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各配对,中药鸡血藤首乌当归相配的比例各多少

中草药各配对,中药鸡血藤首乌当归相配的比例各多少

本文目录一览中药鸡血藤首乌当归相配的比例各多少2,那些中药可以配对储存就像大蒜和蛇3,这些中药怎么用可以配到一起服用么4,在中草药中有哪些常常联合一起使用的药对子比如乳香没药百度知5,中药的配伍6,红花黄芩地龙陈皮川芎赤芍僵蚕桃仁牛膝法……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鸡血藤首乌当归相配的比例各多少

鸡血藤25g、首乌20g、当归12g、红枣6g。 注:首乌要用制首乌。

中草药各配对

2,那些中药可以配对储存就像大蒜和蛇

您说的是中药对抗同贮:如丹皮与泽泻同贮,使丹皮不易变色,泽泻不易生虫;花椒与地龙、蕲蛇、伞蝎及白花蛇等有腥眯动物类中药材同贮,可防止动物类药材虫蛀变质;白矾可防一部分中药材如火麻仁、柏子仁、酸枣仁、郁李仁等走油与生虫。其他有蛤蚧与花椒、吴茱萸或荜澄茄同贮;丹皮与冬虫夏草同贮;柏子仁与滑石、明矾同贮;三七与樟脑同贮;冰片与灯心草同贮;土鳖虫与大蒜同贮;硼砂与绿豆同贮等。仅供参考!

中草药各配对

3,这些中药怎么用可以配到一起服用么

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最好不要用!没有多少美白作用!大黄10g后下就拉肚子都拉你半死了.

