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抗真菌药有哪些2,口腔念珠菌感染用什么药好3,下列不是全身性抗真菌药的是4,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哪些5,抗真菌药物有哪些6,求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和抗真菌药7,唑类抗真菌药物简介8,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有哪些按化学结构抗……
本文目录一览
1,抗真菌药有哪些
按化学结构抗真菌药物分为 棘白菌素类 多烯类 嘧啶类 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 烯丙胺类 氮唑类
2,口腔念珠菌感染用什么药好
口腔念珠菌病是口腔黏膜的白色病变之一,是其中一种,它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般多发于抵抗力比较差、体质比较差的人,比如婴幼儿、老年人、高龄人、体弱的人,多见于这样的病人。其临床表现是一种高出黏膜面的白色斑块,高出黏膜,像牛奶瓣似的,周围黏膜可以有一点充血。白色病变跟黏膜结合的比较紧,不能轻易拿棉签擦掉,不容易擦掉,比如要用镊子强行撕下来,下面的黏膜会有一点点渗血,这就是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可以用小苏打做含漱或者湿敷。口腔念珠菌是一种真菌感染,治疗方法就是抗真菌治疗。首先要确诊是不是念珠菌感染,建议做真菌刮片或培养。因为抗真菌药物毒性比较大,服用后可能有副作用。如果确诊了是念珠菌感染,可以用小苏打水漱口。然后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有制霉菌素、大复康或两性霉素B。建议病人自查是不是有手足藓等全身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也要同时治疗。近期是不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有的话停止使用。口腔念珠菌感染主要是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以及增加机体抵抗力的治疗。局部的药物治疗包括,可以用2%-4%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也就是小苏打水进行漱口。用小苏打水漱口以后,使口腔的环境转变为碱性的环境,就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主要用于治疗婴幼儿的鹅口疮。也可以用龙胆紫水溶液涂布于患处,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还可以用氯已定凝胶进行局部涂布、冲洗,或者含漱。也可与制霉菌素配伍成软膏或者是霜剂,用于局部外用。也可以用西地碘片,每日一次,含化后吞服,也可以局部单纯外用制霉菌素软膏。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主要是用于成年人,用酮康唑、氟康唑,也可以用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治疗,比如用胸腺肽、转移因子。口腔念珠菌感染主要症状是黏膜红肿、刺痛,在红肿的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斑块,症状严重的会出现白色的假膜,白色的假膜和黏膜结合的相对较紧密,不容易被轻易的擦掉。口内真菌感染多发生在老人、儿童、身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和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群。在治疗上可以采用弱碱性溶液漱口,比如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来抑制口内真菌生长,可口服抗真菌的药物,比如酮康唑和咪康唑,还可以将氟康唑溶于水中来含漱,也可以将制霉菌素片研磨成粉末涂抹在口内的患处。如果是儿童口内出现了真菌感染,对儿童的喂养餐具,比如奶瓶、水杯等进行定期消毒。戴活动假牙的老年人口内如果出现真菌感染,暂时不要戴活动义齿,并且要对义齿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3,下列不是全身性抗真菌药的是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咪康唑具广谱抗真菌活性。口服吸收差,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多,故主要制成2%霜剂和2%洗剂作为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皮肤癣菌或假丝酵母菌引起的皮肤黏膜感染。[该题针对“抗真菌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635964,点击提问]
