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槴子是中药么2,含有贝字的中药有哪些3,中药有辣贝子吗4,中药中的贝子是什么5,中药中的贝子是什么6,贝壳作为中药的别名7,中药有辣贝子吗8,中药中的贝子是什么9,杷子是什么中药10,有谁知道贝子是什么植物长的吗槴子是中……
本文目录一览
1,槴子是中药么

2,含有贝字的中药有哪些
病情分析:含有贝子的中药一般多有贝母,包括川贝和折贝等,意见建议:所以中药立面贝字的中药多是贝母,主要是具有清热化痰,润喉等功效。

3,中药有辣贝子吗
该品为少常用中药,有白贝齿与紫贝齿两种。白贝齿原名“贝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紫贝齿原名“紫贝”,始载于《唐本草》。今市售之白贝齿与紫贝齿均为宝贝科多种动物的贝壳,入药以紫贝齿为主。贝齿(《别录》)、白贝(《日华》) 时珍曰∶贝字象形。其中二点,象其齿刻。其下二点,象其垂尾。古者货贝而宝龟,用 为交易,以二为朋。今独云南用之,呼为海 。以一为庄,四庄为手,四手为苗,五苗为索。 颂曰∶贝腹下洁白,有刻如鱼齿,故曰贝齿。好像没有辣贝子。
4,中药中的 贝子 是什么
贝子为宝贝科动物货贝或环纹货贝等的贝壳。5~7月间于海边捞取,除去肉,洗净晒干。 别名:贝齿(《雷公炮炙论》),白贝(《日华子本草》),白海蚆(《简便单方》),白贝齿(《药材资料汇编》)。
5,中药中的 贝子 是什么
【出处】《本经》 【中文名】贝子 【拼音名】Bèi Zǐ 【别名】贝齿(《雷公炮炙论》),白贝(《日华子本草》),白海蚆(《简便单方》),白贝齿(《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宝贝科动物货贝或环纹货贝等的贝壳。5~7月间于海边捞取,除去肉,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产于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 【性状】全体略呈卵圆形,长约2.5厘米左右,宽1.5~2厘米,高1厘米余。表面光滑,黄色、黄白色、灰绿色。背部有横带及不明显的橘红色环纹,有的背部灰蓝色,周围有橘黄色环纹。壳口两唇周缘有齿12枚以上。质坚硬.气无,味淡。以个小、色白、壳厚、不碎者为佳。
6,贝壳作为中药的别名
贝壳类的中药是牡蛎,这是一种中医的常用滋阴药,可以增强体质,还能够解决机体心神不宁、烦闷、失眠的症状,对于心悸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牡蛎还可以补血,治疗由于阴虚乏血引起的疲劳、四肢乏力的症状;另外牡蛎可以和多种中药配伍,起到不同的治疗作用,但是一定不可以食用太多,否则会加重机体负担。另外,脾脏虚弱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7,中药有辣贝子吗
五倍子可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主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该品为少常用中药,有白贝齿与紫贝齿两种。白贝齿原名“贝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紫贝齿原名“紫贝”,始载于《唐本草》。今市售之白贝齿与紫贝齿均为宝贝科多种动物的贝壳,入药以紫贝齿为主。贝齿(《别录》)、白贝(《日华》) 时珍曰∶贝字象形。其中二点,象其齿刻。其下二点,象其垂尾。古者货贝而宝龟,用 为交易,以二为朋。今独云南用之,呼为海 。以一为庄,四庄为手,四手为苗,五苗为索。 颂曰∶贝腹下洁白,有刻如鱼齿,故曰贝齿。好像没有辣贝子。
8,中药中的 贝子 是什么
【出处】《本经》 【中文名】贝子 【拼音名】Bèi Zǐ 【别名】贝齿(《雷公炮炙论》),白贝(《日华子本草》),白海蚆(《简便单方》),白贝齿(《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宝贝科动物货贝或环纹货贝等的贝壳。5~7月间于海边捞取,除去肉,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产于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 【性状】全体略呈卵圆形,长约2.5厘米左右,宽1.5~2厘米,高1厘米余。表面光滑,黄色、黄白色、灰绿色。背部有横带及不明显的橘红色环纹,有的背部灰蓝色,周围有橘黄色环纹。壳口两唇周缘有齿12枚以上。质坚硬.气无,味淡。以个小、色白、壳厚、不碎者为佳。贝子为宝贝科动物货贝或环纹货贝等的贝壳。5~7月间于海边捞取,除去肉,洗净晒干。 别名:贝齿(《雷公炮炙论》),白贝(《日华子本草》),白海蚆(《简便单方》),白贝齿(《药材资料汇编》)。
9,杷子是什么中药
