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真菌药材> 草莓真菌药,草莓苗生了这种病要用什么药呀

草莓真菌药,草莓苗生了这种病要用什么药呀

本文目录一览草莓苗生了这种病要用什么药呀2,草莓摘除老叶后打什么药杀菌是打细菌还是真菌药3,草莓摘除老叶后打什么药杀菌是打细菌还是真菌药4,草莓有叶斑病该打什么药有效5,草莓结果了得了白粉病打三唑酮可以吗6,现在的草莓上面又黑又亮喷的什……

本文目录一览

1,草莓苗生了这种病要用什么药呀

我要看实际的图片
有用肥用药吗?用肥用药浓度过大造成烧苗,或者是生理性缺钙也会产生新叶焦枯的。建议还是最好到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去了解下。
真菌引起的叶斑,没见到照片也可能是霜霉、叶枯,建议使用腈菌唑+腐殖酸叶面肥叶面喷施,一周见效!

草莓真菌药

2,草莓摘除老叶后 打什么药杀菌 是打细菌还是真菌药

草莓摘出老叶后喷一些多菌灵或者是氢氧化铜打真菌的。

草莓真菌药

3,草莓摘除老叶后 打什么药杀菌 是打细菌还是真菌药

草莓摘出老叶后喷一些多菌灵或者是氢氧化铜打真菌的。

草莓真菌药

4,草莓有叶斑病该打什么药有效

药剂防治建议果农可选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或腐霉利(速克灵)等。农业防治应清除烧毁或深埋草莓园地的腐烂病叶。及时摘除病、老叶,发病重的地块在采收后全园割叶,随后中耕除草,施肥灌水,促发新叶。
草莓叶斑病为草莓常见的叶面真菌性病害,在世界上各草莓产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草莓老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近圆形淡红色或紫红色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直径3-6毫米,中央灰白色,边缘近紫红色,状如蛇眼(如下图)。影响草莓的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从而导致植株长势衰弱。 发病严重时,叶柄、果柄、匍匐茎都受害,有时还侵害浆果上的种子,被害种子周围的果肉变成黑色,使草莓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5,草莓结果了得了白粉病打三唑酮可以吗

不建议打三唑酮三唑酮在草莓白粉病防治上的应用,一开始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长期使用后白粉病对三唑酮逐渐产生抗性,而且三唑酮在草莓上产生的药害和抑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腈菌唑和四氟醚唑是继三唑酮之后开发的新一代三唑类杀菌剂。该两种药剂与三唑酮相比药效更强,用药量更少,安全性高,对草莓抑制作用小,是目前草莓生产上用量最大的三唑类药剂。腈菌唑和四氟醚唑无论是治疗作用还是保护作用均明显优于三唑酮。

6,现在的草莓上面又黑又亮喷的什么药吃了对身体有伤害吗

今天我们来看看怎么判断,大家都知道草莓一般情况下种植户都是需要打药的,不然在管理上病虫害,你根本不好对付,所以我们吃之前一定要好好清洗干净,如果抱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态,那你可是大错特错,嫌活的时间长了。下面教大家一个小方法:吃草莓的时候一定要看看里面的心是不是空的,如果是的,就说明用了催熟剂了。这种情况下不要吃了,催熟剂会在短时间内让草莓快速长大,果实中间就会空起来。草莓是有几个时期的,比如转色期、成熟期,像我们在购买草莓的时候会看到有的草莓红红的,鲜艳欲滴,看着都很好吃,而有的草莓会看到有点泛白,这一方面是因为转色不均匀。这时候有人会问:那为了卖更好的价钱会不会打着色剂呢?其实这个问题有人反映过,可能有一部分商贩会这样做,所以我们买的时候小心点就是了。这种情况下,我们买草莓可以看看草莓上面的那个麻麻点,是不是金黄色的,如果是,就是好的,如果也是红色,肯定有着色剂。其次就是,看草莓的底部,好的草莓如果果实是红色的话,底部一般是很自然的过渡色类似金黄偏红的色,但是打了着色剂的就会是那种青青的颜色。
草莓上面的那些黑色的小点点其实是草莓的果实,并不是草莓的种子,而草莓的种子是在草莓的那些黑色小点点,也就是草莓的果实里面,吃了这个对身体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7,草莓芽枯病喷施什么药物预防治疗最特效

