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猪开花,药材 猪苓开什么花 是什么叶子呢

中草药猪开花,药材 猪苓开什么花 是什么叶子呢

本文目录一览药材猪苓开什么花是什么叶子呢2,猪苓几月开花什么颜色有图片吗3,请问这种植物学名叫什么春天里生长比较多那个花瓣可以拔出来4,猪苓几月开花什么颜色有图片吗5,谁知道猪苓开花是什么样子猪苓长在什么地方每个季节都是什么样子6,福建……

本文目录一览

1,药材 猪苓开什么花 是什么叶子呢

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1-4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黄色。孔口圆形或破裂呈不规则齿状,延生,平均每毫米2-4个。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7-10μm×3-4.2μm。经济价值: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是著名中药,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含猪苓多糖(glucan),试验抗癌。是真菌,所以不开花,也没有叶子。
不好看,跟猪屎差不多 所以又叫猪屎苓
呵呵,猪苓不开花,春夏时象我们吃的蘑菇一样,由许多小伞组成,叫子实体。冬天时在土里缩成一团,皮黑里白的疙瘩,叫菌核。我们入药时一般只用冬日的。

中草药猪开花

2,猪苓几月开花什么颜色有图片吗

猪苓花、猪灵芝,子实体丛生,肉质,味道鲜美,地下部分的菌核即是中药材的猪苓,菌核不规则、块状,棕黑色至黑色。是一种药材。没见过你说的花!!

中草药猪开花

3,请问这种植物学名叫什么春天里生长比较多那个花瓣可以拔出来

地黄
这种植物学名叫: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地黄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就是地黄,俗称猪妈妈。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见于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也可栽培。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像是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因为看花的形态像是玄参科植物。是否有块状根?如果有就应该是了。详细资料参考百度

中草药猪开花

4,猪苓几月开花什么颜色有图片吗

猪苓为菌类,不开花。猪苓,是一种药用真菌,长得像生姜。是著名中药,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大小不等。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1-4cm。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扩展资料:采集方法野生猪苓呈不规则块状,药农们常根据其形状和大小分为“猪屎苓”和“鸡屎苓”。猪屎苓的特点是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有椭圆形的像土豆,或长形的略扁而弯曲,或分枝样像生姜。它们集聚在一起生长。鸡屎苓块小,分布均匀,大小基本相等,每窝少者0.25kg以下,最多也不超过5kg。其共同特点是外表面呈黑褐色,似煤块样,但无煤样光泽。表面粗糙,有瘤状突起,凹凸不平,整体有皱缩,体坚而实,断面呈白色或黄白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猪苓

5,谁知道猪苓开花是什么样子猪苓长在什么地方每个季节都是什么样子

您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 一下是猪苓开花的图片猪苓多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坡度20-50°的向阳山地、林下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植被多为阔叶次生林,常见树种为柞、槭、橡、榆、杨、柳、竹等。(常用中药材)一般在3月下旬,表土层5厘米处温度达到8-9℃时,菌核开始生 猪苓-药用长,菌核体上萌发出许多白色毛点,随着气温的升高,毛点不断长大变厚,形成肥嫩有光泽的白色菌核,逐渐向地表生长。8、9月地温达12-20℃时,菌核生长进入旺盛期,体积、重量迅速增加。菌核色泽从基部到中间由白变黄。此时如遇连阴雨天,空气湿度增高,部分菌核生长出子实体,开放散出孢子。随着地温下降,子实体很快枯烂。10月以后,当地温降至8-9℃时,猪苓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翌年春又萌发分生新的菌核。如此年得继生,群体合聚形成一窝。土壤肥沃,营养丰富,菌核大而多,分叉少,俗称"猪屎苓";土质瘠薄,养料不足,结苓小,分叉多,俗称"鸡屎苓"。在外界环境条件极端不利时,猪苓将停止生长,菌核老化,色泽变为深黑色,核体出现大小孔眼,直至腐烂。

