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七艾,气血不足血淤行经腹痛

中草药七艾,气血不足血淤行经腹痛

本文目录一览气血不足血淤行经腹痛2,重庆话洋七艾是什么草急求知道的朋友回一下谢谢3,艾蒿是什麽呀4,端午七叶艾泡脚的是小孩子用的吗5,艾的功效6,艾草是什么7,中药艾叶怎么用8,中药艾叶有什么功效9,艾条的具体功效和用法用量气血不足……

本文目录一览

1,气血不足血淤行经腹痛

1.矫正脊椎错位。2.吃中药。3.按摩腹部。
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喝中药 那样效果比较好
年龄 身高 体重
这里说没用 要去医院 要经过辩证等 根据个人的体制决定
您好!先用八珍益母丸。再服归脾丸就地找中医诊断后调理后一定会有小宝宝的。祝您全家幸福!

中草药七艾

2,重庆话洋七艾是什么草急求知道的朋友回一下谢谢

是一种中草药,治婴儿肚痛,效果非常好,但不是那种洗澡的那种艾叶约

中草药七艾

3,艾蒿是什麽呀

艾蒿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的背面灰白色有茸毛,有一种特殊的浓郁香气,散发出一种清黍的气味,是一味中药。用艾治病,我国很早就有记载。《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艾以端午时采集的最好,晒干之后,“陈旧方可用”,所以又称为“陈艾”。《本草纲目》记载:艾蒿逐冷,除湿。老人丹田气弱、腹腔怕冷者,以熟艾入布其腹脐,妙不可言。”中医临床用艾做成灸条治病。现代临床证明,用艾蒿治疗风湿,不失为一种颇有效的方法。艾蒿含有大量的挥发油,主要的成分是水芹烯、侧柏醇等,对人型结核菌、伤寒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以及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著名的中药方剂“胶艾四物汤”,就是由阿胶、艾叶、当归、熟地组成的。可治疗妇女月经过多,胎动下血;内科方面可用于治疗皮肤紫癜、便血等。夏季,把采来的艾蒿拧成绳,或做成艾棒晒干,在蚊蝇较多的时候点燃烟熏,既可使屋内消毒,又可驱除蚊蝇,保持室内卫生。 《本草纲目》中对"端午尝粽"有如此记载:"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指粽子)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沿袭千百年,五月初五尝米粽、赛龙舟、挂蒲剑、插艾蒿、佩香囊,已是约定俗成的端午节保留节目。

中草药七艾

4,端午七叶艾泡脚的是小孩子用的吗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我已不是那在田间地头瞎跑的野丫头了,乡下的生活已成为记忆中的老电影,但至今还念念不忘那艾叶粑粑的清香。现在每年的端午节即使吃不上粑粑,但是我们家还保持着在大门旁插艾的习惯。艾的叶子呈羽状,在边缘上分布着不规则的粗锯齿,叶面是那种有点灰的绿色,也有的是深黄绿的那种颜色,上面布满细细的白色绒毛,用手摸起来软软的。放到鼻子底下你就立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一种能沁入心脾的清香。把生的艾叶放到嘴里咀嚼,你立马就能被苦得皱起眉头。  但正是由于它的苦才让艾这种看起来不起眼的植物,成了一味有很大医药价值的中草药。如果患有支气管哮喘或者慢性支气管哮喘这方面疾病的人可以喝些用艾叶泡的茶水,这是因为艾叶中含有的有益物质具有较强的平喘、止咳的作用。记得我生下儿子时婆婆从乡下背来好大一捆的洗净并晒干的艾叶,还亲自煮了一大锅艾水给我泡澡。虽然她老人家说不出什么好处,但她说这是流传下来的东西,那么多人用一定是有好处的。最后我知道了这是因为艾叶可以通经络、活气血、去逐湿寒、消肿杀菌还能预防疾病和保养身体。  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煮些艾叶水来泡脚,它不仅能治疗因受凉引起的感冒、还能缓解流清水鼻涕的症状,当我们浑身疼痛而且还发烧时,用热的艾叶水泡脚再喝些用葱白、生姜熬制成的红糖水,喝的全身发热并且身上的疼痛感消失后,再喝大量的白开水把体内的寒毒排出去,不要过度劳累,很快身体就会恢复正常了。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饭后立刻用艾水泡脚哟!有时候我用艾叶泡脚的时候,儿子也会“横插一脚”要和我一起泡,其实小朋友是可以适量用艾水泡脚的。它能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排出体内的寒气起到驱寒保暖的作用,还能预防小儿感冒。但是次数不易过于频繁,而且水位不能太高,我每次都是让他把小脚丫放在我的大脚上,由于孩子的足弓还没有完全形成,怕会形成扁平足。并且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也容易被烫伤。  “青青艾草,悠悠相思”这首出自诗经的古诗,也体现了在古时候人们用艾叶来表达男女之间的情愫。像古人用“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这些谚语就更能证明了艾草身上的那种价值。其实有时候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真的就是那么的简单,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地去做。

