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地骨皮15g入地金牛15g金银花30g白花蛇舌草30g地锦30g2,本草纲目里有一种叫什么金牛的草药3,肾结石用的入地金牛是甚么虫子4,草药入地金牛的特性与作用是什么5,烦问哪里能买到中草药独一味和两面针配药用急6,药材金牛……
本文目录一览
1,地骨皮15g入地金牛15g金银花30g白花蛇舌草30g地锦30g

2,本草纲目里有一种叫什么金牛的草药
本 草 纲目里面确实有一种叫做金牛的草药。为芸香科绿色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枝干。该品为不规律的块片或长段,大小不一,表皮淡黄色,散生淡黄色皮孔,表皮掉下来处呈淡褐色至深褐色。入地金牛一味常见中草药,关键产自华 南地区各省市,具备很高的功效与作用。入地金牛具备袪风寒湿、通脉活血化瘀、快速消肿等作用。

3,肾结石用的入地金牛是甚么虫子
入地金牛也叫两面针,好象没有介绍用于肾结石。倒是1种叫金钱薄荷的草药常常煎水喝医治肾结石效果不错
4,草药入地金牛的特性与作用是什么
【名称】入地金牛
【别名】蔓椒、琢椒、猪椒、彘椒、狗椒、豨椒、金椒、金牛公、两边针、山椒、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出山虎、入山虎、两面针
【拼音】RUDIJINNIU
【英文名】"ShinyleafPricklyashRoot,RootofShinyleafPricklyash"
【拉丁名】药材两面针RadixZanthoxyli原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Boxb.)DC.
【功效分类】祛风湿散寒药
【药材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枝叶。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四川等地。动植物生态环境:多生于低丘陵坡地灌木丛中,"
【采收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鉴定】
【炮制方法】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归经】肝,心经。
【功效】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风湿骨痛,喉痹,瘰疬,胃痛,牙痛,跌打损伤,汤火烫伤。
5,烦问哪里能买到中草药独一味和两面针配药用急
两面针在药店容易买,也叫入地金牛。独一味在广东也少见但在采芝林好像有,不知同仁堂等大药店有无这药。
6,药材金牛是什么
还有一种叫紫金牛,又叫平地木或矮地茶,是治疗肝炎的常用药。 有一种叫 入地金牛,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枝叶,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疝痛,咽喉肿痛,胃疼,蛔劂腹痛,牙痛,疮痈瘰疬,烫伤
7,什么中医的药方可以治疗慢性鼻炎啊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鼻炎穴位疗法
其方法具体是:
1.用双食指的外侧上下来回地搓鼻梁两侧,共搓200下。
2.用双食指尖揉动鼻孔两侧的“迎香”穴位,共揉动200下。
3.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右手的“ 合谷”穴位200下,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左手的“合谷”穴200下。 搓揉的手法要较重,以能忍受为宜。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定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做。这样不仅可防止鼻炎的复发,还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鼻炎中药配方 (1)黄连、辛夷花各3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吹入鼻腔,每日2-4次,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2)鱼腥草、东风桔根各30克,野菊花24克,豆豉姜、丝草各15克。入地金牛根6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3)葱白榨汁后过滤,用生理盐水配成40%溶液,每日3-4次点鼻。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4)麻黄、辛夷、甘草、茶叶各等量,水煎后过滤,每日3次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5)鱼脑石粉9克,辛夷6克,细辛3克,冰片O.9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6)麦门冬、石豪各5克,知母、黄芩、栀子、百合各2克,辛夷、枇杷叶各2克,升麻l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慢性鼻窦炎者,疗效理想,
8,入地金龙草药有什么作用
入地金牛
【别名】蔓椒、豕椒(《本经》),猪椒、彘椒、狗椒(《别录》),豨椒(陶弘景),金椒(《本草图经》),金牛公、两边针(《岭南采药录》),山椒(《广州植物志》),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广西中兽医药植》),出山虎、入山虎(《陆川本草》)。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干燥根多切成薄片,黄色,周围有1~6毫米厚的黄棕色皮层,常有褐色小斑点。
横切面光滑,在放大镜下可看到多数孔点。
质硬。
味苦,有麻舌感。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①《本经》:苦,温。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微温。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治风湿骨痛,喉痹,瘰疬,胃痛,牙痛,跌打损伤,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历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
②《千金方》:治水,通身肿,猪椒枝叶煎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
痒,以汁洗之。
③《食疗本草》:主贼风挛急。
④《本经逢原》:能通经脉,去风毒、湿痹。
⑤《本草求原》:治痰火窃核,并急喉痰闭危笃,去外皮,煎水饮。
⑥《岭南采药录》:理跌打及蛇伤。
患牙痛,煎水含漱。
⑦《陆川本草》:接骨,消肿,止痛,去瘀。
治跌打骨折,损伤肿痛,风湿骨痛,心胃气痛,牙痛。
并治蛇伤。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活络。
治腰肌劳损,破伤风,汤、火烫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研末或浸酒。
外用:煎水洗;捣敷、酒磨涂或研末撒。
9,急求过敏性鼻炎的中药配方
西药抗过敏“氯雷他定,1粒/天
中药:苍耳子10辛荑10白芷3薄荷5蝉衣6北芪15白术10防风6(单位g)哥们
你在这问这样子的
问题
我想不会有什么好的作用
你真的应该去医院
中医院看看!
