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除湿气中草药,祛湿气的中草药

除湿气中草药,祛湿气的中草药

本文目录一览祛湿气的中草药2,除湿热的中药方3,喝除湿气的中药后老放屁4,有什么中药可以除湿5,祛湿排毒的中药有哪些祛湿排毒吃什么好6,去除体内湿气毒素的中草药有哪些7,除湿毒的中草药8,什么中药去湿9,治疗体内湿气重服用哪些中药好10……

本文目录一览

1,祛湿气的中草药

滑石粉

除湿气中草药

2,除湿热的中药方

  夏季容易出现 湿热 症状,这个时候也有很多湿热体质的朋友叫苦连天,感觉身体十分不舒服,那么 中医 上有什么去湿热的 中药 呢?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除湿热的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除湿热的中药方   除风导赤散   【处方】茅根9g,木通1.5g,地肤子3g,荆芥1.5g,甘草3g。   【功能主治】清心胃,除湿热,祛风止痒。主眦帷赤烂(眦部睑缘炎)。以两眦部睑弦及皮肤溃烂为特征,往往浸渍两眦引起血轮发红,自觉发痒微痛。   【各家论述】茅根清心胃,导湿热下行;木通清心利小肠,兼通血脉;地肤子除风 清热 ,且能祛风止痒;荆芥疏风散邪,且有退赤之功;甘草清心益脾,又能缓急止痛。   【摘录】《张皆春 眼科 证治》   分解湿热汤   【处方】车前子1两,厚朴3钱,黄连1钱,甘草1钱,枳壳1钱,槟榔1钱,滑石末1钱。   【功能主治】夏秋之间,先泻后痢,腹中疼痛,后重之极,下痢不可,欲痢不得,口渴饮水,小腹作胀。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车前以利水,用黄连以清热,用厚朴以分清浊,余则止秽去滞,调和于邪正之间,以解分争也。君臣佐使既用之攸宜,安有不取效之捷哉!   【摘录】《辨证录》卷七   除热结肠丸   【处方】黄连半两,柏皮半两,苦参半两,鬼臼半两,独活半两,橘皮半两,芍药半两,阿胶半两。   【制法】上为末,以蓝汁及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热,下黄赤汁沫及鱼脑杂血,肛中疮烂,坐(匿虫)生虫。   【用法用量】日服3-10丸。(冬无蓝汁可用蓝子1合舂蜜和丸)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疳疮内蕴湿热,外显血燥,结肠丸专泄湿热,仅以鬼臼杀毒邪,独活以散风热。   【摘录】《千金》卷五   除湿热的中草药有哪些   1、除湿热的中草药有荷叶。   主要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用于出血症和 产后 血晕。   2、除湿热的中草药有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 解毒 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3、除湿热的中草药有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 呼吸 道感染、肺热 咳嗽 、湿热黄胆、 肺炎 、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 血压 、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4、除湿热的中草药有苦参。   为豆科 植物 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5、除湿热的中草药有白术。   白术有补气健脾、止泻及燥湿利水的功效,生用能燥湿利水,炒用能补气健脾,炒焦用能健脾止泻。可煲汤、煮粥或泡茶饮用,每天取取1~3克生白术泡茶饮用对祛湿有帮助。   6、除湿热的中草药有白茯苓。   白茯苓有健脾胃和利水渗湿之功效,是我国古代中医推荐的除湿之圣药,尤其适合皮肤 湿疹 患者经常食用,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用白茯苓煲汤。   7、除湿热的中草药有茨实。   芡实既能健脾除湿又能收敛止泻,可用于脾虚湿盛或久泻不愈等症的治疗,常与白术、茯苓和扁豆等健脾药物同用,可煲汤或煮粥食用。   8、除湿热的中草药有藿香。   归脾、胃、肺经,有发表解暑之功,煮粥或泡茶饮用对暑湿重症及脾胃湿阻均有良效。   除湿热的食物有哪些   1、除湿热的食物有薏苡仁。   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清热的作用,皮肤湿疹,湿热为患,食之颇宜。薏苡仁甘淡利湿而健脾,利湿而不伤正,补脾而兼能利湿,药食兼用,最为有益。   2、除湿热的食物有赤小豆。   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用,皮肤湿疹多因脾虚失运,湿毒为患,借助赤豆健脾利湿、清热利水的作用,皮肤湿疹患者食后有利于康复痊愈,故无论急慢性皮肤湿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   3、除湿热的食物有绿豆。   性凉,味甘,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它可以主丹毒烦热,风疹,治痘毒,疗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均借其清热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湿清热。   4、除湿热的食物有山药。   性平,味甘,功在补脾胃、健脾运。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汤皆可。

