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真菌药材> 大黄抗真菌药,大黄治脚气吗

大黄抗真菌药,大黄治脚气吗

本文目录一览大黄治脚气吗2,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3,大黄药可治什么病4,大黄药有什么功效5,大黄是什么药6,大黄药有什么药用价值7,中药大黄的临床应用8,如何增强皮肤抗真菌能力大黄治脚气吗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不能的……

本文目录一览

1,大黄治脚气吗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不能的,杀灭不了真菌,要用蒲公英苦参片枯矾粉泡脚,一天一次

大黄抗真菌药

2,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说起中药大黄,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中药大黄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大黄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很多功效。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 一、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导泻。 大黄煎剂有明显的泻下作用,这种作用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其热水浸出液,在酸、碱条件下或50℃减压浓缩,泻下效力 均不受影响。沸水浴常压浓缩,其泻下作用仅为原浸出液的1/3。泻下作用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大黄泻下成分约有20种,包括蒽 醌类和二蒽酮类以及它们的甙类,而主要泻下成分为二蒽酮类化合物—番泻甙。番泻甙A、B、C、D、E、F的泻下活性相似;8-葡萄糖 大黄酸蒽酮的作用也较强;蒽醌类化合物8-葡萄糖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8-葡萄糖大黄酸等均较弱;而大黄酚、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等几乎没有泻下活性。综上所述,以蒽酮或蒽醌的作用较强,其中以二蒽酮—番泻甙的作用最强。泻下机制是大黄的有效成 分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细菌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进一步研究证明,在哺乳动物消化道菌丛中,99%是厌 氧菌,其中部分细菌如楔形梭状芽胞杆菌 clostridium sphenoides、,具有β-葡萄糖甙酶活性,在与番泻甙一起培养时,番泻甙A量随细 菌生长不断减少,同时,8-葡萄糖大黄酸蒽酮则增加,12小时达高峰,此后迅速减少,而产生与之相当的摩尔浓度的番泻甙元A。从而认 为蒽醌葡萄糖甙的二聚体-番泻甙在还原酶作用下,裂解成单体8-葡萄糖大黄酸蒽酮,再经β-葡萄糖甙酶水解成大黄酸蒽酮,继续氧化 成番泻甙元。上述代谢物可直接刺激大肠局部或粘膜下神经丛,使蠕动加强,同时通过抑制Na+、K+-ATP酶而抑制水分的吸收 较正 常时增加45%、,产生容积性致泻作用。大黄泻下作用的另一个途径是番泻甙由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甙元,再刺激骨盆神经丛而 引起大肠蠕动致泻,同时一部分以原型或甙元随血运到大肠,刺激粘膜下神经丛及更深部肌肉的神经丛,或奥厄巴赫神经丛,而使肠运 动亢进,引起泻下。 2、利胆作用。 麻醉犬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可使胆汁分泌增加,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或水醇浸提制 剂,30分钟内胆汁、胰液分泌量均增加,而胰淀粉酶活性则降低,大黄不仅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人服用大黄 煎剂15g,胆囊明显增大 B超测量、。与动物实验结果相符。 3、保肝作用。 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SGPT升高达616、0U/100ml,正常对照组为289U /100ml,经大黄治疗后,可使SGPT降至325、3U/100ml,肝细胞坏死程度、变性也比对照组轻。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能显著逆转四氯 化碳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浸润及纤维化,微粒体肿胀,嵴明显下降,粗面内质网破坏核糖体脱落。此外,还可恢复四氯化碳引起的单胺氧 化酶及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减弱。表明大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确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大黄煎剂对乙肝抗原 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作用减弱或消失,同时也证明大黄中意醌类和大黄素对HBsAg并无抑制作用。 4、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采用大鼠应激性及幽门结扎法两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观察到,给予生大黄、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等药物均能 预防和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明显缩小出血面积和减少出血灶数量,作用类同西咪替丁,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灌服生大黄粉悬液, 可使溃疡面积缩小,并能降低胃液量,胃液游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但酒炖大黄无此作用。采用乙醇造成的胃粘膜损伤模型实验表明, 大黄煎剂1g/kg、0、5g/kg和0、25g/kg都有明显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还有提高胃壁前列腺素E2 PGE2、的含量,防止乙醇对胃粘膜的损 伤作用。 5、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 电生理研究表明:大黄对结肠的电活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特点为群集性放电,峰电频率明显增快,幅度明 显增高,收缩活动增强,阿托品可阻断大黄对结肠的兴奋作用。阻止结肠内水分吸收,加快结肠内溶物的排出而发挥其泻下作用。提示 大黄泻下作用是通过肠管中M受体而发挥效应。 二、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抗菌。 