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药怎样煲效果好2,中药应该怎么熬更好3,中药怎样熬效果最好4,怎么熬中药效果最佳5,中药要怎么熬才好6,中药应该怎样熬才算最好7,中药怎么熬更好一些中药怎样煲效果好首先关于用水问题,以清净而无杂质的河水、井水以及自……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怎样煲效果好
首先关于用水问题,以清净而无杂质的河水、井水以及自来水为宜。入煎以前最好先用冷水将药物淹设并略高一些,浸泡半小时后再煎。 其次关于火候问题,需要根据药物性质而定。如气味芳香、容易挥发的花叶类药物,一般须武火急煎,煮一、二沸,即可服用,否则煎煮过久,可能丧失药效;如滋腻质重,不易出汁的根或根茎一类药物,一般须文火久煎,否则没有煮透,浪费药材。 关于煎药时间,一般药物煎煮15~20分钟左右。可以洗也可以不洗,至于加多少水这个要看什么药。每种药加多少水熬多久都不一样的。最好还是去药店或医院问一下比较好。不用洗,先用水浸泡15分钟,如果是感冒药水开后5分钟就可以了,其他药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用砂锅煲。加水的话盖过药就好了。
2,中药应该怎么熬更好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3,中药怎样熬效果最好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4,怎么熬中药效果最佳
你好!熬(煎)中药如果想达到理想的效果,一般情况如下:1. 一般解表散邪类中药,不宜久,一般煮开后5~10分钟就可以服了,久煎则失效。2. 一般矿石类及有一定毒性药物,煎煮时间不够则无效,故宜久煎如煮后(煮开后继续煮30分钟以上等)。3. 一般花类、草类中药不宜久煎等4. 一般补益类中药,如人参等宜细火慢煎等。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5,中药要怎么熬才好
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 举报
hangyy
[学弟] 当我们去医院看中医时,医生往往会依病情开几副中药汤剂。但是,药取回家,怎样煎 制呢?这其中有大学问。如果煎煮不当,不仅起不到治病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
首先,要选好煎煮汤药的器皿。
一般来说,用砂器、陶器、搪瓷器皿、不锈钢器皿均可用来煎药。如果实在没有上述质地 器皿,用铝制器皿也可以,因为铝分子较其它金属分子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其 它一些金属(如铁制器皿),很容易与药物中的一些化学成份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疗效,甚至 产生有毒副作用的化合物。在上述可煎药器皿中,以砂锅煎药最好。因为砂锅传热均匀,性 质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其次,煎药要掌握好用水。
中草药煎制的用水十分讲究,认为水有轻重、动静、厚薄之说,应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而 在现代中药学中,煎药的水只要洁净就好。煎煮中药用水的量不好掌握,加水过多,给服药 带来不便,对有些疾病如水肿的病人,还会加重病情;如加水过少,不能保证煎药时间,影 响 药物中有效成份的析出,从而影响疗效。通常一剂药煎两次,即头煎、二煎,可以用下面公 式来控制加水量;头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克)×10;二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 毫升)×6。也可以依据各类型汤药来加水,如下表:
汤药类型 头煎加水量(毫升) 二煎加水量(毫升)
解表药 400~600 280~300
一般药 500~700 300~350
滋补药 700~900 400~450
一般的头煎加入的水以高出水面3公分为宜,二煎加水至淹没药面为好,给小儿煎水 量相应要少些。
第三、要掌握好煎药的火候和浓缩程度。
中医煎药讲究武火、文火两用,在水未开锅前用武火(即大火),水开后用文火(即小火)煎煮 , 直至煎成。但要注意,在第一次煎煮药,需先用水浸泡30分钟后再煎,以便使水充分浸通在 药物中,有利于有效成份从药物中煎出。不同类型汤药的煎熬时间可参考下表:
汤药类型 一煎(从煮沸起计)(分钟) 二煎(从煮沸起计时)(分钟)
解表药 15~20 10~15
一般药 20~25 15~20
滋补药 30~35 20~25
药液的浓缩程序,成人一般以200~250毫升为宜,给小儿药以50~75毫升为宜,或将头 煎 及二煎药汁滤出混合后再次煎煮使药汁浓缩,即便于小儿服用,又不致因小儿用药量少而影 响服药。
第四,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
在您煎煮中药时,可能有部分药物被特别注明先煎、后下、包煎或另煎。这里根据部分药物 的独有特点,充分利用有效成份的药物而定的。特殊的煎法一般有四种:①先煎-就是把标 明要先煎的药,用武火加热至沸,再煎15~20分钟,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需先煎的药一 般是矿石类、硬壳类质地坚硬的药物,须打碎久煮才可将有效成份煎出;另外还有部分药物 具有毒性,通过长时间的煎煮可以降低毒性。②后下-就是在其他药已煎熬10~15分钟后, 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一起煎,同煎10~15分钟后即可。后下药多为气味芳香、挥发性强的 药,其有效成份是其所含的易挥发的挥发油,这恰好是治病有效成份,所以应后下,以免失 去药效。③包煎-是指那些含粘性、小粒种子和有细小绒毛的药物,用沙布包起来煎,目的 是防止药粘锅底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④另煎-也就是单独煎煮。另煎的药物一般是 些贵重药材,单独煎煮是为了避免贵重药材的浪费,又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如 人参、西洋参等价格昂贵,与其它药同煎,药汁易被其它药物吸收影响药效,又造成浪费。 又如犀牛角、羚羊角,即稀少又昂贵,一般用量也较少,它们质地坚实,与其他药物同煎, 一则药汁被其它药物吸收,再则又难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
