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有什么中药可以去寒2,寒凝气滞脾胃虚寒5种温里祛寒中药如何应用一文读懂3,排湿化瘀祛寒的中药材料有哪些4,那些中药可以驱寒5,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全用什么中草药泡酒可以祛风散寒6,祛寒除湿的中药有哪些7,去风散寒的中草……
本文目录一览
1,有什么中药可以去寒
手脚冰凉属肾阳虚。最好找中医大夫号号脉,诊断确诊之后再用药。要慎重。善待自己。
2,寒凝气滞脾胃虚寒5种温里祛寒中药如何应用一文读懂
温里祛寒中药称为温里药,药物性质温热,以 温里散寒 为主要功效,可治疗 寒邪 所致的各种 里寒 病证,如 寒凝气滞,或脾胃虚寒, 或亡阳欲脱等。一起来认识5种常见的温里药的应用。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本品为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壮肾阳,治亡阳及阳虚诸证每用;可 散寒止痛 ,用于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寒湿痹痛,阳虚外感,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注意事项: 附子辛热有毒,尤其是心脏毒性,宜先煎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一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水解后形成的乌头碱毒性大大降低。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附子还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如酚妥拉明、六烃季铵、普萘洛尔、利舍平、嘌呤类药物等;不宜与半夏、贝母、白蔹、瓜蒌、白及同用。孕妇忌用。 说说附子常见的配伍和中成药应用 附子配伍白芍:可加强温阳散寒、养阴和营功效,对于血虚寒凝之四肢麻木、关节疼痛;寒滞肝脉之胁痛;寒凝胞宫之痛经等症适用。 附子配伍白术、茯苓:可温肾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湿浊聚集之水肿、小便不利、慢性泄泻等。 附子配伍干姜:附子走而不守,助肾阳而破阴寒;干姜守而不走,暖脾胃而散寒邪;两者相须为用,可湿补脾肾、助阳散寒,对于脾肾阳虚之畏寒肢冷、下利清谷、脘腹冷痛、五更泄泻,或阳虚欲脱之四肢厥逆、汗出湿冷、脉微欲绝者适用。 附子配伍细辛、麻黄:可用于阳虚外感风寒。 相关常用的中成药有 附子理中丸、参桂理中丸、济生肾气丸、固肾定喘丸、益心丸 。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本品可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为温中祛寒之要药,实寒虚寒证皆适用 。主治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的腹痛、呕吐、泄泻等,亡阳欲脱,寒饮咳喘症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 干姜的临床配伍应用: 干姜配半夏,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如半夏干姜散,治干呕吐逆、吐涎沫; 干姜配党参、白术、炙甘草等,可健脾益气,温中散寒,如理中丸,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吐逆下利; 干姜与附子相须为用,可辅助附子增强回阳救逆功效,减低毒性,如干姜附子汤,治亡阳欲脱所致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干姜与苍术、独活、乌头等同用,可增强散寒除湿之效,可用于寒湿痹痛。 区别干姜、生姜、高良姜: 三者 相同点 是均可散寒温中,止痛止呕; 区别在于 : 干姜 长于温脾阳,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生姜 善发汗解表、温肺止咳; 高良姜 长于散胃寒, 为治中寒腹痛吐泻之要药。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本品缓补肾阳而 补火助阳或引火归元; 消沉寒痼冷而 散寒止痛 ;温通经脉而 活血化瘀。 可应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畏寒肢冷;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阳虚中寒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等;阴疽,痈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慢性肾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属 肾阳不足证者; 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属 寒凝血瘀证者 等。 注意事项:肉桂能助阳动血,凡阴虚阳盛,有出血倾向者忌用。孕妇慎用。 肉桂的配伍应用 肉桂配黄芪:可温阳益气、通畅血脉,适用于气虚、阳虚及气血不足、阴疽等; 肉桂配熟地黄:可滋阴助阳、温补肝肾,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者; 肉桂配独活:可增强祛风除湿,温补肝肾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腰腿疼痛者; 肉桂配当归:增强温阳散寒,活血调经,行瘀止痛的作用,适应用冲任虚寒,经寒血滞,经闭痛经等。 相关应用代表的中成药有 桂附地黄丸(胶囊、浓缩丸)、痛经宝颗粒、桂附理中丸 等。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本品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燥湿止泻的功效, 善治肝寒气逆气滞夹湿兼阳虚诸证。 