除湿气中草药

3,喝除湿气的中药后老放屁

指导意见: 出现上述症状考虑胃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产气过多引起。建议服用整肠生胶囊调理,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不要吃含淀粉多的食物如土豆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除湿气中草药

4,有什么中药可以除湿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除湿渗湿益气补脾,脾主管全身水湿,补脾了就可以起到调整湿气,且药中也有除湿成分
扁豆、薏米、土茯苓、芡实、红小豆(赤小豆)。。。。。。都有去湿作用。

5,祛湿排毒的中药有哪些祛湿排毒吃什么好

  夏季是不是觉得闷闷的,身上湿湿腻腻的?那有可能是你湿气重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祛湿排毒的中药,希望对你有用!   14种有效祛湿排毒的中药   祛湿排毒中药1、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祛湿排毒中药2、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食药兼之,在众多祛湿食材中它的补虚作用较强,又能补脾肺之气,中医认为它能健脾补气、养胃祛湿。体内湿气较重时,利用五指毛桃煲汤煮水饮用,有助祛湿养生!   祛湿排毒中药3、苍术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和北苍术的根茎。芳香能化湿,味苦也能化湿,故祛湿力较强,湿浊去而脾运健,故有健脾作用。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司引起的食欲不振、脘闷呕恶、腹痛泄泻、舌苔白腻等,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   祛湿排毒中药4、绵茵陈   绵茵陈是广东民间十分熟悉的祛湿类中药,在春湿夏暑时常入药入汤,它价格十分便宜且随处可见,但它早在《神农本草经》时就被列为上品。中医认为它能清湿退热、利胆去黄,尤善治三焦湿热,以及黄疸、肝炎、小便不利、风痒疮疥等。   祛湿排毒中药5、五加皮   五加皮为祛风湿类中药,具有祛风湿、强筋骨和利水的功效,同时它还有补肝肾、壮筋骨的作用。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 端午节 喝五加酒。   祛湿排毒中药6、白术   白术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本草汇言》中记载,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白术能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易泄泻等症状,黄疸、容易出汗、水肿之人以及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   祛湿排毒中药7、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肠经,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的功效。它清热作用比绿豆弱,但利水祛湿作用更强,不但可以治疗一般的水肿,甚至可以治疗“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来熬粥或做馅。   祛湿排毒中药8、砂仁   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   祛湿排毒中药9、茅根   白茅的根部,是利尿祛湿之好材料。中医认为,茅根性寒、味甘苦,入肺经、胃经、小肠经,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一些热病,如肺热所致烦渴、咳嗽,胃热所致的呕吐等;也治疗一些血症,如吐血、尿血等;同时,可治疗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   祛湿排毒中药10、薏米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在湿气较重的季节或地区,可用薏米煮汤喝。因薏米性微寒、偏凉,所以平时怕冷的阳虚体质者不宜长期服用。   祛湿排毒中药11、灯芯花   灯芯花为利水渗湿类中药,具有清心降火、利尿通淋之功,尤其清心降火功效显着,且不会过分寒凉,味又甘淡,常为广东民间入汤入粥入药之用。   祛湿排毒中药12、扁豆   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良药。扁豆中的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天然毒素比较耐热,只有将其加热到100℃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破坏。因此要注意扁豆必须炒熟才食。   祛湿排毒中药13、木棉花   中医认为,木棉花味甘性凉,归脾、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利水、健胃消暑等功效,对于泄泻痢疾、咳血吐血、疮毒湿疹等症颇有疗效。