4,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抗真菌的药物主要是口服的有制霉菌素灰黄霉素两性霉素同时还有唑类的比如说氟康唑咪康唑等等外用的有咪康唑栓剂的如达克宁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和放化疗等的普遍使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公众问题,所以合理的选择抗真菌药物对于真菌感染的治疗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 多烯烃类:代表药物为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全身系统给药,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但是由于肾毒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口腔、阴道和皮肤的白色念珠菌感染。2. 唑类:代表药物有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抗真菌药,主要用于各种念珠菌、隐球菌病及各种真菌引起的脑膜炎及免疫低下患者口腔、消化道的念珠菌病,疗效较好,多有一定的肝肾毒性,但毒性较多烯烃类小。3. 烯丙胺类:代表药物有布替萘芬和特比萘芬,临床多用于浅部真菌感染。4. 棘白菌素类:对大多数念珠菌具有快速杀菌作用,包括一些对唑类耐药的菌株,对于大多数曲霉菌亦有抑制作用,临床上显示出广谱、低毒、高效的特性,代表药物为素有抗真菌中的“青霉素”之称的卡泊芬净,该药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尽管价格昂贵,但用量显著增长。对于一些本身基础疾病较为严重、患病时间延长或免疫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量使用的患者更应警惕真菌病的发生,应及时明确病原菌,做好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从病原真菌的种类和药物特性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正确合理的选择抗真菌药物或联合用药,探索并制定出高效、低毒和经济的诊疗方案。
5,抗真菌药物有哪些
真菌感染可分为表浅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两类,这时候就需要抗真菌药物了,那么抗真菌药物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抗真菌药物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抗真菌药物有哪些 1、三唑类 吡咯类抗真菌药,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咪唑类包括: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和舍他康唑等。目前,多为浅表真菌感染或皮肤黏膜 念珠菌感染 的局部 用药 。三唑类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处于研究阶段的沙康唑、帕索康唑、雷夫康唑、SCH39304(SM8668)和SDZ89-485,均可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吡咯类药物作用的主要靶酶是14-去甲基酶(14-DM),利用咪唑环和三唑环上的第3位或第4位氮原子镶嵌在该酶的细胞色素P450蛋白的铁原子上,抑制14-DM的催化活性,使羊毛甾醇不能转化成14-去甲基羊毛甾醇,进而阻止麦角甾醇合成,使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受阻,导致真菌细胞破裂死亡。 2、多烯类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包括: 两性 霉素B(AmB)、两性霉素B含脂复合体(ABLC)、两性霉素硫酸胆甾醇酯(ABCD)、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以及制霉菌素。此类药物通过与真菌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上的甾醇发生交互作用,导致细胞膜产生水溶性的孔道,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最终导致重要的细胞内容物流失而造成菌体死亡。两性霉素B也可通过刺激巨噬细胞调整自体免疫功能产生杀菌作用。制霉菌素脂质体(NYS)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醇结合,降低细胞膜稳定性,对多种真菌有活性[2] 。 3、棘白菌素类 此类化合物作为1,3-β-D-葡聚糖合成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在抑制其 生物 活性的同时,不影响核酸和甘露聚糖的生物合成。1,3-β-D-葡聚糖是维持真菌细胞壁完整性的重要物质,但隐球菌缺乏该物质。1,3-β-D-葡聚糖缺乏导致真菌细胞壁通透性增加,细胞溶解,真菌死亡。1,3-β-D-葡聚糖在人体细胞不存在。 4、尼可霉素类 尼可霉素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是X和Z,均是由链霉素属的发酵液中分离出来的,尼可霉素通过抑制真菌专有的几丁质合成酶、阻断真菌细胞壁所必需的几丁质的合成,引起真菌细胞的膨胀和破裂,由于哺乳 动物 细胞中不存在几丁质合成酶和几丁质,因此,尼可霉素对真菌的作用是选择性的,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非常低。