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杜葵,非你莫属frank 去哪了

中草药杜葵,非你莫属frank 去哪了

本文目录一览1,非你莫属frank去哪了2,草药土地花是什么3,中药土地开花学名是什么4,杜衡的药用功效5,杜的组词是什么6,葵花的葵拼音是什么7,杜有什么组词8,杜衡的药用功效9,中药当中是否有杜若和杜衡两味药1,非你莫属frank去哪了……

本文目录一览

1,非你莫属frank 去哪了

目前由杜葵老师代替了,短时间可能回不来了,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并没有什么意外。女嘉宾也是由周思敏和陶思璇老师轮流上场吧。 个人估计和另一个节目《老板是怎样炼成的》有关,杜老师可能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了。

中草药杜葵

2,草药土地花是什么

地菜又叫做荠菜,就是用来包饺子味道超棒的野菜,地菜花是地菜老了之后开的花,据说地菜花煮鸡蛋可以预防头痛,成为流传的习俗,地菜花是什么菜 地菜花就是荠菜花,中药名。为十字花科荠属植物荠菜Capsellae bursa-pastoris(L.)Medic.的花序。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或栽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之功效。主治崩漏,尿血,吐血,咯血,衄血,小儿乳积,痢疾,赤白带下。花荠菜属于重要的中药,其主要功效是清热去火,并且全株都可入药,荠菜的花也和荠菜的枝叶一样属于寒凉性的食物,食用之后能清热降火,对热性体质的人和上火的人来说是一味调养身体的良药。荠菜花总状花序轴较细,鲜品绿色,干品黄绿色;小花梗纤细,易断;花小,直径约2.5mm,花瓣4片,白色或淡黄棕色;花序轴下部常有小倒三角形的角果,绿色或黄绿色,长5-8mm,宽4-6mm,气微清香,味淡。花现代研究表明,全草含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丙酮酸、对氨基苯磺酸及延胡索酸等有机酸,11种氨基酸,7种糖分,还含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胆碱、乙酰胆碱、皂苷、芸香苷、橙皮苷、黄酮类,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药理证实有兴奋子宫、气管与小肠平滑肌,缩短出血时间,扩张冠状动脉,降压,利尿,退热,抗应激性溃疡等作用。荠菜花生长在野外环境,在采集之后需用清水清洗干净,不可直接泡水食用,以免摄入过多的微生物和环境尘埃,影响健康。荠菜花和荠菜一样属于寒性的食物,自身属于寒性体质的人群不适合食用荠菜花茶,以免出现脾胃虚寒,引起腹泻反应。荠菜属于过敏类食物,含有的多种植物碱成分都对人体有刺激作用,过敏体质的人群不适合食用花

中草药杜葵

3,中药土地开花学名是什么

杜衡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地。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