大黄的抗菌谱广,敏感细菌有葡萄球菌 白色、柠檬色、金黄色、、溶血性链球菌 甲、乙、、草 分枝杆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淋病双球菌、包皮垢球菌、炭疽杆菌, 尤以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抑菌有效成分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最强。大黄对肠内厌氧菌脆弱拟杆菌有抑 制作用,该菌可将复合型胆汁酸分解为游离型胆汁酸,增强了对粘膜的刺激性而导致胆囊炎。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 白质合成以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 2、抗真菌。 大黄煎剂及水、醇、醚提取物在体外对一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对许兰黄癣菌及蒙古变种、同心性毛癣菌、红色表皮癣 菌、堇色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癣菌、大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趾间毛癣菌等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稀醇浸出液作用较水或醚浸出 液强。 3、抗病毒。 大黄煎剂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鸡胚半体内筛选法测定最小有效量为每胚5mg。此外对溶组织阿米巴原虫、 人毛滴虫、阴道滴虫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抗肿瘤作用。 腹腔注射大黄酸、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较强抑制作用,大黄酸对艾氏腹水癌也有抑制作用,对肉瘤S180和艾氏癌 皮下型无明显作用,大黄素对乳·腺癌也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和脱氢。大黄酸对癌细胞的酵解也有抑制作用。 四、抗炎作用。 大黄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小鼠灌胃大黄煎剂能显著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郭急性渗出性炎症。同 时对大鼠甲醛性、蛋清性足蹠肿胀、小鼠和大鼠的`棉球肉芽肿增生,均有抑制作用。但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的作用较弱,可能是由於酒炖 使有效成分流失而大黄炭使有效成分破坏之故。大黄抗炎作用可能是使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内环氧化酶通道受阻,增加羟基花生四烯酸 的生成,而活跃脂化酶通路,达到抗炎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大黄抗炎作用不是通过垂体—肾上腺素系统,因为切除肾上腺并不影响其 抗炎作用,相反抗炎的同时,并不降低肾上腺中抗坏血酸的含量,而且大黄煎剂不能延长切除肾上腺的未成年大鼠的生存时间和对抗切 除一侧肾上腺后致对侧肾上腺代偿性肥大。故大黄无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五、对微循环的影响。 给小鼠灌胃大黄醇提取物后,耳郭微循环 动脉和静脉管径、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血流速度变慢,有颗粒状红细 胞聚积体出现,以微静脉内最明显;局部滴注不能改变肾上腺素引起的肠系膜微血管的收缩,对胃壁微动脉和微静脉亦无明显扩张作 用,出现较明显的粒絮流,尤以微静脉为甚。大黄对微循环的影响主要是血流速度变慢,红细胞聚集,局部血液粘滞性升高而局部血管 不扩张,因而局部止血过程加强。 六、止血作用。 大黄用於止血,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近年来发现应用大黄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各种动物实验均证明大黄可明显缩 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其止血有效成分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α-儿茶精和没食子酸等。它们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脆性,兴奋胃肠道 的局部血管,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活性,降低抗凝血因子Ⅲ的活性,升高α2巨球蛋白含量,竞争性地抑制纤溶酶 和纤溶酶原活化素哎活力。没食子酸尚可降低纤溶活性。此外,还可增杖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能力,使出血和凝血时间明显缩短。 七、降脂作用。 对於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黄醇或水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石油醚提取物则无效。 八、利尿作用。 家兔灌服大黄素、大黄酸30mg/kg,2—4小时后,尿量、排钠和排钾量达最高峰,比对照经明显增多。芦荟大黄素和大 黄酚的作用较弱。大贵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对免肾髓质Na+、K+-ATP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九、对尿素氮的影响。 大鼠喂食含0、75%腺哼Ⅲ饲料造成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腹腔注射雅黄水提取物的生理盐水溶液可明显降低血尿 素氮和肌酐量,说明大黄对氮质血症有良好效果。其作用机制一方面大黄可使肠道吸收的氨基氮减少,另一方面大黄可抑制体蛋白的分 解,从而使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降低。用二氯化汞皮下注射造成豚鼠急性中毒性肾炎模型,灌服大黄水浸剂可使尿素氮降低。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2 1、润肠通便 中药大黄有一定的泻下作用,平时服用以后可以润肠通便,也能荡涤肠胃,,平时人们出现便秘时可以直接用中药大黄进行治疗,治疗时可以单独服用大黄也可以把它与中药厚朴和枳实以及芒硝搭配在一起服用。 2、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清热泻炎凉血止血也是中药大黄的重要作用,平时人们出现吐血和咯血以及便血等常见不良症状时可以把中药大黄与黄连一起搭配煎制服用,另外人们因血热出现目示肿痛时也能用中药大黄进行治疗,治疗功效相当出色。 3、清热解毒 中药大黄能清热解毒,平时它可以用于人类热毒疮疡的治疗,治疗时可以把它与金银花以及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材一起使用,另外人们出现肠痈腹痛时,也能用中药大黄进行治疗,不过需要马它牡丹皮和桃仁以及芒硝等中药材一起搭配使用。 4、治疗烫伤 中药大黄能清热解毒,也能消炎止痛,它对人类的烫伤也有很出色的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把中药大黄研成细末,直接外敷在受伤的部位上,也可以把它与地榆粉放在一起加麻油调匀以后直接外敷伤处,都能消肿止痛,也能预防伤处感染。