草莓芽枯病尽量避免在立枯病发生的地区育苗和栽植草莓,否则必须采取太阳能晒土消毒;适当稀植,合理灌水,保证通风,降低环境湿度;保护地要适时通风换气,灌水后迅速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及时拔除病株,严禁用病株作为母株繁育。发病后可以用春雷霉素加辛菌胺防治
为害症状:草莓芽枯病又称草莓立枯病,为土壤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花蕾、幼芽和幼叶,其他部位也可发病。为害症状表现为幼芽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叶子失去生机,萎蔫下垂,急性发病时植株猝倒。 发病规律: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的丝核菌,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以随带病秧苗和病土传播为主。露地栽培时以春季发病为主要时期,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25℃,在肥大水多的条件下容易发病。保护地温度高,通风不良,湿度大,栽植过密容易导致病害蔓延。 防治方法:①尽量避免在立枯病发生的地区进行育苗和栽植草莓,否则必须采取太阳能土壤消毒;②适当稀植,合理灌水,保证通风,降低环境湿度;③保护地要适时通风换气,灌水后迅速通风,降低室内湿度;④及时拔除病株,严禁用病株作为母株繁殖草莓苗;⑤药剂防治。适宜的药剂有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浮剂300倍液,敌菌丹水溶剂600倍液,从现蕾期开始,7天左右喷1次,共2~3次。温室或大棚栽培情况下,每667米2用5%百菌清粉尘剂11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3次。

8,草莓灰霉病该用什么药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叶柄与叶片,叶片染病,产生褐色水渍状大斑,微具轮纹,果柄变紫色,干燥后缢缩。果实染病,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空气潮湿时,表面布满灰色霉状物,严重时,全果腐烂。 病原与侵染规律 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 Pers. 称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Sclerotinia fuck.eliana(de Bary)Fuck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适宜温度范围18--30℃,最高32℃,最低4℃,最适宜相对湿度92—95%低温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防治方法 ① 加强通风,降低设施内湿度,使设施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创造一个不利于灰霉病侵染、不利于分生孢子发生的生态环境。 ② 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健壮秧苗,坚持经常用“天达2116”喷洒植株,结合用药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5次。促苗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 ③ 药剂防治:用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50%多霉灵800倍液、或灰核威800倍液、或菌核净600-800倍液;或万霉灵6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65%抗霉威1000倍液,以上药液掺加1000倍“天达2116”交替喷洒植株,或用5%万霉灵粉尘剂每667米2温室1000克、或5%多霉灵粉尘剂每667米2温室1000克、或6.5%甲霉灵粉尘剂每667米2温室1000克喷粉,或25%灰霉清烟雾剂每667米2温室300-400克烟雾熏蒸。
相信自己的判断吧

9,草莓芽枯病怎么治呀用什么药呢

专家解答芽枯病又叫立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我国草莓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侵害草莓的花蕾、芽、幼叶与成叶、果梗、新茎等部位。感病后的花蕾、芽与幼叶出现青枯,接着变成黑褐色而枯死。芽枯部位有蛛网状白色霉状物,或有淡黄色丝络形成。感染芽枯病的叶不易展开,叶片小,叶柄和托叶带有红色,然后茎叶基部开始变褐。芽枯病病菌在土壤和病株的茎叶上越冬。发病适宜温度为22~25℃,高湿多肥的栽培条件易导致发病。栽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发病严重。防治措施:(1)避免重茬发病地块应进行轮作倒茬。没有发病的园地也应进行土壤消毒。(2)保证通风透光栽植密度不易过大;少施氮肥防止徒长;及时摘除靠近地面的老叶。(3)排水降湿棚室栽培要经常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露地栽培降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水淹。(4)药剂防治从现蕾期开始,每隔10天喷施1次敌菌丹600~800倍液,连续喷5~6次。或用多氧霉素1000倍液,每周喷施1次,连喷3~5次。也可用其他抗菌药物从现蕾期至开花期每周喷施1次,连喷2~3次。提示板芽枯病在草莓生产中比较好控制,如果不重茬,秧苗不郁闭,一般发病较轻。为了预防发病,可在现蕾期至开花期用药物预防,常用的药物有敌菌丹、多氧霉素。
可以喷施吡虫啉溴氰菊酯或阿维菌素进行防治!请参考,欢迎评价!不好意思看错了,芽枯看成蚜虫了可以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代森联等农药。适宜的药剂有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浮剂300倍液,敌菌丹水溶剂600倍液,从现蕾期开始,7天左右喷1次,共2—3次。温室或大棚栽培情况下,每亩用5%百菌清粉尘剂11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3次。请参考,欢迎评价!
用抗生素治疗。可以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1、预防: A、将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 B、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2、治疗: A、稀释倍数:按青枯立克500倍液稀释使用,病害严重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 B、用药方法:对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植株进行灌根或小面积漫灌;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5天用药1次。3、用药原则: 跟据“土壤干湿度及植株大小”决定灌药量的多少,以“彻底灌透作物扎根范围”为目的,一般每株灌液100—400ml。4、用药时间: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