中草药杜葵

4,杜衡的药用功效

杜衡《别录》【异名】怀、蘅薇香(《大戴札记》),牡、土卤(《尔稚》),楚蘅(《范子计然》),杜蘅(《广雅》),土杏(《博物志》),马蹄香(《唐本草》),榷香(《香蕾》),杜衡葵(《尔雅翼》),土细辛(《土宿本草》),钹儿草(《太仓州志》),杜葵(《本草纲目》),南细辛(《医林纂要》),马辛(《江苏药材志》),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释名】杜葵、马蹄香、土卤、土细辛。[恭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植物形态】杜衡: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茎端生1~2叶。叶宽心形至肾状心形,长和宽均3~8匣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两面略被毛,边缘及脉上密被细柔毛;叶柄长7~15厘米。单花顶生,径1~1.2厘米;花被墒钟状,顶端3裂,裂片宽卵形,暗紫色,脉纹明显;雄蕊12;花柱6,柱头2裂。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殖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地。【采集】4~6月间采挖,洗净,晒干。【药材】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多数环形的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柄或叶片,下部着生多数须根。根细圆柱形,弯曲,长约7匣米,直径1~2毫米,表面灰白色至淡棕色,具细纵皱,质毙易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气芳香,味辛辣。产江苏、浙江。【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黄樟醚及少量丁香油酚。 (1)潜伏期4小时以上。(2)中毒表现: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血压增高,肝脏先肿大后缩小,呕血,大便带血,尿少或尿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意识不清,全身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眼球突出,最后多因呼吸中枢完全麻痹而死亡。 治疗原则:早期催吐、洗胃、导泻,中西医结合救治。1.中毒在6小时内予催吐。2.洗胃 予5%鞣酸溶液洗胃后,灌入药用炭溶液吸附毒物。3.50%硫酸钠60ml导泻,超过6小时予温肥皂水高位灌肠导泻。4.吸氧。5.抗惊厥予地西泮等。6.早期应用止血剂。7.予中药西洋参10g煎汤去渣送服安宫牛黄丸一颗(研碎),每日2次。【炮制】原药拣去杂质,拍去泥屑,用水洗净,稍润后切断,晒干。【性味】《别录》:“味辛,温,无毒。” 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①《别录》:“主风寒咳逆。”②《药性论》:“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③《纲目》:“散风寒,下气清痰,行水破血,杀虫。”④《广西中药志》:“通经,散寒,祛痰,利尿。”⑤《江苏药材志》:“发汗,祛痰。治感冒头痛,牙痛,口舌生疮。”⑥《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催吐,祛痰,利尿。治支气管炎及水肿。”【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吹鼻或捣敷。【宜忌】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①治风寒头痛,伤风伤寒,头痛、发热初觉者:马蹄香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少顷饮热茶一碗,催之出汗。(《杏林摘要》香汗散)②治呼吸喘息,若犹觉停滞在心胸,膈中不和者:瓜蒂二分,杜衡三分,人参一分;捣、筛,以汤服一钱匕,日二、三服。(《补缺肘后方》)③治哮喘:马蹄香,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如正发时,用淡醋调下,少时吐出痰涎为效。(《普济方》黑马蹄香散)④治暑天发疹:杜衡根(研粉)三至四分。开水吞服。⑤治损伤疼痛及蛇咬伤:杜衡(研末)每次吞服二分;外用鲜杜衡,捣敷患处。⑥治蛇咬伤:杜衡根一至二钱,青蓬叶、竹叶细青、各等量,金银花三至四钱,野刚子五至六钱,水煎,一日三次,饭前服。⑦治疮毒:杜衡根、青蓬叶各一至二钱。捣烂敷患处。(④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⑧治无名肿毒,瓜藤疽初起,漫肿无头,木痛不红,连贯而生:杜衡鲜叶七片,酌冲开水,炖一小时,服后出微汗,日服一次;渣捣烂加热敷贴。(《福建民间草药》)⑨治蛀齿疼痛:杜衡鲜叶捻烂,塞入蛀孔中。(《福建民间草药》)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中毒症状为呕吐、黄疽、体温及血压升高;初期肝肿大、有压痛,继之缩小、吐血、大便带血、尿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全身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意识不清、眼球突出,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5,杜的组词是什么

杜甫、杜鹃、杜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鹃花、杜聿明、杜牧、杜十娘、杜康、杜甫草堂、杜威、防微杜渐、小李杜、杜若、杜撰、杜葵、杜陵、杜鹃啼血
杜鹃,杜绝,杜撰
杜的组词 :杜门、杜绝、杜蘅、杜梨、杜废、杜主、杜禁、杜口、杜多、召杜、邵杜