6,福建人炖汤放的像细树根一样的中药叫什么

弱弱说一句,虫草么~
是鸡骨草
【竹叶参的功效介绍】: 竹叶参 (《陕西中草药》)   【异名】白龙须、竹叶七、獆猪七、白毛七(《陕西中草药》),石竹根、竹节参、竹根七(《贵州药植目录》),白根药、小竹根、倒竹散、老虎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广东万寿竹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广东万寿竹,又名:山竹花、一线香、竹节草、玉竹草、白子草、竹叶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根茎短,簇生多数须根。茎细,有分枝。叶互生,质薄;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1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有明显平行脉;叶柄短。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有花2~4朵,罕为5~7朵;花序柄短,顶部有一片与叶相似的毡片;花下垂,白色或淡紫色,钟状,长1.5~2厘米,裂片6,基部有距;雄蕊6;子房3室。浆果球形,黑色,花期夏季。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分布陕西及长江以南各地。本品在贵州地区亦作百尾笋使用,参见百尾笋条。 药用价值   【采集】夏秋间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苦辛,凉。 ①《云南中草药》:苦,凉。 ②《江西草药》:性平,味苦辛。   【功用主治-竹叶参的功效】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治高热不退,虚劳骨蒸潮热,风湿麻痹,关节腰腿疼痛,痛经,月经过多,痈疽疮疖,跌打损伤,骨折。   ①《陕西中草药》:滋阴补虚,祛风湿,活络镇痛。治虚劳,骨蒸潮热,肺结核,心慌气短,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②《云南中草药》:接骨止血.消炎止痛,祛风除湿。   ③《江西草药》:祛风散热,舒筋活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炖鸡、研末为散。 外用:捣敷患处。   【选方】①治小儿高烧:山竹花根适量,研末。 每次一钱,日二次,冷开水送服。   ②治手足麻痹:山竹花根二两,鸡蛋一个。水炖,服汤食蛋。   ③治风湿痛:山竹花根六钱,红孩儿根五钱,茜草根、大血藤根、虎刺根各三钱。用白酒一斤浸泡七天,每次服五钱至二两,早晚各一次。   ④治腰痛:山竹花根适量,研末。每次二钱,水酒冲服,早晚各一次。(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⑤治风湿关节痛,痛经,月经过多,肺结核:白根药三至五钱。水煎服或炖鸡服。(《云南中草药》)   ⑥治跌打损伤,骨折,枪伤,疮疖,蜂窝组织炎:白根药(鲜)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⑦治毒蛇咬伤,引起昏迷:山竹花根二饯,研末,用万年青根三钱,煎水冲服。(《江西草药》)

7,泥胡菜的价值

泥胡菜莲座期叶片柔软,气味纯正,开花期前茎秆脆嫩,水分多,纤维少,花蕾和幼苗不仅为多数家畜所喜食,而且是人们春季食用的野菜,是猪、禽、兔的优质饲草,全株切碎煮熟喂猪,饲用价值更高。进入结籽期,根出叶老化,茸毛粗硬,叶绿体解体,叶片枯黄,除煮熟喂猪外,多数家畜不再采食。所以,泥胡菜是一种春季短期饲用牧草。另外,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可治疗乳腺炎,疔疮、颈淋巴炎、痈肿,牙痛、牙龈炎等病症。【来源】菊科泥胡菜属植物泥胡菜,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扎捆,用时切段。【性味归经】辛,平。【各家论述】1.《质问本草》:煎汤,洗大肠痔漏。2.《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瘀生肌。【功能主治】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用于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痈肿疔疮,风疹瘙痒。【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外洗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附方】①治各种疮疡:泥胡菜、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②治疔疮:泥胡菜根、苎麻根、折耳根各适量,捣绒敷患处。③治乳痈:泥胡菜叶、蒲公英各适量。捣绒外敷。④治刀伤出血:泥胡菜叶适量。捣绒敷伤处。⑤治骨折:泥胡菜叶适量。捣绒包骨折处。(②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主料:泥胡菜500克调料:姜10克,盐5克,味精2克,醋10克,白砂糖10克,胡麻油15克炝泥胡菜的特色:此菜色泽碧绿,脆嫩爽口,咸鲜微甜酸。教您炝泥胡菜怎么做,如何做炝泥胡菜才好吃 1.将泥胡菜洗净,切成段,入开水锅中焯熟,捞出沥水,放入盆中。 2.将姜丝、精盐、味精、糖、醋、花椒油趁热加入盆中拌匀,加盖稍焖,装入盘中即可。
泥胡菜(《救荒本草》)【异名】苦马菜、牛插鼻(《质问本草》),石灰菜(《江苏野生食用植物》),糯米菜、猫骨头(《贵州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泥胡菜的全草。【植物形态】泥胡菜二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具肉质圆锥形的根。茎直立,具纵纹,光滑或有白色丝状毛。基生叶具柄,倒披针状椭圆形,长7~21厘米,羽状分裂,先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有时3裂,两侧裂片7~8对,长椭圆状倒披针形,下面有白色丝状毛;中部叶椭圆形,先端渐尖,羽状分裂,无柄;上部叶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头状花序多数,总苞球形,长12~14毫米,宽18~22毫米;苞片5~8层,外层苞片卵形,中层苞片椭圆形,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各层苞片背面尖端下具紫红色鸡冠状小片1枚。管状花紫红色,长13~14毫米。瘦果椭圆形,长2.5毫米,具纵棱,冠毛白色,2列。花期5~6月。生于路旁荒地或水塘边。我国分布甚广。【采集】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苦,凉。①《质问本草》:"性寒。"②《贵州草药》:"性凉,味微苦。"③《河南中草药手册》:"辛,平。"【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祛瘀。治痔漏,痈肿疔疮,外伤出血,骨折。①《质问本草》:"煎汤,洗大肠痔漏。"②《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瘀生肌。"【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选方】①治各种疮疡:泥胡菜、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②治疔疮:糯米菜根、苎麻根、折耳根各适量,捣绒敷患处。③治乳痈:糯米菜叶、蒲公英各适量。捣绒外敷。④治刀伤出血:糯米菜叶适量。捣绒敷伤处。⑤治骨折:糯米菜叶适量。捣绒包骨折处。(②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8,金铃子怎样叫的

