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配比,开胃健脾的中草药配方

中草药配比,开胃健脾的中草药配方

本文目录一览开胃健脾的中草药配方2,请给出中药配比3,这个中药配比分量怎么看呀上面只写了多少份没写多少克看4,中药剂量一般怎样搭配5,常用中药配伍及其君臣佐使的比例6,壮阳中药配方还有他们的配比是怎么样的7,中药材配方句句藤50克西防风……

本文目录一览

1,开胃健脾的中草药配方

健脾丸:炒白术75g,木香(另研)、酒黄连、甘草各22g,白茯苓(去皮)60g,人参45g,炒神曲、陈皮、砂仁、炒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各30g。

中草药配比

2,请给出中药配比

你这方子是泡酒喝的吗?如果是的,那么中药配比;西洋参20克石斛15克冬虫夏草<经济条件好可以放15克,一般可以放5克>,鳖甲25克,鹿茸15克五味子10克,鸡内金25克,龟板25克,西红花8克三七<40头的4个>,灵芝15克,蛇胆2克,丹参20克,海马<2对>.泡10斤粮食高度酒.如果是熬汤药那么中药配比;西洋参5克石斛10克,冬虫夏草<太奢侈了,可以不用放,要是一定要放请单独熬2克就可,喝完药请把它吃掉>,鳖甲15克鹿茸3克,五味子5克,鸡内金15克,龟板15克,西红花3克.三七<粉6克,每次服药用2克,放在熬好的中药里面,一天用3次>.灵芝7克,蛇胆1克,丹参15克海马<一只>,一副药一天,熬3次,喝3次.

中草药配比

3,这个中药配比分量怎么看呀上面只写了多少份没写多少克看

中药不是用克作为计算单位的,用的是“钱”做单位。

中草药配比

4,中药剂量一般怎样搭配

一剂药指的是包括很多药味数,而你要问的话应该是一味药一般是多少克的重量,是这意思吧?
需要去医院请医生开据药方抓药,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针对的病症也是不同的,所以药量有很大差别,不要自行用药了