5,艾的功效

  您听说过“艾”吗?这味古老而神奇的中药,几千年来被世人广为应用,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极大。   如果说杏是中医之花,那么艾便是中医之草了。艾的药用在我国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患了7年的慢性病,用艾3年就可治好。   另据史料记载:唐朝的孙思邈常用艾叶温灸足三里穴,活到100多岁。民间亦有俗语“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就是说常灸足三里穴确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日本的一位194岁高寿老人也曾向日本天皇传授秘诀:即每月初一灸足三里穴,连灸8日,月月如此,肯定会保证健康。如此说来,足见孙思邈使用艾的方法流传之广。   由于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烟剂对人畜无害,气味芬芳,又能达到消毒杀菌、除害防病的目的,所以民间至今一直在使用。   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家艾、甜艾、草蓬、艾蓬、香艾、阿及艾等。它味苦、性辛温,宜入肝、脾和肾,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虚寒引起的月经过多,崩漏以及妊娠下血、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痛经等病症。与地肤子和苍生等混合后水煎熏洗可治湿癣瘙痒。把艾叶阴干揉成艾绒制成艾条,是针灸治病的主要药品。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艾的应用也有了新的发现与进展。用艾的浸制液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其总有效率达81.88%;艾制剂内服外用,可使痔疮迅速止痛消肿;而用它医治慢性肝炎,总有效率可达90%;用艾的气雾剂治哮喘效果也十分理想,且无毒副作用。此外,艾还能防止动脉硬化、扁桃腺炎和治疗刀伤。用艾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疗效达80%。艾还可防止肿瘤病人因化疗引起的血尿。   当今,艾的制剂、品种颇多,如针灸用的艾绒、艾条、艾饼;内科用的有片剂、针剂、水剂和气雾剂、汤剂,外科用的油剂、栓剂等。   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以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这种神奇的良药为人类的健康奠定了基础。   http://www.medboo.com/cmsweb/webportal/W3215/A10030846.html《药性论》:使。能止崩血,安胎…

6,艾草是什么

一种菊科植物,可作草药。http://www.baidu.com/s?tn=sitehao123&ie=gb2312&bs=%B0%AC&sr=&z=&cl=3&f=8&wd=%B0%AC%DD%EF&ct=0
一种药材、甜草
一种菊科植物,可作草药。http://www.baidu.com/s?tn=sitehao123&ie=gb2312&bs=%B0%AC&sr=&z=&cl=3&f=8&wd=%B0%AC%DD%EF&ct=0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7,中药艾叶怎么用