此外,木棉皮还有清热、利尿、活血、消肿、解毒等功效。   祛湿排毒中药14、芡实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被视为延年益寿的上品,认为其具有“补中、除暑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等作用。有健脾除湿、固肾益精的功效。吃芡实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芡实与鱼头同食,还有健脑效能,可以治疗神经衰弱。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   去湿排毒喝什么汤好   1、黄豆肉排汤   黄豆(大豆)100克,肉排骨250克。黄豆略先浸15分钟,肉排骨洗净后用少许盐腌搽半小时,然后斩开放入煲中,加入黄豆、水4至5碗,文火煲至2小时,拭豆稔即汤成。   2、白鲫鱼煲汤   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加砂仁3克、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   3、土茯苓赤小豆鲫鱼汤   鲫鱼1条,瘦肉4两,姜1片,土茯苓1两,赤小豆2两,粉葛。瘦肉洗净切片后飞水冷却。土茯苓与赤小豆洗净滤水,粉葛去皮洗净。鲫鱼去鳞,腮及内脏,洗净后用纸吸干水分。烧热少许油,加入姜片,放入鱼,将鱼身煎至两面略带金黄,盛起沥油。将其他材料加鱼一起放入煲中,加适量清水,煲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4、马齿苋绿豆汤   鲜马齿苋120克(干品30克),绿豆50克。马齿苋、绿豆洗净。一起置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豆烂后即可食用。   5、冬瓜土伏苓汤   冬瓜3斤,土伏苓袪湿汤料半包,赤小豆少许,扁豆少许,薏米少许。冬瓜去籽切块。土伏苓汤料、赤小豆、扁豆及薏米洗净。将所有原料放入电砂煲中,加入适量清水煲2小时即可。   6、鲤鱼红豆汤   红豆100克、红枣4个、陈皮1/4个、鲤鱼1条(约500克)、生姜3片。将各配料洗净待用。鲤鱼宰洗净,去脏杂,置油镬煎至微黄,洒入少许水,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7、黄芪母鸡汤   将鸡斩成小块,入开水灼去血沫,洗净。将鸡块、火腿丁、莲心放入陶锅,加料酒、葱姜和清水上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煲2个小时。   准备四个陶器或瓷器、紫砂的汤罐,将洗净的药材四等分放入汤罐,每罐加红枣2粒,如有龙眼肉可放两到三粒,然后将事先煲好的汤料捞去葱姜,四等分装入(装不下可以留下以后用)汤罐,隔水蒸2-3个小时即可。   8、青红萝卜猪肉汤   青萝卜一斤,红萝卜四两,蜜枣四个,猪腿精肉十两(约四百克),陈皮一小块,清水适量。把萝卜去皮,切角块。猪肉原块洗净。陈皮浸软,洗净。把清水与陈皮同放直身瓦煲内,旺火烧滚,下全部原料,再滚起改用文火煲约三小时即可。   9、鸭梨南北杏瘦肉汤   新鲜鸭嘴梨三个,瘦肉十两(约四百克),南北杏共一两(约四十克),花生油,盐各少许,清水十二碗。鸭嘴梨洗净,去皮除心。南北杏洗净,瘦肉原块洗净备用。烧滚清水,下猪肉、梨和杏仁,旺火烧至大滚,改中火以至文火,煲约二小时即成。   10、薯仔排骨汤   新鲜肉排十两(约四百克),薯仔四个,蕃茄两个,盐一茶匙,清水十二碗。排骨原块洗净,薯仔去皮洗净,蕃茄去皮,每个切开四份。用直身瓦煲烧滚清水,下排骨,薯仔,旺火烧滚,改文火煲约两个小时,加蕃茄滚几滚即成。   4款祛湿排毒的粥谱推荐   1、茯苓粥   取粳米100克,淘净。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至武火将水烧沸,水开后转用文火熬至糜烂,然后加入盐、生姜粒若干,搅匀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   2、冬瓜粥   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净,带皮切成小块,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锅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烂米熟成粥即成。此粥根据口味可做成甜或咸的,最佳食用时间是每天上午和下午的餐饮时间。   3、薏米红豆粥   先将薏米和赤小豆先泡个几个小时,然后放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赤小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加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赤小豆粥就煮成了。有高压锅的,直接泡后煮压一会就可以。   4、参芪粥   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100克。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猜你喜欢: 1. 祛湿排毒的中药有哪些 2. 祛湿排毒中草药 3. 排毒祛湿的中药有哪些 4. 排毒去湿气的中药有哪些 5. 祛湿排毒该吃什么药 6. 排毒除湿吃什么药 7. 祛湿排毒吃什么中药 8. 祛湿排毒的水果有哪些