第五,为什么有些药物需要烊化,冲服
烊化即溶化,指一些粘性大的药物,不宜与其它的药物同煎,必须放在容器内隔水炖化或加 少量水煮化后,再兑入其它药物中服,这些药物如与其它药物同煎,一则影响其疗效,二则 因糊锅底而易使药物煎焦。如阿胶、鹿胶、一般宜用黄酒炖化或加水黄化,待其它药物煎好 滤出后,再兑入煎剂一齐服用。
有些药物不宜煎煮,否则破坏疗效,而有些药物研成粉末直接冲服,疗效明显提高。例如鹿 茸、沉香、琥珀等,既不宜与其它药物同煎,也不宜单煎,而应研成细末,兑入煎剂或直接 开水冲服,这样才不影响疗效;羚羊角、犀牛角虽可入煎,但研末冲服效果要好。另外,能 入煎的药物,如为提高疗效,需研末冲服,剂量应适当减少。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煎服中药 是最常用的办法,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您一定不会再为如何煎煮中药而头痛了。
6,中药应该怎样熬才算最好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中药一般先浸泡半小时左右2)将浸泡好的中药用武火煮沸后文火熬15—20分钟左右3)将熬好的中药倒出4)放入清水较第一次放水量少一些5)煮沸后文火熬10—15分钟6)合并两次煎煮的中药液7)分两次,早晚各一次服用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特殊煎服: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煎30分钟,再加入群药;注有“后下”的小包药,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好投入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液与“烊化”药物煎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病用药的主要和常用剂型。正确掌握中药的煎煮方法,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现介绍煎药的几个要点: 煎煮用具: 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忌用铁锅或铜罐。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 煎药用水: 加水量应根据药量的多少,吸水程度及需要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2—3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 煎前浸泡: 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煎药的火候和时间: 习惯上将火候分为武火(大火)、文武(中火)、文火(小火)。汤药一般分两次煎服,煎的时间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而分。通常煎法,先用武火煮沸后收为文武火。如解表药(伤风感冒药)要用武火煎,能使药物保持宣散作用,在第一煎沸后续煎15分钟,第二煎沸后续煎10分钟左右,不宜久煎。因解表药多含挥发油成分,外煎使挥发成分散失。另如补药,宜武火煮沸后收用文火。第一煎煮沸后续煎40—50分钟,第二煎沸后煎30—40分钟,质地夺取的也可煮三次,使有效成分充分溶解。每煎取汁约200—300毫升,儿童服用取100—150毫升。如药液太多,可去渣取汁浓缩后再服。 入药的顺序及须特殊处理的药物: 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在煎煮时有先煎、后入、泡煎、洋化、冲服等不同处理方法,医生在处方中一般予以注明。 先煎的药物多为矿物质、动物贝壳等质地坚硬的药物,如石膏、牡蛎等,须先煎20分钟左右;另有一些药物须先煎1—2小时,如附子煎时间可较长。 后入的药物大多具有芳香性易发挥发不宜久煎,如砂仁、薄荷等,应在其它药物煎煮15—20分钟后加入,再煎10分钟左右即可。 冲服原药物一般为贵重的、不易溶解的或挥发性强而不宜入煎煮,如猴枣、熊胆、沉香等,可磨成粉用药液冲服或吞服。 烊化的药物多为胶类、糖类及无机盐类、如阿胶、蜂蜜等。这类药物与其它药同煎会粘附在它药表面,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影响药效。因此必须另行盛放,将热的药汁部入令其深化。 总之,必须正确掌握中药的煎煮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每付中药的疗效。