大黄抗真菌药

3,大黄药可治什么病

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欧洲及中东的大黄主要指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属泻下药,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则泻下作用较缓而长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
大黄蟅虫丸,方出《金匮要略》,功能祛瘀生新。治虚劳消瘦、腹满不能饮食,干血内停、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大黄抗真菌药

4,大黄药有什么功效

您好,这个药物可以起到较好的解毒通便以及活血的治疗效果,存在上述问题可以选择使用。单一用药一般用于不太严重的疾病的治疗,对于一般的疾病来讲需要综合用药,建议您联系就近的中医或者中药师。
意见建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5,大黄是什么药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大黄是一种中药!! 主治功能: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 痢疾初起,腹痛后重,湿热发黄,水肿,妇女经闭,外治痈肿疔毒,火烫灼伤。 用法用量:煎服3克至12克,外用适量,研末或醋磨调涂患处。

6,大黄药有什么药用价值

大黄性味苦,性寒,入胃、大肠、肝经,传统用于治疗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血凝滞、经血不通、癥瘕积聚、时行热疫等。近些年来又发现了许多新用途,介绍如下:口腔炎 :生大黄10~20克,加水煎至200~400毫升,漱口,有良效。急性扁桃体炎 :儿童用生大黄10克,成人用15克,以沸水200毫升冲泡,并闷15分钟。待药液稍温后,每隔两小时代茶饮,徐徐咽下。高脂血症 :生大黄粉3克,每日3次,连服两个月为一疗程。咯血及血小板减少症 :肺结核病人咯血、痰中带血,或鼻子流血、痔疮出血及月经过多等,均可用精制大黄片治疗,每次3片,每日3次。其止血机理在于大黄能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使毛细血管致密,改善脆性,缩短凝血时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服用生大黄粉,每次3克,每日3~4次,直至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时停药。大黄对上消化道的运动有抑制作用,因而可减轻出血部位的机械损伤,有利于血小板在血管破裂处凝集。但对大量呕血、吐血的患者效果则较差。溃疡 :对下肢多处溃疡,终年不收口,时有黄色臭水者,可取大黄粉60克与白砂糖20克混匀撒敷,每日一次,连用21日。待溃疡面缩小过半,再继续用50日,患处可结痂而愈。【炮制】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山晒干。《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
别名:西大黄、将军、锦军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 原植物形态: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肥厚。茎直立。瘦果3棱形。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后醋调敷。 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大黄峻烈、攻下破瘀力强,易伤正气,故表证未解、气血虚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及孕妇胎前、产后均应慎用或忌服。 中成药: 大承气汤、温脾汤、大黄牡丹皮汤、八正散

