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药黄连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2,黄连对于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黄连有什么功效3,中药胡黄连的来源是4,中药黄莲5,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6,中药黄莲磨成粉泡水喝起什么作用7,中草药黄连能口服消炎吗8,中药黄连有哪些种类9,中……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黄连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黄连药性:苦寒。归心、脾、肾、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应用: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2、湿热泻痢。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5、消渴。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2,黄连对于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黄连有什么功效
黄连的味道很苦。俗话说良药苦口,黄连无疑就是这样的药。黄连大家都很熟悉。平时吃黄连,可以清热解毒。是一种朋友很容易服用的中草药。尤其是肝火之类的问题,可以用黄连帮助解决。那么我们怎么服用黄连比较好呢?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看黄连的功效和作用。清热泻火:对于黄连,这是一种患重感冒的中草药。所以,吃黄连对清热解毒很有帮助,特别是对胃火、牙痛、口苦、热盛引起的口臭,以及面红、大便干、舌苔黄等症状。大家可以用黄连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其实黄连是最适合泻火的中草药,对于解决常见的内热是有意义的。抗菌消炎:同时,对于黄连,通过药理研究可以发现,黄连中含有大量的小檗碱,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所以黄连属于广谱抗菌中草药,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黄连对痢疾等细菌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保肝利胆:同时服用黄连可以帮助促进肝脏健康。由于黄连是保肝利胆的中草药,我们可以通过黄连帮助肝炎患者降低转氨酶活性,有助于解决肝脏健康,也可以起到预防作用,所以黄连对大家解决肝脏不适都是有意义的。黄连的禁忌及注意事项1.黄连会伤脾胃黄连是一种重感冒的中药。通常人吃了会伤脾胃。脾胃虚弱的人吃了会拉稀拉稀,影响人的食欲,使人患消化不良等身体不适,对身体不利。所以,除非体内真的很热,其实人还是要尽量避免吃黄连。2.黄连苦燥伤黄连是一种苦寒的中草药,苦味极重,不宜用于阴虚津伤者,否则会加重阴虚津伤症状,使人出现口干、咽苦、虚弱等各种不良症状,对身体十分不利。3.黄连不能长期服用黄连是中药的一种,具有一定的毒性。平时不容易长期服用,最好是饭后服用。一般情况下,患者每天可以服用2-3克,如果病情严重,可以每天服用5-6克,但最多不能超过6克。而且孩子脾胃功能还不全,一定不能吃黄连。黄连怎么吃:黄连阿胶鸡黄汤原材料乌鸡2只,黄连10克,阿胶7克,黄芩2克,白芍2克。方法将黄连、黄芩、阿胶、白芍分别洗净,除阿胶外,将8杯水放入沸水锅中,煎煮至3杯,去渣,用阿胶溶化;加入乌鸡,搅拌均匀,煮熟后食用。使用一天吃三次。

3,中药胡黄连的来源是

4,中药黄莲
中药黄莲有什么功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功效,可治时行热毒、高热烦躁、泄泻痢疾、口疮、痈疽疔毒等症。药理试验证明,有抑菌及抗病毒、抗原虫作用,并能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另含黄柏酮、黄柏内酯等成分。 黄连解决不了你这个问题,你可以去配点淡竹叶,白茅根,车前子之类利尿的中药,这是中医治疗小便不尽的一种常用法则---叫做"通因通用". 祝您早日健康
5,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连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1、黄连治火烫伤: 川连研末,调茶油搽之。 〔《中医杂志》(2):170,1922〕 2、黄连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陈,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3、黄连治心经实热: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泻心汤) 4、黄连治痈疽肿毒,已溃未溃皆可用: 黄连、槟榔等分,为末,以鸡子清调搽之。 (《简易方论》) 5、黄连治脓疱疮,急性湿疹: 黄连、松香、海螵蛸各三钱。共研细末,加黄蜡二钱,放入适量熟胡麻油内溶化,调成软膏。涂于患处,每日三次。涂药前用热毛巾湿敷患处,使疮痂脱落。(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6、黄连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伤寒论》黄连汤) 以猪胆汁拌炒,佐以龙胆草,则大泻肝胆之火。下痢胃热噤口者,用黄连、人参煎汤,终日呷之,如吐,再强饮,但得一呷下咽便好。 7、黄连治小儿胃热吐乳: 黄连二钱,消半夏二钱。共为细末,分100等分,日服三次,每次一分。