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我想开一个网店中药养生茶全部是中药茶健康绿色请教一2,apos舒筋通冰茶apos这款中药产品如何译成英文3,姜茶是怎么做的保健功效是什么4,什么是胖大海5,阴历几月的白蒿芽最好6,喝鲜月季花有什么利弊7,桑叶有什么用我想……
本文目录一览
1,我想开一个网店中药养生茶全部是中药茶健康绿色请教一
您好,是这样的, 开永远不晚的,主要还是方法,勤奋,多多学习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比别人做的好成功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有疑问,请追问。
2,apos舒筋通冰茶apos 这款中药产品如何译成英文
Qualcomm Shujin iced tea
Ingredients: Chamomile, Kudingcha, licorice, etc..
Health effect: easing bones and tendon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Ways to eat: take one sachet of the goods, place cup boiling water directly Chong opened after 2 minutes you can drink.好多强人!?
汗``
Qualcomm Shujin iced tea
Ingredients: Chamomile, Kudingcha, licorice, etc..
Health effect: easing bones and tendon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3,姜茶是怎么做的保健功效是什么
1、红糖姜茶 生姜:150克 红糖:250克 功效:暖宫、活血 做法:生姜剁的碎碎的,隔水蒸30分钟,分成7份,250克红糖加150克生姜。 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红枣,快出锅时加红枣。2、原料:开水250克,姜25克,红糖30克制作方法:将姜剁成姜末,放入茶壶中,再放入开水和红糖。焖5分钟左右再饮用。我通常喜欢用新西兰的麦奴卡蜂蜜来代替红糖。因为蜂蜜能清肺化痰、润咽止咳,对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的功效。(友情提示,如果放蜂蜜,最好水温降到60度再放,以免破坏蜂蜜的营养成分)。另外,吃大闸蟹的时候喝姜茶,还可以再往姜茶中放入点紫苏叶。更可以解表散寒、行气
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流感、伤寒、咳嗽等疗效显。饭后饮用姜茶,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有利于治疗流感、伤寒、咳嗽。 姜茶也是英国人喜欢的饮料,和中国人治感冒的姜汤差不多。 英国的姜茶做法非常简单,只要泡茶的时候放上一节鲜姜,然后加糖焖上十多分钟,姜茶就做好了。 姜茶只对风寒感冒有效,对风热感冒喝了反而会加重症状。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区别最简单的方法是:风寒感冒头不痛,口不渴,嗓子不疼,无痰涕或痰涕都是清的;风热感冒就是有头痛,嗓痛,口渴,咳脓痰,流脓涕这样。 风寒感冒从中医来说是风寒外袭,而生姜是热性的,主辛散,可以驱散外邪,所以有效。 但风热感冒就是实邪内阻了,喝姜茶反而加重症状。 科别:姜科姜属植物 别名:鲜姜 英文名:Rhizoma Zingiberis 学名: 利用部位:根茎 原产地: 特性:含挥发油0.25—3%,主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t)、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Gingerol)及氨基酸、树脂、淀粉等。 用途:生姜:辛,温。干姜:辛,热。二者皆入肺、胃、脾经。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干姜:温中祛寒,回阳通脉。炮姜:化瘀止血。经试验挥发油能促进血循环、并可发汗。姜辣能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帮助消化,大量用可引起口干,喉痛。 生姜被当作香辛蔬菜使用,泡茶用的是干燥后的根茎。姜可温暖胃部,帮助食物的吸收,抑制恶心感,据说嚼姜片比任何药物更能防止晕车。 姜茶有辛辣的刺激性香味,能促进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建议怕冷的人多喝。对害喜时的恶心感也很有效,但是一杯茶只能用1/2片。也可以把生姜节成细长片,拿两三片含在嘴里咀嚼。 欧洲人似乎觉得姜有香甜的味道,常用来做饼干或面包。 功效:促进消化、强健循环系统,缓和恶心感、晕车、害喜、畏寒。 注意事项:怀孕时需绝对遵守用量(一杯茶用1/2片)。用手撕碎再泡,香味比较容易出来。 [复方] 在感冒时或睡前饮用 姜1/2片 玫瑰果1匙 
4,什么是胖大海
就是一个木质的小圆球,用100°的水泡30分钟变大,变红胖大海味甘、性凉,入肺、,具有清肺热、利咽喉、解毒、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热结便秘以及用嗓过度等引发的声音嘶哑等症。而对于外感引起的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只有一定的辅助疗效。至于由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闭合不全、烟酒刺激过度等引发的音哑,用胖大海是无效的。 不可将胖大海泡水作为日常保健饮品长期服用。胖大海是一味中药,而且尚有一定的副作用,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对证服用胖大海.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又名通大海.