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记子,喉咙中的痰为暗红色嗓子有恶臭我的慢性咽炎怎么治疗吃了一些

中草药记子,喉咙中的痰为暗红色嗓子有恶臭我的慢性咽炎怎么治疗吃了一些

本文目录一览喉咙中的痰为暗红色嗓子有恶臭我的慢性咽炎怎么治疗吃了一些2,中医记中草药是怎么记的可以告诉我吗有什么速记方法吗谢谢百度3,补骨脂是什么4,中草药六歌诀记忆法5,读中药的主要就是记住药名要的样子和药的作用吗6,茱萸是什么7,葛……

本文目录一览

1,喉咙中的痰为暗红色嗓子有恶臭我的慢性咽炎怎么治疗吃了一些

出现了慢性的咽炎,一般吃药不起根本的作用,慢性咽炎的出现,多是因为个人的生活环境以及个人习惯长期不良。所以这些方面就需要自己重视一些了。如果居家方面环境较差,可以的话,改变一下居住环境,平时尽量多开窗透气,呼吸新鲜空气,在空气出现污染时,减少出门,或随身戴一个口罩,减少对咽喉的影响。自己则平时应加强锻炼,跑跑步,还要避免出现抽烟的情况等。 平时可喝 御浓柑倍草搽 ,以绿色安全有效的方式达到改善咽炎的作用。

中草药记子

2,中医记中草药是怎么记的可以告诉我吗有什么速记方法吗谢谢百度

死记,理解记忆以及结合一些中药歌诀。

中草药记子

3,补骨脂是什么

补骨脂异名故芷、骨脂,故子,故脂子,故之子,故之,故纸,怀故子,破故脂,破故纸(《药性论》),破故子,破骨子,婆固脂,补骨鸱(《本草图经》),黑故子,黑故纸,胡故子(《中药志》),胡韭子(徐表《南州记》),吉固子(《江西中药》),和兰苋,固子,固脂,川故子,吉故子,破固脂,胡韭子 中药属性 ; 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芳香性中药。
是一种树的种子,黑色,尝起来有点涩,应该炒过后使用