7,中药大黄的临床应用

(大黄(将军))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一名黄良。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二月、八月采根,火干。(得芍药、黄芩、牡蛎、细辛、茯芩疗惊恚怒,心下悸气。得硝石、紫石英、桃仁疗女子血闭。黄芩为之使,无所畏。) 陶隐居云:今采益州北部汶山及西山者,虽非河西、陇西,好者犹为紫地锦色,味甚苦涩,色至浓黑。西川阴干者胜。北部日干,亦有火干者,皮小焦不如,而耐蛀堪久。此药至劲利,粗者便不中服,最为俗方所重。道家时用以去痰疾,非养性所须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矣。唐本注云:大黄,性湿润而易坏蛀,火干乃佳。二月、八月日不烈,恐不时燥,即不堪矣。叶、子、茎并似羊蹄,但粗长而浓。其根细者亦似宿羊蹄,大者乃如碗,长二尺。作时烧石使热,横寸截,着石上爆之,一日微燥,乃绳穿眼之,至干为佳。幽、并已此渐细,气力不如蜀中者。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皆有。其茎味酸,堪生啖。亦以解热,多食不利人。陶称蜀地者不及陇西,误矣。今按:陈藏器本草云:大黄,用之当分别其力。若取和浓深沉,能攻病者,可用蜀中似牛舌片紧硬者。若取泻泄骏快,推陈去热,当取河西锦纹者。凡有蒸、有生、有熟,不得一概用之。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叶似蓖麻。根如大芋。旁生细根如牛蒡,小者亦似羊蹄。又云《图经》云:高六、七尺,茎脆。药性论云:蜀大黄,使,去寒热,忌冷水,味苦、甘。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能破痰实,冷热,结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浓,破留血。日华子云: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疾,利大小便。并敷一切疮疖痈毒。廓州马蹄峡中者次。 图经曰:大黄,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今蜀川、河东、陕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锦文者佳。 其次秦陇来者,谓之土蕃大黄。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旁生细根如牛蒡,小者亦如芋。四月开黄花,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茎青紫色,形如竹。二月、八月采根,去黑皮,火干。江淮出者曰土大黄,二月开花结细实。又鼎州出一种羊蹄大黄,疗疥瘙甚效。初生苗叶如羊蹄,累年长大,即叶似商陆而狭尖。四月内于押条上出穗,五、七茎相合,花、叶同色。结实如荞麦而轻小,五月熟即黄色,亦呼为金荞麦。 三月采苗,五月收实,并阴干。九月采根,破之亦有锦文,日干之。亦呼为土大黄。凡收大黄之法,苏恭云:作时烧石使热,横寸截,着石上爆之,一日微燥,乃绳穿眼之至干。今土蕃大黄,往往作横片,曾经火爆。蜀大黄乃作紧片如牛舌形,谓之牛舌大黄。二者用之皆等。《本经》称:大黄推陈致新,其效最神。故古方下积滞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用处尤多。 又有三物备急丸。司空裴秀为散,用疗心腹诸疾,卒暴百病。其方用大黄、干姜、巴豆各一两,须精新好者,捣筛,蜜和,更捣一千杵,丸如小豆,服三丸,老小斟量之。为散不及丸也。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刀刺痛,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之。 若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喉,须臾瘥。未知,更与三丸,腹当鸣转,即吐下,便愈。若口已噤,亦须折齿灌之,药入喉即瘥。崔知悌疗小儿无辜闪癖,瘰 ,或头干黄耸,或乍痢乍瘥,诸状多者,皆大黄煎主之。