可治疗感冒、百日咳、目赤肿痛、瘰疬、尿血。果实敛肺止咳,清肝明目。治久咳、气喘、疟疾。根祛风、清热,除湿、化痰。治风热头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风湿痹痛。杷子就是枇杷核 【出处】《本经逢原》 【拼音名】 pí pá hé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种子。 【化学成份】种子含苦杏仁甙,蜡醇,氨基酸:4-亚甲基-dl-脯氨酸、反-4-羟甲基-d-脯氨酸、顺-4-羟甲基脯氨酸,脂肪酸,甾醇。又含淀粉和游离的氢氰酸。 【性味】苦,平。 ①《本经逢原》:"大寒。" ②《现代实用中药》:"苦,平。" ③《四川中药志》:"性微寒,味苦,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肾经。"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疏肝理气。治咳嗽,疝气,水肿,瘰疬。 ①《纲目拾遗》:"治肝有余诸症,气实者可用。" ②《本草再新》:"治疝气,消水肿,利关节,治瘰疬。" ③《现代实用中药》:"镇咳祛痰。" ④《四川中药志》:"疏肝理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咳嗽:枇杷核,硒干、捣碎,约六钱,煎汤,煮沸十多分钟,临服时加少量白糖或冰糖,一日两次服用。(《浙江中医杂志》(10):32,1958) ②治瘰疬:枇杷干种子为末,调热酒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摘录】《*辞典》
10,有谁知道贝子是什么植物长的吗
这是土人参,也叫栌兰马齿苋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肉质。多为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可供观赏。根入药,滋补强壮。土人参栽培容易,繁殖迅速,病少虫微,根、叶均可食用,可炒、可做汤、可涮、可炖,药蔬兼用。作为蔬菜食用部分是不断生长的嫩茎叶为宾馆蔬菜。肉质根,是一种药用补品,具有滋补强壮作用,能补气血、助消化、生津止渴、治咳痰带血。是一种中药,正名是五倍子http://www.zh5000.com/Photo/ctwh/2007-12-17/20071217143929734.bmp而五贝子是一味中药,21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用五贝子染发,2005年科学家发现:五贝子中含有微酸酶在一定浓度下能使头发表层鳞片象“呼吸”一样自动张开。利用纳米技术将五贝子色素处理成5个纳米单位以下的染发因子,使其进入头发深层。达到天然染发不易褪色、无刺激、不过敏的理想效果,研制出“五贝子”天然染发系列产品。五倍子表层、中层、内层、分别可提取出红色、自然黑、棕色、等不同颜色,所以可生产出栗棕、栗红、酒红、棕黑、自然黑、金棕等多种颜色的五彩系列染发剂。 五倍子(附:百药煎)五倍子系蚜虫瘿,不规则形外毛茸,壁坚中空角质样,敛肺涩肠止汗血。[来源] 为漆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或同属植物青麸杨R. potaninii Maxim.叶上寄生的虫瘿。[产地] 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等地。[采收] 本品为五倍子蚜寄生的虫瘿,角倍蚜的虫瘿称角倍,多于9—10月间采收,倍蛋蚜的虫瘿称肚倍,多于5-6月间采收,如采收过时,则虫瘿开裂,影响质量。采得后,入沸水中煮3-5分钟,将内部仔虫杀死,晒干或阴干。[药材形性] 角倍(菱倍、花倍) 呈不规则的囊状或菱角状,有若干瘤状突起或角状分枝。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灰白色软滑的绒毛,质坚脆、中空,破碎后可见黑褐色倍仔的尸体及白色外皮和粉状排泄物。壁厚0.1-0.2cm,内壁浅棕色,平滑,破折面角质样。气微而特异,味涩。以皮厚,色灰棕,角质样,完整不碎者为佳。肚倍(独角倍) 呈纺锤形囊状或长圆形,无突起或分枝,外表毛茸较少,较角倍光亮。以个大,皮厚、皮坚、完整者为佳。[炮制] 原药拣去杂质,敲碎抢水冼去泥屑虫尸,即捞起摊笾内晒干,筛上屑。[成分] 含五倍子鞣质达60-70%,没食子酸、脂肪、树脂及蜡质等。[性味、归经] 酸涩寒,入肺、大肠,肾经。[功用] 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用于久咳、肺热痰嗽、咳血,久泻不止,自汗、盗汗,衄血、崩漏,外治出血,疮疡肿毒。[处方名] 五倍子 五倍 肚倍 百虫仓[用法、用量] 煎服3-6克,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或煎汁外洗患外。[保贮] 放箱内或甏内,置干燥处,防霉蛀。附药百药煎 五倍子制剂,呈灰黑色不规则的块状物,用五倍子粉、红茶叶汁、酒糟三物拌和,发酵后制成。微甘酸平,能清肺化痰,收涩止泻、止血,用于肺热痰嗽,兼能生津止咳。布包煎服6-9克,或制成丸剂噙化。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