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故事,医药典故中药名记趣

中草药故事,医药典故中药名记趣

本文目录一览医药典故中药名记趣2,中草药小故事生姜神农本草经3,中医药故事4,中华药圣李时珍故事200字5,中草药小故事紫苏名医别录6,中草药的来历7,关于中药雷公藤的由来和故事8,李时珍尝草药的故事9,有谁知道中药材七叶一枝花的传奇故……

本文目录一览

1,医药典故中药名记趣

中药与四季:春砂仁、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 中药与气象:风茄子、云茯苓、雨伞草、雪里青、雷公藤。 中药与空间:东白芍、西青果、南贡实、北沙参、人中白。 中药与五味:酸枣仁、甜石莲、甘草、苦参、辣蓼草、五味子。 中药与地理:望江南、河白草、海金砂、洋金花。 中药与五行:阴地蕨、阳起石、金石斛、木棉花、水獭肝、火麻仁。 中药与生肖:鼠曲草、牛蒡子、虎杖根、菟丝子、龙骨、蛇含石、马勃、羊踯躅、猴枣、鸡骨香、狗肝莱、猪牙皂。 中药与数字:一见喜、两面针、三个虎、四叶参、五加皮、六月雪、七月莲、八月扎、九香虫、千年健、万年青。

中草药故事

2,中草药小故事生姜神农本草经

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的传说。一次,神农氏在山上采药,误食了一种有毒的植物,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晕倒在一棵树下。等他慢慢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一丛尖叶子青草,散发着浓浓的香气,闻一闻,头不晕,胸也不闷了。于是,神农氏顺手拔了一棵,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因为神农姓姜,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使自己起死回生,作用神奇。民间也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上床萝卜下床姜”的说法。东汉名医张仲景的处方中最善于用姜,主要用其解表发汗、降逆止呕、温中祛寒。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一首方剂名叫“当归生姜羊肉汤”,是治血虚有寒的名方。对血虚有寒而见腹中冷痛;妇女产后虚寒腹痛,或虚寒性的痛经,皆有较好的疗效,现在已经成为药膳的名方。 据《本草纲目》载:“生姜之用有四:制半夏、厚朴之毒,一也;发散风寒,二也;与枣同用,辛温益脾胃元气,温中去湿,三也;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四也。”干姜还能温阳、散气,有“呕家圣药”之称。但姜味辛性温,素体阴虚有内热者则不宜食用,腐烂的姜更不能食用。在中药学中,姜有生姜、干姜、煨姜、炮姜、姜皮、姜汁的区别,各具不同的功效。药性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应用 1.风寒感冒 2.脾胃寒证 3.胃寒呕吐 4.寒痰咳嗽 5.鱼蟹中毒用法用量 煎服,3~10g。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中草药故事

3,中医药故事

老鹳,是鸟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长而直。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鱼虾等为生。这里有个故事。相传,在隋唐时期,我国著名医药家孙思邈云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炼丹制药,为患者治病解疑。由于四川属盆地气候,湿度很大,上山求医的患者中有许多风湿病患者,孙思邈却束手无策。这天,孙思邈带着徒儿上山采药,忽然发现一只灰色老鹳鸟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许久之后,才拖着沉笨的躯体缓慢地飞走了。过了几天,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在啄食这种小草,随后飞走了。奇怪的是,老鹳已无病态,飞得轻巧雄健有力。孙思邈对身边的徒儿说:老鹳鸟常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病痛,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能治疗风湿病,我们也把这草采回去试用。风湿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连服几天之后,奇迹发生了,原来双腿红肿的关节,都肿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喜讯传开,慕名前来求治者络绎不绝,治愈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请孙思邈为小草起个名,孙思邈说:这药草是老鹳鸟认识的,就叫它“老鹳草”吧!现代植物为牻牛儿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儿苗,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鹳草,除去残根的全草入药。性味苦辛、平,祛风、活血通络。治风湿疼痛,肢体麻木,关节酸痛,痈疽,跌打,肠炎,痢疾。据《滇南本草》载,老鹳草可祛诸风,治皮肤发痒,通行十二经,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等。用法与用量为:水煎内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在民间,运用老鹳草治疗风湿病,由于疗效显著而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扩展资料: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中草药故事

