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药中鹿角开出来写要先煎那鹿角先煎多长时间才比较大能发挥它的2,中药鹿角的功效与作用3,中药中医鹿角胶烊化什么意思4,中药鹿角和鹿角片有什么区别药性是否一样5,中药材鹿角6,中药鹿角和鹿角片是一种东西吗7,中药材鹿角地龙王不……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中 鹿角 开出来 写要先煎 那鹿角 先煎多长时间才比较大能发挥它的

2,中药鹿角的功效与作用
鹿角常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等病症的治疗。那么你知道鹿角的其他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中药鹿角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鹿角的形态特征 ①花鹿角 为梅花鹿的老角,呈分枝状,三岔或四岔,长约30~50厘米,左右两枝对称.主枝稍向后面弯曲,直径2.5~4.5厘米。分枝向两旁伸张;枝端渐细。基部有盘状突起,习称珍珠盘。表面黄棕色,枝端浅黄白色,无毛,有光泽,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有纵棱。质硬。断面周围白色,中央灰色,并有细蜂窝状小孔。气无,味微咸。以质坚、全体有骨钉、光泽者为佳。 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地亦产。 ②马鹿角 为马鹿的老角。形与花鹿角相似,每枝多为3~6岔。全长50~60厘米,直径约3~6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骨钉不显著,基部有珍珠盘。骨质坚硬,断面外围白色层极厚,中央多灰黑色,有的微呈红色,具粗蜂窝状孔。气无,味微咸。以粗壮坚实、无枯朽者为佳。 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云南、湖南、西藏等地亦产。 鹿角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熟用偏于补肾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肿。 鹿角的注意事项 阴虚阳亢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杜仲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亦不宜服。 ③《得配本草》:命门火炽,疮毒宜凉者,并禁用。 鹿角的功效与作用 行血,消肿,益肾。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腰脊疼痛。 ①《本经》: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 ②《别录》: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 ③《千金·食治》:屑服方寸匕,日三,益气力,强骨髓,补绝伤。 ④孟诜:妇人梦交者,鹿角末三指撮,和清酒服;女子胞中余血不尽欲死者,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⑤《日华子本草》:疗患疮痈肿热毒等,醋摩敷;脱精尿血,水摩服;小儿重舌鹅口疮,炙熨之。 鹿角的附方 ①治奶发,诸痈疽发背:烧鹿角,捣末,以苦酒和涂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下注脚疮:鹿角,烧存性,入轻粉同研,油调涂之。(《医林集要》) ③治妊娠忽下血,腰痛不可忍:鹿角(锉)一两,当归(锉)一两。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洪氏集验方》) ④治产后下血不尽,烦闷腹痛:鹿角,烧成炭,捣筛,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汤用之。(《千金方》) ⑤治胞衣不下:鹿角屑三分。为末,姜汤调下。(《产乳集验方》) ⑥治腰痛:鹿角屑,熬令黄赤,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产乳集验方》) ⑦治筋骨疼痛:鹿角,烧存性,为末,酒服一钱,日二。(《纲目》) ⑧治骨虚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齿槁,腰脊痛,甚则喜唾:鹿角二两,川牛膝(去芦,酒浸,焙)一两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送下。(《济生方》鹿角丸) ⑨治妇人白浊,滑数虚冷者:鹿角屑,炒黄,为末,酒服二钱。(《妇人良方》) ⑩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渐加至方寸匕。(《千金方》) ⑾治溺血久不止,脉细数者:鹿角八两(烧灰),秋石一两(煅灰)。共为末,蜜丸,乌梅汤下三钱。(《医略六书》鹿角秋石丸)

3,中药中医鹿角胶烊化什么意思
烊化是中药入汤剂的方法之一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加入少许黄酒蒸化或已煎好的药液中溶化再倒入已煎好的药液中和匀内服鹿角放在小砂锅里单独把它融化开。然后融花开的鹿角胶,配合中药冲服就可以了。它的主要作用是因为药物贵重,让它充分的利用和吸收
4,中药鹿角和鹿角片有什么区别药性是否一样
