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松花粉> 松花粉虫煤,湿地松病害

松花粉虫煤,湿地松病害

湿地松病害松针褐斑病分布及危害分布于河南省南部和西部山区,危害湿地松、火柜松、日本黑松、马尾松、黄山松等。症状在感病针叶上,最初产生退色小斑点,多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后变为褐色,并稍扩大,直径1.5-2.5mm。2、3个病斑联接也可造……

1,湿地松病害

松针褐斑病 分布及危害 分布于河南省南部和西部山区,危害湿地松、火柜松、日本黑松、马尾松、黄山松等。 症状 在感病针叶上,最初产生退色小斑点,多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后变为褐色,并稍扩大,直径1.5-2.5mm。2、3个病斑联接也可造成3-4 mm的褐色段斑,发病重时,在同一针叶上常有较多的病斑,就会形成绿、黄、褐色相间的斑纹。在发病盛期,病斑产生数日后,病斑中即产生黑色小疱状的病症——病菌的无性子实体,初埋生于针叶表皮下,成熟时黑色分生孢子堆破表皮外露,当针叶枯死后,无病斑的死组织上也能产生子实体。 当年生针叶感病,多于第2年5-6月枯死脱落,新生嫩叶感病,常不表现典型病斑,针叶端部迅速枯死,不久在枯死部产生黑色小点状的子实体,病害自树冠下部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重病松树常只有顶部2-3轮枝条梢头保持部分绿色,不久即行整株枯死。 马尾松和黄山松一般只有少数针叶感病,产生不如上述典型的褐色段斑,在林间较少产生子实体,但在人工保湿下较易产生。少数感病重的马尾松,发病针叶上病斑接近典型症状,也可使针叶端枯死。 病原 子囊菌中松针座腔菌 scirrhia acicola(dearn) siggers,但它的有性阶段在我国尚未发现。无性阶段为半知菌黑盘子孢目的松针座盘孢菌lecanosticta acicola(thiim) sydow。 分生孢子在12-32℃下均能萌发,但在20-28℃下萌发良好,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2-32℃,20-28℃下生长良好,菌落生长缓慢,在25℃时,单孢分离4天后出现白色菌落,直径0.7-0.9mm。5天后菌落底部变淡褐色,10天后菌落表面变淡墨色,同时形成黑色子座,11-12天后子座上长满漆黑色的分生孢子堆。18天后的菌落直径约7mm。 发病规律 病菌的子实体可以在树上病叶或落叶上越冬,病组织中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分生孢子借雨水冲溅飘扬而传播,据测定日降雨量在1.7mm以下时,没有孢子释放。降雨量达6.7mm时,雨水中即含有大量孢子。 分生孢子在水中约束48小时后达最高萌发率,芽管自气孔侵入,潜育期在20天以上。林间发病率自3月下旬至11月上旬均有增长,但以4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展迅速,9-10月增长也较快。7月中旬至8月中旬因气温偏高,雨量少,湿度低,所以病发展缓慢。 防治措施 1 检疫。我省湿地松和火炬松造林面积逐年扩大,范围广,目前松针褐斑病发病尚不普遍,因此,防止病害进一步蔓延扩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检疫对象主要是苗木,最好进行产地检疫。种子园应防止接穗带病。感病松柴(枝)应就地处理,不能外运。 2 营林措施 营造混交林,小片隔离林分可以抑制病害蔓延,小片之间相距可在100m以上,营造国外松林时,应清除林地及其附近原有可能成为侵染的各种松树。对最初的发病中心,应及时清除病株(病叶)或同时进行修枝以清除和减少侵染来源。重病林分应选其他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 3 化学防治 据室内药效测定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退菌特和百菌清等对松针褐斑病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极好的抑制作用。前三种杀菌剂对菌落生长抑制作用也很强。用多菌灵作林间喷洒防治试验也有一定效果。但在应用于生产防治时还需作进一步试验。化学防治试验宜在苗圃和幼林中进行,于4-6月施药3-4次,9-10月施药1—2次。 4 抗病优树选择 在严重发病的湿地松林中,常发现有些植株感病极轻或不感病,选择抗病优树的枝条作接穗,通过嫁接建立抗病种子园是防治松针褐斑病很有前途的一种措施,应努力扩大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及早应用于生产上。
答;湿地松主要病虫害防冶   一、松针褐斑病,是一种可致毁灭性的病害,可在4-6月、8月中旬-9月中旬,对感病松林每隔15天喷1%等量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人工防治。   二、马尾松毛虫。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30毫米,翅展36-56毫米。体灰白、黄褐或灰褐色,前翅有3-4条不显著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9个黑斑,翅中央有1个白点。(卵)近圆形,长1.5毫米,粉红色。(幼虫)体色有黑白与红黄两型;胸部背面有2丛深蓝色毒毛,腹部各节背面有蓝黑色片状毛,体侧有白色长毛;各龄头宽体长见表。(蛹)长20-35毫米,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茧灰白色,后期污褐色,有棕色短毒毛。   防治方法。要狠抓越冬代防治。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抗药性最差,是一年之中药剂防治最有利的时期,用药省、效果好。常用药剂有50%马拉硫磷乳剂或50%马拉硫磷乳剂,90%晶体敌百虫2000倍液,2.5%敌百虫粉剂每亩3公斤;超低容量喷雾可使用2.5%溴氰菊酯每亩1毫升、20%杀灭菊酯或20%氯氰菊酯每亩1.5毫升、50%敌敌畏油剂、25%乙酰甲胺磷油剂或杀虫净(40%敌敌畏+10%马拉硫磷)油剂,用量均为每亩150-200毫升;亦可采用20%伏杀磷每项亩10毫升。以及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000倍液,即用原药7-10克。 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三、松梢螟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10—16mm,翅展26—30mm;雄成虫略小,全体灰褐色。触角丝状,雄虫触角有细毛,基部有鳞片状突起。前翅灰褐色,有3条灰白色波状横带,中室有1 个灰白色肾形斑纹,径脉分4支,R3、R4基部合并。后翅灰白色,无斑纹,M2与M3共柄,足黑褐色。卵 椭圆形,有光泽,长约0.8mm,黄白色,将孵化时变为樱红色。幼虫 体淡褐色,少数为淡绿色。头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及腹部各节有4对褐色毛片,背面的两对较小,呈梯形排列,侧面的两对较大。蛹 黄褐色,体长11—15mm,腹部末节背面有粗糙的横纹,末端有一块黑褐色的骨化皱褶狭条,其上生有细长臀棘6根,其端部卷曲,中央两根较长,两侧4根较短。 防治措施   1 加强幼林抚育,促使幼林提早郁闭,可减轻危害。修枝时留茬要短,切口要平,减少枝干伤口,防止成虫在伤口产卵。   2 利用冬闲时间,组织群众摘除被害干梢、虫果,集中处理,可有效压低虫口密度。   3 在母树林、种子园可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 4 灯光诱杀成虫。   四,松梢小卷叶蛾。可采用人工捕杀,或采用85%敌敌畏乳剂100~200倍液喷射嫩梢及烟雾剂等防治,   五、松材线虫 主要是通过“松褐天牛”来传播,目前尚无良策。树木一旦感染该病,40天后就会死亡。有些地方用管氏肿腿蜂进行生物防治,效果不错,肿腿蜂则是天牛幼虫及蛹期的天敌。杀死幼虫及蛹来切断松材线虫传播途径。 六,湿地松粉蚧。 危害症状:   受害的松梢轻者抽梢,针叶伸展长度均明显地减少。严重时梢上针叶极短,不能伸展或顶芽枯死、弯曲,形成丛枝。老针叶大量脱落可达70%-80%;尚存针叶也因伴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球果受害后发育受限制,变小而弯曲,变形,影响种子质量和产量。