4,中华药圣李时珍故事200字

1.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2.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5,中草药小故事紫苏名医别录

相传,东汉时期,名医华佗有一天在江南某地采药下山后,正从河边经过,无意中发现一只小水濑正在吃螃蟹,没过多久,这只水獭有肚子涨得像鼓一样,痛得在地上打起滚来。它一会儿下水,一会儿上岸,显得很难受。华佗心想,也许是贪嘴吃多了,倒看看它是否有自救的办法?这时水獭沿着河滩爬行,爬到一处紫色的草前吃了起来,然后在地上躺了一会儿,竟安然无事了。华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想不到这紫色的草也是解毒的好药啊! 转眼间,到了九九重阳节,华佗行医路过一个小镇,见天色已晚,便到一家客栈里住宿。进门见几个年经人正在比赛吃螃蟹,看谁能夺魁。华佗就上前劝他们说:“螃蟹性寒,吃多了会闹肚子,重者可能会要命。”正在兴头上的年轻人依然狂嚼大吃,没人听从他的劝告。 黎明时分,睡梦中的华佗被一阵喊叫声惊醒。他连忙起来到外边一看,原来是那几个吃螃蟹的年轻人在院子里上吐下泻,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滚。此时,店里老板也跑出来了,急得手足无措。忽然,华佗想起那天在河边看到水獭用紫色草自救的事。心想,既然那种紫色的草叶能给水獭解蟹毒,说不定也能给人解蟹毒。于是他迎着熹微的晨光,上野外采摘一抱紫色草的茎叶,让店老板熬了几碗汤,给年轻人喝下。不到半个时辰,那几个刚才还喊爹叫娘要死不得活的小伙子,变得安生了,肚子舒服多了,脸上有了笑容,他们再三向华佗谢过救命之恩。 华佗为了记住这味草药,就给它取名为“紫舒”,意思是服用后能使人腹中舒服,因为学音相似,又属于草类,后人便把它叫紫苏。 药性辛,温。归肺、脾经。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应用1.风寒感冒,咳嗽呕恶 2.脾胃气滞,妊娠呕吐 3.鱼蟹中毒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

6,中草药的来历

药的作用都是拿活人试出来的,我同意楼上的李大夫的
可以这么说,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中草药,只是留下来的文献太少,因中国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好多文献在战争中遗失了. 在连年的战争中,人们是以野草或是树根树皮有生的,在吃的过程中,可能相应的个体症状减轻了.也许最初是无意识的,但也许是偶尔的交流,多人都有这种情况,也许就有有心人记录了下来.如马齿菜治痢疾,腹泻. 乌头止痛等. 所以中医是先有临床而后有理论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就出现的以治疗疾病为主的人---医生.他们为多收集药物,也只有自己尝体会药性了.象李时诊还有传说中的神农氏.李时诊的本草纲目就整整用了他三十年的时间.
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点一点地从生活中积累出来的!从现在科学的角度上来说,好多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但确实能治!也不知道副作用有多少!这也要在将来的副作用出现时在修正!
支持楼上的!!!!

7,关于中药雷公藤的由来和故事

雷公藤—从断肠草到治疗麻风病内服药相传“神农尝百草,死于断肠草”。几千年来,人们对于神农的献身精神,充满了敬佩和惋惜之情。而这个传说给“断肠草”也抹上神秘的色彩。 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中,有篇关于“水莽草”的故事。讲述一个姓祝的书生,路途口渴,巧遇卖茶美丽少女,买茶一杯饮下,顿时腹痛难忍,中毒身亡。原来此茶是用水莽草泡的。祝生死后,变成了“水莽鬼”。但他不肯找“替身”害人,反而救助了许多中毒之人。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莽草,又称芒草,鼠草。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故名。”生长在滇南者花红,呼为火把花;生长在岳阳者谓之黄藤。如入人畜腹内,即粘肠上,半日黑烂,又名“烂肠草”。 湖南岳阳有座“黄藤岭”,漫山遍野长著雷公藤。当地人轻生时,只需服下六、七枝雷公藤的嫩芽,就魂归西天。十几年前,有位被麻风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青年,特地找到此山,采了一把雷公藤,煎服一碗,想以此了结生命。不料服后上吐下泄,昏睡了一天,不但没有死,反而全身轻快,病痛去了大半。这个“绝处逢生”的故事传到某麻风病防治院,医生因此受到启发,于是试用雷公藤煎剂内服治疗麻风病,获得成功。
中药雷公藤草药

