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敛气中草药,那种中药敛汗最好止自汗

敛气中草药,那种中药敛汗最好止自汗

本文目录一览那种中药敛汗最好止自汗2,五味子入五脏补气五行相生济3,苦参盐菟丝子川木通盐黄柏瞿麦淫羊霍扁蓄白土苓熟地山叟肉泽泻山药4,中药白敛5,疏肝理气药6,中药中有龙骨和透骨草吗他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谢谢7,中药有什么是敛汗的8,肝郁……

本文目录一览

1,那种中药敛汗最好止自汗

体虚自汗,阴虚盗汗 辩证医治,据个人体质。正确用药。不宜盲目。 一般可以用黄芪,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收敛止汗。固表。
楼上说的只是一种卫气不固,肺卫不固 营卫不和 心血不足 邪热郁蒸等均能导致汗出。所以笼统的说哪种中药止汗并没有,需要针对个人体质用药
麻黄根、五味子最好。

敛气中草药

2,五味子 入五脏补气 五行相生济

五味子 入五脏补气敛气 五行相生济。 一,五味子,味具辛、酸、甘、苦、咸。性偏温,主归肺、肾、及心脾肝经。辛、酸、甘、苦、咸,为五行学说中性味行主要组成部分。五味性在临床实践的诊断治疗、施药遣方配伍等特色上广泛深远。 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见也"。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 根据五味入五脏的理论。五味所喜的五脏: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咸味入肾。 五味子五味俱备,唯酸独胜,虽性温煦,取温煦之煦特点,煦而温中保健 养生 、滋润宁养,对人体五脏发挥补益、平衡作用为大特色。可见五味子独具宝贵的五味药性价值于一身,是中药中最奇特的一性味药。 五味子上能敛肺气止咳喘、下能滋肾水以固涩精血,中和五脏六腑。 内既能益气敛气生津、宁心神止烦渴,外又能固敛止汗防脱,具有表里内外调节自控机制,常作用于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补气宁心神益智。 1.五味子煦而温中保健 养生 ,滋润宁养调和精血阴阳性,五味子临床主要用于:肺虚久咳、气短喘促、肾虚精滑、汗症、津亏口渴,以及心神失养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证。现代研究用于交通心肝肾,护肝增欲助孕,抗抑郁治糖性。 2.五味子禁忌事项: 对五味子过敏者禁止使用。 外感表邪盛、且内有实火者忌用, 或咳嗽初起时、麻疹初发时、疮疡破脓时,忌用或辨证用。 二,五味子调和精血阴阳性,在临床配伍搭配功能作用特色有: 1.五味子与黄芪党参,具补中益气敛神,调养精气血神的作用,对气血不足、心脾两虚所致面色无华伴有疾病等特色功能作用。 2.五味子与麦冬、洋参,益气生精复脉。麦冬甘寒滋阴、清心、清肺、除烦,洋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治虚脱提神。治疗气阴两虚所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心悸怔忡、体虚多汗、脉虚等症。 3.五味子与枣皮、熟地,或配山药、泽泻。益气滋阴补肾,对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症状上加强在益气敛津止汗作用。 4.五味子与茯神、酸枣仁。酸枣仁酸平,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茯神健脾化湿安神 。三药配合治疗调养津血不足所引起的心神不宁惊悸、烦躁多汗、失眠多梦等。 5.五味子与丹参、赤芍,或配白芍、杞子。对气虚血滞所致心悸、胸闷、或夜间发作头晕,少寐,自汗盗汗,神乏的心力衰竭。 6.五味子与桂枝、生姜,或五味子与细辛、防风配伍。对肺系外感风寒咳嗽作用。 细辛、桂枝、生姜辛散温通、温肺化饮、发散风寒,五味子酸敛又制细辛桂枝、生姜、防风之辛散,敛不碍邪、散不伤正,利肺气散风寒、平喘化痰饮。 7,五味子与茺蔚子、女贞子配伍。滋养心肝肾肺,抗抑郁助孕增欲。 茺蔚子是益母草成熟种子,具有活血调经宁心肝、清肝明目的功效。女贞子具有滋补肝肾化津、明目乌发的功效。 8.五味子配伍五倍子。既能敛肺止咳止汗,又能涩肠止泻、涩精固脱作用。 9,五味子配伍乌梅,二药合用,养阴强心、沟通心肾,敛肺固肠止汗之力增强。 10、五味子与百合桔梗,或五味子配伍百部、款冬花。临床配伍常应用于肺肾不足久咳等症,以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体虚久咳的作用。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有关法律权益。

