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重庆那里有仙灵草卖2,常用中草药手册有没有新编彩色改版图书3,鼻子为什么老会流血4,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的目录5,请问哪儿有木棉树皮连刺卖最好是扬州地区的6,仙人掌的刺有毒吗7,灯心草有何妙用8,仙人草是什么9,有什么一洗黑是……
本文目录一览
1,重庆那里有仙灵草卖

2,常用中草药手册有没有新编彩色改版图书

3,鼻子为什么老会流血
应该是鼻衄__治疗原则是凉血止血;可参考处方:侧柏叶四钱,白茅根一两,旱莲草五钱,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广州部队<>)。
4,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的目录
药学著作。北京、沈阳、兰州、新疆部队后勤部卫生部合编。本书选录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中草药400余种,按其主要的医疗作用分为18类,每种草药有简要介绍和插图,末附常见疾病的防治及索引。197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精选的120种常用中草药,按中医的临床功用,分为19大类,记载内容包括来源、形态、功用和方选。每味中草药都附有原动植物彩色照片,少数为药材照片。另将其他约150种常用中草药列于附录中,分为20大类,介绍了其功用。 祖国传统医学典籍是中国科技遗产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医药典籍又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和开发利用中医药典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抱朴子》《本草备要》《本草纲目》《濒湖脉学》《保婴撮要》《本草经集注》《本草品汇精要》《本草求真》《本草图经》《本草崇原》《本草分经》《本草拾遗》《本草述》《本草述钩元》《本草通玄》《本草蒙筌》《本草万方针线》《本草原始》《本经逢原》《本经疏证》《笔花医镜》《本草纲目拾遗》《参同契》《察病指南》《备急灸法》《白喉全生集》《本草三家合注》 《本草便读》《本草乘雅半偈》《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本草思辨录》《本草崇原集说》《本草从新》《爱庐医案》《本草衍义》《保婴易知录》《本草正义》《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本草汇言》《敖氏伤寒金镜录》《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扁鹊心书》《辨舌指南》《辨证录》《本草经疏》《病机沙篆》《博济方》《不知医必要》《本草经疏辑要》《苍生司命》《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保赤新书》《保赤要言》《本草发挥》 《本草发明》《(鱼孚)溪外治方选》《保婴金镜录》《本草纲目必读》《本草问答》《八十一难经图解》《本草医方合编》《本草饮食谱》《本草用法研究》《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本草韵语》《本草征要》《本草汇》《本经便读》《痎疟论疏》《本草汇纂》《本事方释义》《本事方续集》《本草集要》《白喉条辨》《本草经解要》《便易经验集》《辨脉平脉章句》《白喉治法忌表抉微》《辨疫琐言》《辨证良方》《(鱼孚)溪陆氏医述》《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纲要》《百科百效全书》《病机汇论》《保赤存真》《病理概论及各论》《病症辨异》《博爱心鉴》《保赤汇编》《博物知本》《补注难经》《补注神农本草》《补注洗冤录集证》《不谢方》《本草权度》《采艾编翼》《保赤全书》《本草诗笺》《藏府标本药式》《藏象学说的理论与运用》《曹沧州医案》《草木图会》《草药手册》《本草实录》《白氏外经》《扁鹊偃侧针灸图》《白氏内经》《本草类方》《本草选》
5,请问哪儿有木棉树皮连刺卖最好是扬州地区的
买中药到医院或药店三:人民医院、中医院,滨江商场那家药品超市中药比较齐全
木棉皮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树皮。植物形态详"木棉花"条。
【药材】干燥树皮为条片状,或卷筒状,厚约0.3~0.7厘米,长约5~6厘米,宽约2~3厘米,外表灰黄棕色或红棕色,粗糙,密生椭圆形钉刺,纵向延长,钉上有层纹,不易剥落,有时刺尖被磨去。内表面红棕色,有顺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有微弱香气,味淡。
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辛,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性平。"
