的方法。毒副作用包括三个方面:①神经系统毒性。当剂量偏大或因肾功能不良药物在体内积蓄时,可出现感觉异常、头痛、嗜睡、兴奋、共济失调、视力与言语障碍等,这些症状均为可逆性。②肾脏毒性。全身给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出现肾脏毒性,尤其是原已有肾脏疾患则更易产生。 表现蛋白尿、管型尿、 血尿及尿素氮上升,若即时停药一般可恢复。③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滞。肾功能损害或用过肌肉松弛剂的病人进行腹腔内或肌肉注射多粘菌素类抗生素时,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停药后可逐渐恢复。临床用药两药已不再作为全身治疗的药物,仅作为各种局部治疗给药,如治疗外耳道、角膜或皮肤感染。另外,可用于尿路灌注或雾化吸入治疗。2杆菌肽及短杆菌肽编辑分别由苔藓样杆菌及短芽孢杆菌分离得到,均是由肽链连结的氨基酸组成。两种抗生素对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对其很敏感,对 B组链球菌常耐药。杆菌肽对致病性奈瑟尔氏球菌敏感,短杆菌肽则稍弱。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则完全无效。   杆菌肽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短杆菌肽则主要是改变细菌胞浆膜的渗透性。因为这两种抗生素均有严重肾脏毒性,故仅用于局部治疗。可制成霜剂、油膏、喷雾剂等外用,或配成溶液滴眼、滴耳、清洗创面、冲洗膀胱等,常与新霉素或多粘菌素B合用以扩大其抗菌谱。3万古霉素编辑简介于1956年自定向链霉菌分离出的一种三环糖肽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1958年即在临床广泛使用,由于当时的制剂含有杂质,常引起寒战、高热、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以及20世纪60年代耐青霉素酶青霉素问世,故临床应用大大减少。本药的制剂已经提纯,不良反应显著减少,现已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万古霉素能有效地对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包括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肠球菌等。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均对其敏感,但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菌质体、真菌等均无效。此药很少产生耐药性,即使产生也发展很慢,并且与其他抗生素不出现交叉耐药现象。对其他多种抗生素耐药的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亦对其敏感,故用于治疗这类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作用机理万古霉素不可逆地与细菌细胞壁粘肽的侧链终端形成复合物,阻断细胞壁蛋白质的合成,进而使细菌死亡。此种机制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有所不同,故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的菌株对万古霉素仍敏感。体内代谢此药口服后吸收很少,在肠道可产生较高浓度,故可用于治疗肠道难辨梭形芽胞杆菌肠炎或金葡菌肠炎。此药不宜肌注。静脉滴注可透入各浆膜腔,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但不易穿透血脑屏障。   药物进入人体后24小时内,总量的80~90%以原形药从肾脏的肾小球滤出。清除半衰期,新生儿为6~10小时,大婴儿为4小时,儿童为2~3小时,成人为5~11小时。当肾功能衰竭时,半衰期将延至7天以上,故肾功能不良的病人用药需加大间隔时间,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多肽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毒副反应包括三个方面:①耳毒性。常先出现耳鸣,相继有高频范围听力丧失,若不及时停药则可导致耳聋。血药浓度超过80μg/ml易出现耳聋,维持在30μg/ml以下则较安全。②肾毒性。肾功能不良时半衰期明显延长,但其峰浓度并不高于肾功能正常病人的血峰浓度。本药是否有毒性尚无一致意见,但在用药期间应定时监测肾功能。③其他反应。偶有荨麻疹、嗜酸细胞增多症、粒细胞减少症及静滴后恶心、面部潮红、皮肤痒疹等。临床用药主要用于治疗耐多种抗生素的金葡菌重症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链球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另外,口服对难辨梭形芽胞杆菌性肠炎有较好疗效。以上感染均是临床上较难治疗的疾病,而万古霉素有较好的疗效,故本药在治疗这类感染性疾病中有重要的地位。万古霉素还可作为以下情况的预防用药:人工合成材料体内植入手术预防金葡菌感染;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进行口腔或上呼吸道手术;青霉素过敏的病人进行胃肠道、泌尿道手术或白血球减少伴发烧的免疫低下的病人。
蛋白质在胃内被消化后变成的物质
就是由多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而成的蛋白质前体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