中草药记子

4,中草药六歌诀记忆法

一、解表药1麻黄辛温,解表发汗。利水消肿,宣肺平喘。 2桂枝辛甘,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3紫苏辛温,表寒可用。解毒安胎,行气宽中。 4生姜解毒,温中止呕。解表散寒,温肺止嗽。 5香薷味辛,化湿和中。解表发汗,利水消肿。 6荆芥辛温,透疹止痒。祛风解毒,止血消疮。 7防风辛甘,胜湿止痛。祛风解表,止痉可用。 8羌活辛温,祛风胜湿。解表散寒,头痛更适。 9白芷解表,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鼻窍能通。 11藁本辛温,除湿止痛。祛风散寒,头痛常用。 12苍耳子温,宣痹止痛。发散风寒,鼻窍亦通。 13辛夷性温,发散风寒。性能通窍,善治鼻渊。 14薄荷辛凉,风热疏散。头目咽疹,行气舒肝。 15牛蒡苦寒,宣肺祛痰。利咽透疹,毒解肿散。 16蝉蜕透疹,利咽开音。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17桑叶苦寒,风热疏散。清肺润燥,明目清肝。 18菊花平甘,风热疏散。清热解毒,明目清肝。 19蔓荆子苦,风热疏散。清利头目,头痛能安。 20柴胡苦辛,疏肝解郁。解表退热,阳升陷举。 21升麻解表,透疹力强。清热解毒,举陷升阳。 22葛根透疹,解肌退热。升阳止泄,生津止渴。 二、清热药 23石膏甘寒,止渴除烦。清热泄火,敛疮宜煅。 24知母甘苦,泻火清热。生津润燥,止咳止渴。 25芦根利尿,止呕止咳。泻火除烦,生津止渴。 26天花粉寒,泻火清热。消肿排脓,生津止渴。 27竹叶平淡,利尿除烦。清热泻火,上下焦安。 28栀子解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出血能安。 29夏枯明目,眩晕头痛。清热泻火,散结消肿。 30决明子寒,眩晕可煎。明目清肝,润肠通便。 31黄芩止血,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亦适。 32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渴疮适。 33黄柏苦寒,解毒疗疮。清热燥湿,带下称王。 34龙胆苦寒,泻火肝胆。清热燥湿,目赤黄疸。 35苦参味苦,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带下尤适。 36银花苦寒,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疮痈能克。 37连翘苦寒,热清毒解。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38穿心凉血,消肿燥湿。清热解毒,虚寒不适。 39大青叶寒,清热解毒。喉痹口疮,温斑宜服。 40青黛定惊,泻火清肝。清热解毒,凉血消斑。41贯中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感冒宜服。 42蒲公清热,解毒力劲。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43紫花地丁,蛇伤常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44土茯苓平,梅毒克星。除湿解毒,关节通行。 45鱼腥草辛,肺痈妙品。排脓解毒,利尿通淋。 46射干利咽,清热化痰。咽喉肿痛,痰盛咳喘。 47山豆根苦,喉痹常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48白头翁苦,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疮痈肿服。 49马齿苋酸,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泻痢能服。 50鸦胆子苦,截疟功殊,腐蚀赘疣,止痢解毒。51生地甘寒,心甘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52玄参甘咸,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滋阴可服。 53丹皮甘苦,清热凉血。祛瘀活血,骨蒸热歇。 54赤芍疗伤,经闭不通。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55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紫斑消却。 56青蒿截疟,除蒸凉血。清透虚热,暑热可却。 57白薇凉血,虚热消尽。解毒疗疮,利尿通淋。 