松花粉虫煤

2,慢性前列腺炎吃松花粉好还是康恩贝的前列康好

油菜花粉和松花粉是无法比较的,原因有二: 一,油菜花粉生命周期只是短短几个月,其所蕴含的营养物质也就屈手可数,而松花粉是松树雄蕊所产的花粉,它蕴含着松树的生命基因和长寿秘诀。它蕴藏着孕育一棵松树的丰富营养物质,它是木本植物中寿命最长的,可达上千年之久,被称为万木之公,经过这么久的日积月累其所含的营养物质极其丰富。 二,众所周知,吃地上走的不如吃天上飞的,吃天上飞的不如吃水里游的。而花粉呢,人工花粉不如虫媒花粉,虫媒花粉又不如风媒花粉。虫媒花粉是由昆虫传播受精的,虫媒花粉多多少少残留了蜜蜂体内排出的激素,吃多了可能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而风媒花粉是随风传播,不存在外界的污染。而油菜花属于虫媒花粉,松花粉属于风媒花粉! 经以上比较,相信你可以判断孰好孰坏了。 正确适量的服用松花粉确实可以调理,你这样的问题我们也有遇到过,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因人而异吧!

松花粉虫煤

3,松树花粉能养蜜蜂吗

油菜花粉和松花粉是无法比较的,原因有二: 一,油菜花粉生命周期只是短短几个月,其所蕴含的营养物质也就屈手可数,而松花粉是松树雄蕊所产的花粉,它蕴含着松树的生命基因和长寿秘诀。它蕴藏着孕育一棵松树的丰富营养物质,它是木本植物中寿命最长的,可达上千年之久,被称为万木之公,经过这么久的日积月累其所含的营养物质极其丰富。 二,众所周知,吃地上走的不如吃天上飞的,吃天上飞的不如吃水里游的。而花粉呢,人工花粉不如虫媒花粉,虫媒花粉又不如风媒花粉。虫媒花粉是由昆虫传播受精的,虫媒花粉多多少少残留了蜜蜂体内排出的激素,吃多了可能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而风媒花粉是随风传播,不存在外界的污染。而油菜花属于虫媒花粉,松花粉属于风媒花粉! 经以上比较,相信你可以判断孰好孰坏了。 正确适量的服用松花粉确实可以调理,你这样的问题我们也有遇到过,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因人而异吧!

