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伏香,中药作用醋香附姜半夏淡附片白芍当归乌药肉桂

中草药伏香,中药作用醋香附姜半夏淡附片白芍当归乌药肉桂

本文目录一览中药作用醋香附姜半夏淡附片白芍当归乌药肉桂2,有谁认识于伏香3,请问中药霍伏是什么4,伏香是一种什么样的中草药5,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饮伏茶晒伏姜上伏香什么意思6,中药绵茵陈有什么作用7,中药五指毛桃的作用8,韩信草是什么中药……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作用醋香附姜半夏淡附片白芍当归乌药肉桂

可以治疗肝经虚寒导致的少腹疼痛、疝痛、痛经等
治疗腹痛的方。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中药方治疗的病症不局限于一种这方的适应证是 寒积 气滞 肝郁凡是符合此证的所有病都可以用到此方 如 寒疝腹痛 寒邪伏肺的咳嗽 妇女带下量多清晰色白 月经不调等等...

中草药伏香

2,有谁认识于伏香

你好,没有伏香这种种中草药,是否看错或听错,应该是乳香吧。乳香别名:熏陆香、乳头香、浴香。性味与归经:味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功能与主治: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痈疽,心腹痛,拘挛,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本品气浊味苦,对胃有刺激性,易致呕吐,胃弱者慎用。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中草药伏香

3,请问中药霍伏是什么

霍香 霍香(Agastache ragosus) 又名排香草、合香,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芳香草本。植株高40厘米-100厘米,夏季开花,花唇形,白色或紫色,10月-11月结果。 藿香的防疫治病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药品化义》一书中就指出:“霍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香能和五脏,辛能通利九窍,若岗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本草正义》中亦称藿香“可辟秽恶,解时行疫气”。 藿香还富含营养素和微量元素。它的嫩茎、嫩叶、嫩苗含有钙、胡萝卜素、蛋白质、纤维素及各种矿物质,可作为蔬菜食用,既美味可口,又是保健佳品。夏季常吃凉拌藿香,可预防感冒暑湿,养颜美容。 藿香的茎、叶可提取芳香油,供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作为香料。 藿香生长适应性强,耐寒、耐热,我国南北各地均可种植,不择土壤,耐肥、耐瘠。用种子或分根繁殖,极易成活。

中草药伏香

4,伏香是一种什么样的中草药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解答如下,你好,没有伏香这种中草药,是否看错或听错,应该是乳香吧。乳香别名:熏陆香、乳香、浴香。性味与归经:味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功能与主治: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痈疽,心腹痛,拘挛,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本品气浊味苦,对胃有刺激性,易致呕吐,胃弱者慎用。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5,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饮伏茶晒伏姜上伏香什么意思

搜一下: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饮伏茶,晒伏姜,上伏香"什么意思
你好!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6,中药绵茵陈有什么作用

这个药有清肝利胆作用。常用于肝炎。黄疸。
治疗黄疸的,
主要是去黄疸性湿热,治有黄疸性的肝炎
茵陈,俗称柏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的幼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每年春季采收,以质嫩和香气浓郁者为佳,是中医治疗湿热黄疸的主要药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茵陈不仅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还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益身保健功能。在春天这个茵陈盛产的季节里,多食用茵陈亦能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的作用。现介绍几款茵陈食用法: 凉拌茵陈 茵陈蒿嫩茎叶250g,白糖、麻油各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此菜碧绿清香,甘甜爽口,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两目昏花,夜盲等病症。 茵陈蒿炒肉丝 茵陈蒿嫩茎叶250g,猪肉100g,葱花10g,姜末5g。将茵陈蒿洗净,入沸水锅焯片刻,捞出挤干水分,切段;猪肉洗净切丝;将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姜末放入碗内,搅匀成调味汁;炒勺加油烧热,下入肉丝偏炒至发白,倒入调味汁,炒至肉丝入味,投入茵陈蒿再炒至入味,出勺即成。此菜酱红透绿,嫩爽韧香,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不欲饮食,小便不畅,大便溏泄等病症。 茵陈窝头 鲜茵陈100g,米面适量。将茵陈洗净,捣烂取汁,加清水适量调和米面,做成窝头,蒸熟食,或做成馒头亦可。此法对急性黄疸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茵陈蒿荷叶粥 茵陈蒿25g,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g,白糖适量。先将茵陈蒿、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洗净的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稍煮即成。此粥色淡绿,质浓,清香甘甜,具有健补脾胃、利胆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对疾病的痊愈有一定的作用。 茵陈蜂蜜茶 茵陈10g,蜂蜜适量。将茵陈用冷开水适量浸泡片刻,而后去掉冷开水,再加入蜂蜜及开水,浸泡饮服。此法对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有一定的作用 嗨,给你发着资料我就馋了,你不知道,这茵陈食疗可好吃了~~···
具有利胆退黄、清利湿热的功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主治黄疸、湿温、湿疹、湿疮等。善于祛除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白兔食之仙。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除大热黄疸,伤寒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7,中药五指毛桃的作用