川楝子
书名:川楝子,俗名:金铃子
不是这样,叫川楝子没错,但不是苦楝子这是两种药才。川楝子是调气药,而苦楝子是杀虫药
俗称苦楝子、因四川出产的为道地药材所以又叫川楝子。 金铃子因其果实成熟时呈金黄色、风吹时相互碰撞会发出声响尤如风铃而得名!
川楝子   别名 金铃子   来源 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d. Et Zucc.的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回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cm;羽叶4~5对,小叶5~11,狭卵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全缘或少有疏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5~6裂;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12,花丝合生成筒;子房上位,瓶状,6~8室。核果圆形或长圆形,直径约3cm,黄色或栗棕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于丘陵、田边;有栽培。主产四川、云南。   采制 冬季果实成熟、果皮黄色时采收,晒干。   性状 果实类球形,直径2~3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基,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粘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化学成分 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性味 性寒,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英文名】 FRUCTUS TOOSENDAN   【拉 丁 名】Fructus Toosendan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源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叶互生,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夏季开紫色花,腋生圆锥状排列的聚伞花序。核果大,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3厘米,红色或栗棕色,有光泽,核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3~5粒。   【制法】 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黄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理作用】   1.驱虫作用:   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低浓度(1:5000-9000)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被认为川楝素是对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较迟,约24-48小时,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   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在大白鼠上记录膈神经放电和膈肌肌电,观察川楝素对呼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川楝素(2mg/只,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0.01-0.15mg/只)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川楝素对清醒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3.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   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也叫川楝子 川楝实,----川楝树子,楝实,金铃子,仁枣,石茱萸

