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碎骨中草药,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碎骨中草药,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一览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2,碎骨木是什么的别名3,碎骨补是热性还是凉性4,中药碎骨补和骨碎补是同一种药吗什么作用5,中药骨碎补什干什么用的怎服用有副作用么应该注意什么6,有叫骨碎什么的中药吗7,中药骨碎补作用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一览

1,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骨碎补有补肾,活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等症。

碎骨中草药

2,碎骨木是什么的别名

不明白啊 = =!
碎骨木为中药名:救必应的别名米碎木,又名:救必应、铁冬青、熊胆木、白银香,为冬青科植物I

碎骨中草药

3,碎骨补是热性还是凉性

有一种中药叫骨碎补,没有听过你说的那个碎骨补,是不是写错了,骨碎补是温性,具有活血续伤,补肾强骨的功效。。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碎骨中草药

4,中药碎骨补和骨碎补是同一种药吗什么作用

2010版药典收载的中药饮片里只有骨碎补(别名:胡狲姜、申姜、猴姜、毛姜、石岩姜),没有碎骨补这个药。骨碎补的功效: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是的
是的

5,中药骨碎补什干什么用的怎服用有副作用么应该注意什么

骨碎补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之功效。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药用宜忌:阴虚及无瘀血者慎服。
活血续筋,补肾强骨。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煎服10~15g,.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阴虚内热和无瘀滞者慎用

6,有叫骨碎什么的中药吗

有啊就是骨碎补,可治外伤,和脱发
骨碎补
除了骨碎补以外,还有骨碎布,骨碎草,骨碎补毛。骨碎布是骨碎补的别名,功效:补血,活血,止血。主治:肾虚久泻,风湿痹疼,跌打损伤。你说的应该是骨碎补!骨碎补毛是骨碎补根皮上的鳞状茸毛,主治外伤出血和火伤!骨碎草又叫接骨草,祛瘀生新,消肿止疼,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疼!
你好,暂时还没听说过这种草药,建议你再打听一下。 ,
华青皮木(骨碎木,退骨王)