中草药各配对

4,在中草药中有哪些常常联合一起使用的 药对子比如 乳香没药百度知

麻黄 桂枝 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 防风 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 辛夷 苍耳子 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 豆豉 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 菊花 桑叶 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 芒硝 生用10g;后下冲入10g 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 知母 代赭石 石膏 。 鲜芦根 鲜竹叶 60g;30g甘草 桔梗 3~5g(清炙炒用);金银花 连翘 10~15g。 田基黄 垂盆癸子 土贝母 鱼腥草 野荞麦根 虎杖 红藤黄连 黄芩 黄连 山栀 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 知母 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 鲜生地 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 丹皮 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 明矾 1g;0.5g 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4. 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鲜茅根 茅花 30g;5~10g 清热、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藿香 佩兰 各10g 化湿解暑,适用于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症。 藿香 猪胆汁 丸剂吞服,10g/bid 清胆通窍,适用于鼻渊病。 症状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 生姜 枳实 各10g 消痞除痰,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胸痹。 制半夏 干姜 10~15g;2~8g 散寒化饮、降逆止呕,适用于寒饮呕吐、胃痛。 石菖蒲 远志 5~10g(干)10~20g(鲜);5~10g 宁心、化痰,适用于心虚挟痰之心悸、少寐病证。 石菖蒲 制南星 10~15g(干)、30g(鲜);5~10g 醒脑开窍、解郁化痰,适用于痰浊内闭之神昏、痰湿内阻之闭经。 制半夏 茯苓 10~15g;15g 化饮降逆、渗湿利水,适用于痰饮上逆所致眩悸、咳喘。 此药对与半夏、威灵仙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彼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此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浮萍 木贼草 10g;6g 祛风、利水、退肿,适用于风水病。 蝼蛄 蟋蟀 2~5只(煎服)、1~2只(吞服) 利水退肿,适用于鼓胀腹水。 茯苓 猪苓 路路通 地龙 。 马鞭草 王不留行 石打穿 刘寄奴 槟榔 茯苓皮 蜈蚣 白花蛇祛风、通络、除痹,适用于久痹病。 1. 金钱白花蛇(白花蛇之幼体)效果更佳。2. 此药对与蜈蚣、当归药对相比,3. 均有通络治病效用,4. 彼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5. 此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威灵仙 葛根 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 豨签草 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 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 干姜 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 附子 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 柏子仁 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 牡蛎 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è生用固摄收涩è锻用 磁石 珍珠母 各30g,旋覆花 代赭石。 全蝎 蜈蚣 6只;地龙 僵蚕 各10g 川芎 露蜂房 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 露蜂房 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 蝉衣 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 牛膝 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 青皮 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枳实 厚朴 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 效果较大。 香附 川楝子 各10g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 治气分郁滞。 延胡索 川楝子 各10g 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 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 柴胡 郁金 3~10g;10~15g 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 长于疏泄。 川楝子 路路通 各10g 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 槟榔 沈香 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 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 药力峻猛。 小茴香 沈香 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痛。 药力和缓。 莪术 三棱 各10g 行气散血,适用于血瘀气滞症瘕病。 鸡内金 三棱 3~8g;3~10g 消症瘕、通月经,适用于血瘀型闭茎、症瘕。 要节房欲、忌冷物、勿劳乏,坚持数月才能奏效。 桃仁 红花 10g;5~10g 濡润行散、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证。 五灵脂 蒲黄 5~10g(入丸、散用);5~10g(包煎) 利湿祛瘀,适用于瘀湿相兼证。 祛瘀之力大于利湿之功。 泽兰 益母草 10~15g;20~30g 活血调经、利尿退肿,适用于血瘀挟湿的鼓胀、闭经病。 此药对药性平和,有久服不伤正之特点。 乳香 没药 5~10g 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痛证,特别是跌打损伤痛证。 此药对味苦气浊,易致恶心呕吐,有胃病史者慎用。 三七 血竭 3~5g;5g 祛瘀止痛,适用于血瘀型血证。 水蛭 (虫亡)虫 3~5g(煎服)、1~2g(研磨吞服) 破血消症,适用于血积症块、妇人血积经闭。 为峻猛破血药,孕妇禁用,体质虚者应加入益气养血药。 麦芽 谷芽 10~15g(炒用) 消食健脾,适用于食积不化。 此药对含脢量较高,若炒焦则降低脢的活力,影响其疗效,故以微炒为好。 款冬 紫菀 各10g 适用于凉燥咳嗽证。 牡蛎 玄参 30g(生用);15g 软坚散结、消匿(ㄌㄨㄛˊ)廮,适用于阴虚挟痰热之(ㄌㄨㄛˊ)廮证。 威灵仙 制半夏 各10g 祛痰涤饮,适用于痰饮、湿痰壅滞之咳胀、肺胀病。 此药对与半夏、茯苓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此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彼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党参 黄耆 各10~15g 益气、补脾肺,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桂枝 黄耆 5~10g;10~15g 补益卫阳之虚、中气不足,适用于血痹、中虚挟寒之脘痛病证。 