(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8、黄连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冬瓜头去穰,入黄连末,火中煨之,侯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差为度。 (《近效方》) 9、黄连主羸瘦气急。《本草拾遗》 10、黄连治脏毒: 鹰爪黄连末,用独头蒜一颗,煨香烂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陈米饮下。(《本事方释义》蒜连丸) 11、黄连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桥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12、黄连,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亦有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若虚而冷者,则不须服。《本草衍义》 12、黄连治呕吐酸水,脉弦迟者: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水煎服。(《症因脉治》连理汤) 14、黄连苦人心,寒除热,大黄、黄连之苦,以导泻心下之虚热。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注解伤寒论》 15、黄连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本草新编》 16、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变通丸,用黄连、茱萸;姜黄散,用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主辅相佐,朋阳根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纲目》) 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17、黄连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四钱,黄连五钱,生甘草二钱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时时津唾咽下。 (《仁斋直指方》黄连安神丸) 18、黄连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珍珠囊》 19、黄连治肝火: 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 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一名回令丸) 20、黄连,击中焦湿热而泻心火,若脾胃气虚,不能转运者,则以茯苓、黄芩代之。(朱震亨) 21、黄连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泻心汤) 22、黄连治小儿口疳: 黄连、芦荟等分,为末。每蜜汤服五分。定马牙疳,入蟾灰等分,青黛减半,麝香少许。(《简便单方》) 23、黄连治大热盛,烦呕,呻吟,错语,不得卧: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擘)。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忌猪肉、冷水。(《外台秘要方》黄连解毒汤) 24、黄连能去心窍恶血。《仁斋直指方》 25、黄连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药性论》 26、黄连治药中巴豆,下痢不止: 末干姜、黄连,服方寸匕。(《补缺肘后方》)用药禁忌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 27、黄连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 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四科简效方》交泰丸) 28、黄连解巴豆毒。《本草经集注》 29、黄连,久服之,反从火化,愈觉发热,不知有寒。故其功效,惟初病气实热盛者,服之最良,而久病气虚发热,服之又反助其火也。(《本草蒙筌》) 30、诸病痒疮疡,皆属心火,凡诸疮宜以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李杲) 31、黄连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退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 32、黄连治妊娠子烦,口干不得卧:黄连末,每服一钱,粥饮下,或酒蒸黄连丸,亦妙。(《妇人良方》) 33、黄连治醇酒厚味,唇齿作痛,或齿龈溃烂,或连头面颈项作痛:黄连(炒)一钱五分,生地黄、牡丹皮、当归各一钱,升麻二钱。上水煎服,实热便秘加大黄。(《妇人良方》清胃散) 34、黄连治诸痢脾泄,脏毒下血: 雅州黄连半斤,去毛,切,装肥猪大肠内,扎定,入砂锅中,以水酒煮烂,取连焙,研末,捣肠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汤下。(《仁斋直指方》) 35、 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盖治痢惟宜辛苦寒药,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营能燥湿,寒能胜热,佼气宣平面巳。诸苦寒药多泄,惟黄连、黄柏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湿,而止泄痢,故治痢以之为君。(刘完素) 36、黄连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纲目》 37、黄连,酒浸炒,则上行头目口舌;姜汁炒,辛散冲热有功。一切湿热形瘦气急,一切时行热毒暑毒、诸般恶毒秽毒,诸疮疡毒,俱以姜和其寒,而少变其性。