五指毛桃即是土黄茋。其为灌木或小乔木,生于山坡、沟谷、路旁的灌木丛中,分布我国南部及西部。 五指毛桃是单叶互生,纸质,多型,长椭圆状披针形、狭或广卵形,长8~25厘米,宽4~18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常具3~5深裂,边缘有锯齿或呈波状,有时全缘;托叶卵状披针形,长8~20毫米。花序成对腋生,球形,基部苞片卵状披针形;花黄绿色;雄花生于花序内壁近顶部,具梗;萼片4,紫色,线状披针形;雄蕊2或1枚;瘿花的萼片与雄花的相似;子房球形或卵形,花柱侧生,柱头漏斗形;雌花生于另一花序内,具梗或近无梗;萼片与雄花的相似,但较狭,颜色也较淡。瘦果椭圆形,有小瘤状凸体。 五指毛桃性味辛甘、微温,有健肿补肺,行气利湿的功效,主治肺痨咳嗽,盗汗,肢倦无力,食少腹胀,水肿,风湿痹痛,肝炎,白带,产后无乳等疾病。
五指毛桃  【别名】五指榕、五指牛奶、五指香、五叉牛奶、土黄芪[广东]、三爪龙、五爪龙、五爪桃、山狗差  【简介】  为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Ficus simplicissima Lour.[F. hirta Vahl var. palmatiloba (Merr.) Chum],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注:佛掌榕Ficus simplicissima Lour. var. hirta Migo 功效近似前种。  【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2米,全株具贴伏短硬毛和白色乳汁。根浅黄色,皮柔韧,有香气。茎直立,很少分枝。叶互生,纸质,长椭圆披针形或广卵形。夏季花序托球形,成对腋生。花序托熟时由红变黑。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  【功能与主治】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用于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脾虚浮肿,病后盗汗,白带。  【用法与用量】0.5~2两。  五指毛桃  此特产自然生长于深山隐谷处,味甘,性质温和,香气四溢,本品具有清热,滋阴降火,健脾开胃,溢气生津,祛湿化滞,清肝润肺等作用。  食用时先取小部分用清水洗净,用冷水再浸十五分钟,即可以与猪排骨或猪骨头,以及其它肉类等一齐煲汤,使用明火,效果更佳,宜浓宜淡,不论春夏秋冬,男女老少皆可食用,其独特风味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五指毛桃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胃、大肠及肝经。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祛痰,化湿,舒筋活络。用于肺虚痰喘,脾胃气虚,肢倦无力,食少腹胀,水肿,带下,风湿痹痛,腰腿痛;亦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辅助治疗。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辞典》记载,五指毛桃具有健脾益气、舒通经络、行气利湿等功效,主要用于脾虚浮肿、肝炎、慢性支气管炎、食欲不振等。
五指毛桃淮山瘦肉汤」能健脾益气,对肝病日久、脾胃虚弱者很有帮助(五指毛桃为桑科植物掌叶榕之根,味甘,气香,大型超市有售)。 五指毛桃淮山瘦肉汤 材料:五指毛桃一两、淮山一两、蜜枣二枚、瘦肉半斤、调味适量。 做法:五指毛桃、淮山洗净;瘦肉洗净,切片后出水;将全部材料放入瓦煲内,加水煮两至三小时,调味即成。 食疗功效:健脾益气、滋阴养血。