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 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 ;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治脾肾阳虚,为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注意事项:吴茱萸有小毒,辛热燥烈,易耗津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服用本品忌食寒凉留湿之物。恶牡蛎肉,忌猪心。 临床应用举例: 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可配伍生姜、人参等,如吴茱萸汤; 治寒疝腹痛,可配伍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如导气汤; 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可配伍桂枝、当归、川芎等,如温经汤; 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可配伍黄连,半夏、生姜等,如左金丸; 治脾肾阳虚久泻,五更泄泻,可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如四神丸。 花椒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本品 善温中散寒而止痛 ,并兼燥湿,治中寒腹痛吐泻;能杀虫,治虫积腹痛尤其是蛔虫、蛲虫;及湿疹瘙痒,妇人阴痒等。临床应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胆道蛔虫症、肠道蛔虫症、慢性菌痢属 寒湿内蕴者 ,真菌性阴道炎属 寒湿下注者 。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禁服。孕妇慎服。控制内服剂量,一般可预防中毒 临床配伍应用举例: 治外寒内侵,胃寒腹痛、呕吐等症,可配合生姜、白豆蔻等; 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不思饮食等,可配伍干姜、人参等,如大建中汤; 治虫积腹痛,烦闷吐蛔等,可配伍乌梅、干姜、黄柏等,如乌梅丸 治妇人阴痒不可忍,可配伍吴茱萸、蛇床子、藜芦、陈茶、烧盐等水煎外熏用,如椒茱汤; 治湿疹瘙痒,可单用或配伍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煎汤外洗。 相关应用代表的中成有 癣湿药水(鹅掌风药水)、紫花烧伤膏、康妇软膏 等。 以上就是常见的5种温里中药,这类单药性温热燥烈,易耗阴助火,对热证、阴虚证、阴津亏虚者及孕妇忌用或慎用。部分药物有毒, 应掌握炮制、剂量及用法 。辩证论治,按需用药,请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合理安全用药。

3,排湿化瘀祛寒的中药材料有哪些
排湿的中药有苍术、黄柏、薏苡仁、车前子、泽泻、茯苓等药物,化瘀的中药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祛寒的中药有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川断等药物。 具体需根据自身情况分析,如果有身体不适需去医院就诊,不宜盲目的使用药物治疗。
4,那些中药可以驱寒
杜仲腰花 、茴香炖煮肾、杞地山药粥都是不错的补肾食疗方法,肾阳虚可以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鳅等来进行食补,药物则有右归丸、肾宝、玉苁蓉、金匮肾气丸等。
5,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全用什么中草药泡酒可以祛风散寒
酒不一定是有害的身体的,中药泡酒还可以祛风散寒除湿哦,那么泡酒配方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全,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风引酒 【配方】制附子16g 枳实20g 泽泻20g 陈皮20g 茯苓20g 防风20g 大豆100g(原方有甘草) 水1000ml 米酒1000ml 【功用】祛风利湿止痛。 【制法】1 将上述前6味药材一同捣细碎,装入绢袋内; 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3 用米酒、水一同煮大豆; 4 煮取750毫升,分作3份。 【用法】每日服1份,3份为1疗程。 【药材功效解析】制附子:回阳补火,散寒除湿止痛。 防风:祛风胜湿。 泽泻、茯苓:利湿健脾。 枳实、陈皮:理气化湿。 大豆:活血,利水,祛风,解毒。 此酒有祛风利湿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痛,遍身胀满。因制附子之毒性,可小量服之,观察效果,再酌加至治疗量。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三滕酒 【配方】络石藤90g 海风藤90g 鸡血藤90g 桑寄生90g 五加皮30g木瓜60g 白酒3000ml 【功用】祛湿,舒筋,通络。 【制法】1 将上述6味药材,切成薄片,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按冷浸法制成药酒2000~3000ml即成。 【用法】每次30ml,每日1~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络石藤:性味苦寒,善于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海风藤:性微温,味苦辛,长于法风除湿,温通经络。 鸡血藤:性温,味苦而微温,专于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桑寄生:性昧苦平,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五加皮:性温味苦辛,可祛风湿,强筋骨。 木瓜:性温味酸,舒畅活络,化湿和胃。 此酒有祛湿、通络、舒筋的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十七味药酒 【配方】白石英120g 酸枣仁30g 羚羊角30g 磁石120g 石斛90g 黄芪30g 羌活30g 生地60g 牛膝90g 肉桂60g 云苓60g 杜仲45g 酒3500ml 【功用】祛风,利湿,补虚。 【制法】1 将上述药材一同碎为细末,装入布袋内,悬挂在干净的坛子同内; 2 倒入酒浸泡,密封; 3 10日后开启。 