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红毛七,有中药叫毛红的吗

中草药红毛七,有中药叫毛红的吗

本文目录一览有中药叫毛红的吗2,红毛七和临合草是同一种草吗3,有那几样中药材的名字是三个字最后一个字是七4,红毛七是治什么病的5,红毛七是治什么病的6,医谁能告诉我中草药血三七的作用及相关的知识7,福建人炖汤放的像细树根一样的中药叫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1,有中药叫毛红的吗

没听说过。可能是冷备中药或者有些药房为了自身的利益,给某些药取得名称。

中草药红毛七

2,红毛七和临合草是同一种草吗

红毛七,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红毛七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的根和根茎。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西藏等地。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血瘀腹痛,脘腹寒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中草药红毛七

3,有那几样中药材的名字是三个字最后一个字是七

春三七、冬三七、竹节七、红毛七、 你还可以去中药材指数网www.ysindex.com去看看,还有中药材的细节图片和介绍
除了三七,一时间还真想不出来。

中草药红毛七

4,红毛七是治什么病的

红毛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位中草药,根茎部分可以入药。红毛七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的作用,常常用于月经不调,行经腹痛,行经不畅,产后血瘀腹痛等一些症状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对于治疗脘腹寒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疼痛也有一定的功效。一般怀孕期的妇女不使用红毛七,因为红毛七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会导致早产。

5,红毛七是治什么病的

红毛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位中草药,根茎部分可以入药。红毛七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的作用,常常用于月经不调,行经腹痛,行经不畅,产后血瘀腹痛等一些症状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对于治疗脘腹寒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疼痛也有一定的功效。一般怀孕期的妇女不使用红毛七,因为红毛七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会导致早产。

6,医谁能告诉我中草药血三七的作用及相关的知识

血三七 此药为蓼科植物中华抱茎蓼(Polygonum amplexicaule var. sinense)的根茎。因其能活血通经、治疗跌打损伤,故得此名。 中华抱茎蓼为多年生草本。其根茎粗壮,外皮紫褐色,断面紫红色。茎直立或倾斜,上部有分枝。下面的叶具有长柄,往上叶柄渐缩短至抱茎,叶柄处有管状膜质托叶鞘。7—8月开红色或白色花,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9—10月结黑褐色椭圆形的瘦果。分布于宋洛、长方、新华、马湾、板仓、红坪、大岩屋、板桥、木鱼、大九湖等地。生长于1000—2500米的沟边或林下潮湿处草丛中。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胃痛、跌打损伤、骨折、劳伤腰痛、风湿疼痛等;外用可止血。 注:犊牛儿苗科植物鼠掌老鹳草(Geranium sibiricum)的全草也称“血三七”。 鼠掌老鹳草为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直生,分枝或不分枝。茎较纫长,多分枝,略有倒生毛。叶对生,宽肾状五角形。花单个腋生,淡红色,6—7月开花,花后结有微毛的蒴果.长1.5—2厘米。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500—l600米的山坡林下或沟边草丛中。 鼠掌老鹳草的全草能祛风湿、活血通经、清热止泻。 http://51qe.cn/pic/15/14/13/12/061.htm

