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内服真菌药和外用抗真菌制剂2,关节炎怎么治疗3,真菌的药物4,儿童白血病的诊治历史5,真菌感染用什么药6,抗真菌药的介绍7,抗真菌的药物有那些8,MTX是药什么的简写及用途9,真菌感染用什么药内服真菌药和外用抗真菌制剂
……
本文目录一览
1,内服真菌药和外用抗真菌制剂
内服药:如氟康唑\酮康唑等.外用药:盐酸洛美沙星软膏,硝酸咪康唑,伊曲康唑等等.
2,关节炎怎么治疗
膝关节炎该怎么治疗?
00:00 / 01:55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3,真菌的药物
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吃的:“盐酸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用的:“联苯苄唑”“硝酸咪康唑”“曲安奈德益康唑”~~~
4,儿童白血病的诊治历史
19世纪前期发现一种特殊的疾病,“白血”,之后Virchow 总结了一系列的研究:区分了非白血性(白细胞不增多)和白细胞增多症,区分肝脾肿大的及淋巴结肿大的两型。随后提出白血病起源的细胞学说。 19世纪末的化学染色法,使得人们可以看到粒细胞分化,并能鉴别白血病的细胞类型,就知道白血病细胞都是骨髓起源的前体。逐步白血病的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和有核红细胞都能被区分开。 进入20世纪,白血病才被区分为慢性淋巴细胞性、慢性髓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性、急性髓细胞性、急性单核细胞性及红白血病。这些研究对白血病进行分型,同时也为研究自然的正常造血提供契机。 新技术的发展,电子显微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染色、单克隆抗体对血小板糖蛋白的反应。CD41等的出现,也能确定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定义和诊断。 至20世纪60年代,一些血液病学家关注用化疗来治疗儿童白血病,发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髓细胞白血病对泼尼松和甲氨蝶呤的反应不一样,促使研究者去发现更新的技术来区分不同类型白血病。 20世纪60年代在成人慢性髓系白血病中发现ph染色体及后来的染色体显带技术,使许多非随机的染色体畸变被发现与一类的急性白血病相关 DNA探针技术和扩增技术的应用导致白血病在分子水平可以进行基因分析,同时也能诊断和检测白血病残留细胞克隆。这一技术使得胎儿起源的儿童白血病能从新生儿血斑中获得诊断。 1973年证实一些淋巴细胞白血病其胸腺起源的,随后研究显示了T细胞白血病在临床上和生物学上都是独特的。由于单克隆抗体对白细胞表面抗原相互作用的发展,使得对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的分型成为可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白血病被分为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性和髓细胞性。 形态学分型:急性淋巴细胞性分:L1、L2、L3 髓系分:M0-M7共8个亚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单体7综合征、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也逐渐被认识。 免疫分型又可分为:早期晚期B-前体、B细胞和T细胞。还能帮助鉴别淋巴细胞和髓细胞以及比较少见的类型。 通过染色体分析进行细胞遗传学分型、荧光原位杂交、DNA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白血病在分子水平进行基因定义。 白血病目前被认为是分子水平的基因紊乱 。 儿童白血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B-前体细胞性,通常有染色体过度表达,或异常的杂合子基因表达,例如:ETV6-CBF2(TEL-AML1)、E2A-PBX1、BCR-ABL(190kb),在小婴儿,经常表现为MLL(HRX)基因的重排。 1865年报道了一例接收亚砷酸治疗后病情缓解,使之成为标准的二线治疗方案。 1903年使用射线治疗,随之射线作为一种缓解治疗方式尤其对慢粒较多取代了亚砷酸 1943年分析世界大战中芥子气中毒的受害者,进行病理学研究发现有骨髓抑制。氮芥被试用与白血病或淋巴瘤,可获得暂时部分缓解,但毒副作用大。 20世纪40年代认识了叶酸,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叶酸能加速白血病的发展,随后合成了4-氨基-甲氨蝶呤,能抑制也断代谢,应用于白血病患者即部分获得了临床和血液学缓解,并能持续数月,开始了一种新的治疗白血病的方法 20世纪40-50年代,发现ACTH能使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可的松和人工合成类似物泼尼松也有与ACTH相似的作用。 20世纪40-50年代,另有科学家研究嘌呤抑制物6-巯基嘌呤和6-硫鸟嘌呤的嘌呤代谢过程,发现6-MP能使急性白血病病人缓解。后来的研究运用联合花了方案: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泼尼松)4-氨基-N10-甲基-叶酸类似物甲氨蝶呤和6-MP。 20世纪50-60年代,环磷酰胺-氮芥类似物被发现,其对血小板有较小的细胞毒性,对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很有价值 长春新碱——一种从长春花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发现对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很有价值。 然而缓解只是暂时的,复发和耐药仍是治疗白血病的一个难点。 20世纪30年代,第一例治愈的白血病患者,使用的是亚砷酸、新钍、放疗和同胞之间的血细胞移植(预示着现代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20世纪60年代发现接受泼尼松、MTX、6-MP序贯化疗有一定的5年临床治愈率.