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肝肾阴虚又兼脾虚湿重用什么药方2,湿气大脾虚但是肝肾阴虚吃什么好3,治脾肾阳虚湿阻中焦的中药方4,脾虚湿气重有什么偏方5,脾虚肾气虚和湿毒如何调理6,健脾除湿壮阳的中药方7,脾胃湿寒肾虚怎么食补或药膳肝肾阴虚又兼脾虚湿重……
本文目录一览
1,肝肾阴虚又兼脾虚湿重用什么药方
补中益气汤 加味 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10g,生地黄30g,甘杞子12g,川楝子5g
2,湿气大脾虚但是肝肾阴虚吃什么好
舌头胖大有齿痕是脾虚和气虚,白厚是寒湿。无精神,容易累,阳虚!去淘宝买干姜粉,也可以去药店买20块钱干姜打粉,再买10块钱灸甘草,泡茶喝。这方子叫甘草干姜汤,温中健脾的,脾的作用是运化水湿,调和心肾,你多梦是心肾不交,肾也有点虚。本来最好要加附子,但是附子有毒需要久煎才能去掉其毒性。你就泡甘草干姜汤喝喝吧,对脾胃虚很有效的。别吃寒凉的食物。一定要干姜,生姜不行。甘草要灸过的。
3,治脾肾阳虚湿阻中焦的中药方
参15克,巴戟天15克,白术15克,杜仲15克,破故纸9克,肉桂3克,菟丝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少喝水,少吃水果,少吃多餐,喝粥,吃面条,服:理中丸。

4,脾虚湿气重有什么偏方
脾虚湿气重的人少吃米,因为大米长期都是在水里长大,比较寒,还有田螺、螃蟹、深海鱼等少吃为好,多吃点南瓜粥、玉米粥、红薯粥、养脾胃,还有少吃甜食因为甜很容易在体内成为痰,建议你吃:红豆+薏米=粥是最好的祛寒祛湿性的食疗。光靠药物也是不行的,如果由于湿气重就要对症治疗了。赤豆薏米粥也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比方说湿疹、易过敏等等。多晒太阳多运动,少吃油腻厚重的食物。
5,脾虚肾气虚和湿毒如何调理
指导建议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肾虚的症状在脑力方面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肾虚的症状在情志方面表现为情绪不佳,情绪难以控制,经常头晕,一怒烦躁焦虑抑郁等等。2脾虚,其中脾气虚,它的表现症状有,腹胀,纳少食后胀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脾,阳虚,它的表现为,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者浮肿。3湿气重会引起胃口不好,容易引起肥胖,容易嘴唇长痘痘,消化功能不好。可以吃健脾丸,也可以吃薏米仁排湿气,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最好看下中医,用中药好好调理。 注意事项当出现脾虚湿气重的时候,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如果体内湿气比较重的话,也可以采取艾灸的方式,注重养生应该从平时做起,关注自己的身体很重要。脾肾阳虚,关键在于温补脾肾。湿气过重,则要温阳化湿。寒邪过重,或者久病耗气,身体就容易有问题。这也都好解决,补呗。天地之间有寒邪也有太阳,食物之中有冰淇淋也有热汤……养生,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碗热汤,再「盗取」天时的太阳,事半功倍。一切都有缘由,身体不舒服,也有起因经过结果。不舒服,别着急,一步一步来,天天养,慢慢改变,每一天都会更好呢,坚持做。内外劳宫,以火化寒内劳宫穴在手心,握拳屈指,中指指尖所触的地方,就是劳宫穴所在。我们一般手再凉,劳宫穴的位置也是很暖和的。中指指尖的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内劳宫暖脾劳宫,是劳累之后休息的宫殿。身体疲惫没有精神,恶心难受,无法入眠,都可以按揉劳宫穴缓解。清醒时,要时常双手掌心相对,上下摩搓直至手指温暖,用一只手掌心捂住肚脐,能暖胃驱寒。这是用身体火穴劳宫穴的热燥之气,去温中散寒健运脾胃。外劳宫温肾在手背与内劳宫穴相对应的地方就是外劳宫穴,脏腑积有寒气热气,皆能和解。睡觉时,平躺,将两手垫于腰部,手背紧贴后腰,两手外劳宫紧贴腰部肾区,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可将肾内寒气祛除,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度温煦了二肾。取坐位或仰卧位,以肚脐为中心,单手或双手交替循腹部做环形揉摩。以右手操作为例,即着掌于上腹部,经左腹部至小腹下部,再上右腹达上腹部,向下揉摩到中腹部,以掌心对肝脐。左手则反其方向操作。双手各10余次即可。
6,健脾除湿壮阳的中药方
正是本症的特点,多因肾气虚弱所造成。要彻底根治,必须抓住温扶先天肾阳之气这一主要环节,增强肾气的固摄气化作用,才能获得阳复阴退的效果。中药释苔埂有强大的功能,很厉害,可以泡水喝。用中药释苔埂泡水煲汤最好中药释苔埂就可以。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下面推荐几款健脾祛湿方剂,供大家参考。1、三仁汤组成: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白蔻6g,竹叶6g,厚朴6g,苡仁18g,半夏10g。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2、胃苓汤组成:五苓散3g、平胃散3g。功用:祛湿和胃。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3、防己黄芪汤组成:防己12g、黄芪15g、甘草6g、白术9g。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卫表不固,风水或风湿。4、苓桂术甘汤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甘草6g。功用: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5、实脾汤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腹皮、附子、茯苓、干姜各6g,甘草3g。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阳虚水肿。6、连朴饮组成:厚朴6g,黄连3g,菖蒲3g,半夏3g,香豉9g,枝子9g,芦根60g。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治湿热温伏。7、五苓散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8、五皮散组成:姜皮、桑皮、橘皮、腹皮、苓皮、各等份。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主治脾虚湿甚,皮水。健脾祛湿的食物健脾祛湿的方法很多,除了使用中医方剂调理外,食疗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健脾祛湿的食物,下面一起来看看。1、茯苓:具有利水渗湿、促进消化的功效,我们可以用茯苓、猪骨头或鲤鱼煲汤喝以祛湿。