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东北人参> 人参须的作用,人参须泡水好处

人参须的作用,人参须泡水好处

人参须泡水好处是补气的最佳补品,但只适合气虚之人,如果阴虚的人服用了,还到加重病情了。2,人参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分别是中药本草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00:00/03:4870%快捷键说明空格……

1,人参须泡水好处

是补气的最佳补品,但只适合气虚之人,如果阴虚的人服用了,还到加重病情了。

人参须的作用

2,人参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分别是

中药本草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00:00 / 03:48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人参须的作用

3,人参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人参须的功效在中医上主要是生津、止咳、益气,所以可以治疗咳嗽、吐血、口渴、胃虚、呕逆,同时还具有潜阳降火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有效成分人参皂甙和人参的含量是类似的,甚至还高于人参的含量。2、在用药禁忌方面,人参首先不适合和藜芦同时使用,五灵脂也不适合,五灵脂会减弱人参的效果。食材当中,白萝卜的萝卜籽会降低人参的补气的效果,所以禁吃萝卜。另外,也要注意人参须的使用应该从少量开始,循序渐进的加量,使用一段时间自然会产生药效,而切忌一开始大量使用,这样不但可能疗效不好,还可能适得其反。

人参须的作用

4,人参须子有用吗

有用的,功能主治一样的,只是功力不急人参身,使用时要加量。
有句话:人生全身皆是宝!你懂的!
同人参的作用。
人参的得头是解。蔘身是补,须是清热,那种虚不受补的人比较适合吃。

5,人参须根是否有药用价值可以入药吗

病情分析:你好,人参的须根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意见建议:,人参的须根或黄精的须根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只是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比根茎要差,药用价值就小了。一般药店所售的较好的红参是不带须根的,而西洋参却带须根
人参须有药用价值,可以入药【性味】甘苦,平。 【功用主治】益气,生津,止渴。治咳嗽吐血,口渴,胃虚呕逆。
您好,人参须的性味主治见上楼的回答。从中医取类比象的角度来讲,参须可入药,补养的功效略同于主干,但效力差得多。另外,因为参须是人参的侧根,在土中有很强的延展生长的能力,所以它的疏通经络的功效比人参主干好很多。如果单味药用来保健的话最适合气虚虚弱不是太重又有经络不通的人士使用。也可配入其它药味中组方合用,会有更好的效力。
人参的根,由粗到细分别是主根、支根、须根,如果只用须根,就叫弯须参。红参的须根叫红弯须,生晒参的须根叫白弯须。作用和主根相同而效略差些。

6,吃参须有什么好处

须因加工方法不同有红直须、红混须、红弯须、白直须、白混须五种。按照参须品种又可分为红参须、白参须、西洋参须三种。  参须的功效与作用:  甘苦,平。入肺经。主治益气,生津,止渴。治咳嗽吐血,口渴,胃虚呕逆。  参须的营养价值:  人参须中总皂甙含量为11.52%,总皂甙元含量为2.07%,其中人参二醇(panaxadiol)占35.04%,人参三醇(panaxatriol)占39.6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占9.88%。生晒参须中总皂甙含量为8.28%,其中属原人参二醇类的皂甙含量为4%,属原人参三醇类的皂甙含量为1.63%,属齐墩果酸类的皂甙含量为0.48%。红参须中总皂甙含量为5.9%,其中含有人参皂甙(ginsenoside)-Ro、Rb1、-Rb2、-Rc、-Rd、-Re、-Rf、-Rg,以-Rb1和-Rb2的含量较高。又含一新的多肽,命名为RGHP-ⅡB2,系33肽,相对分子质量为3380。还含14种氨基酸,以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含量最高。
七岁女孩可以吃参须吗?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7,红参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适合哪些人

