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动物药材> 动物药鉴定,动物药与人药的区别动物药学和中药学区别

动物药鉴定,动物药与人药的区别动物药学和中药学区别

本文目录一览动物药与人药的区别动物药学和中药学区别2,我国兽药质量监督检验鉴定的法定专业技术机构有哪些兽药质量检验3,简述动物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要点4,按药用部位动物药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举出至少两种生药5,野山参怎么鉴定6,乌药的鉴别……

本文目录一览

1,动物药与人药的区别动物药学和中药学区别

动物用药与人药不相同。人药可以给动物用,但是动物用药不能给人用。

动物药鉴定

2,我国兽药质量监督检验鉴定的法定专业技术机构有哪些兽药质量检验

我国兽药质量监督、检验、鉴定的法定专业技术机构是由各级农牧行政管理机关设立的兽药监察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设立中国兽药监察所(简称中监所),负责国家兽药质量监督、检验、鉴定和最终裁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厅(局)设立省、自治区、直辖市兽药监察所,负责本辖区的兽药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根据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厅(局)审查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计划单列城市、市(地)农业(畜牧)局可设立市(地)兽药监察所。各级兽药监察所受同级农牧行政管理机关领导,在业务技术上受上级兽药监察所的指导。兽药质量监督、检验的依据是兽药质量标准。兽药质量标准可分为:(1)国家标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药规范》,由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制定、修定,农业部审批、发布。(2)专业标准:即《兽药暂行质量标准》,由中国兽药监察所制定、修订,农业部审批、发布。(3)地方标准: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兽药制剂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兽药监察所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厅(局)审批、发布。凡我国国内正式投入生产、供应市场的兽药,均应符合上述质量标准的规定。

动物药鉴定

3,简述动物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要点

动物类中药是以动物的全体或某一部分入药的药材总称。药用部位主要包括动物的全体或某一部分(如角茸、骨骼、皮甲、贝壳、内脏器官等)、生理或病理产物、排泄物等。 (1)性状鉴别:首先要注意的动物药的类别,其次要仔细观察动物药材的形态、大小、颜色、表面特征等。如昆虫类主要注意其形态、大小、虫体各部位的颜色和特征、气味等;蛇类还要注意其鳞片的特征;角类应注意其类型,角质角还是骨质角,洞角还是实角,有无骨环等;骨类应注意骨的解剖面特点;分泌物类应注意其气味、颜色;排泄物主要注意其形态大小;贝壳类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外表面的纹理颜色。 (2)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根据动物药的药用部位不同,主要观察肌肉、骨组织、皮肤、毛发、角等特征。 2)粉末特征:主要观察横纹肌、骨、皮肤、毛发、角的粉末特征等。 3)扫描电镜观察:主要观察药用动物的体表特征,如金钱白花蛇背鳞的扫描电镜特征为表面密布横向波状排列的刺状纹饰,尖嘴指向基部,每个刺状纹饰有明显的三条纵沟;蕲蛇的背鳞表面为密布乳头状突起,端窝处不明显,乳头表面有多数孔洞,有时孔洞间有浅沟相通,呈蜂窝状结构等。此外,生物鉴定法可广泛用于动物药的鉴别。

动物药鉴定

4,按药用部位动物药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举出至少两种生药

发汗是指用药物等使身体出汗汉 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伤寒 伤风 温病 时疫
搜集下这个

5,野山参怎么鉴定

是否野山参要到药监局去鉴定。
 根状茎上部四面密生芦碗,根状茎下部具有较长的或略弯的圆芦,习称“雁脖芦”。主根上端有细密而深兜的螺旋纹,人参的年限越久,螺旋纹越深。中部和下部一般光而少皱纹,须根粗细均匀、稀疏而长,不易折断,软如皮条状,习称“皮条须”。须根有较多的疣状点,习称“珍珠点”。

6,乌药的鉴别方法是什么

乌药首载于《本草拾遗》,功能顺气解郁,散寒止痛。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呕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等症。历史上素以浙江天台所产者为地道药材,故有“天台乌药”或“台乌药”之称。 来源: 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strychnifolia (Sieb.et Zucc.)Villar的干燥根。 产地与分布: 1.乌药个药材是以根呈连珠状、质嫩、粉性大、断面浅棕色者为佳。 2.乌药片是以平整不卷、色淡、无黑斑、不破碎者为佳。 主产于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以浙江天台所产者质量最此外,湖北、江西、陕西、四川、云南、福建等省也有出产。 快速鉴别: 商品乌药常有乌药个与乌药片之分。 1.乌药 干燥的根呈纺锤形,两头稍尖,略弯曲,中间膨大,或成连珠状,习称“乌药珠”。长5~15cm,直径1~3c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须根痕,并有细纵皱纹及横生环状裂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类圆形,断面浅棕色而微红,稍显粉性,中心色较深,外层皮部棕色,甚薄;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 2.乌药片 由分为薄片与厚片两种,均为类圆形片状。厚片有时斜切成椭圆形,直径1~2crn,厚约1.5mm;薄片厚约lmm以下。均平整而有弹性。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而微红,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