有温阳补中之效。 桂枝 人参 5~10g;10~30g 通阳补气、宣阳化阴,适用于营卫不和虚寒证。 生姜 大枣 3~6g;10~30g 在表可以调和营卫、扶正祛邪;在里则温补脾胃;适用于风寒、风湿表虚证及中虚脘痛。 熟地 当归 10~15g;10g 养血填精,适用于精血不足证。 熟地 白芍 10~15g;10g 补血填精,适用于精血虚弱证。 此药对主静守纯养,阳气未衰,脾运尚健时,方为合适。 当归 丹参 10g(温炒);15~20g 补血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月经过少病。 鸡内金 白术 3~10g;10~15g 补脾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病证。 蜈蚣 当归 1~3g(吞服效佳);10~15g 扶正养血、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痹证。 此药对与蜈蚣、白花蛇药对相比,均有通络治病效用,此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彼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附子 人参 30g(先煎);10g(浓煎) 大温大补、回阳救脱,适用于阳气欲脱病证。 玉竹 生地 10g;15g 滋阴养津,适用于肺阴亏损之干咳、阴虚津涸之消渴、阴亏失养之痹证。 此药对为纯阴药对,胃阳尚健时可用之,否则需和他药配合。 麦冬 天冬 各10g 滋养肺胃肾之阴,适用于阴虚之消渴、干咳病。 胃家素寒者应慎用。 何首乌 仙灵脾 10~15g(2~3个月) 平补肾中阴阳、生精强身,可用于精子异常之不孕证。 益智仁 补骨脂 各10g 收涩、温脾肾,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泄、劳淋。 蛤蚧 紫河车 1~1.5g;1.5~3g 补益肺肾,适用于久哮、久喘劳嗽之病证。 哮喘久嗽之病证,以正虚标实为多,故使用时应加些祛邪药。 菟丝子 杞子 各10~15g 平补肾中阴阳,适用于肾精不足证。 山茱萸 山药 10~15g;10g 益肾涩精,适用于男子肾虚遗精、女子肾虚带下。 以不热不燥、补而不滞、能补能涩为特点。 仙灵脾 仙茅 各10g 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 1. 和蛇床子、石楠叶药对相比,2. 药性较缓。3. 和肉苁蓉、巴戟天药对相比,4. 均有补肾助阳之用,5. 彼药对温补柔润,6. 此药对温补燥烈。 蛇床子 石楠叶 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 1. 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2. 药性较峻。3. 宜暂用,4. 不5. 宜久服,6. 久用宜加苁蓉、锁阳温润之药物。 肉苁蓉 巴戟天 补肾助阳,有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之优,适用于肾虚证。 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均有补肾助阳之用,此药对温补柔润,彼药对温补燥烈。 覆盆子 紫石英 10g;10~15g 暖宫补肾、固精止带,适用于肾阳虚寒证。 鹿角 巴戟天 3~10g(煎服)、1~2g(吞服);10g 益肾助阳、温通督脉、填补精血,适用于肾督阳虚病证。 须防伤阴之弊。 以下由中国医药学院医学系第39届许太乙同学所整理相须药对药对名称 剂 量 适 应 症 其 他 紫河车 鹿角 5g;3g 填补精血,温补肾督。适用于肾督阳虚,精血亏乏之证。 阴虚有火者禁用 赤石脂 禹余粮 10-20g 涩肠,固崩漏、带下,适用于久泄、崩漏、带下之病证 仅供收涩之用,若脾肾两虚者,加上培补脾肾之药。 木蝴蝶 凤凰衣 3g;5g 润咽喉,开音。适用于音喑病,对慢性喉炎、声带小节失音尤为适宜。 硼砂 乌梅 1-2g;5g 止呕,适用于胃虚之呕吐,而尤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呕吐。 柴胡 升麻 3-8g 升举阳气。适用于气陷证 槟榔 常山 10g (常山酒蒸炒熟) 截疟,并能缓和胃肠,顺胃气,引药下行,避免单用常山截疟有呕吐之弊。适用于湿疟。 发作前二小时服用较好。 槟榔 南瓜子 30g;30-60g 杀虫,适用于蛔虫、绦虫、姜片虫、线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临卧一次,次日早 晨再服一次为宜。 葛花 枳椇子 10g 醒脾解酒毒,适用于酒毒引起的病证。 病情重者,尚需在辨证前提下加 入适宜方药。 威灵仙 金钱草 10-30g;30-50g 利胆排石,适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病。 用于肾结石,亦有较好疗效。 黄芩 白术 10g 安胎,适用于脾虚胎热之胎动不安。 剂量要度量脾虚、胎热程度而定。 二、相反药对(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桂枝 白术 10g 1. 营卫,2. 发汗止汗,3. 有扶正祛邪之妙。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2.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 黄耆 防风 10-15g;10g 补气固表,祛风解表。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适用于体虚感冒。 附子 麻黄 3-5g;10g(先煎20分) 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 薄荷 玉竹 5-8g(后下);10-15g 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 人参 石膏 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 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 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 五味子 制大黄 6g;10-15g 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 生地 黄柏 15g;10g 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 当归 大黄 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 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 黄耆 葶苈子 10-15g 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肺胀、心悸证。 白术 泽泻 10g:20g 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 牡蛎 椿根皮 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 养阴清热,愈带止崩。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 山药 牡蛎 生、煅各30g:30-60g 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有扶正不滋邪,祛邪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脾肾阴亏,开阖失职之泄泻。 煎汤代茶,频频服之 山茱萸 石韦 10g;10-15g 消除蛋白尿作用。摄精泄浊,消除蛋白尿,有开阖既济之妙,有摄精不恋邪,泄浊不伤肾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型慢性肾炎患者。 黄耆 防己 10-15g;肿偏上,木防己15g,肿偏下,汉防己15g 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水湿壅滞之肿胀。 白术 枳实 10g 消痞除胀利湿,有祛邪不伤正,健脾不碍邪之优。 白术 槟榔 白术成人剂量30g以上。3:1若不足此比例,服后有腹痛之副作用 通利大便,有补脾胃不碍气运,助气机不伤脾胃的双相调节作用。 须空腹服药,每日二次,一次250ml以上,服后多饮开水,效果更佳。 党参 石菖蒲 10-15g;石菖蒲干者10g,鲜者15-20g 强心益气,化湿开窍,有补不恋邪,通不伤正之妙,适用于气虚挟痰湿之胸痹。 心气虚甚者,别直参易党参。 太子参 合欢皮 10-15g;10g 调畅心脉,益气和阴,有益气养阴不窒气机,解郁和血不伤气阴之妙。适用于气机郁结,气阴两亏之胸痹病。 鸡血藤 海风藤 10-15g;15g 除痹通络,既祛风湿,又补血行血,扶正兼祛邪,适用于虚实相兼痹病。 