大黄九两,锦文新实者,若微朽即不中用,削去苍皮乃秤,捣筛为散。以上好米醋三升和之,置铜碗中,于大铛中浮汤上,炭火煮之,火不用猛,又以竹木篦搅药候任丸乃停,于小瓷器中贮。儿年三岁一服七丸,如梧子,日再服,当以下青赤脓为度。若不下脓,或下脓少者,稍稍加丸。下脓若多,丸又须减。病重者或七、八剂方尽根本。大人、小儿,以意量之。此药唯下脓宿结,不令儿利。须禁食毒物。食乳者、乳母亦同忌法。崔元亮《海上方》:治腰脚冷风气。 以大黄二大两,切如棋子,和少酥炒令酥,尽入药中,切不得令黄焦则无力,捣筛为末,每日空腹以水大三合,入生姜两片如钱,煎十余沸去姜,取大黄末两钱,别置碗子中,以姜汤调之,空腹顿服。如有余姜汤,徐徐呷之令尽,当下冷脓及恶物等,病即瘥止。古人用毒药攻病,必随人之虚实而处置,非一切而用也。姚僧垣初仕,梁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垣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用。帝弗从,几至委顿。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垣曰:脉洪而实,此有宿妨,非用大黄无差理。帝从而遂愈。以此言之,今医用一毒药而攻众病,其偶中病,便谓此方之神奇;其差误,乃不言用药之失,如此者众矣,可不戒哉? 唐本云:叶似蓖麻,根如大芋,旁生细根如牛蒡。《图经》云:高六、七尺,茎脆味酸,醒酒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擘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为妙。 圣惠方:治时气发豌豆疮。用川大黄半两微炒,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分为二服。又方:热病狂语及诸黄。用川大黄五两锉炒微赤,捣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候,冷水调下半匙。外台秘要:疗癖方:大黄十两,杵筛,醋三升,和匀,白蜜两匙煎,堪丸如梧桐子大。一服三十丸,生姜汤吞下以利为度,小者减之。千金方: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等。用锦纹大黄一两,杵罗为末,用头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患者用温醋七分盏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马坠内损。千金翼治妇人血癖痛。大黄三两捣筛,以酒二升,煮十沸,顿服。经验后方:解风热疏积热风壅,消食,化气导血,大解壅滞。大黄四两,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熟,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茶下一十丸,如要微动,吃十五丸。冬月中最宜服,并不搜搅人。梅师方:治卒外肾偏肿疼痛。大黄末和醋涂之,干即易之。斗门方治腰痛。用大黄半两,更入生姜半两,同切如小豆大,于铛内炒令黄色,投水两碗,至五更初顿服,天明取下。腰间恶血物用盆器盛如鸡肝样,即痛止。简要济众:治吐血。川大黄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生地黄汁一合,水半盏煎三、五沸,无时服。广利方:治骨节热,积渐黄瘦。大黄四分,以童子小便五大合,煎取四合,去滓,空腹分为两服,如人行四、五里再服。伤寒类要:疗急黄病。 大黄粗切二两,水三升半渍一宿,平旦煎绞汁一升半,纳芒硝二两绞服。须臾当快利。姚和众治小儿脑热常闭目。大黄一分粗锉,以水三合浸一宿,一岁儿每日与半合,服余者涂顶上,干即更涂。别说云谨按大黄收采时,皆以火烧石爆干。欲速货卖,更无生者,用之不须更多炮炙,少蒸煮之类也。 衍义曰:大黄,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 当须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若补其心,盖两全之。有是证者用之无不效。最虚实用药。
泻下药用来通便
止泻的!