10,草莓病害的防治方法

一、枯黄萎病防治方案 1、预防用药时期、稀释倍数及用药量: A、定植前或移栽时,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600倍液蘸根或灌穴。 B、移栽后,浇还苗时,每15公斤加《奥力克——青枯立克》30ml+沃丰素叶面肥(具有生根、营养作用)25ml进行穴灌,每株用量200-400ml。 C、坐果期,一般谢花10天左右,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30ml+沃丰素叶面肥(具有生根、营养作用)25ml兑水15公斤,穴灌两次,间隔期7天,每株用量300-600ml。该时期,同时进行地上部分喷雾,效果更好。 2、治疗方案: 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50ml+沃丰素叶面肥(具有生根、营养作用)25ml兑水15公斤,连灌2次,间隔时间3-5天。 备注:每株穴灌用药量,根据土壤干湿度有一定差异,原则是以“灌透为目的”。二、炭疽病防治方案 1、预防方案: ①用药时期: A、育苗期,当去掉母株叶时,是防治炭疽病的重要时期。 B、移栽后,去底叶时(一般移栽20天左右)。 C、坐果时(当果似指头肚大时),是炭疽病高发期。 ②使用产品及稀释倍数: 使用《奥力克——速净》300—500倍液喷施。 备注:坐果期连喷2遍,间隔期7天左右。 2、治疗方案: 发病初期,使用《奥力克——速净》300倍液喷施,3天1次,连用2次。小苗时,可适当降低浓度。 备注:进行药剂喷施时,添加适量渗透剂如:有机硅,效果更佳。三、白粉病、灰霉病防治方案; 白粉病、灰霉病是草莓的常见病害,公司提倡,每次用药必须含有防治这2种的药剂,其中防治白粉病药剂为《奥力克—速净》,防治灰霉病药剂为《奥力克—霉止》,均可按600倍液稀释使用。若发病,应适当提高浓度,按300倍液稀释喷施,3天1次,连用2次。 备注: 1、进行药剂喷施时,添加适量渗透剂如:有机硅,效果更佳。 2、《奥力克-霉止》和《奥力克-速净》同时使用时,每种添加30ml即可。四、产品优势: 1、产品名称:《奥力克——青枯立克》、《奥力克——速净》《奥力克——霉止》和叶面肥《沃丰素》。 2、优势: A、防病治病效果佳,不抑制生长,同时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B、具有广谱性。 C、本品属中草药纯生物制剂,无毒、无残留、是绿色和有机产品的保证。 D、连续使用,无抗药。
草莓常见的几种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叶斑病。叶斑病又叫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多在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生,以后逐渐加重,果实采摘后尤甚。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红紫色、很不明显的小斑点,扩大后变成直径5~6毫米的圆形或长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浓紫褐色,状如蛇眼;严重时,叶片大部分变褐、枯萎,甚至死亡。除叶片外,匍匐茎、果梗、花萼也会受害。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在春季撤除防寒物时,将病枯茎叶清除干净;对于一些感病品种,适当降低栽植密度;雨后及时排水、中耕和除草,保证园内通风透光良好;开花结果期发现零星病叶及时摘除,防止蔓延;病害严重的园区,采果后要全园割叶,集中烧毁。②药剂防治。在花序显露至开花前,及时喷药(使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病害发生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4次,效果良好。  二、灰霉病。灰霉病又叫腐烂病,是草莓产区的主要病害,温室及露地栽培均易发生,直接危害果实,对产量影响很大。此病多在草莓谢花后发生,病菌先侵染小果,使接触湿土的果面首先发病,然后沿果梗蔓延至花序,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果实受侵时,果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组织软腐,香味消失。在潮湿条件下,病变部位密生鼠灰色霉层。生长期感病的果实,采收后仍能继续腐烂。低温、高湿的不利天气常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栽植过密,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旺,园内光照不足或连续阴雨,园地排水不良,地面湿度大等,均适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早春及时清除枯枝枯叶,发病初期摘除感病花序,剔除病果,减少菌源;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并适当控制浇水,防止植株旺长和园内湿度过大;采用塑料薄膜或柴草覆盖地面,避免果实直接接触潮湿土壤。②药剂防治。从花序显露开始,选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50%代森锌500倍液、50%敌菌灵6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速克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150克/亩兑水75千克、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135克/亩兑水75千克等药剂,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3~4次;防治大棚或温室草莓灰霉病,可采用抑菌灵熏蒸。  三、白粉病。白粉病可危害叶片、叶柄、花、果实及果梗,严重时常导致死苗,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近年来,采用保护地栽培的草莓往往比在露地条件下栽培的更易发生。