呈椭圆形,状似橄榄,先端钝圆,基部略尖长2-3厘米.直径1-1.5厘米.功用:清热.润肺.利咽.解毒.别名 大海、安南子、大洞果。来源 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era Hance的种子。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40m,单叶互生,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20cm,宽6~12cm,通常3裂,全缘,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同株;花萼钟状,深裂;雄花具10~15个雄蕊;雌茶具1枚雌蕊。骨朵果1~5个,着生于果梗,呈船形,长可达24cm。种子棱形或倒卵形,深褐色。生于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广西有引种。采制 4~6月由骨朵果上采取成熟种子,晒干。性状 种子椭圆形,长2~2.5cm,直径1~1.7cm,两端稍尖。表面黄棕色或褐色,稍有光泽,具不规则的细皱纹,基部稍尖,有淡色圆形种脐。外层种皮松脆易碎,泡水中成海绵状;胚乳肥厚,成两片,广卵形,灰黄色。种皮嚼之有粘性,胚珠味麻辣。化学成分 含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半乳糖乙酸、半乳糖、胖大海素(sterculin)、西黄蓍胶粘素(bassorin)等。性味 性寒,味甘、淡。功能主治 清肺热,利咽喉,清肠通便。用于干咳无痰、咽痛音哑、慢性咽炎、热结便秘。【英文名】 SEMEN STERCULIAE LYCHNOPHORAE【别名】大海、大海子、大洞果、大发【来源】本品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 的干燥成熟种子。【性状】本品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1.5cm。先端钝圆,基部略尖而歪,具浅色的圆形种脐,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微有光泽,具不规则的干缩皱纹。外层种皮极薄,质脆,易脱落。中层种皮较厚,黑褐色,质松易碎,遇水膨胀成海绵状。断面可见散在的树脂状小点。内层种皮可与中层种皮剥离,稍革质,内有2 片肥厚胚乳,广卵形;子叶2 枚,菲薄,紧贴于胚乳内侧,与胚乳等大。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鉴别】 (1) 取本品数粒置烧杯中,加沸水适量,放置数分钟即吸水膨胀成棕色半透明的海绵状物。(2) 取本品粉末0.2g,加水10ml,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滤过,取滤液4ml ,加氢氧化钠试液3ml 及碱性酒石酸铜试液5ml ,置水浴中加热,即生成红色沉淀。【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头痛目赤。【用法用量】 2~3枚,沸水泡服或煎服。【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摘录】《中国药典》【乱泡胖大海可能危及生命】 【例子】:最近两天,食欲不振和腹泻夹攻,让48岁的马先生苦不堪言。连续吃了两天拉肚子的药,症状不仅没有缓解,马先生还感到头晕心慌。省中医院检查发现:头晕胸闷是马先生长时间大量饮用胖大海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原来, 马先生经常抽烟喝酒,嗓子有点嘶哑,他特地买了许多胖大海泡茶喝。省中医院综合科甘爱萍教授介绍,开春后咽喉疼、上火的市民不少,很多人像马先生这样,自己将胖大海等中药泡茶喝的人不少,给健康带来隐患。 甘教授指出,胖大海可清宣肺气、利咽解毒,适于发音突然嘶哑并伴咳嗽、口渴、咽病等症,但其主要还是适于因风热邪毒引起的音哑,不适于烟酒过度引起的嘶哑,对于一些突然失音或脾虚者,还会导致咽喉疼痛。 甘教授警告,胖大海不能泡茶服用,因为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全身皮肤发痒、口唇水肿等,长期大量饮用还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一些人将银杏叶、胖大海、甘草等中草药信手拈来,随意泡茶服用的现象,甘教授表示,中草药当茶饮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是药三分毒”,中草药茶不宜长期饮用,市民冲泡药茶应咨询医生。
5,阴历几月的白蒿芽最好
(阴历正月到二月的白蒿药力最强,过了清明就只能当野菜吃了,没有药力了)。白蒿 在野菜中,白蒿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听老人讲,白蒿即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更是一种天然药材,它具有养肝、预防肝炎的特性疗效。长年食之饮用,可以预防肝炎病,(阴历正月到二月的白蒿药力最强,过了清明就只能当野菜吃了,没有药力了)。“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时令对野菜很重要。正月里的白蒿叫茵陈,尚在襁褓之中;二月里白蒿是野菜,可以食用;要是到了农历三月,白蒿成了茅草,就只能当柴禾烧了。 白蒿嫩苗,叶如细丝,似初生松针,色微青白,稍似艾香,味微辣。把它采摘下来,择洗干净,或蒸或煮,或炒或拌,都是一道不错的食疗两用菜肴。 可拌上一些面粉,蒸熟后,调好蒜泥蘸了吃,口感很好,绵绵的,味道清素淡雅,鲜美异常; 也可凉拌,将白蒿放在沸水中煮2-3分钟后,捞出晾凉,拌上蒜泥,加入香油、精盐等调料,则为餐桌上的佳品; 还可白蒿蒸肉。先把白蒿用面裹好,然后上笼屉铺匀;另外拿出炒锅,放底油烧热,下肉片煸炒,放糖、酱油、盐,加调料(十三香),煸炒片刻,立刻起锅。把起锅的肉片在笼屉里的白蒿上匀称覆盖一层,开始蒸。二十分钟即可。再拍一头蒜,切碎,倒醋和香油,作为蘸料。