②《本草求原》:"涩辛,平。"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凉。"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消肿。治慢性胃炎,胃溃疡,泄泻,痢疾,腰脚不遂,腿膝疼痛,疮肿,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疮肿,止痛,敷跌打,消红肿。又治木棉疔,煲肉食。"
②《本草求原》:"治跌打,火疮,活血。"
③《岭南采药录》:"治腰脚不遂,血脉顽痹,腿膝疼痛,赤白泻痢。"
④《南宁市药物志》:"去湿热。治血崩,金创。"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慢性胃炎,胃溃疡,产后浮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选方】治阴囊奇痒:木棉皮煎汤洗之。(《贵州中医验方》)
6,仙人掌的刺有毒吗
痔血。(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⑦治心悸失眠。(《贵州草药》)
③治痞块腹痛,就这样,香油调涂,水煎服,喉痛:仙人掌焙干为末,疔疮。(《贵阳市秘方验方》)
④治急性菌痢:仙人掌焙热熨之。(《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⑿治小儿白秃疮,共捣敷患处,外敷患处,小孩没吃药打针二三天就痊愈了。治心胃气痛。烘干研粉,和甜酒炒热;或用仙人掌一两,切细,我取仙人掌2块切开,和牛肉二两炒吃,痢疾,乳痈,开水吞服:仙人掌鲜全草适量,乳腺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⑾治湿疹。(《福建民间草药》)
⒁治蛇虫咬伤。外仍用仙人掌捣烂:仙人掌,捣烂外敷。(《岭南采药录》)
⑩治腮腺炎:仙人掌鲜品去刺,并用消毒过的布包好,去皮和棘刺,咳嗽。此法亦治牛程蹇(即石硬),黄水疮。(《闽南民间草药》)
⑨沿乳痈初起结核,肺痈,蘸蜂蜜适量熬服,疮疖痈肿,汤火伤,清热解毒,捣汁搽患处,冲白糖开水服,用刀刮去外皮:仙人掌二两。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选方】①治久患胃痛。(《岭南采药录》)
⒀治火伤。(《贵州草药》)
⑧治透掌疔(即脚掌心生疔):仙人掌茎。(《闽东本草》)
②治胃痛:仙人掌根一至二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肠痔泻血,麦粉适量:仙人掌与甘草浸酒服:鲜仙人掌一至二两,分别贴在小孩红肿发烧的腮腺上,包患处,炖肉服。
仙人掌【功用主治】行气活血,每次一钱:仙人掌全草,疼痛红肿,切细,捣绒取汁,配猪肚炖服,去外面刺针。(《岭南采药录》)
⑥治支气管哮喘,时隔几小时换一次,小孩得了腮腺炎:仙人掌研末,捣烂后贴伤处仙人掌刺没有毒,痞块。每日一次,每次服药为本人手掌之1/2大小。你只是因被刺所伤所致红肿而已。
记得十几年前:鲜仙人掌三两,蛇伤:仙人掌茎适量
7,灯心草有何妙用
功效主治 利水通淋;清心降火。主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尿少涩痛;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口舌生疮;创伤。[1] 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主五淋。 2.《医学启源》:通阴窍涩,利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3.《本草衍义补遗》:治急喉痹,小儿夜啼。 4.《纲目》:降心火,止血,通气,散肿,止渴。 5.《分类草药性》:涂痔疮。 6.《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安神,利水通淋。 7.《西藏常用中草药》:清肺,降火,利尿。治心烦不寐。 8.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喉炎及咳嗽。 9.福建龙溪《实用中草药》:治小儿惊热,泌尿系炎症,疮疡,胬肉。 10.《本草经疏》:灯心草,其质轻通,其性寒,味甘淡,故能通利小肠热气,下行从小便出,小肠为心之腑,故亦除心经热也。 11.《药品化义》:灯心,气味俱轻,轻者上浮,专入心肺;性味俱淡,淡能利窍。使上部郁热下行,从小便而出。主治咳嗽咽痛,眼赤目昏,淋闭水肿,小便不利,暑热便浊,小儿夜啼,皆清热之功也。世疑轻淡之物,以为力薄而忽略之,不知轻可去实,淡主于渗,惟此能导心肺之热,自上顺下,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其力独胜。 12.《本草述》:灯心草,降心火,通气,为此味专长。心火降,则肺气下行而气通,故曰泻肺。心主血,火降气通,则血和而水源畅矣。小肠以下水分穴,下合膀胱水腑,使气化出焉,故主五淋,利阴窍。