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的临床应用,学中药学应该怎么去记住那些中药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中草药的临床应用,学中药学应该怎么去记住那些中药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本文目录一览学中药学应该怎么去记住那些中药的功效和临床应用2,新鲜中药的临床应用3,中药的功能作用与作用4,中药桂枝临床应用的一点心得5,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6,中草药的作用7,中药天麻功效及常见的临床应用哪几种8,中草药十大功效9,中药……

本文目录一览

1,学中药学应该怎么去记住那些中药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身为学姐,只有一句话,好好听课,老师会不断给重点,想要全记住,是不可能的,自己没认真听课就去qq群里喊喊,找学霸,威逼利诱。连研究生的背不下来,本科生就算了吧。
1,学校学习。 2,汤头歌。 3,每人有每人的学习方法【兴趣】

中草药的临床应用

2,新鲜中药的临床应用

中医临床应用鲜药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医籍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取薯蓣茎干治二升,取薯瓜汁二斗以渍之,以为浆,“饮之”,治疗牝痔(肛边生疮而出血者)。薯瓜(山药)汁的应用,是为用鲜植物药自然汁疗法的第一个范例。这是通过服用鲜药浆汁内服以治外科病的方法。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鲜药生姜被灵活应用于多种病症中。如:桂枝汤中生姜用于助桂枝解肌散邪并能暖胃止呕;治“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用生姜配合豉子栀汤以治发汗太过致呕逆之证。鲜药生姜,《本草纲目》记其有“生用发散”的功效。此外,还有用于少阴病厥逆重证的“白通加猪胆汁汤”,取咸寒苦降之猪胆汁,以引阳药入阴解阴阳格拒之势,且有滋阴养液之用。可见仲景是非常注重鲜药独特临床功效的应用。唐代医家,“药王”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十分注重鲜药的应用。孙氏应用鲜药,不仅治病涉及病种多,用药品种也多。如《千金要方》:生淡竹叶、生淡竹茹、生艾叶(卷三妇人方下);《千金翼方》:生桔梗(卷五妇人一)、生艾(卷八妇人四)。《千金要方》载有“芦根引方”:生芦根、生竹茹、粳米、生姜,以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之证。在《千金翼方》“薄荷”条下,有“亦堪生食,人家种之饮汁发汗大解劳乏”的记载。在鲜药临床应用的发展过程中,温病学派对鲜药的应用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对鲜药的临床实践与理论也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使鲜药的临床使用更趋广泛。清代温病学家薛生白,在其著作《湿热论》中,对湿热证的治疗,处方中多加用鲜药,如鲜荷叶、银花露、鲜菖蒲、鲜稻叶、西瓜白汁、鲜生地汁、鲜莲子等。这些鲜品药物中多味辛而有芳香之气,气味辛香发散则能化湿醒脾,且鲜品药寒凉之性更强,能清热开窍养阴生津,故用于治湿热之证往往能起到点睛之妙。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卷一“太阴温病,口渴甚者,雪梨浆沃之;吐白沫粘滞不快者,五汁饮沃之”,雪梨浆方即用甜水切薄后放凉开水中浸半天以饮服,五汁饮方则由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蔗浆组成。两方均直接用甘凉轻清之鲜品以滋阴补液,分别用“甘冷法”及“甘寒法”治上焦温热病热盛阴伤之证。此外,吴氏名方“清络饮”(鲜荷叶边、鲜银花、西瓜翠衣、鲜扁豆、丝瓜皮、鲜竹叶心),用辛凉芳香之法,“凡暑伤肺经气分之轻皆可用之”。近现代,鲜药的应用出现了一个间进式发展时期。江浙著名医家丁甘仁,不管伤寒或温病,尤善辨证应用鲜药。如在《丁甘仁医案》中有载:在辨证用方基础上加用鲜生地、鲜石斛以生津清热,治伤寒“热深厥深”之证;在风温燥痰伤阴的治疗方中加用丝瓜络、枇杷叶露(冲)以“清燥救阴”等。此外,解放前后北京著名四大名医尤为推崇鲜药的应用。至1965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随后,大批医务人员去了农村,医务人员带去基层的不仅治病救人之术,还带去了中医的辨证用药理论。