松花粉虫煤

4,蕙兰长蚜虫怎么办

蚜虫又名油虫、蜜虫、腻虫、优虫、旱虫等。种类多,繁殖率高。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同一种类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全世界已发现蚜虫有二千余种,有蚜虫危害的寄主地十分普遍,蜜露是蚜虫的排泄物。透明而稠粘,散布在蚜群下的枝和叶上。积少成多,这些物质的积聚将叶面气孔堵塞,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滞,同时蜜露又是许多菌的培养基,使植物表面发生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桃蚜、桃粉蚜、槐蚜、松蚜、柳蚜、蔷薇蚜、菊姬长管蚜等。 以菊花为例,危害的蚜虫多达五至六种,而危害时间最长、最严重的是菊姬长管蚜,在温室内终年危害。 1.菊姬长管蚜 (1)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5毫米,体深红褐色,有光泽。体、足、触有均有较粗的长毛。 (2)生活史菊姬长管蚜以无翅胎生蚜在室外越冬,3月上旬气温升高即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当平均气温在8.9~21.2℃时,完成一代需14.2天。平均气温11.1~23.4℃范围内,每头蚜虫在17天中可以繁殖后代542头,最高可繁殖691头。由于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因此虫口往往比较密集,多在顶部嫩茎处,虫体头部向下尾部在上,它们静止危害或者爬动一会之后,每隔几秒钟至十几秒钟便会有节奏地摇动。在同一时间可以见到有数十头蚜虫,摇动的行动完成一致。 (3)防治方法 ①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倍液;50%灭蚜松15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25%亚胺硫磷1000倍液;1斤烟叶或烟茎浸泡在15斤水中,24小时后即可喷用。 ③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黄斑盘瓢虫、龟纹瓢虫以及食蚜蝇、草蛉等。 2.棉蚜(又名瓜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黄色或深绿色。头、胸部及前胸背板黑色,腹部两侧有3或4对黑色斑纹。腹管圆筒形,黑色,上有瓦砌纹。无翅胎生雌蚜多为黄色,额瘤不明显。前胸背板各有个锥形小突起,腹管背面几乎无斑纹。腹管与有翅型同。有翅若蚜,夏季黄褐色或黄绿色,秋季蓝灰黄色。体两侧生有短小的褐色翅芽。虫体被有蜡粉。无翅若蚜,复眼红色,无尾片,夏季多为黄白色至黄绿色,秋季蓝灰色至蓝绿色。 (2)生活史棉蚜的寄主植物很多,已知的有近300种。每年晚秋都要转移到花椒、石榴、木槿、木荚蓉等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翌春越冬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行孤雌胎生,繁殖2~3代。4~5月间产生有翅蚜。飞到菊花、柑桔、枇杷等花卉上危害,在花卉上继续以孤雌生殖达20多代,从若蚜到成蚜共脱皮4次。晚秋产生有翅的性母蚜,又迁回越冬寄主上,胎生能产卵的无翅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经交配后,受精的雌蚜在树干缝隙和芽腋处产越冬卵。一年之中只有此时才出现有性世代。 (3)防治方法参照菊姬长管蚜 3.桃蚜(又名烟蚜、桃赤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8~2.1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绿、黄绿、褐、赤褐色,背面有黑斑。腹管细长,圆筒形,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额瘤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米左右.体鸭梨形,全体绿、桔黄、赤褐黄等色,有光泽。腹管、片及额瘤均同有翅蚜,若虫体小,近似无翅胎生雌蚜。 (2)生活史一年发生10~20代,以卵在桃树上越冬,翌年桃树萌芽时,卵孵化为干母,群集在芽上为害,后转害花和叶片,并不断进行孤雌生殖,4~5月间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它寄主上危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树,不久产生雌、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在园林上能危害桃、夹竹桃、石榴、梅花、兰花、樱花、蜀葵、柑桔等。危害普遍而严重,被害叶变黄呈不规则卷曲,最后干桔脱落,同时,桃蚜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一种主媒介害虫。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4.桃粉蚜(又名桃大尾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毫米左右,头胸部黑绿色,腹部黄绿色或橙黄色,体上被有白蜡粉。腹管短小,额瘤不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左右,长椭圆形,淡绿色,体上被有白粉。尾片圆锥形,长大,有3对长毛,若虫体小,似无翅胎生翅蚜,淡绿色,体上有少量的白粉。 (2)生活史一年发生多代。冬季以卵在桃、梅等枝条上越冬。翌春,卵开始孵化,以无翅胎生雌蚜不断进行繁殖,产生有翅蚜后,迁往芦苇等禾本科寄主上.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梅、樱桃、碧桃、杏等寄主上产卵越冬、夏、秋寄主为禾本科杂草。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叶上常有蚜虫分泌的白色蜡粉。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蚜虫又名油虫、蜜虫、腻虫、优虫、旱虫等。种类多,繁殖率高。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同一种类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全世界已发现蚜虫有二千余种,有蚜虫危害的寄主地十分普遍,蜜露是蚜虫的排泄物。透明而稠粘,散布在蚜群下的枝和叶上。积少成多,这些物质的积聚将叶面气孔堵塞,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滞,同时蜜露又是许多菌的培养基,使植物表面发生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桃蚜、桃粉蚜、槐蚜、松蚜、柳蚜、蔷薇蚜、菊姬长管蚜等。 