阴窍,肝所主也,肺气降则肝气和而阴窍利矣。其治喉痹最捷者,降心火,下肺气,和血散气之义也。[1] 药理作用 实验证明本品具有利尿、止血作用。[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鲜草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或用鲜品捣敷、扎把 灯芯草煎汤 外擦。[1] 用药禁忌 ①《本草经疏》:虚寒者慎服。 ②《本草从新》:中寒小便不禁者勿服。 ③《本草求真》:气虚小便不禁者忌服。 ④《中华本草》:下焦虚寒,小便灯芯草是属于灯芯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它的茎髓。主要出产于我国温暖地区的池泽地带。 药用部分:剥去茎皮,用茎中的白髓,质量很轻。 功用说明:灯芯草有利尿、清热、安神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少而色黄,尿道热痛及心烦失眠等症。用于安神时往往用朱砂拌在外面,叫朱拌灯芯或朱拌灯草。
8,仙人草是什么
编辑词条 仙人草 仙人草又名仙草、凉粉草,属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一年种植可多年受益,高可达100厘米;茎初被疏柔毛和细刚毛,稍老脱净。叶对生,具长2~15毫米的叶柄;叶片阔卵形至狭卵形,有时近圆形,长2~5.5厘米或过之,两面被柔毛或仅下面脉上被毛,有时近无毛。秋末开花。轮伞花序排成顶生、长2~8厘米的总状花序式;苞片圆形或菱状卵形,顶端尾状,常比花稍长;萼种状,长2~2.5毫米,具10纵脉和许多横行小脉,密被白色柔毛,上唇3裂,中裂特大,下唇全缘或微凹;花冠白色或微红,长3~3.5毫米,上唇阔大,具4齿,中间2齿不明显,下唇舟状。雄蕊4,花丝突出。 果萼坛状,纵横脉均极明显。构成许多小凹穴;小坚果长圆形。 常生沙地草丛中或山溪边。 在春、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待用。 【异名】仙人草(《职方典》),仙人冻(《纲目拾遗》),仙草(《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凉粉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凉粉草 一年生草本。茎下部伏地,上部直立,长约15~50厘米,枝疏长毛。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4厘米,先端稍钝,基部渐收缩成柄,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有疏长毛;着生于花序上部的叶较小,呈苞片状,卵形至倒三角形,较花短,基部常带淡紫色,结果时脱落。总状花序柔弱,长5~10厘米;花小,轮生,柄长约3毫米;萼小,钟状,2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缘,结果时或筒状,下弯,有纵脉及横皱纹;花冠淡红色,长2.5毫米,上唇阔,全缘或齿裂,下唇长椭圆形,凹陷;雄蕊4,花丝突出;雌蕊1,花柱2裂;花盘一边膨大。小坚果椭圆形。花期秋季末。 分布我国南部。 【采集】夏季收割地上部分,晒干。或晒至半干,堆叠焖之使发酵变黑,再晒至足干。 【药材】干燥全草,多切成长约20厘米的段。茎方形,被灰棕色长毛,外表棕褐色或黑色,有沟槽,幼茎常扭曲;质脆易断,中心有髓。叶对生,多皱缩,纸质,稍柔韧,不易捻碎,长圆形或卵圆形,两面皆被疏长毛。花不常见。气微,嚼之味淡甘,有胶性。 产于广东。 【性味】①《本草求原》:"涩甘,寒。"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用主治】清暑,解渴,除热毒。治中暑,消渴,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①《本草求原》:"清暑热,解藏府结热毒,治酒风。" ②《中国药植图鉴》:"为清凉解渴除暑剂。全草煎服,治糖尿病。" ③《广东中药》Ⅱ:"治湿火骨痛,"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治中暑,感冒,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作冷饮或浸酒。 仙人草网:http://hi.baidu.com/lfcljs
9,有什么一洗黑是正宗的
松叶
(《本草经集注》)
【异名】猪鬃松叶(《圣惠方》),松毛(《简便单方》),山松须(《生草药性备要》),松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云南松等的叶。
【采集】全年可采,以腊月采者最好。采后晒干,放置干燥处。
【药材】干燥的松叶呈针状,长约12~18厘米,粗约0.1厘米,两叶并成一束,外包有长约0.5厘米的叶鞘,呈黑褐色。中央有长细沟,表面光滑,灰暗绿色,质轻脆,臭微。
【化学成分】马尾松叶含挥发油(α-蒎烯及β-蒎烯、莰烯等)、黄酮类(槲皮素、山柰酚等)、树脂。