敛气中草药

3,苦参盐菟丝子川木通盐黄柏瞿麦淫羊霍扁蓄白土苓熟地山叟肉泽泻山药

是尿路感染或者是阴部湿热造成的小便淋漓,小便疼痛,阴部瘙痒等。选用中药以祛湿,温补,固精,敛气为主要。
补肾固精
原方方药中:苦参 黄柏一组;菟丝子 淫羊藿一组;木通 瞿麦 扁蓄一组;茯苓 泽泻 熟地 山茱萸 山药一组所以方药是:清热燥湿,温补肾阳,利尿通淋,六味地黄(少丹皮)。患者久淋肾虚畏冷,兼有湿热,小便不畅

敛气中草药

4,中药白敛

白敛--白蔹:当然是同一种中药. 气微.味甘.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水火烫伤. 用法:日4.5-9g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是同一种药材,只是写同音近似字而矣.
其實它們是同一棵植物來的一般來说白蔹是整棵植物,白敛只是它的茎部入药的部分!!!
白蔹和白敛是同一种中药,只不过是简写而已。

5,疏肝理气药

其实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副作用,疏肝理气吃柴胡舒肝丸,或逍遥丸。护肝最好不喝酒,不生气。
疏肝理气药,逍遥丸,加味逍遥丸,等都有柴胡,柴胡是劫肝阴药,所以不能久用,久用伤肝。。在服此类药物时,必须同时服用护肝片。。疏肝理气,最好以疏理情志为主,吃药为辅。。。不过内经有云:肝欲散,急食甘草以缓之,试下甘草,祝早日康复!
食疗了: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例如菠菜、西洋菜、芥蓝、青瓜、冬瓜、绿豆等,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功效。此外,“肝性喜酸”,根据酸味入肝的原理,可以在日常多食用一些米醋,除了益肝还可以预防感冒。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山萸肉、枸杞等具有保肝敛肝之效。护肝者还要注意尽量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少喝酒。

6,中药中有龙骨和透骨草吗他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谢谢

中药中有龙骨和透骨草.作用分别是龙骨[性味功能] 甘、涩,平。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 [主治用法] 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衄血,崩带。外用可敛疮口。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患处。 透骨草【功用主治】祛风湿,活血,舒筋,止痛。治风湿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
我只知道益丰大药房里面有好多中药,态度还可以,要不去看看. 2008年底,拥有140多家直营大中型门店,分布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江西等,"平价、专业".
中医把从土里挖出来的年代久远的动物遗骨称为“龙骨”,认为这个东西是药材,并且编了一套“性味归经,主治”什么的,很搞笑。清朝有个王懿荣,在一批中药龙骨上发现了特殊的线条,从而发现了甲骨文。中医类似的无聊东西还有大便入药:耗子屎(两头尖),鼯鼠屎(五灵脂),人屎(人中黄),人尿(人中白),鸡屎(鸡屎白),猪屎(猪零),蝙蝠屎(夜明砂),牛屎(牛洞),还有狗屎,这个东西没有体面的名称,但是李时珍说“白狗者良”。

7,中药有什么是敛汗的

敛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 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五味子,白芍,熟地,山药,等都可以。具体要看你属于什么类型,是属于气虚还是阴虚的,如果出汗严重的话最好找个中医看看,配点中成药就行。
最先要找清楚原因、乌梅敛汗并不一定是治汗、浮小麦,药物到是有很多,然后再用敛汗药物和治疗药物想配伍,五味子、麻黄根等等吧 一般来说如果是盗汗或者自汗