8,李时珍尝草药的故事

为了写好这部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白天,他踏青山,攀峻岭,采集草药,制作标本;晚上,他对标本进行分类,整理笔记。几年里,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对好多药材,他都信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有一次,李时珍经过一个山村,看到前面围着一大群人。走近一看,只见一个人醉醺醺的,还不时地手舞足蹈。一了解,原来这个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药酒。“山茄子……”李时珍望着笑得前俯后仰的醉汉,记下了药名。回到家,他翻遍药书,找到了有关这种草药的记载。可是药书上写得很简单,只说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罗”。李时珍决心要找到它,进一步研究它。后来李时珍在采药时找到了曼陀罗。他按山民说的办法,用曼陀罗泡了酒。过了几天,李时珍决定亲口尝一尝,亲身体验一下曼陀罗的功效。他抿了一口,味道很香;又抿一口,舌头以至整个口腔都发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阵阵傻笑,手脚也不停地舞动着;最后,他失去了知觉,摔倒在地。一旁的人都吓坏了,连忙给李时珍灌了解毒的药。过了好一会儿,李时珍醒过来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醒来后的李时珍兴奋极了,连忙记下了曼陀罗的产地、形状、习性、生长期,写下了如何泡酒以及制成药后的作用、服法、功效、反应过程等等。有人埋怨他太冒险了,他却笑着说:“不尝尝,怎么断定它的功效呢?再说,总不能拿病人去做实验吧!”听了他的话,大家更敬佩李时珍了。就这样,又一种可以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问世了。
我也想听听

9,有谁知道中药材七叶一枝花的传奇故事

七叶一枝花又名重楼是解蛇毒的好药,李时珍敲锣大鼓采重楼,因为有大莽看护,
绿金在线有关于七叶一枝花的文章:很久以前,浙江天目山区住着一个青年叫沈见山,靠上山砍柴为生。一天,他在砍柴时,小腿被一条毒蛇咬伤昏迷在地。这时七仙女和王母娘娘驾祥云到此,便用沾有仙气的罗帕和碧玉簪救治了他。突然,只听“嗖”地一阵风响,罗帕和碧玉簪一起落在了地上,即刻变成了七张翠叶托着一朵金花的野草,沈见山惊呆了,看看自己的小腿,已无伤痕。下山后,他给村民们讲述被蛇咬伤后获救的奇特经过,并带村民上山认药。村民们认为,这药草蕴含有仙气,故每遇有蛇咬伤患者,都采挖此药。后来大家就叫这中草药为“七叶一枝花”. 七叶一枝花,又名七叶莲、重楼、铁灯台,因为七叶轮生顶部开一支黄绿色花朵而得名,算是植物中的异类。 其实,七叶一枝花是百合科植物,系以形状得名。其叶2到3层,每层6至8片,通常7片,夏季开花,从茎顶抽出花茎,顶端着花一朵,故名。其根呈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密生层状突起的粗环纹,像睡眠中的跳蚤,又似叠叠楼层,故《神农本草经》等书又名“蚤休”、“重楼”等。目前入药的主要是其根茎。中医认为,其性味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平喘止咳等功效,常用来治疗痈肿、淋巴结核、喉痹、蛇虫咬伤、慢性气管炎、小儿惊风抽搐、婴儿湿疹、腮腺炎、乳腺炎、恶性肿瘤等。其花也有类似药效。药理学证实,本品根茎含有甾体皂甙、生物碱、氨基酸等成分,对流感病毒、金葡萄球菌等多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并有镇静、镇痛、镇咳、平喘等效能。虽然其药用广泛,但其功效最早被发现、最拿手、最知名的还是治蛇毒、疗痈疽,为外用药。有名的季德胜蛇药,就是以该药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歌曰: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拿。

