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去脾胃湿热的中草药,肠胃湿热的常用中药

去脾胃湿热的中草药,肠胃湿热的常用中药

本文目录一览肠胃湿热的常用中药2,脾胃湿热证的中药处方有哪些3,肠胃湿热吃什么中药好谢谢4,脾胃湿热吃什么中药5,去热湿吃什么中药6,脾胃湿热中药吃什么好7,脾胃湿热吃什么中药8,肠胃湿热要吃什么中药9,清热利湿的中草药有那些肠胃湿……

本文目录一览

1,肠胃湿热的常用中药

茵陈、栀子、大黄、柴胡、车前子、泽泻、当归、白芍、茯苓、五味子、厚朴。

去脾胃湿热的中草药

2,脾胃湿热证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1)鱼腥草菊花汤[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祛痰。适合脾胃湿热,有湿热黄疸,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者服用。[处方]鱼腥草15克,野菊花6克,茵陈15克,佩兰10克,草果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黄连竹茹陈皮汤[主治]清热泻火,和胃降逆,活血祛瘀,止痛生肌。[处方]黄连6克,竹茹10克,陈皮6克,半夏10克,苓10克,甘草3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木香6克,黑蒲黄6克,白及10克,大黄末(冲服)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三仁汤[主治]宣畅中焦,化湿清热。[处方]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通草6克,白蔻仁6克,淡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2克,法半夏15克。[用法]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2剂。

去脾胃湿热的中草药

3,肠胃湿热吃什么中药好谢谢

藿香正气水或者是平胃散
平胃散健脾燥湿,药店有售。
如果确定肠胃湿热,可以吃同仁堂的牛黄清胃丸,效果不错。

去脾胃湿热的中草药

4,脾胃湿热吃什么中药

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方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若湿热并重,腹痛痞满,呕吐不纳,舌白或黄,渴不引饮,大便泄泻,小便不利,或赤而短,舌苔黄滑者,治疗原则清热与燥湿并行,宜辛开清解法,可用王氏连朴饮。方药: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方中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厚朴、半夏、石菖蒲三药相配,苦温与辛温并用,辛苦开泄,燥湿化浊。半夏又有和胃止呕之功。豆豉宣郁透热。芦根清热生津。诸药配伍,为燥湿清热之良方、若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拟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5,去热湿吃什么中药

你好,你说的情况中医认为多与外感湿热,情志不畅,过食滋腻温热食物等导致脾胃湿热有关,建议去医院请中医师结合四诊辩证施治,并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忌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祝健康。
祛湿最基础的方剂应该是 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平时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肢体沉重的可以用。另外,参苓白术散也可以健脾祛湿,平时大便溏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可以使用。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脾胃湿热中药吃什么好

病情分析: 你好,结合你的信息,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意见建议: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
清热健脾利湿的药茵陈蒿汤可以茵陈蒿大黄栀子茵陈蒿清热利湿大黄泻热通便,使湿热从小便下栀子清理三角使湿热从小便而出不过具体的用量和加减要看你的具体情况

7,脾胃湿热吃什么中药

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治疗原则,健脾化湿 理气 清热。脾胃虚弱才生湿,热生于湿后,先祛湿,后清热。参苓白术散,或者平胃散,健脾燥湿。后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清热药即可温胆汤,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8,肠胃湿热要吃什么中药

中医上认为脾是散废气的胃是分解食物营养的,然后肠吸收.脾胃虚弱一般说明人体内的废气得不到很好的排泄,而食物营养得不到很好的分解并不能很好的吸收所以平时注意调养并注意保暖,中药吃多了也不好,很容易伤了其他方面的器官,当然,刺激性的食物就少吃了,卤的东西最好就别吃,红枣可以每天吃几颗另,脾胃虚弱一般是脾胃有寒邪,湿气重.脾胃为中土,喜燥恶湿,喜暖畏寒.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寒凉食品,如西瓜,冬瓜,萝卜,柚子,橙子,凉茶,冷饮等.可以吃些大枣、山药、茯苓饼等,这些具有健脾功能.另外,我之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脾胃肾虚者须多吃山药肠胃湿热可服用连朴饮:制厚朴6克,川黄连、石菖蒲、制半夏 各3克,香豉、焦栀子 各9克,芦根60克用法:水煎温服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其中,黄连能清热燥湿,厚朴行气化湿;芦根清热除烦,半夏燥湿和胃,石菖蒲辟秽化浊;焦栀子清利三焦,且与香豉共同宣泄胸脘郁热。
肠胃湿热  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9,清热利湿的中草药有那些