艾叶就是端午节的时候用来插门上的那个临床上,艾叶的用途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其中外用以火灸为著名,而内服用途甚广,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主要也是用在妇科病上。 艾作为药用,主要取其叶片。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苦、辛,功效为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月经不调、痛经、心腹冷痛、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痛疡、疥癣。 临床上,艾叶的用途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其中外用以火灸为著名,而内服用途甚广,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主要也是用在妇科病上。艾叶具有抗菌、增强网状上皮细胞的吞噬、平喘、抗过敏性休克、镇咳、祛痰、缩短凝血时间、利胆和兴奋子宫等作用。 治寻常疣、扁平疣:采新鲜艾叶,揉至出汁,在疣表面磨擦至皮肤微热或微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每日2次。 治臁疮:取艾叶60克,桃仁18克,凤仙花15克,水煎外洗,每日1~2次。 治阴囊湿疹:将鲜艾叶20克放在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沸,用脱脂棉或小块毛巾浸入热药液,敷于阴囊,或洗阴囊,或趁热熏洗阴囊,再以热毛巾敷于阴囊上。 治风湿气两腿作痛:取艾叶60克,葱头1根...艾叶就是端午节的时候用来插门上的那个临床上,艾叶的用途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其中外用以火灸为著名,而内服用途甚广,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主要也是用在妇科病上。 艾作为药用,主要取其叶片。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苦、辛,功效为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月经不调、痛经、心腹冷痛、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痛疡、疥癣。 临床上,艾叶的用途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其中外用以火灸为著名,而内服用途甚广,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主要也是用在妇科病上。艾叶具有抗菌、增强网状上皮细胞的吞噬、平喘、抗过敏性休克、镇咳、祛痰、缩短凝血时间、利胆和兴奋子宫等作用。 治寻常疣、扁平疣:采新鲜艾叶,揉至出汁,在疣表面磨擦至皮肤微热或微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每日2次。 治臁疮:取艾叶60克,桃仁18克,凤仙花15克,水煎外洗,每日1~2次。 治阴囊湿疹:将鲜艾叶20克放在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沸,用脱脂棉或小块毛巾浸入热药液,敷于阴囊,或洗阴囊,或趁热熏洗阴囊,再以热毛巾敷于阴囊上。 治风湿气两腿作痛:取艾叶60克,葱头1根捣烂。上用布共为1包,蘸热白酒擦患处,以痛止为度。 治习惯性流产:取陈艾叶30克,鸡蛋2只,先将艾叶煎汤去渣,取汤煮鸡蛋,熟后连蛋带汤1次服食,每月连服7剂,轻者连服2~3个月,重者连服3~5月。 治寒型痛经:取当归30克,艾叶15克,红糖60克,水煎熬取3碗,分3次温服。 治寒性泄泻:取艾叶6克,生姜2片,水煎去渣代茶饮。 治支气管炎:取艾叶18克,蒲公英、鲜鱼腥草各30克,共炒干研末,炼蜜为丸黄豆大,日服2次,每次9克。 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取蕲艾叶适量,研成粉末,取少量吹入或蘸擦患耳,每日2~3次。 治肠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取艾叶、辣蓼各2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
挂在门口辟邪…或者泡着吃咯。润口

