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岩陀中草药,草药岩蚂桑是什么药啊急用

岩陀中草药,草药岩蚂桑是什么药啊急用

本文目录一览1,草药岩蚂桑是什么药啊急用2,岩陀的基本信息3,白花藤中草药名称4,马六花鱼星草岩驮连之虫楼这些都有什么作用5,岩陀有什么功效是什么药6,中药密陀僧药名的来历7,朋友们有没有人认识百花丹草药来的8,当归红花香附子小香元胡川芳云……

本文目录一览

1,草药岩蚂桑是什么药啊急用

搜一下:草药岩蚂桑是什么药啊、?急用、?
亲 岩马桑就是山腊梅主要用于解表祛风,清热解毒。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中暑;治慢性气管炎,胸闷。别名亮叶腊梅、秋蜡梅、毛山茶、香风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岩陀中草药

2,岩陀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岩陀拼音名:YánTuó别名:毛青红、九叶岩陀、毛七、毛头三七、血三七[云南]来源:虎耳草科鬼灯檠属植物西南鬼灯檠RodgersiasambucifoliaHemsl.,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秋冬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调经止痛。用于肠炎,痢疾,痛经,月经过多,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阴囊湿疹。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研粉撒敷患处。注意:孕妇忌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岩陀中草药

3,白花藤中草药名称

白花藤是络石藤的别名,还有下面的名字 [别名] 白花丹、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乌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 http://www.hulu.com.tw/tfd/Plumbago_1H.htm