7,中药骨碎补作用

性味归经  苦,温。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用法用量  3~9g;鲜品6~15g。外用鲜品适量。
骨碎补,来市寻购的药商不多,货源走势一般,行情平稳运行,时下荷市硬统货售价14元,软统货售价16-17元之间。信息来源于“中药材买卖通”
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活血续伤 补肾强骨 治骨伤碎 治肾、虚、耳鸣、耳聋、牙痛,阴虚火旺、血虚风燥者慎用;阴虚内热者禁服。...
《中国药典》:骨碎补 【拼音名】 Gǔ Suì Bǔ 【英文名】 RHIZOMA DRYNARIAE 【别名】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申姜、爬岩姜、岩连姜 【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 【性状】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淡,微涩。 【炮制】 骨碎补: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烫骨碎补:取净骨碎补或片,照烫法(附录Ⅱ D)用砂烫至鼓起,撞去毛。 【性味】苦,温。 【归经】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用法用量】 3~9g;鲜品6~15g。外用鲜品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骨碎补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 Gǔ Suì Bǔ 【别名】猴姜、胡狲姜(《本草拾遗》),石毛姜(《日华子本草》),石庵闾(《开宝本草》),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石岩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类草药性》),毛姜、申姜(张寿颐),毛贯仲(《青海药材》),马猬姜(《南宁市药物志》),碎补(《四川中药志》),毛生姜、鸡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石莲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网蕨以及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海州骨碎补等的根茎。冬、舂采挖,除去叶片及泥砂,晒干或蒸熟后晒干,用火燎去毛茸。 【性状】 ①槲蕨、中华槲蕨及石莲姜槲蕨的干燥根茎呈扭曲的扁平长条状,常多分歧,长6~20厘米,直径0.5~1~2厘米,厚约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细小鳞片,黄棕色至棕色,柔软如毛;用火燎过则残留鳞片成棕色至深棕色,两侧及上表面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黄白色散在的维管束,成圆圈状排列。气无、味淡而微涩。以粗壮扁平为佳。 槲蕨主产于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此外,贵州、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中华槲蕨产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石莲姜槲蕨产于四川、云南。 ②崖姜的干燥根茎呈圆柱形或扁条状,粗大,略弯曲而扭曲,不分枝,长7~1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纹和皱纹,在沟纹、皱纹及叶基处可见黄棕色细密的鳞片,上面有哭起的圆形叶痕,直径约1厘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红棕色,有众多的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凹"形。气微弱,味微涩。 产于广东,在辽宁、广东使用。 ③光亮密网蕨的干燥根茎详"猪毛蕨"条。 ④大叶骨碎补的干燥根茎呈扭曲的圆柱形,或略扁,长4~13厘米,直径7~9毫米,表面棕褐色,有纵沟纹及皱纹,残留少量黄棕色鳞片。上侧有突起的圆形叶基痕。质坚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排成环状,中央有两个维管束较大,呈新月形。气微弱,味微涩。 产于广西、广东,在辽宁、广西、广东使用。 【化学成份】槲蕨根茎含淀粉16.4%、葡萄糖5.37%,还含柚皮甙。 【炮制】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 《雷公炮炙论》:"凡使骨碎补,采得后先用钢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性味】苦,温。 ①《日华子本草》:"平。" ②《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③《广西中药志》:"甘微苦涩,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目》:"足少阴。" ②《本草求真》:"入肾,兼入心。"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③《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④《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 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 ⑥《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 ⑦《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阻虚及无瘀血者慎服。 ①《本草经巯》:"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②《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③《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附方】 ①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一两,桂心一两半,牛膝三分(去苗),槟榔二两,补骨脂三两(微炒),安息香二两(入胡桃仁捣熟)。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②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骨碎补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暴干,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雷公炮炙论》) ③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四两,怀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两,牡丹皮一两五钱(俱酒炒),泽泻八钱(盐水炒)。共为末,炼蜜丸。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④治牙痛:鲜槲蕨一至二两(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铁器打煮。(《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⑤治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补(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细研)、虎胫骨(涂酥炙黄)、败龟(涂酥炙微黄)各半两,没药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胡桃仁半个,一处嚼烂,用温酒一中盏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补散) ⑥治打扑伤损:胡狲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捣烂,以罨损处,用片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选方》) ⑦接骨续筋:骨碎补四两,浸酒一斤,分十次内服,每日二次;另晒干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⑧治挫闪:骨碎补二两,杵烂,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许,炒敷患处。(《闽东本草》) ⑨治关节脱位,骨折:在关节复位或正骨手术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捣烂,加面粉适量,捣成糊状,敷伤处,二至三日换药一次。 ⑩治跌打损伤,腰背、关节酸痛:槲蕨(去毛)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⑾治阑尾炎:鲜槲蕨(去毛)八两,切碎,加大血藤五钱,红枣四两。水煎服。(⑨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⑿治斑秃:鲜槲蕨五钱,斑蝥五只,烧酒三两,浸十二天后,过滤擦患处,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①防治链霉素毒性及过敏反应 取骨碎补干片5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视需要可长期服用。对已知有链霉素毒性反应者,用链霉素同时使用本药,可防其毒性反应;既往有链霉素过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除从小剂量开始外,并加服本药脱敏。对使用链霉素过程中已出现毒性或过敏反应者,则用本剂治疗;临床观察21例(过敏反应2例,毒性反应19例),服药后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于第二天反应症状减轻,大部分于第3~4天反应症状消失。停服骨碎补后链霉素反应再次出现.再用骨碎补煎剂仍有效果。据观察,本药对反应中的头痛、头晕、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症状疗效最好;对耳鸣、耳聋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于解除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和三叉神经下颌枝的毒性作用。 ②治疗鸡眼 取骨碎补3钱,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毫升中浸泡3日备用。用时先将足部鸡眼或疣子用温水洗泡柔软,再用小刀削去外层厚皮;然后涂擦骨碎补酒精浸剂,每2小时1次,连续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后略有痛感,几分钟可消失。治疗鸡眼6例,均在10~15天内痊愈;疣子2例,均在3日内脱落而愈。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骨碎补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纲目拾遗》:骨碎补,本名猴姜,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江西人呼为胡姜,象形也。岭南虔、吉州亦有之。叶似石韦,而一根,余叶生于木。 2.《日华子本草》:猴姜,是树上寄生草,苗似姜,细长。 3.《开宝本草》:骨碎补,生江南。根着树石上,有毛,叶如庵闾。 4.《本草图经》:骨碎补,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亦有之。根生大木 【拼音名】 Gǔ Suì Bǔ 【别名】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庵 (艹闾)、过山龙、石良姜、爬岩姜、石岩姜、碎补、树蜈蚣、地蜈蚣、黄爬山虎、麻鸡翅膀、搜山虎、肉碎补、猴掌姜、石连、姜、石巴掌、毛姜、申姜、岩姜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附生于海拔200-1800m的林中岩石或树干上。 2.附生于海拔900-2800m的林缘石上或山谷岩石间。 3.附生于海拔500-24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4.附生于海拔1000-19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3.分布于西南及广西。 4.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炮制】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雷公炮炙论》:凡使骨碎补,采得后先用铜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性味】苦;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活血止痛。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注意】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慎服。 【临床应用】 1.取骨碎补干片5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视需要可长期服用。对已知有链霉素毒性反应者,用链霉素同时使用本药,可防其毒性反应;既往有链霉素过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除从小剂量开始外,并加服本药脱敏。对使用链霉素过程中已出现毒性或过敏反应者,则用本剂治疗;临床观察21例(过敏反应2例,毒性反应19例),服药后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于第二天反应症状减轻,大部分于第3-4天反应症状消失。停服骨碎补后链霉素反应再次出现,再用骨碎补煎剂仍有效果。据观察,本药对反应中的头痛、头晕、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症状疗效最好;对耳鸣、耳聋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于解除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和三又神经下颌枝的毒性作用。 2.治疗鸡眼:取骨碎补3钱,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ml中浸泡3日备用。用时先将足部鸡眼或疣子用温水洗泡柔软,再用小刀削去外层厚皮;然后涂擦骨碎补酒精浸剂,每2小时1次,连续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后略有痛感,几分钟可消失。治疗鸡眼6例,均在10-15天内痊愈;疣子2例,均在3日内脱落而愈。 【摘录】《中华本草》
骨碎补不是补骨脂,别识少少扮代表,误人子弟!
毛姜买回来怎么用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