药性一样的 鹿角片只是加工工艺 和利于发挥药效 方便使用。你好!药性一样的 鹿角片只是加工工艺 和利于发挥药效 方便使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一样的,药店里的鹿角和市面上的鹿角片都存在质量上的差异。
5,中药材鹿角
鹿角,中药名。为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药材鹿角的鉴别 药材性状 1、马鹿角:呈分枝状,通常分成4~6枝,全长50~120cm。主枝弯曲,直径3~6cm。基部盘状,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习称“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侧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与主干几成直角或钝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习称“坐地分枝”;第二枝与第三枝相距较远。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具长短不等的断续纵棱,习称“苦瓜棱”。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微带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具蜂窝状孔。气微,味微咸。 2、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全长30~60cm,直径2.5~5cm。侧枝多向两旁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第二枝与第一枝相距较远,主枝末端分成两小枝。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显骨钉,纵向排成“苦瓜棱”,顶部灰白色或灰黄色,有光泽。 3、鹿角脱盘:呈盔状或扁盔状,直径3~6cm(珍珠盘直径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底面平,蜂窝状,多呈黄白色或黄棕色。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规则的半球形。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类白色。 饮片性状 为卷曲状或平坦薄片,表面棕黄色或灰褐色,中部有细蜂窝状小孔,周边白色或灰白色,质细密,柔韧,气微腥,味微咸。鹿角粉呈粉末状,浅黄色或棕黄色。气微腥,味微咸。 中药材鹿角的选方 ①治奶发,诸痈疽发背:烧鹿角,捣末,以苦酒和涂之。(《补缺时后方》) ②治下注脚疮:鹿角,烧存性,入轻粉同研,油调涂之。(《医林集要》) ③治妊娠忽下血,腰痛不可忍:鹿角(锉)一两,当归(锉)一两。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洪氏集验方》) ④治产后下血不尽,烦闷腹痛:鹿角,烧成炭,捣筛,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汤用之。(《千金方》) ⑤治胞衣不下:鹿角屑三分。为末,姜汤调下。(《产乳集验方》) ⑥治腰痛:鹿角屑,熬令黄赤,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产乳集验方》) ⑦治筋骨疼痛:鹿角,烧存性,为末,酒服.一钱,日二。(《纲目》) ⑧治骨虚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齿槁,腰脊痛,甚则喜唾:鹿角二两,川牛膝(去芦,酒浸,焙)一两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空心盐汤送下。(《济生方》鹿角丸) ⑨治妇人白浊,滑数虚冷者:鹿角屑,炒黄,为末,酒服:钱。(《妇人良方》) ⑩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渐加至方寸匕。(《千金方》) 11.治溺血久不止,脉细数者:鹿角八两(烧灰),秋石一两(煅灰)。共为末,蜜丸,乌梅汤下三钱,(《医略六书》鹿角秋石丸) 中药材鹿角的功效 鹿角温肾、益精,强筋骨,可以行血消肿。主要治疗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带下、尿频、阴疽疮疡、乳痈、跌打瘀肿、筋骨疼痛等症状. 对乳腺增生的影响 小鼠体内注射鹿花盘或鹿花盘多肽,对雌二醇引起的小鼠乳腺增生有抑制作用;马鹿鹿角提取物皮下注射或灌胃对己烯雌酚引起的乳腺增生的大鼠血中催乳素身高有抑制作用。 抗骨质疏松作用 鹿角胶钙颗粒灌胃,可以降低为甲酸所致的骨质疏松大鼠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和股骨钙、磷含量,增加大鼠股骨骨密度。 抗炎作用 多毛鹿角正丁醇提取物(BETA)50mg/kg腹腔注射给于大鼠,可见大鼠肝和脑组织中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MAO)活性被明显抑制。体外实验亦证明具有对MAO抑制活性。鹿角提取物40mg/kg,可使氟烷轻度麻醉狗心搏出量明显增加。 内服外敷均可。一般用量为5~15克;水煎服或研末服;外用磨汁涂或锉末敷。 鹿角胶粥 鹿角胶15~2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 先煮粳米作粥,待沸后放入鹿角胶、生姜同煮为稀粥。 每日1~2次,3~5日为1疗程。 补肾阳,益精血。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腰痛,妇女子宫虚冷、不孕、崩漏、带下等。 禁忌:阴虚火旺,口干舌燥,尿黄便秘或感冒发热者忌服。适宜于冬季服用。 参芪胶艾粥 黄芪、党参各15克,鹿角胶、艾叶各6-10克,升麻3克,当归、砂糖各10克,粳米100克。 将党参、黄芪、艾叶、升麻、当归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鹿角胶、砂糖煮粥。 上、下午温热服食。 补气摄血。适用于产后恶露过期不止,淋漓不断,量多色淡红,质稀薄,小腹空坠,神疲懒言,面色咣白。 禁忌:阴虚火旺所致恶露不绝者忌用