益智仁 萆薢 3-10g;10-15g 泄浊摄精,有分利不伤肾,固摄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虚实夹杂之白浊、遗尿、遗精等病证。 黄耆 槟榔 黄耆生用10-15g;8-10g 益气退肿,有行水退肿不伤正,益气固表不留邪之优。 初服时有腹痛、耕动不舒之感,此乃正邪相搏之征,毋需更药,继续服之即效。 白术 莪术 10-15g;10g 既理气又补气,既破血又利湿,适用于气虚血瘀及血瘀湿阻之鼓胀、闭经等病证。 人参 莱菔子 人参改用党参10-15g;莱菔子10g 益气消积化痰。有补不碍邪,消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脾虚食积气滞、肺虚痰气阻塞之喘咳。 白芍 赤芍 无 养血祛瘀,柔肝泄肝,适用于阴亏挟瘀之胁痛。 楮实 丹参 10g 纠正心律,既能补肾养血,以填不足之阴,又能活血通络,以疏络脉之瘀,有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适用于老年心律不齐。 生地 地骨皮 10-15g;10g 补肾滋阴,凉血调经,有滋其不足,清其有余,适用于阴虚血热型的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少之病证。 锁阳 忍冬藤 10g;10-15g 滋阴清热通络,有滋肾润燥不恋邪,清热通络不伤正之妙。适用于肾虚挟热之痿证。 龟版 铁扫帚 15g;30g 益肾清湿热,有祛邪不伤正,滋阴不恋邪之优。适用于慢性肾炎正虚邪实型。 鹿角霜 地鳖虫 6g;10-15g 温补肾阳,祛瘀止痛之力 甚宏,适用于肾亏挟瘀之腰痛。 用此药对治疗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显著。 鳖甲 穿山甲 鳖甲先煎15g;10g 消症除积聚,适用于症块积聚病。 续断 川山膝 10-15g;8-12g 补肝肾,祛瘀通经,适用于肾亏挟之腰痛、闭经病证。 桑寄生 丝瓜络 无 补肝肾,通脉络,有补而不滞,通不伤正之优,适用于肾虚络脉不和之腰腿痛病证。 阿胶 黄连 10-15g;黄连吞服1-2g,煎3-5g 育阴清热,水火既济,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济之功,适用于水亏火炽所致不寐。 阿胶 石膏 10-15g;15-20g 养阴润肺,清热润燥,适用于温燥客肺之病证。 (二)寒热相反药对石膏 麻黄 肺热轻者3:1;肺热重者5:1 宣肺止咳,清热定喘,有宣肺止喘无蕴热之弊,清肺泻热无冰伏之优,适用于肺热咳喘病证。 石膏 桂枝 10-30g先煎;5-10g 一在表祛风清热、无温通助邪、寒凉抑遏之弊;二在里既能清热降逆,又能温化水饮。适用于风湿热病、胃热挟寒饮病。 羚羊角 桂枝 0.3-1研末吞服;3-4.5g 清郁闭之热结,散外来之寒邪,适用于寒热夹杂之痹病。 羚羊角可用10倍山羊角代用煎服。 大黄 附子 寒实便秘、关格病大便秘者,生大黄后下5-10g,;10g 温通大便,利尿泌浊,有温阳不助邪,通便不伤正之妙,适用于寒实便秘或肾阳不足,湿浊上泛之关格病。 关格病大便通者以制大黄易生大黄10g 黄连 吴萸 6:1 清泄肝火。黄连配吴萸,能直达肝经,以防格拒;吴萸伍黄连,能发挥止痛、引热下行之特长,又避药物之热性,适用于肝火郁结之胁痛。 龟板 鹿角 以熬膏为宜,各5g开水冲服 阴阳两补,生精血,强精骨,适用于阴阳两亏之痿证。 每日加别直参2g效果更佳。脾胃运化力弱者慎服。 瓜蒌 薤白 10g 宣畅气机,消除痰浊,适用于痰浊阻滞,阳气不通之胸痹。 黄连 干姜 5g 辛开苦降,清热燥湿,有清热不恋湿,祛湿不助热之妙,适用于湿热互结之呕吐。 加黄芩、吴萸效果更佳。 黄芩 制半夏 8-10g;10g 辛开苦降,清热降逆止痢,适用于湿热所致的呕吐、下痢证。 常加用黄连、厚朴增其辛开苦降之功。 黄连 制半夏 黄连吞服3g,煎服3-5g;10g 清热降逆,消痞止痛,适用于湿热互结之胸痹。 常加用黄芩、干姜之类,疗效更佳。 (三)升降相反药对肉桂 黄连 1:10 辛开苦降,交通心肾,引火归元,有「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妙,适用于心肾失交之不寐。 此类病人应忌烟酒辛辣之物,服一至二个月后,才能根除。 柴胡 黄芩 8-10g;10g 和解少阳,有解表又清,升沟又降浊之妙,适用于少阳经寒热或少阳经发热。 临床用于胆囊炎、胆结石发热,效果尚佳。 柴胡 制半夏 外感5-10g、内伤2-5g;10g 一在外感病中能解表清里;二在内伤杂病中能升清降浊。 佩兰 钩藤 10g(新鲜者加倍);10-15g后下 降肝阳,升清阳,有升清不助阳上越,降肝不恋浊之妙。适用于肝阳挟湿浊之头痛。 白蒺藜 骨碎补 10g 沈降补肾不碍疏肝,升散肝热不碍滋肾特点适,适用于肾虚肝热之牙痛。 桔梗 櫍榔 3-6g;6-10g 宣三焦气机,利水祛湿,有升降既济之妙,适用于湿脚气,风水病证。 葛根 槟榔 10g 理顺升降。适用于升降失调之脘腹胀、泄泻病证。 荆芥 大黄 10g;10-15g 使气化能下及,腑气能通畅,故可治大小便不通。 夏枯草 牡蛎 10g;生牡蛎30g 敛阴不致郁结,升散不耗阴液,有升降既济、除邪匡正之妙。适用于肝阴亏损、风阳上扰之头痛病。 麻黄 地龙 3-4.5g;9-12g 宣肺平喘,有升降既济、开合适度之妙,适用于痰浊阻塞气道之哮喘病。 (四)润燥相反药对杏仁 制半夏 10g 润肺止咳,燥湿化痰,润燥相济,有润肺不恋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肺燥脾湿之咳嗽。 玄参 苍术 10g 治夜盲,有寒温润燥相济之妙。 生地 苍术 15g;10g 滋阴燥湿,有滋阴不碍湿,燥湿不伤阴之优,适用于阴虚挟湿之痿病。 麦冬 制半夏 10-15g;5g 养胃阴、降呕逆,适用于胃阴亏损之呕吐病。 (五)散敛相反药对细辛 五味子 2-4.5g;5g 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一散一敛,有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之优。适用于寒饮伏肺之哮喘病。 干姜 五味子 3-5g;5-8g 温肺祛饮,止咳平喘,散敛既济,有宣肺不伤肺气,温肺不耗肺津之妙,适用于寒饮咳喘之病证。 (六)其它相反药对桂枝 炙甘草 5-10g;3-5g 温通心阳,适用于心气虚寒证。 白芍 炙甘草 30g少则效差;3-5g 酸甘化阴,适用于拘急性疼痛。 槟榔 丹参 10g;15g 行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病证。 桂枝 当归 5-10g;10g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适用于血虚挟寒证。 蜈蚣 白芥子 1-3g;5-10g 搜风涤痰,对疑难痼疾有一定疗效。适用于风痰挟瘀之头痛,痰瘀阻络之痛风、腰腿痛、中风、面瘫、淋巴结肿大、慢性腰肌劳损。 威灵仙 地龙 10g 既清外侵风湿热之邪,又除内蕴瘀血之患,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之病。 黄连 木香 3-6g;5-8g 治痢。 三、相使药对附子 磁石 10-30g;30g(均先煎30分钟) 附子得磁石之使,功擅温肾潜阳,有温下之力,而无热上之弊,适用于阳虚浮火上越之证。 茯苓 桂枝 15-30g;3-5g 只治里不治表。茯苓得桂枝之使,功擅温阳涤饮,适用于痰饮病。 饴糖 桂枝 30-60g;5-10g 饴糖得桂枝之使,功擅甘温建中,缓急止痛。适用于中虚脘痛之病证。 石菖蒲 郁金 鲜者10-15g;5-10g 菖蒲得郁金之使,开窗之力益宏,适用于湿温病痰浊蒙敝心包、杂病惊痫、失眠等神态失常病证。 石菖蒲 川贝母 10-15g;1-2g 石菖蒲得川贝母之使,开窍之力尤宏,适用于急性热病之神昏。 吴萸 槟榔 3g;10g 理气止痛,祛寒利湿,适用于气滞挟寒之脘腹痛、寒湿脚气。 鸡内金 槟榔 消食积炒制10g、排结石生用3g吞服;10g 鸡内金得槟榔之使,功擅消食排食,适用于食滞脘腹、胆囊或尿路结石。 大黄 桃仁 酒炒10g;10g 大黄得桃仁之使,功擅祛瘀攻积,适用于血瘀实证。 栀子 豆豉 10g 栀子得豆豉之使,清热除烦之功尤胜,适用于胸中郁热证。 患者挟有痰涎,服后可能出现呕吐。 鸡内金 柴胡 8-10g;2g 鸡内金得柴胡之使,功擅消肝经症瘕,适用于肝积肥气。 左胁肋症块之病证临床表现有病史长、病机复杂的特点,用此药对时尚需加入相应方药,效果更佳。 代赭石 党参 30g,浓汁频频灌服。 代赭石得党参之使,药力直趋于下,功擅利产达生,适用于气虚难。 此药对虽可预防难产之用,预产期前一周服药,连服一周,能缩短产程。 黄耆 茯苓皮 15-20g;30g 黄耆得茯苓皮之使,功擅益气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虚水肿证。 石膏 牛膝 (先煎)30g;10g 石膏得牛膝之使,功擅引胃火下行,适用于胃热牙痛。 患者虽无脘腹拒按,但大便数日未解,此因腑气不通,加槟榔、大黄,有助于胃热下泄。 石膏 升麻 (先煎) 30-45g;5-10g 石膏得升麻之使,功擅升清胃火,适用于胃经郁火之牙痛。