岩陀中草药

4,马六花鱼星草岩驮连之虫楼这些都有什么作用

鱼腥草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鱼腥草(英文名HERBA HOUTTUYNIAE)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草药性状: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基本信息外文名Heartleaf Houttuynia Herb别名狗心草、折耳根、狗点耳性状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查看更多01:10鱼腥草为什么有难闻的鱼腥味?02:19湖南的鱼腥草,又名折耳根,用来这样烹饪简直是太美味了!01:48经常喝鱼腥草水,身体这4个方面明显改善,尤其常玩手机电脑人群00:51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目录词条目录鱼腥草简介相关合集药源相关史载别名入药炮制药性论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用药忌宜应用选方付方应用临床应用各家论述民族用药保健膳食茶、饮料化学成分药理药性增强免疫力抗菌作用病毒作用利尿作用和TMP配伍作用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炎作用其它作用副作用毒性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关闭相关合集味道奇怪的食物共14个词条47阅读榴莲热带著名水果之一豆汁豆汁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豆汁儿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而豆汁成为宫廷饮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情。腐乳腐乳,又称豆腐乳、霉豆腐等,它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豆制品。腐乳的质地细腻,醇香可口、味道鲜美,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佐餐佳品。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之说。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清代李化楠的《醒园录》中已经详细地记述了豆腐乳的制法。著名的绍兴腐乳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就已经远销东南亚各国,声誉仅次于绍兴酒。1910年,获“南洋劝业会”展览金质奖章;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又获得奖状。目前,我国腐乳已出口到东南亚、日本和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腐乳通常分为青方、红方、白方三大类。其中,臭豆腐属“青方”;“大块”、“红辣”、“玫瑰”等酱腐乳属“红方”;“甜辣”、“桂花”、“五香”等属“白方”。查看更多药源相关史载鱼腥草, 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四川广汉市高坪镇引入田间规模种植,现已带动周边乡镇近万亩种植面积,形成我国最大折耳根种植基地。别名岑草(《吴越春秋》),蕺(《别录》),葅菜(《唐本草》),蕺菜(孟诜),紫背鱼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葅子(《纲目,),臭猪巢(《医林纂要》),侧耳根(《遵义府志》),猪鼻孔(《天宝本草》),九节莲(《岭南采药录》),重药(《现代实用中药》),狗贴耳(《广州植物志》),肺形草(《贵州民间方药集》),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福建民间草药》),秋打尾(《浙江中药手册》),狗子耳、臭草、野花麦(《江西民间草药》),臭菜(《中药志》),热草(《滇南本草》整理本),臭质草(《浙江民间草药》),臭腥草(《泉州本草》),臭牡丹、臭灵丹、辣子草、奶头草(《湖南药物志》),草摄、红桔朝、臭蕺(《闽东本草》)。 入药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去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切段,晒干。药性论述性味《别录》:味辛,微温。《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纲目》:辛,微温,有小毒。《医林纂要》:甘辛咸。1.《别录》:味辛,微温。2.《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3.《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4.《纲目》:辛,微温,有小毒。5.《医林纂要》:甘辛咸。归经《本草经疏》:入手太阴经。《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1.《本草经疏》:入手太阴经。2.《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用药忌宜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别录》:多食令人气喘。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1.《别录》:多食令人气喘。2.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应用选方付方应用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治肺痈: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经疏》)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三钱。研末,桑枝一两,煎水冲服药末。(《江西草药》)治肺病咳嗽盗汗:侧耳根叶二两,猪肚子一个。将侧耳根叶置肚子内炖汤服。每日一剂,连用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痢疾:鱼腥草六钱,山查炭二钱。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治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八钱至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治痔疮: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其渣熏洗,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滇南本草》)治慢性鼻窦炎: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另用蕺菜七钱,水煎服。(《陕西草药》)治痈疽种毒: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治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积德堂经验方》)治妇女外阴瘙痒,肛痈:鱼腥草适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敷之。(《救急易方》)1.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2.治肺痈: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经疏》)3.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三钱。研末,桑枝一两,煎水冲服药末。(《江西草药》)4.治肺病咳嗽盗汗:侧耳根叶二两,猪肚子一个。将侧耳根叶置肚子内炖汤服。每日一剂,连用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5.治痢疾:鱼腥草六钱,山查炭二钱。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6.治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八钱至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7.治痔疮: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其渣熏洗,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滇南本草》)8.治慢性鼻窦炎: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另用蕺菜七钱,水煎服。(《陕西草药》)9.治痈疽种毒: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10.治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积德堂经验方》)11.治妇女外阴瘙痒,肛痈:鱼腥草适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12.治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敷之。(《救急易方》)临床应用痢疾: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感冒发烧:细叶香茶菜20克,鱼腥草16克,水煎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煎煮滤液浓缩,并与细末混合压片,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3~4片,小儿酌减。流行性腮腺炎: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胶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肺脓疡: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也可鲜草洗净炒菜吃,或用鱼腥草5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急性黄疸性肝炎:鲜鱼腥草18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习惯性便秘:鱼腥草5~10克,用白开水浸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0天为一个疗程。尿路感染:尿频涩痛:取鲜草50克或干品30克,煎服。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用鱼腥草30克,甘草6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皮肤病:用鲜品捣汁涂敷,或煎汁口服,均有清热消肿、除痱止痒的作用。用全草煎水外洗治天疱疮、脚癣。痈疖发背、疔疮肿毒(不论已破溃或未破溃):用湿纸包裹鲜鱼腥草,置于灰火中煨熟,取出捣烂,涂敷患处。子官内膜炎、官颈炎、附件炎、赤白带、及小腹痛:鱼腥草30~60克,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毒蛇咬伤:取鱼腥草62.5克,盐肤木根31.25克,黄仔叶根l5.6克,飞扬草31.5克,煎水外洗用于毒蛇咬伤。治疗痔疮:把鱼腥草洗干净(量的多少根据锅的大小定,没有特定要求,但越多越好)。放在锅里用水煮开,然后把水和鱼腥草放到痰盂里,直接坐在上面蒸。等水快凉的时候用水洗一下痔疮患处,效果非常好,长期使用不容易复发。1.痢疾: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2.感冒发烧:细叶香茶菜20克,鱼腥草16克,水煎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煎煮滤液浓缩,并与细末混合压片,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3~4片,小儿酌减。3.流行性腮腺炎: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胶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4.肺脓疡: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也可鲜草洗净炒菜吃,或用鱼腥草5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5.急性黄疸性肝炎:鲜鱼腥草18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6.习惯性便秘:鱼腥草5~10克,用白开水浸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0天为一个疗程。7.尿路感染:尿频涩痛:取鲜草50克或干品30克,煎服。8.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用鱼腥草30克,甘草6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9.皮肤病:用鲜品捣汁涂敷,或煎汁口服,均有清热消肿、除痱止痒的作用。用全草煎水外洗治天疱疮、脚癣。10.痈疖发背、疔疮肿毒(不论已破溃或未破溃):用湿纸包裹鲜鱼腥草,置于灰火中煨熟,取出捣烂,涂敷患处。11.子官内膜炎、官颈炎、附件炎、赤白带、及小腹痛:鱼腥草30~60克,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12.毒蛇咬伤:取鱼腥草62.5克,盐肤木根31.25克,黄仔叶根l5.6克,飞扬草31.5克,煎水外洗用于毒蛇咬伤。13.治疗痔疮:把鱼腥草洗干净(量的多少根据锅的大小定,没有特定要求,但越多越好)。放在锅里用水煮开,然后把水和鱼腥草放到痰盂里,直接坐在上面蒸。等水快凉的时候用水洗一下痔疮患处,效果非常好,长期使用不容易复发。各家论述《名医别录》:主蠼螋溺疮。《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滇南本草》