2、薏米: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排毒的功效,我们可以用薏米做成粥、饭等食用,特别适合老弱病患者。3、冬瓜:具有利水、利湿、解暑、减肥的功效。除了祛湿,想减肥的朋友该注意了,冬瓜还可以减肥,应该多吃。另外,冬瓜偏凉性,女性生理期不要吃,引起痛经。4、红豆: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的功效,我们可以用红豆煮粥喝,但是,尿多之人不宜食用,主要是由于红豆具有利水的功能。5、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6、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体内湿气重的症状如果体内湿气过重,那么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如何及时看出自己是否有湿气。体内湿气重的症状,一起来看看。1、工作时,疲乏懒动,头昏困倦。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好象不灵活;有头昏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易困倦,有时记忆力减退。2、大便稀烂不成形。大便稀烂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较软,而且大便完了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3、体重明显增,浑身酸痛。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而且表现为虚胖的体征,更严重的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4、食欲不佳。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象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5、早晨舌边缘有明显齿痕。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总之,要尽早查明自己体内湿气重不重,避免引发疾病困扰,促进身体健康。
7,脾胃湿寒 肾虚怎么食补或药膳
脾虚肾虚吃什么好?1、莲子莲子性平,味甘涩,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涩精等功效。含有丰富的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含量也较高,并且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铁等,可治脾肾虚引起的失眠,男子梦遗,女子带下。2、豇豆又称饭豆、长豆。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遗精、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遗精。”3、黑豆黑豆营养丰富,有“豆中之王”、“营养之花”之美称。黑豆有补脾肾、益阴活血、安神明目、利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久服黑豆还可防止皮肤产生黑斑,能使皮肤变得细嫩有光泽。4、黑胡椒中医认为,颜色黑的食物入肾,因此,黑胡椒温补脾肾的作用明显,可以治疗由脾肾虚寒造成的“鸡鸣泻”(指经常在早晨拉肚子),方法是在头天晚上喝用黑胡椒调味的肉汤。5、羊肉羊肉性温、味甘。入脾、肾、心经,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的功效。羊肉适宜虚体寒体进食,尤其是老年身体虚弱、阳气不足、冬天手足不温、畏寒无力、腰酸阳痿之人,妇女气血两虚、形体消瘦、产后虚弱贫血或奶少、乳汁不下、自汗或虚汗不止等;也适合于脾肾阳虚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食用。6、山药山药有健脾、养胃、补肾等疗效,用于治疗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咳喘,肾虚遗精,白带过多,糖尿病等症。吃山药的时候常常和芡实、莲子一同煮水服食,如此一来,效果更加好。另外,山药含有可溶性纤维,能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控制饭后血糖升高。7、芡实性平,味甘涩,有益肾固涩、补脾止泄的双重功效。《本草经百种录》称之为“脾肾之药也”。《本 草从新》亦说它能“补脾固精”。《本草新编》中还说:“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凡肾虚之人遗精、早泄、带下、小便不禁或频多者,宜常食之。8、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本草经疏》曾有记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适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嘉枯本草》认为:“鲈鱼,多食宜人,作蚱尤良。”凡肝肾阴虚,或脾虚胃弱者皆宜。9、栗子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腰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反胃、腹泻,肾虚造成的腰膝无力等。此外,栗子还能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常吃栗子,可防老抗衰,益寿延年。脾虚肾虚的食疗方2则1、猪肚炒淮山芡实汤做法:猪肚500克、炒淮山30克、芡实20克、生姜5片。用生盐或生粉洗净猪肚,再冲洗净。炒淮山、芡实稍浸泡,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功效:淮山能补肾生精、滋阴益肺,炒后能健脾补肺、和胃止泻。芡实能补脾止泄、祛湿止带。猪肚能调理气血双亏、辅助治疗便溏或泄泻。汤中还用生姜,能驱寒暖胃,能辅助治疗脾虚泄泻型慢性肠炎。2、山药羊肉粥做法:鲜山药500克,羊肉、糯米各250克。羊肉去筋膜,洗净,切碎,煮烂后,下糯米和山药共煮。功效:适合肾阳虚者食用,具有温补脾肾,涩精止泻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慢性腹泻及遗精者冬季食用。
脾胃虚寒,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包括脾阳虚和胃阳虚(亦有认为单指脾阳虚),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脾阳虚证可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胃阳虚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胃阳虚证以胃失和降症状及阳虚证表现为辨证要点,脾阳虚证则以脾虚失运见症和虚寒证表现为辨证要点。多运动就可以的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