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毛香,农村用来做饼吃的毛香学名叫什么

中草药毛香,农村用来做饼吃的毛香学名叫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农村用来做饼吃的毛香学名叫什么2,请问这开绿花的植啥名谢谢3,毛麝香的药用价值4,麝香具有哪些医用功效5,什么是毛香附子6,香附是什么7,中药麝香主治啥病它来源于哪些地方8,蘩香是什么中药9,地锦草黄毛耳草樟树根香薷枫树叶的……

本文目录一览

1,农村用来做饼吃的毛香学名叫什么

农村用来做饼吃的毛想学名就是混香。
你好! 栗子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吃药了,猪鼻子似的,毛肖雪梅就是香菜。

中草药毛香

2,请问这开绿花的植啥名谢谢

绵毛马兜铃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密被黄白色绵毛,花期6—8月,果期9—10。 是中草药中的的一种,生于山坡草丛和沟旁路边。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陕西亦产。气微香,味苦而辛。祛风湿,通经络,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腹痛、疟疾、痈肿。用量3—9g。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脘腹疼痛、跌打伤痛、外伤出血、乳痈及多种化脓性感染。 中文学名 绵毛马兜铃 别 称 寻骨风、黄木香、毛香、猴耳草

中草药毛香

3,毛麝香的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有祛风解表、化湿消喘功效,主治感冒、咳嗽、头痛发热、食带等。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散瘀消肿,解毒止痒。用于小儿麻痹初期,受凉腹痛,风湿骨痛。外用跌打损伤,肿痛,痈疖肿毒,黄蜂螫伤,湿疹,荨麻疹。