5,岩陀 有什么功效是什么药

岩陀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调经止痛。 内服用于肠炎,痢疾,痛经,月经过多,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外用治外伤出血,阴囊湿疹。    注意:孕妇忌服。
岩陀:苦、涩、凉。活血调经,去风湿,治跃打,骨折,风湿性关节炎,刀伤出血

6,中药密陀僧药名的来历

密陀僧是一种含氧化铅的固体催干剂,入油起促进干燥作用,是铅的氧化物矿物,它呈红色,属四方晶系,很重也很软,有油脂光泽,产于铅矿床的氧化地带。关于它名字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   相传,在中岳嵩山中,有一樵夫,一日进山砍柴,忽遇一只恶狼向他扑来,好在他眼急腿快,拼命奔走,方才免为狼食。但因惊吓过度,回家后得一怪病,失音不能言语,多天难愈。一日,遇一僧人路过,自称能治此病。那僧人取出一块似铜非铜、似金非金的东西,研末后让樵夫用茶水调服。樵夫服药后,很快便感觉浑身轻松,失音不语的症状随即消失。樵夫向那僧人询问药物的名药,那僧人并不作答,只是连声念起“阿密陀佛!阿密陀佛!”后来,那樵夫在一家银匠家里发现炼银炉炉底的残渣很象那僧人给他治病的药,便也试着给人治病,果然也有效果,别人问他这药的名字,他一时无言以对,因想起僧人给他治病时口念“密陀”,便灵机一动,说这药名叫“密陀僧”。   中医认为,密陀僧具有消肿杀虫,收敛防腐,坠痰镇惊的功效,可治疗痔疮,肿毒,溃疡,湿疹,狐臭,创伤,久痢,惊痫等症

7,朋友们有没有人认识百花丹草药来的

白花丹【其他别名】总管(《生草药性备要》)、千里及、鸟面马(《植物名汇》)、白雪花(《广州植物志》)、野苜莉、隔布草(《福建民间草药》)、千槟榔、照药(《广西药植图志》)、天槟榔(《南宁市药物志》)、白皂药、白花皂药(《四川中药志》)、一见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白花岩陀(《云南中草药》) 【功 效】祛风,散瘀,解毒,杀虫。 【性味归经】辛苦涩,温,有毒。1《广西药植图志》: “味辛,气烈,性热,有大毒。”2《岭南草药志》: “性微温;根茎:味微涩微苦;叶:辣,有毒。”入肺、脾、肝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捣敷或涂擦。 【用药忌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孕妇禁服。” 【药物配伍】配桂枝,温通经络,活血行血;配海风藤,祛风湿通络止痛;配牛膝,活血破瘀通络止痛;配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瘀;配玄参,滋阴泻火,软坚散结;配金银花,清热解毒。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
百花丹生在家边,村边,全株有毒,慎用。