这种菜饭一体,浓香可口,肥而不腻,吃后舒服无比。 煮粥时把其直接放入锅中同煮,粥的味道也很鲜美; 把白蒿作为饮料很为方便,将白蒿洗净晒干后,当作茶叶保存即可。每天少许,加大枣两枚,泡茶服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轻身益气、保肝利胆、抗衰防癌,实为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 茵陈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中药属性简介 茵陈英文名Capillary Wormwood Herb 茵陈别名:白蒿、松毛艾、田耐里(客家话)来源: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采制: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陈蒿”。【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用法用量】6~15克。外用适量,煎汤熏洗。【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茵陈【备注】(1)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鲫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效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茵陈的作用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1、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茵陈汤) 2、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 3、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3]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张仲景茵陈蒿汤) 4、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5、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 6、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 7、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8、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9、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10、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11、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 1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茵陈用药禁忌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茵陈。蓄血发黄者,禁用茵陈。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白蒿的食用和药用白蒿在中药中叫茵陈,每年到了农历三月都要挖一点,用来冲茶、炒鸡蛋、炸白蒿、凉拌。茵陈的三种食用方法:(一)凉拌茵陈1、原料:1. 主料:白蒿250克;2. 调料:精盐、味精、白糖、麻油。 2、制法: 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 清湿热利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两目昏花、夜盲等(二)茵陈干姜饮一、原料:1.茵陈(白蒿)15克、大枣4棵、干姜6克 2. 调料:红糖适量。二、制法: 将茵陈、大枣、干姜、红糖共同煎煮,吃枣喝汤。按:此饮由利湿退黄的茵陈和温中、健脾胃的生姜及益气血、健脾暖胃的红枣相配而成,具有健脾胃、利湿退黄的功效。对慢性肝炎、脾虚湿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等有一定疗效。(三)茵陈粥原料;茵陈60克、粳米100克 调料:白糖适量。二、制法: 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加水适量煮粥,欲熟时,加适量白糖煮至粥成。按:茵陈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与健脾胃的粳米同煮粥,具有健脾胃、利胆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对疾病的彻底除根有很大帮助。阴历2月份的白蒿能吃白蒿是春天绿的最早的一种野菜。白蒿在民间有一个俗名叫茵陈,常有这样的说法:“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拔来当柴烧”。意思是说,早春二至三月间,在去年冬天枯死的干枝上最先发出芽来的嫩白蒿最为上品,这个时候到野外采一些回家尝鲜是最好吃的时候。待到四月,大地回暖,万物皆变得一片葱绿,那个时候的白蒿就变了味道,它的叶子已经长得很粗很大,也有了很硬的梗,那个时候就不好采来吃鲜了;待到了五月,梗已经变成杆子,就更没有实用价值了,所以说,只好拔来当柴烧。茵陈具有清湿热、利胆,保肝,抗病,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退黄疸等功效。对于有经常嗓子发炎、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动脉硬化的患者。食用方法:主料:白蒿100 g,鸡蛋1个,面粉150 g辅料:精盐5 g,去皮大蒜8瓣,香油5 g,精炼猪油20 g。制作方法:1.白蒿苗择净杂草洗尽泥沙,剁成末,加入鸡蛋、面粉、精盐、水拌成稀糊待用。2.去皮蒜加盐捣成糊,加入香油调成蒜汁。3.煎锅上火烧热,抹上精炼猪油至冒烟,倒入稀糊摊匀,盖上盖子,煎至熟透出锅切成牙状,同蒜汁一起上桌蘸食。美食特点:绿色食品,绿色野菜,中药药效,富含天然野蔬之美味。