58地骨凉血,骨蒸潮热。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59银柴胡甘,一退虚热。二除疳热,儿疾可克。 60胡黄连苦,一退虚热。二除疳热,湿热亦克。 三、泻下药 61大黄泻火,凉血解毒。泻下攻积,经痛瘀逐。 62芒硝味咸,润燥软坚。泻下攻积,消肿通便。 63番泻叶寒,泻下通便。孕妇忌用,泡服后煎。 64芦荟性寒,清肝杀虫。泻下通便,孕妇勿用。 65麻仁甘平,大肠脾经。润肠通便,热秘通行。 66郁李仁平,利水消肿。润肠通便,养神有功。 67松子仁甘,药性平和。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68甘遂有毒,水饮泻逐。消肿散结,孕妇勿服。 69牵牛子寒,去积杀虫。泻下逐水,水肿推崇。 70巴豆逐水,峻下冷积。祛痰利咽,蚀疮攻杰。 四、祛风湿药 71独活辛苦,风湿能除。善治痛痹,解表宜服。 72威灵仙咸,通络止痛。祛除风湿,消鲠力宏。 73川乌有毒,温经止痛。祛除风湿,麻醉力宏。 74蕲蛇甘咸,入归肝经。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75木瓜酸温,归肝脾经,和胃化湿,活络舒筋。 76秦艽苦辛,止痛通经。虚热湿热,风湿皆清。 77防己治痹,亦能止痛。祛除风湿,利水消肿。 78豨签草苦,疮痈毒解。祛除风湿,疏利关节。 79五加利水,能强筋骨。祛除风湿,肝肾尤补。 80寄生安胎,能强筋骨。祛除风湿,肝肾尤补。 81狗脊止血,风湿祛除。能强腰膝,肝肾尤补。五、化湿药82藿香辛温,解表祛暑。芳香化湿,善治呕吐。 83佩兰辛平,化湿和中。解暑辟秽,芳香有功。 84苍术辛苦,祛风散寒。燥湿健脾,兼治夜盲。 85厚朴辛苦,燥湿消痰。善治梅核,下气除满。 86砂仁性温,行气化湿。温中止泻,安胎尤适。 87豆蔻辛香,行气化湿。温中止呕,气滞胀适。 六、利水渗湿药 88茯苓甘平,健脾渗湿。利水消肿,宁心尤适。 89薏苡除痹,清热排脓。健脾渗湿,利水消肿。 90猪苓甘平,膀胱肾经。利水渗湿,功强茯苓。 91泽泻甘淡,利水消肿。渗湿泄热,下焦称崇。 92车前子寒,明目清肝。利水通淋,止泻祛痰。 93滑石包煎,暑热清爽。利水通淋,收湿敛疮。 94海金沙寒,利尿通淋。功能止痛,排石尤灵。 95石韦微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热咳可却。 96萆薢分清,利湿去浊。祛风除痹,功效显卓。 97茵陈苦寒,利湿退黄。兼能止痒,解毒疗疮。 98金钱草淡,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99虎杖通便,解毒化痰。散瘀止痛,利湿退黄。七、温理药100附子辛甘,止痛散寒。回阳救逆,补火力悍。 101干姜辛热,散寒温中。温肺化饮,回阳脉通。 102肉桂助阳,引火归原。温通经脉,止痛散寒。 103吴萸温阳,散寒止痛。降逆止呕,止泻亦用。 104小茴香辛,疗疝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散寒。 105丁香苦辛,降逆温中。温肾助阳,散寒止痛。 106良姜功专,温中散寒。止痛止呕,服后自安。 107花椒味辛,内外皆用。温中止痛,止痒杀虫。 八、理气药 108陈皮辛苦,健脾理气。燥湿化痰,呕呃可医。 109青皮辛苦,破气疏肝。消积化滞,久疟勿忘。 110木香苦温,消食健脾。行气止痛,后重泻痢。 111沉香温通,行气止痛。纳气平喘,止呕温中。 112川楝子寒,行气舒肝。止痛杀虫,秃疮勿忘。 113乌药祛寒,辛开温散。行气止痛,温肾缩泉。 114香附辛平,调经止痛。疏肝解郁,理气调中。 115佛手味甘,解郁疏肝。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116薤白辛苦,行气导滞。通阳散结,后重亦止。 117柿蒂甘平,归入胃经。降气止呃,诸呃可停。 九、消食药 118山楂味酸,消食积滞。行气散瘀,炒止泻痢。 119神曲辛甘,消食除满。食积外感,金石糊丸。 120麦芽平甘,回乳消胀。消食健胃,解郁舒肝。 121莱菔辛甘,降气化痰。消食除胀,喘咳吞酸。 122鸡内金甘,消食健脾,软坚消石,涩精止遗。 十、驱虫药 123使君子温,消积杀虫。小儿疳积,面黄腹痛。 124苦楝皮寒,杀虫力强。疗癣不忘,外用适量。 125槟榔苦辛,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更能截疟。 126雷丸苦寒,宜入丸散。杀虫消积,虫去人安。十一、止血药127小蓟甘苦,凉血止血。解毒散瘀,痈肿消却。 128大蓟(同小蓟) 129地榆凉血,解毒敛疮。止血止痢,亦治烫伤。 130槐花苦寒,泻火清肝。凉血止血,头目无恙。 131侧柏凉血,止血力大。