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北芪,中药北芪的作用是什么

中草药北芪,中药北芪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中药北芪的作用是什么2,北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3,中药中有没有一味叫北芪呀有什么功效4,北芪的作用和功效5,北芪的功效6,中药北芪如何食用可以煮水喝吗如何食用方可达到补气的效果7,请问北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8,中药北芪是甚么……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北芪的作用是什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一般用时会配伍运用!

中草药北芪

2,北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北芪,即黄芪,又名黄耆、膜荚黄耆、一人挺、黄芪、木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名北芪,是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北芪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北芪的功效和作用   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北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自汗。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宜生用。   益气升阳 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   利水消肿 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托疮排脓 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常与党参、肉桂同用。取本品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   北芪的禁忌   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肿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忌服。   北芪的常用量为9~30克,由于北芪升阳助火,性微温,对于邪气盛、无汗,阳亢有热毒的患者,均不宜使用。   北芪的食用 方法   北芪肉苁蓉煲猪展   北芪为补气类药材,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肉苁蓉为助阳补肾类药材,能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火麻仁为润下类药材,能润燥、滑肠、通淋、活血,均为性温、平,味甘。合而为汤甘润醇香,有补肾固表、润燥通便的功效,亦为秋燥时的家庭靓汤之一。   材料:北芪20克,肉苁蓉、火麻仁各12克(中药店均有售),猪展肉4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猪展肉切块。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黄芪枸杞乳鸽   方药:黄芪、枸杞各30克,乳鸽1只,料酒、精盐、味精、姜片、鸡清汤、鸡油各适量。   功效:具有补气壮阳、固表止汗、解毒祛风之功用。适于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表虚自汗及痈疽疮溃久不愈合之人食用。   食用方法:将乳鸽宰杀,去毛、内脏、斩脚爪、洗净,放入沸水中氽一会,捞出洗净斩块放炖盅内。黄芪、枸杞分别洗净,放入炖盅内。将料酒、盐、味精、姜片、鸡清汤同放炖盅内,上笼蒸到肉熟烂,取出笼,拣出姜、黄芪,淋上鸡油即成。   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5   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6   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g、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   7   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本人 经验 ,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红枣10粒,水煎服。

中草药北芪

3,中药中有没有一味叫北芪呀有什么功效

中药里的黄芪就包括北芪。北芪是其中一种。就是北方生产种值出来的而已。 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症。近年来临床用来治疗高血压和急慢性肾炎。著名的“补中益气汤”就是黄芪配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甘草、当归、陈皮等组成,对治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懒言短气、中气下陷有良好效果。黄芪以西北及内蒙产的质是最好,其质量好坏与微量元素硒有很大关系,越是质地好的黄芪,含硒量越高。另种多序岩黄芪的根,商品名“红芪”,在甘肃应用历史悠久,并销广东、福建及出口

中草药北芪

4,北芪的作用和功效

北芪,即东北黄芪,又名膜荚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名北芪,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区各县。北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深长呈棒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披针形,茎叶均有白色柔毛;总状花序对生,开淡黄色蝶形小花;荚果膜质,花期 7-8 月,果期 8-9 月。北芪喜凉爽干燥气候,以排水良、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为佳,多生于海拔 800-1300 米间的向阳山坡或灌丛边缘。北芪的根为补虚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谓其 “ 为补药之长 ” ,可见北芪做补益药历史悠久。

5,北芪的功效

黄芪别名有 箭芪、绵芪、口芪、黑皮芪、白皮芪、红芪、独芪等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鼻咽癌患者作为保健和辅助治疗建议吃蜂王浆(不是包装精美的口服液,是从蜂巢里弄出来的那种原浆) 蜂王浆富含维生素B和优质蛋白质,特别是含杀菌力强的皇浆酸,实验表明,蜂王浆能抑制癌细胞扩散,使癌细胞发育出现退行性变化,因而为治癌良药;关于蜂王浆的用量,应视不同需要而定,成人营养美容日服2~5克,防病保健约10克,治疗重病20克。

6,中药北芪如何食用可以煮水喝吗如何食用方可达到补气的效果

你好!黄芪是补气的要药 ,是可用于食品类的中药之一,单用黄芪你可以煮水代汤饮用 也可以单独或配一些其他中药泡茶饮用 另可与其它食物同用 如黄芪当归鸡 黄芪火锅底 黄芪大枣炖猪蹄 等等你可以到百度上进一步详细了解.关于药膳滋补的方法和配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1、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2、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3、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4、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5、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g、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锡纯治疗沧州一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悸,动则自汗,其家适有预购黄芪一包,遂煎服,服后果愈。6、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本人经验,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红枣10粒,水煎服。

7,请问北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您好,黄芪和北芪是不一样的。北芪的功效主要是补气升阳,补气摄血,补中益气,去瘀散结,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温里散寒,托脓生肌,强体质,延年益寿。其实它也具有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功效,主要作用是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不愈合,止汗、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宜生用。你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来看,而黄芪的功效则是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促进机体代谢,改善心功能,护肝及降压调节血糖的重要作用。所以两者都各有好处。
黄芪别名有 箭芪、绵芪、口芪、黑皮芪、白皮芪、红芪、独芪等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鼻咽癌患者作为保健和辅助治疗建议吃蜂王浆(不是包装精美的口服液,是从蜂巢里弄出来的那种原浆)蜂王浆富含维生素b和优质蛋白质,特别是含杀菌力强的皇浆酸,实验表明,蜂王浆能抑制癌细胞扩散,使癌细胞发育出现退行性变化,因而为治癌良药;关于蜂王浆的用量,应视不同需要而定,成人营养美容日服2~5克,防病保健约10克,治疗重病20克。

8,中药北芪是甚么样子的

就是黄芪的-种,产地不同而叫北芪。
北芪,即东北黄芪,又名膜荚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名北芪,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区各县。北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深长呈棒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披针形,茎叶均有白色柔毛;总状花序对生,开淡黄色蝶形小花;荚果膜质,花期 7-8 月,果期 8-9 月。 生长特征 北芪喜凉爽干燥气候,以排水良、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为佳,多生于海拔 800-1300 米间的向阳山坡或灌丛边缘。北芪的根为补虚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谓其 “ 为补药之长 ” ,可见北芪做补益药历史悠久。 功效与作用: 补气升阳,补气摄血,补气行滞,补中益气,去瘀散结,益气固表,补气益阴,利水消肿,温里散寒,托脓生肌,强体质,延年益寿。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内伤劳倦,脾虚泄泻,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治气短心悸;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体虚浮肿;慢性肾炎;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附:《新华本草纲要》:根: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的功能。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不愈合。补气宜炙用;止汗、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宜生用。
简介:北芪又称为黄芪、绵芪,南方人常称该药为“北芪”,这是因为黄芪产于北方的缘故。其药材以根粗长、质绵、折断面粉性及黄白色、味甜者为优。 主治:脾肺气虚所致的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证;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脏器下垂(胃下垂等)等证;气虚不能摄血所致的便血、崩漏等证;卫气不固所致的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气虚失运所致的浮肿尿少;气虚血滞所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半身不遂等证;气虚津亏所致的消渴证等。 附图: 详见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96455.htm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