7,福建人炖汤放的像细树根一样的中药叫什么

【竹叶参的功效介绍】: 竹叶参 (《陕西中草药》)   【异名】白龙须、竹叶七、獆猪七、白毛七(《陕西中草药》),石竹根、竹节参、竹根七(《贵州药植目录》),白根药、小竹根、倒竹散、老虎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广东万寿竹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广东万寿竹,又名:山竹花、一线香、竹节草、玉竹草、白子草、竹叶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根茎短,簇生多数须根。茎细,有分枝。叶互生,质薄;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1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有明显平行脉;叶柄短。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有花2~4朵,罕为5~7朵;花序柄短,顶部有一片与叶相似的毡片;花下垂,白色或淡紫色,钟状,长1.5~2厘米,裂片6,基部有距;雄蕊6;子房3室。浆果球形,黑色,花期夏季。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分布陕西及长江以南各地。本品在贵州地区亦作百尾笋使用,参见百尾笋条。 药用价值   【采集】夏秋间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苦辛,凉。 ①《云南中草药》:苦,凉。 ②《江西草药》:性平,味苦辛。   【功用主治-竹叶参的功效】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治高热不退,虚劳骨蒸潮热,风湿麻痹,关节腰腿疼痛,痛经,月经过多,痈疽疮疖,跌打损伤,骨折。   ①《陕西中草药》:滋阴补虚,祛风湿,活络镇痛。治虚劳,骨蒸潮热,肺结核,心慌气短,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②《云南中草药》:接骨止血.消炎止痛,祛风除湿。   ③《江西草药》:祛风散热,舒筋活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炖鸡、研末为散。 外用:捣敷患处。   【选方】①治小儿高烧:山竹花根适量,研末。 每次一钱,日二次,冷开水送服。   ②治手足麻痹:山竹花根二两,鸡蛋一个。水炖,服汤食蛋。   ③治风湿痛:山竹花根六钱,红孩儿根五钱,茜草根、大血藤根、虎刺根各三钱。用白酒一斤浸泡七天,每次服五钱至二两,早晚各一次。   ④治腰痛:山竹花根适量,研末。每次二钱,水酒冲服,早晚各一次。(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⑤治风湿关节痛,痛经,月经过多,肺结核:白根药三至五钱。水煎服或炖鸡服。(《云南中草药》)   ⑥治跌打损伤,骨折,枪伤,疮疖,蜂窝组织炎:白根药(鲜)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⑦治毒蛇咬伤,引起昏迷:山竹花根二饯,研末,用万年青根三钱,煎水冲服。(《江西草药》)
弱弱说一句,虫草么~
是鸡骨草

8,都有那些中药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

 抑制流感病毒的有74种,如麻黄、桂枝、葛根、柴胡、藿香、贯众、川芎、黄精、鱼腥草、蚤休、甘草、虎杖等;   抑制疱疹病毒的有33种,如黄芪、夏枯草、大黄、石苇、天花粉、怀牛膝、苍耳子、西洋参等;   抑制柯萨奇病毒的有20种,如山豆根、败酱草、乌药、仙灵脾、苦参等;   抑制肝炎病毒的有14种,如紫草、姜黄、桑寄生、黄柏等;    抑制乙脑病毒的有11种,如牛黄、刺五加、大青叶等;   抑制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有8种,如黄芪、苦瓜、天花粉、槟榔、甘草等;   此外,杏仁、银杏叶抑制EB病毒,大蒜抑制巨细胞病毒,苍术抑制腮腺炎病毒,黄连抑制沙眼病毒,白芍、丝瓜藤抑制口腔炎病毒。有趣的是桑枝可抑制马铃薯病毒,红毛七可抑制烟草病毒,斑蝥可治鸡瘟病。   经研究证实,能抑制3种病毒的有黄芩、黄连、银花、连翘、鱼腥草、紫草、贯众、艾叶、败酱草、黄芪、甘草、仙灵脾、金樱子、蜂胶、乌药、青木香、虎杖、海藻、丝瓜藤、石榴皮等,以及较少用的白屈菜、鸡血七、空心苋、棉子、红药子、珠子草等。   临床治疗病毒性感染使用中成药已极为普遍。如午时茶、川芎茶调散治疗风寒感冒,藿香正气片(丸、软胶囊)、正气片治疗感冒及肠道病毒引起的腹泻,防风通圣丸治疗感冒及单纯疱疹,板蓝根冲剂(颗粒剂)治疗风热型感冒、腮腺炎、肝炎、麻疹等病毒感染,抗病毒口服液治疗风热型感冒、腮腺炎及各种病毒感染,纯阳正气丸可治疗暑天感冒,小柴胡冲剂、柴胡口服液(注射液)、正柴胡饮冲剂等可治疗流行性感冒,鱼腥草注射液治疗流行性感冒、单纯疱疹、病毒性心肌炎等,复方大青叶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乙脑,复方黄芩片、黄芩苷片治疗流行性感冒、肝炎,黄连上清丸(片)治疗口腔炎等
中药在抗病毒方面有一定的功效,像金银花、柴胡、黄芩、鱼腥草、黄芪、板蓝根、连翘等都有一定的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中药的抗病毒作用可以说是在复方中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基础上发挥的,因而这些药物往往不是单方使用,而是根据感冒的性质和个人的体质结合其它中草药辨证使用,所以不要自己随便服用抗病毒中药。   中医认为感冒是风邪病毒侵袭人体所致,根据病情,把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两大类。风寒病人无汗,痰稀白起泡,舌苔薄白,小便清,可用感冒清热冲剂、小柴胡冲剂等;风热病人痰黄稠,咽痛,舌苔薄白微黄,小便黄,可用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等。
金银花 板蓝根 百部 虎杖 黄芩 黄连 太多了
中药里还有两种抗病毒效果最好 如二十五味松石丸 主要治疗各型肝炎 特别对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腹水 肝癌晚期 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主要是因为里面有金子做药引 另外银子的杀毒作用也是众所周知的
普济消毒饮 抗病毒口服液
一般来说,清热解毒的中药都有抗病毒作用
板兰根,西洋参,公英,一点红,