中草药的临床应用

3,中药的功能作用与作用

活血化瘀,祛风湿,止痛。在临床上中药的功效具体有哪些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而对于中药的功效根据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一些治疗作用和功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补气类的药物主要能够缓解气虚或者长期的虚损类疾病,代表的药物包括人参,党参,太子参或者黄芪,白术这样的药物。 第二,中药的功效主要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而对于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往往是治疗和预防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常会选择丹参,红花,桃仁,延胡索这样的药物。 第三,中药的功效主要是祛风湿,止痛的药,在临床上常常会选择独活,羌活,防风等药物,都是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所以,在临床上中药的功效有很多,根据不同的疾病会选择不同的药物来对症治疗。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情况请按药品说明或到正规医院按医嘱用药。
建议问一下老中医吧

中草药的临床应用

4,中药桂枝临床应用的一点心得

桂枝是中医常用的中药材,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量3-10克,用法可共煮也可后下。 对于桂枝、前贤和同道们对于桂枝都有很高的认知和经验,我也将自己的一点临床心得分享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进步。 首先关于桂枝的切片粗细的用法心得(我诊所常备二种桂枝) 嫩桂枝(俗称“桂尖”,直径0.3-0.7左右) 嫩桂枝我的经验是发汗走肌表,对于桂枝汤证用的就是这种嫩桂枝,另外夏季贪凉饮冷所导致的感冒如有相应症状,我也会少佐嫩桂枝,用的就是其平和的发散力,邪随汗解。 粗桂枝(俗称“桂枝”,直径0.7-1.0左右,竖切斜切均可) 粗桂枝的的经验用法是降逆走经络,我认为它生长周期稍长以后,木质稍老化,吸收的太阳之气稍收敛于内,性质偏于双向性,既能降逆,也会游走四肢经络(不侧重发汗),在临床中对于阳事不兴、遗精早泄、月经量少闭经、风湿痹症我常常会应用,经辩证准确后,往往会超剂量使用。 接下来,桂枝的临床经验用法我细分为二点: 一、固精起阳(用粗桂枝) 对于青少年因手淫过度、戕伐元阳引起的频发遗精、早泄,和中年阳痿早泄,我几乎必用,桂枝这方面用了简直效如桴鼓。实例1(见上图):某病人,男,32岁,因频发遗精早泄,一周能遗精3-5次,夫妻生活不和谐特来就诊,面色晦暗无光泽,舌嫩红水滑,少苔,苔灰白偏厚腻,主要分布在舌根处,舌边齿痕较明显,既往有频繁手淫史,喜熬夜,喜冷饮辛辣油腻。 辩证属于肾气不固。 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五子衍宗丸加减,用药一周后,效果凸显,嘱其暂时清心寡欲,一定改掉不良习惯,持方巩固,后续反馈良好。 总结:在这里桂枝的用量宜机动灵活,如果偏于固精,量需要少点,固精根据情况配上阴柔不滋腻之品,比如炒白芍、酒黄精、酒女贞子等;而起阳,则量需要大点,还可以用少佐虫类引导,见效更快,比如海马、蜈蚣类。 二、疏肝活血(用粗桂枝) 对于女性血寒肾虚引起的肝气郁结、月经不调量少闭经效果甚佳。传统上认为疏肝为柴胡、香附、佛手、郁金、玫瑰花、梅花等,但是实际临床中,我发现这一类对于肝气郁结的乳腺调理效果较好,但是对于血寒肾虚引起的肝气郁结,月经不调,量少闭经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偶尔看《别录》中讲“桂枝……主胁风胁痛……”,后又在《长沙药解》读到桂枝的讲解豁然开朗,方知之前用方过于执泥,陷于窠臼。 《长沙药解》中写到“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大抵杂证百出,非缘肺胃之逆,则因肝脾之陷,桂枝既宜于逆,又宜于陷,左之右之,无不宜之。”实例2(见上图):某病人,女,46岁,本地农民,因停经四个月,顽固失眠加重一个月特来就诊。自述越睡越清醒,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体胖乏力畏寒,丈夫在外打工,聚少离多,最近心情烦躁。 辩证属于湿遏气机。 用二陈汤和安神定志丸加减,其中用到适量桂枝,达到转圜气机作用。用药四天后,潮热盗汗心烦消失,唯有失眠如故,月经未来,遂稍作加减加重桂枝和燥湿药量,第七天,视频告知睡眠好转,月经来潮,心情甚为畅快。 总结:疏肝不能盯着柴胡香附之类,一定要吃透药性,吃透病性,下药才能如臂使指。 备注:(文章列出的药方仅做同道讨论,不出方!不出量!不能作为看病用药指导!中医看病讲究三因制宜,涉及处方和用量请一定咨询专业医生后使用)