8,当归红花香附子小香元胡川芳云苓是治疗

山药,甘草,锁阳,菊花,黄精,麦冬,牡丹皮,茯苓,黄芪... 字:人参 人发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干漆 广白 广角 广丹 大黄 大戟 大枣 大蒜 大蓟 小蓟 小麦 小蘖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枣 山栀 山姜 山药 山楂 川羌 川军 川连 川朴 川乌 川柏 川谷 川断 川椒 川贝 川芎 马兰 马辛 马菜 马莲 马宝 马勃 马蔺 卫茅 子苓 天冬 天虫 天龙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参 木瓜 木耳 木莲 木香 木通 木贼 木豆 木笔 木蓝 牙皂 瓦松 瓦韦 贝子 贝母 贝齿 牛至 牛黄 牛膝 牛蒡 见愁 手参 毛鸡 毛茛 毛姜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参 乌茜 乌韭 乌药 乌头 乌桕 乌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双花 双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叶 艾片 艾蒿 石韦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龙胆 龙齿 龙骨 龙葵 龙脑 龙眼 归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姜 生军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术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矾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参 白苏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蔹 白微 玄参 半夏 地龙 地黄 地椒 地榆 地笋 地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当 百合 百部 当归 当药 中草 曲莲 肉桂 肉果 朱砂 向前 竹叶 竹苓 竹沥 竹菇 竹黄 血余 血蝎 全蝎 全参 全草 合欢 合萌 守宫 冰片 决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灯草 防己 防风 红花 红根 红粉 红参 红糖 红藤 红升 豆豉 麦冬 麦芽 赤芍 赤药 赤箭 芫花 芫荽 苁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苍术 芜荑 芹菜 芡实 芦荟 芦根 芦丁 苏子 苏木 苏叶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园参 旱芹 旱莲 岗松 岗梅 牡蛎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条苓 龟甲 龟板 忘忧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远志 连翘 沙参 沙棘 沉香 没药 诃子 没石 陆英 灵芝 鸡头 阿胶 阿魏 陈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参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节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郁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导 昆布 岩陀 知母 侧柏 乳香 灸草 佩兰 狗宝 狗脊 迭达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葱 法夏 泽兰 泽泻 泡参 降香 饴糖 细辛 玳瑁 珍珠 荆芥 茜草 荜拔 草乌 草果 茶油 茵陈 茯苓 茯神 荠菜 荠草 莎草 莽草 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矾 枯草 枯苓 柳叶 柳芽 柳枝 枳壳 枳实 桅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轻粉 虻虫 胎盘 将军 钩藤 钩吻 香附 香橼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楼 胆木 胆矾 胆星 脉通 独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针 食盐 炮姜 姜黄 姜汁 姜皮 前胡 首乌 洪连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贯众 贯仲 秦艽 秦皮 莲子 莲肉 莲房 莲芯 莲须 莪术 荷叶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荠 莎草 恶实 桔梗 桃仁 桃汁 盐蛇 柴胡 崖香 党参 蚌花 铁屑 铝丹 蚕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参 益智 海马 海龙 海芋 海藻 海蛰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叶 桑枝 桑皮 桑椹 黄芩 黄芪 黄连 黄栌 黄柏 黄精 黄藤 黄丹 黄独 黄杞 黄宣 黄蜡 黄蘖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营实 萝卜 菘蓝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胆 常山 野姜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蜕 蛇莓 蚯蚓 银杏 银耳 银花 银翘 猪苓 兜铃 麻油 麻黄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陆 商枝 续断 绥草 缘豆 琥珀 斑蛰 斑蟊 葫芦 葱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壳 硫磺 ......
您好,这些中药可以起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有气滞淤血是有帮助的。