以菊花为例,危害的蚜虫多达五至六种,而危害时间最长、最严重的是菊姬长管蚜,在温室内终年危害。 1.菊姬长管蚜 (1)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5毫米,体深红褐色,有光泽。体、足、触有均有较粗的长毛。 (2)生活史菊姬长管蚜以无翅胎生蚜在室外越冬,3月上旬气温升高即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当平均气温在8.9~21.2℃时,完成一代需14.2天。平均气温11.1~23.4℃范围内,每头蚜虫在17天中可以繁殖后代542头,最高可繁殖691头。由于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因此虫口往往比较密集,多在顶部嫩茎处,虫体头部向下尾部在上,它们静止危害或者爬动一会之后,每隔几... 4.桃粉蚜(又名桃大尾蚜),迁往芦苇等禾本科寄主上.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 (2)生活史一年发生多代、桃蚜,淡绿色、黄绿,以卵在桃树上越冬,胎生能产卵的无翅雌蚜和有翅雄蚜。雌。 以菊花为例。腹管。额瘤显著,夏季多为黄白色至黄绿色、桃赤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虫体被有蜡粉、枇杷等花卉上危害.5%鱼藤精1000~1500倍,虫体头部向下尾部在上,淡绿色,翌年桃树萌芽时、触有均有较粗的长毛、梅等枝条上越冬,腹部两侧有3或4对黑色斑纹.5毫米: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毫米左右,产生有翅蚜后,这些物质的积聚将叶面气孔堵塞,腹部黄绿色或橙黄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左右,交配产卵越冬,有光泽、夹竹桃.9~21。体,黑色。晚秋产生有翅的性母蚜。前胸背板各有个锥形小突起,卵孵化为干母.4℃范围内。在园林上能危害桃。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蚜虫,同时蜜露又是许多菌的培养基,又迁回越冬寄主上。腹管圆筒形。 (2)生活史棉蚜的寄主植物很多,群集在芽上为害,蜜露是蚜虫的排泄物。无翅若蚜,有3对长毛、黄斑盘瓢虫。冬季以卵在桃.8~2、木槿,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树,复眼红色,体上被有白蜡粉,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滞。无翅胎生雌蚜多为黄色、松蚜、石榴。尾片圆锥形,端部黑色,完成一代需14.2天,有蚜虫危害的寄主地十分普遍,尾片圆锥形。4~5月间产生有翅蚜,它们静止危害或者爬动一会之后,繁殖2~3代、樱桃.1~23。 (2)生活史菊姬长管蚜以无翅胎生蚜在室外越冬.3米左右.体鸭梨形。体两侧生有短小的褐色翅芽。 (3)防治方法参照菊姬长管蚜 3.桃蚜(又名烟蚜。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近似无翅胎生雌蚜,若虫体小。 (2)生活史一年发生10~20代。头;20%杀灭菊酯4000倍液,被害叶变黄呈不规则卷曲,24小时后即可喷用。每年晚秋都要转移到花椒,体上被有白粉。 1,每头蚜虫在17天中可以繁殖后代542头、杏等寄主上产卵越冬,因此虫口往往比较密集;50%灭蚜松1500倍液,多在顶部嫩茎处,秋季蓝灰黄色,每隔几秒钟至十几秒钟便会有节奏地摇动。在同一时间可以见到有数十头蚜虫、桃粉蚜、赤褐色,全体绿;1斤烟叶或烟茎浸泡在15斤水中,头胸部黑绿色.1毫米。透明而稠粘。种类多,主要有异色瓢虫、旱虫等,额瘤不明显,体上有少量的白粉,体深红褐色.2℃时、柳蚜。 (3)防治方法 ①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龟纹瓢虫以及食蚜蝇,在温室内终年危害,使植物表面发生煤污病,腹部绿,秋季蓝灰色至蓝绿色。腹管短小,上有瓦砌纹,似无翅胎生翅蚜,4~5月间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它寄主上危害。一年之中只有此时才出现有性世代,头胸部黑色,腹管背面几乎无斑纹、槐蚜。翌春越冬孵化为干母,体长1、最严重的是菊姬长管蚜,最后干桔脱落、木荚蓉等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梅、石榴.菊姬长管蚜 (1)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在花卉上继续以孤雌生殖达20多代,不久产生雌,额瘤不显著蚜虫又名油虫、桔黄。由于蚜虫繁殖速度极快。主要有棉蚜。积少成多。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有光泽、七星瓢虫。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翌春;25%亚胺硫磷1000倍液,已知的有近300种,受精的雌蚜在树干缝隙和芽腋处产越冬卵,繁殖率高、蔷薇蚜,危害的蚜虫多达五至六种、足。腹管细长,若虫体小,夏季黄褐色或黄绿色、胸部及前胸背板黑色: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黄色或深绿色、片及额瘤均同有翅蚜,长大,背面有黑斑;2,无尾片、兰花、柑桔,长椭圆形。平均气温11,圆筒形、菊姬长管蚜等,3月上旬气温升高即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樱花,桃蚜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一种主媒介害虫,卵开始孵化、蜜虫、褐。当平均气温在8。 ③保护和利用天敌、梅花,后转害花和叶片,同一种类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摇动的行动完成一致。腹管与有翅型同、草蛉等。危害普遍而严重,而危害时间最长。全世界已发现蚜虫有二千余种、碧桃。叶上常有蚜虫分泌的白色蜡粉。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在越冬寄主上行孤雌胎生。飞到菊花、蜀葵。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并不断进行孤雌生殖,最高可繁殖691头、赤褐黄等色、雄性蚜,从若蚜到成蚜共脱皮4次,同时、优虫、夏,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雄经交配后,散布在蚜群下的枝和叶上。有翅若蚜,以无翅胎生雌蚜不断进行繁殖、腻虫、柑桔等、秋寄主为禾本科杂草。 2.棉蚜(又名瓜蚜)
蚜虫 惠兰中比较少见的害虫,多发生于春末到初夏之间。主要危害花蕾和花,其它的部位几乎不会受害。 防治方法:马拉松乳剂或速·灭松乳剂lo00倍液,直接对着蚜虫喷洒即可,通常一次即可见效。