云南松叶含挥发油、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
【性味】①《别录》:"味苦,温。"
②《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治风湿痿痹,跌打损伤,失眠,浮肿,湿疮,疥癣。并能防治流脑,流感,钩虫病。
①《别录》:"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
②《日华子本草》:"炙罯冻疮、风湿疮。"
③《纲目》:"去风痛脚痹,杀米虫。"
④《生草药性备要》:"杀螆,干水,止痒,埋口(合疮口)。洗疳疮,治螆疥。"
⑤《会约医镜》:"辟瘟疫气。"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维生素丙缺乏,营养性水肿;防治流脑,流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叶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脚弱十二风,痹不能行:松叶六十斤,细切之,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酿五斗米,如常法;别煮松叶汁以渍米并馈饭,泥酿封头,七日发。澄饮之取醉。(《千金方》松叶酒)
②治腰痛:马尾松叶一两,水煎去渣,加冰糖一两调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③治历节风:松叶三十斤,酒二石五斗,渍三七日,服一合,口五、六度。(《千金方》)
④治跌打肿痛:山松须浸酒服;其渣加蛤仔一只,捶敷患处。(《生草药性备要》)
⑤治跌打损伤:马尾松枝头嫩叶,焙干,研成极细末。每天服二次,每一次服一钱,温甜酒送下。(《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⑥治跌打损伤,扭伤,皮肤瘙痒症,漆疮,湿疹:鲜松叶煎汤熏洗,连洗数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风湿顽癣:松毛(炒黑)一两,轻粉、樟脑各三钱。湿则干掺,燥则用油调搽,如痒极者,以米醋调敷。并治冻疮。(《外科正宗》)
⑧治大风癞疮,并历节风痛,脚弱痿痹:松毛取生新者捣烂焙燥,每用松毛二两,枸杞子二两,浸酒饮,时时服,不得大醉,久服效。(《外科正宗》)
⑨治头风头痛;生鲜松毛四两,捣烂,焙燥,浸酒,时时饮之;其渣取出,贴顶门,用布裹头三日。(《方脉正宗》)
⑩治中风面目相引口偏僻,牙车急,舌不可转:青松叶一斤,捣令汁出,清酒一斗渍二宿,近火一宿,初服半升,渐至一升,头面汗出即止。(《千金方》)
⑾治失眠、维生素丙缺乏、营养性水肿:鲜松叶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⑿治风牙肿痛:松叶一握,盐一合,酒二升。煎漱。(《圣惠方》)
⒀治阴囊湿痒:松毛煎汤频洗。(《简便单方》)
⒁预防钩虫病:松针适量,水煎成浓汁,在赤足下田前,擦足及小腿处。(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临床应用】①预防感冒:用鲜松针制成1:1的浓缩煎液,每人每次服30毫升(相当于鲜生药1两),每日1次,每周连服2日,共服5周。于同一生产队内设条件基本相似趵服药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经5周后统计:服药组1857人,发病223人次,占12%;而对照组1543人中发病为481人次,占31.1%。服药后有少数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胃部不适。药液经加热及加糖调味后反应明显减少。
②预防流脑 :取鲜松针5斤,甘草2两,加水100斤,煎至80斤。成人每次0.5斤,每日2次,连服3天;儿童酌减,并加用鹅不食草粉搐鼻,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7天。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松针、扁柏各3两(鲜用半斤),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煮沸1小时,过滤,滤渣再加水煎煮;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200毫升,加糖浆100毫升或蜂糖2两,共成300毫升(每毫升含生药1.5克)。日服3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临床试治80例,近期有效率达91.25%。
【名家论述】《本草汇言》:"松毛,去风湿,疗癣癞恶疮之药也。性燥质利,炒黑善去风湿,顽癣湿烂,浸渍不干,并敷冬月冻疮。生取捣烂作丸,能治大风癞疾,或历节风痛,或脚气痿痹,或头风头痛等证。以上数病,凡关风湿致患者相宜,倘因血虚风燥致病者禁用之。"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