9,韩信草是什么中药

韩信草   种中文名:韩信草   种拉丁名:Scutellaria indica Linn.   种别名 :耳挖草、大力草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属中文名:黄芩属   属拉丁名:Scutellaria   作者:王美转贴自:中国花卉盆景网点击数:252   唇形科黄岑属多年生草本   Scutellaria indica linn.   韩信草又名耳挖草、金茶匙、牙刷草。叶对生,叶卵状椭圆至线状披针形,花着生于叶腋,粉紫色。我国分布较广,华南、华东、台湾分布较多。   野生的韩信草常见于田间、溪边及疏林下,因此韩信草喜湿润、蔽荫或部分遮阴的环境条件下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多用播种繁殖,发芽适温为18-22℃,因种子较小,覆土要薄,一周左右发芽。生长前期可少量施用氮肥,开花前多施磷钾肥,以促进发棵及开花。因韩信草生长强健,少有病虫危害。   韩信草多用于盆花及花坛栽培,也可用于风景园林及地栽。   韩信草的药用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春夏采集为好。采后,洗净晒干,扎把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微辛温,气香。舒筋活络,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跌打肿痛,外伤出血,产后四肢麻木,毒蛇咬伤。煎服15--30g,捣敷外用。   禁忌 孕妇慎用。
【别 名】 耳挖草,大力草,蓝花茶匙癀。   【来 源】 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韩信草Scutellaria indica Linn.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韩信草又名向天盏。为多年生草本;茎单生或数茎丛生,发自短的根状茎,高12~28厘米,细瘦,方柱形,被微柔毛。叶草质至近纸质,心状圆形至卵圆形,有时椭圆形,长1.5~2.6厘米,顶端钝或圆,基部圆或多少呈心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被柔毛或糙伏毛;叶柄长0.4~1.4厘米或过之。春、夏季开花;花蓝紫色,对生,多朵排成顶生总状花序;萼长2.5毫米,钟状,二唇形,后裂片背部的圆形盾片长约1.5毫米,结果时增大至3毫米;花冠长1.4~1.8厘米,被微柔毛,冠管基部向前膝状骤曲,上部直伸,檐部二唇形,上唇盔状,微凹头,下唇裂片较大,卵圆形,中部缢缩;雄蕊4枚,为二强雄蕊。小坚果4个,卵形,长约1毫米,藏于增大的宿存萼内。 生于山坡、草地、旷野、路旁、山谷和林缘。分布于我省及陕西、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亦有分布。   【药 材】 产地:我省各地有产。 采收加工:春、夏季开花期采收。拔取全草,抖去泥沙,洗净,晒干。 性状:全草长10~25厘米。根纤细。茎呈四柱形,有分枝。叶对生,具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圆形、卵圆形,长1~2厘米,宽0.8~ 1.5厘米,绿褐色,先端钝,基部心脏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密生细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冠蓝色,多已脱落。小坚果横生,残留的花萼呈钟状,萼筒背上生有一囊状盾鳞,呈"耳挖"状。气微,味微苦、咸。 质量要求:以茎枝细匀、叶多、绿褐色、带"耳挖"状果枝者为佳。 包装贮藏:捆压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   【炮 制】 拣除杂质,切段,筛去灰屑。   【医疗用途】 性味 辛、苦,微寒。 归经:归心、肝、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祛风止痛。用于肝热烦躁,肺热喘咳,血热咳血、吐血,咽喉肿痛,风火牙痛。外用治疗疮痈肿,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6~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韩信草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大力草、耳挖草(《生草药性备要》),金茶匙(《本革求原》),大韩信草(《南宁市药物志》),顺经草(《贵阳民间药草》),调羹草、红叶犁头尖(《湖南药物志》),大叶半枝莲、笑花草(《广西中草药》),虎咬癀、向天盏(《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韩信草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韩信草 多年生草本,全体被毛,高10~37厘米。茎四方形,直立,基部倾卧,有分枝。叶对生,圆形、卵圆形或肾形,长8~29毫米,宽10~28毫米,先端钝圆,基部心脏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密生细毛;叶柄长5~15毫米。花轮有花2朵,集成偏侧的顶生总状花序;苞片卵圆形,两面都有短柔毛;小梗基部有1对刚毛状小苞片;花萼钟状,长2毫米,外面被粘柔毛,具2唇,全缘,萼筒背上生1囊状盾片;花冠紫色,2唇形,长约19毫米,外面被有腺体和短柔毛,上唇先端微凹,下唇有3裂片;雄蕊2对,不伸出,药室靠合;花柱着生子房底,先端2裂,小坚果横生,卵圆形,有小瘤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长于路边、山坡。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各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芩素等黄酮类、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辛苦,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辛,性平。" ③《贵阳民间药草》:"苦,寒,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肺三经。" 【功用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止痛。治跌打损伤,吐血,咳血,痈肿,疔毒,喉风,牙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蛇伤,祛风散血,壮筋骨,消肿,浸酒妙。" ②《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祛风散瘀。治跌打,蛇伤,疮疡。" ⑧《贵阳民间药草》:"平肝清热。治肝火旺,烦躁。"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消肿退癀,逐血破瘀,排脓消痈,凉血止血,利咽喉。主治一切喉癀,亦治肺火高热喘咳,吐血,咳血咯血,瘀血作痛,刀伤出血,恶疮痈肿,虎、犬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捣汁,1~2两)。外用:捣敷。 【宜忌】《广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选方】①治跌打损伤,吐血:鲜韩信草二两。捣,绞汁,炖酒服。(《泉州本草》) ②治吐血、咯血:鲜韩信草一两。捣,绞汁,调冰糖炖服。(《泉州本草》) ③治劳郁积伤,胸胁闷痛;韩信草一两。水煎服。或全草半斤。酒-斤,浸三天。每次一两,日二次。(《福建中草药》) ④治痈疽,无名肿毒:鲜韩信草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⑤治一切咽喉诸症:鲜韩信草一至二两。捣,绞汁,调蜜服。(《泉州本草》) ⑥治牙痛:韩信草、入地金牛各二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⑦治白浊、白带:韩信草一两。水煎或加猪小肠同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毒蛇咬伤:鲜韩信草二两。捣烂绞汁冲冷开水服,渣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半枝莲就是韩信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