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草药的正确煎法2,中药煎药方法中药煎药的方法3,中药的煎法4,煎中药的正确方法5,中药的煎法6,中草药怎样煎法7,怎样煎中草药8,中草药的正确煎服方法9,中草药的正确煎法中草药的正确煎法买一个煎药的砂锅然后把药倒进……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草药的正确煎法
买一个煎药的砂锅然后把药倒进去,在放水要盖过药《5:1》就好了
2,中药煎药方法 中药煎药的方法
1、器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 2、浸泡: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要20分钟。 3、用水: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4、火候: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锅盖: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6、操作 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7、时间: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熬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煮40—60分钟,其余的中药煎煮20—25分钟即可。 8、再热:为节约时间,很多人会一次煎制出几天的药量,药液再加热时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达到饮用温水的温度即可。通常采用文火,药液刚有沸腾即可,放凉些饮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热中药一般不建议用微波炉。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用微波炉加热中药时,产热的过程可能使药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坏,失去一部分效能。医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汤剂,最好将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热水加热。 9、存放:保存时要放到密闭容器里,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后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3,中药的煎法
要用陶瓷,砂锅,等非金属器皿一般的是把药放进药罐里加水,水量为没过药材的一寸左右,泡十五或二十分钟,火先武后文煎药时不要频掀盖,叶子花类芳香气重的药不易久煎
4,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虽然现在医学发到,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可以检查到人体各个部位的情况,但是从治疗上来讲,很多人还是比较信赖中医中药的可是你知道怎么煎熬中药吗?下面和我一起来了解下!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一: 凉水浸泡。 取回的中药应该先放入干净的容器中那凉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这时候中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应该还要高于药材。 开始煎熬。 将浸泡好的中药连同泡中药的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如果有煎药专用的锅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锅最忌以开始就大火,因为受热不均匀,很容易裂开的。 滤出药渣。 第一遍煎药,煎开之后还要小火煎熬10-15分钟,然后将煎好的药水倒出来,药渣留在砂锅内。 继续浸泡,煎熬。 用凉开水或者温水继续浸泡刚刚煎过的药渣,这次的水不要太多,刚刚没过药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开后5分钟,第二次倒出,留药渣在砂锅。 第三次浸泡,滤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只不过这次倒出的药液的颜色会明显的减弱。第三次煎熬之后滤出的药渣基本就没有什么药性了,可是倒掉了。 混合药液,分为两份。 将三次煎熬的药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为两份,分早晚两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时候应该加热一下。喝中药有时候是需要忌口的,当然不同的中药要求不一样,在喝中药之前不妨咨询医生,要遵医嘱,效果才会好。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二: 准备好砂锅等器皿,刷洗干净。 把中药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 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或者蜂窝炉子上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 一般要熬制2--3遍,一定要守在旁边,不要熬没了汤,有剧毒的。 中药煎好后,要用过滤网或者拿根筷子挡住药渣,把药慢慢倒出。 看了“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的人还看: 1. 养生壶使用方法 2. 中医教你如何正确煎中药 3. 灵芝的药用及食用方法