10,中药葛根有什么历史典故

葛根为药食同源植物,在我国民间有3000多年的食用历史,作为名贵中药材,也已有上千年悠久的历史。是历代清热解毒、通脉醒酒、呵护肝肾的重要药材。在《神农本草经》、《济生方》、《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等几十部文献资料中,都早有明确的记载。 关于中药葛根还有几个有趣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 古时候,在一处深山密林中住着一位白发老人,以釆药为生。一天,突然听见山下传来阵阵人喊马叫声,正纳闷间,只见一位十五六岁的男孩,跌跌撞撞地跑来,跪在跟前,央求:“救命!” 原来,孩子的父亲葛员外,被朝中奸臣诬告密谋造反,昏君传旨官兵对葛家满门抄斩。情急之中,员外让自己唯一男孩连夜逃走。不想被官兵发现,正在追捕。 老人动了恻隐之心,拉着小孩向深山奔去,东绕西拐最后躲进一秘密石洞里。官兵搜寻了几遍,最终无功而返。 就这样,孩子留在老人身边,每天随老人釆药,逐渐也认识了很多中草药。尤其对一种色白肥大而坚实的草根印象最深,为了纪念老人为葛家保住了一条根,故将此药取名为葛根。 中药葛根有什么历史典故 传说二 相传盛唐年间,某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妻,男称付郎,女叫畲女,男读女耕,十年寒窗,付郎高中进士,本是喜从天降,付郎却烦恼满怀,只因长安城里富家女子个个艳若牡丹,丰盈美丽,想妻子长年劳作,瘦弱不堪,于是有心休掉畲女。他托乡人带信回家,畲女打开只见两句诗“缘似落花如流水,驿道春风是牡丹”,畲女明白付郎将要把自己抛弃,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更是容颜憔悴。 山神得知后,怜爱善良苦命的畲女,梦中指引畲女每日上山挖食葛根,不久,畲女竟脱胎换骨,变得丰盈美丽,光彩照人。付郎托走乡人后,思来想去:患难之妻,怎能抛弃!于是快马加鞭,赶回故里,发现妻子变得异常美丽,更加大喜过望,夫妻团圆,共享荣华。从此畲族女子便有了吃食葛根的习俗,而且个个胸臀丰满,体态苗条,肤色白皙。 传说三 传说古时湘西某土司的女儿与一个汉族小伙子相爱。由于双方父母坚决反对,这对恋人相约遁入深山老林之中。入山不久,小伙子应身染重疴,神志不清,面色赤红,疙瘩遍身。姑娘急得失声痛哭,哭声惊动了一个仙须鹤发的道士,马上给小伙子服用一种仙草根,旬余即愈。 后来他们知道,这种仙草叫葛根。遂长期服食,两人都身轻体健、皮肤细腻、容颜不老,双双活过百岁,被人传为美谈。 现代研究成果证明,葛根全身都是宝,营养丰富,药用、食用价值很高,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在中国南方一些省区常做为一种蔬菜食用,味甘凉可口。 以上就是关于葛根名字的民间传说,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历史,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中医养生频道。
葛根内含12%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黄酮苷、花生素等营养成分,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和人体必需的铁、钙、铜、硒等矿物质,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有“千年人参”之美誉。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葛根汤”这一著名方剂,至今仍是重要的解表方。 《本草正义》谓葛根“最能开发脾胃清阳之气”。 葛根味甘微辛,气清香,性凉,主入脾胃经。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泄泻、热病口渴、主治外感发热,头项痛强,麻疹透发不畅,温病口渴,消渴,酒毒,胸痹心痛等病症。 常食葛粉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 现代医学研究,葛根黄酮具有防癌抗癌和雌激素样作用,可促进女性丰胸、养颜,尤其对中年妇女和绝经期妇女养颜保健作用明显。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