5,中药的配伍

中药方剂一般是按照君、臣、佐、使配伍。
中药的配伍罡是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的方法。《神农本草经》将单味药的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配合关系,归纳为“七情”。既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单行 用单味药治疗疾病。如人参单用治气虚欲脱症。 相须 性能相似的药物合用,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如人参,黄芪同用,可增强补气。 相使 部分性能相似的药物合用,一味为主一味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与茯苓相配后,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之功效。 相畏 一种药的毒副昨用,被另一种药物减弱或消除。如生半夏,生南星的毒性能

6,红花黄芩地龙陈皮川芎赤芍僵蚕桃仁牛膝法半夏

前期住院西医治疗,后面恢复期可以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1.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头晕目眩,口舌歪斜,言语不清或不语,口质暗,舌苔白腻。桃仁10g 红花10g 天麻10g 半夏10g 陈皮10g 川芎10g 地龙10g 钩藤30g(后下)水煎服,每日一剂。口苦加黄芩 炒山栀各10g;单侧身体麻木,加鸡血藤30g 木瓜10g,舌苔少红加生地30g 白蒺藜10g 白芍10g 2.临床表现: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头晕目眩,咳痰或多,腹胀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或黄腻。生大黄10g(后下) 芒硝10g(冲服) 胆南星10g 全瓜蒌3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口苦加黄芩10g 炒山栀10g;大便干结者,去芒硝,加生地15g 麦冬10g 玄参10g;麻木,舌有瘀点者,加活血药丹参30g 赤芍15g 鸡血藤20g;神志不清者,加石菖蒲10g 郁金10g 3.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清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自汗,手足浮肿,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黄芩50g 红花10g 桃仁10g 川芎10g 当归10g 赤芍10g 地龙10g 水煎服,每日1-2剂。肢体肿胀者,加茯苓10g 泽泻10g;肢体瘫软无力,加牛膝15g 杜仲10g;口舌歪斜严重者,加僵蚕10g 全蝎3g;上肢单侧麻木严重者,加桑枝30g 羌活10g;下肢单侧麻木严重者,加牛膝15g 桑寄生15g 但愿上方对你有显著疗效。

7,用中药配伍禁忌治病有什么用

中药是中医辨治病证的重要手段,一般以多味药物相配伍而治疗疾病。如果配伍得宜,可以增强疗效,如果配伍不当或禁忌,不仅会降低药效,还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中医治病非常重视药物的合理配伍。中药的配伍禁忌,有“相反”和“相畏”。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就谓之“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药物之间能产生互相抑制作用,就谓之“相畏”。对于中药的配伍禁忌,自古流传有“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说,此两说源于《神农本草经》,《本经》在所附诸药制使篇中,对中药的玉、石、草药、木药、兽、虫、鱼、果、菜、米分别上、中、下三部详尽阐述了其相使、相反、相杀、相畏、相恶等原则。五代后蜀之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谓:“《本经》载药365种,有单行者71种,相须者12种,相使者90种,相畏者78种,相恶者60种,相反者18种,相杀者36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即源于此。《新修本草》承袭了18种反药的数目,《证类本草》载反药24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不尽相同。直至金元时期,才正式将相反药概括为“十八反”,并编成歌诀流传。“十八反”歌诀最早见于金代医家张从正所著的《儒门事亲》中,元代医家李东垣所撰《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也载有这首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而“十九畏”歌诀,则首见于明代永乐太医刘纯所撰的《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喜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监炙煿莫相依”,即:硫磺畏朴硝(芒硝、元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芒硝、元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附子)畏犀角(广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肉桂、桂枝)畏赤石脂。“十八反”和“十九畏”达成共识后,历代大多中医遣方用药基本上准此而不越雷池一步。而这相反相畏药在临床上是否就绝对不能合用?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些相反相畏药是古代医家几千年临床经验教训的总结,中药之间只有合理配伍,才能产生的良好疗效,如触犯配伍禁忌,轻则误病,重则害命,须慎之又慎;但也有人认为,古人只说“十八反”,并没有大量的病例来论证是否正确,“十八反”中,除甘草反海藻一组外,其余配伍皆为有毒中药之间相配,其产生的毒性到底是有毒中药本身所致,还是二者配伍后毒性增加所致,并无详细的定论,不足为凭。所以,历代不少医家,对相反相畏药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正视病证复杂多变的现实,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打破禁律,认为“十八反”和“十九畏”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并据证联用相反相畏药辨治疑难重症,屡获奇效。临证善用相反之药者,首推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治疗留饮欲去证的甘遂半夏汤,甘遂和甘草同用,因势利导攻逐祛饮。《金匮要略》治疗寒饮腹痛证的赤丸方,乌头与半夏合用,除沉寒痼冷,化饮降逆。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大八风散”,乌头与白蔹同用,主治诸缓风湿痹脚弱。明代外科学家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海藻玉壶汤,清热消瘿,化痰软坚,理气散结。方中海藻与甘草同用,相反相激,使“激之以溃其坚”。清代医家徐大椿《兰台轨范》中的“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主治中风瘫痪,痿痹,痰厥,阴疽,流注。清代医家孟文瑞《春脚集》中的“十香返魂丹”,丁香与郁金同用,主治痰厥中风,口眼歪斜,牙关紧闭,昏晕欲死,等等。对于相反相畏之药合用能产生奇效,不少医家也都有精辟的见解,如日本江户时代的汉方医学家丹波元简所撰《药治通义》中曾引清代医家张志聪语:“考《伤寒》、《金匮》、《千金》诸方,相畏相反者多并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分析得更为独到:“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盖相须相使用同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耳”。当代老中医李可临证也善用相反相畏药,其创制的“三畏汤”(红参、五灵脂、公丁香、郁金、肉桂、赤石脂),三对相畏之药相合,相反相激相成,功能益气活血,启脾进食,温肾止久泻、久带,消寒胀,宽胸利气,定痛散结消癥。他说:“三对畏药,见一症用一对,三症悉俱则全用。余使用本方42年,以平均日用3次以上,则已达4万次以上,未见相畏相害,且有相得益彰之效。对难症、痼疾,一经投用,便入佳境。”国医大师朱良春辨治病证从来都是有是证则用是药,不受“十八反”、“十九畏”之类成说的约束。其从医六十年来,以海藻与甘草同用治疗颈淋巴结核,单纯性及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肿瘤;以人参(党参)与五灵脂同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海藻、甘遂与甘草同用治疗胸水,渗出性胸膜炎等,皆获佳效,且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堪称善用相反相畏药的高手。者受上述大师的启发,也常据证应用相畏药治疗重症。如一位头部患带状疱疹的男患者,73岁,年高体弱,剧烈疼痛,夜不能寐,中西药应用数天疗效不显。据其有气虚血瘀的见证,在对证经方中加味人参与五灵脂相伍,一补一通,益气化瘀定痛,一服药即使疼痛大见减轻,夜可安睡,患者称奇。由此可知,只要辨证准确,方药配伍合理,相反相畏药也能出奇制胜。综上所述,笔者体会:一、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之说,不能不遵,又不可拘泥,应当有是证用是药,关键在于对证(症)。实际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多与辨证不准,治疗不对证(症)有关。再则,也与盲目使用剂量过大,服用时间过久,或炮制不当有一定关系。二、临证用药,要胆大心细,古人既然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用药时采取审慎的态度是必要的。因为中医治病以偏纠偏,即利用药物的阴阳寒热属性来纠正人体生病时的阴阳寒热不协调、不平衡状态,使之趋于“阴平阳秘”,平衡谐和,所有药物都具有治疗作用与毒副作用,是集疗效与毒副反应二者于一体的双刃剑,用好了可救人,用之不当会伤人。用药当遵《本经》,其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养生、中药养性、下药除病,“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药物一般都在下品之列,毒副作用较大,用之须高度注意,要辨证准确,用量适宜,一般中病即止,不宜长期服用。对于其中一些相反相畏的药物,若无充分依据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仍需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8,怎么才知道中药怎么配