6,葵花的葵拼音是什么

拼 音: kuí (声母k,复韵母ui,读第二声。)部 首: 艹 、笔 画 :12 、繁 体: 葵 、五 笔: AWGD基本释义:1、冬葵,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圆形,稍皱缩,嫩时可食。2、向日葵,一种油料作物。种子可榨油。扩展资料:相关词组1、葵花 [ kuí huā ] 基本释义:向日葵。2、蜀葵 [ shǔ kuí ] 基本释义 :也叫一丈红。3、葵扇 [ kuí shàn ] 基本释义:用蒲葵叶制成的扇子。俗称芭蕉扇。4、菟葵 [ tú kuí ] 基本释义:植物名。似葵,古以为蔬。
拼音:kuí基本信息:部首:艹,四角码:44804,仓颉:tnok86五笔:awgd,98五笔:awg,d郑码:EXAG统一码:8475,总笔画数:12基本字义:1、〔向日葵〕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很高,开大黄花,花常朝向太阳,子可食,亦可榨油。简称“葵”,如“葵花”,“葵心”。2、〔锦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淡紫色或白色花,供观赏。3、〔蜀葵〕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有红、紫、白等色,根可入药。亦称“胡葵”、“吴葵”、“一丈红”。扩展资料:相关组词:1、葵心[kuí xīn] 葵菜的菜心。2、冬葵[dōng kuí] 又名葵菜、冬寒菜、蕲菜。葵的一种。叶肾形,稍皱缩。夏初开淡红色小花。嫩梢、嫩叶可作蔬菜。茎叶皆入药。3、汾葵[fén kuí] 即汾阴脽。4、葵菜[kuí cài] 又名冬葵,民间称冬苋菜或滑菜。属锦葵科植物。5、钟葵[zhōng kuí] 即锺馗。
向日葵
葵拼音: [kuí] 部首:艹部 笔画:12笔 释义:1.〔向日~〕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很高,开大黄花,花常朝向太阳,子可食,亦可榨油。
葵花的”葵“的拼音是“kuí”,其中声母是k,韵腹是u,韵母是i,读作第二声。释义:1、冬葵,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圆形,稍皱缩,嫩时可食。2、向日葵,一种油料作物、种子可榨油。笔画:扩展资料:相关组词:一、杜葵 [ dù kuí ] 释义:也称杜衡,中药名、为马兜铃科植物。二、蔠葵 [ zhōng kuí ] 释义:植物名。一名“蘩露”、“落葵”、可作菜蔬,也可药用。三、猴葵 [ hóu kuí ] 释义:海草名、即鹿角菜。四、闾葵 [ lǘ kuí ] 释义:复姓。五、龙葵 [ lóng kuí ] 释义:一年生草本,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夏秋间开白花,结浆果,圆球形,熟时紫黑色有,小毒;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消肿生肌的功效。