红参,也就是人参蒸制后干燥者成为红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归肺、心、脾经。功效: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安神。作用: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无论大失血、大吐泻或久病、大病所致者,单独用人参浓煎,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作用。适宜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需要改善疲劳的人群、需要增强记忆力的人群、需要抗老化、去除活性氧的人群、需要改善液循环的人群。红参实则为人参的熟用品,是经过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工序后制成的。其表面呈红棕色、半透明的状态,表面长有皱纹和细跟痕,上部分有断续且不明显环纹,其下部有扭曲交叉的支根且长有许多的须。红参的气味有一点香、味甘微苦。功效: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安神。作用: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无论大失血、大吐泻或久病、大病所致者,单独用人参浓煎,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作用。适宜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红参中含有的皂苷成分具有卓越的免疫功能强化作用。换季期或冬季经常感冒的人坚持服用红参可以改善免疫力。当然红参不仅针对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或老人,对所有年龄层增强免疫力都有很大的帮助。需要改善疲劳的人群对于忙碌生活的现代人来说,改善疲劳症状是必做的功课。这也是红参的代表性功能之一。尤其是年龄为20、30的人群,学业和就业、公司工作等疲劳积累是家常便饭,而红参对补充元气和克服疲劳非常有效。需要增强记忆力的人群红参还具有改善记忆力的功效,这是源于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服用红参后,在认知功能检查和肝脏精神状态检查中都有提高的研究结果。需要抗老化、去除活性氧的人群红参中具有可以激活清除活性氧的酵素,根据预防DNA损伤结果报告显示,这种成分具有非常有效的抗氧化作用。所以对于抗衰老、抗氧化保持年轻的秘诀中,红参绝对可以体现它的价值。需要改善液循环的人群红参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凝聚从而帮助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元气和改善血色,也是红参的几大主要功能之一。红参的食用价值红参是人参的熟制品,除具有补元气、补脾肺、生津安神的作用外,其药性更温,具有火大、劲足、功效强的特点,更长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益气摄血。 从保健强身角度来说,红参则是气血不足且偏阳虚者的补益佳品,凡出现经常怕冷、手脚不暖、眩晕倦怠、四肢乏力、易疲劳、气短喘促、时感胃中寒冷、长期腹泻、失眠多梦、等表现,都可选用红参进补。

8,请问人参须有什么效果怎样吃更好

摘要 【药 材 名】人参须 【拉 丁 名】原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cy 【名称考证】人参须 (《本经逢原》原作参须)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五加科植物 【药用部位】人参的细支根及须根。 【性味归经】甘苦,平。①《本经逢原》:‘“味苦。”②《本草便读》:“甘,平。”《本草再新》:“人肺经。” 【功效主治】益气、生津、止渴。治咳嗽吐血、口渴、胃虚呕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药材鉴定】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红直须、白直须、红弯须、白弯须等品种。①红直须 为较粗的细支根,一般长10厘米以上,棕红色,体表有纵皱及须根脱落痕,少数有栓皮剥落现象。断面棕红色,平坦,类圆形,边缘弯曲成波状;质坚脆,气香,味苦。②白直须 为较粗长的支根,性状同红直须,惟表面黄白色,多数已无外皮,断面类白色。③红弯须 为棕红色的细支根及须根,长短粗细不等,质脆,味苦。④白弯须 多为须根,常团成饼状,黄白色,性状同红弯须。 【古籍考证】①《本经逢原》:治胃虚呕逆,咳嗽失血等证。②《本草从新》:生津补气。③《本草正义》:生津止渴,潜阳降火。 【参考出处】《本经逢原》,《本草从新》,《本草正义》 【出处】《本经逢原》原作参须 【拼音名】Rén Shēn Xū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细支根及须根。 【性状】 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红直须、白直须、红弯须、白弯须等品种。 ①红直须 为较粗的细支根。一般长10厘米以上,棕红色。体表有纵皱及须根脱落痕,少数有栓皮剥落现象,断面棕红色,平坦,类圆形,边缘弯曲成波状。质坚脆。气香,味苦。 ②白直须 为较粗长的支根。性状同红直须,惟表面黄白色。多数已无外皮。断面类白色。 ③红弯须 为棕红色的细支根及须根,长短粗细不等。质脆,味苦。 ④白弯须 多为须根,常团成饼状。黄白色,性状同红弯须。 【性味】 甘苦,平。 ①《本经逢原》:味苦。 ②《本草便读》:甘,平。 【归经】《本草再新》:入肺经。 【功能主治】 益气,生津,止渴。治咳嗽吐血,口渴,胃虚呕逆。 ①《本经逢原》:治胃虚呕逆,咳嗽失血等证。 ②《本草从新》:生津补气。 ③《本草正义》:生津止渴,潜阳降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9,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来无一物