5,中药的煎法
要看你药才能知到如何对你说煎法,因为药有先煎也有后下,更有包煎,烊熔。
一般没要求的话就按这方法吧:净清草药致砂锅中,加水(三碗水为度),先武(大火)后文(小火)
煎至一碗为度。倒出药汁去渣。温服!用砂锅或者是搪瓷锅质地比较好,煎的药效果也会比较好(不要用铁锅或者是铝锅);家里的饮用水即可;用大火沸腾,小火煎至大半碗;待到温度降至15度到37度之间即可(这样苦味没那么大)。
6,中草药怎样煎法
文火煮,每煮一次倒出一次药汁(约一小碗),再加水再煮,连续煮三次,将药渣倒掉。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7,怎样煎中草药
那可是学问——不仅要看具体成分、状态和药性药效,还要看具体病情之类 很复杂的! 先用凉水把中药浸泡10分钟,水要没过中药,然后再开火煎煮20分钟剩一碗药水时倒在一个容器里;然后把药渣再添水煎煮20分钟剩一碗药水时再倒在装药水的容器里,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服用。煎中草药是先泡30分钟后,不能把泡过的水倒掉,药的味道已经出来很多在水里了,直接煎,这是一煎,煎好后倒出来,再放水进去煎,就是二煎,一副药可以煎2-3次。可以熬一次
喝一次,也可以一下子全部熬好,兑在一起,分2-3次喝完,后者方法得到大家认可,因为药力可以一直维持,不会出现开始喝的浓,后面淡淡现象。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特殊煎服: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煎30分钟,再加入群药;注有“后下”的小包药,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好投入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液与“烊化”药物煎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
8,中草药的正确煎服方法
1、如何正确煎服中药汤剂
(1)煎药用具与用水
煎煮中药,常用的器具有瓦罐、沙锅及不锈钢杯等。不用铁制品,因为铁在空气中易氧化生锈及药物中鞣质物质起化学变化,影响汤剂质量。煎煮中药用水,可因地制宜,凡洁净的河水、雨水、雪水、井水、自来水均可应用。加水量根据处方药物的数量、性质,一般头煎第一次加水应高出药面2—3CM。在煎煮过程中再加1-2次水,务使药汁充分煎出,煎出量的多少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决定,成人量:200-300毫升,儿童约为成人量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即50-150毫升。
(2)火候与煎煮时间
煎煮中草药汤剂,一般在未沸之前武火(大火),沸后用文火(小火)。含芳香药物(如薄荷等)多用于解表的汤剂,宜少煎,含根茎类或矿石类、动物甲骨类药物(如首乌、党参、石膏、龟甲等)多用于滋补性汤剂,应久煎,多煎;或是含毒性成份如川、草乌等宜久煎。古人有“头煎取性,二煎取味"之说,因此头煎不宜过长,以免药剂中挥发性有效物质的散失或破坏,二煎时间可适当延长。
注:煎煮前药物必须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以利于一部分有效物质的溶出。
(3)汤剂中部分药物的特殊处理
在煎煮中药汤剂时,有些药物要求采用特殊方法进行处理:
A、先煎:一些矿石类,动物甲壳药物以及少许具有毒性的植物药物,要求先煎15-30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物同煎:如生石膏、生石决明、生龙齿、生牡蛎、制川乌、制草乌等。
B、后下:含有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坏,均应后下,即在最后5-10分钟加入煎煮。如沉香、檀香、钩藤、薄荷、生大黄等。
C、包煎:用纱布包裹下煎,具有毛茸、遇水易起粘性的药物和粉末药,煎煮过程中易使药液糊化、结底,或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必须包煎,如旋复花、海金沙、车前子、六一散等。
D、另煎:一些来源稀少,价格昂贵,作用特殊的细料药,减少损耗,要另煎取汁,然后于其它药汁兑服;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片、羚羊角片等。
E、冲服:一些量少的贵重药物,不宜入汤剂煎煮,常研成粉末,用药液或温开水冲服:如三七粉、沉香末、鹿茸粉、羚羊角粉、琥珀粉等。
F、烊化:将其它药物煎煮取汁后,趁热加入有关药物,搅拌熔化,称为烊化:如阿胶、鹿角胶、玄明粉等。
2、服药时间
(1) 对于一般中药汤剂可在早晚各服一次或在两餐之间服,即上午10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各服一次,于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
(2) 对于特殊用药应遵医嘱根据病情给药:
A、危急重症药 即时给药,为保证药力发挥,将所需药量酌情分次给予。
B、空腹服药 驱虫药、峻下逐水药、泻下药。
C、饭前服药 祛痰药、健胃药、制酸药、对胃有刺激的药物。
D、解表药、清暑解热、咽喉疾患药不拘时顿服。
E、睡前服用安神药。
F、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因“此天气在上,人宜在上……故宜早不宜夜。”
3、服药注意事项
A、要按医生要求服药。