8,韩信草是什么中药

韩信草  种中文名:韩信草  种拉丁名:Scutellaria indica Linn.  种别名 :耳挖草、大力草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属中文名:黄芩属  属拉丁名:Scutellaria  作者:王美转贴自:中国花卉盆景网点击数:252  唇形科黄岑属多年生草本  Scutellaria indica linn.  韩信草又名耳挖草、金茶匙、牙刷草。叶对生,叶卵状椭圆至线状披针形,花着生于叶腋,粉紫色。我国分布较广,华南、华东、台湾分布较多。  野生的韩信草常见于田间、溪边及疏林下,因此韩信草喜湿润、蔽荫或部分遮阴的环境条件下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多用播种繁殖,发芽适温为18-22℃,因种子较小,覆土要薄,一周左右发芽。生长前期可少量施用氮肥,开花前多施磷钾肥,以促进发棵及开花。因韩信草生长强健,少有病虫危害。  韩信草多用于盆花及花坛栽培,也可用于风景园林及地栽。   韩信草的药用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春夏采集为好。采后,洗净晒干,扎把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微辛温,气香。舒筋活络,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跌打肿痛,外伤出血,产后四肢麻木,毒蛇咬伤。煎服15--30g,捣敷外用。  禁忌 孕妇慎用。
【别 名】 耳挖草,大力草,蓝花茶匙癀。   【来 源】 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韩信草Scutellaria indica Linn.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韩信草又名向天盏。为多年生草本;茎单生或数茎丛生,发自短的根状茎,高12~28厘米,细瘦,方柱形,被微柔毛。叶草质至近纸质,心状圆形至卵圆形,有时椭圆形,长1.5~2.6厘米,顶端钝或圆,基部圆或多少呈心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被柔毛或糙伏毛;叶柄长0.4~1.4厘米或过之。春、夏季开花;花蓝紫色,对生,多朵排成顶生总状花序;萼长2.5毫米,钟状,二唇形,后裂片背部的圆形盾片长约1.5毫米,结果时增大至3毫米;花冠长1.4~1.8厘米,被微柔毛,冠管基部向前膝状骤曲,上部直伸,檐部二唇形,上唇盔状,微凹头,下唇裂片较大,卵圆形,中部缢缩;雄蕊4枚,为二强雄蕊。小坚果4个,卵形,长约1毫米,藏于增大的宿存萼内。 生于山坡、草地、旷野、路旁、山谷和林缘。分布于我省及陕西、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亦有分布。   【药 材】 产地:我省各地有产。 采收加工:春、夏季开花期采收。拔取全草,抖去泥沙,洗净,晒干。 性状:全草长10~25厘米。根纤细。茎呈四柱形,有分枝。叶对生,具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圆形、卵圆形,长1~2厘米,宽0.8~ 1.5厘米,绿褐色,先端钝,基部心脏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密生细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冠蓝色,多已脱落。小坚果横生,残留的花萼呈钟状,萼筒背上生有一囊状盾鳞,呈"耳挖"状。气微,味微苦、咸。 质量要求:以茎枝细匀、叶多、绿褐色、带"耳挖"状果枝者为佳。 包装贮藏:捆压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   【炮 制】 拣除杂质,切段,筛去灰屑。   【医疗用途】 性味 辛、苦,微寒。 归经:归心、肝、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祛风止痛。用于肝热烦躁,肺热喘咳,血热咳血、吐血,咽喉肿痛,风火牙痛。外用治疗疮痈肿,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6~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半枝莲就是韩信草。

9,蘩香是什么中药

白蒿   (《本经》)   【异名】蘩(《诗经》),皤蒿(《毛诗传》),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传》),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开宝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籽蒿   二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被白毛,多分枝。单叶耳生;有柄;2~3回羽状深裂或全裂,终裂片宽线形、线形或近披针形,先端常钝,上面绿色,毛较少,下面灰绿色,密生白毛;茎上部的叶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近无柄。头状花序半球形,径5~7毫米,有梗,下垂,排成圆锥状花序;总苞片密被白毛,最外列者线形,灰黄绿色;小花皆为管状,黄色,表面有腺点,全部结实,花托有毛,毛几与小花等长。瘦果小,狭长倒卵形,具纵纹,黄褐色,长不及1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长河边、草地、荒地。分布东北、华北及甘肃、陕西,豫西等地。   【化学成分】本植物的绿色部分含一种倍半萜烯类白蒿宁,地上部分又含白蒿素、洋艾内酯和洋艾素。   干植物含生物碱0.12~0.2%、焦性儿茶酚糅质0.499%、黄酮类0.831%、内酯类,及微量的呋喃香豆精,此外,又含芸香甙、异槲皮甙。   【药理作用】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r-内酯,对金黄色薄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平,无毒。"   ④孟诜:"寒。"   【功用主治】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和病毒感染(俗称上火)等。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   【选方】治恶癞疾,遍体面目有疮者: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麴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僧深集方》)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取白蒿鲜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5~7日为一疗程;或制成冲剂及片剂服用。共治100例,显效(3天内达临床治愈)70例,有效(4~7天内达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为93%。据部分病例观察,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1.35天,便次恢复正常2.12天,腹痛消失1.55天,里急后重消失1.68天;大便镜检恢复正常及细菌转阴平均时间分别为3.02天和5.65天。疗效似较黄连、痢特灵、合霉素等为高。冲剂、片剂疗效似较煎剂为差。   其茎叶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气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白兔食之仙。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附方:茵陈羹。除大热黄疸,伤寒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嫩茎叶可供食用。清明节之际,正是白蒿风华正茂之时,上坟祭祀的人们络绎不绝,顺便采集白蒿治病或是解馋。白蒿的吃法有许多,一是吃包子、团子做馅,二是掺进玉米面蒸窝头,还可以清拌豆腐,也可以蒸熟了吃……都挺好吃。   白蒿窝头:将白蒿嫩茎叶去杂洗净,切碎,掺进玉米面,拌匀和好,蒸窝头。既调剂了伙食,又能防病治病。
麝香;
蘩拼音:fán : 白蒿:草本植物名。一名艾蒿,俗呼蓬蒿。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