叶片受害,产生暗褐色污斑,叶背产生白粉状物,后期呈现红褐色病斑,叶缘萎蔫、焦枯。幼果受害,生长停止并逐渐干枯;果实成熟前受害,可勉强着色,但色泽较淡,表面覆盖一层白粉,品质严重下降,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先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然后喷施0.3度石硫合剂、退菌特800倍液、托布津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蔓延;采收后割去老叶、病叶。  四、芽枯病。芽枯病主要危害花蕾和幼芽,发病后呈青枯状萎蔫。叶片和萼片发病,出现褐色斑点,叶柄和果梗基部变成黑色,叶片萎垂。新生叶片变小,叶柄带有红色,坐果少,长势弱,严重时失去生长点,造成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防止栽植过深、过密;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湿度过大和灌水过多。②药剂防治。栽植前,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苗5分钟;草莓现蕾期或发病初期,及时喷施多氧霉素或敌菌丹600倍液、克菌丹400~600倍液,均有良好效果。  五、病毒病。我国草莓病毒病已有数十种,近年来危害渐趋严重。据调查,只受一种病毒侵染的园区,一般减产20%左右,受两种以上病毒复合浸染的园区,减产40%~50%,甚至更多;受害草莓果实变小,糖度降低,酸度增加,植株长势衰弱。  防治方法:①定期换种。在草莓种植4~5年后,发现产量下降、果实变小时,及时迁建新园。如果周围有老草莓园存在,一般2~3年就要更新一次,以控制病害传播和蔓延。②灭蚜防病。草莓病毒病多为蚜虫传染。一旦发现蚜虫,要及时用马拉松1000倍液或杀灭菊酯1000~l500倍液喷杀,具有明显预防效果。
白粉病是草莓种植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为害叶片、叶柄、花及幼果。 症状 受害叶片初期产生红色到紫红色、无明显边缘的病斑,后多个病斑愈合成大斑,上生一层白粉状物,往往叶背面白粉较多。叶柄受害严重时可变红坏死。花受害后变褐色枯死。果实早期受害,病部变褐色、硬化,并提前成熟,但无经济价值。 上述受害器官的病部表面都生有一层白粉状物体,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病原 草莓白粉病病原为粉孢菌(oidium nbsp;sp.),属半知菌亚门。菌丝体表生,产生指状吸器深入寄主表皮细胞中吸取营养。分生孢子梗直立,丛生。分生孢子椭圆形、单细胞,无色,成串长在分生孢子梗上,极易脱落(图2)。 发生规律 草莓白粉病菌是以菌丝体在受侵染的组织内越冬,是一种活体寄生的真菌(专性寄生),若病组织枯死,其表面上的菌丝体很快死亡,分生孢子寿命也不长。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的菌丝体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对草莓进行初侵染和不断进行再侵染,使病情加重。 白粉菌是耐干旱的真菌,潮湿天气虽对病害发生有利,但在干旱的天气,分生孢子还可萌发侵染,而多雨对其反而不利,因此草莓白粉病无论在露地栽培或在设施栽培的环境都可以发生。凡植株栽种过密,施氮肥过多,病害发生较严重。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 田间注意排水,植株过密时应及时分株,经常摘除病叶、老叶。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就开始喷药防治,有效药剂有:(1)醚菌脂1000倍:(2)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3)特富灵1000倍: 草莓蛇眼病 草莓蛇眼病又称草莓白斑病、草莓叶斑病,我国各地发生普遍。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斑,大多发生在老叶上。叶柄、果梗、嫩茎和浆果及种子也可受害。 症状: 叶上病斑初期为暗紫红色小斑点,随后扩大成2-5毫米大小的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心部灰白色,略有细轮纹,酷似蛇眼。病斑发生多时,常融合成大型斑。病菌侵害浆果上的种子,单粒或连片侵害,被害种子边同周围果内变成黑色,使之丧失商品价值。 发病规律: 病菌以病斑上的菌丝或分生孢子越冬,也可产生细小的菌核越冬。还有的以产生的子囊壳越冬,越冬后翌春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进行传播和初次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苗和表土上的菌核是主要传播载体。病菌生育适温为18-22℃ ,低于7℃或高于23℃发育迟缓。秋季和春季光照不足,天气阴湿发病重。重茬田、管理粗放和排水不良地块发病重。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采收后及时清理田园,摘除 收集被害叶片烧毁。 (3)定植时汰除病苗。 (4)发病初期喷淋50%唬胶肥酸铜(dt)可湿 性粉剂500倍液, 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50倍液喷布。 10天1次,共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草莓轮斑病 轮斑病是草莓常见的叶部病害,每年春季发生严重,常造成全株枯死。 症状 草莓轮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红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后病斑中间呈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呈紫黑色,病健分界处明显。