【用法】每次1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旋饮旋添酒,味薄止。 【药材功效解析】牛膝、白石英、草薢、防风、羌活:祛风湿,通经止痛。 制附子、肉桂:温阳散寒止痛。 丹参、山萸肉、黄芪、酸枣仁、生地、杜仲:补虚蠲痹,缓挛急,强腰脚。 石斛、磁石、羚羊角:补肾益精,聪耳明目,舒筋除痹。 云苓:健脾利水,以奠中土,为生化之基。 此酒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腰脚软弱无力,视听不明。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十味附子酒 【配方】制附子30g 五加皮(炙)20g 桑白皮50g 丹参30g 续断30g 牛膝30g 白术50g 生姜50g 细辛25g 肉桂25g 清酒1500ml 【功用】散寒逐湿。 【制法】1 将上述药材捣细如麻豆大,装入纱布袋内; 2 放入瓷瓶中,倒入酒浸泡,密封; 3 春夏5日,秋冬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制附子、肉桂、细辛:温阳散寒止痛,启先天生发之机,扶正以祛邪,通经除痹弱。 五加皮、续断、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并可祛湿,以治腿足酸软等症。 丹参:通调血脉,养血舒筋,以疗挛急、萎枯。 白术、生姜:和胃化湿,以祛肿胀、呕吐之患。 桑白皮:开肺利水,以抑脚气之冲逆。 此酒散寒逐湿,温阳行痹,补肝肾,强筋骨,益脾通脉,降利冲逆。主治因脚气引起的腿脚软弱无力,或麻木、酸痛、挛急、肿胀、发热、萎枯、呕吐等。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天麻酒 【配方】茄子根30g 大麻仁30g 骨碎补15g 制附子8g 晚蚕沙30g 恶实根(切焙)10g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10g 天麻15g 松节(碎细)15g 败龟(醋炙)15g 龙骨10g 虎骨(酒炙)10g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0g 羌活10g 独活10g 当归15g 牛膝(酒浸切焙)10g 川芎15g 熟地15g 酒1500ml 【功用】搜风祛邪,活血止痛,强筋壮骨。 【制法】1 将上述19味药材粗捣碎如麻豆,装入纱布袋内; 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用酒浸泡,密封; 3 春夏4日,秋冬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后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5~20ml,不限时,将酒温热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天麻、松节、恶实根、羌活、独活、茄子根、晚蚕沙;祛风湿,利关节,以治风痿之标。 骨碎补、龟板、龙骨、虎骨、乌蛇、白花蛇、制附子、牛膝:益肝肾,强筋骨,活血止痛。 当归、川芎、大麻仁、熟地:滋养阴血,养血柔筋。 此酒能祛风于内外,邪正两顾,燥润相济,主治肢体瘫痪,行动不利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天麻石斛酒 【配方】牛蒡子20g 制附子20g 乌蛇肉(微炒)20g 仙灵脾20g 五加皮20g 虎胫骨(涂酥炙黄)32g 牛膝20g 草薢20g 桂心20g 当归20g 杜仲20g 茵芋20g 狗脊20g 丹参20g 石斛20g 川椒(去目并闭口者微炒出汗)25g 天麻20g 川芎20g 酒1500ml 【功用】舒筋活血,强筋壮骨,祛风除湿。 【制法】1 将上述药材一同捣细碎,放入瓮中; 2 倒入酒浸泡,密封; 3 7日后开取。 【用法】每日10ml,不限时,将酒温热服用。饮10毫升加10毫升新酒,至药味薄为止。 【药材功效解析】石斛、川芎、当归、丹参:舒筋活血。 天麻:息风平肝。 仙灵脾、杜仲、狗脊:补肝肾,强饿骨。 五加皮、牛膝、草解、牛蒡子、虎胫骨、乌蛇肉、茵芋:祛风湿,坚筋骨,止痛。 制附子、川椒:温阳散寒止痛。 桂心:通血脉,暖脾肾。 此酒舒筋活血,强筋壮骨,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治中风手足不遂,骨节疼痛,肌肉顽麻,腰膝酸痛,不能仰俯,腿脚肿胀。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乌梢蛇酒 【配方】乌梢蛇1条 酒500ml 【功用】祛风通络,攻毒。 【制法】1 将乌梢蛇放入干净的瓶中; 2 倒入酒浸泡3~4日,药酒则成。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3次。 【药材功效解析】乌梢蛇:性味甘、平;无毒,能祛风湿,通经络。 此酒主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骨、关节结核,小儿麻痹症,麻风,皮疹搔痒,疥癣,破伤风。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五加皮酒 【配方】五加皮50g 当归45g 牛膝75g 高粱米酒1000ml 【功用】散风除湿,强溺壮骨。 【制法】1 先将五加皮洗净,刮去骨; 2 与当归、牛膝一起放入砂锅内同煎40分钟,然后去渣取汁,兑入高粱米酒中。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五加皮:性温而味辛苦,可祛风胜湿,强筋骨。 当归:甘辛而微温,可补血,活血,止痛,润肠。 牛膝:味苦、酸性平,可强肝肾,壮筋骨,利尿通淋,活血散瘀。 此酒主散法湿,和血养血,主强肝肾,益腰膝,主治风湿麻痹,四肢拘挛,腰腿软而无力,或膝痛不可屈伸。 猜你喜欢: 1.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全 2. 中药祛风湿药大全 3. 祛寒中草药有哪些 4. 中药泡酒养生 5. 养生酒配方大全 6. 祛寒中草药有哪些 7. 养生药酒良方
6,祛寒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你好,常用的是羌活、独活等药物,最好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刚做了人流和盆腔积液手术,气血不足加上体内湿气重,吃些什么中药好些?在药店能买吗?