1、茯苓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 八珍” 之 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3、荠菜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荠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泄泻、便血等症。3、木瓜一说到木瓜,人们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虽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药的还是皱皮木瓜或者木瓜。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木瓜还能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 此外,木瓜还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4、砂仁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该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重在温脾。5、木槿花木槿花味微苦,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常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疮肿及小便不利等。现代医学证明木槿花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钙、镁、铁、钾等,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硒和铬元素,对糖尿病及增强免疫力都有一定好处。扩展资料:清热利湿误区不少人爱吃辣椒,能发汗,想当然地认为能祛除体内的湿气。但是夏季特别是在北方不宜吃太多。中医认为,辣椒性味辛,大热,吃多了会引“火”上身。夏季宵夜,吃得酣畅淋漓,似乎对祛暑有好处,殊不知,吃下去过多肥甘厚腻的食物,反而容易产生湿症。在中医看来,夏季阳气浮于外,人体的消化能力并不比秋冬更强,饮食过生过冷或饮酒过多,极易导致脾失健运,造成湿浊内停,形成“内湿”。天热,人们容易烦躁。心静自然凉,保持平和心态尤为重要。一些人因为作息不规律、饮食不科学,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并进而出现粉刺、疮疡。很多人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自己的皮肤上涂抹很多护肤品,其实从内部清热解毒祛湿、少熬夜,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更为重要。此外,还可以选用北京同仁堂的连翘败毒丸、当归苦参丸。其中,连翘败毒丸的处方来源于明代《六科准绳》,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消肿之功效,用于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引起的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风湿疙瘩,遍身刺痒,大便秘结等症。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天热湿气重 最宜吃4大健脾祛湿中药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热利湿 推荐木槿花汤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热解毒祛湿,莫入误区
牛黄黄连黄芪蒲公英金银花
祛湿有两“药”,薏米跟红豆,每天早上可以喝杯稀健薏米红豆茶,少吃性寒的食物,多运动
清热药:忍冬藤、连翘、石膏、大青叶、知母、板蓝根、芦根、贯众、天花粉、蚤休、栀子、四季青、鸭跖草、山豆根、北山豆根、竹叶、莲子心、金果榄、荷叶、酸浆、白鲜皮、龙癸、射干、苦参、秦皮、龙胆草、马勃、金银花、木蝴蝶、千张纸、白头翁、委陵菜、穿心莲、翻白草、马齿苋、苇茎、淡竹叶、连翘心、西瓜翠衣、黄芩、黄连、黄柏、马尾连、凤尾草、铁苋、野菊、天葵草、天葵子、千里光、紫花地丁、甜地丁、蒲公英、漏芦、金荞麦、鱼腥草、红藤、败酱、白花蛇舌草、葎草、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半枝莲、白蔹、土茯苓、犀角、生地黄、玄参、地骨皮、牡丹皮、赤芍、白薇、紫草、青黛、银柴胡、胡黄连、拳参(紫参)、墓回头、熊胆、绿豆、绿豆衣、地锦草。 利水渗湿药: 茯苓、茯苓皮、大腹皮(槟榔的果皮)、猪苓、泽泻、薏苡仁、赤小豆、半边莲、冬瓜皮、陆英、冬瓜仁、车前子、车前草、木通、通草、滑石、瞿麦、石苇、扁蓄、连钱草、海金沙、海金沙藤、萆薢、地肤子、茵陈、金钱草、地耳草、垂盆草、虎枚、玉米须、灯心草(灯芯草、朱灯心)、冬葵子。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