当你了解了“七情”以后。
药物的用法包括配伍禁忌、用药禁忌、剂量和服法等几项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与方法,按照病情、药性和治疗要求予以正确应用,对于充分发挥药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其中首先谈到“单行”。 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以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等。它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但若病情较为复杂,单味药难以实现既分清主次,又全面兼顾的治疗要求时,便需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药与药之间就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进或减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性和烈性,有的则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就必需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的问题。所以前人总结的“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谈配伍关系。现分述如次。 1.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2.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清热泻火的黄芩与攻下泻热的大黄配合时,大黄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3.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和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4.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5.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6.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 上述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 (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 (4)另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则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药里有甘草,不能和甘遂,大戟,芫花同时吃 有乌头,不能和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同时吃 有藜芦,不能和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同时吃
(一) 化湿法:用于因脾运不健,聚湿而为肥胖。症见腹满、苔腻、脉沉细 。代表方如泽泻汤、二术茯苓汤、防己黄芪汤等。 (二) 祛痰法:用于痰浊肥胖。症见气虚胸闷、嗜睡懒动、苔白腻舌胖、脉 滑。轻者用二陈汤、平陈汤、三子养亲汤,重者用控涎丹、异痰汤等。 (三) 利水法:有微逐与推逐之分。症见肥胖浮肿、少尿、腹胀、苔白、脉 细沉。微逐用五皮饮、导水茯苓汤、小分清饮,推逐用舟车丸、十枣汤之类。 (四) 通腑法:以轻泄为主。多用于嗜食肥甘厚味所致肥胖。症见实证肥胖 ,大腹便便,大便干结,行动不便,动则喘息,苔黄厚,脉实。选用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或单味大黄片。 (五) 消导法:用于食欲无进型肥胖。症见肥胖懒动、腹满积食、苔白。一 般消肉积用山楂,消面积用神曲,消食积用麦芽。合而为三仙饮,对营养过剩性 肥胖有一定效果。 (六) 疏肝利胆法:用于胖肥,兼用于肝郁气滞或血瘀等症。症见肥胖兼有 胁痛、急躁、眩晕、倦怠、腹胀、舌苔黄质红、脉弦。常选温胆汤、疏肝饮(柴 胡、郁金、姜黄、薄荷)、消胀散(砂仁、莱服子)、逍遥散(丸)等。 (七) 健脾法:肥胖以健脾补胃为正治法。症见脾虚气弱,胃纳减少,体倦 胖而无力,苔白质淡,脉细弱无力。常用方如参术白术散、异功散、枳术丸、五 苓散等。 (八)健脾和胃,化痰燥湿法 方用减肥汤药有;制半夏15克;炒苍术12克,茯苓10克,山楂16克,鸡内金9克, 厚朴6克,仁20克,荷叶6克,陈皮9克。本药方主要针对平素嗜饮酒浆;膏粱原味 为餐,伴有神疲乏力,身体肥胖者;时腹胀满,舌淡红,苔厚腻,脉儒滑。 (九)益肺健脾,去湿化痰法 方用六君子场合五皮散加减,药有:党参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陈皮9克, 半夏6克,桑白皮6克,大腹皮10克,生姜皮10克,山楂9克,鸡内金 6克,茅根12 克。本药方主要针对头晕,神疲乏力懒言,面色不华,动则汗出,心悸气短;或 浮肿,或小便不利,舌质谈而胖,苔薄白,脉沉细或弱而肥胖者。 (十)补益脾肾,温化水湿法 方用金蒉气丸合真武汤,药有:制附片10—克;桂枝6克,熟地10克,山药15克, 获苔12克,泽泻、12克”,吴茱英9克,芍药9克,白术10克,生姜 6克,山楂6克 ,鸡内金10克,茅根6克。本药方主要针对肥胖又伴神倦嗜卧,腰膝酸软,短气懒 言,下胶浮肿,夜尿较频,心悸,舌淡苔薄白,脉濡缓者。 (十一)豁痰通气,活血化瘀法 方用防风通圣散合减肥汤加减;药有:连翘9克,防风9克,川芎12克,当归9克, 白芍12克;山桅9克,大黄6克,黄苹9克,石膏15克,山楂6克,茅根 16克,鸡内 金6克,半夏、 6克,陈皮9克。本药方主要针对肥胖又伴有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烦躁,痰多,甚口唇紫绀,舌暗紫或有淤斑,苔薄或滑腻,脉沉者