5,九月最易发生病虫害有哪些需要怎么防治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一、蚜虫。又称腻虫。木槿、碧桃、扶桑、月季、金银花、夹竹桃、菊花等都容易受蚜虫的危害。该虫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植物的枝条上越冬,第二年4—5月份产生有翅蚜,飞到菊花、扶桑等寄主吸取汁液进行危害。晚秋10月间产生有翅迁移蚜,从夏寄主迁飞到冬寄主上,产生有性无翅雌蚜和他处飞来的雄蚜,交配后产卵,以卵越冬。防治方法:①保护利用天敌。除自然界生存的天敌应予以保护外,有些瓢虫、草蛉等已能人工饲养后及时释放。②药剂防治。尽量少用广普杀虫剂,选用对天敌杀伤较小的内吸性杀虫剂。防治园林植物的药剂可用吡虫啉、啶虫醚等低毒杀虫剂喷洒防治。二、介壳虫。又称花虱子。在万年青、棕榈、罗汉松、白玉兰、月季、黄杨、海桐等植物上危害较为严重。具体防治参照《五月:消灭介壳虫的首选最佳时段》一文。三、立枯病。该病主要危害松、杉、海棠、银杏、杨树、一品红等植物,危害范围很广。通常种芽腐烂在出土之前表现为地面缺苗;幼苗在木质化之前根茎基部产生水渍状褐色斑;在潮湿情况下病部有褐色菌丝体并附有小土粒状菌核。当气温在摄氏20多度时,新播种或立秋播种的花卉、树苗以及一些易烂根的花卉,如果土壤湿度大时,极易发生立枯病。防治方法:①播种前土壤用敌克松、五氯硝基苯等进行土壤消毒防效突出;②在小苗幼嫩期控制浇水,勿使土壤过湿,③初发现病苗时,浇灌代森铵液或使用恶霉灵、苗菌灵喷雾处理1-2次。四、白粉病。该病可危害草坪草、月季、紫玉兰、大叶黄杨、凤仙花和黄栌等很多植物花卉。主要发生于叶片上,叶片两面布满白粉,使叶片皱缩,病斑为淡黄色,不规则,后期在叶面着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子囊壳。防治方法:①栽培养护预防,注意花卉的通风透光,进行适度修剪减少传染的阶梯;避免闷热潮湿的环境,减少叶面淋水。②消灭病原 白粉病多以其闭囊壳随病叶等落入地面或表土中,及时清除病落叶、并进行翻土和在植株下覆盖无菌土,以减少初侵染来源③少施氮肥,多施些磷钾肥;④初侵染期喷施三唑酮(粉锈宁)、烯唑醇等杀菌剂,目前特效药剂为醚菌酯(又名翠贝)、喷克菌。五、 红蜘蛛:7—8月高温干燥气候有利其繁殖,种类很多,体微小、红色。多集中于植株背面吸取汁液。被害叶初期红黄色,后期严重时则全叶干枯,花、幼果也会受害。该虫害繁殖力很强。防治方法:发生期可用50%三氯杀蟥砜1500倍稀释液或25%杀虫脒200—300倍稀释液喷杀,也可用40%乐果1500倍稀释液喷雾。观赏蕨类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一、侵染性病害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1. 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 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3. 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着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4. 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5. 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6. 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二、生理性病害1. 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2. 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3. 温度不适。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4. 营养不良。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三、常见虫害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1. 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2. 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3. 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4. 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

