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皮类,皮类药材在解剖学中指的是

中草药皮类,皮类药材在解剖学中指的是

本文目录一览皮类药材在解剖学中指的是2,中药中的皮类药材来源于植物体的哪个部3,皮类药材的八药部位是指什么4,中药里面的青皮南陈皮是什么在农村它们的名称叫什么5,什么是皮类药材干皮类药材6,中药材的种类有哪些7,中药中的牡丹皮是什么8,……

本文目录一览

1,皮类药材在解剖学中指的是

皮类中药是指裸子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根和枝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俗称“树皮”。皮类药材有其共性和特性。
区分于内侧外侧,内外相对于中空性脏器而言,比如胃,粘膜为内,肌层相对于粘膜为外,如果对你有帮助希望采纳~

中草药皮类

2,中药中的皮类药材来源于植物体的哪个部

皮类药材大都来源于木本药用植物茎干的皮,如杜仲、黄柏、肉桂、合欢皮等;少数为根皮,如地骨皮、牡丹皮、桑白皮、白鲜皮、香加皮等;亦有以枝皮入药的,如秦皮。此外,以干皮、根皮、枝皮均可入药的亦有,如厚朴;秦皮也是以干皮或枝皮入药。

中草药皮类

3,皮类药材的八药部位是指什么

药用部位为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这类中药称皮类中药。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等。

中草药皮类

4,中药里面的青皮南陈皮是什么在农村它们的名称叫什么

橘子皮
青皮橘子类幼果皮, 深灰青绿, 硫肝破气消滞积。 陈皮,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南陈皮就是广东等南方的产地陈皮 一般认为南方桔子质量好 皮也好
个青皮、 青皮子、 四花青皮。

5,什么是皮类药材干皮类药材

皮类中药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少数为根皮或枝皮。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它的含义不同于植物学中所指的皮层。皮类中药由外向内包括周皮和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例如:秦皮、杜仲、桑白皮、椿根白皮、肉桂、海桐皮、牡丹皮。。。

6,中药材的种类有哪些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据调查,全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在全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一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一80种。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在200一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180~230种;全草类药材160一180种;花类药材60一70种;叶类药材50一60种;皮类药材30一40种;藤木类药材40一50种;菌藻类药材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种。动物类药材中,无脊椎动物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种;昆虫类药材30一40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药材40―60种;兽类药材60种左右

7,中药中的牡丹皮是什么

牡丹皮就是牡丹花植物的跟皮。[采制贮藏]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 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用法用量】 煎服,6 ~12g 。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就是牡丹花的植物根部表皮,干品入药。
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  【来源】本品为双子叶植物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干燥根皮。  【性状】本品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 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1)牡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本品配鲜生地,能清热凉血;配大生地,则滋肾泻火;配山栀,则清肝泄热;配赤芍、桃仁,则活血散瘀;配侧柏叶、鲜茅根,则凉血止血。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舌绛、身发斑疹,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阴虚发热等症。牡丹皮清营血之实热,同时还能治阴虚发热。清血分实热,常与鲜生地、赤芍等同用;疗虚热,常与大生地、知母、青蒿、鳖甲等药相配伍;治血热妄行,常与鲜茅根、侧柏叶、山栀等同用。  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肠痈等症。经闭、损伤,皆有气血瘀滞,由于络道瘀阻,常发生疼痛。丹皮能活血散瘀,使瘀滞散而气血流畅,疼痛得解,常和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同用。  对于疮痈肿毒、肠痈等症,本品也是常用的药物。疗疮痈可配合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地丁草之类;治肠痈初起未能脓者可和大黄、芒硝、桃仁、冬瓜子等同用;已成脓者合红藤、连翘、败酱草之类应用。