9,哪几样中药搭配有美白补水去斑除皱的功效具体用量

祛斑应该选择科学的祛斑方式,并且选择具备正规备案的祛斑产品,但是祛斑只用祛斑产品是不行的。还需要结合自身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来分析如何科学祛斑的。祛斑单单只依靠一种祛斑产品是不能够把色斑去除的,首先要分析身子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根据色斑形成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和正规的祛斑产品才是科学的祛斑方式。色斑的形成原因是比较多,大致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1. 外部原因:阳光中的紫外线、环境污染、过度使用化妆品、电器辐射等等;2. 内部原因: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脾气不好、内分泌系统紊乱、人体代谢能力不足等等;除了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1. 注意饮食。多吃清淡食物和新鲜蔬果,少吃油腻的食物,不要喝太多的茶、咖啡等。2. 慎用化妆品。不要频繁的更换化妆品类型,拒绝选择含有激素、铅及其他不明添加剂的化妆品。3. 保准睡眠充足。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会加重黑色素的沉淀,易产生雀斑。每天晚上至少保证8小时的休息时间。4. 防止便秘。便秘会使体内的毒素堆积,没办法正常的排泄出来,使得毒素全部在体内形成黑色素,从而以雀斑的形式出现在皮肤上。5. 雀斑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分忧虑,有足够睡眠是防治雀斑最好的方法;6. 雀斑患者出门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因为雀斑的形成与日晒有明显的关系;7. 雀斑患者可多食含有维生素C和E的食物;8. 雀斑患者尽量少吃酱油、牛肉、酱菜、虾、蟹、酒、咖啡等食品;9. 我们平时吃的食盐竟然有去斑的作用。具体做法:食盐一茶匙,白芷粉六茶匙,菊花粉2茶匙,白醋半茶匙,混和加水成糊状,敷于面部斑迹之处,隔日一次。
可以私聊我~
去除脸上蝴蝶斑的方法:杏仁+蛋清去除蝴蝶斑先将杏仁煮软了然后去皮,再搅烂弄成泥状,加入新鲜的蛋清混合,做成蛋清杏仁面膜。每天敷一到两次,特别是脸上有黄褐斑的地方。蛋清有美白的作用,杏仁对皮肤也好,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可以有效去除黄褐斑。土豆片去除蝴蝶斑不想弄得复杂的话买一个新鲜的土豆就可以祛斑了。将土豆切成薄片,越薄越好,然后把脸蛋洗干净之后就可以敷脸了。土豆可以给肌肤补水,吸收脸上的黑色素,让肌肤变得滋润有弹性,超级实用的小偏方。苹果+蜂蜜去除蝴蝶斑用新鲜的苹果搅拌成泥状,加入蜂蜜后搅拌成糊状就可以敷脸。晚上用热水洗完脸后敷上,可以有效锁住肌肤的水分,让肌肤吸收到丰富的营养,祛黄褐斑效果十分好。芦荟+黄瓜去除蝴蝶斑芦荟补水,黄瓜祛斑美白,将二者放入榨汁机榨汁,然后加入珍珠粉调成糊状,然后敷脸。早晚各一次,能有效去除祛黄褐斑。坚持一个月左右就会发现黄褐斑慢慢消失。
淡斑滋养面膜——增白淡斑、滋润皮肤中药配方:当归、桃仁、川芎、白芷、白附子、白及粉各等量。鲜乳、蜂蜜各适量。自制方法:将以上6种中药粉各50克,混合后装瓶备用。然后取瓶中混合好的中药粉1小匙,放入碗中。加鲜乳适量调成糊状。再加蜂蜜1ml混匀。用小刷子将面膜均匀的涂于脸上,20~30分钟后洗净,每周2~3次。适用人群:这组配方有活血淡斑,增白滋养的功效,适用于黑斑粗糙、萎黄暗沉的皮肤。玫瑰淡斑面膜——活血淡斑、美白活肤中药配方:当归、桃仁、白芷、绿豆、白茯苓、白及各等量,玫瑰精油3滴,玫瑰花水适量。自制方法:将以上6种中药粉各50克,混合后装瓶备用。然后取瓶中混合好的中药粉1小匙,放入碗中,加玫瑰花水适量调匀,最后再加玫瑰精油3滴混匀即可将面膜均匀的涂于脸上,20~30分钟后洗净。适用人群:这组配方有活血淡斑,美白滋养的功效,适用于各种肤质的活肤美白护肤保养,。尤其适合于暗沉、黑斑、萎黄的肤质。但需要注意的是,100﹪纯玫瑰精油价格昂贵,5ml的零售价大约10000元左右。用植物油稀释过的玫瑰精油,价格就相对便宜很多,在此也可以用稀释过的玫瑰精油。但MM们在购买时一定要问清楚稀释的比例,因比例不同,使用时的剂量与效果也不同。淡斑除皱面膜——除皱淡斑,活血紧肤中药配方:当归、桃仁、丹参、白芷、白附子、白及各等量,玫瑰、乳香精油各2滴,蛋清半个。自制方法:将以上6种中药粉各50克,混合后装瓶备用。然后取瓶中混合好的中药粉1小匙,放入碗中。加入蛋清适量调成糊状。再加玫瑰和檀香精油各2滴混匀。用小刷子将面膜均匀的涂于脸上,20~30分钟后洗净,每周2~3次。适用人群:此组配方有美白淡斑、紧实除绉的作用。适用于暗沉、黑斑、细纹、松驰、衰老的肌肤。另外此款面膜还有去黑头的功效,但是对于敏感肌肤的人要慎用,在使用前最好先做一个皮肤过敏测试。白芷淡斑面膜——活血祛斑,美白护肤中药配方:白芷12克,菊花粉6克,食盐2克,白醋6毫克自制方法:去中药店买白芷、菊花、研成细粉末。在食盐白芷和菊花粉中家白醋(食用醋)和清水,调成糊状即成。 晚上敷在脸部,30分钟后洗干净。适用人群:本配方有祛面部各种色素的功效。