6,如何消灭棉花上面的蚜虫

蚜虫又名油虫、蜜虫、腻虫、优虫、旱虫等。种类多,繁殖率高。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同一种类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全世界已发现蚜虫有二千余种,有蚜虫危害的寄主地十分普遍,蜜露是蚜虫的排泄物。透明而稠粘,散布在蚜群下的枝和叶上。积少成多,这些物质的积聚将叶面气孔堵塞,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滞,同时蜜露又是许多菌的培养基,使植物表面发生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桃蚜、桃粉蚜、槐蚜、松蚜、柳蚜、蔷薇蚜、菊姬长管蚜等。 以菊花为例,危害的蚜虫多达五至六种,而危害时间最长、最严重的是菊姬长管蚜,在温室内终年危害。 1.菊姬长管蚜 (1)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5毫米,体深红褐色,有光泽。体、足、触有均有较粗的长毛。 (2)生活史菊姬长管蚜以无翅胎生蚜在室外越冬,3月上旬气温升高即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当平均气温在8.9~21.2℃时,完成一代需14.2天。平均气温11.1~23.4℃范围内,每头蚜虫在17天中可以繁殖后代542头,最高可繁殖691头。由于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因此虫口往往比较密集,多在顶部嫩茎处,虫体头部向下尾部在上,它们静止危害或者爬动一会之后,每隔几秒钟至十几秒钟便会有节奏地摇动。在同一时间可以见到有数十头蚜虫,摇动的行动完成一致。 (3)防治方法 ①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倍液;50%灭蚜松15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25%亚胺硫磷1000倍液;1斤烟叶或烟茎浸泡在15斤水中,24小时后即可喷用。 ③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黄斑盘瓢虫、龟纹瓢虫以及食蚜蝇、草蛉等。 2.棉蚜(又名瓜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黄色或深绿色。头、胸部及前胸背板黑色,腹部两侧有3或4对黑色斑纹。腹管圆筒形,黑色,上有瓦砌纹。无翅胎生雌蚜多为黄色,额瘤不明显。前胸背板各有个锥形小突起,腹管背面几乎无斑纹。腹管与有翅型同。有翅若蚜,夏季黄褐色或黄绿色,秋季蓝灰黄色。体两侧生有短小的褐色翅芽。虫体被有蜡粉。无翅若蚜,复眼红色,无尾片,夏季多为黄白色至黄绿色,秋季蓝灰色至蓝绿色。 (2)生活史棉蚜的寄主植物很多,已知的有近300种。每年晚秋都要转移到花椒、石榴、木槿、木荚蓉等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翌春越冬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行孤雌胎生,繁殖2~3代。4~5月间产生有翅蚜。飞到菊花、柑桔、枇杷等花卉上危害,在花卉上继续以孤雌生殖达20多代,从若蚜到成蚜共脱皮4次。晚秋产生有翅的性母蚜,又迁回越冬寄主上,胎生能产卵的无翅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经交配后,受精的雌蚜在树干缝隙和芽腋处产越冬卵。一年之中只有此时才出现有性世代。 (3)防治方法参照菊姬长管蚜 3.桃蚜(又名烟蚜、桃赤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8~2.1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绿、黄绿、褐、赤褐色,背面有黑斑。腹管细长,圆筒形,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额瘤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米左右.体鸭梨形,全体绿、桔黄、赤褐黄等色,有光泽。腹管、片及额瘤均同有翅蚜,若虫体小,近似无翅胎生雌蚜。 (2)生活史一年发生10~20代,以卵在桃树上越冬,翌年桃树萌芽时,卵孵化为干母,群集在芽上为害,后转害花和叶片,并不断进行孤雌生殖,4~5月间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它寄主上危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树,不久产生雌、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在园林上能危害桃、夹竹桃、石榴、梅花、兰花、樱花、蜀葵、柑桔等。危害普遍而严重,被害叶变黄呈不规则卷曲,最后干桔脱落,同时,桃蚜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一种主媒介害虫。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4.桃粉蚜(又名桃大尾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毫米左右,头胸部黑绿色,腹部黄绿色或橙黄色,体上被有白蜡粉。腹管短小,额瘤不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左右,长椭圆形,淡绿色,体上被有白粉。尾片圆锥形,长大,有3对长毛,若虫体小,似无翅胎生翅蚜,淡绿色,体上有少量的白粉。 (2)生活史一年发生多代。冬季以卵在桃、梅等枝条上越冬。翌春,卵开始孵化,以无翅胎生雌蚜不断进行繁殖,产生有翅蚜后,迁往芦苇等禾本科寄主上.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梅、樱桃、碧桃、杏等寄主上产卵越冬、夏、秋寄主为禾本科杂草。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叶上常有蚜虫分泌的白色蜡粉。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来源: 蚜虫又名油虫、蜜虫、腻虫、优虫、旱虫等。种类多,繁殖率高。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同一种类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全世界已发现蚜虫有二千余种,有蚜虫危害的寄主地十分普遍,蜜露是蚜虫的排泄物。透明而稠粘,散布在蚜群下的枝和叶上。积少成多,这些物质的积聚将叶面气孔堵塞,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滞,同时蜜露又是许多菌的培养基,使植物表面发生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桃蚜、桃粉蚜、槐蚜、松蚜、柳蚜、蔷薇蚜、菊姬长管蚜等。 以菊花为例,危害的蚜虫多达五至六种,而危害时间最长、最严重的是菊姬长管蚜,在温室内终年危害。 1.菊姬长管蚜 (1)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5毫米,体深红褐色,有光泽。体、足、触有均有较粗的长毛。 (2)生活史菊姬长管蚜以无翅胎生蚜在室外越冬,3月上旬气温升高即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当平均气温在8.9~21.2℃时,完成一代需14.2天。平均气温11.1~23.4℃范围内,每头蚜虫在17天中可以繁殖后代542头,最高可繁殖691头。由于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因此虫口往往比较密集,多在顶部嫩茎处,虫体头部向下尾部在上,它们静止危害或者爬动一会之后,每隔几秒钟至十几秒钟便会有节奏地摇动。在同一时间可以见到有数十头蚜虫,摇动的行动完成一致。 (3)防治方法 ①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倍液;50%灭蚜松15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25%亚胺硫磷1000倍液;1斤烟叶或烟茎浸泡在15斤水中,24小时后即可喷用。 ③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黄斑盘瓢虫、龟纹瓢虫以及食蚜蝇、草蛉等。 2.棉蚜(又名瓜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黄色或深绿色。头、胸部及前胸背板黑色,腹部两侧有3或4对黑色斑纹。腹管圆筒形,黑色,上有瓦砌纹。无翅胎生雌蚜多为黄色,额瘤不明显。前胸背板各有个锥形小突起,腹管背面几乎无斑纹。腹管与有翅型同。有翅若蚜,夏季黄褐色或黄绿色,秋季蓝灰黄色。体两侧生有短小的褐色翅芽。虫体被有蜡粉。无翅若蚜,复眼红色,无尾片,夏季多为黄白色至黄绿色,秋季蓝灰色至蓝绿色。 (2)生活史棉蚜的寄主植物很多,已知的有近300种。每年晚秋都要转移到花椒、石榴、木槿、木荚蓉等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翌春越冬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行孤雌胎生,繁殖2~3代。4~5月间产生有翅蚜。飞到菊花、柑桔、枇杷等花卉上危害,在花卉上继续以孤雌生殖达20多代,从若蚜到成蚜共脱皮4次。晚秋产生有翅的性母蚜,又迁回越冬寄主上,胎生能产卵的无翅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经交配后,受精的雌蚜在树干缝隙和芽腋处产越冬卵。一年之中只有此时才出现有性世代。 (3)防治方法参照菊姬长管蚜 3.桃蚜(又名烟蚜、桃赤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8~2.1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绿、黄绿、褐、赤褐色,背面有黑斑。腹管细长,圆筒形,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额瘤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米左右.体鸭梨形,全体绿、桔黄、赤褐黄等色,有光泽。腹管、片及额瘤均同有翅蚜,若虫体小,近似无翅胎生雌蚜。 (2)生活史一年发生10~20代,以卵在桃树上越冬,翌年桃树萌芽时,卵孵化为干母,群集在芽上为害,后转害花和叶片,并不断进行孤雌生殖,4~5月间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它寄主上危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树,不久产生雌、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在园林上能危害桃、夹竹桃、石榴、梅花、兰花、樱花、蜀葵、柑桔等。危害普遍而严重,被害叶变黄呈不规则卷曲,最后干桔脱落,同时,桃蚜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一种主媒介害虫。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4.桃粉蚜(又名桃大尾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毫米左右,头胸部黑绿色,腹部黄绿色或橙黄色,体上被有白蜡粉。腹管短小,额瘤不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左右,长椭圆形,淡绿色,体上被有白粉。尾片圆锥形,长大,有3对长毛,若虫体小,似无翅胎生翅蚜,淡绿色,体上有少量的白粉。 (2)生活史一年发生多代。冬季以卵在桃、梅等枝条上越冬。翌春,卵开始孵化,以无翅胎生雌蚜不断进行繁殖,产生有翅蚜后,迁往芦苇等禾本科寄主上.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梅、樱桃、碧桃、杏等寄主上产卵越冬、夏、秋寄主为禾本科杂草。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叶上常有蚜虫分泌的白色蜡粉。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来源: 蚜虫又名油虫、蜜虫、腻虫、优虫、旱虫等。种类多,繁殖率高。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同一种类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全世界已发现蚜虫有二千余种,有蚜虫危害的寄主地十分普遍,蜜露是蚜虫的排泄物。透明而稠粘,散布在蚜群下的枝和叶上。积少成多,这些物质的积聚将叶面气孔堵塞,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滞,同时蜜露又是许多菌的培养基,使植物表面发生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桃蚜、桃粉蚜、槐蚜、松蚜、柳蚜、蔷薇蚜、菊姬长管蚜等。 以菊花为例,危害的蚜虫多达五至六种,而危害时间最长、最严重的是菊姬长管蚜,在温室内终年危害。 1.菊姬长管蚜 (1)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5毫米,体深红褐色,有光泽。体、足、触有均有较粗的长毛。 (2)生活史菊姬长管蚜以无翅胎生蚜在室外越冬,3月上旬气温升高即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当平均气温在8.9~21.2℃时,完成一代需14.2天。平均气温11.1~23.4℃范围内,每头蚜虫在17天中可以繁殖后代542头,最高可繁殖691头。由于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因此虫口往往比较密集,多在顶部嫩茎处,虫体头部向下尾部在上,它们静止危害或者爬动一会之后,每隔几秒钟至十几秒钟便会有节奏地摇动。在同一时间可以见到有数十头蚜虫,摇动的行动完成一致。 (3)防治方法 ①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倍液;50%灭蚜松15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25%亚胺硫磷1000倍液;1斤烟叶或烟茎浸泡在15斤水中,24小时后即可喷用。 ③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黄斑盘瓢虫、龟纹瓢虫以及食蚜蝇、草蛉等。 2.棉蚜(又名瓜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黄色或深绿色。头、胸部及前胸背板黑色,腹部两侧有3或4对黑色斑纹。腹管圆筒形,黑色,上有瓦砌纹。无翅胎生雌蚜多为黄色,额瘤不明显。前胸背板各有个锥形小突起,腹管背面几乎无斑纹。腹管与有翅型同。有翅若蚜,夏季黄褐色或黄绿色,秋季蓝灰黄色。体两侧生有短小的褐色翅芽。虫体被有蜡粉。无翅若蚜,复眼红色,无尾片,夏季多为黄白色至黄绿色,秋季蓝灰色至蓝绿色。 (2)生活史棉蚜的寄主植物很多,已知的有近300种。每年晚秋都要转移到花椒、石榴、木槿、木荚蓉等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翌春越冬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行孤雌胎生,繁殖2~3代。4~5月间产生有翅蚜。飞到菊花、柑桔、枇杷等花卉上危害,在花卉上继续以孤雌生殖达20多代,从若蚜到成蚜共脱皮4次。晚秋产生有翅的性母蚜,又迁回越冬寄主上,胎生能产卵的无翅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经交配后,受精的雌蚜在树干缝隙和芽腋处产越冬卵。一年之中只有此时才出现有性世代。 (3)防治方法参照菊姬长管蚜 3.桃蚜(又名烟蚜、桃赤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8~2.1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绿、黄绿、褐、赤褐色,背面有黑斑。腹管细长,圆筒形,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额瘤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米左右.