(《医学入门》) 38、黄连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 明目,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本经》 39、黄连治大冷洞痢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节度,腹痛不可堪忍者: 黄连六两,干姜二两,当归、阿胶各三两。上四味,末之,以大醋八合烊胶和之,并手丸加大豆许,干之。大人饮服三十丸,小儿百日以还三丸,期年者五丸,余以意加减,日三服。(《千金方》驻车丸) 40、黄连治口舌生疮: 黄连煎酒,时含呷之。 (《肘后方》) 41、黄连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本草衍义补遗》 42、黄连治眼赤痛,除热: 黄连半两,大枣一枚(切)。上二陈,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锦取如麻子注目,日十夜再。(《僧深集方》黄连煎) 43、黄连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台,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44、黄连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王好古) 45、黄连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别录》 46、黄连治妇人热劳羸瘦: 黄连三两(去须),人参一两(去芦头),赤茯苓一两,黄芪一两(锉),木雷半两,鳖甲一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谰),柴胡一两(去苗),地骨皮半两,桃仁一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药,捣细罗为散,用好嫩猪肚一枚,将前药末安猪肚内,以线子缝合,蒸令烂熟,砂盆内研令如膏,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圣惠方》黄连猪肚丸) 47、黄连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其实泻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汤液本草》) 48、黄连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 除疳,杀蛔。《本草备要》 49、黄连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日华子本草》 50、黄连治下痢: 宣黄连、青木香,同捣筛,白蜜丸,如梧子。空腹饮下二、三十丸, 日再。其久冷人, 即用煨熟大蒜作丸。婴孺用之亦效。 (《兵部手集方》香连丸)
6,中药黄莲磨成粉泡水喝起什么作用
“苦过黄连”——这是对日子难过的比喻,也说明了黄连之苦!我看了标题正纳闷:有苦有甜的咋喝呀?您看看可不可以拿板蓝根取代黄连?中药黄莲功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功效,可治时行热毒、高热烦躁、泄泻痢疾、口疮、痈疽疔毒等症。药理试验证明,有抑菌及抗病毒、抗原虫作用,并能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黄连是中药得一种,泡水喝是没问题得,喝不但可以去火还可以清宿便。但是是药三分毒,长期喝也不是办法,不如养成良好得生活习惯,日常多加条理“苦过黄连”——这是对日子难过的比喻,也说明了黄连之苦!我看了标题正纳闷:有苦有甜的咋喝呀?您看看可不可以拿板蓝根取代黄连?
7,中草药黄连能口服消炎吗
有,但效果较差。中医说的是抗炎、抗病毒等作用。黄连抗炎作用主要靠小檗碱,小檗碱口服吸收较差,建议配伍使用板蓝根 金银花 也行【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8,中药黄连有哪些种类
按产地划分:味连,云连,雅连.
按加工炮制方法:黄连片,酒黄连,萸黄连,姜黄连.黄连为我国著名的常用中药,目前,国内主要的商品黄连是味连、部分雅连及云连。此外,各地还有自产自销的多种野生黄连,如峨眉野连、土黄连、草连、串珠连、天全野连、西藏野连及灌县野连等10种。
中药的黄连共分三种,一种是主产于四川和云南,属于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黄连,另一种也是属于毛莨科多年生草果一植物的多叶唐松草的,叫做马尾黄连;再一种就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胡黄连,主产于云南、西藏等地。前两种黄连,即川黄连和马尾黄连的药性大体一致,其作用主要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唯马尾黄连的的苦寒之性及功效均较弱,主要用于胃肠或肝经湿热所致的泻痢、呕吐及热毒疮肿等。
至于胡黄连,主要具有退虚热,清疳热,除湿热的作用.用于阴虚、骨蒸盗汗等症.故三者的形态及功用均有不同,临床不可混淆。黄连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根须及叶,四川,云南黄连产量较大。有味连,雅连,运连三种,还有土黄连,野生黄连。
9,中药黄连的用途
① 治疗肺结核 选择浸润型肺结核30例。方法:以黄连6g为主,配白及20g,百部、十大功劳各l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加减:潮热者加青蒿log;盗汗者加玄参l0g,配合注射10%黄连素2ml,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10例(症状消失、红细胞沉降率正常、肺部病灶吸收),好转18例(症状好转、红细胞沉降率降低、肺部病灶有吸收),无效2例(症状、血沉、肺部病灶都无好转)。