尼可霉素对敏感的念珠菌、球孢子菌、 皮炎 芽生菌和组织胞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耐药菌株采用与唑类药物联合用药也有良好活性[3] 。 5、氟尿嘧啶类 5-氟尿嘧啶(5-FC)的抗真菌作用机制为抑制胸腺嘧啶合成酶,阻止DNA的合成,从而抑制真菌细胞的生长。 6、β-1,3-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β-1,3-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哺乳动物细胞中缺乏该成分,此类药物能特异性作用于真菌特有的细胞壁成分β-1,3-D-葡聚糖合成酶,从而阻断真菌细胞壁的合成。 7、甘露糖糖蛋白合成抑制剂 这类药物可与真菌细胞壁甘露糖糖蛋白结合形成钙依赖性三元复合物,该复合物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导致胞内钾外流从而杀伤真菌。 贝那米星A在体外几乎对所有致病真菌都有效,其皮下和静脉注射对白假丝酵母菌、烟曲霉菌、新型隐球菌也均有效 。 普那米星A对隐球菌、念珠菌和曲霉菌显示了较强的活性,且对耐氟康唑和氟胞嘧啶菌株有效。 8、其他 鞘磷脂类抗真菌药对丝氨酸软脂酰转移酶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鞘磷脂合成。目前这类药物有:多球壳菌素、脂黄菌素、鞘脂菌素和绿啶菌素。 正在研究中的作用于真菌细胞表面结构的其他抗真菌药物有:(1)Iturins类:包括bacillomycin F、L和iturin A等。其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胞膜表面张力,形成膜表面小孔,从而导致胞内钾离子和其他有用离子的泄露;(2)Syringomycins类:包括syringomycin E(SE),syringostantin A和syringotoxin B等。其作用机制为增加钾、氢和钙等离子的转膜流出,以及增加 植物 和酵母质膜的膜电位。SE可形成电位敏感的离子通道,改变蛋白磷酸化和H-ATP酶的活性。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 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除一些古老的抗真菌外用药如水杨酸、雷琐辛、碘剂、硫黄等外,抗真菌作用显著的新药有抗生素和合成药两大类。①抗生素。主要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灰黄霉素只对皮肤癣菌病有效,主要是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甲癣等,口服时,20~30天为一个疗程,需合并外用治癣药物。长期使用有少数浅部真菌产生耐药菌株,可换用酮康唑。制霉菌素治疗胃肠道念珠菌病,外用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也可制成坐药。两性霉素B主要治疗深部真菌病,如系统性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结合菌病、芽生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等。将此药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②合成药。包括:咪唑类药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等)、氟胞嘧啶、丙烯胺衍生物。5-氟胞嘧啶治疗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和着色芽生菌病。克霉唑、益康唑和咪康唑基本供外用。咪康唑也可静脉滴注。酮康唑也可口服。外用时主要治疗皮肤真菌病和皮肤念珠菌病。口服和静脉滴注主要治疗深部和浅部的真菌病。 抗真菌药容易影响白细胞及 肝功能 ,长期使用造成一过性GPT上升或白细胞下降,停药可愈。5-氟胞嘧啶从尿中排泄, 肾功能 不良者可在血中聚集,引起中毒,故肾功能差者应禁用或慎用。两性霉素B可损伤肾脏,并引起血钾降低,有人有发冷、发热反应,少数人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酮康唑应特别注意肝脏受损问题。长期使用可引起血中雄激素水平降低和肾上腺皮脂功能受到抑制。 5-氟胞嘧啶易产生耐药性,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一开始就使用大剂量,也可与两性霉素B合并使用,二药有协同作用。5-氟胞嘧啶也可与酮康唑合并使用。两性霉素B不能与酮康唑合用,因二药有相互干扰的作用。 临床试用的依特拉康唑抗菌谱广,毒性小 ,优于酮康唑,治疗曲霉病、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等,均有较好疗效。供外用的还有联苯苄唑、氟康唑、环吡氧胺和萘替芬等。 猜你喜欢: 1. 念珠菌吃什么药 2. 治疗灰指甲的口服药有哪些 3. 对肝脏损害大的药物有哪些 4. 治疗真菌的外用药 5. 治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原则
6,求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和抗真菌药
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