5,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草药是个大类,很多病都是可以这样治疗的例如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常山碱、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氢掌叶防己碱(延胡索乙素)、黄连和黄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蘖碱(黄连素)、黄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黄芩素、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番泻甙等等。
每一种草药都有不同的功效,中药,即使是单味药,由于所含成分复杂,其功能与主治都是多方面的,不可能仅限于一种。中药治病,往往只利用其诸多功效与作用中的一部分,其他未被利用的部分就属于“与用药目的无关”,会带来不良影响。从临床看,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只占10%左右,远远低于西药,并且严重不良反应较少。专家表示,尽管中药的不良反应远低于西药,但为了防止对身体的伤害,中药也不应久服。在中药临床使用上,主要注意三方面:一是对症用药,严格按照适应症用药;二是严格用药量。按《药典》的规定使用药物,如超剂量用药,医生要谨慎把握;三是要遵循中医的规范,不能长期使用。

6,中草药的作用

一口钟俗称红嗽叭花,主要产于我国西南贡山等地区,是我国传统民间中草药,以全草入药,但临床多用其果实。云南等地区称为独特药材,果子成熟模型象“钟”故称为“一口钟”。别名又称:云南白树球,扣子七,胜利果。 《性味》:味微苦,性平。 “哈达铺”牌一口钟饮晶(茶)精选云南产一口钟佳品加工而成。其功能:补肾健脾,降脂,降压,舒筋活血,通络利湿等。 “哈达铺”一口钟口味独特,饮用方便,据有关专家和长期使用经验证明,一口钟具有补肾健脾,消炎止痛,止咳平喘等功效。 又如还有说法:一口钟是一种名为“蓝桉”植物的果实,对咳嗽、胃痛确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还有说法:一口钟是桃金良科某种植物的果实。同属植物种类较多,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的果实是其中的一种。 而桃金娘科植物的果实多有入药者,如《中华本草》载有:赤桉的果实、柠檬桉的果实、蓝桉的果实、大叶桉的果实、细叶桉的果实……功效也不尽相同。
是桉树的种子南方到处都有。补肾健脾,舒筋活血,通络利湿。

7,中药天麻功效及常见的临床应用哪几种

天麻为多年生共生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其干燥块茎亦称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天麻过去一直依赖野生资源,20世纪70年代野生变家种成功后,家种天麻成为主要商品来源。 功能主治     天麻 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 1、平肝息风。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2、祛风止痛。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用法用量    一日5~10克。煎汤,浸酒,入菜肴。研末服,每次1~1.5克。