6,中药鹿角和鹿角片是一种东西吗
一个是整体 一个被切了 都一样 不过哺乳期最好不要用鹿角 太过峻补了 可以多喝鱼汤 和手法通乳是一种,就和土豆与土豆片一样。同一种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补阳药,不是通乳的。通乳的贵点的可以用穿山甲,便宜的可以用通草。一样的 采收和储藏 一般于冬季或早春连脑骨一起砍下称“砍角”,或自基部锯下,洗净,风干;或在春末拾取自然脱落者,称“退角”。 炮制方法 鹿角片:锯成长段,用热水浸泡,取出镑成薄片后晒干。鹿角粉:取镑片研成细粉。。
7,中药材 鹿角 地龙 王不留 奶母 鹿茸 当归 天丁 党参 川牧 净炮甲 通草
说白点就是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活,血通经,催乳消肿,温经止痛。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鹿角 行血,消肿,益肾。 地龙 通络,止咳平喘,利尿王不留 活血通络。通经下乳,利尿奶母 祛风利湿,清热解毒,补肾固精,活血通经、催乳消肿鹿茸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当归 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天丁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党参 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川牧(没听过) 川朴 宽中理气,化湿开郁 。或者川乌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净炮甲 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 通草 利水通淋,下乳鹿筋 补肾阳、壮筋骨
8,中药鹿角与鹿角霜功效一样吗能替代用吗
两者的功效有重合,但不相同,能不能替代,得看具体症状。鹿角霜为鹿角熬膏后所剩的残渣。功能益肾助阳,补力虽弱,但不滋腻,且有收敛作用。可治肾阳不足,脾胃虚寒,呕吐食少便溏,妇女子宫虚冷,崩漏带下等鹿角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用于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你可以自己区分一下。功效似而有别,鹿角霜是鹿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鹿角具有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等病症的治疗。鹿角霜具有温肾助阳,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脾肾阳虚,白带过多,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疮疡不敛等病症的治疗。有可替代的症候,但应遵医嘱。鹿角: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主治:主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痈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鹿角霜:【主 治】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痛,阴疽,男子阳痿、滑精,裙钗子宫虚冷,崩漏,带下。补血,益精。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痛,阴疽,男子阳痿、滑精,裙钗子宫虚冷,崩漏,带下。功效差不多,可以替代,但是鹿角霜比较便宜,鹿角太贵,入药不合适!鹿角更适合炖东西当补品吃!文章来自: 女人世界(www.4738.com) 原文:http://healthy.4738.com/20110516/188209.html
9,中医里鹿角有何用
【功效】行血,消肿,益肾。
【主治】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腰脊疼痛。味甘、咸,性温。能补肾阳,活血散瘀。用于肾虚阳痿,腰脊疼痛;阳虚带下;疮肿久不消。如《饮膳正要》治肾虚腰脊痛,或瘀血作痛,不能转侧,以此浸酒饮;《妇人良方》治带下白浊,单用其末,酒送服。一日5~9g。
你好:鹿角分几类,梅花鹿和马鹿已角化的老角,鹿角味咸、性温,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等功能。其补火助阴而不燥烈,补益精血而不滋腻,故常用于阳衰精亏的性功能减退诸证。
鹿角的作用类似鹿茸,但鹿角价格便宜,经济实惠,常作鹿茸代用品,作用较弱,无动火升阳之弊。在中药饮片中,鹿角常镑成片,可入汤剂中煎服,也可为末冲服,或放入丸剂中使用。本品生用偏于助阳活血,散疲消肿,灸热或熬胶用则偏于温补肝肾、滋养精血。男子性功能减退属阳虚精亏者,宜将鹿角片或鹿角粉煮熟服食为佳。