前句讲:人就像菩提树一样,心好比是明如镜子的台子,需要时时擦拭,不要让它上面有太多的灰尘污垢。意思是要告诉世人,不要蒙蔽了自己的心志。 后句则讲:人本来就具有真如佛性,人不是菩提树,心也不是明镜台,本来无物可求,哪里会沾染尘垢呢?
前者执着分别放不下 后者拿得起放得下真智慧
出自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这是禅宗的神秀大师所说的修行偈颂。是对修行状态的一种概括。“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一种比喻。因为修行是为了证菩提(觉悟真理之意),这个证是内心的证,人在觉悟之后,内心能亮如明镜,照见一切万法实相,不再有迷惑困扰,这是禅家修行开悟后的一种理想境界。因此这里比喻修行的身体是“菩提树”,是用来修证菩提的工具;比喻心是“明镜台”,是可以照破迷暗的“明镜”。心的自身有这样的功能,只是在悟与迷、染与净的区别之上。但是在真正的开悟明白之前,修行就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要把这个心看好,管好,象擦镜子一样,时时自省,觉察它的染污动静,一旦遇境生染,便即时擦净使它保持原来的明净。整个的偈子也是一种指导修禅者用心的方法,因为禅家的修持核心是修心以明心见性,所以心地的清静与纯度是整个修持当中非常关键的部分。这个偈子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自我观照,提高内省与保持自身修养也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 当然,六祖慧能根据神秀之偈又有进一步的回答,表明了自身已有所证悟的境界,那又另有不同了。 六祖在大彻大悟的时候,是他在三更人室,五祖法问他初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质疑,使他再进一步而澈底了解心性本元的究竟,所以他便说:“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才是代表了禅宗言下顿悟的“顿”与“悟”的境界。 1.关于六祖的开悟 明心见性与神秀的两个偈语问题:由历代相传,几种不同版本的《六祖坛经》,与禅宗各种典籍的记述,有关六祖最初得道开悟的事迹,大体并无多大出入。中国禅宗,自五祖弘忍开始,教人念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便可由此人道,一变达摩大师以《楞伽经》印心的教学方法,这只能说是教授法的改变,对于禅宗的宗旨,并无二致;《金刚经》以明心见性为主旨,处处说明般若(智慧)性空的真谛,其中的修行求证方法,以“善护念”三字为重点,以“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而说明性空实相,了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指标。 现在为了普通了解禅宗的治心道理,用现代的观念,先作一比较容易明了的说明,也可使大家依此修习,做为修心养性的简捷方法: (1)首先我们先要静静地观察自己内在心理的意识思想,再把它简单地归纳为两部分来处理:一部分是由于感觉所生的思想和观念,例如痛苦、快感、饱暖、饥寒等等,都是属于感觉的范围,由它而引发知觉的联想和幻想等等活动。一部分是由于知觉所生的意识思想,例如莫明其妙而来的情绪,烦闷、苦恼、对人我内外种种事物的分别思维等等,当然包括知识学问的思维,以及自己能够观察自己这种心理作用的功能。 (2)其次,到了能够了解自己心理作用的活动,不管它是感觉的,或知觉的,总而言之,统统叫做一念,能够作到在念念之间,起心动念的每一观念,自己都能观察得清楚,再无不知不觉,或莫明其妙的情况,然后,就可把它处理作为三段观察:凡是前一个念头(思维意识)过去了的,便叫做过去心,也就是前念。后一个念头(思维意识)来了的,便叫做现在心,也就是当前的一念。还没有来的,当然便是未来心,也就是后念了,可是它还没有来,不去管它。不过,你不要忘记,当你觉得后一个观念还没有来的时候,这个正是现在当前的一念了,而且才觉到是现在,立刻便已成为过去。 (3)复次,如此内省观察得久了,你把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你便练习,当前念的过去心过去了,后念的未来心还没有生起的一刹那之间,当前的心境,就会微微的、渐渐的,呈现一片空白。 