其他两药联合及四药联合对ALL治愈率相似,都很低。 20世纪60年代定义了影响儿童白血病治愈的因素:1)耐药;2)复发,尤其是血液学缓解而颅内复发;3)药物毒性;4)患者及家人的悲观态度。 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一个 创造性的治疗方案,包括四个阶段:1)诱导缓解阶段;2)强化或巩固治疗阶段;3)预防脑膜复发阶段;4)维持治疗阶段。 治疗2~3年后可选择性的终止化疗,对儿童白血病的目标更重于治愈而不仅仅是缓解。 在众多研究中,有一项研究发现单独鞘内注射MTX不能预防白血病颅内复发。 有研究者发现在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期间重复使用三种药物:MTX、Ara-C和地塞米松进行鞘内注射,与头颅放疗能达到同样的预防白血病颅内复发的目的。 1、Ara-C,一种嘧啶类代谢物 2、DNR,一种DNA嵌入的蒽环类抗生素 3、左旋-门冬酰胺酶,一种细菌合成的酶,能水解一种重要的必需氨基酸——门冬酰胺酸,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4、鬼臼乙叉苷、依托泊苷,一种从盾叶鬼臼根茎中提取出来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5、一些陈旧药物应用剂量和程序的变更:如大剂量MTX静脉输注以后用四氢叶酸进行补救等治疗方案。 从白血病化疗开始,就意识到白血病形态学不同,对化疗的反应也不同。尽管少数AML病人经过6-MP、硫鸟嘌呤治疗后能获得缓解,但知道硫鸟嘌呤与阿糖胞苷联合用药时儿童AML的缓解率才达到50%,疗效的进一步提高是应用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与依托泊苷。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难治性白血病具有更好治疗效果。 20世纪80年代发现α-干扰素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缓解中具有较好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白血病的发生是基因紊乱造成的,并观察到药物的有效性是通过修饰DNA来实现的。 1988年王振义院士发现全反式维A酸能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遗传缺陷是与它细胞核内维A酸受体异常相关的。 1995年陈竺等研究发现三氧化二砷在较高剂量时诱导APL细胞凋亡,而在较低剂量但较长时程作用下则诱导APL细胞分化。 进入21世纪,陈竺等研究联合ATRA和三氧化二砷,发现能获得90%以上的完全缓解。使得APL目前成为唯一能被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靶向诊断及治疗:如t(12;21)染色体易位引起的TEL-AML1白血病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用分子技术确认 BCR-ABL白血病,均可通过阻断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的活化来得到有效治疗。 姑息治疗:减轻痛苦(麻药、人工催眠法、放疗、成分输血等) 支持治疗: 代谢紊乱 :首次应用化疗药物,白血病细胞的迅速破坏经常可引起严重的,有时是致命的代谢紊乱,尤其是在白细胞计数很高或者累及多个器官的红白血病。 别嘌醇,一种人工合成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与液体电解质疗法联合应用,对解决上述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 最近重组尿酸氧化酶(拉布立酶)已成为了一种比别嘌醇更有效的预防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感染 : 水痘 :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应用泼尼松的患儿可引起严重的广发性水痘,当意识到水痘-带状疱疹为同一种病毒所引起之后,可以使用带状疱疹恢复期的成人血浆用来预防和治疗近期感染的患儿。随后研制了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1980年发明的阿昔洛韦,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则更为重要。 卡是肺囊虫 :化疗患儿中的一种特殊肺炎,后来研究发现甲氧苄啶和磺胺甲基异恶唑不仅可以治疗,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预防卡是肺囊虫病。 革兰氏阴性菌 :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最,成为主要障碍。粒缺是感染的主要原因,黏膜炎则是重要的促进因素。高热合并粒缺患者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革兰氏阳性菌 :万古霉素 产β-内酰胺酶革兰氏阴性菌:4代头孢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真菌 :免疫缺陷和黏膜炎可诱发严重的有时是致命的真菌感染。早期代表药: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然而曲霉菌和毛霉菌却对治疗不敏感。新型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等有力的控制了致死性的深部真菌感染,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5,真菌感染用什么药
用碳酸氢钠片融水冲洗,制霉菌素片口服或外用都可以,较严重的氟康唑静脉注射或片剂口服,如果有瘙痒用克霉唑软膏可以拉。【1】抗生素类抗真菌药【2】唑类抗真菌药【3】丙烯胺类抗真菌药【4】嘧啶类抗真菌药。 表皮感染用膏剂,搽剂。深部感染用口服剂或注射剂
6,抗真菌药的介绍