8,中药艾叶有什么功效

熟艾(捣之为熟)散寒,暖脏俯,祛五邪,温经止痛,调经为妇科要药
艾叶就是端午节的时候用来插门上的那个 临床上,艾叶的用途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其中外用以火灸为著名,而内服用途甚广,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主要也是用在妇科病上。  艾作为药用,主要取其叶片。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苦、辛,功效为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月经不调、痛经、心腹冷痛、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痛疡、疥癣。  临床上,艾叶的用途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其中外用以火灸为著名,而内服用途甚广,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主要也是用在妇科病上。艾叶具有抗菌、增强网状上皮细胞的吞噬、平喘、抗过敏性休克、镇咳、祛痰、缩短凝血时间、利胆和兴奋子宫等作用。  治寻常疣、扁平疣:采新鲜艾叶,揉至出汁,在疣表面磨擦至皮肤微热或微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每日2次。  治臁疮:取艾叶60克,桃仁18克,凤仙花15克,水煎外洗,每日1~2次。  治阴囊湿疹:将鲜艾叶20克放在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沸,用脱脂棉或小块毛巾浸入热药液,敷于阴囊,或洗阴囊,或趁热熏洗阴囊,再以热毛巾敷于阴囊上。  治风湿气两腿作痛:取艾叶60克,葱头1根捣烂。上用布共为1包,蘸热白酒擦患处,以痛止为度。  治习惯性流产:取陈艾叶30克,鸡蛋2只,先将艾叶煎汤去渣,取汤煮鸡蛋,熟后连蛋带汤1次服食,每月连服7剂,轻者连服2~3个月,重者连服3~5月。  治寒型痛经:取当归30克,艾叶15克,红糖60克,水煎熬取3碗,分3次温服。  治寒性泄泻:取艾叶6克,生姜2片,水煎去渣代茶饮。  治支气管炎:取艾叶18克,蒲公英、鲜鱼腥草各30克,共炒干研末,炼蜜为丸黄豆大,日服2次,每次9克。  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取蕲艾叶适量,研成粉末,取少量吹入或蘸擦患耳,每日2~3次。  治肠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取艾叶、辣蓼各2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 可以用来泡脚,有驱寒的作用
止血止痛安胎
还可以治感冒
艾叶的功效 与作用 功用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   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   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   汁又杀蛔虫。   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   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   长服止冷痢。   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天然药物集——艾叶:药材鉴别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卷曲,常不完整。完整叶片阔卵形或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深裂,侧裂片多为2对,常楔形,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叶缘下延成叶柄。上表面黄绿色,或绿棕色,被稀柔毛,并密被白点(为非腺毛脱落之残柄),下表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下表面均被腺毛及非腺毛,下表面之非腺毛密布,腺毛着生处凹于表面。淡黄色,4或6细胞,顶面观呈长圆形,细胞成对并生似鞋底样,直径9~23μm,长20~45μm,侧面观成对叠生,2或3层,角质层与细胞间距甚大,腺毛内含物可以苏丹Ⅲ着色;非腺毛有单细胞及多细胞二类,多细胞者柄细胞1~6个,多为3个,直径4~17μm,胞壁可以苏旦Ⅲ着色,时见细胞核,顶细胞有的呈鞭状,有的展为2臂,呈T形毛,也有的具多分枝,长度差距较大,通常为125~245μm,特长者相互缠绕,无法量计,柄细胞及顶细胞内时见黄棕色或棕黄色物质,可以苏旦Ⅲ着色。气孔分布于下表面,突出表面,为不定式。表皮细胞轮廓呈多角形,壁近波状。  艾叶粉某末及解离组织图1.表皮细胞及气孔(×260)2.表皮细胞及腺毛(×260)3.非腺毛(×195)  4.草酸钙簇晶(×260)5.草酸钙棱晶(×260)6.淀粉粒(×195)  叶主脉横切面:为异面型,中脉向上下方突出,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半月形外韧维管考试,大收集整理束上下方均有厚壁组织,多由纤维组成。叶肉较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约各占一半。表皮细胞1列,外被薄角质层。草酸钙簇晶(直径4~14μm)及棱晶(直径2~7μm),淀粉粒多分布于叶肉组织内。叶脉旁薄壁细胞常含淡黄色或鲜黄色物,木薄壁细胞常含棕色物。  

9,艾条的具体功效和用法用量

艾灸 功效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  艾灸分类:   (一)、艾灶灸:即用艾绒或艾粉做成因锥型或自贴灸型进行施灸。   a:直接灸一将艾泣直接放在皮肤上灸至起泡,对咳喘、肺痨、痞块有良好的作用。   b:间接灸一即隔物进行施灸、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等。   (二)、艾条灸:   a、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以皮肤潮红为度。   b、在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 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c、回旋灸:将点燃的文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左右移 动,往返回旋。   d、太乙神针:加十一味中药制成的药艾条,点燃药艾条, 用七层棉布包裹着艾火,紧按在穴位上,稍停留1-2分钟。如感觉过热可提起等热减再灸。   e、雷火神针:加八味中药制成的药艾条,灸法同太乙神针。   (三)、温针灸:把针插入艾绒球或艾粒边燃烧边行针。   (四)、灸器灸:把艾灸放在灸器里施灸。   (五)、天灸:与直接的灸法相同,千旦有蒜泥灸、毛莨灸、斑蟊灸、早莲灸、白芥子灸,吴某芙灸之分。   (六)、灯火炙:用灯草蘸油点燃火苗对准穴位猛一接触,迅速 离开,反复若干次。 一、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二、艾灸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三、艾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后来发展为在艾绒内加进药物,再用纸卷成条状艾卷施灸,名为“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在此基础上又演变为现代的单纯艾卷灸和药物艾卷灸。 按操作方法艾卷灸可分为悬灸、实按灸两种 。 ①悬灸 按其操作方法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 a.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见图),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入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 如果遇到局部知觉减迟或小儿等,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 b.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 c.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② 实按灸 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乘热按到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或者以布6~7层包裹艾火熨于穴位。若火熄灭,再点再熨。最常用的为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 另外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卷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应用此法应注意防止灰火脱落烧伤皮肤 灸,灼烧的意思。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医学入门》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满意请采纳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