6,喝鲜月季花有什么利弊
玫瑰花茶 【介绍】 玫瑰花茶是用鲜玫瑰花和茶叶的芽尖按比例混合,利用现代高科技工艺窨制而成的高档茶,其香气具浓,轻之别,和而不猛。玫瑰花是一种珍贵的药材,美容养颜,通经活络,软化血管,对于心脑血管,高血压,心脏病及妇科有显著疗效。调和肝脾,理气和胃。在《本草纲目》中已有论述。 世界上的花卉大多有色无香,或有香无色。唯有玫瑰、月季、红梅等,既美丽又芳香,除富有观赏的价值外,还是窨茶和提取芳香油的好原料。 玫瑰(R rugosa):落叶灌木,茎密生锐刺,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成倒卵圆形,上面有皱纹,夏季开花,花单生,紫生色至白色,有浓郁芳香,花及根可入药,有理气活血、收敛作用。 玫瑰窨制花茶,早在我国明代钱椿年编、顾元庆校的《茶谱》中就有详细记载。我国目前生产的玫瑰花茶主要有玫瑰红茶、玫瑰绿茶、墨红红茶、玫瑰九曲红梅等花色品种。 玫瑰花采下后,经适当摊放,折瓣,拣去花蒂、花蕊,以净花瓣付窨。广东玫瑰红茶实行单窨,下花量为100公斤茶用10-16公斤花;福建玫瑰绿茶两窨一提,总下花量为100公斤茶用50公斤花;九曲红梅一窨一提,用花量为20公斤。 【功效】 玫瑰花含丰富的维生素A、C、B、E、K,以及单宁酸,能改善内分泌失绸,对消除疲劳和伤口瘀合也有帮助。调气血,调理女性生理问题,促进血液循环,美容,调经,利尿,缓和肠胃神经,防皱纹,防冻伤,养颜美容。身体疲劳酸痛时,取些来按摩也相当合适。 玫瑰花蕾制成干花,每次用5至7朵,配上嫩尖的绿茶一小撮,加红枣三颗(要去核),每日开水冲茶喝,可以去心火,保持精神充沛,增加你的活力,长期饮用,还能让你容颜白里透红,保持青春美丽 苹果花 可用来补血或纾解神经痛,与玫瑰花搭配口感独特。[这个搭配的确值得推荐。] 玫瑰花茶 性质温和,降火气,可调理血气,促进血液循环,养颜美容。且有消除疲劳,愈合伤口,保护肝脏胃肠功能,长期饮用亦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 [祛痘]: 冷香玫瑰+玫瑰茄+桃花=祛斑除痘补水 桃花+柠檬片+百合花=除痘清火 [祛斑]: 紫罗兰+薰衣草+西洋甘菊=滋润皮肤除皱祛斑.对喉咙,支气管炎便密,消除口腔气味. 玫瑰花茶+薄荷+西洋甘菊=美白,瘦身 薰衣草+柠檬片+玫瑰花茶+玉美人=减少皱纹祛斑, 牡丹花+纤巧红梅+桃花+玫瑰王+米菊=排毒养颜,调节内分泌失调,治疗便密. 迷迭香+玉美人+牡丹花+米菊=对雀斑有明显消除功 [减肥]: 马鞭草+柠檬草+迷迭香=瘦下半身,分解脂肪,利尿. 人参花+三七茶=清热解毒,减肥浆压 荷叶+减脂叶+甜菊叶 [美胸]: 迷迭香+粉红玫瑰= 促进乳腺发育 [便秘]: 洋甘菊+马鞭草 =治疗长期便秘、肠内净化、大麦茶、越南苦瓜干 [喉咙痛]: 玉蝴蝶+龙须草+金莲花=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喉咙发痒有痰等 [肝胃]: 薰衣草+紫罗兰+腊梅花=清肝保胃 马鞭草+腊梅花+勿忘我=可治疗肝胃气痛 食欲不振 清肝保胃功效 苦丁茶加决明子可治疗肝炎 野菊花+百合花=清肝火润肺 洋甘菊+薄荷叶+茉莉花=胃痛 [清火]: 金莲花+贡菊+竹叶青=清热降火,清暑解热 [高血压]: 血红茶+田七花+山揸干=降底血压,软化血管 灵芝片+甜菊叶+米菊=保肝解毒,可降血压,稳定糖血值 人参花+三七花=清热解毒,减肥降压 [糖尿病]: 甜菊叶 米菊 灵芝片 可治疗糖尿病 [头痛]: 薄荷叶+菩提子=治疗偏头痛 薄荷叶+紫罗兰+茉莉花+腊梅花=治疗头痛头晕 [解酒]: 薰衣草+紫罗兰+薄荷叶=解酒 [滋阴补肾]: 贡菊+勿忘我 =具有滋阴补肾,清热解毒的功效 勿忘我+康乃磬+玉美人=滋阴补肾 [祛口气]: 柠檬片+金莲花=去口臭 [调经]: 天山雪莲+红花+月季花+玫瑰花茶=调经止痛,腰酸背痛,白带异味等 [风湿]: 天山雪莲+红花+枸杞 [炖汤]: 洋参片 人参花 三七花 灵芝片月季花有活血调经,主治肝郁不舒,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胸腹胀痛,烦闷呕恶等症。月季花泡水喝的功效 妇女出现闭经或月经稀薄、色淡而量少、小腹痛,兼有精神不畅和大便燥结等,或在月经期出现上述症状,用胜春汤治疗效果好。胜春汤的药物组成有:月季花10g、当归10g、丹参10g、白芍10g,加红糖适量,清水煎服。其汤味香甜,无难咽之苦,每次月经前3~5天服3剂,每次加鸡蛋一个同煮,其效可靠,不愧是调经、理气、活血的妙剂。月季花与代代花合用,更是治疗气血不和引起月经病的良方。用月季花、代代花各15g,煎水服。月季花重活血,代代花偏于行气。二药为伍,一气一血,气血双调,其调经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甚好。四季养生网餐饮网专家提醒,月季花茶的功效与作用主治妇女肝气不舒、气血失调、经脉瘀阻不畅,以致月经不调、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甚或恶心、呕吐等症。 月季花不仅是花期绵长、芬芳色艳的观赏花卉,而且是一味妇科良药。中医认为,月季味甘、性温,入肝经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之功效。由于月季花的祛瘀、行气、止痛作用明显,故常被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临床报道,妇女出现闭经或月经稀薄、色淡而量少、小腹痛,兼有精神不畅和大便燥结等,或在月经期出现上述症状,用胜春汤治疗效果好。胜春汤的药物组成有:月季花10g、当归10g、丹参10g、白芍10g,加红糖适量,清水煎服。其汤味香甜,无难咽之苦,每次月经前3~5天服3剂,每次加鸡蛋一个同煮,其效可靠,不愧是调经、理气、活血的妙剂。 月季花与代代花合用,更是治疗气血不和引起月经病的良方。用月季花、代代花各15g,煎水服。月季花重活血,代代花偏于行气。