7,中药怎么熬更好一些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特殊煎服: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煎30分钟,再加入群药;注有“后下”的小包药,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好投入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液与“烊化”药物煎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用陶瓷罐,先浸泡20--30分钟,大火煮开,小火煮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当我们去医院看中医时,医生往往会依病情开几副中药汤剂。但是,药取回家,怎样煎 制呢?这其中有大学问。如果煎煮不当,不仅起不到治病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
首先,要选好煎煮汤药的器皿。
一般来说,用砂器、陶器、搪瓷器皿、不锈钢器皿均可用来煎药。如果实在没有上述质地 器皿,用铝制器皿也可以,因为铝分子较其它金属分子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其 它一些金属(如铁制器皿),很容易与药物中的一些化学成份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疗效,甚至 产生有毒副作用的化合物。在上述可煎药器皿中,以砂锅煎药最好。因为砂锅传热均匀,性 质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其次,煎药要掌握好用水。
中草药煎制的用水十分讲究,认为水有轻重、动静、厚薄之说,应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而 在现代中药学中,煎药的水只要洁净就好。煎煮中药用水的量不好掌握,加水过多,给服药 带来不便,对有些疾病如水肿的病人,还会加重病情;如加水过少,不能保证煎药时间,影 响 药物中有效成份的析出,从而影响疗效。通常一剂药煎两次,即头煎、二煎,可以用下面公 式来控制加水量;头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克)×10;二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 毫升)×6。也可以依据各类型汤药来加水,如下表:
汤药类型 头煎加水量(毫升) 二煎加水量(毫升)
解表药 400~600 280~300
一般药 500~700 300~350
滋补药 700~900 400~450
一般的头煎加入的水以高出水面3公分为宜,二煎加水至淹没药面为好,给小儿煎水 量相应要少些。
第三、要掌握好煎药的火候和浓缩程度。
中医煎药讲究武火、文火两用,在水未开锅前用武火(即大火),水开后用文火(即小火)煎煮 , 直至煎成。但要注意,在第一次煎煮药,需先用水浸泡30分钟后再煎,以便使水充分浸通在 药物中,有利于有效成份从药物中煎出。不同类型汤药的煎熬时间可参考下表:
汤药类型 一煎(从煮沸起计)(分钟) 二煎(从煮沸起计时)(分钟)
解表药 15~20 10~15
一般药 20~25 15~20
滋补药 30~35 20~25
药液的浓缩程序,成人一般以200~250毫升为宜,给小儿药以50~75毫升为宜,或将头 煎 及二煎药汁滤出混合后再次煎煮使药汁浓缩,即便于小儿服用,又不致因小儿用药量少而影 响服药。
第四,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
在您煎煮中药时,可能有部分药物被特别注明先煎、后下、包煎或另煎。这里根据部分药物 的独有特点,充分利用有效成份的药物而定的。特殊的煎法一般有四种:①先煎-就是把标 明要先煎的药,用武火加热至沸,再煎15~20分钟,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需先煎的药一 般是矿石类、硬壳类质地坚硬的药物,须打碎久煮才可将有效成份煎出;另外还有部分药物 具有毒性,通过长时间的煎煮可以降低毒性。②后下-就是在其他药已煎熬10~15分钟后, 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一起煎,同煎10~15分钟后即可。后下药多为气味芳香、挥发性强的 药,其有效成份是其所含的易挥发的挥发油,这恰好是治病有效成份,所以应后下,以免失 去药效。③包煎-是指那些含粘性、小粒种子和有细小绒毛的药物,用沙布包起来煎,目的 是防止药粘锅底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④另煎-也就是单独煎煮。另煎的药物一般是 些贵重药材,单独煎煮是为了避免贵重药材的浪费,又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如 人参、西洋参等价格昂贵,与其它药同煎,药汁易被其它药物吸收影响药效,又造成浪费。 又如犀牛角、羚羊角,即稀少又昂贵,一般用量也较少,它们质地坚实,与其他药物同煎, 一则药汁被其它药物吸收,再则又难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
第五,为什么有些药物需要烊化,冲服
烊化即溶化,指一些粘性大的药物,不宜与其它的药物同煎,必须放在容器内隔水炖化或加 少量水煮化后,再兑入其它药物中服,这些药物如与其它药物同煎,一则影响其疗效,二则 因糊锅底而易使药物煎焦。如阿胶、鹿胶、一般宜用黄酒炖化或加水黄化,待其它药物煎好 滤出后,再兑入煎剂一齐服用。
有些药物不宜煎煮,否则破坏疗效,而有些药物研成粉末直接冲服,疗效明显提高。例如鹿 茸、沉香、琥珀等,既不宜与其它药物同煎,也不宜单煎,而应研成细末,兑入煎剂或直接 开水冲服,这样才不影响疗效;羚羊角、犀牛角虽可入煎,但研末冲服效果要好。另外,能 入煎的药物,如为提高疗效,需研末冲服,剂量应适当减少。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煎服中药 是最常用的办法,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