7,执业药师考试怎样一次性过四科

不过也还是有很多考生一次就通过了所有科目的考试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一次性通过所有考试呢?今天我们就请参加过执业药师考试的过来人来为大家讲讲他的方法。 我是中医学专业毕业的,在执业药师考试的科目中,中药学、综合技能中的中医科目是强项,这部分就简单看看书,没有花太多时间复习。而把重点放在了比较薄弱的中药化学、药剂、鉴定上,尤其是中药化学,因为上本科时候学的是生物化学,跟药化的体系差别太大,必须重头学习。网校的老师讲得很好,对于每类化合物的理化特点分析得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因为每类化合物的特性决定了提取方法,所以对于其区别于其他物质的鉴别性要点要熟练掌握,另外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的结构式也要记忆,因为考题也会有这方面的题目。还有提取常见方法是每年必考的内容,难度不大,并且与制剂学有重合之处,这部分分值要拿下。 鉴定学有点类似于药用植物学和动物学,主要考察中药的鉴别要点(以大体鉴别为主),显微鉴别也会考到,但不如大体多。根茎类是其中的难点,这部分总论要学好,对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的特征要牢记。在整个鉴定学中,鉴定总论、动物药、矿物药的内容比较少,记的不多,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先背这部分,确保得分再突击重点。 制剂知识点分布较为平均,每种剂型都有考题,重点还在液体剂型。因为中药炮制学也含在这部分里,而从事临床工作对于不同炮制品的药效比较熟悉,建议重点拿分。 法规对于大家都是新科目,要拿出当初背历史和政治的勇气来对待这门课,药品管理相关法规是重中之重。对于每年新增的知识点必须看,难点是不同时限的记忆,要在网校老师的辅导下,自己再总结。药学职业道德的考点以常识性判断为主,有可能与书上不一致,要引起重视。 中药学特别注重每味药物独特的功效,这部分是考试的核心,也是分值最多的地方,要熟练掌握。综合知识与技能部分,中医学基础的考题很简单,可以做做医师考试的真题就可以得分。200味常见中成药的主治,应用考得比较多,而且有的品种比较生僻,要掌握功效主治。
只要是报考的,肯定都想要一次性过四科。要说怎么样能过,那肯定是你准备的充分了就能过。

8,生药真伪与质量鉴定的主要办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 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也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也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本教材采用此分类法。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也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的在分类学上的...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 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也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也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本教材采用此分类法。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也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的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来分类,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效用,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 其它分类法 在历史上,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6类,每类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60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 在现代,《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等专著均按中文名的笔划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编排法,便于查阅。但各生药间缺少相互联系,教材中不采用此法。 以上各种分类方法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之处,必须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一个比较适宜的分类方法。

9,生药的鉴定比较感兴趣为什么

生药的取样生药的取样是指选取供检定用生药样品的方法.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1. 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2. 从同批生药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生药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对于贵重生药,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3.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生药,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取样量一般规定:一般生药100~500g;粉末状生药25g;贵重生药5~10g;个体大的生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如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对个体较小的生药,应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字,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份;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个体大的生药,可用其他适当方法取平均样品.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作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等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杂质检查生药中混杂的杂质,系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检查方法可取规定量的样品,摊开,用肉眼或扩大镜(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有可以筛分的杂质,则通过适当的筛,将杂质分出.然后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计算其在样品中的百分数.如生药中混存的杂质与正品相似,难以从外观鉴别时,可进行显微、理化鉴别试验,证明其为杂志后,计入杂质重量中.对个体大的生药,必要时可破开,检查有无虫蛀、霉烂或变质情况,杂质检查所用的样品量,一般按生药取样法称取.水分测定水分的测定,是为了保证生物不因所含水分超过限度而发霉变质.水分测定的方法常用的有烘干法和甲苯法.供测定用的生药样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3mm以下的花类、种子类、果实类药材,可不破碎. 1. 烘干法 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取样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样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365646235,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 2. 甲苯法 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用化学纯甲苯直接测定,必要时甲苯可先加少量蒸馏水,充分振摇后放置,将水层分离弃去,经蒸馏后使用.仪器装置如图4-1.A为500ml的短颈圆底烧瓶;B为水分测定管;C为直形冷凝管,外管长40cm.使用前,全部仪器应清洁,并置烘箱中烘干.测定时取样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1~4ml),精密称定,置A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入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B管的狭细部分,将A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粘附在B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许,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检读水量,改算成供试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