②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方法:以川黄连、白及各30g,水煎3次去渣存液约l00ml,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内服方:黄连l0g,白及、地锦各30g,水煎3次分服,每日1剂。所治6例,时间平均为1个月,皆获显效。
③ 治疗阴道滴虫病 方法:黄连l0g,鸭胆子20g,苦参10g,水煎3次,趁热坐浴,每晚1次,6日为1个疗程,所治7例,治2疗程后都获痊愈。
④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黄连、儿茶各50g,冰片30g,共研细末,瓶装备用。每用浓茶叶煎水l00ml,加少许食盐,清洗患耳外耳道,再吹人黄连末,每日1次,小儿中耳炎都有效。
⑤ 治疗大面积烫伤 5%~10%黄连素油或2%水,治疗Ⅲ度新鲜烫伤,可使创面迅速干燥,一般在24~48小时,即可结痂,因本药能控制感染、缩短疗程的作用。如脓性较多的溃疡面,可用20%黄连水湿敷或喷雾,再撒上黄连素粉剂,使其干燥吸收。用此法治疗6例,皆获痊愈。
⑥ 治疗萎缩性胃炎 有人用黄连散治疗本病24例。方法:黄连、食醋、白糖各500g,山楂片1 000g,加开水4 000ml,混合浸泡?日,即可服用。每日3次,每次50ml,饭后服。治疗24例,服药50~90日。结果:21例胃黏膜萎缩性病变消失,2例转为浅表性胃炎,胃液分析空腹总酸度、游离酸度均达正常范围,随访1~5年无一例癌变或复发。1例因坏死性胃炎死亡。
⑦ 治疗单疱病毒角膜炎 有人用黄连滴眼液治疗本病48例。方法:黄连、藏红花各2g,用200ml蒸馏水浸泡24小时,取煎液细滤,除菌,调pH值7.4,制成滴眼液。每日6~8次点眼。结果:治疗本病48例,治愈和好转45例。
⑧ 治疗消化性溃疡 有人用溃疡灵治疗本病60例。方法:由黄连、煅石膏、冰片、青黛、黄芪、香附、三七、乌贼骨、甘草等组成,由本院制剂室原药研末,装入胶囊,每颗含原药0.3g,每次服5粒,每日3次,连续服30日为1个疗程。结果:所治60例,临床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3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用于湿热诸证,肺热咳嗽,热病烦渴,咽喉肿痛,痈肿疮毒,血热出血,胎动不安…
10,黄连的好处和坏处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作用: 1、抗溃疡 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2、抑制胃酸分泌 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 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3、保护胃粘膜 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4、抗炎镇痛 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抑菌 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黄连的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尤长于清中焦之热,治疗由于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脘腹痞满、 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 干姜 半夏 如半夏泻心汤。配石膏,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 2、湿热泻痢 本品为治疗泻痢的要药,单用有效。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 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您好,疯狂问问为您解答:黄连泡水黄莲的功能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功效,可治时行热毒、高热烦躁、泄泻痢疾、口疮、痈疽疔毒等症 但其药性苦寒,比较伤胃,多喝了有食欲不振的副作用,而且清热燥湿会伤阴,所以不建议长期服用.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祝生活愉快~~黄连清热解毒燥湿,非实火湿热症不宜服.更不宜久服,久服往往化燥伤阴,反而助火.而且,苦寒伤胃.应多注意.注:中药黄连不同于西药的黄连素!它们的药理作用不同!黄连的好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1、抗溃疡。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2、抑制胃酸分泌。黄连可以明显减少胃液的分泌量,它的P《0.01,作用的强度可以跟西米替丁相提并论。3、保护胃粘膜。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4、抗炎镇痛。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5、抑菌。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黄连的服用禁:忌民间有“家有黄连,百病可愈”的谚语,黄连是家喻户晓的中药。中药黄连清胃热、泻胃火效果好,一般用来去火泻火。不过,中药黄连并不是人人可服用,一些黄连的服用禁忌还是需要掌握的。中医认为,中药黄连药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最擅长的就是清胃热、泻胃火。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火牙痛的清胃散,就是以黄连为主药的代表方之一。黄连简介:黄连,(学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