二药为伍,一气一血,气血双调,其调经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甚好。主治妇女肝气不舒 气血失调、经脉瘀阻不畅,以致月经不调、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甚或恶心、呕吐等症。 对妇科常见病,民间用月季花单方、验方也很有效。比如:鲜月季花20g开水泡服,可治月经不调或经来腹痛;月季根30g,鸡冠花、益母草各15g,煎水煮蛋吃,能治痛经; 月经过多、白带多,用月季花(或根)15g水煎服或炖猪肉食;月季花10g、大枣12g同煎,汤成后加适量蜂蜜服用,此方又香又甜,不像是药,对经期潮热很有效。此外,女性常用月季花瓣泡水当茶饮,或加入其他健美茶中冲饮,还可活血美容,使人青春长驻。 月季花泡水的方法 方法一 夏季或秋季采摘的月季花花朵,以紫红色半开放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宜,泡之代茶。 步骤一:月季花剥瓣,入盐水中反复清洗、沥干。 步骤二:将上述处理过的月季花与茶包放入瓷杯中。 步骤三:煮开的水300毫升,倒入瓷杯中,盖杯盖约焖二分钟,即可掀盖饮,可连饮数日为一疗程。方法二 材料:月季花5克、绿茶包一个、红糖适量 过程:1、将绿茶包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15分钟,取热汁备用。 2、将月季花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热汁、闷炮3-5分钟。 3、加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此款绿茶月季花茶具有和血调经之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月季花中药名称 月季花 拼音名 Yuejihua 英文名 FLOS ROSAE CHINENSIS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的干燥花。 全年均可采收,花微开 时采摘,阴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 5~2. 5cm。 花托长圆形,萼片 5,暗绿色,先 端尾尖;花瓣呈覆瓦状排列,有的散落,长圆形,紫红色或淡紫红色;雄蕊多数,黄 色。 体轻,质脆。 气清香,味淡、微苦。 性味与归经 甘,温。 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经。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 用法与用量 1. 5~4. 5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压、防蛀。 1、取鲜月季花15--20克,放入保温怀内,开水冲泡,连服数次,可治妇女月经不调。 2、取鲜月季花30克,与适量红酒炖服,可治产后子宫脱垂。 3、取月季花,焙干,研末,每次3克与黄酒调服,可治筋骨疼痛及轻微跌打损伤。 4、取月季花6克,沉香15克,炒芫花9克,一起搓碎,装人鲫鱼腹中,用线缝合,然后用水、黄酒各半炖熟,食肉喝汤,可治瘰疬未破者。 5、取月季花根9-15克,水煎服,可治赤白带下。 6、取鲜嫩月季花叶适量;捣烂效患处,可治腰膝肿痛。 7、采开败的月季花3--5朵洗净,加清水两怀,用小火煎熬至一杯,加冰搪30克,制成月季花汤,待温服下,可治血瘀性闭经、疮疖仲痛、创伤性肿痛。附件月季又称为中国玫瑰,是目前玫瑰市场的真正花材。月季,学名(Rose chinensis),英文名(Chinese rose),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又是重要切花材四季蔷薇、斗雪红、瘦客等。月季属蔷薇科。 月季花为我国原产品种,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月季花在世界上被誉为花中皇后,经过二百多年创造了二万多个园艺品种。这些品种归纳起来分为中国月季,微型月季、十姊妹月季,多花月季,特大型月季,单花大型月季和藤本月季。月季花的根叶、花可供药用,有活血、解毒、消肿之效;有香气的品种还可提取香精、食用。 月季为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具钩状皮刺。羽状小叶3~5枚,花常数朵簇生,微香,单瓣,粉红或近白色。月季的应用非常广泛,可种于花坛、花境、草坪角隅等处,也可布置成月季园。藤本月季用于花架、花墙、花篱、花门等。 一般来说在大型公园或植物园中多辟有月季园,通常称蔷薇园。
7,桑叶有什么用
桑叶
Folium Mori
(英)Mulberry Leaf
来源 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叶。
植物形态 小乔木或灌木,高达15m。树皮灰黄色或黄褐色;幼枝有毛。叶互生,卵形至阔卵形,长6~15cm,宽4~12cm。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绿色,脉上有疏毛,脉腋间有毛;叶柄长1~2.5cm。雌雄异株,骨朵花序腋生;雄花序早落;雌花序长1~2cm,花柱不明显或无,柱头2。聚花果(桑椹)熟时紫黑色或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山林中、路旁。全国有栽培。
采制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上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色较浅,叶脉突起,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化学成分 含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脱皮甾酮(ecdysterone)、β-保甾醇、芸香甙、桑甙(morocetin)、异槲皮甙、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甙(scopolin)、α-、β-已烯醛(α-,β-hexenal)、葫芦巴碱(trigonelline)、胆碱、腺嘌呤、天冬氨酸、氯原酸。