有一种鹿角粥,即用鹿角粉5~10克,粳米30~60克,先以粳米煮粥,米汤煮沸后调入鹿角粉,另加食盐少许,同煮为稀粥。每日l剂,分上下午服用,此粥具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的功效,对于男子肾阳不足、精血亏虚引起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畏寒身冷、腰膝酸软等有较好的疗效。因其作用比较缓慢,应当小量久服,一般以10天为l疗程。同时,素体有热、阳虚阳亢,或阳虚而外感发热者,均不宜食用。夏季也不宜食用,以免助热。
10,中药鹿角片的功效
中药是需要浸泡后在熬的,鹿角片你可以先多用水熬煮好后再这药汁浸泡中药后熬,这样效果最好,先熬鹿角片再家入中药熬那么鹿角片的药效出来了但是其他的药物的效果很难熬出来对!是先熬再放入其他药物。因为鹿角与龟板之类的药物要很长时间才能熬出药性,可以教你一个偷懒的办法,把所有的鹿角一次熬好,放入阴凉处或者冰箱里下次熬药就不要每次先熬了你说的那是鹿茸。是的,因为那种药的药力需要久熬才能出效,所以先熬一段时间。归经
肾;肝经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多毛鹿角正丁醇提取物(BETA)50mg/kg腹腔注射给于大鼠,可见大鼠肝和脑组织中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MAO)活性被明显抑制。体外实验亦证明具有对MAO抑制活性。鹿角提取物40mg/kg,可使氟烷轻度麻醉狗心搏出量明显增加。
中药化学成分
鹿角含胶质25%,磷酸钙50%-60%,碳酸钙及氮化物。另含氨基酸,内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
功效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雷公炮炙论》:鹿角使之,胜如糜角,其角要黄色紧重大好者。
2.《本草图经》:鹿,年岁久者,其角坚好,煮以为胶,入药弥佳。
科属分类
鹿科
拉丁文名
Cornu cervi
主治
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痈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
生态环境
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各家论述
1.《纲目》: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补矣。
2.《本草经疏》:鹿角,生角则味咸气温,惟散热,行血消肿,辟恶气而已。咸能人血软坚,温能通行散邪,故主恶沧痈肿,逐邪恶气,及留血在阴中,少腹血结痛,析伤恶血等证也。肝肾虚,则为腰脊痛,咸温入肾补肝,故主腰脊病。属阳,补阳故又能益气也。
3.《本经》: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
4.《别录》: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
5.《千金·食治》:屑服方寸匕,日三,益气力,强骨髓,补绝伤。
6. 孟诜:妇人梦交者,鹿角未三指撮,和清酒服;女子胞中余血不尽欲死者,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7.《日华子本草》:疗患疮痈肿热毒等,醋摩敷;脱精尿血,水摩服;小儿舌鹅口疮,炙熨之。
采收和储藏
一般于冬季或早春连脑骨一起砍下称“砍角”,或自基部锯下,洗净,风干;或在春末拾取自然脱落者,称“退角”。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选方
①治奶发,诸痈疽发背:烧鹿角,捣末,以苦酒和涂之。(《补缺时后方》)②治下注脚疮:鹿角,烧存性,入轻粉同研,油调涂之。(《医林集要》)③治妊娠忽下血,腰痛不可忍:鹿角(锉)一两,当归(锉)一两。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洪氏集验方》)④治产后下血不尽,烦闷腹痛:鹿角,烧成炭,捣筛,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汤用之。(《千金方》)⑤治胞衣不下:鹿角屑三分。为末,姜汤调下。(《产乳集验方》)⑥治腰痛:鹿角屑,熬令黄赤,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产乳集验方》)⑦治筋骨疼痛:鹿角,烧存性,为末,酒服.一钱,日二。(《纲目》)⑧治骨虚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齿槁,腰脊痛,甚则喜唾:鹿角二两,川牛膝(去芦,酒浸,焙)一两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空心盐汤送下。(《济生方》鹿角丸〕⑨治妇人白浊,滑数虚冷者:鹿角屑,炒黄,为末,酒服:钱。(《妇人良方》)⑩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渐加至方寸匕。(《千金方》)11.治溺血久不止,脉细数者:鹿角八两(烧灰),秋石一两(煅灰)。共为末,蜜丸,乌梅汤下三钱,(《医略六书》鹿角秋石丸
http://www.jashin.cn
是单这小包先煮沸再加其他的一起煮,您理解得十分对。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