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132茅根甘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肺胃热绝。 133三七苦寒,活血定痛。化瘀止血,虚劳亦用。 134茜草苦寒,痹痛通行。凉血止血,化瘀通经。 135蒲黄包煎,止血炒炭。化瘀利尿,生用勿忘。 136白及苦寒,肺胃尤宜。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137仙鹤补虚,收敛血止。解毒杀虫,截疟止痢。 138血余炒炭,收敛止血。又能化瘀,利尿功杰。 139艾叶辛苦,散寒调经。温经止血,安胎妙品。 十二、活血化瘀药 140川芎辛温,祛风止痛。行气活血,气血常用。 141延胡苦温,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一身可用。 142郁金止痛,活血清凉。行气解郁,利胆退黄。 143姜黄苦温,通经止痛,活血行气,疮疡痈肿。 144乳香止痛,活血行气。损伤疮疡,消肿生肌。 145丹参安神,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凉血消痈。 146红花辛温,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斑疹适应。 146桃仁苦甘,通便润肠,活血祛瘀,止咳平喘。 147益母草苦,活血经调。清热解毒,消肿利尿。 148牛膝下行,活血通经。肝肾筋补,利水通淋。 149鸡血藤平,活络舒筋,行血补血,妇科调经。 150土鳖虫温,入归肝经。破血逐瘀,接骨续筋。151马钱子毒,散结消肿。通络止痛,散用外用。 152骨碎补温,腰痛跌扑。破血续伤,补肾强骨。 153莪术味苦,破血行气。经闭症瘕,消结痛止。 154水蛭有毒,用量宜轻。逐瘀消症,破血通经。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55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结散。 156天南星毒,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治蛇虫伤。 157旋覆包煎,降气化痰。降逆止呕,行水亦畅。 158白前辛甘,降气化痰。痰壅气实,肺家咳喘。 159川贝苦甘,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肿结消散。 160浙贝苦寒,偏于苦泄。清热化痰,消痈散结。 161瓜蒌甘寒,清热化痰。宽胸散结,通便润肠。 162竹茹甘寒,清热化痰。凉血止血,止呕除烦。 163天竺黄甘,清热化痰。惊搐失语,清心神安。 164前胡微寒,苦降辛散。疏散风热,降气祛痰。 165桔梗苦辛,善治肺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166海藻味咸,软坚消痰。利水消肿,与甘草反。 167苦杏仁苦,归肺大肠。止咳平喘,通便润肠。 168苏子性润,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通便润肠。 169百部甘苦,杀虫灭虱。润肺止咳,疥癣亦适。 170紫菀苦甘,止咳化痰。可以润肺,又治外感。 171款冬花温,诸漱可尝。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172枇杷叶平,肺胃皆可。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173桑皮甘寒,泻肺平喘,利尿行水,消肿去满。 174葶苈子苦,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大如川。 175白果定喘,敛肺化痰。止带缩尿,有毒少尝。十四、安神药176朱砂有毒,清心重镇。安神解毒,内服宜斟。 177磁石聪明,潜阳平肝。镇惊安神,纳气定喘。 178龙骨先煎,镇惊神安。收敛固涩,潜阳平肝。 179琥珀研末,安神镇惊。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180酸枣仁平,心肝胆经。安神敛汗,益肝养心。 181柏子仁甘,善治失眠,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182合欢性平,安神有功。疏肝解郁,活血消肿。 183远志辛苦,开窍祛痰。宁心安神,痈肿消散。 十五、平肝息风药 184石决明寒,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善治翳障。 