性味 性寒,味甘、苦。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痛头晕、目赤昏花。
附注 桑的根皮(桑白皮)泻肺平喘;嫩枝(桑枝)祛风湿;果穗(桑椹)补血滋阴。药典标准中药名称
桑叶拼音名
Sangbaipi英文名
CORTEX MORI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干燥根皮。
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性状
本品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窄不一,厚1~4mm。
外表 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气微,味微甘。鉴别
本品横切面:韧皮部射线宽2~6列细胞;散有乳管;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较老根皮中散在夹有石细胞的厚壁细胞群,胞腔大多含方晶。
粉末淡灰黄色。
纤维甚多,多碎断,直径13~26μm ,壁厚,非木化至微木化,孔沟不明显。
草酸钙方晶直径11~32μm 。
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22~52μm ,壁较厚或极厚,纹孔及孔沟明显,胞腔内有的含方晶。
另有含晶厚壁细胞,纹孔不明显。
淀粉粒甚多,类圆形,直径4~16μm。炮制
桑白皮 洗净,稍润,切丝,干燥。
蜜桑白皮 取桑白皮丝,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性味与归经
甘,寒。
归肺经。功能与主治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用法与用量
6~12g。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桑叶是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子。中医药学认为,桑叶性味苦、甘、寒,有散风除热、清肝明目之功效。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桑叶还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痤疮,俗称粉刺,是常见于青年人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
男女青年进入青春发育期后,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促使皮脂腺增生肥大,皮脂腺分泌增多,导致皮脂淤积,堵塞了毛囊口,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时排出就形成了痤疮。痤疮的产生,虽然主要是由于青春期内分泌改变,雄性激素比雌性激素分泌量相对的增多而引起。但是,高脂肪、高糖饮食、长期便秘等是诱发痤疮的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过食油腻辛辣食物,脾胃积热生湿,外邪侵犯皮肤则生痤疮。由于桑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有人试用桑叶煎剂治疗痤疮二百五十八例,其收效达到百分之八十九以上。具体办法是,每日取鲜桑叶五十克,煎水分三次服用,一般十五天见效。还有人用鲜桑叶适量,捣烂,敷痤疮处每日三十分钟,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至于用桑叶来治疗面部褐色斑,具体方法是:用市售桑叶五百克,经隔水蒸煮消毒,去除杂质,干燥后备用。每日十五克,沸水浸泡后作茶饮用,连服三十天为一个疗程。
专家们认为,服用桑叶所以对皮肤褐色斑有良好疗效,可能与其对机体分泌功能的改善有关。同时,根据药理研究证明,桑叶富含黄酮忒、酚类、氨基酸、有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这对改善和调节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特别是抑制色素沉着的发生和发展均有积极作用。
如果将桑叶煎汁,提取其有效成分并经浓缩后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加入美容霜中,与口服同时长期外用,无疑对面部褐色斑会有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别小看了桑叶,既经济又方便,实为不可多得之美容良药。有痤疮和面部褐色斑的患者不妨试一试,一般是没有副作用的。楼主你好:
桑叶:清润并用的佳品
现在早晚颇感凉意,中午却是烈日当空,温差较大,容易让人患上感冒。又因为天气干燥,所以秋季感冒时,容易出现头痛、口鼻发干、咽喉燥痛、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严重时出现痰中带血等症状。
因此,大家在选用治疗秋燥感冒药物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过于辛温燥烈之品如麻黄、生姜等不能使用,治疗的关键在于清、润并用,清能散火、润能治燥,清、润合用才能治疗秋燥感冒,其中常用的药物之一就是桑叶。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功效,一种药物兼有清、润两种功效。
桑叶在古书籍中又称神仙叶,世界上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有记载:“桑叶除寒热、出汗。”《本草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桑叶中的植物防御素有抗微生物的作用。传统中医认为桑叶以经霜后为佳,采集后晒干备用,亦可直接到药店购买。
如何使用桑叶 ?