适用于暗沉、黑斑的皮肤,配方中食盐解毒清洁皮肤,白芷活血去斑,菊花抗菌美容护肤,白醋化斑白肤。药食相配,可以起祛面部色素斑的作用。珍珠祛斑面膜——美白淡斑、抗皱中药配方:当归、白芷、白茯苓、白及、杏仁粉各等量,珍珠粉适量,水适量,蜂蜜少许。自制方法:将当归、白芷、白茯苓、白及、杏仁粉各50克、珍珠粉或胎盘粉25克,混合后装瓶备用。然后取瓶中混合好的中药粉1小匙,放入碗中,加水适量调成糊状。再加入少许蜂蜜混匀。用小刷子将面膜均匀的涂于脸上,20~30分钟后洗净,每周2~3次适用人群:此组配方有活血亮肤、美白防绉的功效,适用于中老年,衰老松驰、绉纹密布的皮肤。需要注意的是珍珠粉的质量有真有假,只有使用真正的优质珍珠粉才能将面膜的功效发挥出来。因此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从质地。手感、气味上去辨别真假。以上几种的自制中药美白祛斑面膜,对于祛斑都有很好的功效,因此由此需要的朋友可以在家自制,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是药三分毒,一定要问清楚专业的中医专家。
[方一]水牛角60克,升麻、羌活、防风各30克,白附子、白芷各15克,生地30克,川芎、红花、黄芩各15克,生甘草6克。将各药研成细末,蒸熟,作成小丸,每晚服10克,温开水送服。本方祛风清热,凉血散血,对治疗雀斑有效。[方二]苍耳子若干。将苍耳子做成粉,洗净,焙干,研成细粉,装瓶备用。每次饭后服3克,米汤送下,每日3次。本方适用于因风邪袭面,气血失和而致的雀斑。[方三]熟地15克,山茱萸、炒丹皮各10克,茯苓12克,山药30克,升麻、白附于、细辛、巴戟天各3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用于因肾阴亏损而效的雀斑。[方四]黑牵牛米适量,鸡蛋清适量。将2者调匀,备用,在临睡前将调好的黑牵牛粉,涂抹在脸上,晨起洗去。本方既可除雀斑,又能保护皮肤。[方五]旋复花若干。将族复花检去杂物,去除梗叶,筛净泥土,研成细粉备用,用时洗脸。本方适用于雀斑,亦可使皮肤润泽、驻颜。[方六]白檀香、浆水适量。将白檀香捣磨成汁,浆水制法是:将煮熟的小米,浸泡在冰水中五、六天,至生出白色泡沫时,滤出备用。每晚用温浆水洗脸,毛巾擦干,然后在雀斑局部涂上檀香汁,第二天晨起擦去。本方对雀斑有效。[方七]桃花、冬瓜仁各等分,蜂蜜适量。将桃花阴干,研成细粉,冬瓜子去壳,研末,加入蜂蜜调匀,夜晚以此蜜敷面,每晨起洗净,每天1次。本方理气活血,润养祛斑,对雀斑有效。[方八]茵陈20克,生地榆、老紫草各15克,赤芍10克,地肤子、土茯苓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凉血,消斑美容,适用于雀斑。[方九]鲜芹菜根60克。切碎,用水浸泡24小时,过滤后取汁洗脸,每日早、晚各洗1次。
祛斑肯定要选择科学的祛斑方式才可以。科学的祛斑方式是内外结合,双向祛斑。祛斑单单只依靠一种祛斑产品是不能够把色斑去除的,首先要分析身子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根据色斑形成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和正规的祛斑产品才是科学的祛斑方式。想要彻底的祛斑,首先要知道斑是怎么形成的,从问题的根源出发,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办法。知道原因,我们在祛除斑的时候才能事半功倍。1. 遗传因素:雀斑很多都是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 月经周期:雀斑也有与月经周期有关,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有雀斑;3. 日晒因素:主要是阳光紫外线照射对肌肤的伤害,会使黑色素分泌沉淀,夏季在紫外线照射下,雀斑的颜色就会加深,要做好及时修复4. 精神压力大:精神压力大必然会分泌肾上腺素,长期受到压力的话人体的代谢平衡就会被破坏,皮肤所需要的营养供应就比较缓慢,色素细胞就会变得活跃。色斑的形成原因是比较多,大致就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除了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1. 一、调节作息规律一餐不吃没大碍,身体内的营养素能够储存,但一晚没睡,隔天肯定露出倦容,因为睡眠无法“存放”,“补眠”其实是补不回来的。在我们睡着3小时后,身体会分泌“生长荷尔蒙”,一天的身体和肌肤再生,大约花上6小时;建议12点半前上床,以符合人体随太阳作息的“日夜节律”,让肌肤顺利再生。睡觉时脸上可以使用内外结合 双向祛斑的产品,对祛斑有很好的作用。2. 二、冰糖柠檬汁柠檬有抑菌消炎的功效,经常食用柠檬汁能有效消除斑点,还能美白。加入蜂蜜或者冰糖配合饮用都很不错。10天快速祛斑方法?用柠檬外敷患处也很棒哦。都知道柠檬是天然的维生素C“仓库”,50g柠檬中的维生素就高达30毫克,还含有其他对皮肤有益的成分。3. 三、使用白醋面膜在纯净水里家一点点白醋,按后用纸膜浸泡,再敷脸,连续3天,停2天,如允许以让皮肤苏息一下,这种面膜是团体的美白,也不花多少钱,是很值得一试的。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