过敏性鼻炎是西医的病名,中医没有这个病名,整体观是中医的特色,肺开窍于鼻,,你是属于肺气不宣,容易感受风寒,导致肺窍(鼻)被塞
治疗应该益气固表,宣肺开窍达到根治的目的,一定要坚持,功到自然成。 我想你不可能是问有什么西药可以治疗鼻炎的吧,可能是在寻找好的办法吧,我告诉你中医点穴位治疗法,和针灸的效果基本上一样,好的方面是既可以调理气血,又没有心理负担和副作用,况且这几个穴位都比较好找,希望你经常一段时间---点穴位。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祝您早日康复!!!
鼻炎是指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由病毒、细菌、过敏原的感染而引起的炎性改变,是鼻腔免疫功能降低,使致病菌在鼻腔内聚集滋生所致;鼻窦炎是鼻科常见疾病。根据病情长短可以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不及时治疗可能转化为慢性鼻窦炎,所以有鼻炎和鼻窦炎的患者只要是气血不调理的就可以通过点穴位来治疗。
一 迎香 “迎”意指迎接;“香”指气味。点按能使之迎接香味,故名迎香。
位置:位于鼻翼外缘中点和鼻唇沟的中间(鼻翼旁开5分)。
主治:急慢性鼻炎、鼻塞、面瘫、鼻衄、胆道蛔虫症。
二 上星 “上”指高处;“星”指星辰,此指穴位。因该穴主治鼻塞不通,穴位高处可及星辰,故名上星。
位置:位于头正中线上,入前发际1寸。
主治:鼻炎、鼻衄、头痛、目痛。
三 印堂 “印”指印染;“堂”指处所。古人在眉毛中点装饰,印染点红,以似美貌,该穴正在此处,故名印堂。
位置:于眉毛内尖连线的中点,对准鼻尖处取之。
主治:鼻炎、鼻窦炎、鼻衄、头痛、呕吐、产妇血晕、不寐。
四 合谷 相会为“合”,泉出通川为“谷”。“谷”较“溪”大而浅,故名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张开,以另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指尖到达之处。
主治:鼻塞、腕部疼痛、手指痉挛、头痛、牙疼、咽喉肿痛、感冒、痛经等。
1、苍耳子30-40个,轻轻捶破,放入小铝锅内,加入麻油50克,文火煎炸苍耳子,待苍耳子炸枯时,滤取药油装入清洁瓶内备用。
用时以消毒小棉球沾药油少许涂于鼻腔内,每日2-3次,两周为一疗程。
注:药油涂入鼻腔时,应尽量涂进鼻腔深部。使用本法应持之以恒,尽量不要间断,治愈为止。
2、上等龙井茶 30克 ,川黄柏 6克 ,共研细末 ,以少许药粉嗅入鼻内 ,每日多次。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排脓之功效。主治鼻窦炎、鼻塞伴脓性分泌物自觉鼻臭等症。
3、孩儿茶适量 ,研为细末 ,吹鼻 ,每日 3次。具有清热化痰、消肿排脓之功效。主治鼻窦炎流脓者。
4、苦葫芦子 30克 ,将上药捣碎并置于净瓶中 ,以 150毫升好酒浸之 ,1周后开封 ,去渣备用。用时取少许滴入鼻中 ,每日 4次。可通窍。主治鼻塞、眼目昏痛等。
5、老干丝瓜末方 :老干丝瓜 2条 ,烧灰研末保存。每次服 15克 ,每日早晨用开水送服。可化淤、解毒。主治鼻窦炎、副鼻窦炎流臭鼻涕者。
6、蜂巢 1片 ,经常嚼食之 ,10分钟左右吐渣 ,一日 3次。主治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7、辛夷花 15克 ,鸡蛋 2枚。辛夷花、鸡蛋加水适量同煮 ,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即可 ,饮汤吃蛋。可解毒、消炎。主治慢性鼻窦炎、各种鼻炎。
8、芝麻油适量 ,每侧鼻腔滴 2滴 ,每日 2次。具有润燥、清热、消肿之功效。主治萎缩性鼻炎、鼻炎秋季发作干燥难受者。
9、鲜大蓟根 60克 ,鸡蛋 3枚。加水同煮至蛋熟即可。每日 1次 ,连服 1周。具有润肺解毒 ,育阴止血之功效。主治由肺经伏火引起的鼻窦炎、鼻出血等。