可以选用干桑叶30克泡水,每日一次,也可以与梨皮、杏仁共煮,熬成汤当作茶喝,既可防治秋燥感冒,又能养生。
针对因燥热伤肺所致的咽喉疼痛、咳嗽、咳痰等肺系病症,以及各类急慢性咽喉炎及支气管炎患者均可用桑叶配麦冬(2:1比例),泡水代茶饮用,疗效显著。
除了茶保健外,桑叶味道可口,无副作用,又有丰富的叶绿素,即使煮熟了,也依然能长时间保持青绿,散发清香。如清淡滋润的桑叶荷叶粥、桑叶红薯粥能祛风清热、健脾利湿、降压清脂等。
将桑叶配菊花当茶饮,用于预防治疗外感风热感冒,效果极好。又以桑叶配杜仲叶当茶饮,用于治疗多年缺血性心绞痛和肾虚引起的腰痛效果也很好.
现代医学在研究桑叶化学成分和动物试验基础上,发现桑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低胆固醇、抗菌、抗过敏、抗氧化抗衰老、美容、通便利尿等功用。下面简单介绍几种:
桑叶枸杞茶
取鲜枸杞苗30克、鲜车前草30克、鲜桑叶60克,加水适量煎汤服。有利尿、清热作用。
桑叶菊花茶
取干桑叶、干菊花各20克煮水,当茶服,对温邪、热邪所引起的发热有凉解作用。
桑菊青豆茶
取冬桑叶20克,菊花15克,黄豆60克,白糖30克。此方具有清肝明目、消炎散风热的作用,对急性眼结膜炎及眼部红肿赤痛有良好的疗效。
桑叶菊花山楂茶
菊花、银花各30克,桑叶12克,山楂15克,用沸水冲泡4次,每次10~15分钟,代茶饮。适用于高血压、高胆固醇、动脉硬化等症。
另外还有桑叶面、桑叶小甜饼、桑叶荞麦面等系列食品。桑叶提取物又可用作糕点的安全色素,真可谓用处多多,好处多多。总之,大家不妨在这个秋季里多了解一下桑叶,它确实是我们身边一件不可多得的、实惠的养生保健品。
桑叶防病治病功效多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叶子,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有祛风清热,凉血明目功效。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桑叶在古书籍中又称神仙叶,世界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记载:“桑叶除寒热、出汗。”《本草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重庆堂随笔》说“桑叶,虽治盗汗,而风湿暑热服之,肺气清肃,即能汗解。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者尤为要药。”
主要成分
据现代研究,干桑叶中含粗蛋白25%~45%,碳水化合物20%~25%,粗脂肪5%,以及丰富的钾、钙和维生素C、B1、B2、A等,还有各种微量元素铜、锌、硼、锰等物质。桑叶中含有蜕皮固酮、羽扁豆酮、芸香甙、桑甙、维生素、绦原酸、叶酸、延胡索酸、内消旋肌酸、植物雌激素等人体所需物质。
其中每100g干桑叶中约含粗蛋白24.0g,粗脂肪5.0g,含食物纤维52.9g,钙2699mg。桑叶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含神经传递物质及降压物质γ-氨酪酸平均有226mg,谷氨酸高达2323mg,天冬氨酸2049mg,可见桑叶是氨基酸的宝库。
桑叶的功效
1.降血糖:
桑叶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桑叶中丰富的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生物碱和多糖)有关,其中主要功能物质是桑叶中的DNA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从而抑制及延缓淀粉,食物分解为葡萄糖、果糖,明显抑制食后血糖上升。
2.抗菌: 体外试验表明,鲜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桑叶中的植物防御素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3.降血压: 降血压的主要功效成分是γ-氨基丁酸。
4.降血脂: 主要的功效成分是植物甾醇。
5.抗氧化、抗衰老:
这两种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是异黄酮化合物。据浙江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通过4年实验,证实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参属于热补,而桑叶属于清补,老幼均可使用,四季皆宜。