6,去除体内湿气毒素的中草药有哪些

中草药不太懂。但关于祛湿的药物,懒癌晚期如我可以推荐一个我常用的药,药名是“众生清热祛湿颗粒”,中药成分,跟楼主要求中草药基本一致..由党参、茵陈、岗梅根、黄芪、苍术、野菊花、陈皮七味中草药提取的,口感甘甜,挺好喝~

7,除湿毒的中草药

你说的是中医所指的湿邪吗?中医除掉湿邪有芳香化湿,辛温燥湿,还有除湿。藿香芳香化湿,陈皮(橘子皮)辛温燥湿,木瓜除湿。
土茯苓、龙胆草、黄柏、栀子等。
土茯苓!

8,什么中药去湿

病情分析:你好,中药去湿有三类,主要有渗湿.燥湿,化湿.建议服用薏苡仁。 意见建议: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治湿方剂有三仁汤.健脾祛湿汤.清热祛湿汤.

9,治疗体内湿气重服用哪些中药好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所以可以喝茶,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如果脾虚引起的可吃扁豆,苍术,白术,山药。
可以考虑中药:平胃散:苍术15克,姜厚朴、陈皮各9克,炙甘草3~6克,生姜2片,大枣2枚食疗:薏米红豆粥
中药最有名的就是:五花茶——金银花、菊花、槐花、木棉花和鸡蛋花这五种花各8g,熬至2碗水来喝。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茶: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还有山药排骨汤,都是清热利湿。 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如果是湿寒,以上则没多大作用,但可以吃藿香正气丸(水),即可
清热祛湿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用法】 温热服食。 【疗效】清热祛湿 一般7-10天就可