中草药毛香

4,麝香具有哪些医用功效

麝香(开窍,辟秽,通络,散瘀) [药 名]:麝香 [拼 音]:SHEXIANG [英文名]:Musk [来 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 [功 效]:开窍,辟秽,通络,散瘀。 [主 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症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性味归经]:辛,温。①《本经》:“味辛,温。”②《别录》:“无毒。”③《药性论》:“味苦,辛。” 入心、脾、肝经。①《本草汇言》:“入足太明、手少阴经。”②《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3~5厘。外用:吹喉、畜鼻、点眼、调涂或入膏药中敷贴。 [用药忌宜]:孕妇忌用。 [药物配伍]:配冰片:开窍醒神。配乳香:活血消肿止痛。配肉桂:催产下胎。[别 名]:当门子、脐香(《雷公炮炙论》)、麝脐香(《纲目》)、四味臭(《东医宝鉴》)、臭子、腊子(《中药志》)、香脐子(《中药材手册》)。 处方名:麝香、麝香仁。麝(《本经》),又名:麝父(《尔雅》)、香獐(《纲目》)、土獐(《本草述》)、拉石子、獐子、山驴子 [处方名]:麝香、射香、元寸、当门子等 [商品名]:毛壳麝香:又名毛麝香、毛香、整麝香。为猎取后割下香囊阴干者。以皮薄、饱满、有弹性,干燥、香气浓者为佳。 麝香仁:又名麝香肉、散麝香、散香。为剖开香囊,除去皮囊后剩余部分阴干者。以颗粒紫黑色、粉末棕褐色、质柔、油润、香气浓者为佳。 当门子:又名香子。呈颗粒状的优质麝香仁。 元寸:又名元寸香、寸香。为呈粉末状的麝香仁。 黑子麝香:为麝香仁黑色,粉末棕黄,香气浓烈,富有油性者。 [药用部位]:本动物的肉(麝肉)以及香腺囊的外皮(麝香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现在多人工饲养。药材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此外,东北、河南、安徽、湖北、广西、贵州、青海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活麝取香:选3岁以上的壮年雄康,缚在取麝台上,腹部向上。取香者以左手固定麝香囊(香腺囊),并分开囊口,右手持经过消毒的取香匙,徐徐插入,深度视麝香囊大小而定,防止损伤香囊。插入后,轻轻转动取香匙,并向外掏取麝香,用盘盛取。取香后,用消炎药涂搽囊口,然后将麝放回。一般每年冬、春取香1次,也有每年3、4月和7、8取香2 次。过去多猎麝取香,在冬、春季猎取雄麝,连腹皮割下麝香囊,阴干。将毛剪短,即为“整麝香”,又称“毛香”。挖取囊中的麝香颗粒,称为“麝香仁”,又称 “散香”。 [拉丁名]:药材Moschus原动物麝Moschus moschiferus L。 [炮制方法]:用温水浸润香囊,割开后除去皮毛内膜杂质,用时取庸香仁研细。①《雷公炮炙论》: “凡使麝香,用当门子尤妙,微研用,不必苦细也。”②《本草蒙签》:“勿近火、日,磁钵细擂。”③《本草述》:“如欲细甚,人醇酒少许,不损香气,”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①整麝香:呈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细短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有一小孔(囊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色的革质皮。另一面为黑棕色的皮膜,无毛,手捏略有弹性。用剪刀剪开,可见中层皮膜,呈银灰色且透明,习称“银皮”,内层皮膜呈棕红色,习称“油皮”,再内包含有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质较柔软,有特异的香气。②麝香仁:鲜时呈稠厚黑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或紫红色的粉未,并偶尔夹有细毛。其中呈块伏颗粒者习称“当门子”,为不规则圆形或扁平状,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质柔有油性,手捻成团而不粘手、不结块,手放开立即松散弹起。有强烈而特异的香气,味微苦而略辣。均以质柔软、有油性。当门子多。香气浓烈者为佳。显微鉴定:粉末:黄棕色。①分泌物团块由许多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物聚集而成,黄色、淡黄棕色或暗棕色,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或簇状结晶,结晶透明或半透明,有的边缘不整齐。另有类圆形油滴散在或存在于团块中,半透明,表面具细点。②表皮组织碎片糸香囊内壁脱落物,无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可见多条纵皱纹,有的附着油滴及结晶。 [中药化学成分]:含水分22.56% (常温,减压,浓硫酸干燥器中),灰分3.62%(中台钾、钠、钙、镁、铁、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氮化合物(中含碳酸铵1.15% ,铵盐中的氨1.89% ,尿素0.40% ,氨基酸氮1.07% ,总氮量9.15% ),胆甾醇2.19% ,粗纤维0.59% ,脂肪酸5.15% ,麝香酮(Mus- cone)1.2%.麝香主要芳香成分为麝香酮,但又含少量的降麝香酮(Normuscone)。麝香纯干燥品一般组成的范围如次:水溶性物质 50~75% ,乙醇溶性物质10~15%,水分10~15% (常温、浓硫酸干燥器中),灰分7~8% ,麝香酮0.5~2%.主含麝香酮(muscone)0.5%-2%,有特异强烈香气。另含鹿香吡啶(muscopyridine);甾体化合物有胆甾醇、胆甾-4-烯-3-酮(cholest-4-en-3-one)、5α-雄甾烷-3,17 -二酮(5α-androstane-3,17-dione)、5β-雄甾烷-3,17-二酮、3α-羟基-5α-雄甾烷-17-酮、3α-羟基-5β-雄甾烷-17-酮、3β-羟基-5α-雄甾烷-17-酮、雄甾烷-4-烯-3,17-二酮、雄甾烷-4,6-二烯-3,17-二酮、5α—雄甾烷——3β—17α—二醇、5β—雄甾烷—3α—17β—二醇、5β—雄甾烷—3α—17α—二醇等;脂类化合物有甘油二软脂油酸酯、棕榈二油酸酯、棕榈三油酸酯、棕榈酸甲酯、油酸甲酯醇。尚含蛋白质和多肽,其中分子量约为5000—6000的多肽,具抗炎活性,含15个氨基酸,主为甘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天东氨酸。 [中药化学鉴定]:(1)取本品细粉,加五氯化锑共研,香气消失;再加氨水少许共研,香气恢复。(2)取狭长滤纸条,悬入本品乙醇提取液中,1h后取出,干燥,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上部显亮黄色、中部显青紫色;有时上部及中部均显亮黄色带绿黄色。

5,什么是毛香附子

香附一般生在潮湿水边,挖出后有细毛和粗皮,称为毛香附,现在把毛香附放在特制的滚筒中,去除细毛和粗皮,称光香附。
即是中药香附。香附有理气解郁,止痛调经的功效,可以治疗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疾病。

6,香附是什么

香附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理气类的中药,其药性辛、微苦、微甘,平,归于肝、脾、三焦经。香附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香附主要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胸胁满痛、脘腹胀痛等;也可以用于肝郁所致的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病症。
从外表看,香附就是植物的根茎模样,这究竟是什么植物的根茎呢? 香附,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本品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和须根断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