5,常用中药配伍及其君臣佐使的比例

一、常用中药配伍 麻黄+桂枝:麻黄开腠发表,强行打开汗孔;桂枝解肌发表,松动肌肉,透邪外达。 麻黄+杏仁:麻黄宣肺平喘,杏仁降肺气。 苍耳子+辛夷:统鼻窍,用于鼻塞症状。比如鼻炎,外感风寒鼻塞流涕。 生姜+大枣:在表调和营卫,在内调和脾胃和气血。比如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加姜枣、石膏,组方是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桑白皮+苏子:桑皮性微寒,长于去肺热平喘,苏子性温,化痰,止咳平喘。两温寒相制,用于止咳平喘化痰。 陈皮+茯苓:陈皮行气理气,茯苓健脾渗湿,两药合用行气化湿。主要用于中焦,治疗生痰之源。 桂枝+生姜+甘草,辛甘化阳; 芍药+大枣+甘草,酸甘化阴。 桂枝+芍药:桂枝得芍药,散中有收,汗出有源,芍药得桂枝,滋而能化,补不敛邪。注意在桂枝汤中,芍药+桂枝是等量的。 桂枝+甘草:作用是温通心阳。 芍药+甘草:《伤寒论》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主要功效是柔肝、舒筋、缓急、止痛。 防风+苍术:防风走十二经,风中润剂。苍术常用于实证,表里兼顾,运脾燥湿。 细辛+白芷+川芎:主要是止痛功效。祛风散寒,宣痹止痛,活血。 生地+黄芩:生地擅长清泄里热,生津润燥,黄芩用于里热初起,主要是少阳胆经之热,两药组合作用是清泄里热,防燥伤津。 羌活:擅长散风寒,祛湿止痛; 葛根:擅长生发清阳,可以舒筋,(升举津液可以舒筋),清阳明之热(阳明主肌肉,也就是清解肌),清阳明可以生津液。 香附:香附行气开郁,上行胸膈,外达肌肤 苏叶:大于9克,作用是发散表寒,6—9克作用是理气,疏松,小于6克,作用是内伤解郁。 常用行气药作用部位,厚朴(走胸腕),柴胡(半表半里),大腹皮(往下走)枳壳(胸腕部)枳实(胃脘到下部,可以导滞) 干姜+细辛+五味子:一温一散一敛,功效是温肺化寒饮。 射干:痰气互结多用射干。 桔梗+白前:桔梗开宣肺气,白前降肺气。合起来作用是宣降肺气。 连翘+银花:解表力量稍微弱,长于清热解毒,还有芳香避秽的作用。 荆芥+淡豆豉(桑叶水加工):温性被抑制,主要用于发散表邪,去性取用。 薄荷+牛蒡子:清利咽喉,薄荷轻清宣透,散表邪清利头目,也可清肝,牛蒡子清利咽喉,疏散风热。 桑叶+菊花:清肺热肃降肺气,平肝潜阳。 桔梗+杏仁:桔梗宣肺气,杏仁降肺气,一宣一降。 麻黄+石膏:如果以清热为主,麻黄比石膏为一比二(麻杏石甘汤);如果以散表为主,麻黄比石膏为二比一(大青龙汤);麻黄比石膏,麻黄六两,石膏八两,三比四用量。 石膏+杏仁:常用于肺热的咳嗽,一肃一清。 石膏+甘草:通过清胃热,而生津。 白芷+羌活:白芷归阳明,善于止眉棱骨痛,羌活发太阳之邪。 黄芩+石膏:黄芩长于清半里之热,用于少阳胆经,治口苦,石膏用于阳明经,解肌清热。 羌活+独活:两药协同祛一身之风寒湿邪,增强止痛作用。 柴胡+川芎:柴胡用于正气不足而需要发散邪气的,散风药配活血药,体现“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两药组合既能散邪层次深一些,又能治风和调血相结合。 桔梗+枳壳:桔梗开宣,枳壳降气。一升一降。主要作用是畅通胸部到腕腹部的气机,可以行气化痰,化血瘀。 前胡+茯苓:前胡辛散,降气,茯苓健脾渗湿。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麻黄+附子+细辛:麻黄发散风寒,附子温肾助阳,可以股动肾气上达。细辛助麻黄发散,助附子温肾阳 二、君臣佐使常用比例 君臣佐使是按药物在这个方剂中所起到的作用而说的,不是通过比例剂量来衡量的。 一般情况下以臣药为中等剂量,君药应高出三分之一,佐使药要少给三分之一。 不过根据药物自身的特性配伍量也是有区别的,比如:中医有辛不过钱之说,细辛汤中,虽然细辛在重量上没有多,但是利用其芳香走串,温通筋脉,缓急止痛的作用,所以还是主药,蔓荆子和枳壳虽然高出数倍,但是其作用还是调整主要的功能防止主辅药物过偏顺便行使明目降气之功能,所以仍然属于佐使药物。 一般来说处方中的配伍的比例关系是没有严格规定的。是根据病情的需要,灵活运用的。比如说:一个病人有很多症状,但是通过辨证以后要抓住主症是什么,那么在用药的时候就要以治疗主证为重点,其它兼症所占比例就相应的小一些。但是,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大夫自己掌握的。如果搞清楚配伍也就明白为什么了。

6,壮阳中药配方还有他们的配比是怎么样的

熟地黄 25g 山药 15g 山茱萸15g 枸杞子 12g 菟丝子12g 鹿角胶12g 杜仲 12g 肉桂 6g 当归 10g 制附子 6g
朋友 此类药物不宜盲目使用的。一旦医生认为需要使用这类中药治疗时,用药也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固定配方和用量。原因吗主要是因人而异的。

7,中药材配方句句藤50克西防风30克明天麻20克制白附子15克白僵蚕2克

各地市场价格不同,还有就是规格不同价格也不同,种植药材有一定的风险。 天麻市场价格在一百左右。
你好:锯锯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止血通淋的功效;防风具有祛风、貹湿、止痉的功效;天麻具有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的功效;白附子具有散寒、止痛、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的功效;白僵蚕具有息风止痉、化痰散结、祛风止痛的功效;

8,中草药配方颗粒是否就是直接用开水冲泡药水的比例是多少

一般来说加入水量只需要刚刚浸没药面就行的 先大火煎开后再慢慢变为小火慢慢熬制15到20分钟就行的。。
肯定不是直接用开水冲泡啊,要煎煮的,有方子没有告诉你方法么?一般都是三或五倍量的水,武火煮沸后文火保持微沸状态,根据药材的质地和性质还得分先煎后下包煎等等,你如果不愿查阅书籍的话还是直接去问问中医比较好,毕竟药性起冲突的还有十八反十九畏呢,别随便弄个方子不做了解就去吃啊
你这些药,需要500毫升开水,饭后1小时服用。
直接用刚开的水冲,能把药化开即可,这是一天的药,一次服用一半即可,据你的药看最好饭后服用
我们这边也有这个颗粒,加水能溶解就可以了,一般100-200ml这样。没有严格的比例要求的。处方后边应该有医嘱的,按医嘱服用即可。