9,白花丹谁有这个草药的详细介绍

白花丹  【拼 音】BAIHUADAN  【英文名】Whiteflower Leadword Root  【拉丁名】药材Radix Plumbaginis Zeylanicae原植物Plumbagozeylanica L.  【别 名】山坡苓、假茉莉、总管(《生草药性备要》)、千里及、鸟面马(《植物名汇》)、白雪花(《广州植物志》)、野苜莉、隔布草(《福建民间草药》)、千槟榔、照药(《广西药植图志》)、天槟榔(《南宁市药物志》)、白皂药、白花皂药(《四川中药志》)、一见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白花岩陀(《云南中草药》)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白花丹科植物白花丹的全草及根。  【功 效】祛风,散瘀,解毒,杀虫。  【主 治】治风湿关节疼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肿毒恶疮,疥癣。  【性味归经】辛苦涩,温,有毒。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寒,无毒。”②《广西药植图志》: “味辛,气烈,性热,有大毒。”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无毒。”④《岭南草药志》: “性微温;根茎:味微涩微苦;叶:辣,有毒。”入肺、脾、肝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捣敷或涂擦。  【用药忌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孕妇禁服。”  【药物配伍】配桂枝,温通经络,活血行血;配海风藤,祛风湿通络止痛;配牛膝,活血破瘀通络止痛;配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瘀;配玄参,滋阴泻火,软坚散结;配金银花,清热解毒。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生态环境】多生于气候炎热的地区,常见于阴湿的沟边或村边路旁的旷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  【中药化学成分】根的氯仿抽提物中可得矶松素(Plumbagin)、3一氯矶松素和3,3’一双矶松素(3, 3’一Biplumbagin)。根中又含蛋白酶、蔗糖酶、葡萄糖、果糖。不含糖甙、生物碱和皂甙。 根含黄酮类的醌类化合物等。黄酮类化合物有白翠雀花素(leucodelphinid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杜鹃花甙 (azeleatin-3-rhamno-side)。醌类化合物有白花丹素(plumbagin)、3-氯白花丹素(3-chloro-plumbagin)及双白花丹素(3,3 ′-biplumbagin)。另外尚含有白花丹酸(plumbagic acid, β-2,3-二羟基苯甲酰丁酸)、β-谷甾醇、香兰酸 (vanillic acid)及挥发油。  【植物形态】白花丹  多年生蔓生亚灌木状草本,高2-3m。茎细弱,基部木质,多分枝,有细棱,节上带红色,除具腺外,光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叶片纸质,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10cm,宽1.5-5cm,先端尖,基部阔楔形,无毛,全缘。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25cm;苞片短于萼,边缘为干膜质;花萼管状,绿色,长约1cm,上部5裂,具5棱,棱间干膜质,外被腺毛,有粘性;花冠白色或白而略带蓝色,高脚碟状,管狭而长,长约2cm,先端5裂,扩展;雄蕊5,生于喉处;子房上位,1室,柱头5裂。蒴果膜质。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2月至翌年4月。  【性状】  性状鉴别 主根呈细长圆柱形,多分枝,长可达30cm,直径约5mm,略弯曲,上端着生多数细根,表面灰褐色或棕黄色。茎圆柱形,直径4-6mm,有分枝,表面黄绿色至淡褐色,节明显,具细纵棱;质硬,易折断,断面皮部呈纤维状,淡棕黄色.中间呈颗粒状.淡黄白色.髓部白色。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9cm,宽3-6cm;上面淡绿色至黄绿色,下面淡灰绿色至淡黄绿色。穗状花序顶生,萼管状,被有柄腺体,花白色至淡黄色。气微,味辛辣。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数列,含有棕黄色物质。皮层薄壁细胞10余列,含有淀粉粒及棕黄色块状物;皮层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有纤维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径向排列;木射线宽1-2列细胞,木纤维壁厚,木化。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表皮内侧具厚角组织,皮层散有分泌细胞,内含棕色物质;内侧有纤维,2-5列,波状排列成环,壁增厚。维管束外韧型。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细胞扁圆形或类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外被角质层,栅栏细胞1-2列,海绵组织薄壁细胞含棕色物质。