8,中草药十大功效

是地龙中医认为,地龙性味咸、寒,主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本草纲目》曰: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
在药典上是没有的 具有增进食欲、促进唾液分泌、开胃、退火、使口气芬芳、调整体质、调节生理机能、养颜美容、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防止老化等食疗效果,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是最佳的天然食品。食用青梅精不但能有效消除疲劳、提高钙质的吸收率、抗氧化作用,还能改善胃肠道功效及养颜美容,对于改善都市人的身体体质有很大助益。
您好,中冠医考为您解答  中药,即使是单味药,由于所含成分复杂,其功能与主治都是多方面的,不可能仅限于一种。中药治病,往往只利用其诸多功效与作用中的一部分,其他未被利用的部分就属于“与用药目的无关”,会带来不良影响。从临床看,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只占10%左右,远远低于西药,并且严重不良反应较少。  专家表示,尽管中药的不良反应远低于西药,但为了防止对身体的伤害,中药也不应久服。在中药临床使用上,主要注意三方面:一是对症用药,严格按照适应症用药;二是严格用药量。按《药典》的规定使用药物,如超剂量用药,医生要谨慎把握;三是要遵循中医的规范,不能长期使用。

9,中药大黄的临床应用

泻下药用来通便
止泻的!
(大黄(将军))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一名黄良。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二月、八月采根,火干。(得芍药、黄芩、牡蛎、细辛、茯芩疗惊恚怒,心下悸气。得硝石、紫石英、桃仁疗女子血闭。黄芩为之使,无所畏。) 陶隐居云:今采益州北部汶山及西山者,虽非河西、陇西,好者犹为紫地锦色,味甚苦涩,色至浓黑。西川阴干者胜。北部日干,亦有火干者,皮小焦不如,而耐蛀堪久。此药至劲利,粗者便不中服,最为俗方所重。道家时用以去痰疾,非养性所须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矣。唐本注云:大黄,性湿润而易坏蛀,火干乃佳。二月、八月日不烈,恐不时燥,即不堪矣。叶、子、茎并似羊蹄,但粗长而浓。其根细者亦似宿羊蹄,大者乃如碗,长二尺。作时烧石使热,横寸截,着石上爆之,一日微燥,乃绳穿眼之,至干为佳。幽、并已此渐细,气力不如蜀中者。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皆有。其茎味酸,堪生啖。亦以解热,多食不利人。陶称蜀地者不及陇西,误矣。今按:陈藏器本草云:大黄,用之当分别其力。若取和浓深沉,能攻病者,可用蜀中似牛舌片紧硬者。若取泻泄骏快,推陈去热,当取河西锦纹者。凡有蒸、有生、有熟,不得一概用之。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叶似蓖麻。根如大芋。旁生细根如牛蒡,小者亦似羊蹄。又云《图经》云:高六、七尺,茎脆。药性论云:蜀大黄,使,去寒热,忌冷水,味苦、甘。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能破痰实,冷热,结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浓,破留血。日华子云: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疾,利大小便。并敷一切疮疖痈毒。廓州马蹄峡中者次。 图经曰:大黄,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今蜀川、河东、陕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锦文者佳。 其次秦陇来者,谓之土蕃大黄。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旁生细根如牛蒡,小者亦如芋。四月开黄花,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茎青紫色,形如竹。二月、八月采根,去黑皮,火干。江淮出者曰土大黄,二月开花结细实。又鼎州出一种羊蹄大黄,疗疥瘙甚效。初生苗叶如羊蹄,累年长大,即叶似商陆而狭尖。四月内于押条上出穗,五、七茎相合,花、叶同色。结实如荞麦而轻小,五月熟即黄色,亦呼为金荞麦。 三月采苗,五月收实,并阴干。九月采根,破之亦有锦文,日干之。亦呼为土大黄。凡收大黄之法,苏恭云:作时烧石使热,横寸截,着石上爆之,一日微燥,乃绳穿眼之至干。今土蕃大黄,往往作横片,曾经火爆。蜀大黄乃作紧片如牛舌形,谓之牛舌大黄。二者用之皆等。《本经》称:大黄推陈致新,其效最神。故古方下积滞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用处尤多。 