但这空白,不是昏迷、或晕厥、或同死亡以前的状况,这是清清楚楚的,灵灵明明的一段空灵,也就是宋明时代禅师们所说的昭昭灵灵的时候。 如果真能切实到达这个情况,就会觉得自己所有的意识思维,不管它是感觉的或知觉的,都如一片浮光流影,像雁过长空,风来水面,所谓踏雪飞鸿,了无踪迹可得,才知平生所思所为的,都只是一片浮尘光影而已,根本无法把捉,根本是无根可依的,那你就会体会到“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的心理状态了。 (4)再次,你若了解了心念过去、现在、未来三段的不可得,譬例成下面这个公式,自己反省看来,翻成一笑。 …………未来……现在……过去…… ————————————————无始以来 ……未来……现在……过去………… 0+1-1——1-1=0 因此认得此心中的一切一切云为,都是庸人自扰,由此再进一步,观察破除生理感受上所起的压力,和思想促使身体所作的行为活动,都是犹如泡沫空花,虽然在不加自我观察的时候,表面看来好像都是我一连串成直线的活动,实际所谓这个我的活动,也只是像电流、像火花、像流水一样,都是由于无数接连不断的前后念的因缘凑成了一条线,其中毕竟没有真正的东西存在,所以你会自然而然地觉到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身不是身、心不是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只像梦幻般的浮沉起伏在世间而已,因此你会自然而然的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就是“本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了。 (5)如次,你要保持这个明白了心理上意识思维的状态以后,经常在静中动中,保持这一段昭昭灵灵的灵明觉性,犹如万里晴空,不留点翳的现象,那就够你受用去享受了,你才真会懂得人生的真谛,找到真正归宿的安身立命之处,可是你不要认为这样便是禅宗的明心见性了!更不要认为这样便是禅宗所谓的悟道了!因为你在这个时候,正有一个昭昭灵灵、灵灵觉觉的作用存在,你还不知它的来去与起处呢!这个时候,正是明代憨山大师所说:“荆棘林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以上所讲的一切,是借用比较现代化的方法,说明人们心理活动状态的情况,同时也以此而说明禅宗六祖当时听到别人念诵《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领悟的一些消息,由此使你可以了解六祖的师兄神秀所作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自己内在用工夫心得的程度;那么,你由此可知六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心得境界。如把两者作一比较,自然可以了解五祖弘忍要叫六祖三更人室,付嘱他的衣钵了,但是,就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是未达传付禅宗衣钵的造诣,不要忘记我们上面所列举的情形,因为“本来无一物”的情况,正如雪月梅花的境界,虽然清冷而美妙,到底是空寂孤寒的一面,毫无生机存在。六祖在大彻大悟的时候,是他在三更人室,五祖法问他初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质疑,使他再进一步而澈底了解心性本元的究竟,所以他便说:“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才是代表了禅宗言下顿悟的“顿”与“悟”的境界。可是不要忘了,他后来还是避居在猎人队中,由悟后而修持了十五年的经过,由此你就可以了解《楞伽经》中是顿渐并举,禅宗是顿渐并兼,犹如《楞严经》上所说的:“理须顿悟,乘悟并销,事资渐修,因次第尽。”所指顿渐并重的道理了。现在谈谈禅学,抓住一句“本来无一物”,就无所而不可为,那不落在狂禅的知见才怪呢!须知禅宗正有严谨修持工夫的层次存在,不是落在空谈或狂妄自是上,才会与真正的禅有相近之处。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