8,如何增强皮肤抗真菌能力

简单点! 多用“舒服佳”
 1 体外抗真菌活性 临床报道,较多的中药方剂对真菌感染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作用[7-11]。通过实验研究亦发现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目前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主要为琼脂稀释法、琼脂扩散法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M27-A、M38-A方案。琼脂稀释法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初筛方法,其方法是在琼脂平板内掺入不同浓度的抗真菌药物,以多点接种法将相同量的待测真菌接种于琼脂表面,以菌不生长的最低浓度定为该药对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多数研究者在试管内或在平皿内进行, 此方法适合于大量菌株测定实验。胡圣爱等[12]应用固体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测定了肤癣消搽剂(连翘、苦参、大风子、鸦胆子、黄柏、蛇床子等)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 其MIC为1:100倍。杨志波等[13]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观察到复方二矾浸液(枯矾、皂矾、儿茶、侧柏叶、地骨皮、土槿皮、黄精、公丁香、血竭、食醋)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25%、0.5%、0.5%。谢淑霞等[14]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观察到祛癣洗剂(白藓皮、苦参、地肤子、土槿皮、羌活、紫地榆、黄柏、椒目、百部、蛇床子等)对我国南方常见的9种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6.25%~50%,对癣菌的抑制作用优于白念珠菌。卢全德等[15]报道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得肤疾安喷雾剂(金银花、野菊花、苦参、血竭、薄荷脑等)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的MIC为0.39mg/ml,对须癣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的MIC为0.78mg/ml,对白念珠菌、青霉菌为1.56 mg/ml。陈超等[16] 以琼脂稀释法观察到复方黄连皮康酊(黄连100g、苦楝皮50g、海桐皮50 、藁本30g、槟榔50g、大风子15g、郁金30g、白矾30g、芦荟30g、地肤子50g、芜荑30g 组方制成酊剂)对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及深部真菌(白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使菌落缩小,与克霉唑癣药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得出复方黄连皮康酊对表皮真菌的抗菌作用大于对深部真菌(白念珠菌)的结论。魏蓉[17]用试管琼脂稀释法观察到祛癣止痒洗剂(丁香、黄精、龙胆草、明矾、百部、藿香、黄连、土槿皮、薄荷脑、冰片水煎液)对9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浓度分别为0.39% (红色毛癣菌)、0.195%(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0.75%(石膏样小孢子菌)、1.56% (白念珠菌)。张玲等[18]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蟹黄肤宁软膏对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结果蟹黄肤宁软膏对8株浅部毛癣菌属的MIC均在0.03125~0.25mg/mL之间,显示了蟹黄肤宁软膏较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琼脂扩散法是通过测量真菌生长被抑制的范围大小来确定抗真菌活性,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初筛方法。杨国晶等[19]用琼脂扩散法观察了复方苦槿霜(苦参150g、土槿皮150g、黄柏150g、白藓皮150g、地肤子150g、川芎150g、儿茶100g)及其原料药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孢子癣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10%、20%复方苦槿霜及10%、20%原料药抑菌效果相同,与达克宁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优于5%复方苦槿霜及5%原料药的抑菌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何定淑等[20]采用纸片浓度梯度法研究硝矾散(枯矾、芒硝)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2%硝矾散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MIC范围分别为0.0625~0.125mg/ml、0.03125~0.125mg/ml。林静瑜等[21]采用打孔药物琼脂扩散法观察到癣药膏(由丁香、蜂房等8味中药组成)5%浓度以上对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1%浓度仅对须癣毛癣菌有抗菌作用,但各浓度均对白念珠菌感染无效。曾嵘等[22]采用管蝶法对玉阴洁冲洗剂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1g生药/ml玉阴洁洗剂体外对白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为(20.0±0.8) mm,MIC为12.5%(1:8稀释度)。