9,岗梅根鱼腥草土牛七山芝麻毛冬青这些中药分别有什么做用

岗梅根 【药用部位】梅叶冬青的根。本植物的叶(岗梅叶)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苦甘,寒。①《岭南采药录》:“味苦。”②《陆川本草》:“甘,寒。”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入肺、肝、大肠三经。 【功效主治】清热,生津,活血,解毒。治感冒,头痛眩晕,热病燥渴,痧气,热泻,肺痈,咳血,喉痛,痔血,淋病,痈毒,跌打损伤。【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鱼腥草 多年生草本,有鱼腥味。根茎横走。花小,白色。 性味归经: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 归肺经。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并是治疗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咳吐脓血的要药。 消痈排脓功效还可用于热毒疮疡。 清热除湿,利水通淋功效用于湿热淋证。 清热止痢功效可用治湿热泻痢。 土牛七为土牛膝的别名 叶子有用,全草晒干入药则为倒扣草治疗感冒发热,扁桃腺炎,胃痛,痢疾,淋疾,肾炎,水肿,尿路结石 山芝麻 【别名】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坡油麻   【来源】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Helictercs angustifolia L 山芝麻 .,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源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茎直立,有分枝,茎皮坚韧似麻,小枝密被灰黄色短绒毛。单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夏季叶腋抽出短花序梗,花数朵簇生其上,花梗短。朔果卵状矩圆形,略似芝麻果实,长近2厘米,密被星状毛茸,熟后5裂。   【性味归经】苦、微甘,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用于感冒高烧,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麻疹,咳嗽,疟疾;外用治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痔疮,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干根研粉外敷或米酒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备注】(1)本品有小毒,内服量不宜过大。中毒时可见恶心,腹泻,头晕等反应。 版本二 【别名】岗油麻(《生草药性备要》),岗脂麻(《岭南采药录》),山油麻 山芝麻 (《广州植物志》),田油麻、仙桃草(《福建民间草药》),野芝麻、狗屎树(《广西中兽医药植》),假芝麻(《广西药植图志》);山麻(《闽南民间草药》),假油麻、芝麻头(《岭南草药志》),牛釜尾(《广西中草药》),山野麻(《福建中草药》),白头公、油麻甲(江西《草药手册》),野麻甲、假麻甲(《广东中草药》)。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全株。6月前采其全株,切段,晒干。   【原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小枝密被灰黄绿色短柔毛。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长4~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圆形,脉3出,全缘,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柔毛;叶柄长5~7毫米。花序腋生,密生小花;花苞1片,线状尖针形;花柄短;萼简状,长6~7毫米,5裂,被星状短柔毛;花瓣5,淡紫色,线形,长约1厘米;雄蕊10,连合成雄蕊柱,雄蕊柱与雄蕊柄合生,顶端5裂,花药群集在裂齿间,退化雄蕊5;子房5室,被毛,花柱柔弱。蒴果卵状长圆形,长12~20毫米,先端短尖,密被星状柔毛。花期6~7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山、丘陵、荒坡、路边。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等地。   【化学成份】根含黄酮甙、酚类、鞣质。   【性味】   辛微苦,凉。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无毒。 ③《南宁市药物志》:辛微苦,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注意】《广西药植图志》:虚寒症忌服。 毛冬青 别名:乌尾丁、痈树、六月霜、细叶冬青、细叶青、苦田螺、老鼠啃、山冬青、毛披树、茶叶冬青、水火药、喉毒药、米碎丹、高山冬青、猫秋子草、毛雌子、美仔蕉、毛莱、六青、矮梯、耐糊梯、火烙木、山熊胆、毒药、酸味木。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根。夏、秋采,切片晒干。生于山野坡地、丘陵的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地。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咽痛;乳蛾;牙龈肿痛;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烧烫伤;痈疽;中心性视网膜炎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