B、用药前必须检查核对药名、剂量、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药物切勿使用。
C、了解所用药物的用途、服用时间、眼用方法、药物可能发生的反应、哪些药物不应同服、服药期间的忌口等有关注意事项。
D、药物不宜放置过久,并要注意药物的存放,否则会使药物提前失效。
E、药物保管保管好药物是保证药效的基本要求,药物若保管不当就会变质变性,其后果是危险的,药品的保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a.药品应保存在一个避光、干燥、通风和温度较低的地方。
b.各种药品应装在各自的瓶中,注明药名、剂量、用法、用途和取人的时间。
c.定期检查清理过期失效药品(约半年一次),具体方法如下:
d.查看药品的有效期,凡是过期药品禁用。
e.常用药品有片、丸、胶羹等制剂,若有变色,易粉、发粘、裂口、脱皮等现象应停止使用。
f.糖浆、水制剂等药水,虽然颜色各有不同,均应为澄清的液体。如有霉花、沉淀、混浊、变味等情况说明已变质,不能再眼用。
g.乳剂,如常用的鱼肝油一类。若发现分层、沉淀,千万不可服用。
h.抗生素、生物制剂、生化制品、脏器制品,这类药品要特别注意有效期,因这类药品物理现象表现不明显。
i.需封闭保存的常用药品,此类药品决不能用纸袋或一般纸盒保存,否则易变质。
j.易因潮湿而变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钙、氯化铰、酵母片、复方甘革片、安络血片、来巴比妥钠、氯化钠、毛果芸香碱、苯妥英钠片、含碘喉片、维生素B1片、颠茄片以及各种浸膏、胶丸、胶囊等。 易吸潮变质的药品:如阿斯匹林、硫酸亚铁,胃蛋白酶、胰酶、淀粉萌等。
k.易风化的药品:如硫酸国、硝酸甘油、硫酸亚铁、硫酸镁、明矾、磷酸可待因、硫酸阿托品、硫酸奎宁、硼砂等。
l.在空气中易氧化或因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的药品:如鱼肝油或鱼肝油精易氧化变红;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易吸收二氧化碳而成碳酸盐;氨茶巴吸收二氧化碳而成茶碱;水杨酸钠、苯巴比妥钠、苯妥英钠等都应防止二氧化碳的吸收。
二、夏季用药注意事项
1、不宜过度温热。温热药用来治疗寒症,夏季大量使用常会出现发热、出血、疮疡等病变。即使必须使用,也只能减少剂量,缩短疗程。
2、不宜过度发汗。夏季人体易出汗,此时再服大量发汗药,势必大汗淋漓,导致体内水分失衡,甚至出现休克等危重症候。
3、不宜过度滋补。滋补药不易吸收,只有消化功能完善的人才能使用,否则会出现腹胀、不思饮食等现象。而人在夏季,胃肠功能低,故不宜使用,更忌过度滋补。
9,中草药的正确煎法
中草药的正确煎法首先,要选好煎煮汤药的器皿。 一般用砂器、陶器、搪瓷、不锈钢器皿。铝制器皿也可以。禁忌:铁制器皿。以砂锅煎药最好。其次,煎药要掌握好用水。一剂药煎两次,即头煎、二煎。头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克)×10;二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 毫升)×6。如下表:汤药类型 头煎加水量(毫升) 二煎加水量(毫升)解表药 400~600 280~300一般药 500~700 300~350滋补药 700~900 400~450一般的头煎加入的水以高出水面3公分为宜,二煎加水至淹没药面为好,给小儿煎水 量相应要少些。第三、要掌握好煎药的火候和浓缩程度。在水未开锅前用武火(即大火),水开后用文火(即小火)煎煮 , 直至煎成。在第一次煎煮药,需先用水浸泡30分钟后再煎。不同类型汤药的煎熬时间可参考下表:汤药类型 一煎(从煮沸起计)(分钟) 二煎(从煮沸起计时)(分钟)解表药 15~20 10~15一般药 20~25 15~20滋补药 30~35 20~25浓缩程序,成人以200~250毫升为宜,小儿药以50~75毫升为宜,或将头 煎 及二煎药汁滤出混合后再次煎煮使药汁浓缩。第四,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部分药物被特别注明先煎、后下、包煎或另煎。一般有四种:①先煎-把先煎的药,用武火加热至沸,再煎15~20分钟,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需先煎的药一 般是矿石类、硬壳类质地坚硬的药物,须打碎久煮才可将有效成份煎出;另外还有部分药物 具有毒性,通过长时间的煎煮可以降低毒性。②后下-就是在其他药已煎熬10~15分钟后, 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一起煎,同煎10~15分钟后即可。后下药多为气味芳香、挥发性强的 药,其有效成份是其所含的易挥发的挥发油,这恰好是治病有效成份,所以应后下,以免失 去药效。③包煎-是指那些含粘性、小粒种子和有细小绒毛的药物,用沙布包起来煎,目的 是防止药粘锅底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④另煎-也就是单独煎煮。另煎的药物一般是 些贵重药材,单独煎煮是为了避免贵重药材的浪费,又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如 人参、西洋参等价格昂贵,与其它药同煎,药汁易被其它药物吸收影响药效,又造成浪费。 又如犀牛角、羚羊角,即稀少又昂贵,一般用量也较少,它们质地坚实,与其他药物同煎, 一则药汁被其它药物吸收,再则又难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第五,为什么有些药物需要烊化,冲服烊化即溶化,指一些粘性大的药物,不宜与其它的药物同煎,必须放在容器内隔水炖化或加 少量水煮化后,再兑入其它药物中服,这些药物如与其它药物同煎,一则影响其疗效,二则 因糊锅底而易使药物煎焦。如阿胶、鹿胶、一般宜用黄酒炖化或加水黄化,待其它药物煎好 滤出后,再兑入煎剂一齐服用。