8,肝郁痰凝吃哪些中草药好常吃哪些食物好不宜吃哪些中草药和食物

逍遥丸 中成药
这里介绍一些常用中草药不宜与一些食物同食,以引起患者注意。 黄连不能与猪肉同服:黄连味苦、性寒,含黄连素、黄连碱、青荧光素、棕榈碱等成分,有清除邪热或虚热、泻火、健脾燥湿、抑菌解毒等功效,猪肉酸寒、滑腻、多脂,滋阴润燥。两物作用相佐,同食不但降低效果,还可以引起腹泻。 桔梗与猪肉相克:桔梗味苦、辛,平、性微温,味厚气轻,为肺经引药,能宣清肺气,利咽喉,祛痰定喘,养血排脓。而猪肉味甘、咸、性微寒、无毒,入脾、肾经,有滋养脏腑、滑润肌肤、补中益气等功效,久食令人生痰湿。桔梗与猪肉的性质与功能相反,不宜同时使用。 人参与白萝卜相克: 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有补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之功,萝卜有下气消食、除痰润肺、解毒生津、和中止咳之功用。而人参补气、萝卜消气,两者功能相反,不能同时食用。 常山与香葱相克:常山性寒、味辛、酸、有小毒,入脾经。含有常山碱、异常山碱、常山碱丙、常山次碱、常山素b等成分,有截虐、祛痰的功效,适用于痰饮积胸、胸膈胀闷,欲吐不能者。生葱性辛温助热,与常山的性味功能都相背,因此不能同时食用。 甘草与白菜相克:甘草性平、味甘、性微温、入脾、胃、肺经,解毒祛痰。白菜味甘、性凉、气虚胃泠者不可食。甘草与白菜功能相反,不宜同时食用。 白果与鱼相克:白果性平、味甘、苦、涩、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钙、磷、铁等营养物质 ,可用于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痰多喘咳、遗尿尿频、带下白浊。白果与鱼同食,会产生不利于人体的化学反应。 荆芥与驴肉相克:荆芥味辛、性温,有理血、止血、祛风、解表等功效,入肺、肝经。 驴肉味甘、性凉、有滋阴壮阳、安神祛痰、补气养血等功效。荆芥与驴肉的药性相反,同食会发生不良生化反应,有损害人体的健康。 马齿笕与花生仁相克: 马齿笕性味寒凉,花生仁含油脂比较高,如果花生仁与马齿笕同食,马齿笕的寒凉与油脂相互作用时,则促使滑利之热,容易引发腹泻,对身体有害,所以,花生仁不要与马齿笕同食。 龙骨与鲤鱼相克:龙骨微甘、涩、性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磷酸钙、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已酸等,有镇心安神、敛气逐湿、涩精止血、止盗汗、平肝潜阳、敛疮生肌等功效。而鲤鱼性味甘平、利水消肿。鲤鱼与龙骨的作用相反,而鲤鱼含有组织蛋白酶,可能与龙骨中的某些成份起不良的化学反应,削弱龙骨的药效,因此,龙骨不宜与鲤鱼同食。 丹参与羊肝相克: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与羊肝发生生化反应,妨碍药效的发挥。 白术与李子相克:白术性微苦、甘、温。李子性味甘、酸、微温、主要含糖份、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有生津利水、清泻肝热的作用,两者同食会使白术药物温热加燥,影响药物的效果。 紫苏与鲤鱼相克,紫苏性味辛温、具有宽肠、下气消痰、润肺的功用,忌腥膻(shan )的气味干扰。 鲤鱼含组织蛋白酶、十几种游离氨基酸及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易与紫苏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妨碍药物效果的发挥。 牛膝与牛肉相克:牛膝性味苦酸、平、入肝肾两经,含脱皮甾(zai)酮、三萜(tie)皂苷等成分,有补肝肾、壮腰膝、活血化淤、通经脉、祛风湿等。 牛肉甘温、补气助火、两者同时食用会损害身体健康。 麦门冬与鲤鱼相克:麦门冬微苦、味甘、性微寒、入肺、胃、心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主治肺肾之阴不足引起的干咳、吐血、咯血、肺瘘、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等病症,意在滋养阴液。而鲤鱼性味甘、平、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止咳下气的功效,两者功能相左,不能同时食用。 苍耳与大米相克: 苍耳味辛、苦、性温,含苍耳苷、苍耳醇、异苍耳醇、苍耳酯等成分,有通鼻窍、散风湿之功效,主治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痒瘙痒、湿痹拘挛。大米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两者同食会引起心痛。 薄荷与鳖相克:薄荷性味辛、凉,入肺、肝经。含乙酸薄荷酯、薄荷甾、薄荷酮及其它萜烯类化合物,能透疹止痛、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理气郁、辟秽、解毒之功效。鳖属鱼类,性味甘、平,有腥气,与薄荷气味会发生干扰,此外,鳖肉主聚,鳖甲主散,薄荷更主散,两者作用不相协调。因此,薄荷与鳖肉不可同食。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