在叶尖部分的病斑常呈“v”字形扩展,造成叶片组织枯死,发病严重时,病斑常常相互联合,致使全叶片变褐枯死。后期在病斑上长有不规则轮状排列的褐色或黑褐色小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 草莓轮斑病病原为草莓刺环毛孢[dendrophoma abscurans (ell. et ev.) h. w. anderson],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器生于寄主角皮层下,球形,暗褐至黑色,散生或集生。分生孢子梗无色,有分枝。分生孢子无色,圆筒形,孢子中具1~2个油球。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孢器在病组织内越冬,翌春,气候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当高温干旱时病害则基本停止。在栽培管理上,凡是连作地发病重,田间积水或植株过密的地块病害发生亦较重。 防治方法 1.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 摘除病叶,减少病害初侵染来源。在种苗移植时,先将病叶及老朽根摘除,然后将种苗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内浸20分钟晾干,即可进行栽种。 3. 喷药防治在病害开始发生时进行喷药防治,可喷施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施药次数应根据病情和气候条件而定。 草莓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匍匐茎抽生期和育苗期,定植后生长结果期很少发生。主要为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和果实也可感染。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呈纺锤形或椭圆形,直径3~7mm,后病斑变为黑色,或中央褐色、边缘红棕色。叶片、匍匐茎上的病斑相对规则整齐,很易识别。匍匐茎和叶柄的病斑可扩展成为环形圈,其上部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色胶状物,即发生孢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幼苗整株萎蔫,初期1~2片展开幼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仍能恢复,几天后病情加重,全株枯死。此时若切断根冠部,可见横切面上自外向内发生褐变,但维管束未变色。 发病规律 病菌在发病的茎叶上越冬,主要由雨水等传播,发病适温为28~32℃,属高温型。发病盛期多在7~10月,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母株匍匐茎抽生和育苗及假植育苗期。尤其是草莓连作地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 对该病用药剂防治较困难,预防是主要的措施。 ①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②避免苗圃地多年连作,尽可能实施轮作制; ③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老叶以及带病残株,并进行销毁; ④药剂防治: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80%新太生(大生)700倍液、77%可杀得700倍液,连用3~5次,在匍匐茎抽发前喷洒最好。 草莓褐斑病 草莓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多从叶缘开始侵染,初叶面出现紫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成“v”型斑。病斑中部灰白,边缘紫红色,斑上一般有明显轮纹。后期病斑可发展至叶片1/4-1/2大小,致使叶片枯萎,植株死亡。 发病特点 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后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一般均温17℃开始发病,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5-30℃。温暖高湿,时晴时雨有利于该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集中销毁。 2、药剂防治移植前清除种苗及重病株,并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15-20分钟,待药液干后移栽;田间发病初期,喷洒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等。 草莓黑斑病 一般发病是在叶面上产生直径5~8毫米的黑色不定形病斑,略呈轮纹状,病斑中央呈灰褐色,有蛛网状霉层,病斑外常有黄色晕圈。在叶柄及匍匐茎上发病常呈褐色小凹斑,当病斑围绕一周时,柄或茎部因病部缢缩干枯易折断。在果实上贴地果染病较多,浆果上的病斑为黑色,上有灰黑色烟灰状霉层,病斑仅在皮层一般不深入果肉,但因黑霉层污染而使浆果丧失商品价值。 发病规律: 黑斑病菌以菌丝体等在植株上或落地病组织上越冬。借种苗等传播,环境中的病菌孢子也可引起侵染发病。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黑斑病的侵染和蔓延,田间小气候 潮湿有利于发病。重茬田发病加重。品种间抗性不同。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冬春季清扫园地,烧毁腐烂枝叶,生长 季及时摘除病老残叶及染病果实销毁。 (3)用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7天1次,连喷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