抗真菌药(antifungal drugs)真菌感染可分为表浅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两类,表浅感染是由癣菌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体表部位造成的,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小。深部真菌感染是由念珠菌和隐球菌侵犯内脏器官及深部组织造成的,发病率低,危害性大。在所有的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中,只有氟康唑和氟胞嘧啶能透过血脑屏障,治疗中枢真菌感染。常用抗真菌药按照作用部位分为治疗浅表真菌感染药物有十一烯酸、醋酸、乳酸、水杨酸、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等。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有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球红霉素、甲帕霉素(美帕曲星、克霉灵)、氟康唑(大扶康、麦尼芬、依利康)、伊曲康唑(斯皮仁诺)等。按结构分为有机酸类、多烯类、氮唑类、烯丙胺类(如特比萘芬)等。
7,抗真菌的药物有那些
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可分为抗真菌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烯丙胺类抗真菌药及其他合成抗真菌药。 (一)抗真菌抗生素按结构可分为多烯类和非多烯类。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甲帕霉素、曲古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非多烯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常用的有灰黄霉素、西卡宁(癣可宁)等。 (二)类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可分为咪唑类和三氮唑类。其中,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噻康唑、布康唑、硫康唑、奥昔康唑和联苯苄唑等;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康唑等。 (三)烯丙胺类抗生真菌药物代表药物为萘替芬。 (四)其它合成抗真菌药物还有氟胞嘧啶、托萘酯、托西拉酯、环吡酮胺、阿莫罗芬等。
8,MTX是药什么的简写及用途
MTX——甲氨碟呤(类别:免疫调节剂 ) 英文名:Methotrexate 作用用途:为抗叶酸类抗代谢药。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选择性作用于增殖中的细胞,阻止免疫母细胞分裂增殖。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抑制作用。也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在抗原刺激同时或1~2日后作用最强。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皮肌炎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5mg,分2~3次用,7~10日为一疗程。静注:每次25~50mg,每周1次。显效后改为每月25~50mg。 规格:片剂:2.5mg、5mg、10mg。注射剂:5mg、10mg、25mg、50mg。 MTX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药物,近年来也被用于治疗SLE。它发挥作用主要是治疗SLE的皮疹、关节炎、胸膜炎等,并具有降低自身抗体滴度的作用。与氯喹、激素联合用药能很好地控制SLE患者的活动度而不增加激素的剂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治疗轻、中度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案。服用剂量为MTX(2.5mg/片)一次三至六片,一周一次服用。价廉,较少产生副作用,极少数的人对之过敏可有间质性肺炎或GPT异常,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需要注意的是狼疮性肾炎的患者不适于应用MTX。
9,真菌感染用什么药
皮肤受到了真菌感染,可以选外用皮肤抗真菌药物,选药原则是:要不易引起过敏;局部无刺激作用,无明显毒性;作用稳定,如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抗菌活性不为组织代谢产物破坏等;抗菌药要有针对性,无积蓄作用,可迅速排出体外等原则。治疗此类疾病的常用药物有达克宁霜、派瑞松乳膏、美克乳膏、采乐等。对于顽固的灰指甲、足癣等真菌感染,还可以根据医嘱服用口服药,如兰美抒、氟康唑等。同时还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以下错误做法。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用来治疗各种细菌感染。这些药物可以减少通常生活在体内的有益细菌的数量。当在体内有益细菌的人口减少,投机性真菌得到一个机会来侵略和殖民统治。 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用于减少炎症和皮肤疾病。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和免疫系统抑制逮捕炎症为真菌和其他机会感染药物的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受损的免疫系统:我们的免疫系统可能会被压抑,由于化疗(治疗癌症)和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于这种削弱免疫系统,真菌得到成长的机会。出于同样的原因,人们患上疾病,如糖 ??尿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如白血病,也更容易发生深部真菌感染。 环境因素:真菌生长和繁殖所需的水分。真菌感染主要影响身体包括阴道和口腔的湿润地区。汗湿的衣服和鞋增加真菌感染的可能性。更衣室或淋浴是完美的理由,因为他们吸引到潮湿地区的真菌滋生和蔓延。 遗传:有一些人对真菌感染的遗传易感性。他们更可能获得真菌感染时,接触到易受感染的气氛。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