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多功能中草药2,中药药材冷藏展示柜3,中草药都长什么样4,中草药有哪些5,图片上是什么中草药6,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的介绍7,常用的中草药名称和用途1520种左右8,17种中药的药名和药效多功能中草药甘草2,中药药……
本文目录一览
1,多功能中草药

2,中药药材冷藏展示柜
您好,对于一些容易霉变,虫蛀的中药,如枸杞,陈皮、瓜蒌等需要放置在冷藏柜中储存。冷藏展示柜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到10度,因为在这个温度下,害虫处于休眠状态。
3,中草药都长什么样

4,中草药有哪些
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中草药有很多种。神农本草经记载常用365种, 上品120种,中品120种,下品125种。
5,图片上是什么中草药
从图上看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红枣。功效以补气益血为主,的确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但其药性偏温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建议在当地中医指导下使用为妥。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 黄芪,黄芪: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功效主治: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饥利水消肿之功效。甘草甘草的功效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甘草,甘草的功效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6,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的介绍
痛风治疗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发生障碍,血液和组织中积聚大量尿酸和尿酸盐而引起。症状是手指、脚趾、膝、肘等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变形。 痛风,是由于长期在风湿寒的环境下而导致的;因此,应该远离风湿寒的环境,生活在相对温暖干燥的环境下。痛风,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摄入盐;吃海鲜喝啤酒,会导致痛风。 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可以到当地的中医院进行咨询:能否利用上面经方进行治疗。《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集》是2007年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华碧春//陈小峰//庄朝安。
7,常用的中草药名称和用途1520种左右
1.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 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8,17种中药的药名和药效
人参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入脾、肺经。
【功用主治-人参的功效】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大黄
【性味】苦,寒.
【归经】入胃、大肠、肝经。
【功用主治-大黄的功效】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
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黄芩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
【功用主治-黄芩的功效】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
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黄芪
【性味】 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入心、脾、肺经。
【功用主治-茯苓的功效】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白术
【性味】苦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用主治-白术的功效】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
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川芎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胆经。
【功用主治-川芎的功效】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
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