kuⅰv组词向日葵,葵花。大写字母为k。部首为草字头。

7,杜有什么组词

杜字组词 :杜门、杜绝、杜梨、杜主、杜禁、召杜、杜绝、杜废、刘杜、杜机、杜蔽、邵杜、杜若、宋杜、韦杜、防杜、杜举、羊杜、杜仪、杜义、霸杜、杜隙、杜五、杜学、杜隔、杜连、杜茝、杜黜、杜陵、黄杜、杜根、杜母、鄠杜、杜里、服杜、要杜、杜贰、杜米、房杜、杜断
杜绝 杜撰 杜弊清源 杜鹃 杜门不出 杜门谢客 防微杜渐
杜闭 杜蔽 杜伯 杜草 杜黜 杜崔 杜挡 杜断 杜绝,杜撰,杜鹃杜弊清源 杜耳恶闻 杜渐除微 杜渐防萌 杜渐防微 杜鹃啼血 杜绝后患杜绝言路 杜口裹足 杜口结舌 杜口绝言 杜口吞声 杜口无言 杜门不出 杜门晦迹 杜门绝迹
【开头的词语】杜绝 杜撰 杜鹃 杜甫 杜塞 杜宇 杜鹃花 杜康 杜衡 杜渐防萌 杜渐防微 杜口吞声 杜门谢客 杜门 杜门却扫 杜口裹足 杜做 杜紫微 杜主 杜仲胶 杜仲 杜觯 杜造 杜酝 杜园笋 杜园 杜聿明 杜邮之戮 杜邮之赐 杜邮亭 杜邮剑 杜邮 杜义 杜仪 杜荀鹤 杜学 杜宣 杜心 杜隙防微 杜隙 杜武库 杜五 杜卫 杜韦娘 杜微慎防 杜威 杜田 杜司勋 杜墅 杜十姨 杜十娘 杜诗韩文 杜诗韩集 杜诗 杜审言 杜若 杜如晦 杜权 杜曲 杜秋之年 杜秋娘 杜秋 杜弃 杜魄 杜鹏程 杜牧 杜母 杜默为诗 杜默 杜米 杜门自守 杜门自绝 杜门自绝 杜门诗 杜门塞窦 杜门屏迹 杜门面壁 杜门绝客 杜门绝迹 杜门绝客 杜门绝迹 杜门晦迹 杜门不出 杜茅柴 杜马 杜律 杜鲁门主义 杜陵遗老 杜陵野老 杜陵野客 杜陵屋 杜陵翁 杜陵叟 杜陵老 杜陵杰 杜陵花 杜陵风月手 杜陵风雨手 杜陵布衣 杜陵 杜连 杜丽娘 杜丽 杜里 杜梨 杜兰香 杜莱公 杜葵 杜口无言 杜口木舌 杜口绝言 杜口绝言 杜口绝舌 杜口结舌 杜口 杜绝契 杜绝 杜厥 杜绝言路 杜绝人事 杜绝后患 杜鹃血 杜鹃啼血 杜举 杜酒 杜荆州 杜茎山 杜禁 杜谏 杜渐除微 杜家中弟 杜家村 杜机 杜浣花 杜蘅 杜嘿 杜公祠 杜工部集 杜工部祠 杜根 杜隔 杜格 杜父鱼 杜甫溪 杜甫草堂 杜废 杜房 杜贰 杜二 杜耳恶闻 杜遏 杜多 杜断房谋 杜断 杜德机 杜挡 杜崔 杜黜 杜茝 杜草 杜勃罗留波夫 杜伯 杜宾根大学 杜蔽 杜弊清源 杜闭 杜霸 【居中的词语】防微杜渐 房谋杜断 反杜林论 小杜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慎防杜渐 三生杜牧 墨杜萨 梅杜萨之筏 李杜韩柳 截辕杜辔 结舌杜口 剪发杜门 黄杜鹃 防微杜衅 防萌杜渐 大杜鹃 达尔杜弗 阿杜瓦战役 【结尾的词语】要杜 羊杜 徐杜 小李杜 小杜 韦杜 宋杜 守杜 邵杜 柅杜 马杜 刘杜 李杜 老杜 黄杜 鄠杜 韩杜 服杜 房杜 防杜 大小杜 乘杜 霸杜