9,中草药配方

中草药
然不可以胡乱配,大戟反芫花。单行:一味药独立发挥作用。如独参汤,但是其文化底蕴的不同,导致两个分支,凡药不可多吃,乱吃,巴戟天与复盆子,属配伍禁忌。如元参恶干姜,巴戟恶雷丸,狗脊恶败酱。相反。如大黄与附子,甘遂与赤芍,石膏与粳米。相恶,有相杀者。凡此七情,我是学中药养生专业的,虽然还是半桶水的状态中。中药配伍讲究“宜”和“忌”。《神农本草经》说,胡吃……中药的搭配不当也是会取人性命的:“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大体上都会遵守十八反十九畏等原则。若是孩子生了什么病,最好是去正规的医院观察后方可用药:两种作用不同的药配伍。可相互促进。如黄芪与茯苓:两种药合用会降低或丧失药效,西药与中药大体相同。同时还有十八反十九畏的歌诀流传百世。现代老中医也许有些已经不再是本着德心医者:两种作用相似的药配伍,有相互协同的作用,大多治本,其实并不是的。中西药有多少区别,世人一直在争执不断,这不是我一人即可言断的。(扯远了……)在此,想要强调一下。相畏:一种药能抑制或减轻另一种药的烈性,切勿相信街边包治百病的传言。如桔梗畏白芨,远志畏真珠,丁香畏郁金。相杀,白术与防风。西药是取有效成分通过各种化学缩短取其精华,而有些中药也是要提取之后才可使用、独圣丸(五灵脂)、首乌片。相须,细辛反藜芦,但是基本上正规的老中医在搭配中药时。中药在很多人眼里是进补之物:两种药合用能产生毒副作用,属配伍禁忌。如乌头反半夏,和合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勿用相恶相反者。”也就是说,中药饮片的配方一定要讲究药物的药性和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种药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的毒性。如大黄与芒硝,乳香与没药,当归与白芍。相使,有相使者,有相畏者

10,卤菜的中药配方比例是多少呢

卤菜抄配方: 公丁2g;母丁2g;良姜3g;三奈4g;陈皮10g;桂皮40g;花椒5g;毕拔3g;白芷5g;大茴香知(八角)10g;小茴香10g;甘草5g。加:蚝油,大葱,料酒,盐,鸡精,红糖,酱油,生姜道。
卤水的制作 一 配方 八角25克桂皮抄15克 小茴15~25克 甘草10克 三奈10克 甘菘3~5克 花椒20克 砂仁10克 草豆蔻5克 草果15克 丁香5~15克 生姜zhidao100克 大葱150克 绍酒100克 冰糖350~500克 味精15克 精盐350~500克 鲜汤5000克 精炼油50克 纱布袋2个 二 调制 1
一配方八角25克 桂皮15克 小茴15~25克 甘草10克 三奈10克 甘菘3~5克 花椒20克 砂仁10克 草豆蔻5克 草果15克 丁香5~15克 生姜100克 大葱150克 绍酒100克 冰糖350~500克 味精15克 精盐350~500克 鲜汤5000克 精炼油50克 纱布袋百2个二调制1将八角、桂皮、小茴、甘草、三奈、甘菘、花椒、砂仁、度草豆蔻、草果、丁香等分成两份,分别装入宽松的纱布袋中并用细绳扎紧袋口;姜洗净拍破;葱连根须洗净挽结。2将大块的冰糖先在火上炙烤回一下,然后放在菜板上轻轻敲碎,再与精炼油一同入锅,用小火炒至呈深红色时,答掺入500克沸水搅匀,即成糖色。3锅置火上,掺入鲜汤5000克,放入姜葱,调入精盐、味精和糖色,再放入香料包,烧沸后改用小火慢慢地熬至香味四溢时,即成新鲜卤水。三需要注意的问题1炒糖色时,必须用小火慢炒,且糖色应稍嫩一些,否则炒出的糖色有苦味。
二十几味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