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雷公藤有什么功效2,雷公藤的功效与作用3,激素类中药雷公藤的功效有哪些4,雷公藤有何功效5,雷公藤有什么作用雷公藤有什么功效基本药理作用是抑制免疫反应,长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银屑病。2,雷公藤的功……
本文目录一览
1,雷公藤有什么功效
基本药理作用是抑制免疫反应,长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银屑病。
2,雷公藤的功效与作用
味苦、辛,性凉,大毒。归肝、肾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用于湿热结节、癌瘤积毒,临床上用其治疗麻风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抗肿瘤、抗炎等作用。但其有大毒,应须谨慎。
3,激素类中药雷公藤的功效有哪些
雷公藤,又名水莽草、断肠草、菜虫药,系卫茅科植物,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本草纲目》上记载:“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惘,故名。”在民间则用它来治疗风湿病。近来据临床报道,用它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已超过2000余例,有效率达85%~95%。此外,用它治疗各种红斑性皮肤病,包括多形红斑、隆起性红斑病等,也取得较好的功效。
雷公藤内含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春碱等成分,近期发现,用它制成的雷公藤多甙,有类似激素疗效之特点,对男性精子的生成及活力具有抑制作用。连续服用超过一个半月者,大部分精液中的精子全部失活,但对性功能没有影响;停药两个月后,精子又全部恢复正常,是较理想的男性避孕药之一。
4,雷公藤有何功效
雷公藤又名黄腊藤、菜虫药,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每年秋季采挖,去净二层皮,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苦辛,有大毒,入肝、肾二经。含有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扔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增碱等生物碱,还含南蛇藤醇、卫矛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鞣质等成分,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结节、癌瘤积毒、麻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雷公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使血液中原先存在的免疫学异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并能够抑制抗体的形成;能抑制过快分裂增殖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起到抗癌作用;能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的黏度、改善血小板的异常聚集和黏附,从而使微循环的“血淤”现象得以改善。研究还证实,雷公藤具有抗炎、杀菌以及解热镇痛等作用。此外,近来发现雷公藤毒苷具有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
临床上,用雷公藤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开始,逐渐延伸应用到皮肤科许多疾病的治疗,比如对麻风反应、红斑狼疮、皮肌炎、各种类型的银屑病、混合型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多形性红斑、各种类型的血管炎、酒糟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临床治疗还证实,它对各种类型的银屑病,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5,雷公藤有什么作用
药物名称: 雷公藤片 药物别名: 英文名称: 药物说明: 雷公藤。 功用作用: 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片剂:O.3g/片,loo片/瓶,内服,1—2片/次,2—3次/日。 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雷公藤片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的功效,以往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雷公藤片治疗银屑病,为每日口服3次,每次5.4克(相当于生药),饭后服。部分患者可并用外用药治疗。部分复发患者再服雷公藤片后仍有效。但无效患者即使用大剂量亦无效。为防止患者复发可在缓解后,每日服用10克,以小剂量持续应用2年。多型红斑雷公藤片治疗多型红斑,为每日服药总量30克(相当于生药),分3次服,2周为1疗程。湿疹样皮炎雷公藤片治疗湿疹样皮炎,为每次10克(相当于生药),每日3次口服。开始时,可每晚加服苯噻啶0.5毫克,外用樟酚酊搽剂,见效后停用。斑秃雷公藤片治疗斑秃,为每次15克(相当于生药),每日2次口服,2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已痊愈者,继续服维持量1个月。维持量为治疗量的1/2。个别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维持量的时间,以巩固疗效。掌跖脓疱病雷公藤片治疗掌跖脓疱病,为每次20克(相当于生药),每日服2次。少数重症患者可每日增加至60克,分3次口服。服用本药后,疗效最快者1—2周即始见效,瘙痒减轻或消失、脓疮减少或消退;服药2—4周后,皮肤损害可基本消退。复发患者继续用药后仍能获效。天疱疮雷公藤片治疗天疱疮,为每次15克(相当于生药),每日3次口服,少数重症患者每日可服60—80克,1个月为1疗程,根据病情增减用量。不良反应:服药后——部分女性患者有闭经现象,一般停药后月经可自行复潮;部分男性患者可出现无精子、精子数减少,活动力差等现象,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少数患者有胃肠不适、恶心、轻微腹疼等现象,但一般不影响治疗。注意事项: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贫血患者,胃及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患者慎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青年男性定期检查精液。因本药有一定的毒性,故不宜服用过量,孕妇忌服。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