10,吃什么中草药能去湿

一叶兰 又叫蜘蛛抱蛋,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片基在粗壮的根状茎上,呈长椭圆披针形,浓绿光亮,整体观赏效果好。十分耐阴,又对北方干燥的气候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极好的室内盆栽喜阴观叶植物。适合家庭及办公室摆放。通常在春季气温开始回升、新芽尚未萌发之前结合换盆进行分株繁殖。一叶兰可常年在明亮的室内栽培,或春末搬至室外半阴处或其他高大植物下栽培,秋末搬回室内。无论在室内或室外,都不能放在直射光下。短时间的阳光暴晒,也可造成灼伤,降低其观赏价值。一叶兰虽喜温暖,但有较强的耐寒力。在温度5℃左右的室内不会受害;短时间0℃以下的低温,地上部分叶片可能受害,地下部分不会冻死。一般家庭室内可顺利越冬。 2 玉簪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基生,卵状心形,浅绿色.有光泽,较薄,总状花序顶生,高出叶面;花洁白,形似发簪,浓香。性喜阴且耐寒,常做露地栽培,也可盆栽放入室内。多用分株繁殖,于春季发芽前或秋季叶片枯黄前,将其挖出,去掉根际的土壤,用利刀将其分为具2~3芽的芽丛;夏季可放在大树或建筑物的遮荫处,不能放在强直射光下;秋季,天气转凉后,叶片逐渐枯黄;可在0℃~5℃的冷屋内越冬。 3 紫背竹竿 又叫红背卧花竹竽,竹芋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片宽披针形,正面深绿色,背面紫红色,是优良喜阴观叶植物,竹芋科中栽培最普及的种类之一。在温带地区,主要用作室内盆栽,用来布置书房、客厅和卧室。在明亮的室内不需要直射光就能正曹生长,在光线较暗的房间内只要能补充适量的人工照明也能长期摆放。常采用分株法繁殖。紫背竹芋喜温暖、湿润和阴暗的环境。正常生长温度20℃~35℃之间。在华北地区冬季应放在晚上1 5℃以上、白天25℃以下的室内,低于1 5℃停止生长,时间太久会受害。 4 鹅掌柴 五加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分枝性强,掌状复叶,叶色。浓绿、有光泽,适应性强,是优良的盆栽观叶植物。播种或扦插繁殖。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冬季最低温度应保持5℃左右,0℃以下叶片脱落;在室温下正常生长。在空气湿度高、土壤水分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良好,然而对北方干燥的空气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盆土不能缺水,否则会引起叶片大量脱落。在明亮的室内可较长时间观赏。 5 八角金盘 五加科常绿灌木。高可达2米以上。掌状叶、大型;叶片浓绿、有光泽。由于生长缓慢,节间短,比较耐阴,是十分理想的室内盆栽观叶植物。可布置卧室、书房、客厅。常用扦插和分株繁殖。十分耐阴,可常年在明亮的室内观赏。在阴暗的房间内布置2~4周后,应转至明亮的房内恢复一段时问。生长适温25℃左右,能耐0℃~5℃的低温。八角金盘喜湿润的环境,在北方冬春干旱季节经常向叶面及植株周围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6 散尾葵 棕榈科丛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原产地可高达3~8米。茎干光滑、无毛刺,羽状小叶,叶柄稍弯曲,叶片亮绿色,细长的叶柄和茎干金黄色。由于株型美,较耐阴,盆栽后是布置客厅、书房、卧室、会议室、室内花园的高档观叶植物。在明亮的室内可以较长期观赏,在阴暗的房间可连续摆放4~6周。由于分蘖能力很强,主要用分株法繁殖,约3年进行一次分盆,华北地区可于4月中下旬结合换盆分株,分株后放在20℃以上的环境里,可较快地恢复生长。散尾葵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冬季白天温度25℃左右,夜间应在1 5℃以上,若长时间低于1 5℃,必受害。北方散尾葵冬春季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太低,受冻而死。 7 龟背竹 又叫蓬莱蕉、电线兰,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攀援植物。藤粗壮,可长达1 0余米。茎干上生出多数褐色而肥厚的气生根,形如电线。幼苗时叶片无孔,呈心形;苗长大后,叶片口达60~80厘米,其叶脉问呈龟甲形,散布许多长圆形的孔洞和深裂,其形状似龟甲图案,故称龟背竹。耐阴、耐干旱,是十分普及的室内喜阴观叶植物。小型盆栽可布置客厅、卧室和书房;大型盆栽常用于宾馆、饭店及室内花园的人工瀑布或水池边。龟背竹喜阴但不耐寒,需放在1 2℃~1 5 00以上的室内,5℃以下会发生冻害。主要用扦插繁殖,在华北地区,5月中下旬剪取较大的母本植株茎干,每2节为1插穗,带叶片插入土中。经常保持湿润,温度
是药3分毒呀, 要去湿的话, 平时可以常吃以下食物红豆薏米汤、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海带等。还有些中药:花旗参: 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 叶: 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 术: 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 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 仁: 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 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 根: 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