又有三物备急丸。司空裴秀为散,用疗心腹诸疾,卒暴百病。其方用大黄、干姜、巴豆各一两,须精新好者,捣筛,蜜和,更捣一千杵,丸如小豆,服三丸,老小斟量之。为散不及丸也。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刀刺痛,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之。 若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喉,须臾瘥。未知,更与三丸,腹当鸣转,即吐下,便愈。若口已噤,亦须折齿灌之,药入喉即瘥。崔知悌疗小儿无辜闪癖,瘰 ,或头干黄耸,或乍痢乍瘥,诸状多者,皆大黄煎主之。大黄九两,锦文新实者,若微朽即不中用,削去苍皮乃秤,捣筛为散。以上好米醋三升和之,置铜碗中,于大铛中浮汤上,炭火煮之,火不用猛,又以竹木篦搅药候任丸乃停,于小瓷器中贮。儿年三岁一服七丸,如梧子,日再服,当以下青赤脓为度。若不下脓,或下脓少者,稍稍加丸。下脓若多,丸又须减。病重者或七、八剂方尽根本。大人、小儿,以意量之。此药唯下脓宿结,不令儿利。须禁食毒物。食乳者、乳母亦同忌法。崔元亮《海上方》:治腰脚冷风气。 以大黄二大两,切如棋子,和少酥炒令酥,尽入药中,切不得令黄焦则无力,捣筛为末,每日空腹以水大三合,入生姜两片如钱,煎十余沸去姜,取大黄末两钱,别置碗子中,以姜汤调之,空腹顿服。如有余姜汤,徐徐呷之令尽,当下冷脓及恶物等,病即瘥止。古人用毒药攻病,必随人之虚实而处置,非一切而用也。姚僧垣初仕,梁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垣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用。帝弗从,几至委顿。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垣曰:脉洪而实,此有宿妨,非用大黄无差理。帝从而遂愈。以此言之,今医用一毒药而攻众病,其偶中病,便谓此方之神奇;其差误,乃不言用药之失,如此者众矣,可不戒哉? 唐本云:叶似蓖麻,根如大芋,旁生细根如牛蒡。《图经》云:高六、七尺,茎脆味酸,醒酒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擘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为妙。 圣惠方:治时气发豌豆疮。用川大黄半两微炒,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分为二服。又方:热病狂语及诸黄。用川大黄五两锉炒微赤,捣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候,冷水调下半匙。外台秘要:疗癖方:大黄十两,杵筛,醋三升,和匀,白蜜两匙煎,堪丸如梧桐子大。一服三十丸,生姜汤吞下以利为度,小者减之。千金方: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等。用锦纹大黄一两,杵罗为末,用头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患者用温醋七分盏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马坠内损。千金翼治妇人血癖痛。大黄三两捣筛,以酒二升,煮十沸,顿服。经验后方:解风热疏积热风壅,消食,化气导血,大解壅滞。大黄四两,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熟,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茶下一十丸,如要微动,吃十五丸。冬月中最宜服,并不搜搅人。梅师方:治卒外肾偏肿疼痛。大黄末和醋涂之,干即易之。斗门方治腰痛。用大黄半两,更入生姜半两,同切如小豆大,于铛内炒令黄色,投水两碗,至五更初顿服,天明取下。腰间恶血物用盆器盛如鸡肝样,即痛止。简要济众:治吐血。川大黄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生地黄汁一合,水半盏煎三、五沸,无时服。广利方:治骨节热,积渐黄瘦。大黄四分,以童子小便五大合,煎取四合,去滓,空腹分为两服,如人行四、五里再服。伤寒类要:疗急黄病。 大黄粗切二两,水三升半渍一宿,平旦煎绞汁一升半,纳芒硝二两绞服。须臾当快利。姚和众治小儿脑热常闭目。大黄一分粗锉,以水三合浸一宿,一岁儿每日与半合,服余者涂顶上,干即更涂。别说云谨按大黄收采时,皆以火烧石爆干。欲速货卖,更无生者,用之不须更多炮炙,少蒸煮之类也。 衍义曰:大黄,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 当须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若补其心,盖两全之。有是证者用之无不效。最虚实用药。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