1、青霉素类抗生素(又称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常见商品名:阿莫西林 功效:广谱类抗生素,针对多数阳性菌,作用于皮肤黏膜、软组织和泌尿系统感染等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常见商品名:罗红霉素 功效:抑菌剂,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等
3、喹诺酮类抗生素 一类为氟哌酸,常见商品名:诺氟沙星;一类为左氧氟沙星片,常见商品名:利复星 功效:用于上呼吸道、胃肠感染等,对泌尿系统感染效果较为显著
4、阿奇霉素类抗生素(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常见商品名:泰力特 功效:广谱类抗生素,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五官、生殖器感染等
5、盐酸小(辟下加木)碱 常见商品名:黄连素 功效:微弱抑菌,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效果显著 药师提醒:
上述抗菌素中,1-4均为处方药,5为家庭可自备使用的非处方药。杀菌类抗生素和抑菌类抗生素最好不要一起服用。
抗真菌药
1.抗生素: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克念菌素、球红霉素、制霉菌素、曲古霉素等。灰黄霉素仅对浅表真菌有效,其它都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除两性霉素B和球红霉素可用于系统治疗外,其它只能局部应用。
2.唑类抗真菌药:本类药物对深部真菌和浅表真菌都有作用,有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氟康唑和酮康唑。
3.氟胞嘧啶:对深部真菌有效,可供系统治疗和局部应用。
4.中草药类:大蒜可供深部真菌病的系统治疗和局部应用。其他一些植物药用于治疗浅表真菌所致的皮肤、指甲感染,如土槿皮、石花等。
5.专用于浅表真菌感染的外用药: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醇及锌盐、水杨酸苯胺、发癣退、硫化硒等,只对浅表真菌引起的皮肤、指甲感染有效。
生产厂家可以用药品名在SFDA网站查询
7,唑类抗真菌药物简介
克霉唑适用于各种皮肤真菌病,用于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效果更好。克霉唑外用霜剂为1%,外用溶剂为1.5%,阴道栓剂为0.15克。外用每天1~2次,阴道用药每天1次。 酮康唑2%酮康唑霜可用于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以及絮状表皮癣菌引起的体癣、股癣,由念珠菌属引起的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和由秕糠马拉色孢子菌属引起的花斑癣。酮康唑霜和香波也可用来治疗脂溢性皮炎和去头皮屑。2%酮康唑霜外用每天1~2次,少数病人使用后可出现轻度瘙痒和刺痛感。 咪康唑外用可治疗各种皮肤真菌及念珠菌病。全身应用可治疗各种深部真菌病。咪康唑具有多种药物剂型,如2%霜剂、2%散剂、2%洗剂、2%酊剂、2%口服凝胶以及25毫克的片剂、每支20毫升(含药200毫克)的静脉注射剂,还有阴道栓剂等等。 益康唑适用于体癣、手癣、足癣、股癣、皮肤念珠病,尤其适用于红色毛癣引起的癣症。益康唑有1%霜剂、混悬剂、洗剂和粉剂。局部外用每天2~3次。1%栓剂可用于阴道念珠菌病,每晚1次,每次1粒塞入阴道深部。益康唑局部外用时,少数病人可发生潮红、灼热,以及瘙痒等不良反应。 噻康唑可用于治疗因致病性真菌引起的所有皮肤感染和因致病性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少数病人使用噻康唑后,可出现局部潮红、灼伤感和瘙痒等不良反应。 异康唑适用于治疗手癣、足癣、股癣和体癣,也可用于治疗红癣。异康唑有1%霜剂、洗剂和供妇科用的栓剂,外用每天2次,栓剂每天1次。为防止复发,临床治愈后,还应继续用药2周。异康唑霜剂在面部外用时,应注意不能触及双眼,以免引起眼睛的损伤。 硫康唑适用于治疗股癣、手足癣、甲癣和皮肤及阴道念珠菌病,还可以用于治疗脓疱疮,硫康唑有1%霜剂、粉剂、洗剂和喷雾液,专配25%溶液治疗甲癣,对阴道念珠菌病可用100毫克阴道栓,或2%栓剂5克或6%软膏5克,塞于阴道深处或涂于阴道内。少数病人使用硫康唑后可发生过敏反应,须引起重视。 奥昔康唑主要用于治疗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和皮肤念珠菌病。奥昔康唑有1%的霜剂、粉剂和溶液。外用每天2次,连用2周。 咪唑类抗真菌药http://info.pharm.hc360.com/2007/04/131512100836.shtml
8,抗真菌药物