8,杜衡的药用功效

1、镇静作用。2、抗惊厥作用。3、镇痛作用。4、降脂作用。5、抗过敏作用。杜衡具有祛风散寒,消痰行水,活血止痛,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头痛,齿痛,胃痛,痧气腹痛,瘰疬,肿毒,蛇咬伤。扩展资料:杜衡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地。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川等地。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根丛生,稍肉质,直径1-2毫米。叶片阔心形至肾心形,长和宽各为3-8厘米,叶面深绿色。杜衡,中药名。全草、根茎或根入药,4-6月采集加工,采挖,洗净,晒干。体虚多汗、咳嗽咯血患者及孕妇禁服。大量服用可引起头痛、呕吐、黄疸、血压升高、烦躁、痉挛等中毒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杜衡
杜衡《别录》【异名】怀、蘅薇香(《大戴札记》),牡、土卤(《尔稚》),楚蘅(《范子计然》),杜蘅(《广雅》),土杏(《博物志》),马蹄香(《唐本草》),榷香(《香蕾》),杜衡葵(《尔雅翼》),土细辛(《土宿本草》),钹儿草(《太仓州志》),杜葵(《本草纲目》),南细辛(《医林纂要》),马辛(《江苏药材志》),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释名】杜葵、马蹄香、土卤、土细辛。[恭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植物形态】杜衡: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茎端生1~2叶。叶宽心形至肾状心形,长和宽均3~8匣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两面略被毛,边缘及脉上密被细柔毛;叶柄长7~15厘米。单花顶生,径1~1.2厘米;花被墒钟状,顶端3裂,裂片宽卵形,暗紫色,脉纹明显;雄蕊12;花柱6,柱头2裂。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殖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地。【采集】4~6月间采挖,洗净,晒干。【药材】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多数环形的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柄或叶片,下部着生多数须根。根细圆柱形,弯曲,长约7匣米,直径1~2毫米,表面灰白色至淡棕色,具细纵皱,质毙易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气芳香,味辛辣。产江苏、浙江。【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黄樟醚及少量丁香油酚。 (1)潜伏期4小时以上。(2)中毒表现: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血压增高,肝脏先肿大后缩小,呕血,大便带血,尿少或尿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意识不清,全身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眼球突出,最后多因呼吸中枢完全麻痹而死亡。 治疗原则:早期催吐、洗胃、导泻,中西医结合救治。1.中毒在6小时内予催吐。2.洗胃 予5%鞣酸溶液洗胃后,灌入药用炭溶液吸附毒物。3.50%硫酸钠60ml导泻,超过6小时予温肥皂水高位灌肠导泻。4.吸氧。5.抗惊厥予地西泮等。6.早期应用止血剂。7.予中药西洋参10g煎汤去渣送服安宫牛黄丸一颗(研碎),每日2次。【炮制】原药拣去杂质,拍去泥屑,用水洗净,稍润后切断,晒干。【性味】《别录》:“味辛,温,无毒。” 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①《别录》:“主风寒咳逆。”②《药性论》:“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③《纲目》:“散风寒,下气清痰,行水破血,杀虫。”④《广西中药志》:“通经,散寒,祛痰,利尿。”⑤《江苏药材志》:“发汗,祛痰。治感冒头痛,牙痛,口舌生疮。”⑥《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催吐,祛痰,利尿。治支气管炎及水肿。”【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吹鼻或捣敷。【宜忌】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①治风寒头痛,伤风伤寒,头痛、发热初觉者:马蹄香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少顷饮热茶一碗,催之出汗。(《杏林摘要》香汗散)②治呼吸喘息,若犹觉停滞在心胸,膈中不和者:瓜蒂二分,杜衡三分,人参一分;捣、筛,以汤服一钱匕,日二、三服。(《补缺肘后方》)③治哮喘:马蹄香,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如正发时,用淡醋调下,少时吐出痰涎为效。(《普济方》黑马蹄香散)④治暑天发疹:杜衡根(研粉)三至四分。开水吞服。⑤治损伤疼痛及蛇咬伤:杜衡(研末)每次吞服二分;外用鲜杜衡,捣敷患处。⑥治蛇咬伤:杜衡根一至二钱,青蓬叶、竹叶细青、各等量,金银花三至四钱,野刚子五至六钱,水煎,一日三次,饭前服。⑦治疮毒:杜衡根、青蓬叶各一至二钱。捣烂敷患处。(④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⑧治无名肿毒,瓜藤疽初起,漫肿无头,木痛不红,连贯而生:杜衡鲜叶七片,酌冲开水,炖一小时,服后出微汗,日服一次;渣捣烂加热敷贴。(《福建民间草药》)⑨治蛀齿疼痛:杜衡鲜叶捻烂,塞入蛀孔中。(《福建民间草药》)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中毒症状为呕吐、黄疽、体温及血压升高;初期肝肿大、有压痛,继之缩小、吐血、大便带血、尿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全身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意识不清、眼球突出,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9,中药当中是否有杜若和杜衡两味药