7,去风散寒的中草药
防风,细辛,附子,木瓜,寄生,羌活,独活,川乌,草乌。 这些药都有祛风散寒的作用。防风,细辛,附子,木瓜,寄生,羌活,独活,川乌,草乌。 这些药都有祛风散寒的作用。记得采纳啊
8,哪些中药可以驱寒
怕冷啊!我就是体寒!一到冬天会比一些人冷的多鸿蕾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治疗仪使用简单,经济实惠,无任何痛苦,无论男女老少均可使用。患者甚至自己在家既可以治疗,不用再每天往返医院治疗,足不出户即可收到显著疗效。产品问世14年来,已在国内外上万家人民医院、中医院临床使用,为全国各地上亿例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患者解除了多年病痛,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青昧。鸿蕾系列治疗仪家用型的普及推广,将是颈椎病、腰椎病和骨关节病治疗带来一场革命。
9,有什么祛寒气的中药
发散风寒有: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棘、防风、羌活、白芷、苍耳子、辛yi… 温里药有:附子、肉桂、小茴香、干姜、良姜、吴茱yu、花椒、胡椒、荜bo、荜澄茄、丁香… 具体要哪个要看自己需要了,症状体质等等,希望对你有帮助!祝好! ps:由于是手机打的,好多字打不出,只能用拼音了,请见谅。最简单最便宜的方法就是找一块生姜放着,等变干就是干姜,干姜是中药里的温里(祛寒)药,熬水喝就好了.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其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吐呕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咳喘,寒湿痹痛。用法:煎服,3~10g。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等就用生姜可以问问你是哪里有寒气么?你所说的驱寒药应该是中医上讲的发散风寒药,比较实际的是生姜,其可以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等,可以煎服或捣汁服。还有就是葱白。至于你说的中成药,去药店问问就好啊。
10,去寒的中药有那些
去寒中药:病情分析:常见的驱寒中药都是偏温性或者热性的,比如高良姜,生姜,花椒,桂枝,附子,鹿茸,人参等这些都是热性的指导意见:人参,鹿茸。生姜,花椒,这些都可以入菜,还有桂皮,桂圆,七子白美白面膜曾是宫廷的不传配方。由于其神奇功效,是古今爱美人士的首选,七子白美白面膜是由白术、白芷、白芨、白蔹、白茯苓、白芍等六种纯中药粉和珍珠粉混合一起制成的美白面膜。七子白美白面膜对于美白皮肤有特效。对于消除皮肤斑点、消除皮肤痘痘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由于天生或者后天爆晒或者过度使用护肤品而造成的出现皮肤黑、黄、多斑、痘痘、粉刺、暗疮等皮肤特征以后,使用七子白美白面膜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保证100%的效果。让您青春可人,光洁白皙。
白芷:《本经》记载:“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
无论是《千金面脂方》或是《玉容散》中都记载白芷是制作面脂的主药。可以美白,又可美体。
白芷:《本经》记载:“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
无论是《千金面脂方》或是《玉容散》中都记载白芷是制作面脂的主药。可以美白,又可美体。
白蔹:《药性论》记载:“可治面上疮疱。”
白茯苓:《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
白芨:《药性论》记载:“治面上疮,令人肌滑。”《本草纲目》记载:“洗面黑、祛斑。
白术:《药性论》记载:“主面光悦,驻颜祛斑。”
用白术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美白,治疗雀斑和黑斑。 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致”。
白芍:《本经》记载,白芍“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止痛、利小便、益气”,美容良药。
珍珠粉:美白、润肤、去痘。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