体鸭梨形,全体绿、桔黄、赤褐黄等色,有光泽。腹管、片及额瘤均同有翅蚜,若虫体小,近似无翅胎生雌蚜。 (2)生活史一年发生10~20代,以卵在桃树上越冬,翌年桃树萌芽时,卵孵化为干母,群集在芽上为害,后转害花和叶片,并不断进行孤雌生殖,4~5月间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它寄主上危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树,不久产生雌、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在园林上能危害桃、夹竹桃、石榴、梅花、兰花、樱花、蜀葵、柑桔等。危害普遍而严重,被害叶变黄呈不规则卷曲,最后干桔脱落,同时,桃蚜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一种主媒介害虫。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4.桃粉蚜(又名桃大尾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毫米左右,头胸部黑绿色,腹部黄绿色或橙黄色,体上被有白蜡粉。腹管短小,额瘤不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左右,长椭圆形,淡绿色,体上被有白粉。尾片圆锥形,长大,有3对长毛,若虫体小,似无翅胎生翅蚜,淡绿色,体上有少量的白粉。 (2)生活史一年发生多代。冬季以卵在桃、梅等枝条上越冬。翌春,卵开始孵化,以无翅胎生雌蚜不断进行繁殖,产生有翅蚜后,迁往芦苇等禾本科寄主上.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梅、樱桃、碧桃、杏等寄主上产卵越冬、夏、秋寄主为禾本科杂草。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叶上常有蚜虫分泌的白色蜡粉。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来源: 蚜虫又名油虫、蜜虫、腻虫、优虫、旱虫等。种类多,繁殖率高。生活周期比较复杂,同一种类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可出现不同的形态。全世界已发现蚜虫有二千余种,有蚜虫危害的寄主地十分普遍,蜜露是蚜虫的排泄物。透明而稠粘,散布在蚜群下的枝和叶上。积少成多,这些物质的积聚将叶面气孔堵塞,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滞,同时蜜露又是许多菌的培养基,使植物表面发生煤污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桃蚜、桃粉蚜、槐蚜、松蚜、柳蚜、蔷薇蚜、菊姬长管蚜等。 以菊花为例,危害的蚜虫多达五至六种,而危害时间最长、最严重的是菊姬长管蚜,在温室内终年危害。 1.菊姬长管蚜 (1)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5毫米,体深红褐色,有光泽。体、足、触有均有较粗的长毛。 (2)生活史菊姬长管蚜以无翅胎生蚜在室外越冬,3月上旬气温升高即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当平均气温在8.9~21.2℃时,完成一代需14.2天。平均气温11.1~23.4℃范围内,每头蚜虫在17天中可以繁殖后代542头,最高可繁殖691头。由于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因此虫口往往比较密集,多在顶部嫩茎处,虫体头部向下尾部在上,它们静止危害或者爬动一会之后,每隔几秒钟至十几秒钟便会有节奏地摇动。在同一时间可以见到有数十头蚜虫,摇动的行动完成一致。 (3)防治方法 ①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倍液;50%灭蚜松15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25%亚胺硫磷1000倍液;1斤烟叶或烟茎浸泡在15斤水中,24小时后即可喷用。 ③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黄斑盘瓢虫、龟纹瓢虫以及食蚜蝇、草蛉等。 2.棉蚜(又名瓜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黄色或深绿色。头、胸部及前胸背板黑色,腹部两侧有3或4对黑色斑纹。腹管圆筒形,黑色,上有瓦砌纹。无翅胎生雌蚜多为黄色,额瘤不明显。前胸背板各有个锥形小突起,腹管背面几乎无斑纹。腹管与有翅型同。有翅若蚜,夏季黄褐色或黄绿色,秋季蓝灰黄色。体两侧生有短小的褐色翅芽。虫体被有蜡粉。无翅若蚜,复眼红色,无尾片,夏季多为黄白色至黄绿色,秋季蓝灰色至蓝绿色。 (2)生活史棉蚜的寄主植物很多,已知的有近300种。每年晚秋都要转移到花椒、石榴、木槿、木荚蓉等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翌春越冬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行孤雌胎生,繁殖2~3代。4~5月间产生有翅蚜。飞到菊花、柑桔、枇杷等花卉上危害,在花卉上继续以孤雌生殖达20多代,从若蚜到成蚜共脱皮4次。晚秋产生有翅的性母蚜,又迁回越冬寄主上,胎生能产卵的无翅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经交配后,受精的雌蚜在树干缝隙和芽腋处产越冬卵。一年之中只有此时才出现有性世代。 (3)防治方法参照菊姬长管蚜 3.桃蚜(又名烟蚜、桃赤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8~2.1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绿、黄绿、褐、赤褐色,背面有黑斑。腹管细长,圆筒形,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额瘤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米左右.体鸭梨形,全体绿、桔黄、赤褐黄等色,有光泽。腹管、片及额瘤均同有翅蚜,若虫体小,近似无翅胎生雌蚜。 (2)生活史一年发生10~20代,以卵在桃树上越冬,翌年桃树萌芽时,卵孵化为干母,群集在芽上为害,后转害花和叶片,并不断进行孤雌生殖,4~5月间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它寄主上危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树,不久产生雌、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在园林上能危害桃、夹竹桃、石榴、梅花、兰花、樱花、蜀葵、柑桔等。危害普遍而严重,被害叶变黄呈不规则卷曲,最后干桔脱落,同时,桃蚜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一种主媒介害虫。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4.桃粉蚜(又名桃大尾蚜): (1)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毫米左右,头胸部黑绿色,腹部黄绿色或橙黄色,体上被有白蜡粉。腹管短小,额瘤不显著。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左右,长椭圆形,淡绿色,体上被有白粉。尾片圆锥形,长大,有3对长毛,若虫体小,似无翅胎生翅蚜,淡绿色,体上有少量的白粉。 (2)生活史一年发生多代。冬季以卵在桃、梅等枝条上越冬。翌春,卵开始孵化,以无翅胎生雌蚜不断进行繁殖,产生有翅蚜后,迁往芦苇等禾本科寄主上.至晚秋又产生有翅蚜迁返桃、梅、樱桃、碧桃、杏等寄主上产卵越冬、夏、秋寄主为禾本科杂草。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叶上常有蚜虫分泌的白色蜡粉。 (3)防治方法 参照菊姬长管蚜。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