8,中药分为几类举例说明

中药分类的方法   中草药的种类很多,根据近年的初步统计,总数约在八千种左右,常用中草药亦有700种左右。如此繁多的种类必须按照一定的系统,分门别类,才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药物分类的方法是根据人们对于药物认识的逐渐深化而不断发展的。  《神农本草经》把当时常用的365种药物按照毒性强弱和用药目的不同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延年益寿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是防病补虚药,有毒无毒,根据用量用法而定;下品是治病愈疾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这种分类方法简单而粗糙,其中有些药物的分类也不一定恰当。但当时,可能在避免因用错药物而中毒的问题上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梁代陶弘景编《本草经集注》时,增药365种,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六类,每类又各分上、中、下三品,这是根据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开端,但仍较粗糙。直到明代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一书,分类方法始有重大的发展。他采用了根据以前本草的分类方法略加修改,把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药物按照其生态及性质分为六十类。例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而且他还往往把亲缘相近或相同科属的植物排列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类中的53种药物中,有21种属于菊科,而且其中10种是连排在一起的。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药材原植物(或动物)的辨认与采收,对于澄清当时许多药材的混乱情况起了很大作用。  现代记载中草药的教科书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目的与重点而有不同,主要有下列四种:  1.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  2.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  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含甙类的中草药等。  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原动物的亲缘关系来分类和排列次序。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茛科等等。  上述各种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究竟以采用哪一种分类方法比较适宜,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目的和要求。例如按药物功能分类,有利于学习和研究中草药的作用和用途,按药用部分分类便于学习和比较各类药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因而有利于药材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按有效成分分类有利于学习和研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化学鉴定。采用按药材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的方法,这是由于同科属的中草药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化学成分和医疗应用等方面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采用这种分类方法不但便于学习和研究这些共同点,也便于比较它们的特异点,以揭示其规律性,这样,既有利于中草药的鉴定也有利于从同科属动植物中寻找含有相同或类似成分的动植物,以扩大药物资源。
植物药 不必说了吧 动物药 鹿蓉 矿物药石膏

9,中药里的陈皮是什么

陈皮是柑桔等水果的果皮经干燥处理后所得到的干性果皮。因干燥后可放置陈久,故称之为“陈皮”。 陈皮味苦,有芳香。它的苦味物质是以柠檬苷和苦味素为代表的“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它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因此,陈皮用于烹制菜肴时,即可调味,又可去除异味。 炖肉时加些桔皮,不仅解腻除腥,还可使肉有果香味。 蒸馒头时,掺入些桔皮丝或粉,蒸出后清香可口,别具风味。 桔皮洗净切小丁,用白糖腌渍10天,可做汤圆馅、糖饼馅等,其味清香。 煮粥时,在水沸前放进锅内几块桔子皮,煮好的粥芳香可口。 做花生糖时加些切碎的桔皮,可增味添色。 将桔皮在淡盐水中焯下涩味,切为丝或丁,浸在蜂蜜中,10天后则成为清甜可口的桔皮蜜饯。 将桔皮洗净用水煮几分钟,倒去水,另加清水再煮,反复几次,脱去苦涩味后挤干水分,切为碎末放锅中,加适量糖和少许水,煮成糊状,就成了鲜甜的桔皮果酱。 桔皮洗净晒干,浸于白酒中,3周后即成了桔皮酒,不仅味道清醇,还可清肺化痰。 桔皮洗净切丝、晒干后与茶叶一起冲水即为桔皮茶,其味清香,能提神开胃。 将干桔皮放进冰箱,可去除异味。 桔皮和萝卜片冲水喝可治疗便秘。
橘子皮(干的)
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品的果皮,经长年保存,加工炮制而成的叫做陈皮。
橘子皮啦顺便说一句,商场卖的陈皮经过淹制,多吃不宜身体健康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是常用的理气药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陈皮主要含有挥发油及橙皮苷 、新橙皮苷 、川陈皮索、甲氧基黄酮等多种黄酮成分,以及肌醇、维生素、对羟福林等。 陈皮性温、味辛、苦。温能行气,辛能发散,苦而泄水。故陈皮有三大类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说,陈皮温能养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由于陈皮主行脾胃之气,脾胃地处中焦,中焦之气通行,使三焦之气也随之涌动。三焦为决渎之官,通行水液,与湿相伴;又为藏府之外府,上及心、肺,下及肝、肾。所以陈皮的作用可宽及所有藏府,遍及全身之湿。从肺而言,则辛散肺气,苦泄肺气,温化寒气,能治痰多咳喘,气壅食停;从心而言,则辛开心气,苦泄心火,温化湿浊,能治胸中烦热,口气哕臭;从肝而言,则辛散肝郁,苦降肝火,温化寒湿,所以它能治肝郁有热,饮停食滞;从肾而言,则辛润肾燥,苦泄肾湿,温和肾气,所以它能治命火不足,饮食不化。当然,种种解释都与湿和脾有关,所以它的药性作用发挥余地比较大,一般理气化痰方中均可使用。如李时珍说:“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如和白术同用,则有补脾胃的作用,与人参、甘草同用则有补肺气的作用,与杏仁同用则有通降大肠气秘的作用,与桃仁同用则有通润大肠血秘的作用,与半夏同用则有燥湿的作用,与茯苓同用则有祛湿的作用,与竹茹同用则有降气止呕的作用,与干姜同用能温化寒痰,与黄连同用能清除热痰等
就是把桔子皮晒干,不过是年数越长越好,所以叫陈皮

