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中药养生> 养生堂清热去火中药方子,什么中药降火

养生堂清热去火中药方子,什么中药降火

本文目录一览什么中药降火2,什么中药最降火3,中药降火不伤身体的方子还有哪些常用的谢谢4,去火的小方子5,求降火中药秘方6,喝什么中药去火7,求一张清热降火的中药配方什么中药降火牛黄解毒片好像是甘草降火的中药火有虚火、实火的区别……

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中药降火

牛黄解毒片
好像是甘草
降火的中药
火有虚火、实火的区别,降虚火,常用滋阴降火的中药如玄参、生地、丹皮等。。。降实火,常用药物如龙胆草、黄芩、大黄、生石膏等。

养生堂清热去火中药方子

2,什么中药最降火

黄连上清丸~这个效果很好 因为有黄芩 黄连 黄柏 上中下的火都能清~对于龙胆泻肝丸 你肝火不明显 用的效果也不好~金银花~~野菊花可以在平时辅助治疗~ 平时带着喝喝不过现在大冬天 建议少吃这些含量的药 吃的话也要少吃等春天到秋天开始进行调理注意多喝水 多吃水果 作息不乱~

养生堂清热去火中药方子

3,中药降火不伤身体的方子还有哪些常用的谢谢

皮肤病太难受了,那种感觉想想!!我全身就痒!!现在好了我用过一种药叫肤宁清癣内服+外用在癣处涂抹!也要注意卫生衣物干净!
你是虚火还是实火?
要 看什么火如果是虚火的话有六位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牛黄解毒丸(片)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清胃黄连片 都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养生堂清热去火中药方子

4,去火的小方子

弄点莲子芯泡水喝,如果受得了也可以搞点黄连泡水喝,都是很好的去火的。
1:心和胃火旺----黄连5克,甘草2克,煮水喝。2:肝火旺----菊花,金银花各5克,泡茶饮用。 3:肺火旺----黄芩5克,甘草2克,煮水喝。4:阴虚引起的虚火旺盛-----栀子,黄柏,知母各10克,甘草3克,煮水喝。
用生地黄泡开水喝!清热凉血,去火!

5,求降火中药秘方

菊花10.金银花10.连翘10.岗梅15.茯苓15.生地10.公英10.栀子10(凿碎)黄芩10.甘草5 连续喝三天左右就好!
食疗法:莲子30克,桅子15克,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二,吃猪肝可去肺火表现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食疗法:莲子30克,桅子15克,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二,吃猪肝可去肺火表现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三,喝绿豆粥去胃火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食疗法: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四,喝梨水去肝火表现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食疗法: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五,吃猪腰去肾火表现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食疗法: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6,喝什么中药去火

中草药泡茶清火效果不错,如:金银花,菊花,栀子,生地,连翘,薄荷,竹叶等具有清热败火作用的食物种类较多,一般针对上火时不同症候可分下列几类: (1)清热解毒类:如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荸荠、菱角、马齿苋、金针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2)苦寒制火类:如苦瓜、苦菜、厥菜、丝瓜、田螺、茄子、小米、荞麦等,可以寒凉之性化热降火,多用于实火症。 (3)利湿泻火类: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麦、苋菜、甜瓜、赤小豆、莴笋、绿豆芽、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4)攻下实火类:如大黄、知母、黄连、黄芩、香蕉、芹菜、马铃薯、白萝卜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候。 (5)凉血敛血类:如莲藕、梨、荸荠、生地、木耳、糯米、藕粉、荠菜、玉米须、芒果、竹叶、白茅根、马齿苋等,可用于鼻衄、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血热妄行的情况 .
黄连
俗话说 冬吃萝卜夏吃姜 白萝卜可以去火 另外喝 板蓝根 也行
二花 和 连翘 材胡

7,求一张清热降火的中药配方

竹叶石膏汤 【出处】 《伤寒论》 【方名】 竹叶石膏汤 【出处】 《伤寒论》 【异名】竹叶汤(《外台秘要》卷三引《张文仲方》)、人参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分类】 清热剂-清气分热 【组成】 竹叶(6克) 石膏(50克) 半夏(9克) 麦门冬(20克) 人参(6克) 粳米(10克) 甘草(6克) 【方论】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为君;人参、麦冬益气养阴为臣;半夏降逆止呕为佐;甘草、粳米调养胃气为使。诸药合用,使热祛烦除,气复津生,胃气调和,诸证自愈。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禁忌】 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方解】 本方证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见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口干,舌红少苔是阴伤之兆;气短神疲,脉虚是气虚之征;胃失和降,乃致气逆欲呕。气分余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道和胃以止呕逆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本方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症自愈,正如《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本方由白虎汤化裁而来。白虎汤证为热盛而正不虚,本证为热势已衰,余热未尽而气津两伤。热既衰且胃气不和,故去苦寒质润的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其中半夏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参、麦补而不滞,此善用半夏者也。 本方在《伤寒论》中治“伤寒解后,虚瀛少气,气逆欲吐”证。在实际运用中,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已伤、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对于暑温病发热气津已伤者,尤为适合。 【化裁】 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可加石斛天花粉等以清热养阴生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知母、天花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效;气分热犹盛,可加知母、黄连,增强清热之力。
中药也要配好汤头,单一的对胃也有影响。以下方子可常煲来日常饮。陈皮8g,枳壳6g,夏枯草10g,桑叶10g,菊花10g,苏花10(或银花藤),淡竹1束,甘草2片,芦根12g,元参12g,麦冬12g,玉竹12g。这是一人的量,加水盖过药渣浸泡5分钟,煎剩1碗,可煲两次。多人饮用每样可多加几克。如果长豆豆的话可以加薄公英12g。
黄芩10克 黄连3克 酒大黄5克 开水泡后代茶饮
石膏15g 知母20g 丹皮15g 栀子15g黄芩10g 黄连10g 生地20g 山芋肉15g玄参15g 麦冬20g 白术15g 炙甘草10g 6付,水煎服,日2次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