7,中药麝香主治啥病它来源于哪些地方

麝(shè)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简称“麝”。猎麝取香是捕到野生成年雄麝后,将腺囊连皮割下,将毛剪短,阴干,习称“毛壳麝香”、“毛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 活麝取香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的。目前,普遍采用快速取香法,即将麝直接固定在抓麝者的腿上,略剪去覆盖着香囊口的毛,酒精消毒,用挖勺伸入囊内徐徐转动,再向外抽出,挖出麝香。毛壳麝香为囊状球形,直径3-7cm,重约为30g。开口面有孔,直径约为3mm,表面褐色,有灰白色的毛绒;背面为革质,紫褐色,具有弹性;抛开面内侧紫褐色,有皮膜,并还含有颗粒状或粉末状的麝香仁。 麝香仁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为颗粒状,且能挡住囊口,所以习称“当门子”。表面光滑,油润、光亮、呈紫褐色,是麝香中的佳品。而另外一种为粉末状,这种品种颗粒小,且光泽欠佳、油性差,且含有脱落的毛。麝香 - 应用 1.用于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最宜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药,组成凉开之剂,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抱龙丸等;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麝香-饮片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用于血淤经闭,徵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本品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每周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 4.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常与肉桂为散,如《张氏医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医药集锦》堕胎丸。 此外,近代临床报道用人工麝香片口服或用人工麝香气雾剂治疗心绞痛,均取得良好效果:由麝香、猪牙皂、白芷等制成麝香心绞痛膏,分别敷于心前区痛处及心俞穴,2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麝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白癜风,均有显效;用麝香埋藏或麝香注射液治疗肝癌及食道、胃、直肠等消化道肿瘤,可改善症状、增进饮食;对小儿麻痹症的瘫痪,亦有一定疗效。
主治:1.各种原因所致之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2. 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 3.血瘀经闭,症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 4.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来源: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8,蘩香是什么中药

麝香;
蘩拼音:fán : 白蒿:草本植物名。一名艾蒿,俗呼蓬蒿。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白蒿   (《本经》)   【异名】蘩(《诗经》),皤蒿(《毛诗传》),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传》),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开宝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籽蒿   二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被白毛,多分枝。单叶耳生;有柄;2~3回羽状深裂或全裂,终裂片宽线形、线形或近披针形,先端常钝,上面绿色,毛较少,下面灰绿色,密生白毛;茎上部的叶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近无柄。头状花序半球形,径5~7毫米,有梗,下垂,排成圆锥状花序;总苞片密被白毛,最外列者线形,灰黄绿色;小花皆为管状,黄色,表面有腺点,全部结实,花托有毛,毛几与小花等长。瘦果小,狭长倒卵形,具纵纹,黄褐色,长不及1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长河边、草地、荒地。分布东北、华北及甘肃、陕西,豫西等地。   【化学成分】本植物的绿色部分含一种倍半萜烯类白蒿宁,地上部分又含白蒿素、洋艾内酯和洋艾素。   干植物含生物碱0.12~0.2%、焦性儿茶酚糅质0.499%、黄酮类0.831%、内酯类,及微量的呋喃香豆精,此外,又含芸香甙、异槲皮甙。   【药理作用】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r-内酯,对金黄色薄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平,无毒。"   ④孟诜:"寒。"   【功用主治】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和病毒感染(俗称上火)等。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   【选方】治恶癞疾,遍体面目有疮者: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麴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僧深集方》)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取白蒿鲜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5~7日为一疗程;或制成冲剂及片剂服用。共治100例,显效(3天内达临床治愈)70例,有效(4~7天内达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为93%。据部分病例观察,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1.35天,便次恢复正常2.12天,腹痛消失1.55天,里急后重消失1.68天;大便镜检恢复正常及细菌转阴平均时间分别为3.02天和5.65天。疗效似较黄连、痢特灵、合霉素等为高。冲剂、片剂疗效似较煎剂为差。   其茎叶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气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白兔食之仙。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附方:茵陈羹。除大热黄疸,伤寒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嫩茎叶可供食用。清明节之际,正是白蒿风华正茂之时,上坟祭祀的人们络绎不绝,顺便采集白蒿治病或是解馋。白蒿的吃法有许多,一是吃包子、团子做馅,二是掺进玉米面蒸窝头,还可以清拌豆腐,也可以蒸熟了吃……都挺好吃。   白蒿窝头:将白蒿嫩茎叶去杂洗净,切碎,掺进玉米面,拌匀和好,蒸窝头。既调剂了伙食,又能防病治病。