185珍珠母寒,潜阳平肝。明目敛湿,定惊神安。 186牡蛎咸寒,安神镇惊。软坚散结,潜阳补阴。 187代赭凉血,平肝潜阳。重镇降逆,止血功强。 188蒺藜祛风,平肝疏肝。既能明目,又治疮痒。 189羚羊角寒,息风平肝。清热解毒,明目清肝。 190牛黄甘凉,开窍化痰。清热解毒,息风平肝。 191钩藤甘凉,心包肝经。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192天麻甘平,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经。 193地龙咸寒,清热定惊。平喘利尿,通络舒经。 194全蝎有毒,息风止痉。攻毒散结。止痛通经。 195蜈蚣(功同全蝎) 196僵蚕辛咸,化痰散结。祛风定惊,诸风可解。 十六、开窍药 197麝香堕胎,活血经通,开窍醒神,消肿止痛。 198冰片辛凉,开窍神爽,清热止痛,肿毒疮疡。 199苏合香温,开窍醒神。辛香辟秽,止痛胜任。 200石菖蒲辛,开窍神醒,化湿和胃,益志神宁。 十七、补虚药 201人参生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 202洋参苦寒,补气养阴。常可泡服,清热生津。 203党参甘平,入肺脾经。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204太子参平,入肺脾经。补气健脾,润肺生津。 205黄芪升阳,补中益气。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206白术甘温,健脾益气,燥湿利尿,安胎汗止。 207山药甘平,益肺生津。补脾养胃,补肾涩精。 208扁豆甘温,化湿运脾。和中养胃,更补脾气。 209甘草解毒,补脾益气。止咳止痛,调和药宜。 210大枣甘温,养血安神。补中益气,缓和药斟。 211蜂蜜润燥,功能补中,又能解毒,兼能止痛。 212鹿茸托疮,益精补阳。调和冲任,筋骨强壮。 213淫羊藿辛,壮阳补肾。祛风除湿,阳痿胜任。 214巴戟辛甘,温补肾元。祛风除湿,不孕宫寒。 215杜仲甘温,补肝益肾。强筋壮骨,安胎尤珍。 216续断疗伤,肝肾不足。止血安胎,强筋健骨。 217苁蓉甘咸,润肠通便。补肾助阳,广嗣延年。 218骨脂助阳,止泻温脾。固精缩尿,平喘纳气。 219益智开胃,暖肾温脾。固精缩尿,多唾摄止。 220当归甘温,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便行。 221熟地甘温,归肝肾经。补血养阴,益髓添精。 222白芍养血,柔肝止痛。敛阴抑阳,表汗可用。 223阿胶甘平 ,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润肺滋阴。 224首乌制用,补精益血。生用解毒,通便截疟。 225北沙参甘,归肺胃经。清肺养阴,益胃生津。 226百合甘寒,清心安神。养阴润肺,内热详斟。 227麦冬甘寒,润肺清心。解渴除烦,养阴生津。 228天冬性寒,清肺生津。肾阴可用,润燥养阴。 229石斛甘淡,益胃生津。热病肾虚,清热滋阴。 230玉竹甘平,止渴生津。养阴润燥,肺胃心宁。 231黄精甘平,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填精。 232枸杞子平,明目益精。滋补肝肾,阳起阴兴。 233女贞子苦,滋补肝肾。乌须明目,男女皆珍。 234龟甲甘寒,潜阳滋阴。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235鳖甲咸寒,骨蒸热解。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十八、收涩药、攻毒杀虫止痒药 236麻黄根平,收敛之性。固表止汗,治标之品。 237浮小麦甘,固表止汗。益气养脏,除热力悍。 238五味子酸,益气生津。收敛固涩,补肾宁心。 239乌梅安蛔,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 240诃子苦酸,涩止泻痢。敛肺止咳,音开咽利。 241豆蔻芬芳,止泻涩肠。温中行气,胃寒腹胀。 242山茱萸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滋阴尤珍。 243桑螵蛸咸,味甘性平。补肾助阳,缩尿固精。 244金樱子酸,固精缩尿。涩肠止泻,止带亦巧。 245海螵止血,制酸止痛,固精止带,收湿疮用。 246莲子苦寒,止带固精。补脾止泻,益肾养心。 247芡实性酸,止泻健脾。益肾固精,除湿带止。 248椿皮杀虫,清热燥湿,止带止泻,止血亦适。 249硫黄性温,归肾膀胱。杀虫止痒,通便壮阳。 250蛇床子苦,杀虫止痒,燥湿解毒,温肾壮阳。