徐文跃等[23]采用改良的平皿挖洞灌药法观察到白莲洗剂(由白头翁、半边莲、蛇床子、黄连、黄柏、百部、地肤子等组成)对白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洁尔阴相当。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的试验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菌接种液的浓度及准备、培养基成分及pH值,孵育时间和温度及不同的终点判定方法等,重复性差,不利于各实验室之间的比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在1997年、1998年和2003年先后提出了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产孢丝状真菌的抗真菌药敏试验倡导方案(M38-P)和M38-A方案,这些方案准确性好、重复性高,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可与抗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相媲美。郑玮清等[24]参照CLSI M38-A液基试管法进行改良,观察甲癣中药洗剂(龙胆草40g、黄连30g、射干20g、半枝莲30g、地肤子50g、紫草10g和花椒10g)蒸馏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抗真菌作用。结果甲癣中药洗剂对皮肤癣菌的敏感性较好,而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差,同时可明显看出,醇提液的MIC值低于水提液的MIC值,说明中药的抗真菌药物成分不仅包括水溶性物质,而且包括脂溶性物质。尤力都孜·买买提等[25]采用CLSI M-38P方案测定维药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抗菌作用,结果,对须癣毛癣菌的MIC90为190.46μg/ml(平均MIC 128μg/ml),对红色毛癣菌的MIC 90为148.57μg/ml(平均MIC 93.42μg/ml),对絮状表皮癣菌的MIC 90为311.27μg/ml(平均MIC 128μg/m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90为429.54μg/ml(平均MIC 194.01μg/ml)。雅丽蔓制剂对真菌中不同菌种的MIC90值范围为148~429μg/ml,表明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郑玮清等[26]以美国CLSI M27-A液基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检测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物对红色毛癣菌15株、须癣毛癣菌9株的MFC和MIC,结果硝矾洗剂的MFC为1.25~20 mg/ml(平均为5.26mg/ml),低于芒硝的MIC和明矾的MFC值。   2 动物实验 部分学者利用动物真菌病模型进行了抗真菌中药的研究,相比仅在试管内进行抗真菌试验得到的结果应更有意义。徐洪波等[27]用红色毛癣菌制作豚鼠皮肤真菌感染模型,将25%藿黄散洗剂(藿香、黄精、苦参、茵陈、枯矾等)水煎液涂布感染皮肤,给药2次/d,连续给药21d。豚鼠在用药6d后鳞屑减少,12d后鳞屑逐渐消失,呈浅红色斑,真菌检查均为阴性,18~21d皮肤外观恢复正常。何定淑等[20]用2%和4%硝矾散温水浸泡治疗豚鼠须癣毛癣菌感染的足癣、体癣,1次/d,30min/次,共7d,显示具有较好疗效,与1%足光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曾勇等[28]研究消炎抗癣霜(由升药底、蛇床子、冰片、樟脑等中药组成)对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导致的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2周后观察到消炎抗癣霜能够减轻真菌所致豚鼠皮肤病变程度,提高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的转阴率。杨小洁等[29]观察了中药真菌安胶囊对白念珠菌深部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组、预防组深部真菌感染的小鼠病死率和血液内的真菌数,与非治疗组相比明显降低,实验表明中药真菌安胶囊有治疗白念珠菌深部感染的作用。谭元生等[30]对复方苦参液的药效学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洗液具有较好的抗家兔阴道黏膜人工白念珠菌感染作用,其治疗后阴道涂片、真菌学培养、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洁尔阴组相比无差异。梁君儿等[31]制成大白兔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并使用香荷药条(由黄连、黄柏、丁香、薄荷等7味药组成) 治疗,实验表明香荷药条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使大白兔阴道白色念珠菌的转阴率与对照组达克宁栓无显著性差异。[next]   3 中药复方制剂与单味药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比较 邱莹等[32]观察大风子、皂角、川椒、百部、蛇床子、大黄、地骨皮、黄柏、苦参、白藓皮、地肤子、红花、桃仁、姜黄、藿香、芒硝、明矾、硼砂、荆芥、防风20种中药水煎液及根据单味中药抑菌实验结果选取的6种(大风子、皂角、川椒、明矾、藿香、地骨皮)抑菌效果最好的中药组成的复方水煎液对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复方抑皮肤癣菌MIC:0.625%,对白念珠菌MIC:2.5%,抑菌强度好于单味药,说明这些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郑玮清等[26]检测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MIC,结果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的平均MIC(或MFC)分别为5.26mg/ml、2.313mg/ml、20.19 mg/ml、12.13 mg/ml,硝矾洗剂的抗真菌活性强于芒硝组和明矾组,弱于硼砂组。