9,地锦草黄毛耳草樟树根香薷枫树叶的功效各是什么

名称:地锦草 类别:清热药 拼音:DI JIN CAO 拉丁: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 别名:奶草、血见愁、血风草、铺地锦 药用部位:全草 药材性状:常皱缩卷曲,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无臭,味微涩。 产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地道沿革: 栽培要点: 性味归经:平;辛;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痢疾,泄泻,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撒。 禁忌:血虚无瘀及脾胃虚弱者慎服。 黄毛耳草 (《浙江民间草药》) 【异名】敷地两耳草、铜眼狮、地坎风、铺地蜈蚣(《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山蜈蚣、对叶寸节草(《浙江民间草药》),过路蜈蚣、串地蜈蚣、白山茄、地蜈蚣、落地蜈蚣、摊地蜈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腹泻草(《中草医药经验交流》)。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黄毛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黄毛耳草多年生草本,常呈铺散匍匐状,全株均被有黄绿色细长柔毛,以茎、叶柄、托叶、叶背、脉间等处为多。 茎具角棱,纤弱,节上有须根。 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2.5厘米,宽6~12毫米,先端尖,全缘,基部稍圆;托叶连合成鞘状,膜质,边缘钻状齿裂。 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柄长2~3毫米,萼筒漏斗形,4裂;花冠漏斗形,长5~6毫米,4裂,淡紫白色,稀为白色,4裂;雄蕊4;子房2室,柱头2裂,棒状。 蒴果,扁球形,长和宽均约2毫米,室背开裂;萼片宿存。 种子黑棕色,细小。 花期7月。 果期9月。 生于路边、旷地、溪边、山坡。 分布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①《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微苦,无毒。 ②《湖南药物志》:辛苦酸涩,无毒。 【功用主治-黄毛耳草的功效】清热,除湿,活血舒筋。 治黄疸,水肿,乳糜尿,痢疾,腹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腺炎。 ①《中国药植志》:浸酒或煎水服,治劳伤出血,并有舒筋活络的功能;捣烂敷患处,治无名肿毒及扭伤。 ②《浙江民间草药》:散血治内伤。 ③《湖南药物志》:行气散瘀,清热解毒,凉血,固齿,明目。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尿,平肝。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捣汁或浸酒。 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湿热黄疸:鲜黄毛耳草一至二两。 水煎服,连服三至七天。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鲜黄毛耳草一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③治湿热水肿:鲜黄毛耳草一至二两,水煎服;另用石蒜鲜鳞茎一两,蓖麻种子二钱,共捣烂敷足心。 (《福建中草药》) ④治小儿急性肾炎:鲜黄毛耳草水煎加红糖服。 二至三岁八钱至一两;四至六岁一两至一两半;七至十岁一两半至二两;十岁以上者二两至二两半。 以上均为一日量,分三次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乳糜尿(膏淋):鲜黄毛耳草二两,金樱根六钱,灯心草、贯众各五钱。 加水三碗煎成一碗。 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如尿中有圆柱样物,加星宿菜全草七钱,牡荆子五钱;妇女患者加地菍根一两;病重者黄毛耳草增加一两。 忌食姜、葱、蒜等。 (江西《草药手册》) ⑥治痢疾,肠炎:鲜腹泻草二两(干品一两),洗净,加水浓煎,去渣,取药液,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冲服。 一天分两次服。 (《中草医药经验交流》) ⑦治中暑吐泻:鲜黄毛耳草一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⑧治小儿高热昏睡:黄毛耳草三钱,艾叶一钱,钩藤二钱,山查三钱,蜂窝一钱。 水煎服。 每小时服一次,每次服一匙。 (《湖南药物志》) ⑨治乳腺炎:黄毛耳草一两。 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⑩治妇女血崩:黄毛耳草,水煎,取汁冲红糖服。 (《中国药植志》) ⑾治跌打损伤及蛇咬伤:鲜黄毛耳草捣汁饮,渣敷患处。 (《浙江民间草药》) 樟树根的功效介绍: 樟树根 (《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根。 植物形态详樟树果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性微温,味辛。 【功用主治-樟树根的功效】祛风散寒。 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感冒头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 香薷 主要成分:花香薷含有挥发油0.3%,其中主成分为香薷二醇。还含甾醇、酚性物质和黄酮甙等。 全草含挥发油约0.7%,油中主含香芹酚约65%,另含香芹酚乙酸酯、麝香草酚、对聚伞花烃、α-侧伯酮、d-芳樟醇、α-丁香烯、l-龙脑及α-侧柏烯等萜类化合物。 性状:质脆,易折断,叶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可见背面凹下的腺点,茎顶有果穗,宿萼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坚果4,近圆球形,具网纹,气浓清香,味凉,微辛。 功能主治: 1、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可用黄连(姜汁炒)代替。 2、水肿。用干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3、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4、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 l~3钱,或研末。 不良反应和注意: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证当忌用。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其它:置阴凉干燥处 枫树叶 治疗草鱼肠炎病73例,同样用枫树叶治疗草鱼皮肢白粉18例,有效率达86%。 1 治草鱼肠炎病 当发现草鱼肛门拖着一条黄色或白色粪便、游动时不掉不散,轻压腹部有黄水或血水渗出时,伴有肛门发炎。应立即用鲜枫树叶2.4千克/100千克鱼,按叶、水比1:10煮汁拌入饲料里,连喂3——4天就可见效。 2 治草鱼白粉病 藻类寄生于草鱼皮肤后,刺激鱼体增生粘液,使鱼体长有一层白粉,直接影响草鱼的生长。此病多发生在藻类生长繁殖的旺盛时期。当发现鱼体上出现白粉时,每667平方米用枫树叶25——30千克,均匀地投入鱼池中,沉入水中,约7天后,鱼体上的白粉就逐渐消失。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