5,读中药的主要就是记住药名要的样子和药的作用吗

既然学中药,首先要知道药材是什么形状,起什么作用,然后才能运用。
如果你要考证的话,那你记死命的背吧
你是学药剂的么? 是 那就差不多了 还要记用量 药性
在学校里主要还是学理论知识拉,不过学中药还是要考虑好,真的有很多什么化学什么化学的,学不懂的话在学校呆的也很郁 闷。主要能学到多点东西的时候也就是出来实习的时候,药的作用用法用量性状什么的才能真正学好。学药出来考药师,大专是3年,本科1年。执业药师,大专5年,本科3年。
尤其要牢记配伍禁忌!~~~要不会死人的!~嘎嘎、!~ 药名!药貌!药味!药量!这些都是必须的!~不可能记不住的!~~~~ 连这些都记不住的话那就是庸医!~~~~希望你是神医
学中药,先把中医基础理论学好了,就能把药的形状、来源、功效、主治、归经、毒性、常用炮制方法、有效物质成分及其理化性质、鉴别方法(粉末、薄层、液相、气相等)串起来记了。此外没事多翻翻书,熟悉常用的百余味药,记住个别有特点的药,考试通过应该就没问题了。 我本科是中药专业的,硕士是中药药剂的研究生。 本科主修专业加限定选修的课程: 中药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等数学、 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用物理学、物理化学、医学统计学、中药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用植物学、微生物免疫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分析、药学英语、药事管理与法规,此外,还开设了药用植物栽培、医学伦理、中医内科选论等相关限定选修课 如果是学药剂专业,估计是西药药剂方向,化学方面可能更偏重有机合成和结构修饰,要开设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如果是工科院校的,可能还会涉及一些结构化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学习波谱解析,以及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制药工程与设备,高等数学和物理化学肯定是要学好的。

6,茱萸是什么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为“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重要成分之一。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重阳这一天,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是古来常用作防疫的民间药。重阳节插荣英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他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至于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一首诗中所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乔木生植物,可做药材。 传说中,在重阳节这天佩带插茱萸可以预防灾难。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按中国古人的习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怀念。此外,茱萸也是江西赣州一位当代青年诗人的笔名。 中文学名: 茱萸 拉丁学名: Cornus 别称: 越椒,艾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山茱萸目 Cornales 科: 山茱萸科 分布区域: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7,葛根的营养价值