10,中草药有几种

中草药中有许多名药,植物药以人参、灵芝、何首乌、枸杞最为著名。动物药以牛黄、熊胆、蛇毒、鹿茸等最为珍贵。矿物药以朱砂、赭石、滑石、芒硝等为最为常用。
中草药的种类很多,根据近年的初步统计,总数约在八千种左右,常用中草药亦有700种左右。如此繁多的种类必须按照一定的系统,分门别类,才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药物分类的方法是根据人们对于药物认识的逐渐深化而不断发展的。例如中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把当时常用的365种药物按照毒性强弱和用药目的不同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延年益寿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是防病补虚药,有毒无毒,根据用量用法而定;下品是治病愈疾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这种分类方法简单而粗糙,其中有些药物的分类也不一定恰当。但当时,可能在避免因用错药物而中毒的问题上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梁代陶弘景编《本草经集注》时,增药365种,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六类,每类又各分上、中、下三品,这是根据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开端,但仍较粗糙。直到明代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一书,分类方法始有重大的发展。他采用了根据以前本草的分类方法略加修改,把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药物按照其生态及性质分为六十类。例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而且他还往往把亲缘相近或相同科属的植物排列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类中的53种药物中,有21种属于菊科,而且其中10种是连排在一起的。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药材原植物(或动物)的辨认与采收,对于澄清当时许多药材的混乱情况起了很大作用。现代记载中草药的教科书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目的与重点而有不同,主要有下列四种:1.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2.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含甙类的中草药等。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原动物的亲缘关系来分类和排列次序。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莨科等等。
草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也叫也称中草药中草药种类很多一般按功效分可分为解表清热泻下祛风湿化湿利水渗湿温里理气消食驱虫止血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息风开窍补虚收涩涌吐攻毒杀虫止痒拔毒化腐生肌等等
(1)大黄 广谱抗菌药。抗菌作用强,对由黏细菌引起的白头白嘴病、烂鳃病及病毒病有效果。 防治黏细菌性病:1%大黄煎煮液,药浴5分钟,或1.25~3.75毫克/升遍洒,或1~1.5毫克/升大黄与0.5毫克/升硫酸铜遍洒,或每千克鱼体重用5~10克大黄粉末,混入饵料内,1大1次,连用3天。 . (2)五倍子 抗菌药。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可防治黏细菌、产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引起的鱼病。遍洒:2~4毫克/升,治疗白头白嘴病、烂鳃病、白皮病和赤皮病等。 (3)大蒜 抗菌药。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用于防治肠炎病,每千克鱼体重用药10~30克。先将大蒜捣碎,然后与饵料混合,并加入适量食盐,稍作晾干后即可投喂。1天1次,连用6天。 (4)水花生 防治出血病,每万尾鱼种,用鲜草4千克捣烂,加豆饼制成饵料,连喂3天。 (5)生姜用0.4毫克/千克的生姜粉与0.5毫克/千克的辣椒粉合剂,可以治疗小瓜虫病。 (6)南瓜用南瓜子粉250克和饵料1千克做成药饵,连续喂3天,可以治疗绦虫病。 (7)韭菜韭菜10克,食盐2.5克,拌和饵料500克,制成药饵,可以治疗细菌性肠炎等病。 (8)鸟桕、地锦草、水辣蓼防治肠炎病、烂鳃病,按每50千克鱼体重用乌桕或地锦草或水辣蓼鲜草1.5千克(干草0.25千克)的比例,煮汁后拌人饵料中,连喂3天。
中草药的种类太多了,一般常用的就500多种,教科书上也是,但中药大辞典里面收集的中药多达上万,可以说草药占一多半,其他的包括矿物质药和动物药。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