其实,没有哪一种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抗真菌药物的呀。抗真菌药物与抗生素不同类;胃肠道正常情况下也不应该有真菌存在;按理说,长期服用确实有可能产生耐药性,理由是:每次幸存的真菌所繁殖的后代,肯定比“上一辈”更加难以消灭。请认真评估长期服用的必要性和后果。祝你健康!你问的很专业,我也很专业的回答你,一般来说,抗真菌药和抗生素是不同的两类,都属于抗感染的药,盐酸特比萘芬服用时间长,它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会引起益生菌的减少,对我们的肝脏毒副作用也比较大,会产生耐药性!一般我们常见的乙肝抗病毒药物有普通干扰素α-2b、拉米夫定、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这些药物各有各的好处,但是副作用也是很大的,像地方医院由于条件限制,常常为乙肝患者有这些药,比如干扰素,拉米夫定等。但是拉米夫定是很容易出现耐药的情况,目前正在逐渐退出一线药物。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肝的最有效方法,医生一般建议满足条件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效果佳、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是慢性乙肝选择抗病毒药物的标准。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抗病毒药物的功效及一些相关的介绍:1、α-干扰素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细胞因子,能抑制病毒增殖,通过与靶细胞特异受体结合并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某种特定的机制激活靶细胞内抗病毒基因,指导合成抗病毒蛋白质,抗病毒蛋白质能切断病毒的mRNA,抑制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还能抑制病毒的穿入、脱壳及装配,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激活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达到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调节。其HBeAg阴转率为50%左右,常见副反应有发热、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等,故使用干扰素过程中,应注意监测。2、拉米夫定商品名为贺普丁,为核昔类似物,临床常用。对乙肝病毒有特异的抗病毒作用,通过抑制病毒DNA合成,强有力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显著改善肝脏的坏死炎症性病变,减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副反应小,HBeAg阴转率达65%左右,治疗2周则使血液中乙肝病毒DNA 90%。100%转阴,短期疗效好,但易复发,故需长时间服药。3、胸腺肽α1商品名为日达仙,系免疫调节剂,可促进致敏细胞生成淋巴因子,如o。干扰素、Y—干扰素、白介素等,并能增强细胞因子,如白介素 n受体的表达,还能加速自然杀伤细胞的形成,促进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表现出抗病毒作用,未发现不良反应。HBeAg阴转率40%左右。4、苦参素是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出的氯化苦参碱水溶液制剂,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同时具有抑制肝脏炎症活动度、抑制肝内胶原合成、抗肝纤维化作用,阻断细胞凋亡,稳定细胞膜、清除自由基、保护肝脏作用。HBeAg阴转率达40%—50%,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5、肝炎灵是从中药山豆根中提取的,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作用。经多年临床应用,其改善肝功能作用较佳,而抗病毒作用相对较弱。目前尚未发现不良反应。抗病毒治疗重在坚持,千万不能随意地停药、换药,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导致治疗功亏一篑。 提醒患者,不要私自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免疫整合疗法是目前治疗乙肝最权威的疗法,能根据病人机体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采用有效的抗病毒药可将乙肝病毒转阴率提高到98%,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因此建议乙肝患者上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切记不可私自用药。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全面应用免疫整合疗法治疗乙肝、乙肝小三阳、乙肝大三阳、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肝腹水等各种肝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众多患者喜传佳音。免疫整合疗法,治疗原则主要以“抗病毒、增免疫、保肝护肝、抗纤维化”为基本目的,抓住肝病病毒的复制机理通过免疫重建,获得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达到抗病毒目的从而得到彻底治愈。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