 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药材多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等,约长20厘米左右,直径5~10厘米,厚0.7~1.3厘米。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时可见残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横断面可见由纤维所形成的同心性环层,纵切片可见纤维性与粉质相间,形成纵纹。无臭,味甘。以块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质松、色黄、无粉性、纤维性多者质次。   全国大部地区有产,主产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属植物食用葛藤、峨嵋葛藤、甘葛藤、三裂叶野葛藤等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葛根使用。   【化学成分】   葛根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淀粉(新鲜葛根中含量为19~20%)。   甘葛藤的干根含淀粉37%。   三裂叶野葛藤的根部含淀粉15~20%。   从印度的同属植物的根中分离出葛根素、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β-谷甾醇、4′,6″-二乙酰葛根素和豆甾醇。   【药理作用】   ①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葛根中提出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麻醉狗颈内动脉注射葛根黄酮后,脑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相应降低,作用维持2~20分钟,如静脉注射,则脑血流量增加较轻,也不能解除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脑血管的作用,但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则能改善脑循环,其作用温和。葛根黄酮及葛根酒浸膏注射于狗的冠状动脉及静脉,均能使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给大鼠腹腔及皮下注射葛根酒浸膏和腹腔注射其水煎剂及葛根中提出的结晶,对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心脏缺血反应均有保护作用,葛根水煎剂口服对高血压狗无明显的降压作用。葛根(日本产)煎剂中据报道有兴奋和抑制心脏两种成分。   ②解痉作用   中国葛根(品种未注明)与日本市售葛根中均含天豆黄酮,对小鼠、豚鼠离体肠管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但中国产葛根较日本产者解痉作用强,可能与所含大且黄酮较多有关,此解痉成分能对抗组织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从日本产葛根中分离出之其他异黄酮类衍化物则无明显的扩乙酰胆碱作用。此外尚分离出肘肠管有收缩作用的物质,日本产葛根中提出之MTF-101有毒蕈碱样作用。   ③降血糖作用   葛根(品种未注明)煎剂给家兔口服,开始2小时血糖上升,随即下降,第3、4小时下降最低,对家兔肾上腺素性高血糖不仅无对抗作用,反而使之增高,但能促进血糖提早恢复正常。葛根水提取物也能使家兔血糖初上升后下降,对饥锇家兔升血糖作用更显著,乙醚提取物对糖代谢则无明显影响。   ④解热及雌激素样作用   日本产葛根浸剂对人工发热家兔有明显解热作用,维持4~5小时之久。葛根能增加未成熟小鼠子宫的重量,有雌激素样作用。此作用之有效成分为大豆黄酮。   【炮制】葛根: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片,晒干。煨葛根:先以少量麸皮撒入热锅内,待冒烟后,将葛根片倒入,上面覆盖剩下的麸皮,煨至下层麸皮呈焦黄色时.随即以铁铲将葛根与麸皮不断翻动,至葛根片呈深黄色为匿,取出,筛去麸皮,凉透。(每葛根100斤,麸皮25斤)   《品汇精要》:"葛根,刮去皮或捣汁用。"   【性味】甘辛,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生根汁,大寒。"   ③《纲目》:"甘辛,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张元素:"通行足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胃,又入肺。"   ③《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脾。"   ④《要药分剂》:"入胃、膀胱二经,兼入脾经。"   【功用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01]《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02]《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03]《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04]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   [05]《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06]《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   [07]《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   [08]《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   [09]《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   [10]《医学启原》:"除脾胃虚热而渴。"   [11]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   [12]《纲目》:"散郁火。"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宜忌】①张元素:"不可多服,恐损胃气。"   ②《本草正》:"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所当慎用。"   ③《本草从新》:"夏日表虚汗多尤忌。"
葛根主要含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还含有黄酮类物质:大豆素,大豆甙,还有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葛根醇,葛根藤及异黄酮甙等。  1.营养心肌,扩张血管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谢,对心肌代谢产生有益作用,同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故可用防治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  2.解肌发表 葛根丙酮提取物有使体温恢复正常的作用,对多种发热有效。故常用于发热口渴,心烦不安等病症。  3.降糖降脂 葛根素有明显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葛根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油三酯,用于治疗高血糖,高血脂病症,有显著疗效。  4.益智作用 某些研究表明葛根对学习记忆障碍有明程的治疗作用,葛根醇提取物能显著对抗东度警碱所致的记显碍。可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智力障碍,记忆力差等病症。  5.升举阳气,止渴止泻葛根轻清升散,药性升发,柳举阳气,鼓舞机体正气上升,津液布行。升发脾胃清阳空气而止渴,止泻痢。故常用于治疗内热消渴,麻疹透发不畅,腹泻、痢疾等病症。
葛根的营养价值非常的高经常的吃它的话还可以保护心脏! 老年人经常的吃它的话还可以治疗高血糖,高血脂,而且还降糖降脂, 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病! 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多吃老年人就不容易得老年性痴呆!据说它还可以治疗发烧,发热口渴,还可以止泻,如果得了痢疾吃它就最好了!它也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还可以癌症!人家说北有人参南有葛根!女人常吃它还有可以起到丰胸和美容养颜的作用!葛根吃的方法也很多!基本也都是家里可以做的!做起来也是很方便的!如我喜欢吃的桂花葛粉羹!先用开水冲葛粉均匀后再加人桂花糖搅拌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葛根粉粥,放如糯米和葛粉一起熬!但要先把糯米做成粥后在放葛粉哦! 葛粉饭做起来就是要放豆鼓汁的也许就不是谁都喜欢吃的了!而且还要把米饭泡起来吃!还有葛粉猪骨汤就很好喝了!葛根 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 , 是一种 多年生藤本属豆科类植物 , 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药食两用”植物。据测定:野生葛根内含葛根素等 10.41% 的总黄酮;含有氨基酸总量为 5.21% ,的谷氨酸等 17 种氨基酸中;含有铁、钙、锌、硒、锗等微量元素, 近年来的科研还发现,葛根富含大量的异黄酮、植物雌激素等。 据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养身论》、《中药大词典》 《中国药典》、等古今医药大典记述及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对颈椎病、血糖病、高血压、解酒毒有特殊效果; 对预防和治疗感冒 、头痛、发热也有显著疗效;对女性丰胸、提高免疫力也有一定效果。祝你好运,祝你发财!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