你好!有,但不一定能买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名称 : 杜若  拉丁文学名 : Pollia japonica  命名者:Thunb  别称 : 地藕、竹叶莲、山竹壳菜  科属 : 鸭跖草科,杜若属  生态习性:  多年生直立或上升草本,高50—90厘米,有细长的横走根茎。叶常聚集于茎顶,长11一18厘米,宽4—6.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暗绿色,表面粗糙,背面有细毛;无柄或基部渐狭而成带翅的叶柄。顶生圆锥花序常由轮生的聚伞花序组成,轮与轮之间较疏离,有长总梗,梗有白色细毛,花柄长2—4毫米,有1膜质披针形的苞片;花红色。果圆球形,直径5—7毫米,成熟时暗蓝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分布 : 中北部中低海拔阔叶林下潮湿处  用途 : 药用可以理气治痛、疏风消肿  杜衡  du heng  学名:Asarum forbesii Maxim.  英文名:Forbes Wildginger  又名:蘅  科名: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的节间短,直立或斜升,下端有多数须根。茎端生1—2叶,宽心形至肾状心形,长与宽均3—8厘米,顶端钝或圆,基部心形,表面深绿色,杂有白色斑,两面疏生短柔毛,边缘与脉上密生细柔毛;有叶柄,长约15厘米。单花,顶生,直径约1厘米;花被管钟状,顶端3裂,内面暗紫色,脉纹明显;花柄长约4厘米;雄蕊12;花柱6,2裂。蒴果肉质,有多数黑褐色种子。花期4—5月。  产江浦、南京(紫金山)、苏州、宜兴等地,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分布于浙江、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全草入药,称为“马辛”,有散寒止咳、祛风止痛的功效。 根状茎含挥发油,主要成份为丁香油酚、黄樟醚等。  杜衡  (《别录》)  【异名】怀、蘅薇香(《大戴札记》),牡、土卤(《尔稚》),楚蘅(《范子计然》),杜蘅(《广雅》),土杏(《博物志》),马蹄香((唐本草》),榷香(洪刍《香蕾,),杜衡葵(《尔雅翼,),土细辛(《土宿本草》),钹儿草(《太仓州志》),杜葵(《纲目》),南细辛(《医林纂要》),马辛(《江苏药材志》),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  【植物形态】杜衡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茎端生1~2叶。叶宽心形至肾状心形,长和宽均3~8匣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两面略被毛,边缘及脉上密被细柔毛;叶柄长7~15厘米。单花顶生,径1~1.2厘米;花被墒钟状,顶端3裂,裂片宽卵形,暗紫色,脉纹明显;雄蕊12;花柱6,柱头2裂。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  生于阴湿有腐殖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地。  【采集】4~6月间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多数环形的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柄或叶片,下部着生多数须根。根细圆柱形,弯曲,长约7匣米,直径1~2毫米,表面灰白色至淡棕色,具细纵皱,质毙易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气芳香,味辛辣。  产江苏、浙江。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黄樟醚及少量丁香油酚。  【药理作用】黄樟醚有麻痹作用,能使动物的呼吸中枢麻痹。长时间给猫及家畜以少量,则引起和磷中毒样的肝、肾脂肪变性;对犬给予0.75克则发生呕吐,犬的致死量,皮下注射或内服均为1克/公斤。  【炮制】原药拣去杂质,拍去泥屑,用水洗净,稍润后切断,晒干。  【性味】《别录》:"味辛,温,无毒。"  【功用主治】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  ①《别录》:"主风寒咳逆。"  ②《药性论》:"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  ③《纲目》:"散风寒,下气清痰,行水破血,杀虫。"  ④《广西中药志》:"通经,散寒,祛痰,利尿。"  ⑤《江苏药材志》:"发汗,祛痰。治感冒头痛,牙痛,口舌生疮。"  ⑥《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催吐,祛痰,利尿。治支气管炎及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吹鼻或捣敷。  【宜忌】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风寒头痛,伤风伤寒,头痛、发热初觉者:马蹄香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少顷饮热茶一碗,催之出汗。(《杏林摘要》香汗散)  ②治呼吸喘息,若犹觉停滞在心胸,膈中不和者:瓜蒂二分,杜衡三分,人参一分;捣、筛,以汤服一钱匕,日二、三服。(《补缺肘后方》)  ③治哮呴:马蹄香,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如正发时,用淡醋调下,少时吐出痰涎为效。(《普济方》黑马蹄香散)  ④治暑天发疹:杜衡根(研粉)三至四分。开水吞服。  ⑤治损伤疼痛及蛇咬伤:杜衡(研末)每次吞服二分;外用鲜杜衡,捣敷患处。  ⑥治蛇咬伤:杜衡根一至二钱,青蓬(菊科牡蒿)叶、竹叶细青(兰科斑叶兰)各等量,金银花三至四钱,野刚子(马钱科醉鱼草)五至六钱,水煎,一日三次,饭前服。  ⑦治疮毒:杜衡根、青蓬叶各一至二钱。捣烂敷患处。(④方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⑧治无名肿毒,瓜藤疽初起,漫肿无头,木痛不红,连贯而生:杜衡鲜叶七片,酌冲开水,炖一小时,服后出微汗,日服一次;渣捣烂加热敷贴。(《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蛀齿疼痛:杜衡鲜叶捻烂,塞入蛀孔中。(《福建民间草药》)  重要店有的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