主脉上面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表皮内侧均具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型,4-7个,与叶片垂直,排列成一纵行。  粉末特征:黄绿色。①淀粉粒较多,单粒呆类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11-14-20pμm,层纹及脐点不明显,复粒少数。②气孔环式,副卫细胞3个,大小近相等。③叶表面观垩腺呈类方圆形,直径30-50μm。④萼管腺毛具长柄,较大,腺头多细胞,膨大呈球形或椭圆形;腺柄多细胞,长方形,排成10余列。⑤花粉粒圆球形或椭圆形,有3条明显的沟,外壁雕纹网状,网眼圆形,直径60-90pm。⑥网纹、具缘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30μm。⑦纤维细长,先端钝或呈梭状,直径10-30μm,壁厚3-5μm,胞腔及孔沟明显。  【性味】辛苦涩,温,有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寒,无毒。"  ②《广西药植图志》:"味辛,气烈,性热,有大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无毒。"  ④《岭南草药志》:"性微温;根茎:味微涩微苦;叶:辣,有毒。"  【药理作用】矶松素小量对蛙、小鼠、兔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大量则由兴奋转入麻痹;其最小致死量,蛙为0.5mg/g,小鼠为0.1mg/g,兔为10mg/kg。对家兔的呼吸、血压有轻度抑制。降压乃由于末梢血管扩张及直接抑制心脏所致,与迷走神经无关。对离体蛙心有直接麻痹作用,心跳停于扩张期。对离体小肠及子宫,小量兴奋,中量先兴奋后麻痹,大量则一开始即呈麻痹作用;妊娠子宫特别敏感,对离体兔子宫0.000001%的浓度为兴奋作用,而0.00001%的浓度则呈抑制;对妊娠大鼠腹腔注射适当剂量可致胎仔死亡及续发性卵巢功能紊乱。矶松素有难闻的、腐蚀性的辛苦味,可用于发泡或治某些皮肤寄生虫病。此外,尚有某些抗菌作用。根的氯仿抽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牛津小杯法),对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石油醚抽提物次之,乙醇提出物更次之,水抽提液则无抗茵作用。根所含白花丹素1:100000对一些致病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毒性】中毒剂量时可致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及心搏停止。  【功用主治】祛风,散瘀,解毒,杀虫。治风湿关节疼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肿毒恶疮,疥癣。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消肿,祛风。治蛇咬,痢症,去眼膜,迎风下泪;擦癣疥癞,去毒俱妙。"  ②《岭南采药录》:"其叶捣烂敷跌打伤,能去瘀。"  ③《四川中药志》:"治痨伤吐血,虚弱带下及咳嗽心累。"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根:治风湿骨痛,陈旧性关节扭伤,心胃气痛。"  【选方】①治风湿关节疼痛,腰腿扭伤:白花丹根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或泡酒,每次五毫升,日服二次。(《云南中草药》)  ②治血瘀经闭:白花丹干根一两;或加瘦猪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跌打损伤:白花丹鲜叶一握捣烂,酌加热红酒,摩擦伤口周围。(《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跌打扭伤,蛇咬伤,恶疮:白花丹鲜叶三至四片,与它药配合捣烂外敷.一般敷十五至三十分钟除去,以免局部起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肛周脓肿,急性淋巴腺炎,乳腺炎,蜂窝织炎,疖肿:鲜白花丹适量捣烂,用双层纱布包好,敷于患处至痊愈。(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⑥治脾脏肿大:白花丹根浸酒服。重症并取叶和糯米捣烂,制成汤丸大,蒸熟,晚间睡醒服一丸。(《岭南草药志》)  ⑦治疟疾:白花丹鲜叶七至八片,揉烂,于疟疾未发前两小时缚在手脉上(待有烧灼感时取去)。(《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脚底硬结疼痛(胼胝):白花丹鲜叶一握,稀饭一撮,食盐少许,捣烂涂贴,日换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厚皮癣:白花丹茎叶捣烂擦。(《广西药植图志》)  ⑩治瘰疬未溃:白花丹鲜根五钱至一两,酌加猪瘦肉,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消肿,祛风。治蛇咬,痢症,去眼膜,迎风下泪;擦癣疥癞,去毒俱妙。  2.《岭南采药录》:其叶捣烂敷跌打伤,能去瘀。  3.《四川中药志》:治痨伤吐血,虚弱带下及咳嗽心累。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根:治风湿骨痛,陈旧性关节扭伤,心胃气痛。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