10、米醋适量 ,鸡蛋 1枚。将鸡蛋打碎 ,去黄留蛋清在蛋壳内 ,注入醋 ,放在一个预先备好的铁丝架上。置火上煮至微沸 ,取下放凉 ,再置火上煮微沸 ,如此 3次 ,乘热服之。可散淤消肿、润燥生津。主治由肺经郁热所引起的咽痛、鼻疮、干呕、头痛
慢性鼻炎的中药方剂
摘自三九医药,仅供参考
方剂1
白芷30克,薄荷、辛夷各15克,
炒苍耳子7.5克
制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饭前用葱汤或凉开水送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2
鲜枸杞根90-120克,甘草9-12克
制用法:水煎。代茶饮,连用1个月。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3
龙骨粉、白芷粉各20克,辛夷花粉30克,冰片3-5克,扑尔敏80毫克
制用法: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先用硼酸粉洗净鼻腔,再用消毒棉球蘸此粉末涂鼻腔患部,每日2 -3次,愈后停药 中药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穴位与药物相结合,充分发挥穴位与药物特异性的外疗方法。其简便易行,疗效较好,广泛用于临床。药物基本方是“消喘膏”。治疗时机依据“冬病夏治”原则,在夏季初、中末伏(三伏天)或入伏后每隔10天做1次,一般三次为一个疗程。多需坚持1—3年更长。作用机理是该贴敷疗法主要调节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消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改善肺功能作用,从而有预防和减轻过敏性鼻炎症状的效果。中药及偏方 (1)黄连、辛夷花各3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吹入鼻腔,每日2-4次,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2)鱼腥草、东风桔根各30克,野菊花24克,豆豉姜、丝草各15克。入地金牛根6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3)葱白榨汁后过滤,用生理盐水配成40%溶液,每日3-4次点鼻。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4)麻黄、辛夷、甘草、茶叶各等量,水煎后过滤,每日3次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5)鱼脑石粉9克,辛夷6克,细辛3克,冰片O.9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6)麦门冬、石豪各5克,知母、黄芩、栀子、百合各2克,辛夷、枇杷叶各2克,升麻l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慢性鼻窦炎者,疗效理想, 3.体位引流法 先给病人用l%麻黄素生理盐水点鼻。如病人是上颌窦积脓,取侧卧低头位,健侧向下,若双侧均积脓,于15或30分钟后再做另一侧;如病人是额窦或筛窦积脓,取正坐位低头引流法。另外,捏鼻闭口吸气动作、使鼻腔成负压,有助于体位引流,便于窦内脓液较快地排入鼻腔。 4.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和内迎香穴,每日每穴30次。也可用微型鼻炎治疗仪按摩鼻通穴。均有治疗作用。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