黄宁等[33]观察方剂1(白藓皮、生姜、大蒜、川椒、斑蟊、丁香即复方白藓皮)、方剂2为复方白藓皮的拆方(丁香、白藓皮、斑蝥、川椒)和复方白藓皮的各单味中药的醇提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短帚菌5种甲真菌病常见致病菌的MIC,结果方剂2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方剂1及各单味中药(P<0.05)。作者认为这可能复方白藓皮酊中各组分药物间还存在一定相互拮抗的作用,因此拆方后表现出更优的抗真菌作用,但因部分中药抗真菌机制多样性,有的可能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而抗真菌,故复方白藓皮酊的临床效果也很显著,这有待在临床中做进一步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协同、提高单味中药的抗真菌活性,或是相互拮抗、降低抗菌作用,或是中药在体内通过其他途径发挥抗真菌作用,如提高机体免疫力,这也需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4 作用机制探讨 中草药抗真菌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不少学者研究认为,中草药对真菌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破坏其细胞壁、细胞膜的完整,或影响其核酸、脂质代谢等方面。杨国晶等[19]在进行复方苦槿霜及其原料药对常见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体外抑制试验时,通过电镜观察到未经药物作用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菌丝体外形充盈,饱满,表面光滑,大、小分生孢子生长良好,经10%复方苦槿霜作用后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细胞明显变性,细胞膜皱缩,细胞浆中大部分被电子薄区占据,细胞器消失。说明复方苦槿霜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胞壁和胞膜成分的合成,引起菌体破裂,内容物渗出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另外,近年来提出,一些反复发作的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机体常伴有免疫功能的紊乱或低下,中药复方制剂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起抗真菌作用。太加斌等[34]研究发现竹叶石膏汤能使免疫抑制状态下白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肾脏内活菌数减少, 对免疫功能正常的白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则无显著性疗效,但与氟康唑合用比单用氟康唑疗效好, 能使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肾脏内的活菌数减少,即有协同氟康唑疗效的作用。通过实验认为竹叶石膏汤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时效果更显著,与氟康唑合用能显著提高疗效,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刘春英等[35]的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表现对下降的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形率、巨噬细胞Fc受体活性(EA花环率)、溶血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PFC)具有升高作用,与未经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补益类中药可促进和调节白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小鼠免疫功能紊乱的恢复,可作为抗真菌治疗的辅助手段。   5 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在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对单味中药及提取的单一成分上,有利于明确中药抗真菌的作用位点,但中药应用于临床的多为复方制剂,作用于人体的为多种成分的复合物,对复方中药制剂的研究也十分必要,特别是作用机制的研究,但与单味中药研究相比,复方中药制剂成分复杂,给抗真菌作用机制研究带来了困难。复方中药制剂抗真菌机制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中草药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多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由于该方法影响因素多,实验结果不稳定,差异较大,无法进行实验室之间的比较。总结这些方法,寻找可靠、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及实验室条件, 尽快进入标准化轨道,在寻找有体外抗真菌活性的中草药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体外抗真菌试验有利于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方药,但体外抗真菌实验结果与体内差别颇大,而动物实验是检验中草药对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了解其毒性、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情况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 应进一步加强利用动物真菌病理模型进行体内研究。
经常用淡盐水洗澡就可以了
保持干燥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