有些药物不宜煎煮,否则破坏疗效,而有些药物研成粉末直接冲服,疗效明显提高。例如鹿 茸、沉香、琥珀等,既不宜与其它药物同煎,也不宜单煎,而应研成细末,兑入煎剂或直接 开水冲服,这样才不影响疗效;羚羊角、犀牛角虽可入煎,但研末冲服效果要好。另外,能 入煎的药物,如为提高疗效,需研末冲服,剂量应适当减少。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煎服中药 是最常用的办法,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您一定不会再为如何煎煮中药而头痛了。首先,要选好煎煮汤药的器皿。 一般来说,用砂器、陶器、搪瓷器皿、不锈钢器皿均可用来煎药。如果实在没有上述质地 器皿,用铝制器皿也可以,因为铝分子较其它金属分子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其 它一些金属(如铁制器皿),很容易与药物中的一些化学成份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疗效,甚至 产生有毒副作用的化合物。在上述可煎药器皿中,以砂锅煎药最好。因为砂锅传热均匀,性 质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其次,煎药要掌握好用水。 中草药煎制的用水十分讲究,认为水有轻重、动静、厚薄之说,应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而 在现代中药学中,煎药的水只要洁净就好。煎煮中药用水的量不好掌握,加水过多,给服药 带来不便,对有些疾病如水肿的病人,还会加重病情;如加水过少,不能保证煎药时间,影 响 药物中有效成份的析出,从而影响疗效。通常一剂药煎两次,即头煎、二煎,可以用下面公 式来控制加水量;头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克)×10;二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 毫升)×6。也可以依据各类型汤药来加水,如下表: 汤药类型 头煎加水量(毫升) 二煎加水量(毫升) 解表药 400~600 280~300 一般药 500~700 300~350 滋补药 700~900 400~450 一般的头煎加入的水以高出水面3公分为宜,二煎加水至淹没药面为好,给小儿煎水 量相应要少些。 第三、要掌握好煎药的火候和浓缩程度。 中医煎药讲究武火、文火两用,在水未开锅前用武火(即大火),水开后用文火(即小火)煎煮 , 直至煎成。但要注意,在第一次煎煮药,需先用水浸泡30分钟后再煎,以便使水充分浸通在 药物中,有利于有效成份从药物中煎出。不同类型汤药的煎熬时间可参考下表: 汤药类型 一煎(从煮沸起计)(分钟) 二煎(从煮沸起计时)(分钟) 解表药 15~20 10~15 一般药 20~25 15~20 滋补药 30~35 20~25 药液的浓缩程序,成人一般以200~250毫升为宜,给小儿药以50~75毫升为宜,或将头 煎 及二煎药汁滤出混合后再次煎煮使药汁浓缩,即便于小儿服用,又不致因小儿用药量少而影 响服药。 第四,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 在您煎煮中药时,可能有部分药物被特别注明先煎、后下、包煎或另煎。这里根据部分药物 的独有特点,充分利用有效成份的药物而定的。特殊的煎法一般有四种:①先煎-就是把标 明要先煎的药,用武火加热至沸,再煎15~20分钟,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需先煎的药一 般是矿石类、硬壳类质地坚硬的药物,须打碎久煮才可将有效成份煎出;另外还有部分药物 具有毒性,通过长时间的煎煮可以降低毒性。②后下-就是在其他药已煎熬10~15分钟后, 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一起煎,同煎10~15分钟后即可。后下药多为气味芳香、挥发性强的 药,其有效成份是其所含的易挥发的挥发油,这恰好是治病有效成份,所以应后下,以免失 去药效。③包煎-是指那些含粘性、小粒种子和有细小绒毛的药物,用沙布包起来煎,目的 是防止药粘锅底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④另煎-也就是单独煎煮。另煎的药物一般是 些贵重药材,单独煎煮是为了避免贵重药材的浪费,又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如 人参、西洋参等价格昂贵,与其它药同煎,药汁易被其它药物吸收影响药效,又造成浪费。 又如犀牛角、羚羊角,即稀少又昂贵,一般用量也较少,它们质地坚实,与其他药物同煎, 一则药汁被其它药物吸收,再则又难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 第五,为什么有些药物需要烊化,冲服 烊化即溶化,指一些粘性大的药物,不宜与其它的药物同煎,必须放在容器内隔水炖化或加 少量水煮化后,再兑入其它药物中服,这些药物如与其它药物同煎,一则影响其疗效,二则 因糊锅底而易使药物煎焦。如阿胶、鹿胶、一般宜用黄酒炖化或加水黄化,待其它药物煎好 滤出后,再兑入煎剂一齐服用。 有些药物不宜煎煮,否则破坏疗效,而有些药物研成粉末直接冲服,疗效明显提高。例如鹿 茸、沉香、琥珀等,既不宜与其它药物同煎,也不宜单煎,而应研成细末,兑入煎剂或直接 开水冲服,这样才不影响疗效;羚羊角、犀牛角虽可入煎,但研末冲服效果要好。另外,能 入煎的药物,如为提高疗效,需研末冲服,剂量应适当减少。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煎服中药 是最常用的办法,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您一定不会再为如何煎煮中药而头痛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