6.缓解更年期综合征: 桑叶具有稳定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可缓解老年人更年期情绪激动,性情乖戾。
7.美容
(1)治黄褐斑:
脸部褐色斑常使不少女性为之苦恼,可用桑叶治疗:取冬桑叶500g,隔水蒸煮消毒,去除杂物,干燥处理后备用。每日取15g,沸水浸泡当茶饮。1个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20天后即有明显疗效,斑块消退或色素变浅。治疗期间应多吃些豆制品,如豆腐、豆芽等。
(2)护肤:
用桑叶浴护肤,能使皮肤光洁。取经霜的干桑叶50~100g,放入锅中,加水煮10~15分钟后,倒入浴盆内晾凉后洗浴,护肤而不脱脂,是很好的健美浴方,皮肤粗糙的人可使皮肤尽快变得细嫩起来。若取冬桑叶适量,水煎15分钟后去渣取汁,再加热浓缩,藏入冰箱内备用。每天清晨洗脸时,于洗脸水中加入30ml冬桑叶煎液,可治疗面部雀斑、黧黑斑,使肌肤美白增色、光洁如玉。
(3)治痤疮:
痤疮是常见于青年人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进入青春发育期后,体内性激素分泌旺盛,促使皮脂腺分泌增多,导致皮脂淤积,堵塞毛囊口,容易形成痤疮。用桑叶煎剂治疗痤疮,每日取鲜桑叶50g,煎水分3次服,一般
15天可见效。若取鲜桑叶适量,捣烂后敷于痤疮处,每日30分钟,也有满意的效果。
(4)美发:
使头发乌黑、光泽、柔软。桑叶含有较丰富的铜,有防治毛发和皮肤白化的作用。取霜桑叶或鲜桑叶500g,除去梗叶,研末;另取黑芝麻250g,炒熟研末;二者加白糖调匀或制成大蜜丸,每日早晚各服20g,白开水送服。长期坚持可使白发转黑,面容红润,并能预防少白头发生。
(5)减肥:
坚持长期饮用桑叶茶,可明显减肥。桑叶的利水作用,不光可以促进排尿,还可使积在细胞中的多余水分排走,所以桑叶能够消肿。桑叶还可以将血液中过剩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排清,即清血功能。肥胖是腹部、脊背的脂肪细胞中贮存了过多的脂肪。当血液里的中性脂肪减少时,贮存的脂肪就会被释放出来,以热量的形式被消耗掉。这样反复下去,身体里的脂肪就会减少。因此减肥和改善高脂血病是相互关联的。另外,高脂血病人的血液粘度高,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特别不畅通。毛细血管只有我们头发的1/100那么粗,所以当然容易堵塞。心肌梗塞和脑溢血都是毛细血管堵塞的结果。桑叶中含有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粘度的黄酮类成分,所以在减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溢血的作用。
8.通便、消肿:
在桑叶的作用下未被小肠吸收而输送到大肠内的糖质由肠内菌群作用,生成二氧化碳、氢气、丁酸、丙酸、醋酸、乳酸等有机酸,使肠内外环境酸性,抑制了有害细菌增殖,起到整肠效果,改善便秘,改善腹胀。桑叶还能去除体内多余水而改善水肿。
桑叶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可能不被人熟悉,那就是止汗。《神农本草经》说:桑叶“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本草纲目》云:“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得配本草》:载,桑叶“甘,寒。入手足阳明经。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去风热,利关节,疏肝,止汗。”可见,单用桑叶研末服用,可治出汗。《本草备要》不但有相类的记载,而且还记录有生动的病案:桑叶“末服止盗汗,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而愈。”
历代医家也有不少经验之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朱丹溪常用桑叶治盗汗。他在《丹溪心法》一书中记载:“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明末清初的名医傅青主,很擅长用桑叶止汗,还创制了不少以桑叶为主药的方剂,如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著名中医路志正在治疗盗汗、自汗时也常单用桑叶,多用9~15g水煎服或6~9g研末服。秦伯未先生亦喜用桑叶治头面出汗。可见桑叶止汗,确有渊源.
望采纳!!谢谢!!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